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20500000007

第7章 江湖上的奇妙船队——忆昆曲“全福班”(2)

生行中早期第一名演员自然是沈寿林。据《菊部丛刊》中的《南部戏录》里说:“……苏人以小生负盛名者沈某,佚其名(按,即沈寿林),周剑泉、强玉泉、赤鼻阿张(应是阿掌,即尤凤泉)咸出其门下。……沈多才多艺,能演巾、官、纱帽、雉尾、黑衣,而无不精妙绝伦……沈子茂泉(海山)、玉泉(月泉)、昭泉(斌泉)、水泉(润福)……[寿林]《白兔记》中的咬脐郎,《铁冠图·别母乱箭》中的周遇吉。自沈死后,无人能演者。”他的二儿子沈月泉和孙子沈传芷继承了他的生行,三儿子沈斌泉和孙子沈传锟继承了他的净行。

全福班的老生后有李子美、李桂泉父子,老外有吴庆寿、吴义生父子。他们父子相传,功力深厚。后期的老生有施桂林、沈金钩,均有独到的表演。

旦行中最负盛名的是周凤林和丁兰荪。各种旦角的戏,周凤林无所不能。嗓子清亮,扮相又好。五旦戏的《题曲》(《疗妒羹》)和《游园惊梦》的幽娴贞静;六旦戏的《跳墙·着棋》(《西厢记》)的活泼传神;刺杀旦的“三刺”(《刺虎》《刺梁》《刺汤》)的跌扑,都是空前绝后的。有时周凤林也当配角。如《水斗》中的蚌壳精“跳蚌”,至如《安天会》的月孛星,简直是在耍杂技了。这出孙行者大闹天宫是最受农民欢迎的,全班人马一律登台。有人说,周凤林简直是昆曲中的梅兰芳。

另一位旦角是丁兰荪。据许姬传先生告诉我,梅兰芳的昆曲开蒙老师是“内廷供奉”乔惠兰,苏州人。后来经许伯遒先生的介绍,梅先生又邀请丁兰荪说戏,主要排的是《断桥》《乔醋》和《瑶台》。《乔醋》是一出很难演好的戏,以五旦当行,要有六旦的底子,才能演得恰到好处。梅先生说,乔惠兰和丁兰荪的精神和身段不相上下,可是丁兰荪有他独到之处,更能丝丝入扣地体贴剧情。许姬传先生小时候,在上海“雅叙园”茶馆里,看过丁兰荪所演《达旦》(《呆中福》)中的葛巧姐。新娘巧姐对替人代做新郎、忠厚老实人陈直十分有意,假新郎却对巧姐十分冷淡,演来极有情趣。陆寿卿演陈直,尤为生动传神,陆是名丑王传淞的老师。

全福班还有徐金虎的花旦,小长生的作旦,又有江湖班加入的刺杀旦双庆和小彩金,一时人才济济。

净行,沈斌泉外,早期有江湖班的祥林与后来有坐城班的茂松、金阿庆。茂松嗓子好,响亮而跌宕有味;阿庆响亮不及茂松,但白口老劲,咬字清楚,嗓音低而宽,适合白面口吻。徐凌云的《昆曲表演一得》曾提到全福班净行的表演艺术。

昆曲在中国戏剧中是首屈一指的,别具一格,有风趣而不庸俗。如《芦林》(《跃鲤记》)中的姜诗,把一个近视眼的书呆子演得穷酸有趣。又如《醉皂》,原来在《红梨记》中仅仅是皂隶的“过场”戏,后来却改为以皂隶为主角的单出戏。它描写一个吃醉了酒的皂隶(衙役),送请帖请赵汝舟“吃月赏酒”的事,文辞、身段极好,想来是“文人”和“艺人”合作产生的剧目。全福班丑角人才出众。早期以小阿三的丑最为突出,后期有小金寿、小仁生等人。

全福班的艺人们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给后代戏剧留下了宝贵的表演艺术。

【落花时节又逢君】

上面谈到全福班的艺人,早已是录鬼簿中的人了,我都没有见到。但我有幸能见到全福班三位先生,他们是尤彩云、沈盘生和徐惠如。

尤彩云是后期全福班演旦的,后因目疾,不能演出。他是“昆曲传习所”的老师,也是我的昆曲开蒙老师。当我十二三岁的时候,有年大年初二,我父亲把大姐(元和)和我叫到书房里:“小姑娘们,来学唱昆曲,爸爸替你们做花花衣服,上台唱戏,美不美?”因此我们丢下了新年里如“掷状元”之类的游戏,跳跳蹦蹦地被“关”在书房里。尤彩云教得很认真。他教《游园》的曲子和身段,“没揣菱花偷人半面”,杜丽娘和春香照镜的身段。他把着我们的小手,教了一遍又一遍,不知道花了他多少心血和工夫。

1955年春天,我和胡忌先生去访问尤彩云,那是一次难忘的会见,我和这位开蒙老师已经三十多年没有见面了。他是传习所的老师中硕果仅存的一位。

他住在苏州一间简陋的小楼上,木板墙上挂了一支笛子。见我们去,高兴地拉着我的手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转头对胡忌先生说:“你们是来看李龟年了!”那时,尤老师有了严重的老年病,已经步履艰难,勉强站起来接待客人。我们扶他坐下。三十多年前教我们唱《游园》、诲人不倦的情景,又呈现在我的眼前。我们问候了他的健康。尤彩云老师告诉我们,他是如何艰苦地在全福班学戏和唱戏。他又说:“昆曲身段不容易掌握。身段有上七段、中七段、下七段。有了这些身段的基本功还不够,还要有一个‘神’字,才能演好戏。”我们怕他太兴奋,谈一会儿就告辞了。尤彩云就在这年8月1日去世了。我懊悔当时没有追问他,上、中、下七段是怎样的身段。后来问他的学生,“传”字辈先生也是茫然,也许是尤老师自己教身段的总结吧!

第二位是沈盘生先生。他是沈寿林的孙子(长子海山的次子),全福班最小的演员,在全福班长大的。班子解散的时候,他才十四岁。他的特长是雉尾生,他的《出猎回猎》可能得到祖父的指点。他的巾生在《玉簪》《红梨》和《西厢》三记中都有很细致的表演。1956年俞平伯先生主持的“北京昆曲研习社”,曾请沈盘生做我们的身段老师。我能勉强说几句苏白,在曲社里我曾自告奋勇演过《寄柬》(《西厢记》)和《守岁》(《金不换》)中的书童,身段就是沈盘生教的。《寄柬》中的一段:“盆儿盆,我说的是《西游记》,东土大唐僧,他往西天去取经。行者来开路,沙僧在后跟,八戒挑行李,白龙马上坐唐僧……”身段不简单,要学孙行者、沙和尚、猪八戒和唐僧的样子,又要“扯四门”。那时候我快五十岁了,老师也近七十岁了。老师教得一身大汗,我还是学得不够理想。

沈盘生也是生旦净丑无所不教。他教身段讲究“手眼身法步”。我想“手眼”属于“上七段”,“身”属于“中七段”,“步”属于“下七段”,一个“法”字,也可能相当于尤彩云的“神”字吧?

沈老师晚年在北京这一段时期,最爱到北海公园度假日:渴时在双虹榭泡上一壶茶,饥时吃的是“仿膳”的弟子糕。高兴时倚着栏杆眺望湖上的游艇,困倦时找一块青石板美美地睡一觉。我们也经常在北海公园请沈老师教戏。这些情景,到今天仿佛如在眼前。

1957年6月16日的一次昆曲座谈会上,沈盘生说:“我不愿把身上的东西带进棺材里去,什么人要我教,我一定好好地教。我要对得起祖宗,对得起文化遗产。我平生只有一个希望,就是把昆曲传下去!”说着说着就哭了。

第三位是徐惠如先生。他在全福班叫徐金龙,是唱花旦徐金虎的哥哥。九岁学戏,原演小生,因扮相不好,改为音乐场面,有时也演丑角的戏,如《狗洞》(《燕子笺》)之类。他也在“北京昆曲研习社”教曲,为我拍过许多曲子。我记录下来他能吹的昆曲有四百零四折。这样看来,全福班演出的戏可能在四百到五百之间。其中较多的有:《琵琶记》十九折,《荆钗记》十四折,《长生殿》和《铁冠图》各十二折,《十五贯》十一折,《牡丹亭》十折,《幽闺记》八折。所谓“唱煞《琵琶记》,做煞《荆钗记》”,是有事实根据的。

有一次我问徐惠如先生:“昆曲的唱词,像《琵琶记》那样文绉绉的,乡村不一定听得懂。是不是《荆钗记》靠做工,乡村里比较欢迎吧?”徐惠如大不以为然,他说:“不是这么回事,还是《琵琶记》最受乡村欢迎。我在全福班吹得最多的就是《琵琶记》,它连台一唱好几天,台上跟台下的人喜怒哀乐融成一片,那情景才叫动人呢!”他又说:“你别瞧乡村人不懂昆曲,他们才会挑毛病呢!演钱玉莲(《荆钗记》中的女主角)如果戴了一枚戒指,观众就起哄。他们说:钱玉莲的聘礼只是一根‘黄杨木头簪’,哪里会有金的银的戒指呢?”

以上三位先生于1955年后的二十年间先后去世。最后的一位沈盘生是1975年在苏州去世的。我写此文,谨表我对他们三位的哀悼和怀念!

【旱船】

全福班不在江湖唱戏的时候,他们就坐原船回苏州。有家的回家,无家可归的就由班主安排他们的住处。

1977年春天,我在苏州,偶尔听说全福班的后辈——昆曲传习所的演员们,由江湖上回来,曾经住过一位顾先生(忘其名)家里的“旱船”。这不禁引起我的好奇心。打听到地址,于是我做了一次访问。下面是我的日记摘录:

3月12日下午,在斜风细雨中,走过苏州有名的观前街,过了醋坊桥,不久就到了大儒巷迎晓里(原名仁孝里)。主人陪我进了东侧门,经过一条长长的夹弄,穿过大厅(主人告诉我,他小时候,大厅两旁有金瓜、钺斧、旗牌和灯笼),再走过西厢房,就到了所谓“旱船”的所在。

“旱船”,仿佛北京颐和园和苏州拙政园的石舫。但它不在水边,也不是石头做的。苏州过去大户人家,总喜欢搞点园林。掘池堆山做石舫太费钱,所以就用木头造一条“旱船”。它是长方形,像一条没有船头船尾的三间“大统舱”。前后“舱”两边都有窗子,中舱有前后门出进。三个“舱”都不间隔。没有什么上下铺,传字辈睡的是帆布做的折叠床。白天折叠起来,就可以在“旱船”里排戏。夏天还好受,冬天晚上冻得够戗。老实说,看上去“旱船”实在不像船,倒像所谓的“花厅”,或是北京故宫的过道厅。

现在,“旱船”已隔成三间,住了人家。我们还是由“中舱”的前门进、后门出。到了后面的一进屋子,有一间极小的东厢房。顾先生说:“这间屋子那时住的是朱传茗和顾传玠,他们是昆曲传习所的主要演员。因为有点小名气,所长给他们一间小屋。”现在也住了人家,门锁着。我站在门边,似乎看到他们在舞台上的音容笑貌。顾先生又告诉我:“你别瞧这舞台上情意相投的小两口子,在台下,在这屋子里,两个人却常常吵嘴打架。”这也难怪,那时他们还是两个小男孩。朱传茗、顾传玠也先后去世。

归途时,雨下得很大。

访问了“旱船”以后半个月,我还是念念不忘全福班。在4月4日,我由苏州坐船去杭州。在苏州南门上船,坐的也是“夜行船”。我此行不是游山玩水,而是去寻踪觅迹那全福班的航路。

上船后,人静了。我倚靠在船窗上,望着堤岸上的杨柳,一棵一棵地慢慢向后移去,是哪一棵树曾经系缆过全福班的船呢?我们的船穿过一座又一座的小桥,到了一个小小的码头,这里是不是全福班敲过新年锣鼓的村庄呢?天暗了,朦胧的月色透进了船窗。只听得船头前进的拍水声。渐渐水声也听不见了。江南夜晚的小河上,是多么宁静、安详。

似乎有许多人站立在桥头,我仿佛也在人群中。远远地、远远地来了那有大红箱子的船。红得很,红得好耀眼;大得很,方头大脑的。人群沸腾了,欢呼跳跃:“全福班来了!”大船很快驶到了我的身边,撞在桥上了!有人叫:“靠码头啦,吴江到啦!”我睁开眼,码头上的红灯照着我。我望着红灯,想的仍是全福班。

同类推荐
  • 猫与短简

    猫与短简

    《猫与短简》主要内容包括:往日的梦、关于我自己、生活与猫、写到一个孩子、又说到我自己、我的母亲、纪念我的亡母、病、猫、弟弟、亡者、雨夜、献给母亲、冷落、渔、火、社会一相、医生等。
  • 明园杯 2015上海市民文学大赛佳作选(卷三)

    明园杯 2015上海市民文学大赛佳作选(卷三)

    我们一提到上海,想到最多的就是灯红酒绿,红男绿女,高楼林立,钢筋铁泥下的一座时髦的现代化都市。但是在这本文集中,许多生活在上海多年或正在上海打拼的人们,用他们的文字为读者讲诉一个普通人对上海的记忆。本书包括《永久牌自行车》、《上海地铁实录》、《我的文艺小时代》、《悬崖上的樱花树》等篇章,为您展示一场来自上海的生活秀!
  • 2011年度思想随笔排行榜版

    2011年度思想随笔排行榜版

    遴选了2011年发表在各类文学报刊上的优秀思想随笔作品,全面展现了2011年的思想随笔创作成绩及美学风貌。
  • 响器(中国好诗·第二季)

    响器(中国好诗·第二季)

    马新朝诗歌的关键词和最核心的空间就是“平原”。这一“平原”是幻象和现实的结合体,其中最具象征性的空间是“马营村”。“马营村”在马新朝的写作中高密度地反复现身,这甚至让我们想到了乡村的漆匠——每年给停放在院子里的油漆剥落的棺材重新刷上红色。而世代生活其间的人也是一个个“移动的平原”。在马新朝的“平原”上,我们会听到或现实或虚幻的诸多声响——响器的哀鸣、木鱼声、“最小的噪音”、风沙声、雪落声以及故乡人和异乡人的呓语,而更多的时候却是默片。
  • 因为热爱,所以奔跑

    因为热爱,所以奔跑

    陈晓辉、一路开花主编的这本《因为热爱,所以奔跑》精选了时代最为精华的篇章。用心去看,去领悟,或许有的故事会给你以智慧的启迪,有的会让你感动落泪,有的会带给你特别的感受,有的则会让你会心一笑……
热门推荐
  • 火影万能系统

    火影万能系统

    “糟糕,要迟到了,慢点走,看我飞雷神!”“怎么办,哪些混混找上我们了,他们人多势众!比人多?我有分身术!什么,你说不用这个?那好,看我通灵之术和秽土转生!”不折不扣的火影忍者系统,忍术、忍具、忍者等等,都有!
  • 七之魔导书与失忆人

    七之魔导书与失忆人

    在人类文明五万年后爆发了一场诸神之战,人类并不相信神祇的存在,没有做防御措施,人类文明毁于一旦。为了延续人类文明只能被迫潜入海底,又过了五万年后诸神陨落,人类决定返回陆地,却发现陆地上已经诞生了新的文明。而在诸神之战中遗留下来了一些圣物,大陆上的各个种族为此征战不断,一场蓄谋已久的战争即将展开。而此时,吴鑫也从银钥之门走了出来。这是一场寻忆与失忆之旅,而在旅行中各种危险事物、自然灾害接踵而至。————————————————————PS:本书采用多主角多视角的描写方式。
  • 绽放你的光彩:向希拉里学习做女人的24堂魅力修炼课

    绽放你的光彩:向希拉里学习做女人的24堂魅力修炼课

    本书中发掘了希拉里的人生经验,精心分成24堂课程,像一个循循善诱的指导者,为你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精辟而有益的建议。不要空羡希拉里的成功和幸福,与其整天在幻想中生活,不如用自己的努力和勤奋拼搏一把。只要你相信自己,那你也会成为魅力女人的一分子,因为魅力是要靠自己修炼的!
  • 情宿何处

    情宿何处

    程逸朗:28岁,身高185公分、阳光帅气,海归、东山少爷,从事金融业,爱好品红酒、跑步、健身。郑子言:24岁,身高168公分,肤白、大眼,自由插画师,爱好追韩剧、性格开朗。张依依:子言的同室密友,25岁,身高165公分,银行大堂经理,爱好相亲,希望自己的真名天子早日出现。何轩:逸朗的同学、死党,28岁,身高182公分,从事酒店管理、爱好品红酒、跑步、泡妞。
  • 十四王妃

    十四王妃

    名不经传的谢家大小姐,因一纸诏命,嫁给了当今最受宠的王爷,一时名动长安。世人都说,谢大小姐委实运气好了些,一个空有容貌的花架子,这下可要攀上高枝当凤凰了。不止是各大家族未出阁的世家小姐们芳心碎了一地,当事人谢大小姐简直就是欲哭无泪。偏偏逃也不能逃,抗旨更不可能。幸好王爷秀色可餐,堪称人间绝色。本来想着相敬如宾,平平淡淡就过去了。直到成婚后,谢大小姐发现,她这位名动天下的“美人”夫君,是个披着禁欲外皮的腹黑大尾巴狼!而且,在她还是个小姑娘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拐走她了?!什么?深藏不露啊!哎哎,相敬如宾??别想了,王爷不许!ps:有没有一个人被终生环绕却独望向你的眼底?
  • 扫迷帚

    扫迷帚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成了法老王的背后灵后还穿越了

    成了法老王的背后灵后还穿越了

    21世纪的游戏王OCG萌新玩家,意外穿越到了二次元开始他的背后灵生活的故事端木哲是假主角,真主角是武藤游戏哒!
  • 神宇天兵

    神宇天兵

    天空暗暗的,暗的有些发秫,阳光被一股巨大的乌云所遮盖,彻底的消失不见,空气中似乎很寒冷,不断吹刮着的寒风预示了此刻正是寒冷的季节。
  • 书里跳出个小世子

    书里跳出个小世子

    热血赶稿少女VS书里跳出的痴情小世子,一段鸡飞狗跳的同居爱情!家里蹲少女徐知意靠着自己写的一本古代言情小说一炮走红。在遭遇了告白时被当众嘲讽的她不再相信爱情,便把所有理想型男友的描述倾注在了她的小说男主角谢云丞身上,而她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居然会被这位男主角敲响房门。徐知意一边要带领这位活在古代的小世子熟悉现代生活,而另一边,当她写完故事结局,就意味着谢云丞必须离开。往日种种浮现在她脑海中,谢云丞慵懒的眉眼,迫不及待讨她欢心的小动作,不明白现代器械时露出傻乎乎的笑容。这一切,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于她而言,已不再是小说里的虚拟人物,而是心底最难以忘怀的存在,是梦里千万次回眸的不舍。
  • 向上吧!中华少年

    向上吧!中华少年

    《向上吧!中华少年》稿以时间线索为经、空间线索为纬,纵横交织。纵向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其根基,以清末第一批少年出国留学为起点,分四个阶段(清末—辛亥革命;辛亥革命—1949年;1949年—1978年;1978年—当今),全面检索大时代、大交融、大潮流、大变化背景下中华少年成长的总体特性与普遍规律。本书稿将思想性、功能性和可读性融为一体,宏观描绘与个案解剖结合,既有生动叙述,又有思想深处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