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40900000005

第5章 衡量价值的必要性

如果你只想要一杯橙汁,为什么还要花时间榨一加仑葡萄汁?

在如今人人都急功近利、追求成功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只要肯去做,我们就能做成任何事。换句话说,我们信奉能力无极限。即使明知每天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我们还是坚持认为,每天、每月、每年我们都有能力做成更多的事。我们告诉自己,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如虎添翼,只要一心多用,多方面齐头并进,我们就能左右逢源,处处开花。

其实,这并不是互联网时代催生的新现象。我们的文化不会因为谷歌的出现和iPhone的诞生而突然转变。我们总觉得如果我们不努力奋斗、做更多、做更好,就会被别人超越。这种思维方式在几十年间不断滋长,科技只是推波助澜罢了。

霍华德也深入思考了“我们还能做更多,也能做得更好”这个文化现象,尤其是这种文化倾向已经开始影响他的那些得意门生,这些人正雄赳赳气昂昂地想要闯出一番事业。他在自己的书《恰如其分》里聚焦了这个问题。在这本书里,霍华德做了广泛的调查,他想看看那些成功者把自己的职业生涯、财政状况和个人雄心壮志定位得到底有多高。霍华德和他的合著者劳拉·纳什细数了在任何情况下都全面、完美地完成所有的人生计划可能带来的风险和陷阱。他们认为,“我们还能做更多,也能做得更好”的文化心理主要归咎于所谓的“名人文化”。

在名人文化中,成功本身被美化了。新的成就没有赢得掌声,只是被当作超越的目标。名人文化让人想到神话故事里的西西弗斯(被惩罚一生都推石头上山)和代达罗斯(他的目标永远遥不可及),现在这种神话寓言有了现实版:我们不断谋求,可我们追求的东西总遥不可及,这让我们像推石头上山一样白费力。量力而行、轻松过日子、知足似乎永远不会出现在名人文化中。就像《恰如其分》中所说的,为了自我成就我们都把自己看作无所不能。

“除此之外,”霍华德补充说,“我们总是胡乱攀比搞得自己不开心,总有人走在我们前头,我们总能找到攀比的对象:总有人比我们更漂亮、更有钱、更健壮、更有趣;总有人更适合做家长、配偶,甚至有人还能全面发展。如果我们用名人文化的标准要求自己,比赛还没开始我们就输了。”

我也不免受到了名人文化的影响,也没有抵抗住“永远不够好”对我的潜意识的侵袭。在我全家人受到那段在医院“趴窝”的煎熬时,我甚至还沦为了这个观念的牺牲品。虽然那段时间我从来没有质疑过自己合理安排时间的决定:珍妮弗、丹尼尔和未出世的迈克尔排第一,其他事情都靠边,但我还是发现自己在面对没有按时完成的事务时会感到焦虑。我想,如果我能再稍稍加把劲,再付出一点点努力,也许能有更不错的收获。这本书,还有我对霍华德的一片感激之情也是造成我焦虑的原因之一。在医院住的那段时间,虽然我在夜间有时间写书,但还是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在那段时间我所担任的角色只是一个丈夫。

在我太太在医院待了大约一个月后,这种希望自己无所不能所带来的焦虑情绪在我接到霍华德的一个电话时全面爆发了。我完全失去了思考能力,只知道不断地向他表达歉意,因为我这本书的进度严重滞后了。“我知道我现在不应该把精力放在写书上,我也知道这不是我的错。”我说,“但我还是觉得很抱歉,我不想让你对我感到失望。”

“我知道。”他带着深深的理解非常大度地回答,“你的确是一个可以胜任一切的男子汉,你非常容易陷入这种想法,并且是无意识的,认为你可以把一切都完成得很好,即便是现在这个非常时期。我长话短说吧。”他故意放慢了语速,“别因为我而感到焦虑,也别再做完美先生了。”

“什么意思?”我问。

“艾瑞克,我知道你听懂了,但我还是要重复一遍,因为在忙碌的生活里这句话太容易被我们抛在脑后。”然后他向我提起了我们在散步会议间的一次对话,“在校时各门成绩保持A是很合情合理的,因为学校的分级系统很合理,只要具备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的能力就能拿高分,但生活不是课堂,我们不可能时时刻刻在每件事上都拿高分。我们的生活太复杂了,有很多事我们不能面面俱到。这也是宇宙的物理定律,就好像你不能同时在两个地方出现一样。”

他一边大笑一边继续说道:“对于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来说,没有比意识到自己的目标需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更让人沮丧的了。”

霍华德的话让我想起我曾经希望自己拥有超能力的念头,比如克隆自己,拿一分钟当一百二十分钟过,和家人、同事、朋友之间能用心灵感应进行沟通。我还想起我的一个朋友,相当于社交网络发展之父的沃伦·亚当斯曾找我抱怨,即便他已经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还是说:“艾瑞克,每天早上醒来时我都会想我今天会不会对自己失望。我觉得我这种心态跟二十六岁刚拿到研究生学位走出校门的年轻人或四十三岁需要同时兼顾家庭事业的女性没什么两样。”

霍华德继续在电话中阐述他的意见:“我们必须接受我们不能顾及全局的现实。我们不能实现所有的目标,也不能让每个渴望都得到满足。我们越快接受这个现实,就越能少走弯路。最终我们都会意识到,要想获得满足感,就要接受我们在事业和人生理想的追求上的确能力有限的事实。”

他的声音听起来像父亲一般慈祥:“就你丈夫和父亲的角色,鉴于你长期以来的不懈努力,我给你打A+的成绩。我给你的工作打C+,虽然你的公司经营顺利但总不见有什么大起色。即便见不到你这个人,我也要在照顾自己这个方面给你打个D,你的声音听起来疲惫不堪,我想你很久都没有去锻炼过身体了。而就好儿子、好朋友和作家的角色,我给你写上‘未完成’。目前你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顾及这些事了,但等你的生活回归正轨后,你会有很多机会去补偿。”

我沉默了,静静地消化着他所说的这些,然后问道:“那么,你又给自己的人生打多少分呢?”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他沉思了一会儿,“在个人维度我不会要求自己拿A的成绩。A这个分数有时其实并没有太大用处,追求事事完美要付出难以想象的巨大代价。你现在就在经历着拿全A的代价。”想到自己为了当一个好丈夫和好父亲不得不在其他方面付出的代价,我表示同意。

“如果概括来说,”他说,“我希望我能拿一个漂亮的平均分。至少我不想在任何事上拿F,因为要是我能在一件事上接受一个F的坏成绩,还不如干脆放弃做这事。”

他停了停,继续说道:“如果是总分嘛,我希望我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平均分能拿到A-或B+。这个决定是很公平的,因为一个全面发展、利弊均衡的人一定会有很多兴趣和追求,在我们投入更多精力的某一方面和其他方面之间一定存在着反比关系。”

“因此,你选择了一个不用逼自己太狠就能拿到的不错分数,这样就能有精力去追求更多的目标。”我补充说。

“是啊,现在生活压力这么大,我们不能对自己太狠了,拿个A-或B+的平均分就已经很不错了。”霍华德说,“我认识的很多人不屑于拿A之外的分数,作为一个数学家,我可以告诉你,这些人永远没有拿到他们满意分数的那一天。这些人迟早会因为失衡而跌倒,有些东西是他们玩不转的,是会从他们的指尖溜走的。”

“如果在取舍上,他们能明智点,这根本不是个问题。”我说。

“问题就是,他们学不会!”他说,“他们无法接受自己并不能做到事事完美的现实,他们认为一切都理所应当是完美的。他们选择了不选择……”

“可生活最终为他们做出了选择。”我替他下了结论,“当他们注定要失去一些东西,他们珍重的东西,比如,当一段感情或者一直以来的一个梦想注定要成为牺牲品时,我们的预言才会被相信。”

“你懂了。”他说,“我们在生活各方面追求的打分就是一种做选择的过程。要取得平衡上的成功,就要做出清楚明确的选择。如果只为追求得到A的分数而不去想想不做取舍而要付出的代价,那就……”他的声音弱下去突然爆出一阵大笑。

“有什么可笑的?”我问。

“与其说好笑不如说是讽刺。”他说,“我给一个十分善于取舍的人讲这些简直就是多余。现在你最不需要做的事就是听讲座。”

“其实不像是听讲座啦,我也不觉得这是多余的。”我说,“做选择和学着适应这种注定的不完美,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

“这个说法很睿智啊。”他答道,“看来这次谈话后你的生活马上就能重回正轨了。现在,挂掉电话,去外面散散步,让冬日里的寒冷空气给你醒醒脑吧。”

***

2011年7月,霍华德结束了在哈佛商学院的教书生涯,这是他自己选择的。“虽然我的精力还够用,但我已经七十岁了,是时候让贤了。我一直觉得人生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就是知道自己该在什么时候‘完美谢幕’。现在就该是我谢幕的时候了。”

学校通过多种方式纪念霍华德的离职,包括成立霍华德·H.斯蒂文森商业管理学院,这在哈佛意味着非凡的荣誉。在答谢晚宴上校方宣布了这项决定,很多霍华德的朋友和同事都在晚宴上表达了对霍华德为他们和学校所做贡献的感激之情。这些人中的一位,前哈佛商学院院长杰伊·莱特谈到霍华德在这些年里所展现的卓尔不凡与兢兢业业时,感慨他是一个拥有如此多激情的人,包括他在教学、研究、写作和领导企业以及为一些非营利组织如国家公共广播电台和环境保护组织所做出的贡献。“霍华德就像是一个永不知疲倦的充满能量和智慧、一直照耀着我们的发光体。”杰伊·莱特说道。

霍华德的确像大家形容的那样,在勇攀高峰上拥有孜孜不倦的精力与活力,但他也不是超人。他无法改变时间和空间的定律。他也要为如何合理分配他的体力、情感和智力而做选择。我最佩服他的一点是,面对生活中或大或小的挑战,他总是能很合理地统筹兼顾。

举个例子来说,几年前,当我第一次要做父亲的时候,在等待新生儿诞生的过程中,我压力很大。霍华德给我讲了他创业初期时所做的一次选择。“当时我的孩子还小,我刚刚成立了‘鲍勃斯特集团’(由霍华德创办和发展的史上最成功的财务管理集团),所以在父亲这个角色上我大概只能拿个B-或C+的成绩。我总是下班很晚,经常出差,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真的没有完全尽到一个父亲应尽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我的妻子和我还是决定以为家庭创造良好收入为主,但同时我也下了决心,只要我在家,就绝不会让分毫小事分散我对家人的注意力:他们是我优先考虑的对象,我要尽可能地负起责任来。我还给自己规定:无论我在做什么,看书、听音乐还是打扫车库,只要我的孩子有需求,无论是让我帮忙修理玩具,还是辅导功课或是谈心,我都要立刻毫不犹豫地停止手头上的一切。我相信对他们的需求立刻做出回应所包含的巨大情感价值回报,远比我一直在做的事要大得多。”

用情感回报定量评估的方式与自己的孩子互动,听起来好像很缺乏人情味儿,但是霍华德是我见过的感情最充沛的人了。他只是将他的特长之一——清楚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用到他生活中所面对的最重要的挑战中去:在短期内要让孩子的需求得到满足,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满意度,保证长远的家庭生活财政安全。这也是每一个非全职父母都要面对的挑战,霍华德的这种定量回报其实就相当于坐下来问问自己:“我想成为什么样的父亲?我该如何完成这个目标?”然而,由于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发现这些事情做起来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而且孩子们与他之间的关系发展得更为亲密。他还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中去,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很好用。孩子们与霍华德成了朋友,我发现他们与霍华德的感情相当好。他的孩子们(包括12个外孙)与他亲密无间,这种亲昵的感情就像是与生俱来的。

在那之后的一年,在他四十岁那年,他的事业遭受了沉重的打击。霍华德面临着来自家庭和事业两方面的双重困境,他要做出更艰难痛苦的抉择。一天,霍华德的妻子突然离家出走,抛下了霍华德和他们的三个孩子,虽然极度绝望,但霍华德还是决定要振作起来,恢复他跟孩子们生活的平衡。六个月后,离婚协议生效,霍华德自此成了一名单亲父亲。

“当时,我把时间、情感和智力的精力用在三个方面:家庭、哈佛,还有我的第二职业鲍勃斯特集团。”几十年后,几杯酒下肚,他给我讲了他当时的经历,“离婚之后,我必须把投入在事业上的精力分一大部分出来给我的孩子。生活就是这样,有得必有失。”他放弃了在鲍勃斯特集团的掌门人角色,选择了留在哈佛。人们可能觉得在哈佛教书是很光鲜的,但霍华德当时并不这样看,选择离开鲍勃斯特集团让他感觉很失落。他放弃了他所热爱的事业,放弃了日进千金的收入。他离开了这个由他一手创建和培育的企业,但事后,他竟然觉得很释然,因为这样他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去培养他与他三个孩子之间的感情。

“当时我只想做一个好父亲,这种想法持续了很久。”他解释道,“我无法放下我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当然,离开鲍勃斯特集团让我的荷包空瘪了不少,但这样我才有机会多陪陪孩子们,从孩子们那儿获得的感情互动让我觉得一切都值得。有钱是好事,我们当时的确过得很拮据,但是一旦跨过了满足‘基本需求’和填满‘欲望’之沟的那道坎儿,能多陪陪孩子的价值在我这儿就压倒了一切。”

你有没有注意到,霍华德在分配他的时间和精力时,用了“价值”这个词?这是他精心挑选的一个词,因为他早就意识到在生活中,我们做出选择时,是要付出代价的,而衡量我们这么做到底值不值的唯一方法,就是比较不同选择对于我们个人的价值。

歌手露西·凯普兰斯曾在她的一首歌《当一天结束》中这样唱道:

“这到底值多少?你又付出了多少?当一天过去时,你可曾悔恨?”

对我来说,这句歌词虽然简单却意义重大:眼前我们欠缺考虑的决定是否在将来让我们付出巨大的代价?“一天结束”之后我们再回头看看,我们的这种投入是否值得。这样看来,凯普兰斯的歌词恰当地解读了霍华德“从终点开始”重新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的理念。

霍华德关于生活平衡分配的定义就是永远别用空你的能量补给,强调了在顾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时为选择付出的代价(对能量的消耗)与个人平衡能力之间的直接关系。这就是为什么霍华德经常提醒我:“别忘了经常问问自己动手榨果汁值不值。你为选择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是否物有所值?”

这种果汁论又是霍华德式的特色比喻,果汁一定要现榨吗?实际传达了两个意思。首先,确定你在为一件事投入时间精力后会有什么回报,还有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其次,假设这个产品真的值得你投入,那就把目标定得更远一些。因为你对第一个问题的回复可能是:“通过努力我收获了一加仑(约为3.78升)的葡萄,但我要把它们榨成果汁,因为我很渴,我只想喝鲜榨果汁。”对第二个问题的回复可能是:“我喜欢喝橙汁,一杯就足够了。”在这种情况下,霍华德会说,三思而后行可以避免走弯路!

现实中有很多把鲜榨果汁的比喻付诸实践的方式。其中一种方法就是充分考虑成本及价值是否与你野心勃勃的目标成正比。比如:“在我三十五岁时成为公司的合伙人会让我付出什么成本?要是事不遂人愿,我的这个目标只能在四十五岁时实现,我又该怎么确定这个成本呢?我在追求什么利益呢?在三十五岁或四十五岁时达成了目标的我又会有什么更新更长远的目标呢?”

在追求个人目标时类似的问题总是会反复出现。比如有人在赢得竞争激烈的教堂执事工作之后突然放弃了,或是长年投身于国标舞的训练却突然中途退出了。这些人在事业、家庭、金钱方面的投入,与他们未来将收获的满意度会是等价的吗?

“不要因为害怕了解真相,就不去问问题。”霍华德总是说,“坐下来,对自己说‘现在就我们俩了,让我们彼此坦诚一些吧。’我可以保证你感情精力的投入是绝对值得的。”

***

“今天的问题是:‘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所做的明智选择是有成本的,对于这成本你怎么看?你可以坦然处之吗?’”霍华德站在教室讲台前,假装对着一屋子的学生讲课。其实早在一小时前就下课了,这是霍华德在所有学生离开教室后开的一个玩笑,现在这屋里除了他就是我了。其实这项课程是霍华德推出的一项题为“在人生框架下构建你的事业”的综合课程,不用想也知道这是商业学院的一门新型创意课程。比起在刮着西北风的校园里边散步边探讨,教室里无疑要舒服得多,更适合我们继续探讨刚才课堂上关于高效创收和平衡选择的话题。

“你知道的,艾瑞克,做一些选择很简单,即便成本和由此引发的后果难以想象。做另一些选择则很难,因为所有的选择都有着相似的价值,或好或坏。还有些选择……”霍华德露出了尤达大师一般调皮的笑容,“是因为我们没认真做功课,所以才让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

“做功课?”

“你懂的。”他回答说,“权衡利弊,做出最佳选择就像是代数考试中的解方程。做正确选择特有的公式,只要你认真做过功课就肯定会觉得易如反掌。”霍华德从前是一个数学家。

“好吧,给我布置‘作业’吧,斯蒂文森教授。”

霍华德抓起一支蓝色记号笔开始在白板上涂画起来。“学海无涯,包罗万象啊,这个道理你一定懂。最重要也是需要你不断更新的任务,就是要把你的精神遗产观,你最重视的个人维度当作你做某个特定选择的前提。”

“因为,如果你只想要一杯橙汁,为什么还要花时间榨一加仑的葡萄汁。”我插话道。

“老天爷,看来这些年来没白教你!”他大笑起来,指着白板上画的图形说,“一盎司(约28.35克)黄金和一盎司的铅拥有同等重量,但它们的内在价值却并不同等。同样,花上一小时和你女儿谈心的价值绝对和与朋友打一小时篮球的价值不同。同理,花上一小时准备职业技能考试的价值也与参加一小时的义工活动或重新油漆车库不一样。”

“是商品市场决定了黄金、铅与铀的不同价值。”我提出来,“而如何确定你自己的一小时时间的价值则完全由你自己决定。”

“再给第三排的这位先生加一分。”他打趣道,“你为合理分配时间所做的任何选择都应与你的精神遗产观相契合,这就是选择的内在价值。但是正如我们说过的,最艰难的选择通常都出现在那些表面看起来价值类似又决定了你未来走向的选择上。这就是为什么要提前做好功课,这有助于我们认清做每个选择时要付出的代价,并由此分析出其潜在的短期价值或长期价值。”

霍华德转向白板,补充了一系列关于选择的命题。我静静地坐着,看着他辛勤地工作,突然觉得跟着他的思路思考那些由他提出的命题,看他用精妙的表达方式将他的思想写在白板上,并能定期对这些内容进行巩固,是一个多么美妙的过程。过了大约十分钟之后,他盖上笔盖,坐下来,这样我们都能看清楚他所写的内容:五个命题,每个都展开了一段简洁的分析。然后他带我走进了这些理论。

第一个命题是“区别需求与欲求”。我们曾经不止一次讨论过“需求”在我们生活中与“欲求”并驾齐驱,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满足需求,并为欲求分配合理的时间和精力。霍华德解释道:“大致来讲,满足需求比满足欲求的内在价值要稍高一些,有的时候选择到底涉及需求还是欲求很明显。对我而言,定期抽出时间来给你充电就是一种需求,但去大溪地(南太平洋上的海岛旅游胜地)花上四周时间度假就是一种欲求。辛勤工作是为了让自己有地方可住这是一种需求,但两班倒地拼命挣钱买这个区最大的房子就是一种欲求。”

“所以这个命题的目的在于阐述你的选择是以需求为主,还是以欲求为主,或是介于两者之间。”我总结道。

“是的,但是,”他试着表达他的观点,“我们大多数的选择都可以明确地划分到需求和欲求的任何一类。或者是基本的衣食住行和健康,或者是钻石项链、环游世界,还有高楼大厦。最让人难以抉择的是介于需求和欲求之间的。在这些选项中欲求与需求是密不可分的。比如,我的一个朋友不开心,因为她没有每天拿出时间弹钢琴。这对于她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是需求。还有一个朋友每天都要慢跑上七英里(约11.3千米),其实他每周五次每次跑三英里(约4.8千米)就能满足他锻炼身体的需求了,但这会让他觉得自己弱不禁风。”

“所以,我们的目的并不是要把需求和欲求区分开,但要明白你的选择中需求和欲求的权重。”他总结道。

第二个命题是“认清投资成本与机会成本”。霍华德讲解道:“只要是选择就会有得失,无论是达成商业联盟还是作为地方女童子军(local Girl Scout troop)的训导员,你都要支付两种成本。一是投资成本,你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二是机会成本,就是你放弃的其他选择以及可能性。我认为人们比较倾向于关注投资成本,关注自己付出了多少。但如果想想我们做那些重要决策的过程,尤其是那些让人难以取舍的决定,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潜意识里是很在意机会成本的。”他说,“有时仅仅是发现了这种区别就能让我们做出适当的决定。或者多认真分析一下,就会发现我们为了一些选择而放弃的东西,根本就不适合我们!”

第三个命题是“了解积极与消极因素”。不要再拿“车到山前必有路”这种话糊弄自己了。霍华德说:“一定要对一切都心里有个数。在做决策时尽可能详细地考虑投资和机会成本,并对你有可能获得的收益有个清楚明确的预想。举个例子,不要说你要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寻找新的工作机会上,而要说在接下来两个月你要从每晚挤出一个小时来上网搜索工作机会,并进行研究分析;你要暂时从业余垒球联盟的娱乐休闲活动中脱身,为了给自己多一点时间休息。然后你就会看到明显的收益,是工资涨了15%,还是收获了一项新的职业技能,或是感觉工作更轻松了?不过有得也必有失:虽然涨了工资但你每周却要多工作十个小时,而这十个小时里,你又会在生活中错过什么?”

第四个命题是“考虑成本对等性与可比性”。虽然投资成本和机会成本之间是有联系的,但它们的价值却不一定成正比。“换句话说,投资成本不总是等同于失去的机会。”他解释道,“小规模的投资有可能获得大效益;而大规模的时间和精力投资换来的可能是失败,如果投资的方式不对的话。”同理,他指出成本和收益也不总是相等的关系。不能用一样的标准衡量它们。“如果你不能合理地建立两者的关系,就无法使之互惠互利。举个例子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在某种层面指的是用金钱可以换取时间,但金钱却换不来智力或感情。”有的人在考虑那些对我们的生活来说必不可少的东西间的可比性时会感到混乱,认为我们可以拿这些必需品去交换。但是,你不能用其中一样必需品去换另一样。“只有你觉得一样东西不是你的生活必需品时,你才可以去交易。人们对生活和事业产生焦虑和不满的原因往往是,还没有仔细斟酌,他们就把自己所拥有的必需品给卖掉了。”他说。

最后一个命题是“给你的目标排排队”。霍华德说我们有时会为要做各种选择、实现各种目标而感到头疼和焦虑。在这种压力下,我们总是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混为一谈,觉得这些都是我们现在要一次性完成的任务。为避免给自己增添这种压力,我们需要把眼光放远一点。“我母亲只有高中学历,但她非常聪明,有着非常出色的条理性。”霍华德跟我说起他的母亲时带着留恋的表情,“她跟我说过的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就是:‘霍华德,记住,也许你可以拥有你在生活中渴望的一切,但你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这是霍华德以前从未向我提起的。智慧的斯蒂文森夫人指出要仔细规划你的目标,想想哪些方面是你现在需要去完成的,哪些是可以先放放的,这样你每天都可以过得十分充实和满意。“这个快餐社会给我们带来的最大挑战就是你得把眼光放长远。”霍华德说,“在你做选择时应该明白你所投入的精力和时间不是为了满足你一时的需要。你要把目标分级,依次实现。循序渐进让你可以在做出重大决定时有更灵活的选择,这个原则既可以适用于现在,也可以适用于将来。这让你可以在追求完善自我时平衡发展,即便现在你无法实现某个目标,但在将来你一定可以实现。”

“我想起一句笑话,‘你怎么可能吃掉一整头大象呢?’”我打趣道。

霍华德一本正经地回答这个问题:“一次一口,慢慢咀嚼。”然后他又说,“这提醒了我。”他开始整理纸张。

“去吃午饭吗?”在哈佛同一个朋友或同事一起吃午饭是相当神圣的仪式。

“当然。”他回答,笑着继续,“由此引出了我这堂课的最后一句箴言。我选择经常和我欣赏的人一起吃午饭,在这一个小时的过程中我的精力可以得到更新,情感可以得到放松,智力可以得到扩展,就像是补充了营养,使我能够精力充沛地迎接这一天接下来的挑战。因此,要是在这堂课后还无法理解怎样才能做出合理的选择,我会对这个人说:选择那个让你感觉精力充沛的。”

嘉宾故事:卡特·卡斯特

去年夏天的一天,霍华德给我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内容是一位曾经飞黄腾达的某公司前任董事致世界500强企业及非营利组织领导人的演说词。“你应该看看。”霍华德说,“真是令人印象深刻。”

演说的题目是《一出竞争大戏》,其内容既充满智慧又发人深省。我被其中一句话深深打动了:我顿悟了,判断一个事物时,不要管它与其他人的关系,而要看它与我自己的关系,特别是与我情操陶冶和智力扩展的关系。

哇,在思想层次上我觉得这个人简直和霍华德有一拼。于是我给这位董事发了封邮件,向他说明了我正同霍华德一起写的这本书,并希望他如果有时间能给我一个机会和他聊聊。令我惊喜的是,虽然我们并不相识,但他立刻回复了我。“我很乐意和你谈谈。”卡特·卡斯特写道,“真是缘分,我刚刚才读过霍华德写的那本《恰如其分》。”我们约好日期见面,而我也从他那里得知了关于这次演讲的一些惊人的幕后故事。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卡特·卡斯特都是一个在生活和事业上双丰收的人,这一切都是他严谨的性格、严格的要求和强烈的决心注定的。这些特质帮助他成为一名出色的游泳运动员(从他四岁开始):由于他的天赋和刻苦,卡特在奥运会选拔赛上赢得了两个400米个人混合泳的比赛,这是一项竞争激烈的比赛,因为这项比赛要求有四个不同的冲刺阶段。这些特质还助他拿到了斯坦福大学的学士学位和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的MBA学位。

毕业之后,带着勤奋智慧的特质,卡特全身心地投入商界。起初,他在百事公司收购必胜客、塔可钟(连锁快餐店)和菲多利(休闲食品厂商)的活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然后他去了电子艺术公司,作为营销总裁成功推出了“虚拟人生游戏”。接下来,他进入网络营销领域,成为蓝色尼罗河线上珠宝销售公司的高级副总裁。之后他的事业更是飞黄腾达:不久以后他就当上了沃尔玛网站的CEO,在他的领导下,沃尔玛在线很快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商务网站,同时,他还兼任在线家居零售网站Hayneedle的CEO。

他在电子商务行业简直就是一颗明星,不,是超级巨星。

突然有一天他对自己说:停下,够了,有事情不对劲。

“我自小学习游泳,一直被教导要勇攀高峰。”卡特对我说,“我一直是这样做的,但我发现我简直要把自己耗空了。我的健康受到了影响,我的家庭也受到了影响,我感觉自己像个空心人。”在事业达到顶峰时,他突然隐退了。此后,他一边疗养,一边探索到底是什么影响了他的身心。我所看到的那篇演讲词是他第一次向外界讲述他的个人体验。

“成年之后,”他说,“恐惧一直伴随着我的生活,我恐惧自己做得不够好,担心自己再无任何价值。我在与他人比较的现实和我的理想之间患上了焦虑症:我应该接受更高等的教育,像我那些朋友一样;我应该挣更多的钱,像我以前的同事那样。”

“哲学家罗素称这种焦虑为‘忧虑疲劳’,是一种从来发现不了自身优点,而只会去和别人比较的病。”卡特解释说,“人们之所以会患上这种病,是因为时代日新月异,社会和媒体都在宣扬一种相互比较的思想。这让我们不知不觉地就去和别人进行比较。想想看:100年前,一个铁匠只会把他打造的器具和村庄里另一个铁匠的进行比较。可现在,我们这些铁匠要拿自己的手艺和全世界这个大村落的铁匠们相比较。”

“这种互相攀比的竞争环境让我们进入了零和博弈[1]的游戏,只要有胜者就必然有败者,我们无法实现共赢。”卡特说,“然而,对我们来说,日常生活可不是零和博弈。我们的社会不能被这种无意义的游戏驱使而发展。这就是为什么我会把这种情形称作《一出竞争大戏》。”

这对他在生活中又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呢?“对我来说,我现在需要克制自己不要去和别人做比较,不管他们获得了什么成就、什么奖项、什么地位。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内心去看事物,让智力和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晚上我常常想,我作为一个人的进步难道只体现在争强好胜上吗?我告诉自己不必把自己的节奏调整到和一个不存在的节拍器一样,或是跟随别人的轨迹过我的生活。”

是什么影响到了卡特的职业生涯?在我和他聊天的时候,他就像是西北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在为我做心理咨询,他深刻地解读了关于哲学、社会学和商业的理念。“我非常享受这种一边写作一边与大家分享心得的机会。”他说,“将来还会不会重返商界?我真的说不好。如果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或许我会得到新的商业机会。但我知道,即便我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复出,我也会采用同以前完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我只想战胜自己。”

注释:

[1]零和博弈又被称为零和游戏,源于博弈论。是指一项游戏,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而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

同类推荐
  • 经商金言

    经商金言

    《徽商的智慧:经商金言》中,孔令刚试图换一个视角,通过汇集徽商与经商有关的精华言论、睿智语句,进行适当的分类,从经商追求,包括贾名儒行、利缘义取、利人利己;经商精神,包括穷则思变、克勤克俭、愈挫愈坚、有胆有识;经商策略,包括广结良缘、扩大声誉;经商理念,包括知人善任、以众帮众、审时度势、质量为本、诚实无欺,以及经商之道,包括商有商道、知难不难、谋深虑远等5个方面17个角度对徽商智慧进行释读,通过与主题相关的徽商故事展示徽商经商历程,并以感悟和延伸阅读的形式从某个层面反映作者对这个主题的思考。感悟未必深刻,延伸阅读也只是想提供一些背景材料,以期给读者朋友提供丰富阅读视野的素材。
  • 伊索寓言与人生智慧(人生智慧书系)

    伊索寓言与人生智慧(人生智慧书系)

    本书收录370余篇寓言故事,以图文双解的形式,将深刻的人生道理寓于浅显的故事中,带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让您在轻松之余增长知识。
  • 树立优良的个性

    树立优良的个性

    “人之所以高贵只在于人能思考……人的职责就是要学会正确思考和运用它。”帕斯卡的这些话是发人深醒的。我们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我们思想的外在表现。如果我们学会了正确思考,我们的生命就会像上帝的旨意那样高贵、幸福和美好,否则,等待我们的将是庸俗、痛苦和失败。
  • 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

    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

    作者以一个个充满哲理的小故事讲述不同的对生活对人生的观点和感悟,让你在阅读中能抛开理论的迷雾,获得人生顿悟,从而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自己的人生;使你的意志更坚强,内心更强大。它是你迷失航向时的灯塔,更是你春风得意时的镇静剂。 这本书并不是一本简单粗暴的励志成功学书籍,而是一本温情脉脉却充满力量的随笔;它不是为了告诉你怎样大器晚成,而是如冬日阳光般温暖地关怀,是对梦想照进现实的鼓励与谅解。
  • 饭局经济学

    饭局经济学

    饭局经济学是一门边缘却又现实的学问,看似简单易行,实则别有洞天。我们收集了诸多古今官场、商场、职场、关系场的精彩之“局”、代表之“局”和那些劳而无功甚至起了不良影响的“反局”,为您解析其中关系与利益的博弈,精彩评说“局”外功夫。
热门推荐
  • 水孩子

    水孩子

    作者以亲切而风趣的笔调,优美而简洁的文笔,生动地讲述了一个扫烟囱的孩子汤姆如何变成水孩子,并在仙女的感化、教育和引导下,闯荡大千世界,经历各种奇遇,从中汲取教训,改正错误,克服性格缺陷,后长大成人的美丽故事。《水孩子》可以说是一部天真无邪与社会良知融为一体的美妙童话。作品中充满了各种讽喻,也不乏劝诫,留给读者无尽的遐想和憧憬。
  • 最让你受益一生的哲理故事(智慧背囊)

    最让你受益一生的哲理故事(智慧背囊)

    《智慧背囊》系列丛书包含有亲情故事、友情故事、情感故事、心灵鸡汤、哲理故事、成长故事等,囊括青少年成长阶段所必然经历的各个历程,从生活到学习,从内心到情感。
  • 重生之最强大亨

    重生之最强大亨

    1978年,李超人不是华人首富。1978年,好莱坞巨头还是八个。1978年,苹果还没被上帝咬过。这是最好的时代,科技待兴,遍地黄金。这是最坏的时代,利益至上,资本为王。这是混乱的时代,龙蛇狂舞,枭雄辈出。故事从1978年香江的一个小渔村开始……于下雨天出生的渔家少年夏禹立于山巅,立下铮铮誓言:“大丈夫,生不能九鼎而食,死亦当九鼎而烹!这一世,我要当大亨!!!”ps:V群623392664(执事以上可进,截图给群主验证)欢迎进来聊天吹水。
  • 木楠花开璟满枝

    木楠花开璟满枝

    “王爷,王妃不见了。”“嗖——”话音未落,人已消失不见。这王爷什么都好,就是宠妻无度这点让众人十分头疼,偏偏王妃不买账,到处折腾不停歇。朝堂混乱,他不理政事,江湖动荡,他不为所动。唯独王妃有个头疼脑热,王爷能把这天下翻过来。“王妃若想要平淡的生活,那本王便与她归隐山林,王妃若想要这天下,那本王把这江山奉上便是。”
  • 盛世娇宠:夫人狠嚣张

    盛世娇宠:夫人狠嚣张

    她从温婉隽秀的世家嫡女,到独掌一府大权的将军夫人。她这一生跌宕起伏,尝遍艰辛,也享尽荣华。姐妹背叛,亲人陷害,只为了一桩婚。……闭上眼的那一刻,身心俱疲的她终于得以平静,但却再也见不到那般好的少年郎了。若能回到从前,她绝不会再轻易相信旁人,更不会再拒婚。大梦一场,重回少时,一样的际遇,不一样的人生。
  • 悬疑惊悚小说精选(套装共5册)

    悬疑惊悚小说精选(套装共5册)

    本套装包含《十三狱》、《阴戏》、《控虫师》、《控虫师之夜莺星云》、《十三局灵异档案2》五本书籍。《十三狱》不断发生的诡异人体自燃事件,引出一段被隐瞒四十年的恐怖往事当谜团被揭开的那一刹那,却发现这才是真正堕入地狱的开始。《阴戏》我的小叔叔原本是县剧团的名角儿。十六年前,他因为无意中看了阴戏而变瞎,成了戏疯子,最终吊死在我老家的古戏楼上。十六年后,我为了调查小叔叔的死因而回到老家,却发现一切颠覆认知……《控虫师》一场雨夜的车祸,少女宿雾彻底失去了自己的恋人雅原。车祸给宿雾造成了严重的后遗症,而凶险的命运并没有就此结束——车祸之夜遇到的少女梅溪被杀害后神秘复活,而且怀上了恋人的孩子,但她腹中的胎儿却发生了惊悚的异变……《控虫师之夜莺星云》十年前,记者苏明的一次暗访撞破了神秘虫师的法事,救下了被当成养虫人的幼童小夜。小夜反扑复仇,将虫师重伤,行至末路的虫师在临死前设下毒计,在小夜最珍爱的另一个养虫人幼女小樱的心里埋下了一颗仇恨的种子,彻底改变了两个孩子的命运。《十三局灵异档案2》原本生活平静的普通自由撰稿人邓龙,却因机缘巧合认识并深交了专门调查神秘离奇事件的特殊机构负责人吕布韦,两人成为好友。作为小说家的邓龙好奇心旺盛,和SPIN在一起就能够接触到无数不可思议的谜团……
  • 妖孽不孝

    妖孽不孝

    这是一个故事,这是一个牵扯了两代恩怨的故事。这是一只妖界稀有的狐狸物种雪狸带着主人的儿子——呃,人?鬼?(自己的主人是人,可主人的男人是鬼,这小主人也不知是啥品种)寻找小主人的父亲,演绎了一场雪狸与小主人的寻亲记。掩藏身份扮作凡人,混入主人曾经的学校,渐渐往事揭晓…好不容易狐狸心萌动,却TMD是一场孽缘,上演了一场阴谋与爱情的戏码…作为长辈,一直抚养小主人,只是不知何时,这小主人长大成人,成了一个美妖孽,而渐渐她是越来越不懂这只妖孽的心思…当一切尘埃落定,蓦然回首发现,这竟也是自己的一场劫数…究竟发生何事,文中会细细讲述,敬请期待。再次强调,这真的只是一个故事,故事中的人物(当然不止是人,妖物也是,鬼也是,呃,总之所有啦)纯属虚构…
  • 格林童话选

    格林童话选

    去孩子们的幻想世界进行一次奇幻旅行吧,去寻找公主、女巫、说话的青蛙以及真爱。在这些配以丰富精美插图的经典故事中,一群难以置信的永恒形象又一次栩栩如生地站在我们面前!从渴望得到公主亲吻的青蛙王子,到汉赛尔与格莱特智斗邪恶女巫,魔力与冒险在每一页都等待着你。从格林童话中精选的这些故事会永远扎根在不同年龄段孩子们的心里和脑海中。这些令人着迷的故事包括《青蛙王子》《汉赛尔与格莱特》《莴苣姑娘》《森林中的老妇人》和《睡美人》等。《格林童话选》这本书将可作为收藏,一代一代传下去。无论何时何地,只要翻开书页,你就能瞬间进入幻想和有趣的世界!
  • 中国大军事家的故事

    中国大军事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千山万水,赴你而来

    千山万水,赴你而来

    万寻寻初见林蕤时,并没有将他当成会误她终身的良人;而林蕤初见万寻寻,也绝不会对她另眼相看。她只不过是突然出现的不速之客,如懵懂小兽一般闯进他的世界,在他触手不及的时间差中,与他谱写了出了一段恋爱白皮书。如果可以再重新相遇一次,他不知道自己还会否对她疏忽大意。然而她深知,他活在她崭新的世界里,成就了她如明矾投水般的难忘往事。她是为爱而生的人,归根结底,她坚信自己最初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