登陆注册
6696100000017

第17章 兵戎相见江山易主 国破家亡子沐沉湖

三日大雨之后,黑云散去,天始放晴。洪水退却,瘟疫横行。那些无辜百姓又病死大半,剩余的拉家带口开始逃亡。君王调拨的赈灾粮饷迟迟未到,百姓们怨声载道。

而此时的子偃一面开仓大举赈民,一面揭竿而起向君王发起了总攻。

子沐惶恐的在宫中每日都听那些下人们议论有多少郡县失守,有多少民众死伤。他虽为太子却不曾理政,此刻他帮不上父王任何忙,只能在自己的宫内干着急。

“殿下好生读书吧,一切皆有定数。”王骀说道。

子沐将书简往地上一摔道:“此时此刻不能挺身而出保家卫国,本宫哪有心思读书!”

王骀说道:“公子偃的野心不是一天两天了,他为了今日筹备多时,这场大雨便成全了他,真是天助之也!”

“先生此话怎讲?难道我们就这样任其宰割,做那俎上鱼肉吗?”子沐说。

王骀微微叹息:“我王慈悲宽大,对于自己的兄弟还是太纵容了,以致于今日之祸,但愿天祐宋国!”

子沐正想说什么却听外面传道:“韩将军求见!”

子沐心头一喜赶紧道:“快请进来。”

那韩将军便是禁军头领韩凭将军。韩凭大子沐几岁,从小便与子沐相交甚好,他们私底下更是以兄弟相称。子沐与韩凭之亲近甚至要超过自己的亲兄弟。由于近日天灾人祸,子沐久困宫门之中,今日听韩凭前来,自然十分高兴。

那韩凭仍是一身戎装,他一进殿见子沐便拜道:“臣韩凭拜见太子殿下。”

子沐双手扶起他说:“长风兄不必多礼,快快入座。”

韩凭起身,他年方十七,已是英武非凡,是都中最年轻的少年将军,他一张脸硬朗冷俊,眉目坚毅,他看着子沐说道:“多谢殿下,韩凭从战场而归,尘土满身,不敢就座。”

“这又何妨。”子沐看那韩凭虽然精神抖擞,眼眶中却有几许血丝,便说道,“长风兄连日来受累了,子沐深居宫中,不能为家国出一份力,真是羞愧万分啊!”

那王骀也凑过来说:“韩将军真乃国之柱石啊,请受老朽一拜。”

韩凭赶忙还礼道:“韩凭见过太傅,太傅过奖了。”他看着子沐与王骀二人说,“今日韩凭前来是有两句话要说。现今情势危急,大王已安排了兵力专门保护太子,请太子万万要保全自己……”韩凭仍想说什么,却住了口。

子沐说:“长风兄还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韩凭顿了顿说:“现在国内处处纷乱,商丘一带更是乱做一团。不过几日光景,公子偃的兵已占据了几处要塞。商丘城已如同孤岛,被公子偃团团围住。我们奋力突围,却遭惨败,兄弟们只能死抗到底了……”

子沐瞪大了眼,就连王骀也惊讶不已,他须发皆颤道:“公子偃竟像有神相助一般……一切尽在他的掌控之中……简直不可思议。”

“正是。”韩凭说,“就连那洪水,都像他事先安排好的。囤水囤粮,安置兵马,那洪水对他一点也没有影响,洪灾过后他又迅速出来开仓赈民发放物资。而大王的赈粮财物却被几名贪官握在手中,久久没能发下来……”

王骀连连摇头说:“这不可能……这不可能……”

“确实如此啊,太傅!所以韩凭奉命而来,求二位一定听令,好好待在宫中,若事有变,想尽办法保得全身。太子殿下,你是我们宋国的希望啊!”韩凭说着几乎滴下泪来,他亲历沙场,见识了战争所有的残酷,他看着眼前瘦小年幼的子沐,他与他一起长大深知他的心性。

子沐点点头说:“长风兄,你说的对,我会保重的。”

韩凭点点头,告辞道:“那韩凭就此别过!”

子沐看着韩凭远去的背影,感觉自己如置身梦中。一切都漂浮不定,无影无形。明明几日之前还是那繁华盛世,几日之后竟然地覆天翻。年幼的子沐从出生起就生活在花团锦簇之中,只识得那金炉香兽、红锦佳人,虽不曾放纵于声色,但也从不识干戈,今日之变,让他着实惊愕,他虽要展示出身为储君的谈然从容,却仍然难掩盖心中的焦灼不安。

他在宫中来来去去走了一圈又一圈,走至园中,仿佛听到了刀枪弓箭的嘶鸣,他心内惶惶,复又进得屋来。那侍女们都鬼魂似的静静站着,无声无息,他踱了许久终于还是依王骀之言,从架上取下一卷书来读。却是一卷《山海经》,子沐拿在手中,却觉得这书甚合心意,远离经世理论,缥缈又逍遥,他翻阅着其中所记的种种诡奇之物,心内啧啧称奇,看了会书,心里却也放松了不少。

日子一天天过去,子沐食不下咽,卧不安寝,整个人竟消瘦了不少。其间他见过一次父王,宋王召集了王室子弟过去,仍然是当初韩凭的那番话,不过是让他们各自保重。那宋王说完,竟忍不住泪下,他几日光景竟也苍老了许多,子沐看着父王,印象中他号令天下、威仪十足,如今他竟像个没有米下锅的老父亲般,看着诸多儿女,焦急泪下。

众公子与公主见父王落泪,纷纷忍不住哭了起来。

“都不要哭了!”宋王断喝道,“还不到最后,谁也不得认输!即使输了,我们也要有点样子!子沐,你是大哥,要照顾好弟妹。”

子沐看着父王的样子只得点头,他自己尚且不知如何,却见身旁弟妹们哭个住,他擦干眼泪说:“儿臣谨遵父王之令!”他虽是如此承诺,心里却久久难安。自古以来成王败寇,如果兵败,他们将何去何从?一想及此事,子沐浑身都打着冷战。

四月十五日,那轮圆月仿佛也带了血色,子沐连日惶恐,得知宋王开城投降那一刻,他的血都要凝固了。他身在自己的寝室之中,怀里还抱着自己的侍女小如,那王骀传令来,跪倒在地,声气幽微。

最终是等到个结果了,一颗心也算是放了下来。子沐心头浮现着宋国的疆土与宫室,想着他与父王出巡时群民高呼的盛况,他甚至想像着有一天,他可以坐拥天下……但是一切就这么仓皇的结束了,虽说叔父子偃蓄谋已久,但在子沐看来,他是一瞬间便将江山揽入自己袖中。子沐的心中第一次有了沧海桑田的感慨,真真事世难料啊!

一朝一暮间,天已非天,地已非地,人已非人,吾亦非吾。子沐站在窃玉池边想:但愿不要有人发现我,让我烂死在池水中吧!化做淤泥,滋养那荷花。

他双泪滚下,他只有十二岁,他还不想死。他又想起燕远圆圆的眼眸,她此刻在做什么?此刻的她是否也在望着这轮月亮,这月光是多么皎洁无情啊!无论这世上有多少苦难,它都如此明亮,不会晦暗丝毫。

子沐在临死的那一瞬间,终于理解了燕远,那时的他深深的爱上了她,他爱她胜过一切,胜过千里江山,更胜过他自己。但他没有机会告诉她这一切了,他跳入池中,被湖水迅速淹没,他并不通水性,那池水漫入他的七窍,他无法呼吸难受至极,只希望一切赶紧结束。

好在人在水中并不能存活很久,子沐很快便失去了意识,失去了感受痛苦的能力。

而另一边子偃长驱直入打入皇城之中,子剔成投降。子偃看着自己的兄长冷冷一笑,然后看他那儿女们,却唯独不见子沐。便问道:“子沐何在?”

子剔成道:“如若不在这里,便是先一步见了先王。那孩子心性极强,受不得半分凌辱。”子剔成说着,眼角闪过一丝泪光。

“倒是有点出息。”子偃笑笑转身而去。

子偃篡位称王,子剔成自尽。众王室子女尚且年幼,皆未处死,而将他们分别流放到了他国,贬为庶民。子剔成的妃子们尽皆殉葬。子偃派人四处寻找子沐尸首皆未找到,子偃想那子沐虽有些志向,却也不过是个孩子而已,即便没死,也终成不了气候,便由此放宽了心。

子偃登基封赏了与他一起起事的诸大夫。那萧忠自不必说,是加禄又进爵。萧忠领赏,乐的合不拢嘴。

子偃登基后便有大夫提及立王后一事,子偃尚无妻室更无子嗣,立后一事尤其重要。但又想现在国内外不宁,还是以大局为重。这件事便耽搁了下来。那洪水退后的救灾工作一直持续了一年有余,商丘城才慢慢恢复往日的生机,死去的人就死了,活着的人们接着活着,那逃走的人有的慢慢回来了,也有其他地方的人搬过来的,那城里渐渐的又热闹起来,仿佛比以前人还要多。

老百姓们只管吃饱穿暖,究竟谁是君王与他们关系不大。他们只记得前年那场大水冲了自家院子,却都不大知道那大水过后他们换了个君王。

眼见一切慢慢平复,立后的事又被提起。那子偃也广选天下女子,选了三个月之久却无一人能入眼。以致子偃又想起那师诗来,他心烦至极,又将此事搁置了。

同类推荐
  • 大康风云

    大康风云

    死里逃生的振威将军府小少爷立下战功班师回朝,却发现京城内暗流涌动,党争不断,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后宫干政,五王之乱。关外烽烟四起,乱世之中,民间,朝堂,江湖,却不知谁将是最后的胜者……
  • 催眠王妃,晚安摄政王

    催眠王妃,晚安摄政王

    这年头怪事特别多,公鸡也能当人使。可男人=公鸡?"锦哗!给我滚过来!""王妃,何事?""听说你是公鸡?"某妃媚眼轻挑。萧锦哗的脸绿了,一个猛扑上前,咬牙切齿道:"是人是鸡,试试便知。"某妃拽着他的衣领,翻身坐在身上,邪笑道:"既然是鸡,自当本妃在上,你在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心上红朱砂

    心上红朱砂

    她为和亲而来,却不想失了心。在异国他乡犹如一颗漂萍,找不到安心一隅,更何况遇上了他。他本无意娶她,更不曾想过要为她倾尽一世。看到跨国而来的她,他仿佛一瞬之间失去自我。什么江山,什么大业,为了她,倾尽天下又何妨?一个想逃,一个要追。爱,便像是心头的朱砂痣,时刻烙印在心上。
  • 侯门恶妻

    侯门恶妻

    ——————————相门庶女奋斗史侯门恶妻辉煌路——————————腹黑如狼,狡猾如狐,睿智如鹰的苏妙妙,是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杀手们的头号捕猎对象!却不曾想到如此V587她居然会因为一场枪战而自此狗血穿越。等等,等等!为什么让我穿越到一个智商、情商、IQ、EQ都为负数的相门庶女的身上?什么?门外还有大花轿,今天要嫁天下第一美男欧阳弘?可是,为什么看不见十里红妆,听不见锣鼓喧天,而且花轿还是在相府后门?最最重要的是黑白无常两位大哥把我踹出去时说的那句话:主神归位,七星平行;异世凤凰,天命所归。——————————————片段之提亲篇——————————————苏妙妙:你们王爷的意思是说,我们堂堂宰相府的六小姐配不上他呢?某王爷府总管:六小姐误会了,我们王爷有要事在身,所以让奴才前来苏妙妙:那回了你们王爷,便说本小姐也有要事在身。既然彼此都有要事,那这门亲事便搁着,等什么时候你们王爷得闲了,再上门提亲吧!别打扰本小姐促进钙铁锌的吸收!——————————————片段之风华篇——————————————我不过就是想在这世清宁平静过一生,莫不成都当作本小姐是纸老虎了?很好,既然都这么喜欢捏老虎,那本小姐便顺应天命,恶满天下!从今而起:欺我之人,毁之;负我之人,灭之;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侯门恶妻:美男相公请接招》
  • 惹火狂妃:小萌夫,要听话!

    惹火狂妃:小萌夫,要听话!

    段樾整日撩天撩地、肆无忌惮,她就爱看小少年那害羞脸红,又乖乖听话的可爱模样。一朝风云起,她的小少年摇身一变竟成了搅动天下局势的枭雄。还扬言要以山河为聘,铺万里红妆,迎她进门!(女扮男装的将军vs腹黑贤惠小皇子,甜宠养成1V1)
热门推荐
  • 英雄联盟修仙系统

    英雄联盟修仙系统

    落魄刺客遭人陷害,被处以极刑。夕阳下他倒在血泊里,奄奄一息。就在即将死亡的瞬间,一道神秘的声音响起:“英雄联盟修仙系统启动,恭喜宿主获得狂徒铠甲,疯狂回血中---”无极剑圣:“公子剑法更胜我一筹,某自愧不如。”盖伦:“我以为我已经够肉了,没想到公子硬的跟个傻X一样。”好运姐:“主公给了我两把枪,一把叫‘射~’,另一把叫‘啊~’,我很喜欢!”楚云:“身披日炎铠甲,手拿无尽之刃,脚踩轻灵之靴,我回来了,这次我要做你们爸爸!”我从来不装逼,因为我真牛的一逼!PS:游戏与仙侠结合的创意新作,诚邀您观看。
  • 风雨研途

    风雨研途

    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全力以赴都要去完成的梦想!谢彬花了二十三年的时间寻觅自己的梦想,终于在大学要结束的时候,他找到了。
  • 金七娘

    金七娘

    沧海桑田,前世戴着温柔善良的面具活了一世,仍不得安宁。重活一世,商陆只为寻找真实的自己,只为自己而活,无所谓身份。本欲孤独一生,自由自在。终是被俗世羁绊,若是你,便心甘。
  • 海鸥飞处

    海鸥飞处

    从香港到台湾,她扮演各种全然不同的角色,也不断捉弄着俞慕槐的感情。海鸥是个杀了丈夫的女人;叶馨是个二流的驻唱歌女;只有杨羽裳是她 —— 一个从小被宠坏、爱恶作剧的富家女。这次,她选错了游戏对象,她不能克制地爱上了俞慕槐,却因不断的误会与猜测,使他们陷入痛苦的爱恨矛盾之中,而欧世澈的出现,将带来什么样戏剧性的变化?羽裳和慕槐能有缘双飞,抑或将如海鸥般地孤独单飞呢?
  • 创世者降临

    创世者降临

    大战之后平息战争之后不靠谱创世者一觉睡了上万年。睡够了出门遛弯的创世者,面对这个大变的世界一个逗比一般的不靠谱创世者给这个世界注入了一针毒药.....
  • 彩虹雨

    彩虹雨

    这本书是8年卷首语的第二本集子,第一本叫作《旷野的鸟》,这本就叫作《彩虹雨》。有雨的时候,是不应该有虹的,而有虹的时候也不应该是有雨的,这是一种矛盾。但是,雨与虹又是紧密关联的。如果说旷野的鸟,是希望我们的生活和事业,像大鸟那样飞翔;那么彩虹雨,是渴望生活和事业的滋润和美好。这是一种矛盾后的期盼,人生如斯。
  • 大明朝(1368—1644):从洪武到崇祯的权力变局

    大明朝(1368—1644):从洪武到崇祯的权力变局

    明朝立国之初,朱元璋废除了延续千年的丞相制度,用铁腕扫除开国功臣,严令后宫和宦官不可干政,将皇权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后来的继任者没有先祖的雄才大略和治国热情,于是宦官开始出现在帝国的权力系统中。同时,内阁逐渐形成,票拟制度应运而生。帝国的权力逐渐从皇帝流向宦官和阁臣。在科举制度下,文官集团极易出现党派争权。宦官与皇帝的亲密关系使其拥有染指最高权力的便利。因此,强势的宦官或者强势的阁臣,就充当了弱势皇帝的权力代理人。而文官与宦官的矛盾虽然不可调和,但二者也有联合的时候。就这样,三者之间错综复杂、不断变化的关系,将大明王朝这部政权机器逐渐拖垮,最终走向不可避免的灭亡命运。
  • 穿越之绝世妖孽

    穿越之绝世妖孽

    在现实世界中如妖孽的他,穿越到动漫世界会怎么样呢【目前是兄弟战争+樱兰高校+夏目友人帐+网球+名侦探柯南,大概就是这些了】新人执笔
  • 思维比努力才更重要

    思维比努力才更重要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是的,但是选择之前是思维,只有思维对了,才会有后来所谓的选择比努力更重。本书会让你们推翻现有腐败的世俗观。寻找事实背后的真相。
  • 大家小书:论三国人物

    大家小书:论三国人物

    作者根据现存史料,仔细考辨,以人物为中心,以散论为形式,撰成多篇论文或札记,汇为一集,便成《论三国人物》的主体,力图还许多三国人物的本来面目。全书围绕二十余位核心人物,以其业绩或人事关系为线索,分别在各短文中论述,共计七十篇,主人公则多为妇孺皆知的著名人物。作者夹叙夹议,言简意赅,充分利用了“散论”形式的长处,既运用了丰富而确凿的史料,却又要言不繁,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