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13400000004

第4章

李裕智奇怪,王富贵被人打倒在地,居然一手不还,挺着挨打!他连割自己的肉都不在乎,难道在乎跟人打架吗?

五卅运动坚持了二十多天,日本老板不得不请中国商人出面调停,日方承认工人成立的工会,保证不打工人,释放被捕工人,增加工人工资。共产党为保存革命力量,巩固成果,决定8月中旬复工。

五卅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为大革命的到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五卅运动的斗争中经受住了考验,得到了锻炼,受到了启发,党组织迅速扩大,党员人数由1925年初的994人,到当年年底竟达到10000余人,增长了10倍还多。

李裕智虽然以包头召为党的活动中心,但革命必然有危险,也必然有牺牲,他深知狡兔三窟的道理,为了把危险降到最低,把牺牲降到最小,李裕智决定再设立几个地下交通站。

李裕智看上了城内大西街的一个小四合院。大西街是今天包头市东河区西脑包大街的一段。李裕智、王瑞符筹措一笔资金,租下了这个院子,办起了一家明德照相馆,一方面为革命筹措资金,另一方面掩护革命活动。

李裕智在明德照相馆组织成立一个学习小组,他和王瑞符、巴振华深入到地毯厂、铁器厂、泥瓦场、甘草店、皮行店等地,动员蒙满回汉各族进步青年来照相馆免费学习。考虑到巴振华是包头召小学的校长,学校工作脱不开身,李裕智就把学习小组的日常工作交给了刘兆高,巴振华闲暇时协助刘兆高。学习小组由李裕智和王瑞符两个人授课,授课的主要内容是苏联的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没多久,来学习的进步青年就达50多人。

冯玉祥是个较为开明的军阀,他认为,中国落后的原因是科技落后,科技落后的原因是教育落后,要使中国富强起来,必须着力提升国民教育。在冯玉祥的倡导下,一些有条件的地区纷纷开办扫盲学校,普及文化,开启民智。

扫盲学校在包头遍地开花,其中一所设在包头召小学。扫盲学校主要是针对成人。成人需要挣钱养家,因此,扫盲学校一般都在晚上上课。每天上课一个多小时,学生不但免费入学,还免费发放课本和文具。

扫盲学校也是深入群众的一种方式,李裕智、王瑞符又做了包头召扫盲学校的老师,他们和巴振华三个人轮流上课。

今天是李裕智上课,李裕智看了一下怀表,已经是晚上七点十分了。

七点半就要上课,李裕智拿起教案,出了宿舍,由东跨院向西跨院包头召小学走去。穿过包头召大殿时,忽听里面传来哭声——

“宗喀巴神佛,请您发发慈悲,救救孩子他爹,救救我们一家吧!我上有瘫痪的婆婆,下有两个孩子,我们家全靠他爹在煤窑上挣点苦力钱,哪知煤窑塌方,孩子他爹被埋在井下,黑心矿主不但不救人,还反说他爹逃走……”

李裕智大惊,什么?煤窑塌方了!

李裕智疾步走进大殿,见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女人跪在宗喀巴佛像前,女人衣着不整,满脸泪痕。

李裕智搀起女人:“大嫂,你是说石拐煤窑塌方了?”

女人见李裕智方头大额,两眼有神,一脸和善,她激动万分,连连向宗喀巴佛像磕头:“神佛显灵了!神佛显灵了!谢谢神佛!谢谢神佛!”

女人又转身给李裕智磕头:“活菩萨,活菩萨,求你救救孩子他爹,救救我们一家人吧……”

听女人哭述,李裕智得知——三天前,女人的丈夫和工友下了井没上来。矿工家属不见自己的亲人,纷纷来到矿上,老板不但不救人,却谎称矿工偷了煤窑的财物逃跑了。家属哪里相信,经打听才知道,在两个班交接之际,煤窑突然塌方,井下十几个矿工生死不明。

矿主有自己的算盘,如果把井下的人救上来,死的要给安葬费,活的要给看病治伤,这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可要说矿工逃跑了,他什么也不用赔偿。

这个女人心系丈夫,她跑了几十里山路,专程来包头城状告矿主,因天色已晚,没钱住店,投宿到包头召。

李裕智连夜召集王瑞符、巴振华开会。三人认为,煤窑塌方已经过去了七十二小时,就算是能把塌方处挖开,那也得好几天,井下矿工几乎没有生还可能。

李裕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要到石拐煤矿当矿工,发动工人,培养革命力量,择机举行罢工。王瑞符和巴振华也认为这是扩大国共两党影响的良好契机,但是,对李裕智孤身深入到煤矿之中都不放心。

王瑞符说:“若愚,我们两个一起去,如果有什么事,还可以相互照应。”

巴振华也表示同意:“是啊,若愚。”

李裕智沉吟一下:“也好,那学习小组的工作就交给刘兆高,让他把担子挑起来。”

巴振华点点头,却又皱了皱眉:“学习小组没问题,我担心的是你们。矿工工作十分辛苦,井下的条件十分恶劣,你们可要多保重啊!”

三个人正说着,门开了,巴锦秀闯了进来:“大哥,我也要跟你去石拐当矿工。”

李裕智站起:“小妹,这么晚了,你怎么跑来了?”

巴锦秀目光如炬:“你什么事总是自己做主,根本不跟我商量,我不跑来我怎么知道你要去当矿工?”

巴锦秀的话似乎超出了义妹对义兄的关心,巴振华低下头,王瑞符看着李裕智。李裕智仿佛身上扎了刺一般,手脚不知往哪里放才好,脸上有些发烫。

巴锦秀却不以为然,她坦坦荡荡:“我跟你去,我要照顾你。”

李裕智婉言相拒:“小妹,你听说有女矿工吗?”

巴锦秀笑了:“难道大哥忘了,我可以女扮男装啊!”

李裕智连连摇头:“那就更不行了,矿工在井下干活逮哪儿拉哪儿,逮哪儿尿哪儿,而且,干起活来经常赤身裸体,一个姑娘家怎么能去那地方?”

王瑞符也说:“是啊是啊,巴小姐,你不能去。”

巴锦秀虽然说过再也不管矿工的事了,可她对上次石拐发动罢工未果仍心有不甘。她直挠脑袋,别的都好办,关键是矿工井下不穿衣服……

见巴锦秀犯难,李裕智心中窃喜,他安慰道:“小妹,我们这次去煤矿,就是要组织罢工,给你出气,给矿工撑腰,对了,还有你说的‘替天行道,行侠仗义’,好好教训教训那些黑心老板,完成你的心愿。”

巴振华终于开口了:“秀儿,你就听若愚的。”

巴锦秀无可奈何:“那好吧,不过,咱们可有言在先:罢工的时候,游行的时候,你们可一定要通知我。”

李裕智“嗯”了一声。

石拐煤矿的十几家煤窑不是孤立的,他们有个共同的组织,叫石拐煤矿同业会。同业会虽然是商会性质的民间组织,但有一定的行政职能,各煤窑之间互通信息,共同操控市场煤价,一起压榨矿工。

李裕智和王瑞符换上破衣烂衫,两个人走进石拐煤矿,找到那女人说的煤窑。煤窑因为刚刚塌方,矿工不足,矿主一听李裕智和王瑞符是求职的,当即答应下来。

这是一家地下煤窑,矿井口支着一个大三脚架,大三脚架一丈多高,中间有个滑轮,一条鸡蛋粗的绳子通过滑轮垂向黑洞洞的矿井。

离大三脚架不远有两个小三脚架,两个小三脚架支起一个辘轳,辘轳上绕着的绳子与大三脚架滑轮上的绳子相连。有人赶着两匹骡子,两匹骡子拉着辘轳,“吱呀呀”“吱呀呀”地响。

不一会儿,井口升上一个吊盘。吊盘差不多五尺见方,四周有四根立柱。吊盘以四根立柱为骨架,四面由齐胸高的木板围成一个槽,槽的一侧有个门。两条绳子兜着吊盘的底在木板槽上交汇在一起,连着滑轮。

打开吊盘上的门,七八个矿工从吊盘上走了下来。矿工一个个黑得如同墨里泡过的一般。

李裕智和王瑞符戴着矿工帽,提着矿灯,跟着一群人上了吊盘。

吊盘的绳子缓缓放下,随着吊盘下行,光线越来越暗。大约有半袋烟的工夫,吊盘下到矿井底。李裕智和王瑞符抬起头,见矿井口只有盆底那么大。

井下漆黑一片,有人点燃矿灯。矿灯以电石气照明,灯座像罐头瓶子,上面是提手,侧面有个气嘴,气嘴后有个反光罩。点燃气嘴,灯亮了起来。

在矿灯的照射下,见七八个人走上吊盘,吊盘升起。

李裕智和王瑞符失去了方向感,就听工头吆喝:“过来!过来!这边!这边!”

李裕智和王瑞符随着人流走进一个巷道,在这地狱一般黑暗的矿井中,矿灯的光是微弱的。李裕智注视着王瑞符,王瑞符也在看着他,两个人以眼神相互鼓励。

不多时,李裕智适应了巷道里的黑暗,他发现这个巷道有一丈多高,两臂多宽,中间支着木杆,人从木杆两边行走。到了木杆尽头,见地上放着锹镐和背篓。

李裕智、王瑞符这群人分成三组,一组抡镐刨煤,二组挥锹往背篓里装煤,三组把背篓的煤背到吊盘升降的地方。

王瑞符身边有个三十七八岁的中年人,这个年龄的人就是老矿工了,王瑞符跟老矿工搭讪:“老哥,这活不好干哪!”

老矿工叹了口气:“但凡有一点办法谁会下井?大伙都是为多挣几个钱。”

王瑞符问:“老哥,你家几口人?”

老矿工道:“七口,两个老人,三个孩子,还有孩子娘。”

李裕智问:“二老身体都好吧?”

老矿工摇摇头:“好什么呀,我爹当了二十多年矿工,在一次挖煤时,被一大块煤砸断了腿。我娘常年有病,孩子娘既要照顾老的,又要照顾小的。”

王瑞符灵机一动:“听说前些日子这个煤窑塌方了,好多人被埋……”

王瑞符话音未落,“啪”,一鞭子抽在他背上:“你活腻了?赶紧干活,再偷懒小心老子打死你!”

王瑞符回头一看,见是工头,他怒道:“我不是哑巴,为什么不让说话?”

“啪”,又一鞭子,工头骂道:“干活的时候,你就得是哑巴!”

李裕智上前劝阻:“有话好说,有话好说,我们是新来的,不懂规矩,请工头高抬贵手,下不为例,下不为例。”

老矿工也过来说情,工头这才放下鞭子:“快点干活!”

几天后,李裕智和王瑞符了解到,在这个煤窑里,矿工每天下井长达14个小时,每小时背煤6趟,每趟背100多斤,平均一个矿工一天要背七八千斤煤。按说,背这么多煤,矿工每月可以赚到两块大洋,可矿主常常以矿工不按操作规程为由扣发工钱。就算什么毛病也没有,工头还要十抽三。这样算下来,矿工一个月拼死拼活只能赚到一块大洋。可就是一块大洋,矿主也不按时发放,总是这个月拖到下个月,下个月拖到再下个月。

这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矿工的安全无法保证。因为井下作业,瓦斯爆炸、巷道塌方、井下透水等矿难时有发生。一旦发生事故,矿主与官府勾结,矿工家属控告无门。就算矿工侥幸活下来,像老矿工父亲那样伤残,矿主也不过象征性地给点钱了事。

李裕智、王瑞符和工友们熟悉起来,两个人利用吃饭、解手时间向他们讲五四运动、五卅运动,讲国民党、共产党,讲法国大革命和苏联十月革命……向他们灌输革命道理,引导矿工维护自己的权利。矿工们一个个听得激动不已,热血沸腾。

渐渐地,两个人取得了矿工的信任,赢得了矿工的尊重,李裕智被称李先生,王瑞符被称王先生。

老矿工悄悄地说:“说老实话,这些年,我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发生的矿难太多了。李先生,王先生,你们有文化,有见识,你们能不能也带领我们搞一次罢工,让那些黑心矿主给我们增加工钱,对死去亲人的矿工家属给予合理的赔偿?”

其他矿工也说:“是啊,李先生,王先生,你们就带我们干吧!”

李裕智说:“光凭我们这十几个人、几十个人还不够。如果罢工,就得让同业会诚惶诚恐,让矿主心惊胆战,所以,我们必须把各煤窑的矿工都组织起来,只有这样,罢工才能成功。”

王瑞符也说:“人多力量大。人心齐,泰山移,我们还要发动更多的矿工兄弟。”

老矿工激动地说:“我在煤矿干的时间长,石拐各煤窑都有我认识的人。”

李裕智和王瑞符把老矿工熟悉的矿工名字一一记下。

李裕智和王瑞符掌握了这家煤矿的情况就准备离开,矿主态度十分恶劣:“走人可以,工钱一分没有。”

两个人的目的不在工钱,也没跟矿主多计较就离开了。

为了多发动工人,尽快举行罢工,李裕智和王瑞符分头行动。

李裕智又来到一家煤矿,这天,他刚走进巷道,就听里面传来吵骂声。李裕智过去一看,见两个人赤膊相向,一个二十四五岁,长方脸,薄嘴唇,怒目横眉,身后站着高矮胖瘦瘸五个人;另一个二十六七岁,豹头虎目,神情剽悍,但身后一个人也没有。旁边站着个白净脸,白净脸身着灰绸子短衫,脚上是一双圆口黑色布鞋,手里拎着鞭子,一看就是工头。

李裕智一惊,那个豹头虎目之人不是庙里割自己肉上供的王富贵嘛!

李裕智对王富贵既鄙视又折服,能割自己的肉,那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但为了升官发财,这又让李裕智很是瞧不起。

工头在一旁叫号:“打!打!谁不打谁是姑娘养的。”

方脸薄唇汉子一步步紧逼,王富贵一步步往后退。

王富贵已经被逼到巷道壁,退无可退了,方脸薄唇汉子大喝一声:“无耻小人!”

方脸薄唇汉子一个左勾拳打在王富贵腮上,血从王富贵嘴角流了下来,王富贵没有还手。方脸薄唇汉子又一个右勾拳,王富贵站立不稳,重重地摔倒在地。

方脸薄唇汉子不管脑袋还是屁股,一通狂踢乱踹,王富贵佝偻着身子,双手抱头,一语不发。

李裕智奇怪,王富贵被人打倒在地,居然一手不还,挺着挨打!他连割自己的肉都不在乎,难道在乎跟人打架吗?

工头连声叫好:“好!打得好!”

在工头的怂恿下,方脸薄唇汉子瞪起双眼,抄起一把铁镐,高高举起。眼看就要出人命了,李裕智忙上前拉住方脸薄唇汉子的手:“兄弟,都是矿工,都是受苦人,他一手没还,就饶了他吧。”

没等方脸薄唇汉子说话,倒在地上的王富贵开口了:“不用你管,让他打死我!”

李裕智更不明白了,这个王富贵不但挺着挨打,居然还想让人打死他!

工头仍在叫号:“打死他!打死他!”

方脸薄唇汉子推开李裕智,抡起铁镐,照王富贵的脑袋就下去了,耳轮中就听“咔嚓”一声。

同类推荐
  • 暗之血

    暗之血

    外面昏沉的日光从大牢天窗投射进来,洒在孙三肮脏不堪的脸颊上,孙三揉了揉眼皮,吐掉了嘴里含着的两根杂草,长长伸了个懒腰。这已经是他关入银霜城大牢的第四天了,或者是第五天,孙三自己也有点搞不清楚了,暗无天日的牢房总会让人遗忘许多东西。大牢独有的沉默缓慢的气氛令孙三窒息,旁边是同牢室的狱友,孙三记得他叫刀疤黄。刀疤黄哈欠连天,发现孙三在看他,刀疤黄靠近了些说:“这大牢快把人闷出鸟来了,孙三,再把你那个鬼故事说来听听。解解闷。”孙三身子一激灵,目光乍现惊惶不安的神情:“我再说一遍,不是鬼故事,那是我亲身经历过的一幕……这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的恐怖场景!”
  • 我是天才

    我是天才

    “我”(小雨)是一个不爱说话,心里很有想法的七岁女孩,从小被单身的妈妈寄养在姥姥家里,受够了姥姥每日的唠叨,终于有一天妈妈再婚了,把我接出了乡村,来到城市里上学,继父出钱供“我”上学,在各种课外班中学习。“我”突然有一天什么也听不见了,戴上了助听器,成为了班里的异类。从此,故事也就开始了。
  • 养老院里的谋杀案(长篇连载一)

    养老院里的谋杀案(长篇连载一)

    养老院里,从卧室到栅栏门有四百一十二步,从卧室到花园长凳有四千二百二十步,这长凳是我的专座,别人从不占用。从卧室到汽车站,贴墙走需要六分钟;到火车站需要二十二分钟。我常去火车站买报纸,但回到卧室后并不阅读它们。有时我还要买上一张站台票,到候车室翻阅《费加罗报》、《震旦报》和《尼斯晨报》,并在那里静坐一会儿,似乎在等候一辆永远不会到来的列车。一辆辆快车飞驶而过,有的来自巴黎,有的来自斯特拉斯堡市,有的来自布鲁塞尔。夜里行车,车上异常安静,车窗严闭,窗帘低垂。
  • 凉粉就馍

    凉粉就馍

    李天德的凉粉摊,在这个山区小县的大街上真成了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人们来到这里,不由自主地都用目光搜寻着它。走近了,吃不吃凉粉是另回事,但都要站在一旁,驻足观望一番。看一看那抹洗得光洁闪亮的凉粉担子和洁白闪亮的坨子,闻一闻油泼辣子的清香和那股沁人心脾的芥末味儿,对着头戴白帽、身穿白大褂的李天德寒暄几句,或是淡淡一笑,打个招呼,才慢慢地走开了。有的人走出老远了,还要扭回头来望一眼。他二十多岁上挑起这副凉粉担子,一挑就是三十多个年头。他的凉粉摊子也就在这条大街上摆了三十多年。因为,他的家就紧挨着县城。
  • 短篇集:秘密

    短篇集:秘密

    本书收集了作者几部经典的短篇小说,围绕着秘密的主题铺展开来,故事生动有趣,情节跌宕起伏,令人目不暇接。
热门推荐
  • The Gathering
  • 墟上春绿否

    墟上春绿否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沈家庄中一对穷苦无依的少年相携去大城市闯荡。十三四岁的稚嫩年华里,他们懵懵懂懂,一无所知地踏上征程。踏出家乡故土的那一刹那,命运转轮缓缓启动,时代的洪流滚滚而来,推着他们踉跄前进,他们不甘,他们揭竿而起,他们奋勇抗争,他们终于归于沉寂,一步一步与那个年代的所有人一样,缓慢而艰难地熬过漫漫一生。四十年代的北中国,一边是炮火连天,一边是纸醉金迷,见惯了花花世界,尝遍了酸甜苦辣,本已盘算出了种种希望,本已许下了一生之诺,谁知猝不及防间,天地颠倒,就连保住一条性命竟也变为最无望的奢求……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不觉深浅再难安

    不觉深浅再难安

    她!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好少年,相信科学,不输封建迷信。楚岁从没想过拜师,无可奈何。终步入异能世界,陷入迷谭。
  • 神豪之平凡人生

    神豪之平凡人生

    PS:郑重说明。这是一本黑暗的神豪文。诉尽人间疾苦,辛酸的神豪文。如果不适合读感。请原谅!!!平凡的余温,突然拥有了系统。但是系统,除了给钱,以及一些帮助以外,从不出现。在余温感觉自己就要走上人生巅峰的时候,意外发生了。接近精神奔溃的余温,在意外中,回到了过去。就在余温靠着系统的帮助下,成为食物链顶端的存在时,一件件金钱也无法改变的事情,发生在了身边。余温奔溃得跑到雨中怒吼:“为什么!!!”泪奔,精神负荷得余温,捂脸跪在雨中,悲伤的说:“请告诉我,到底该怎么做。”
  • The Early Short Fiction Part Two

    The Early Short Fiction Part Two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紫云之巅:剑弑凡天

    紫云之巅:剑弑凡天

    他来自传说中消失了百年的江湖门派,身怀无数奇门绝技,却韬光养晦,甚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隐藏身份,究竟是为了什么?她一身红衣如火,倾国倾城,却生性豪爽,不谙世事,嗜酒如命,奇怪的姓氏又会勾勒出怎样曲折离奇的江湖仇怨?两人同时闯入表面平静,却暗藏杀机的巨大阴谋中,偶然的相遇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上演的一场弑杀群雄,剑指天涯的少年传奇。
  • 我的眼中看到了异世界

    我的眼中看到了异世界

    为什么会灵气复苏?复苏的灵气从何而来?灵气的复苏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这些,杨天都不考虑,他只想简简单单的生活。别再来找我事了不行嘛?
  • 冷墨

    冷墨

    前世无所谓地死了,这一世又会有什么样的改变呢?转生成为一国皇子,又将掀起什么样的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