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34500000009

第9章 遵义会议“只讨论失败”(7)

(二)洛甫也认清了“左”倾路线

红色教授张闻天

张闻天,1900年出生在江苏省南汇县的殷实农户家庭,原名“应皋”(也作“荫皋”),字“闻天”,取《诗经》中“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之意。他17岁时入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1919年,他参加了五四运动,随后在报刊上公开介绍《共产党宣言》中的“十条纲领”,可以说是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列主义的先驱者之一。

同年,他在上海入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科,翌年7月去日本东京学习,1922年夏又自费留美勤工俭学,一年多后回国。1925年6月初,张闻天在上海入党,10月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后入红色教授学院学习和工作。因他沉着、风雅、有学识,党内很多人都称他“老教授”。他取俄文名字“伊思美洛夫”,从此即用译音“洛夫”、“洛甫”为笔名。因他在理论研究上高于留苏的其他人,王明等教条主义者大力拉拢他,而张闻天因缺乏国内实际工作经验,一时也对他们的主张表示赞同。

黑夜,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张闻天,高一脚低一脚地行进在老山界的山沟里。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加之深秋的连绵细雨,弄得他疲惫不堪,行动颇不方便。崎岖的山间小路,泞滑难行,配备给他的那匹马,也无法乘坐了,只得让特务员牵着,驮着他的东西,紧紧跟在他的后面。

扶着一根竹竿,张闻天默默地走着,心事重重。

三年前的一个冬夜,他和杨尚昆离开莫斯科的中山大学。归国途中,列车载着他们越过辽阔的西伯利亚,在双城子换了车,行抵绥芬河边界。在一个秘密交通站里,他俩一番乔装打扮,当晚,即由一个苏联同志带领偷越国境。他俩紧紧跟着这个不知姓名的苏联同志,心情有点紧张地默默走着,四周是皑皑的雪原,茫茫一片。凄厉的寒风打着唿哨掀掠起狂舞的雪花,不断扑打着他们的脸颊。严寒,包围着他们,他俩连眉毛上都结了霜花。

他戴的还是这副近视眼镜。三年前夜行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不同的是,那次走的是雪原,今天走的是山路。

他在国外学习、工作五六年后,奉中国共产党中央之命回国。在汹涌澎湃的革命洪流中,他大可以将他所学的知识、本领毫不保留地奉献给他所追求的壮丽的事业。归国之初,他的确也是这么想的。

他虽然有丰富的书本知识,却缺乏实际的革命经验。在极其艰难复杂的斗争旋涡里,他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执行了一条错误路线,犯过思想方法上的教条主义和政治路线上的“左”倾错误,成为一条错误路线的核心人物之一。这条路线给中国革命带来巨大的灾难,这是他万万不曾预料到的事。今天,这数万部队在大山沟里艰苦地夜行军,不能说与他的错误没有关系,一想起这一点,他的心里就有些难受。

他清楚地记得:三年前的那个雪夜,那个苏联同志领着他和杨尚昆悄悄地翻过一座大山,来到祖国边界。苏联同志的任务完成了,在他们一阵亲切的默默注视之后,他俩深深地道一声感谢,又继续作神秘的旅行。几经周折,抵达上海的时候,正巧是旧历新年。

张闻天没有听从博古的劝说

1931年年初,他回到上海任中宣部部长,后任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民委员会主席(相当于总理)等职。

张闻天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后,成为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执行者。后来受毛泽东的影响,逐渐改变了立场。对此,博古很恼火,他指责张闻天有“右”倾错误,说张闻天对他的指责是“普列汉诺夫对1905年俄国工人武装暴动的机会主义思想”。张闻天据理反驳,两人争得面红耳赤。张闻天还批评博古把红军指挥权拱手让于李德,表示我们中国的事情不能完全依靠李德,自己要有点主意。博古却认为执行李德的军事指挥是正确的。

张闻天没有听从博古的劝说,仍然写文章批评“左”倾政策,这自然招致博古等人的不满。张闻天被排挤了,被毫无理由地派往闽赣省做巡视工作去了。张闻天在调查过程中更坚信了他对博古、李德做法的怀疑。

1934年9月26日张闻天受命写出关于红军战略转移的社论,发表在9月29日出版的《红色中华》上,题目是《一切为了保卫苏维埃!》。在这篇社论中,张闻天回顾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形势,指出了在反“围剿”中存在着“在苏区内部同敌人拼命”的错误,拼命主义和逃跑主义一样都是错误的、不可取的。在社论中,张闻天委婉地说明了战略退却、转移的必要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表明他的思想已有了大的转变,与王明“左”倾路线有了明显的不同。社论一发表,红军总政治部立即发表政治指令,要求全军根据社论,立即开始军事行动,“在部队中进行充分的宣传解释工作”。

1935年秋,陈云曾在《随军西行见闻录》中谈到这篇社论:

九月间在《红色中华》报(赤区中央政府机关报)登载张闻天(中央政府之人民委员会主席)之文章,微露红军有抛弃江西而到赤区以外之“围剿”军事力量空虚地区活动之可能。果然,十月中,全部队伍均行西走矣。

董必武和何叔衡读到这篇社论方知红军要进行战略转移。1936年,董必武在回忆长征的文章中称它是“一篇关于红军战略的社论”,可以说是红军长征的宣言书和总动员令。

逐渐从“左”倾路线中转向的张闻天,与遭受“左”倾路线迫害的毛泽东在观点上接近了,并且在政治局内开始了反对李德、博古的斗争。

中央队三人集团

毛泽东、张闻天和王稼祥曾被称为“中央队三人集团”。他们并没有一个公开的组织形式,却是行军途中结成的强有力的政治联盟。这也是毛泽东第一次以准领袖的姿态影响中共最高层的决策。

对于这个“中央队三人集团”有不同的说法。

当事人张闻天是这样简略回忆的:

在出发以前,最高“三人团”要把我们一律分散到各军团去,后因毛泽东同志提议未分散。我当时感觉我已经处于无权的地位,心里很不满意。记得在出发前有一天,泽东同志同我闲谈,我把这些不满意完全向他坦白了。从此,我同泽东同志接近起来,他要我同他和王稼祥同志住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反对李德、博古领导的“中央队三人集团”,给遵义会议的伟大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长征出发后,我同毛泽东、王稼祥二同志住一起。毛泽东同志开始对我们解释反五次“围剿”中中央过去在军事领导上的错误,我很快地接受了他的意见,并且在政治局内开始了反对李德、博古的斗争,一直到遵义会议。

对立面李德是这样回忆的:

毛把这时已经转到他一边的洛甫派到政治局。洛甫在军事上没有经验,但对军事著作比较熟悉;他盲目地接受毛的论点,而他的表达能力却比毛好,因此容易获得听众,尤其是他避免了毛在讲话中一直带有的那种民族主义语气。

在这几次激烈的冲突以后(指广昌战役等中央军事委员会的争论),大家的情绪至少在表面上平静了一段时期。毛参加军事委员会的会议越来越少了,而在暗中却继续进行着宗派斗争。他把红军政治部主任、政治局和军事委员会委员王稼祥争取了过去,王稼祥成了他最亲密的同盟者。但是王稼祥由于伤势严重,几乎很少露面;为了抑制体内的弹片所引起的无法忍受的疼痛,他不得不定时服用鸦片。毛泽东、洛甫和王稼祥组成了宗派的政治领导——“中央三人小组”。这个宗派为夺取党和军队的领导权,从这时开始进行着一场秘密的斗争。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把其他政治局委员,特别是军队指挥员拉到了他们一边。这样,毛泽东达到了分裂中央政治局和削弱军事委员会的目的,直到1934年秋长征开始时,他认为公开登场的时候到了。

李德的回忆显然是不正确的,或者别有用心地进行了歪曲。他把所谓的“中央三人小组”的形成提前到了长征前,而不是长征途中形成的;他把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反对“左”倾路线的斗争,视作宗派斗争,而不是原则斗争;他把“中央队三人集团”看作阴谋的产物,而不是由于政治思想观点接近自然形成的政治联盟。

李德对长征中的“中央队三人集团”高度关注和警惕。但他始料不及的,正是他和博古制造了自己的对立面,并为“中央队三人集团”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长征前夕,斗争经验丰富的毛泽东,又不露声色地走了一步战略高棋。

为了战略转移的机动性,“最高三人团”决定少带机关人员,并且把非带不可的人员分散到各军团去,这样便于行军作战,也便于保护这些党和政府领导同志的人身安全。张闻天没有过多地考虑,便同意了。可毛泽东不同意,他预见到行军途中能提供许多机遇,领导同志走在一起,也便于见缝插针、不露声色地争取同情者,同时枯燥的长途行军也正是沟通思想感情的极好机会,分散到各军团互不照面,活动舞台就太小了。所以,他坚决反对把党和政府的领导人分散到各军团,主张把机关集中,编成战斗单位,这才有了中央纵队和军委纵队以及各梯队。

毛泽东说服了张闻天,张闻天恍然大悟,又跑去说服博古。

“波古浪也夫,”张闻天称呼博古的俄文名字,“把政府工作人员分散到各军团要重新斟酌。你不觉得这样做有欠慎重吗?董老、徐老、林老、谢老他们都是四五十岁的人了,分散了谁照顾?他们都是老弱病残,怎么能跟战斗部队跑?”

“你不是同意分散吗?”博古诧异道,“那怎么办?把他们留在苏区你又不同意,前几天你还为把瞿秋白、何叔衡留下而大发脾气呢!”

张闻天说:“不留下就没有办法啦?毛泽东同志提议把政府机关集中,便于统一照顾。”

博古紧叮一句:“你的意见呢?”

张闻天:“我同意毛泽东同志的意见,因为他是政府主席,‘三人团’应该尊重他的意见。”

之前项英多了一个心眼,在研究这个问题时他提醒过:“你们无论如何要注意毛泽东的言行,防止他对部队施加影响。”

博古犹豫地说:“我们把他放在中央纵队,跟董必武、谢觉哉、徐特立他们在一起,大概不会有什么问题,毛泽东不直接接触部队。”

项英仍是不放心:“那么,洛甫呢,王稼祥呢?他们靠得住吗?”

博古肯定地说:“洛甫同志是莫斯科来的,稼祥同志也是,可能有些问题看法不一致,但不至于太离谱。何况洛甫跟军队没有任何关系,稼祥伤情很重,能完成每天的行军就谢天谢地了。”

在这个问题上,李德同样自信:“毛泽东跟中央军委的人不可能有很多接触的机会,更何况在大军西行的连天炮火中,行军、打仗、宿营,饭吃不好,觉睡不香,能有多少时间进行政治活动呢?”

事实出乎他们的意料。长征途中,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经常住在一起,他们有时间、有机会、有条件进行政治活动。终于,“中央队三人集团”稳固地形成了。也许称作“中央队三人核心”更为准确,因为它是在长征路上,中央纵队范围里活动的,也没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只是在反对李德、博古“左”倾路线的同志中以他们三人为核心,他们也起到了核心作用。这个松散的“三人核心”,比什么“三常委”、“三人团”都更起作用,更有权威,更掌握真理,因此,更有战斗力。

四、只解决最迫切的问题

(一)博古、李德成了少数派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这三句流传甚广的话,是当年贵州的形象写照。

贵州,全省处于海拔1000米左右的高原,山峦叠起,峭壁嶙峋。自从通道“飞行会议”通过了毛泽东的建议,红军便从通道县西行。才一天工夫,就进入贵州地界。

刚进贵州,毛泽东便失去了身上的一件毛线衣。那是一位60多岁老妇人,带着小孙子外出讨饭,饿倒在路边,冻得浑身发抖。毛泽东二话没说,脱下身上的毛线衣,送给老妇人,还叫警卫员解下两袋干粮相赠。老妇人向他跪谢,他用刚学会的贵州话答谢:“红军是干人的队伍!”

黎平政治局会议支持了毛泽东的主张。

一排白墙青瓦、前低后高、外砖内木的平房,本是商人胡序维的店铺,如今被载入史册——因为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这里召开,史称“黎平会议”。

红军进黎平县城,待了三天,成为西征以来难得的喘息机会。

毛泽东在会上的意见归纳起来共三条:

放弃北进与贺龙、萧克部队会合及在湘西建立根据地的原计划。西进贵州,攻取贵州第二大城遵义,以遵义为中心建立新的根据地。在适当的时候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全面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教训。

毛泽东的意见,当即得到政治局多数的赞同,在周恩来的支持下,政治局同意通过一项书面的决议,表达中共中央战略意图的重大改变。这样,毛泽东的意见,得到政治局的正式认可。

决议通过后,出于对李德的尊重,周恩来在当天夜里拿给李德过目。不料,李德看了译文后,大为不悦,跟周恩来吵了起来。向来温文尔雅的周恩来,忍无可忍,顶撞了这位“顾问”。

12月19日下午6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出关于贯彻黎平政治局会议决议的决议,表明毛泽东得到了党和红军的支持,完全占了上风。

12月20日,中央红军离开黎平,分两路西进。红军便直扑乌江,进军遵义了……

同类推荐
  • 古巴:本土的可行的社会主义

    古巴:本土的可行的社会主义

    古巴的贡萨洛·德格萨达将军曾赞扬道:“在古巴,没有一个中国人当过逃兵;在古巴,没有一个中国人当过叛徒。”古巴同中国的关系源远流长,古中关系更被誉为是“好朋友、好同志、好兄弟”。古巴是当今世界上五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社会主义在古巴发展至今的每一历程,都值得我们认真阅读。本书从古巴的概况谈到古巴的对外关系和外交政策,所涉领域广泛,乃是读者了解古巴政治、经济、社会及社会主义在古巴的不二选择。
  •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研究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研究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广泛汲取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系统深入地研究舆论与舆论导向、舆论导向的制度体制机制等问题。在科学的和制度观的基础上,探讨正确舆论导向体制机制的构建问题,针对我国当前坚持正确舆论引导的体制机制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正确舆论引导的体制机制体系。
  • 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

    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

    《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向那些具有常识的读者揭示了国内外盛行的阴谋论的历史、沿革;通过有理有据的分析思辨,指出了各种阴谋论长盛不衰的原因;并指出阴谋论的两个最显著的特征:不可证伪性和妖魔化。由此希望读者能更加理性地思考,不被妖魔化的思维所裹挟。
  • 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8年3月1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2013年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热门推荐
  • 情动一瞬间

    情动一瞬间

    踏出孤儿院那一刻,千羽就想去大城市。可来到大城市,她才发现,一切并没有那么美好,直到那一天……命运和她开了一个玩笑,让她回到了古代……【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系统你丫认真的

    系统你丫认真的

    系统:我跟那些垃圾系统不一样,不管宿主你是要聊天,直播,聚会,还是造人,建城,创造世界系统都能满足宿主,而且只收一点点积分哦。赵吉看了看创世LV1级所要的积分,有看了看自己就算签到100年,也连零头都不够的积分,默默像系统竖起了中指,系统你丫认真的?
  • 走出非洲(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

    走出非洲(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

    《走出非洲》是丹麦国宝级女作家凯伦·布里克森的一部自传小说,她曾获安徒生奖和彭托皮丹奖,并两次获得诺贝尔奖提名。后来该小说被搬上银幕,由美国知名电影导演西德尼?波拉克执导,好莱坞著名演员梅丽尔·斯特里普、罗伯特·雷德福等人主演,讲述了凯伦为了得到一个男爵夫人的称号而远嫁肯尼亚,后来跟英国探险家邓尼斯产生感情的故事,该片在1986年荣获第43届美国金球奖剧情类最佳影片、第5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7项大奖。
  • 成大事者会理财

    成大事者会理财

    要想一生富有,实现财务自由,赚钱和理财是不可偏废的两个法宝。综合运用理财工具,才能搭建稳固的财务金字塔。本书开门见山指出理财和成事的重要性,以谋事者自身的因素作为出发点,涉及自我提升、谋求发展、经商创业、投资理财等多个方面,给出多角度、全方位的理财指导兼风险防范。
  •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小说通过一个孩童的眼睛,以风趣诙谐的手法,描写了主人公哈克贝利·费恩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离家出走并与黑奴吉姆结伴乘坐木筏沿密西西比河漂流的种种经历,塑造了一个不愿受“文明”社会约束、一心想回归大自然、聪明机灵但又不乏同情心的美国顽童形象。《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名家名译双色插图青少版)》可以说是一幅杰出的美国社会生活风物图,被视为美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现实主义著作。
  • 吹口哨的外星花

    吹口哨的外星花

    一朵会吹口哨的花,却带有收集地球生态信息的神秘任务,背后究竟是谁在操控?当一艘口哨形状的巨六飞船来到幻想学校上空时,丁奇奇和小伙伴们却收到口哨花发出的危险信号……
  • 狂宠极品庶妃

    狂宠极品庶妃

    YY版精彩简介(能从文文中发现无限JQ的都是好娃子!)情景一:月黑风高夜,某女包袱款款,正欲爬墙...某男站在墙根下问“半夜三更爬墙头,这是去哪儿啊?”某女以为是家丁,不知者无畏的回答“打包离家出走啊!”某男想用男色引诱美人回心转意“王爷长得如此英俊,八块腹肌,气质无双,你也舍得走?”某女终于激动了“丫的,那厮是个短袖,帅有毛用,对女人不行,你想要就送你啦!”某男俊脸一黑,一把将此女抗上肩头,咬牙切齿的在空气中留下一句无限遐想的话“本王行不行,今晚让爱妃亲自试试!”便向卧室冲去!两人经过一番肉搏和协商,只听红罗帐内,某女骑在王爷身上~某王爷磁性撩人的嗓音响起“爱妃,用力,嗯,舒服”某女娇喘吁吁的回答“爷,这样行吗,人家好累”某王爷“再坚持一下,对,就是这样,爱妃还可以再用力点,啊,爽!”某女大怒:“使你妹!老娘吃奶的劲儿都用上了!”只好更加卖力按摩!门外几人听的血脉喷张,他家王爷不是攻,竟然是小受!(咳咳,想歪的捂脸去面壁...)情景二:龙云国左相之子:苏明轩俊美温柔、多情儒雅,乃全龙云国待嫁女性的头号夫君人选对某女眨着桃花眼说“美人,本公子的卧房门随时为你敞开”某女继续盯着账本,毫不怜香惜玉回答“既然公子如此寂寞...来人啊,晚上将百花楼老鸨喂了春天的药扒光了送到公子卧房床上!”情景三:红木大床吱吱呀呀响了半夜之后,某王爷含羞带怯的用被子捂住胸口“爱妃,人家是第一次,没名没份,你可要负责啊!”忘了自己才是被吃的某女灵机一动说“那第二次就不用负责了吧?”于是,魔抓向着某男伸去,床榻再次吱吱呀呀的响起~某狐叉着小腰,翘着尾巴,挥舞毛爪:喂喂,说你呢,别光笑不收藏!某狐最大癖好就是被花花、钻石、月票砸晕,文思便一发不可收拾!◆◇◆◇◆◇◆◇◆◇◆◇◆◇◆◇◆◇◆◇◆◇◆◇◆◇◆◇◆◇正剧版简介:现代天才腹黑奸商女浴室滑倒,穿越在草包花痴的相府三小姐身上!公然调戏太子!龙颜大怒,赐婚给他国断袖王爷!被丞相老爹视如弃子,还被大夫人和小妾及两个姐姐“不小心”整死了!再次睁眼,已然不是那个白痴的“她”!上一世,自己奉公守法,老天却让她意外身亡!这一世,就让她好好做个奸商,去为祸众生,咳咳,不对,是造福苍生!谁敢欺负老娘,必定十倍奉还!嫡姐伪善装温柔?用计让你泼妇骂街,再也没脸出门!
  • 越界相伴

    越界相伴

    本文反套路!!!女主有五个,有一个还在最后出场!!!所有提到过的正方人物(或与四女主走的近的朋友)皆是本色出演!!!一场奇异的穿越,四个知心的朋友,一个神秘的空间,几个神奇的萌宠,以及随着灵力增长那空间内日益透明的棺材……一个又一个新奇的事物,一个又一个快要解开的谜团使生活如同一片灰蒙蒙的雾霭。她,本是天界神女,因遭劫难灵魂被分为五份,四份异界相遇,一份保留记忆,陷入沉睡。未醒之前,她们将如何变强?醒来之后,她又将如何复仇?
  • 一品女帝师

    一品女帝师

    京城祝家,世袭帝师,到了她却是个女的。她二十岁,在昆山学奇术,却在大成之际被老父召回,不但要她潜入宫内,而且还要她女扮男装伴君王左右。他十七岁,初登大宝,却被摄政王攥住大权,令他终日禁足玩乐。他听闻,摄政王要在他弱冠之礼上敬他一杯毒酒。朝野倾覆,奸臣当道;年轻帝王扮猪吃虎,准备孤注一掷时,却得到了一个风度翩翩、身躯单薄的年轻帝师。#女扮男装做帝师,她见到他的第一眼时,他正和太监们一起斗蛐蛐。她觉得他难成大器,他觉得她是摄政王派来的奸细;她觉得他是一个可怜的年轻帝王,他觉得她是病怏怏的药罐子。直到她用薄弱的身躯替他挡住飞剑,一声声温言细语,一句句淳淳教诲,话语落在他的心间,情花的种子却在他的心里发芽。他爱上了帝师!可是,帝师却是一个男子;年轻帝王看着帝师粉白的面庞,心中纠结着。她倾尽所能的教导他,看着他一步步的成长为大器的君王,却发现他看她的眼神变得暧昧极了。她很想告诉她自己是女子,但是一切已经为时已晚。直到有一天,他对她说:夫子,我好像喜欢上男人了。她心痛的道:是镶红旗的冯将军吗?他道:不,是你。她:………**************************【帝王专情一对一,男女主身心干净,小虐怡情,以宠为主】好友文文推荐:《媚宠,萌妻至上》文/花卷儿《吾家有女怕嫁郎》文/陌爱夏都很好看哦~快快收藏吧!
  • 晚歌似梦星星似海

    晚歌似梦星星似海

    【桃叶渡文学社。】【已完结】一段录音,牵扯了三年,牵绊了所有。曾经静静躺在桌角的无糖咖啡,那个最爱看向窗外的少年,时过境迁,再无往昔。被伤过一次的人谈何勇气,被伤过两次的人谈何深爱?他曾爱过,她曾信过。一段生与死的纠葛,一场尔虞我诈的阴谋,将谁推入深渊,谁,又忍拆散时光鉴定的恋人?“你喜欢过我吗?”她随风而拂起发,他定眸,“不是喜欢过,是喜欢。”曾经的你啊,和风一起散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