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20500000009

第9章 小丑

1968年8月13日那天,下午3点钟左右,北京沙滩后街55号的一个大杂院里。我家住了两间屋,外屋东南两边都有碧纱窗子。东窗下我种的马来西亚有棱角的丝瓜,已经长得又长又粗了,它的大叶子的浓荫遮覆了我的屋子。南窗下人家种的玉米也高过了屋子。天气十分闷热。我和十五岁的干女儿小红,躺在里屋的床上休息。

突然传来很急的敲门声,人声嘈杂。小红看了我一眼,我示意她快去开门。小红没有来得及开好门,一群男女就拥了进来,门外还有一群不大不小的孩子被大人们阻止了进来。孩子们就趴在东窗外的丝瓜架子上,站在碧纱窗的窗框上,向屋子里张望。

我从床上一骨碌爬起来,穿好鞋子,从里屋迎了出来。一共进来八个人。

我们里弄的副主委,把两个陌生的小伙子介绍给我说,他们是北京大学来“外调”的。当然没有介绍来客的姓名。其余六位都是里弄干部。

我让两位不速之客,也是当时的英雄人物,坐下来。

我家的一张小小的红木桌子,以前是人家打麻将用的,我得来做了吃饭的桌子。桌子放在两方东窗的当中,一边靠东墙。我坐在南面,脸向北。两个小伙子,一个坐在我对面,一个坐在我的左手边。其余六个散坐在床上和凳子上。

我刚坐下,小红给我一个人倒来一杯茶。我们家的规矩,应该先请客人喝茶。可是小红知道这些客人不会喝我们家的茶。他们是无产阶级的革命造反派,如果喝了资产阶级人家的茶,那就划不清阶级界限了。

他们来势汹汹,很有气派地坐下来。我对面的小伙子开口讲话了。

“我们是北京大学派来外调张芝联的!”

张芝联?他是过去上海光华附中的校长。我在那儿教过书。他比我小十岁左右。他出了什么事?

他们像连珠炮似的问了我关于张芝联的好几个问题。我都茫然,只得回答:“不知道。”几个“不知道”,就触怒了他们。

左手的小伙子指着我的茶杯说:“拿开,不许喝茶!”

我乖乖地把茶送进里屋,小红接了去。小红有点难过,她巴巴地送上这杯茶,我一口也没有喝。

我匆忙地回到外屋,正准备坐下去的时候,忽然听见一声吆喝:“不许坐,站起来!”

我还没有坐稳,就扶着桌子边站起来。站起来的时候,背后的椅子挡住了我的腿,所以我的身子紧靠着桌子边。这样的站法似乎有所倚靠,让他们看上去很不顺眼。

左手的小伙子又吆喝了一声:“不要靠桌子,退后两步!”我遵命退后两步,把椅子用腿推到后面,靠到椅子。他们可能想:不叫你靠桌子,你又靠上了椅子!那小伙子又嚷了:“向前走一步!”

我又遵命向前走一步。这样,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没依没靠地站着,他们可能是满意了吧。

我站稳了。我想,我是快满六十岁的老太婆了。这些年轻人,是在导演我唱什么戏呢?他们是十分严格和严厉的导演,而我是忠实执行导演指挥的好演员。

一抬头,窗子外面都是孩子们可爱的小脸和一双双惊奇的大眼睛。我看不见丝瓜的大叶子。

我等待他的再次吆喝。他在几次大声嚷嚷之后,似乎有些累。不过,年轻人是不会累的,尤其在这种场合。

我对面的小伙子说:“你仔细想想,张芝联过去干过什么政治勾当!你又何必包庇他呢?”我很感激这个小伙子对我的温和态度。

我说:“我们只同过不到两年的事。他是校长,我是教员。我们仅仅在会议上碰头,讲过很少的话。”我回答的时候,声音轻了一些。也可能是他们大声嚷嚷之后,耳朵有点儿不灵了吧!

左手的小伙子又叫开了:“噢!叫你讲话,你说得那么轻。你对外国人讲英语的时候,倒哇啦哇啦的!”我想笑不敢笑。他们几时听见我和外国人讲话?外国人就怕大声嚷嚷。那样对客人、对主人,都是不礼貌的。

对面的小伙子打圆场了:“给你五分钟,考虑考虑,张芝联在三十几年前,参加过什么反革命组织?”

给我五分钟,因此全屋子里的人,连我在内,都得到了放松和休息的机会。布满在屋子外面的瓜架上、窗框子上的孩子们,也似乎安静了些。

给我五分钟,这多么宝贵的五分钟!我应当考虑张芝联的事了。不过,他们问我,张芝联三十年前的事。那时他不过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会参加什么反革命组织呢?我就更不知道了。

我把两脚放开了些,八字脚站起来更稳当,免得身子晃晃悠悠的。这时候,我才有机会仔细端详坐在我对面的小伙子。

嘿!好漂亮的小伙子!年纪不过二十岁多一点儿,雪白粉嫩的脸,一双黑白分明、很有威严的眼睛,还是双眼皮呢!看上去只有大学一年级。

我想:他跟女孩子谈恋爱的时候,一定是非常温柔、非常温柔的美男子!

我又想:这个小伙子要是我家里的人该多好。我唯一的儿子已经三十多岁了。这小伙子算是我的儿子,太小了些。我只有一个孙女儿,小名儿叫庆庆,今年才八岁。这小伙子算是我的孙子又太大了些。如果我的儿子和孙子跟我“斗猴”,我生气不生气呢?

我,自己问自己;我,自己回答:“不生气,才不生气呢!只要孩子们觉得有趣,我就没有什么不愿意的。”

我双手交叉放在胸前。我想举起右手,手托香腮,好帮助我仔细地想。不行,这个姿势可能会引起误会。我依然双手交叉放在胸前。

左手的小伙子咳嗽了一声。

这时候,我忽然产生了危险感。这不一定是有趣的事。斗争是尖锐的,是面对面的。斗争不但伤人的身体,更会伤人的心。也许有一天会斗死!不,也许就在这个时候!不过那也不要紧。我能活到今天,活了六十年,也就够本了。过去就是有时有病痛以及人世间的许多折磨,也应当算是美好的生活。活着就是美呀!

我这种想法,很有点“阿Q精神”。“阿Q精神”是蛮有道理的。我几乎想长长地舒一口气。

左手的小伙子突然站了起来,伸一伸胳膊。我想:不会要打我吧,打人在今天是家常便饭呀。

哦!他原来是深呼吸。他轻轻地把胳膊放在桌子上,又坐了下来。我瞥了他一眼,这个小伙子黑黑的,比较粗犷。我没敢仔细看他。

我想:对面白脸的是“常山赵子龙”,这黑脸的是“猛张飞”。他们都是好样的英雄!

这五分钟怎么会这样长?我由“赵子龙”、“猛张飞”想到了唱戏。记得我在北京昆曲研习社演过几次小丑。

我现在又在演戏了。戏里总要有一个小丑,戏才更有情趣。我演小丑的时候,沈盘生老师先替我在鼻子上画一块白豆腐干,再勾上几笔墨,勾得很有书卷气。

我演过四出戏的小丑:第一出是《西厢记·寄柬》中的琴童。琴童知道红娘躲在桌子下面。他故意说《西游记》,最后把书桌一拍说:“啪嗒一声响,妖精出洞门!”这时候,红娘大吃一惊,急忙钻了出来!真正有趣得很!

第二出是败子回头《金不换·守岁》中的书童。这出戏只有两个角色,一个是败子姚英,另一个就是我扮演的书童。书童引诱败子赌钱,左手拿着一个大青花碗,右手掷骰子,那个样子很滑稽。

第三出是《白兔记·出猎》,我演的是咬脐郎身边的一个旗牌军的小头头,名字叫王旺。有一次,演咬脐郎的胡保棣摔掉了紫金冠。我拱手说:“启衙内,我去取你的金冠来!”我很得意,我在舞台上能随机应变。想到这里,我可能扬一扬我的眉毛。

第四出是《风筝误·后亲》,也就是川剧的所谓《美洞房》。这出戏我们曲社演的次数最多。我演丑丫头。丑丫头有许多有趣的台词。像跪下来发誓说:“我个糟糠阿太,鸭蛋头菩萨,我若个夜头领子韩状元进来末,阿要像今夜头能个,勿肯做亲个哆!”又说:“今夜头是勿困个哉,像走马灯能格走一夜个哉!”最有趣的是三个“岂有此理”。第一个是韩状元骂岳母闺门不谨的“岂有此理”。第二个是事情搞清楚之后,岳母责备女婿也说“岂有此理”。第三个是丑丫头骗状元说“夫人来哉!”状元开了门,丑丫头就学舌说:“岂有此理!”李笠翁的戏,戏剧性是很强的。

我往往在生活的危险关头,想到一些有趣的事,以排遣我的苦闷。我想,他们不会知道我脑子里想的是什么。如果知道了,那我准得被克!

我今天又在扮演小丑了。是好心肠的小丑,还是坏心肠的小丑?我好像还没有演过坏心肠的小丑。不,不对!每一个人都把自己当作好人,别人是坏人。自己说自己是好人不能算数。别人说你是坏人,恐怕也不能算数,因为他们根本不认识你,当然不会了解你。算了吧,不要把自己当作好人,就算自己扮演的小丑是个坏人也罢。

我瞧了瞧对面的“赵子龙”。他是我一抬头就能看见的人。我不大敢看“猛张飞”。我转头斜眼对他是不恭敬的。“赵子龙”不是小丑。不,小丑脸上不一定有块白豆腐干。他们是小丑?我是小丑?我有点糊涂了。

这时忽然想起他们问张芝联反革命的事,这才“思”归正传。张芝联现在北京大学教西洋史。从前我在光华附中教过中国史。“教历史”,这就是二人的共同之处。

由此我想到了历史。历史上我是好人也罢,坏人也罢,那是后人评价的事。历史是悠久的,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宇宙更是无限大的。像我这样的人是很渺小、很渺小的。但是我这个很渺小、很渺小的人,曾经绕地球一周。那时候绕地球一周不像现在这样容易。我要是给这两个小伙子斗倒了,也还是十分丢脸的事。

我想:在整个世界上,我是一粒小灰尘,一阵风就会被吹得无影无踪了。不,还有“物质不灭”定理哩!我现在是一个实实在在活着的人,虽然非常非常渺小!

我反反复复地想:“他们是小丑?我是小丑?”这出戏也许双方都是小丑。有这样一出戏吗?我倒一时想不起!我们这出戏,屋子里的大人,窗子外面的孩子们,都看得很来劲。

好不容易过了五分钟。我想这是足足的五分钟,不然时间怎会这样长?

“赵子龙”看了一下表:“交代吧!该想起了吧!你过去难道不曾打听他干过什么事?”

我脑子里这才又想到张芝联反革命的问题,把小丑暂时搁置一边。如果再给我五分钟,我可以写一篇《论小丑》了。

“交代,实在没有什么可以交代。”我不敢说得太轻,也不敢放大喉咙。我把声音调整到恰到好处,慢慢地说:“他是校长,我是教员。我没有到过他的家,他也没有来过我的家。我从来没有想到去打听他过去的事。那时候好像不作兴去问人家的履历。他过去的情况,我一点儿也不知道。”

我左手那位“猛张飞”生气了,大声说:“不知道,岂有此理!”

好一个“岂有此理”!这是第四个“岂有此理”!戏剧性强极了!

他接着说:“你不坦白交代?你包庇他,刘邓包庇你!你们一伙都不是好东西!”他算替我下了很客气的结论。

屋子里的人七嘴八舌地都来劝我。什么坦白从宽啦,抗拒从严啦!要我好好地交代,否则就要吃苦啦!

我有什么好说的?这时候,我失去了涵养。我气愤地说:“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我不能造谣说谎。我不能向群众脸上抹黑。我不能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国家!”

一屋子的人听了我这个断然的回答,大为愕然!大家沉默了一会儿。那位“赵子龙”站起来说:“好吧,用笔写你的交代吧,过三天我们来拿!”

他们一哄而散地开门走了。

门打开了。走的走了。可是另一批人拥了进来。是一大群原来趴在窗子外面的不大不小的孩子们。他们直奔里屋我孙女儿庆庆的玩具橱,翻腾了一遍。跳跳蹦蹦地各人拿了一些玩具走了。

孩子们在窗外的时候,已经把碧纱窗子踩坏了,也把我小心经营的瓜架子踩倒了。我从此再也不种瓜,更不栽花!

我和小红又躺到床上。我对十五岁的小红说:“幸亏今天庆庆不在我的身边!”

1979年12月8日

同类推荐
  • 我依然爱你,我只是不喜欢你了

    我依然爱你,我只是不喜欢你了

    最甜美是爱情,最苦涩也是爱情。56个温暖别致的爱情故事,献给爱情路上迷茫又执着的你!《我依然爱你,我只是不喜欢你了》是豆瓣超人气作者小岩井首部暖心力作。
  • 中国经典文学书系(套装共66册)

    中国经典文学书系(套装共66册)

    本书包括《死水微澜(上下)》、《庐隐选集》、《火焰》、《大波》、《闲书·寂寞的春朝》、《茑萝行》、《屐痕处处·感伤的行旅》、《花开旅程·游记平生》、《孤独人生·零余者》、《风雨故人·送仿吾的行》、《春风沉醉的晚上》、《沉沦》、《碧浪湖的秋夜》、《最后的幸福》等,共66册。《死水微澜》是一部具有浓郁巴蜀文化地方特色的小说。小说将时代风云与人物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把时代的特征及变化渗透到整个故事情节中,因而具有史诗性的特点。小说还借助对主人公的描写,具体展现了当时闭塞的四川地区一潭死水的社会中潜藏的深刻危机。小说最大的成功是借人物命运的变迁来展现时代政治、经济生活领域里的变化,真实地塑造出了"典型环境里的典型人物"。小说还结合人物塑造和情节推进,细腻地写出了人物活动环境的民情风俗、起居服饰、地方特产等,从而增强了历史的真实性。《大波》是作者以巴蜀地方特色语言叙与的一部小说。内容为为反对清政府出卖川汉铁路筑路权,夏之时、林绍泉等人组织了保路同志会,却遭到血腥镇压,在百姓中引起轩然大波,由此,保路运动由请愿发展为武装反抗的革命运动。本书在上层官僚与历史人物之间着力,再现了19世纪初在四川发生的保路运动,向我们生动地描写了清末政府统治下的众生相。
  • 心声集

    心声集

    《期待》、《九寨之秋》、《学会夸奖》、《学会放弃》、《献给爱人的歌》、等等……《心声集》这本诗集收录的是作者成绛卿的心得之作。
  • 中国寻路者

    中国寻路者

    《中国寻路者》是解放日报特聘首席记者、高级编辑高渊的人物特写选集。在本选集中,作者对那些在中国当代发展模式上贡献过力量的重要人物,那些改革的探路者,进行了细致地刻画。包括:邵宁、王新奎、周其仁、陈佳洱等15人,和“WTO谈判者”“东京审判中方三杰”两个人物群体。这些人物的人生,既是自我实现的过程,也是中国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侧影。作者通过温糯和软的访谈书写,将受访者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与国家命运串联起来,闲话中国70年发展史。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火花,为新中国70年巨变留下珍贵实录。
  • 我们的莎士比亚

    我们的莎士比亚

    本书为著名作家许辉、苏北、许若齐、莫幼群、刘政屏等关于莎士比亚及世界读书日的和皖籍作家在安徽省第一个作家休闲创作基地“天柱山作家村”撰写的散文合集,如《那一天》《我的书单》《莎士比亚的生日》《我的读书生涯》等,特色精彩。
热门推荐
  • 木兰无长兄(4)

    木兰无长兄(4)

    库莫提,他是黑山大营赫赫有名的鹰扬将军,十六岁入军营,五年内获得军功七转,位当正将,领“鹰扬军”精锐的宗室将军。他是大魏皇帝拓跋焘的兄弟,身为皇亲贵胄,却一直不愿成亲。人人言其骁勇善战,有乃父之风,却毫无政治头脑,可他实际上却是背负着家族压力的男人,背后隐藏无数势力,无数计谋暗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中国人的吃

    中国人的吃

    有人说中国的文化是饮食文化,西洋文化是男女文化,可见中国人是最讲究吃的,古代即有“民以食为天”的谚语。中国是出美食家的国度,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令全世界惊叹。孔子堪称第一位美食家,他率先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口号。本书作者从个性化的角度,对中国人的饮食进行了剖析,力图透过饮食看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对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各种菜肴、小吃作了生动的描述,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是一本雅俗共赏的休闲读物。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皇室酷公主

    皇室酷公主

    【极品玛丽苏—>慎戳】这部小说极尽所能地表现了幻想中的玛丽苏生活,如感不适,请勿打脸。( ̄ε(# ̄)☆╰╮( ̄▽ ̄///)
  • 快穿:疯狂招黑

    快穿:疯狂招黑

    蓝诛一觉醒来被告知因为熬夜猝死了,心情非常不美好,正好有个系统说带她复活,这可还行――于是,后来……蓝诛:。。。我现在后悔还来得及吗?
  • 听说我曾爱过你

    听说我曾爱过你

    是自己死缠烂打追回来的男人,所以秦曦对沈宁远百般隐忍。她为他放弃所有,孤身跟到他的城市,忍耐他奶奶的刁难,接受他朋友的嘲讽,隔三差五送他相亲,换来的却是习以为常。她在医院拿通知单时,他正跟奶奶安排的女人吃家宴。他的狐朋狗友戏弄她时,他在一边看着,说:“别小气,他们只是开玩笑。”她终于决定分手,他终于害怕失去,一切已经脱轨的走向,是否还能挽回……"
  • 情商高,就是把情绪控制好

    情商高,就是把情绪控制好

    这是一本帮助读者有效控制情绪从而快速提高情商的实用书。心理学家发现,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的生活、工作乃至事业的成功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提高情商,最为关键的是管理自己的情绪。本书用大量案例详细分析因无法控制情绪给生活、工作带来的困扰,通过九个维度彻底帮你消除暴躁、紧张、失落、悲观的负面情绪,学会用平和态度和人交往、乐观面对梦想、积极地迎接未来,从而真正提高情商,拥有成功的人生。你和梦想的距离,只差一个高情商。
  • 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

    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

    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扫灭群雄,收复失去四百年的幽云十六州,天下一统!其赫赫文治武功,不输唐宗宋祖,其人便是朱元璋!且看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
  • 科学的楷模(科学知识大课堂)

    科学的楷模(科学知识大课堂)

    作为一套普及科学知识的通俗读物,本书有别于专业的学术论著,侧重于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注重对青少年科技素质的培育、科学兴趣的培养、科学精神的塑造与科学方法的启迪,不求面面俱到,但求言之有物,物有所指,指有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