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一、新中国的诞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
这一天下午,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按动电钮,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人民解放军三军受阅部队迈着威武雄壮的步伐通过天安门前。群众游行的队伍高举红旗,纵情欢呼一个由人民当家做主的共和国的诞生。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在全国范围执政的党,担负起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政权的重任,党的各级组织和人民军队,在建立新国家的工作中表现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艰苦奋斗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令人耳目一新。全国各族人民以国家主人的崭新面貌,在战争废墟上重建家园,恢复生产。中华大地上呈现出万象更新的局面。
建国伊始,党面临着很多困难和严峻考验。军事上,国民党还有上百万军队在负隅顽抗。经济上,新中国所继承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十分落后的烂摊子。国际上,美国拒绝承认并竭力阻挠其他国家承认新中国,阻挠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的政策。此外,党也面临着因革命胜利而可能滋长的骄傲自满、享乐腐化等腐朽思想的侵蚀。
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根据七届二中全会制定的各项基本方针,采取一系列措施,为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斗争。在军事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西藏,清除了匪患,实现了除台湾和少数岛屿以外的全部中国领土的解放。在政治上,全国的大行政区、省、直辖市、省辖市和县,以及直到基层的政权机构基本建立起来,各级行政机关有效运转,政府工作迅速打开局面。在经济上,没收官僚资本企业,建立新中国的国营经济,废除帝国主义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取的在中国的经济特权,收回长期被帝国主义盘踞的中国海关,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和对外汇的管理,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主权和经济等方面的利益。在外交上,新中国先后与苏联及欧亚十多个人民民主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积极改善、发展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尤其是邻近的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还同印度等四个亚洲民族独立国家及瑞典等四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建交。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运动
1.抗美援朝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新中国的东北边境面临着外部侵略的严重威胁。在这个危急关头,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0月19日,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开赴朝鲜战场,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毅然承担起保卫和平的历史重任。到1951年6月,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紧密配合,历时8个月,连续进行5次大的战役,歼灭敌人23万人,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赶回到三八线附近,敌人被迫同意与我进行停战谈判。在此后持续两年的打打谈谈中,美国将其全部陆军的三分之一、空军的五分之一和海军的近半数投入朝鲜战场,中朝人民军队针锋相对,以打促谈。敌我双方投入战场的最高兵力达300多万,兵力密度、敌方空中轰炸密度和许多战役战斗的炮火密度都是空前的。在异常残酷的战争中,志愿军指战员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创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3年来,志愿军中涌现出***、***、邱少云等30多万英雄功臣。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朝中方面首席代表南日大将、美方首席代表哈利逊中将参加在板门店举行的签字仪式,并在协定上签字。28日,***元师和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分别在协定上签字。28日,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协定上签字。29日,交战双方交换经双方司令官签署的停战协定。协定以北纬38度为南北朝鲜的军事分界线,双方各由此线后退2公里成立非军事区。《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标志着历时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帝国主义扩大侵略的野心,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包括美、苏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感到必须重新估计中国在世界上的分量。帝国主义从此不敢轻易欺侮和侵犯中国,为我国新民主主义改革和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2.镇压反革命
朝鲜战争爆发后,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一批反革命分子一时气焰嚣张,大肆散布谣言,进行种种破坏和捣乱活动,甚至袭击政府机关,残害干部和群众。针对这种情况,党中央作出决定,从1950年10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历时3年的镇反运动,基本上扫除了国民党反动派遗留在大陆的反革命残余势力,曾经猖獗一时的特务、地下军、反动会道门等黑社会组织及旧中国历代政府都未能肃清的湘西、广西匪患基本上被肃清。我国社会秩序获得前所未有的安定,有力地支持、配合了抗美援朝战争和各项改革建设工作。
3.土地改革
抗美援朝战争进行的同时,党按照《共同纲领》的规定,从1950年冬到1953年春,领导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和其他各项新民主主义改革和建设,胜利完成恢复国民经济的艰巨任务。这一切为大规模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颁布了由中共中央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新解放区农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从1950年冬到1952年底,全国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1960年10月,西藏地区的民主改革基本完成,这标志着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基本结束。
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的基本完成,摧毁了中国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消灭了封建地主阶级,使深受剥削压迫的中国农民获得了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摆脱了千百年来封建宗法制的人身束缚,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为中国社会逐渐走向进步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一个伟大胜利。
上甘岭战役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爆发。这是朝鲜战争后期僵持阶段的一次主要战役,战役由美国第9军发动,以争夺朝鲜中部金化郡五圣山南麓村庄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的控制权为主,属于“联合国军”金化攻势的一部分。
这次战役,敌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我志愿军参战部队共4万余人。战斗激烈程度为前所罕见。敌军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我军阵地山头被削低两米,高地的土石被炸松1-2米,成了一片焦土,许多坑道被打短了五六米。虽然敌人使用世界战史上空前集中的炮兵,但是,没有打破志愿军的钢铁防线。他们依托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防御阵地,英勇顽强地抗击进攻之敌。
此次战役前后历时43天,在3?7平方公里的地区,共发射炮弹超过230万发,双方伤亡约3万人。此战在中美两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使得上甘岭成为一座丰碑!
三、国民经济的恢复
1.新民主主义改革
除了土地改革以外,新民主主义改革还有国营工矿交通企业的民主改革和婚姻改革等方面。
国营工矿交通企业的民主改革,主要是清除隐藏在企业内部的反革命分子和封建残余势力,废除旧社会遗留的官僚管理机构和各种压迫工人的制度,建立工厂管理委员会和职工代表会议,吸收工人参加工厂管理,调动了广大工人群众当家做主、搞好生产的积极性,为恢复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事业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婚姻改革主要是建立新的婚姻制度。1950年5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婚姻法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这是我国反封建斗争深入的表现。
与此同时,党和政府还采取坚决措施,彻底取缔旧社会遗留的卖淫嫖娼、贩毒吸毒、聚众赌博等各种丑恶现象,使社会风气大为好转。
2.新民主主义建设
在新民主主义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围绕恢复和发展生产这一中心工作,党和政府领导开展了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新民主主义建设。
经济建设方面,一个重大举措是合理调整城市工商业。在“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方针下,抓好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重点是调整人民政府和国营经济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之间的关系。城市工商业的迅速恢复,打破了地区间、城乡间、行业间的封闭状态,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互为市场,初步形成促进商品流通的市场格局。此外,中国还扩大对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贸易,积极争取同一些西欧、北欧国家间的贸易往来,逐渐将旧中国长期入超转变为进出口大体平衡。
政治建设方面,党和国家还把民主建政和民族团结的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到1951年10月,全国大多数省、市、县召开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其中17个省、69个市、186个县的人民代表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正式产生各级人民政府的负责工作人员。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统一战线工作也得到加强。此外,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培养少数民族自己的干部。民族区域自治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方面,为了实现《共同纲领》提出的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的目标,党确定了思想宣传工作的方针任务,有步骤地开展对旧有学校教育制度和社会文化事业的改革,争取和鼓励知识分子为人民服务,参加新中国建设。随着《毛泽东选集》第一、第二、第三卷的陆续出版发行,在青年、知识分子和各界人士中形成了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热潮。毛泽东思想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对中国人民的思想变化和共和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党的建设方面,1950年5月1日,中央发出指示,要求在全党范围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1953年中央决定进行整党,重点解决党内思想不纯和组织不纯等方面的问题。1951年12月中央决定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一场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随着“三反”运动的深入,揭露出许多资本家的行贿偷税等严重违法行为。于是,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了一场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3.国民经济的恢复
经过3年多的艰苦奋斗,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获得全面恢复,并有了初步发展。同时,国民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营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都得到发展。由于国家的支持和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国营经济发展更为迅速。
新中国成立3年来,党在纷繁复杂的斗争中,坚持贯彻实施《共同纲领》提出的各项任务,在继续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的同时,使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促进了社会主义因素的成长,为整个国家从新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过渡时期总路线
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实现社会主义必须分两步走,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才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这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由之路。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和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社会主义的力量不断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党认为解决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在农村和城市开始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已经成为必要并有现实可能,于是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从现在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195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正式讨论和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1954年9月15日至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为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确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