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82200000043

第43章 汉语诗人不是文化太多,而是太少

作为文学理论工作者,经常会收到各地信任的作者惠寄的文集、杂志、民刊等资料,本人自是对这份信任非常感谢。但是,很多人写地址时还是会把“南京理工大学诗学研究中心”写成“诗歌研究所”之类,虽是不起眼的疏忽,也没耽误邮件的寄达,但里面透出的信息让人不安。

诗学研究是文艺理论的主要线索和支撑,它要面对的是文学的文学性,而对一般的文学作品的评论并不是它主要的对象。“诗学”绝不能被肤浅化地理解为“诗歌评论”。在学术界,评论的分量往往低于研究,诗评写多了,会被严肃的学者认为是学术能力不足和无法沉潜。因此,我很少为人写评论,即便写,也仅仅是把文本当做我的诗学理论的材料而统摄之。试想,一个理论工作者没有自己强大的本体论体系,而仅仅是就事论事地将文本内容复述一下,展开一下,这样的文章,不让人笑话还能如何呢?这些年,很多诗人会自己写点儿随笔式的评论和感悟性的文字,但大多没有理论密度和深度,往往流于印象式的感受,对诗歌美学的流变和前沿缺乏起码的认识。极少数诗人兼批评家的文章,能够将美学与历史结合起来。这方面比较可信的有周伦佑、欧阳江河、臧棣、王家新等,很少很少。多数诗人的文章,只能算是其文本之外的边角料,有些里面不乏模糊的意识,但由于没有理论的支撑,只能强词夺理地“我觉得如何如何”,或是将所谓“天才论”泛化、神秘化。在学术上,“觉得”是不管用的,你觉得,我还觉得呢,对吧?但凡诗写到一定层次的,才华应该说都是差不多的,天才毕竟是极其罕见的。

再比如,中国式解构的后现代诗歌,其主体往往知识并不很多,甚至很是无知。而在后现代源头的美国,几乎所有的后现代诗人都有很深的文化背景,大多在大学做教授,即便雷克斯罗斯这样不在大学系统的诗人,他依靠勤奋的自学,居然成为美国最有学问的几个大诗人之一,掌握了十几种外语。不久前,我还通过他翻译的法语诗发现了一个与马拉美同时代、但在国内所有法语诗歌选集中都不见踪影的大诗人。得先有文化,才有资格反文化。你连幼儿园也不懂,你的反文化只能是笑话。弗罗斯特一生务农,可是你看他不多的文章,那里面的见识,可绝不是没有文化的人所能够得着的。

诗人朋友们,别急着抒发你那一点儿可怜的小悲哀、小布尔乔亚,多开阔开阔视野,多学点儿东西,向生活也向书本,这些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财富。我不信任没有文化的诗写者。文化和受教育程度自然有关联,但也不是绝对的,通过自学,你不是博士,也可以有文化。周伦佑、欧阳江河,据我所知,都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可是他们通过自学,掌握的知识可能比一般的博士还丰富,再加上其丰厚的人生阅历的积淀,所以诗歌和有关诗歌的思考都达到相当的深度。比如周伦佑,新时期这30年的汉语诗学中,如果说仅仅有两个诗人有自己的本体论体系的建设,他就是其中之一,另一个,不客气地说,就是本人。这方面,欧阳江河还次之。欧阳江河虽是真正少数的大诗人,但他懂得尊重学问。记得在北京时,他送给我两大册海伦·文德勒的原文著作,还与我一起选了一些篇目,让我翻译研究,这种信任和尊重,更显得他的修养和专业意识。

我但凡与人相交,人品上乘,彼此合得来,这是一个最根本的原则。但是如果是诗人,我会“考察”一下他关心什么,读些什么,如果哪个说“他家里没有书”,就会给我很不正常的感觉。结果,回头一看他的文本,天啊,哈哈,饶了我吧!

还有一次,在夫子庙一个特价书店遇见一个女性书写者,她给儿子买外国文学名著,居然专挑一些不知名的出版社的那套烂书,还说“便宜”,当妈的便宜了,当儿子的可就亏了。那是名著,不是看热闹玩的,不但要看什么社出的,还要看是谁翻译的,甚至责任编辑是谁。是草婴的,还是汝龙的平明版,你得看看。小小一个细节,完全破坏了本来尚存的对这位轻盈得像一个形容词的女性书写者的一丝好感。没文化,你想她还能干出些什么呢。而越是没有文化的人,越是缺乏敬畏之心,他绝对不会尊重你。

我家大哥永平,高中毕业,可是他读的书比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多,坦白地说,他当兵那些年读的外国文学名著,我相信我们很多人都没有读全。大哥的生活经验远比我要丰富,这方面不成问题了,他缺的是技巧,是文化知识,可是他懂得尊重人,像我这个老弟,我们谈问题时我会毫不客气,不顾及他的一点儿面子,他也会接受。大哥不停地看我的书,看了大量的文本,也读理论书,我的博士论文,我导师罗振亚的专著,郑敏的专著,陈超的书,他都看,认真地看。我相信,这就是在积累实力。这样的诗人写出来的东西是可信的。

同类推荐
  • 二十年

    二十年

    君晓睁开眼,透过屋顶的明瓦,看见天上飘过去几朵彩云。想起刚才的梦里,自己一口气生吞了六个肉包馒头,醒来的枕头上浸透了口水。起身来到灶屋,大铁锅里剩下四个实心团子,拿起筷子,直接戳向团子,一个接着一个往嘴里塞,一丢筷子往门外走。觉得眼睛粘啊粘的,又转身来到脸盆前,用手“嚯嚯”水,撸了一把面,嚼着团子,湿答答地出了门,直奔金美家,心内想:肯定晚了。天蓝得真,太阳耀得红火。小路干脆蓬松,沿路的树稀疏而挺拔,熟悉成了列队欢迎的士兵,都能叫出名字。金美门口,场上都坐满了人,没座的就站着,估估村上的人都来了。
  • 黄土地 乡亲们

    黄土地 乡亲们

    1970年5月到1975年10月,我在晋东南度过了5年半的插队生活。那5年半,让我认识了中国社会,了解了生活底层,奠定了我以后人生的基础,留下了一生最难忘的记忆。我始终认为,没有那一段生活经历与磨砺,就不会有后来的我和我的人生。这里记述的是我所生活的农村现实,可以说是上世纪70年代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如果把它作为一个样本,或许有助于现在的人们了解那个年代。由于可以理解的原因,我隐去了某些地名、人名,同时尽可能少写与农村现实关系不大的知青生活,但这里记述的人和事都是真实的,并且许多依据是我当年留下的日记或书信。
  • 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

    本书是部自传体散文。作者沈复以简洁生动的文笔描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他的婚姻爱情生活、家庭变故、闲情逸趣、山水游记等。文章浑然天成,独树一帜,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独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性格气质和美学品位。读来有一种“乐而不淫,衰而不伤”的境界,深为后世文人所推崇。
  • 永不消逝的第一眼

    永不消逝的第一眼

    本书用生动的语言,灵动的画面,鲜活的人物,带你进入故事现场,进入人物的内心体悟中美文化,并让人豁然了悟:真情可以跨越国界,真情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
  • 浮生

    浮生

    本书中,作者借散文之笔,通过描写和记述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给作者带来震动与思考的事件,写出的一部用诗心对生活不懈的追问。作者疑怀世俗,却又透出对世俗无限的衷爱。病痛、孤独、乡愁、自然、田埂,哪怕是作家自己无奈中替老姑父在北京的医院高价挂号,而病人千里迢迢到来之后,专家医生又无端地休息歇班,还是作家在文中写到故里,站在村头,对田野、村落、物景、人事的点点滴滴,都有一种浓到化不开的爱,有一颗对庸常生活的感谢心。甚至作家写到这些细碎的日常,有一种不愿停笔的渴望,仿佛不画出生活落叶的筋脉,就不足以在一幅油画中表现林地树木的繁华和更替。作者的叙事十分从容,笔尖的脚步,从来都不因风雨到来而凌乱、而急迫。
热门推荐
  • 夫人不准改嫁

    夫人不准改嫁

    她医术无双,他谋略盖世。他宠她,疼她,最后却将她当作棋子,拱手让人。真相揭开,他用天下为聘,她身边却多出个小包子:“此山是我开,此人是我娘,要想娶我娘,留下买路钱。”“多少?”“起码这个数。”小包子摊开一个手掌,气势威武:“五两,少一分都不行。”孟白云嘴角抽搐,可真是她的好儿子啊,说好的给她撑腰呢?
  • 死穿系统之王爷贼闷骚

    死穿系统之王爷贼闷骚

    前世,她只是一个18年来一直生活在山上鲜少下山的21世纪山顶土著,每天除了跟爷爷学习,就是跟爷爷学功夫“强身健体”,修得一身好本领之外,现代早已失传的器术也在她手中盘活。可还没等她下山一闯社会呢,爷爷就把她交给了一个陌生男人,然后眼看着她,被那男人绑上巨大的铁链浸江而死!可就在她以为自己这一辈子活得还不够明白,也不相信爷爷会这么做,且就要彻底消亡之时,却突然在另一个地方,在一个“乞丐”的身上睁开了眼睛……可紧接着,一对马蹄子就应面而来,将她砰地一声踢飞出去,她定睛一看、是他!是那个将她浸江的…………“搞她一下,奖励十个金币”但顾枣震惊之余,脑海里却又出现了另一个声音………………不过、不管这一切有多么荒谬。她那上一世被亲人与那个男人“联手”夺走的一条命,这一世,既然给她机会了,结了这个梁子了,那好,即便他不是那个男人,但就冲这张下地狱的脸……可后来发生的事情,竟然慢慢地一点点让她对生命有了重新的认识,有了新的希望,也感受到了之前没感受过得东西,对这个地方,彻底生出了跟她那生活了十八年的山上同样的情感!所以,她到底该如何抉择!?
  • 唐宋词的魅力:基于古典诗词曲之比较研究

    唐宋词的魅力:基于古典诗词曲之比较研究

    以唐宋词为审美观照,从中国古典诗、 词、曲中选取大量的名篇佳作,通过比较研究,着重论述了唐宋词人的创作 心态、审美情趣和个性特征,深入探析优秀词作的内容题材、情感基调、艺术境界、语言风格,以及词坛上出现的不同于诗、文领域的奇特现象和词体 的演变过程,是唐宋词研究的一部力作。在研究过程中,作者把社会学、文化学、美学、文学理论与创作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结合宏观考察与微观探索,揭示了唐宋词独有的艺术特征和美感特质。
  • 两小亦无猜

    两小亦无猜

    最悲伤的事莫过于相爱,而不能爱!最纯情的告白,不是花言巧语,而是长久的陪伴。
  • 似单恋的思念

    似单恋的思念

    余天源:“我那时候是真的喜欢你!”陈颖:“嗯……我也是。”
  • 生死晶黄

    生死晶黄

    《生死晶黄》描写的是军营和军旅的生活,体现了作者心灵的坎坷和激荡。当大鹏遇到核裂剂泄漏时,他选择了退缩。但正是因为临危退缩了,他被军队处罚,被开除了军籍。回到家乡,家乡早已没有了他的立身之所——没有土地,没有工作,甚至人人都看不起他。为此,他想方设法重回军队,然而那里也早已没有了他的地方……
  • 高楼也许通向地狱

    高楼也许通向地狱

    柳树这几天很闹心。相好小莉跟他说怀孕了,要跟丈夫离婚,非要跟柳树结婚不可。他不离婚,小莉这头不答应;离婚吧,跟妻子青豆和孩子又没法张这个嘴。柳树思忖半个月也没找出来跟青豆离婚的理由。最让他头疼的是女儿。一看到这个小家伙活泼可爱的样子,就像拿刀子割着柳树的心一样疼。小城街边的树被秋霜涂染上了油彩,陪衬着晚霞显得分外的别致。夜晚饭口的时候,因为女儿一直吵着要吃红焖鸭头,不常上饭店的柳树带着一家三口选个临街的饭店点了几个菜。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造成功的经济学家(2)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造成功的经济学家(2)

    三十六行,行行皆有状元;而商场亦如战场,瞬间便又是另一翻风云。“创造成功的经济学家”为我们隆重讲述了商界名人们的成长史,品他们于商海间的每一个决策后的那份坚定和执着。
  • 医妃万万岁:冷面夜王欺上瘾

    医妃万万岁:冷面夜王欺上瘾

    她本是法医特种兵,却一朝穿越成了纳兰府受人欺凌的痴傻大小姐,被指控毒死夜王的爱宠,马上要被处以极刑……想砍头?对不起,她可以剖尸证明自己的清白!想陷害?对不起,她可以手撕贱人维护自己的名誉!一段被强迫的大婚,她成为凶残暴戾的夜王王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异能者女王

    重生之异能者女王

    25岁的月轻尘在继母欺侮,继妹欺负的情况下死于非命,她在继承母亲给自己留下的财产的时候,被继妹和继母所害死。她被阎王同情,而重生,她发誓,必要手刃自己的继母和继妹!一朝重生,让她拥有了非于常人的异能,她绝对不会再让前世重演!前世,自己爱的男人和自己疼爱的妹妹背叛了自己。这一世,她再也不要做衬托继妹的影子,不要再受那个男人的欺骗,她要报仇,把害死母亲和自己的人亲手毁掉,一定要他们永远也不能翻身,要他们在痛苦中煎熬的等待死亡,她再也不会懦弱!再也不会让任何人欺负自己!她要让前世害她的人一个个都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