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78600000014

第14章 表哥

表哥袁正雄是西南大学的退休教授,“文革”前最后一批毕业生,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曾任原西南农学院财务处处长。表哥老家在四川苍溪县鸳溪乡袁家湾,我母亲老家是这个乡的牟家岭,相邻很近,表哥称母亲为幺嬢。表哥一家有三兄弟,他是老大,老二袁正雷一直在老家苍溪工作,曾在县汽车站负责,老三袁正良不到十八岁就到沈阳军区工兵十团当兵,同年入党,从战士干起一直到营教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后转业到四川省广元市任市直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表哥在重庆工作,妻子和儿女在苍溪农村老家,表哥经常回老家看望家人。我家在县城,表哥到苍溪后,每次都住在我家。当时,我还很小,对外面的世界很向往、很好奇,对大学特别崇拜,更不说对大学老师。表哥很和蔼可亲,又尊重老人,每次来总是给母亲带一些北温泉挂面等特产,见到我们几兄妹总是关心地询问身体、学习和工作情况。在我小时候,表哥经常给我讲全国人大代表、著名土壤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光炯教授的故事,激励我们艰苦朴素、好好学习,长大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

表哥一生俭朴,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却十分关心。他有三个孩子,由于历史原因,分居两地,没有与他生活在一起。刚刚恢复高考时,表哥看到了中国教育的希望,把老大袁斌从条件较差的农村转到自己曾经就读的母校苍溪中学读书,当时与我同班,袁斌学习很努力,后来考上了重庆大学。

为了孩子,在20世纪80年代初,表哥把一家人迁到重庆。这以后,表哥回老家的机会就渐渐少了,两三年才有一次。但他经常打电话,关心我们家兄弟姐妹的情况,特别是母亲的健康。只要回到苍溪,他总要到我家看望母亲,总是感谢那些年家庭困难时母亲对他们的关照。

表哥的孩子很理解父母养育子女的不易,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中都很出色。老大袁斌大学毕业后当过四川仪表七厂的厂长,成了企业家。老二袁琳也在西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工作,丈夫是学校的驾校负责人。老三张袁松在日本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回国在西南大学教书多年,现在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工作。

表哥是个重感情的人,我曾经看到过他写的回忆师长张百超教授的一篇文章。他在文中写到,张老师爱岗敬业,一生主要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教学的认真程度令人佩服。每上一节课都要重新备课,决不全用过去的内容,定会查阅大量资料,增加不少当代科技前沿的新材料。表哥主要从事行政工作,但也承担了一些教学任务,曾借过张教授的备课本参考。他说,张老师上百页的备课本很少见到涂改的地方,可以推测是在草稿基础上重新抄写过的。张老师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生活和家庭。有一次,为了我国高校与发达国家高校会计工作接轨,农业部曾组织部分高校财务处长出国考察,表哥也在其中。在美国时,表哥随身携带的挂包被盗,身无分文的表哥只得向张老师在美国工作的女儿借了两百美元。回国后将钱折算成人民币还给张老师,张老师不收,并说:“你在异国他乡遇到不幸,我女儿应该帮助你。”再次还钱时,他说:“算我收了,现在就算我帮助你嘛!”最后还是没有收钱。让表哥十分感动!言谈之间,这个学校的学人情怀已是跃然纸上。

表哥退休后,仍放心不下家乡的建设。老家有什么事情需要时,他总是想方设法回到老家,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年9月,我从张家界旅游归来返回四川路过重庆北碚,专程到西南大学看望表哥,表哥拉着我的手回忆着过去的许多往事。他告诉我,寄给他的书收到了,鼓励我在文学创作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2014年11月20日《西南大学报》副刊)

同类推荐
  • 李白诗歌语言研究:并列式复合词

    李白诗歌语言研究:并列式复合词

    本书全面统计出李白诗歌中共有复音词14563个,其中有并列式复合词1223个;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联系唐代文化背景和全唐诗的语境,通过艰苦的考证和分析,相当准确地解释了其中218个并列式复合词的语义,包括一些宗教色彩颇浓的词语;分析了构成李白诗歌并列式复合词两个语素之间的各种语义关系;论证了这些复合词是以上古单音词作为语素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归纳出这些并列式复合词意义的类聚特点,揭示李白诗歌中并列式复合词应用的鲜明系统性以及李白诗歌用词“无一句无来历”的特点。
  • 桑榆情:离退休工作文集

    桑榆情:离退休工作文集

    《桑榆情:离退休工作文集》是由徐强创作的,讲述了作者在离退休后对工作、以及离退休生活的感悟。
  • 大地行吟

    大地行吟

    本书是马启智同志诗词结集,收录了诗词数十首,分为“海外旅痕”、“行色匆匆”、“大地情愫”三部分。
  • 堕落论

    堕落论

    坂口安吾是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人物,《堕落论》是其代表作品。本书收录其17篇代表性随笔和评论文章,既有对日本文化的自我感受,也有对战后日本社会的深刻剖析,以及对文学的严肃探讨。坂口的文章精准而犀利,其观察力如同手术刀一般,总能一下戳破事物表面的虚饰,直抵其核心与本质。这些文章曾在战后百废待兴的日本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对年轻人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坂口曾被《读卖新闻》评为“最贴近年轻一代的战后作家”。
  • 名人佳作:赠言赠诗篇

    名人佳作:赠言赠诗篇

    “只是在审美状态中,我们才觉得我们像是脱开了时间,我们的人性纯洁地、完整地表现了出来,仿佛它还没有由于外在力的影响而受到任何损害。”出自于本书。书中还有更多的名人佳作,等你来领略。
热门推荐
  • 元丰类稿

    元丰类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是日夏茗

    是日夏茗

    有那么一个人,被你伤害以后,能继续爱你胜过一切;有那么一个人,为了证明他喜欢你,在索然寡味的路上走了很远很远;有那么一个人,陪着你度过云淡风轻的每一天,日子过得又美又缓。
  • 湮时仙府

    湮时仙府

    等写到第五百章的时候才慢慢发布吧,这可能是本人第一本书也是最后一本,为自己圆一个写书的梦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你比冬天先抵达

    你比冬天先抵达

    “看你,有时觉得就像看遥远的星星。看起来非常明亮,但那种光是几万年前传送过来的。或许发光的天体如今已不存在了,可有时看上去,却比任何东西都有现实感。”-【故园无此声】易烊千玺×顾青岑【云深】宋秋阳×夏云深
  • 普贤金刚萨埵瑜伽念诵仪

    普贤金刚萨埵瑜伽念诵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四世同堂(套装共2册)

    四世同堂(套装共2册)

    全本纪念版,完整包括《惶恐》《偷生》《饥荒》三部近百万字,八年创作,全本出版历经四十年。老舍半生心血之作。本书原稿毁于十年动乱,部分内容根据英文版本回译补齐。入选《亚洲周刊》评选出的“20世纪华文小说100强”,教育部新课标推荐书目,北京高考语文必读名著。家园沦陷的凄惨,亲人离散的悲哀,浴火重生的坚忍,重整河山的激愤……老舍先生以充满了责任感和慈悲心的文字,将整个中华民族的那段灰色记忆,浓缩在了一个小胡同十几户居民的悲惨遭遇与忍辱负重之中。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是怎样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度过难关?每一代人又会有怎样的命运。
  • 时光为你而倾城

    时光为你而倾城

    她是隐士家族的大小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拥有倾城美颜,被喻为华国五千年第一美女,还有一个神秘身份。为了追查当年的真相,隐藏身份来到宁城,在这里遇到了他,那个让她认清喜欢和爱情是两种不同概念的男人。
  • 阿迅

    阿迅

    《阿迅》是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朱迅的随笔集,记录了她从出国到归来、从童星到清洁工、从花瓶到花旦、从“海待”到“接盘侠”的悲欢记忆。北京姑娘朱迅15岁“触电”,17岁离开北京留学日本,清苦的打工读书生涯结束后,在NHK初绽芳华,成为日本主流媒体中的一位中国大陆人。十几年后又回到北京。清零战绩,海选进入央视,工作至今。《阿迅》全书以朱迅在每个人生阶段中被人称呼的名字为回忆的书签,“三儿、小小、阿迅、朱先生、朱大胆儿、朱十七、迅宝宝、王太太……这些名字似我一路拼来的宝剑,把把悬于头顶。”朱迅经历了亲人的生离死别,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病痛磨难,曾遍体鳞伤,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
  • 好老公是管出来的

    好老公是管出来的

    一本提醒天下所有女人的“警世危言”!献给那些深爱着老公,并为爱情和家庭付出全部的女人们!本书对男同胞们的外遇嘴脸进行了剖析,归纳出男人外遇的50种借口,通过列举故事和“专家点评”、“警示男人”、“告诫女人”、“外遇表象”等形式,教给女人预防和应对的方法。其目的并不仅是为了扬我女同胞志气,也并非是为了讨伐男人,而是为了这个世界能够多一份责任多一份爱,希望所有的人都有一个和谐的婚姻,希望所有人的婚姻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