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82200000063

第63章 马永波在1998

A:一位今天不在场的诗人这样说过:“在他的诗中有大量的智慧,在交往中却表现不出来。”在实际生活中,他是犹疑、谦和的,宽容而公正。他自己也说过:“唯有谦卑是永恒的智慧。”(《存在的深度》)这是艾略特式知天命的知识分子的谦卑,“知道自己身躯真正的重量”。古典知识分子这种基于对自己所从事专业的透彻认识而形成的谦卑中,包含着对事实的尊重,对物的看护态度,所谓以物观物,不以主观遮蔽物的存在,而在静观中使物呈现自身。这种品性势必使文本的可靠性得到保证。他近年的追求,便是达于客观、真实,细节和观察的准确,甚至很“科学”。他的《小慧》中有这么一句:“我用肘拐了拐空气我想引起你谈话的兴致。”这是经验,其准确有如锤子敲击在事物的关节处,而其以平静承载的巨大悲哀,则是经历过大悲喜后心灵境界的表征。而在《电影院》里,他对经验的整合能力再次发挥出来,一个个看似随意的经验片断,实则独具匠心,去掉芜杂后的口语,自然浑朴,铅华落尽。我们都有这种体会,初学写作时,因经验与语言把握能力较弱,诗往往简单;到中期开始变得繁复绮丽,经验吸收量和意识范围也扩大了,但仍然只是“炫耀的巴洛克式”;真正到火候时,表面上则又呈现出单纯的形态,但已是那种复杂的单纯,“谦逊而隐蔽的繁复”。里尔克晚期的四行诗便是这个样子,简直如撷自自然的一个个碎片。

B:谈到诗人近年写作向量的变化,叙述因素的加强是一个明显特征,在同期的诗人中,他在这方面走得是最早的,也是技艺最为娴熟的。大量的(近30件)百行诗已基本廓清了他的写作空间。早在20世纪80年代的《炼金术士》中,便已糅合了完整的叙述,一个为精神献身的勇士的故事。其《散步》则是叙述与玄想杂交的产物,反讽也得到加强。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的他以“想象”为存在的根据,现在他则转向了过去,或者是他选定了“过去”作为写作开始的时间。“诗歌仅仅是回忆,是回忆的回忆,是对大脑的抄写。”洛厄尔诗言:“我想写一些出自想象而不是回首往事的诗句。”而他正好相反,他早期作品的瑰奇想象,在这里已被一种冷静得近乎中性的陈述所取代。这种陈述所陈述的并非事实本身,而是事件所占据的那段时间、背景、气氛和光线,是时间的量化处理,使之不被词语稀释掉。必须克服极大的难度,才能使叙述透出诗意,而这是怎么成就的呢?记得他曾不无天真地说过,“呈本真状态的事物都是诗,我的命运便是记录下经过我身边的事物。”“记录”显出客观准确的态度。细节的真实和原始,稍加控制的隐喻性口语,一些幽默,这需要发现,需要心灵自明的澄澈,是人与物的相互打量。

A:从根本上讲,诗歌确实是依赖记忆的,是对记忆的无限趋近,而“对大脑的抄写”,意味着诗要选择的是包罗万象的意义,而不是一两种确定的意义。这一点是不同于以往的任何诗歌的。诗人自己将他的这种“选择”命名为复调写作,其中的主要技术“散点透视”则来自中国古典绘画的“回环透视”法,它有别于西洋绘画的单一视角。这种思想也与尼采有关。尼采认为,要认识世界的真相,必须综合所有人的视线,所有人眼中世界的重和。这种对线性视域的消解,不单是空间上的,它最本质之处在于对线性时间的消解。从此处出发,则触及到人类思维线性模式的局限,那种传统诗歌单向性的思维方式。因此,面对永波的诗歌(某些文本,如《两种速度播放的音乐》等)就仿佛是面对一个突然开敞的世界,与物理世界相对称的一个词语的世界。这并不是说诗歌没有基本主题,其核心仍然存在,只是这核心材料已没有单向性的内涵,随着写作的展开,其各种可能性向量发生深入、逆转、自否,在相对集中稳定的语境中,构成多向同构效应。

复调写作,究其实,不过是指诗歌本文不再存在单一的主题,而是同时有几个(起码两个)主题在不断对话、斗争、和解,不断地互相关涉。如《眼科医院:谈话》中便同时设置了时间过去和时间现在两个对应语境,在其中人和物不过是时间演出的道具。而在《本地现实:必要的虚构》中则涉及虚构与真实、抽象与具体、崇高与世俗几个不同主题的展开,并且语言的构成性在此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这首诗同时展示了它自身生长的过程)。

在永波更具精进的诗歌中,复调写作正慢慢地显示出其更为深刻的向量,即由主题上的复调向词语的“复调”过渡,在诗中,词语不再是将事物呈现出来以后便静止的东西,而是保持着不断的运动和变化,这可以用“词的对位法”来命名。文本成了一个环境,在里面,词的字面意义、衍生歧义、修辞功能相互关涉,词的固定意义不断被其在下一个不同语境中的具体使用所取消。

主题和词语的双重复调,使词与物呈现“胶着”状态,从而既避免了能指增殖游戏,又避免了诗歌向事物的自由落体运动。

永波诗歌较为明显的另一个转变是它的“现时性”。它有别于那种高调的历史性事件的所谓“现实”,而是与个人有切肤之痛关联的生存体验,亦即当下此在。他认为现实也是金钱和权利的虚构(见《本地现实:必要的虚构》)。他宁可用真实这个弱一些的词语,使一些场景得到拯救,或者说他的诗是由一个个场景连缀而成。前者如《秋天的下午听某职业中学文艺汇演》,后者如《场景》等中型诗。这种处理具体场景的技术难度极大,正如你刚才提到的,它需要语言的准确,需要经验和静观的智慧。这样诗歌才能触及生存残酷的真实。

B:对一个诗人最大的敬意,就是不断地去阅读他的诗,同时又保持沉默。心灵间的交流总是在秘密和寂静中进行。永波的诗歌不是让人兴奋不已、具有煽动性的那种类型,它让你无言,它倒空了你生命中某些壅塞的部分。在这种“空”中,你的生命已经改变,有什么已经渗透了你,而你则要过很久才能觉察。“留意你生命中增大着的雨水!”你很难预料他会突然采取什么行动,他总是在变,甚至同一时期的东西也面貌各异,这使人难以给他一个“说法”。而在这个重名份的诗坛,显然是一种“损失”。生命造就了诗,诗也在改变生命的结构。诗歌也许奇妙地预示了诗人未来的样子。一个诗人的尊严,仅仅在于他的不可穷尽,他具有“日日新”的勇气,他像大自然一样不停地工作。正如诗人所言,“把岁月的重压,变成欣慰的狂喜。”

A:也许,正如有人说的那样,“马永波在词语中的旅行沉静而认真,他作为诗人的意义在于让人们认识到诗人之所以成为诗人的特质:从自身的经验中寻求、完善属于自我的表达,并且不喧哗、不浮躁,作为人和诗人默默地前行”。

这种镇静与定力,是具有启示性的。它来自于对诗歌的热爱,来自于对对象的专注,来自于淡泊的人格,他对翻译的投入也起了相当的作用,还有一点便是他基本上是处于所谓诗坛之外的。你若是和他谈过话,你就会发觉,他只知道那么一些诗人的名字,除了少数几个朋友,他可谓对诗界所知甚少。除了有他作品的刊物他才简单地翻翻,不会特意去读任何人的东西。这样有时使他显得孤傲和不近人情。事实上只要你走近了他那个世界,你就会在这种孤寂中发现他那并非来自冷漠的宽容。哈尔滨边缘的地理位置也是个因素。它的寒冷、纯净赋予了诗人相同的感性。

他对历史是抱着怀疑态度的,他认为历史是人造的,是难辨真伪的,封建残余、意识形态话语以及商业强权,都可以操纵历史。他进而认为时间只能带来灰尘和遗忘,而用来与时间对抗的唯有诗歌,在这期间,个人必定消失在诗歌之中。他是个善于从自身经验中提炼出形式的诗人。明白了这一点,也就理解了他诗歌的多样性。他不期待历史,他的目标极为简单,那就是在下一首诗中,包含周围五公里的所有事物,使它们消失,使它们变成词语。如果他成功,世界将被他悄悄地转变成另一空间的影子,包括我们这些本来就是影子的存在者。

同类推荐
  • 诗境浅说

    诗境浅说

    《诗境浅说》是朴学泰斗俞樾之孙、红学大师俞平伯之父、光绪朝探花俞陛云为家中孙儿女“欲学为诗”特意编选的,专论唐人五七言律绝,侧重于分析每首诗、每副名联的“声调、格律、意义及句法、字法”以及“诗境之妙”,观点独特,品评精到。全书一展诗之境阔,不仅可以作为学诗的法门,同时还是一部欣赏诗境之美的读本。
  • 元年春之祭

    元年春之祭

    “从初读《离骚》,到通读屈原的全部作品,结合种种资料的记载来分析,在我看来,屈原的身份并不仅仅是士大夫,同时也是参与楚国国家祭祀的巫女,而且是自幼身着男装直至暮年的巫女。”天汉元年,初次探访楚地云梦泽的长安豪族之女於陵葵,就以上述观点惊动了曾经执掌楚国国家祭祀的观氏一族。由于家族世代传下来的规矩,身为长女的於陵葵将作为主持家中祭祀的“巫儿”,终生不得出嫁。此番造访,她与观氏家族的幺女观露申一直关系紧张,而突然发生的连续命案,更令露申怀疑,这个外族人就是一切噩梦的源头。究竟谁才是幕后黑手?凶手的动机究竟是与祭祀活动有关,还是与四年前观氏一族的血案有关?赌上家族的名誉,於陵葵决意找出真凶……
  • 昨天的涛声

    昨天的涛声

    本诗集是作者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半个多世纪时间所创作的诗词的选本。诗集共分为九部分。前五部分均为按年代创作之诗词。这些诗词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也真实记录了作者自身在变迁社会中的各种遭遇。后几部分则是对前面诗词意境的补充,也有退休后闲逸的兴趣之作。
  • 樗下读庄

    樗下读庄

    《樗下读庄》一书是学者止庵先生研究《庄子》及后人评注《庄子》的心得。止庵先生认为,如果有一本书能够让人不厌其烦花费一生精力翻来覆去读,也无非就是《庄子》了。《樗下读庄》一书中,止庵先生认为,“吾丧我”是庄子的主体,贯穿庄子的全部思想;“自适其适”是《庄子》的终极之处。在止庵先生看来,其他先秦哲学关心的是都是两个人的事——“我”之外,还有“你”“他”;《庄子》关心的是一个人的事——这世界上只有“我”,一切都发生在“我”的头脑中。《樗下读庄》一书,从体例上,以先出《庄子》原文,之后是止庵先生的读庄心得,和对前人读庄的评议。从学术研究的意义上来讲,《樗下读庄》也是研究庄学不可不读的著述。
  • 雷声与蝉鸣

    雷声与蝉鸣

    现代华语诗坛经典之作,也斯首本诗集,中文简体版初次登陆!香港诗人梁秉钧(也斯)创作的首本诗集,也是他的代表作,被认为是现代华文诗坛的经典之作。此次推出40周年纪念版,收录包括《夏日与烟》《中午在鲗鱼涌》《写一首诗的过程》《抽奖》等在内的80余篇诗作,增补诗篇《树之枪枝》,并收入诗人生前好友的纪念、解读文章。诗人敏锐捕捉日常生活中的诗意,用心描摹港岛社会风貌与万般城市风景。
热门推荐
  • 每一次感动都值得回味

    每一次感动都值得回味

    那个冬天,他的事业几乎遭到灭顶之灾,由于贷款没能在限定时间还清,他们不得不搬出那套豪华且温暖的住宅。他们在市郊租了一处简陋的房子,房子里阴冷潮湿,一如他们那时的心情,他对她说:“相信我,会好起来的。”她信。
  • 第一次的假面骑士

    第一次的假面骑士

    在怪人摧毁着建筑物之时,你是否有勇气拿起这个腰带于之一战?即使知道自己会遍体鳞伤,因为这是,你所热爱的城市,你就是那假面骑士。
  • 方香公主

    方香公主

    女大学生方香,在面对社会不同的陷进与诱惑中挣扎、沉沦……
  • 释华严十明论叙

    释华严十明论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总裁,我要离婚!

    总裁,我要离婚!

    “严谦琛,这辈子,我乔木兮和你不死不休!”严谦琛:“乔木兮,你真贱。”N年后。“老婆,你的眼里,心里,只能有我。”严谦琛情深道。--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英雄联盟之最强新人

    英雄联盟之最强新人

    受不了家里的管教离家出走的丁阳在机缘巧合下接触到英雄联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天赋异禀的他在路人局中很快登顶,当他接触到职业的时候才发现游戏不仅仅是玩乐那么简单!
  • 华严经传记

    华严经传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他似情深以伴我

    他似情深以伴我

    婚前的她被大灰狼骗的团团转,婚后原本以为两个人井水不犯河水,却没想到某头大灰狼变本加厉。今天也是想离婚的一天呢。
  • 文明的碎片

    文明的碎片

    蒙昧——野蛮——文明,这实在是一个老而又老的话题。人类学家常常把它们作为人类早期演进的三大阶段,那么,我们当然早已进入文明,而且千万年下来,早已进入一种充分成熟的文明。我们的一切举止作为,好像应该都有一些心照不宣的公认前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