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36100000013

第13章 复句的变化

汉语的句子从结构上可以分出单句和复句来,这是客观存在。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构成的。凡是能够成为单句的结构都有可能成为复句的构成成分,即分句。

构成复句的各分句之间有一定的偏正或联合关系,一般把它们分为并列关系、顺承关系、递进关系、选择关系、转折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和因果关系等。但各个分句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一个分句不能作另一个分句的成分。各分句间的关系有的用意合法,有的用关联词来表示。

古今汉语复句的类型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也出现了一些变化。其中变化较大的是关联词的使用。

一、并列复句的变化

并列复句指几个分句并行组合,平等地从几个方面去表达一个比较完整的意思。各分句的顺序可以互换而不改变意义。

古汉语中,并列复句的各个分句说明互相联系的几件事、几种情况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分句间主要用意合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用关联词。如:

①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②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三国志·隆中对)

③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废也。(出师表)

古汉语中的复句有两点明显区别于现代汉语,一是古汉语紧缩复句比较丰富,二是古汉语复句主要以意义为标志,关联词没有现代汉语丰富。当然这并不等于古汉语中复句的各分句间没有关联词。古汉语中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最初是“载”和“则”等少数几个。

①既见复关,载笔载言。(诗经·卫风)

郑玄笺:则笑则言,喜之甚。

②忧心烈烈,载饥载渴。(诗经·小雅)

郑玄笺:烈烈,忧貌。则饥则渴,言其苦也。

③相彼泉水,载清载浊。(诗经·小雅)

郑玄笺:相,视也。我视彼泉水之流,一则清,一则浊。

④载驰哉驱,归唁卫候。(诗经·庸风)

郑玄笺:载之言则也。

上面选取了《诗经》中的几例紧缩复句,又选取了汉代学者郑玄的笺注。从两者的对照中不难看出,先秦时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载……载”,到了汉代已经演化为“则……则……”。

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既……又……”,“既……或……”,“既……且……”,“以……以……”等形式,在先秦两汉时就出现了,只是使用并不广泛。如:

①即东封郑,又破肆其西封。(左传·僖公三十年)

②即立之监,或佐之史。(诗经·小雅)

③兄令代公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三国志·吴书)

④日夜合离,以成文章,以能合纵,又善连横。(荀子)

现代汉语中经常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一边……一边……”,“一面……一面……”在宋代就已经出现,宋以后,例子逐渐增多:

①你住在外面,一边等我,一边看人,方不误事。(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②两下都把真心瞒起来,一边假作痴聋,一边假为欢笑。(儿女英雄传)

“一边……一边……”用来连接两个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它所连接的两个动作是同时发生的等同并列关系。再如:

①一面申呈太守,一面动了一纸海捕文书。(水浒传)

②一面说,一面让雨村同席坐上。(红楼梦)

“一面……一面……”的作用,跟“一边……一边……”基本上相同。

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一来……二来……”在宋代也已经出现。

①一来雪儿正下,二来身上查痕未好。(张协状元)

②一来仰答天工,二来感谢圣恩,三来荷蒙慈父,今日已成大器。(张协状元)

“一来……二来……”用来连接分句,主要表示列举的并列关系。

和古汉语一样,现代汉语中并列复句主要运用意合,依靠语序直接组合。几个分句彼此平行,不分轻重,分句之间也一般不用关联词。如:

①从那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

②伊伏在地上,车夫便也立住脚。

③枝条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例①中两个分句在意义上构成了一种比较关系。例②中两个分句分别说明相关的事情。例③中两个分句说明同一事物。各个分句间的并列关系靠意义来组合。

现代汉语中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主要有这几类:

第一类,单独用在后面的分句里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主要有“又、也、还、同时、同样”等。

第二类,前后分句成套使用的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主要有“一面……一面、一则……二则、一边……一边、有时……有时、一方面……一方面、一会儿……一会儿、即……又……、又……又、也……也”等。

第三类,表示对比关系的关联词。主要有“不是……而是、是……不是、而、而是”等。

二、顺承复句的变化

顺承关系指几个分句按时间、空间或逻辑事理上的顺序说出连续的动作或相关的情况。古今汉语中,复句的顺承关系也都靠意义来组合。

①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诗经·卫风)

这个复句中前后两个分句的顺承关系以事理来相接。

②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

这个复句中,前后两个分句的顺序关系以事件来相接。

壬寅,公子入于晋师,丙午,入于曲沃;丁未,朝于武官。(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这个复句中,前后两个分句的顺序关系以时间为相接。

顺承关系的复句几个分句表示了事物或动作行为出现的先后顺序,往往是后者承接前者,并且在前者出现的基础上才出现后者。这样的复句不能颠倒其各分句的先后顺序,它一般不用关联词语,在古汉语有时用“乃”、“则”、“而”、“因”、“于是”、“遂”作为关联词。

“则”在古汉语中表示顺序关系,有一种特殊用法,从句子的时间顺序看,是按先后排列的。后面句子中谓语代表的事件确实是在前面动作行为之后发现的,但又从发生的时间看,则是早已发生了,只是发现得晚而已。因此我们把这种“则”的用法看作表先后顺序的一种特殊用法。

①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论语·薇子)

②郑穆公使客观,则束戟、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现代汉语中表示顺承的关联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单用的,如“就、使、才、于是、然后、后来、接看、跟着”等,另一类是合用的有“首先……然后、起先……后来”。

三、递进复句的变化

递进复句一般只有两个分句,后一个分句表示的意思比前一个分句更进一层。古今汉语中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大多通过相应的关联词表示。

递进关系复句有两类表现形式,一类是用推进句的形式表示意思的进一层,一般用“用”、“不但……而且”等关联词,是推进的形式。另一类是用反问句的形式表示递进,一般用“况”、“尚……况”、“尚况”等关联词,是逼进的方式。推进方式,在上古汉语中并不多见,在汉代才形成和发展。逼进方式在上古汉语中已经比较普遍,在东汉时代已相当发达,结构形式已经完善。

递进复句的逼进式表现在偏分句往往以一种情况为下面的正分句作势,然后以“况”、“何况”、“况于”、“而况”、“况且”等关联词进逼。如:

①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隐公元年)

②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孟子·公孙丑下)

③小民正月朔日而恐毁败器物,何况于日云乎?(汉书·魏宣传)

④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这种逼进式递进复句,在先秦两汉典籍中普遍使用。其结构形式和现代汉语中的这种用法几乎没有多少差异。

至于用“不但”等关联词表示的推进式递进复句,在中古汉语中才零星见到:

①不但自失其利,复使余人失其道业。(百喻经)

唐以后,这种用法逐渐增多

①不但未来成佛果,定知累劫出沉沦。(敦煌变文集)

②细观不但堪悲伤,疑诺须知苦百般。(敦煌变文集)

“不但”还与“兼”、“亦”、“也”搭配,构成“不但……兼”、“不但……也”、“不但……亦”等关联形式。如:

①不但长时逢吉庆,兼交永不见刀兵。(敦煌变文集)

②不但今晚斫营去,前头风水亦须汤。(敦煌变文集)

③邓林公主似神仙,不但凡夫佛也怜。(敦煌变文集)

唐宋以后,“不但……也”这种形式逐渐多起来,同时,还出现了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不但……更……”、“不但……还……”、“不但……又……”、“不但……而且……”等关联形式。如:

①不但我要娶她,喜得她也有心嫁我。(元曲选《金钱池》)

②不但保得名爵身家,后来子孙也必然昌盛。(皇明诏令·戒谕武臣敕)

③当下不但邻近村坊人,城中人也赶出来睃看。(水浒传)

④不但武艺精熟,更有一件神奇的手段。(水浒传)

⑤若是再输与他,不但低了名声,又恐朝廷不敬重了。(西游记)

⑥不但不为新奇,而且更是可厌。(红楼梦)

⑦可恨彩云不但不应,他还挤压玉钏儿,说他偷了去了。(红楼梦)

现代汉语中,递进复句一般要用关联词来表示。表示推进式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主要有“而且、并且、甚至、甚而至于”以及“不但……而且、不仅……还、不光……又、非但……还、不但……甚至、不但……反而”等。

表示逼进式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主要有“尚且……还、何况……还、别说……、连……也、尚且……更不必”等。

四、选择复句的变化

选择复句表示从所表述的事情中选择其一。古今汉语中的选择复句,大都使用关联词。

古汉语中表示选择的关联词主要是“且、抑、其”等。如:

①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战国策·齐策)

②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学而)

③人生受命于天乎?将受命于户邪?(史记·孟尝君列传)

这类选择复句,大多为疑问式选择关系,句末大多有语气词,前后句的语气词常常相同,但也可不同。

古汉语中,也常用“与其……孰若……”、“与……宁……”、“与其……勿宁……”、“非……则……”等套式关联形式表示选择。如:

①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论语·子罕)

②比其反也,非彼死,则臣心死矣。(吕氏春秋)

③非魏并秦,秦即并魏。(史记·商君列传)

随着判断词“是”的普遍使用,唐宋时期,出现了“不是……即是……”的选择形式:

①若水曰:“不是去年冬,即是今年春,也未甚主得仔细也。”(三朝北盟会编)

②只亏了我,不是番罗革子,便是大绫。(张协状元)

“不是……便是……”这种选择句式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就”替代了“便”后,才出现了“不是……就是……”的句式。如:

①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红楼梦)

表示选择关系的“或是……或是……”出现的比较晚,但“或……或……”这种选择形式,在东汉时就开始形成发展。“或是……或是……”这种形式,在元明时期才增多了。如:

①或是马上,或是步行,都是法则。(水浒传)

②或是驾了云头,或是下河负水,不消顿饭时,我就过去了。(西游记)

用“还”表示选择,始于晚唐五代,到了宋代趋于成熟。宋以后,“还”表示选择的用法已基本消失,大量见到的是“还是”。如:

①你这个师父,还是自幼出家的,还是中年出家的?(西游记)

②晁盖道:“吴先生,我等还是软取,却是硬取。”(水浒传)

③是独姐姐你没看见呢?还是你也看见了不信呢?(儿女英雄传)

现在汉语中表示选择关系复句的关联词,大都由古汉语中表示选择的关联词演变而来。

第一类,表示数者选一的。主要有“还是、或者”以及“或……或、或是……或是、或者……或者……、是……还是”等。

第二类,表示二者选一的。主要有“不是……就是、要么……要么、要就是……要就是”等。

第三类,表示已选定的。主要有“与其……不如、宁可……也不、宁愿……决不”等。

五、转折复句的变化

转折复句指前后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即后头的分句不能顺着前头分句的意思说下来,而是转了一个弯,它一般分转折式和让步式两类。古今汉语中的转折复句,大都使用关联词。

古汉语中,配合文义表示转折的连词,常见的有“而、则、乃、又、亦”等。本身有转折义的连词有“顾、亦、然、然而、但、但是”等。

①卫候欲叛晋,而叛诸大夫。(左传·定公八年)

②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战国策·燕策三)

③夫环而攻之,公定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孟子·公孙丑下)

古代汉语里,“但”常用作表示限止的副词,大约在六朝前后,“但”才演化为连词:

①既召见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世说新语)

直到唐代,“但”还是大多用于副词,用于转折连词的比较少见,直到宋代,“但”表示的用法才逐渐多起来。如:

①韩公天资高,但学识浅。(朱子语类辑略)

②先公议论好,但只是行不得。(朱子语类辑略)

“但是”用作转折连词不晚于晚唐五代

①长者为师兄,少者为师弟,但是只获得个假底,圣贤便是有得个真底。(朱子语类辑略)

②亦能间壁写字,但是墨较淡。(朱子语类)

③如此为类,今也只得恁地解,但是不甚亲切。(朱子语类)

元明以前,“但是”用作连词的例子还是比较少见。到了清代,例子才开始多起来。如:

⑤看见秦氏的光景虽未甚添病,但是那脸上的肉全瘦干了。(红楼梦)

⑥他家虽然官员多,气魄大,但是我老头子说话,他也还信我一两句(儒林外史)

转折连词“不过”也是由范围副词转变来的。下面的例子①似乎可以看作较早的例子:

①臣于陛下无功,不过在先朝有议论丝发之功。(邵氏闻见录)

这里的“不过”,也许还可以视为用来限定范围的副词,这样看来,“不过”作为连词的典型用例要晚于宋元之后,下面是明清文献的例子:

②前两回虽羸,不过是一猛之性。(西游记)

③我何曾要去,不过拿来预备看。(红楼梦)

让步式转折是转折复句的另一种形式,一般是先让步说一句,再转入正面意思。古汉语中这类转折的关联词常有“虽、虽则、虽然、是从”以及“虽……然……、虽……却、虽然……但是……”等。

①虽有兄弟,不如友生。(诗经·小雅)

②戎虽小子,而式弘大。(诗经·大雅)

③其卒虽多,然而轻走易北。(史记·张仪列传)

④纵子忘之,山川鬼神其忘诸乎?(左传·定公元年)

古汉语中的“虽然”往往和现代汉语不同。古汉语中它是两个词,“虽”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虽然”,“然”是代词,相当于“这样”。如“虽然,公输盘为我为去梯,必取宋”(墨子·公输)就是这种用法。

随着“然”代词性功能的消失,“虽然”由特殊结构形式转变为表示转折的让步连词,用作连词的“虽然”,在唐五代文献里已经常见了。如:

①虽然畜两眼,终是一双盲。(王梵志诗)

②有人来骂我,分明了了知。虽然不应对,却是得便宜。(寒山子诗集)

③一虎虽然猛,不如众狗强。(敦煌变文集)

④虽然蕊内含香气,争那金风未到来。(敦煌变文集)

⑤虽然不受,不得不与他。(祖堂集)

现代汉语中,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表示重转。主要有“虽然……但是、尽管……可是、虽然……却”等。

二是表示轻转。主要有“但是、但、然而、可是、可、却”等。

三是表示弱转。主要有“只是、不过、倒”等。

下面我们就以鲁迅先生《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转折词的运用来看看现代汉语中转折词的运用问题。

转折关系表示出句子前后部分意义的逆向发展。一般情况下,语句的转折关系须借助“但是、可是、而、然而、却、不过、只是”等关联词来表达。这些转折词表示的转折意义并不完全相同,表达效果也各有差异。鲁迅先生就是使用转折词的大家,他的政论作品,几乎无一篇不大量运用转折词,且常有独创性。《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使用转折词达三十余处,轻转重转相间,直转婉转并用,强调语气和补充内容交替,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

(一)轻转

轻转是和重转相对而言的,它表示的转折语气更轻,更委婉一些。《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运用轻转词并不多。

①……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

②至于此外的别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

上面句子中的“只是”、“不过”都表示出一定的转折意义,只不过其转折程度比“但是、然而”等要轻。“只是”、“不过”表示转折,主要有这样三个特征:一是这种转折词的本义并不是超出预期,而是意在修正和补充。以①为例,用“只是”作转,后文的意思只起到了修订和补充前文意思的作用,前文“已是致命的创伤”和后文“只是没有便死”之间并没有明显的意义差别,后文只对前文内容作了具体说明。二是这种转折词组成了前重后轻的转折关系。一般说来,转折词的后文比前文要重一些,由轻转词组成的转折句却例外,把内容的重点落在了前面。例②中意义侧重在“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后句“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从转折的力量上只抵消了前句的一部分,内容前重后轻。三是这种轻转词的转折语气比较舒缓委婉,并不带有强烈的语气反差。总而言之,鲁迅先生在本文中恰当使用轻转词,除产生了转折词的一般作用外,还产生了表达准确精当,构思灵活缜密的逻辑效果。

轻转词的作用,不仅仅局限在语义的转折上,还含有语义的限定、强调或补充,从逻辑内涵上,仍以转折为主。

(二)重转

这是一种语气比较强烈的转折,这种转折词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反复出现,产生了独特的表达效果。

③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于不恤的事实,则更是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诡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④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逝,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的微漠的悲哀。

⑤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⑥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这些重转词主要由“而、然而、但是、但、可是、却”等组成。一般认为,这类转折词在用法上并没有大的差别,差别只在雅和俗的程度上。“可是”口语化一些,“却”更文雅一些。其实,由于语境的不同,这些转折词也表现出意义上的差别。

其一,在句中只是造成语气上的转折。

①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她,也被击中,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便死掉了。

②其时我才能将姓名和实体联合起来,心中却暗自诧异。

从上面两例中可以看出,转折词连续的前后文在意义上并没出现转折,转折词在句中只是造成语气上的反差,它所引进连接的后文,是对前文内容的限止或补充,前后文同时肯定要说明的事情,内容上并无主次之分。这种通过语气变化形成转折的句式,内容是连续的,没有转化的。这种转折,近似于轻转,只是转折语气没有轻转舒缓。

其二,在句中造成语义上的转折。

①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

②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转折词连接的前后文不仅在语气上出现反差,在意义上也出现反差。后文的内容对前文并非限止或补充,而是语锋一转,形成意义上的转折。

其三,除了在句中造成意义上的转折外,还形成了句子的偏正关系。

①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

②这虽然对于死者毫无相干,但在生者,却不抵只能如此而已。

以上句中转折词连接的前后文无论从语气上还是意义上都相反或不一致,除了构成语义上的转折外,“但、却”等还和“虽然”等词相呼应,表示让步,把前文的意义放到次要位置上,句子的重点落在后文,使句子前轻后重,形成了偏正关系。

重转词的运用,使文章内容晓畅明白,行文跌宕起伏,表达准确有力,避免了一般政论文的平铺直议。

重转词和轻转词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从语气上看,重转词表现意味并不那么委婉,转折语气较直露一些。从内容上看,重转词连接的前后文转折界限比较分明。从使用范围看,重转词侧重于书面,轻转词多用于口语。

(三)转折词的特殊使用。鲁迅先生十分善于运用转折词,在他的作品中,转折词不仅用于文句意义的转换、延续、补充和限定,还用于文章的组合,段落的过渡,甚至形象的刻画。我们还记得《祝福》中的那个鲁四老爷吗?作者多次借用“可是,然而……”的人物语言,传神地刻画出了这个封建卫道士的心灵世界。《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有几个转折词也用得颇具匠心。

一是转折词的连用,形成了表达效果强烈的句式。

①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在这里,或重转词并用,或轻转、重转词连用,轻重相间,灵活得当,既体现了意义的差别,又产生了独特的表达效果。

二是转折词作为文句组合的纽带。一般情况下,转折词主要用于句子的关联组合中,《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还把转折词用于段落的连接,章节的过渡,其作用超出了一般转折词的范畴。

①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但”在这是除了具有转折词的一般作用外,还具有加强语气,构成排比等方面的作用,着一词而意境全出,包盈着丰富的逻辑内涵。

六、假设复句的变化

假设复句是偏句提出一种假设,正句说明结果的复句形式。古今汉语中的假设关系,一般都要用关联词来表示。

古汉语中假设连词很多,如“若、若是、若使、若其、若犹、若苟、假、假设、假使、假如、假若、假令、假而、假似、如、如使、如若、如令、有如、如果、苟、苟使、苟果、设、设若、设令、使、设使、籍使、倘、倘或、倘然、当、当使、乡、乡使、令、第令、诚令、自、自非、且、犹、而、乃、其、亦”等,甚至还可以列出一大串来。

相比之下,现代汉语中假设连词虽然没有古汉语中那么丰富,但是也不少,主要有“就、便、那、那么、也、还”以及“如果……就、假如……那么、倘若……便、要是……就、要……就、即使……也、再……也、就是……也、纵然……也、哪怕……也”等。

并不是所有的假设复句都要用关联词,其假设之意,从文义中可以看出,也可以找出一些形式上的标志。如古汉语中有这样一些情况:

①不杀二子,忧必及君。(左传·成公十七年)

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以上这些假设关系,前句常用“不”表示假设,后句表示结果。

①宋败,齐必还。(左传·庄公十年)

这句话中的前后假设关系,靠文义可以推断出来。

古汉语中的这种形式,在现代汉语中也有表现:

①你不去,我去。

②吃完饭,一定会回来。

上面古今汉语中这种意合法,毕竟并不普遍。古今汉语中的假设复句,主要还是借助关联词来构成。这些关联词也不断发生变化。

“倘若”由连词“倘”、“若”复合而成,中古汉语中,已能见到少数用例,唐以后,才普遍使用:

①倘若今朝相取语,西方必见礼金仙。(敦煌变文集)

②倘若念平生,览此同怆然。(玄怪录)

“假如”由“假”、“如”复合而成,唐宋时就开始使用:

①假如贤者至,阁下乃一见之,愚者至,不得见焉。(韩愈·与风翔邢尚书节)

②假如今日做得一件事,自心安而无疑,便是是处。(朱子语类辑略)

“如果”由假设连词“如”、“果”复合而成,在宋代就已出现,由宋到清,它使用的并不普遍。如:

①如果能晓得此理,如何不与大家知。(朱子语类)

②如果文章会做,我提拔他。(儒林外史)

“如果”在清以后才普遍使用。

七、条件复句的变化

条件复句是前句表示条件,正句表示结果的复句形式。古今汉语中条件复句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用关联词“只要……就”、“只要……便”等形式表示充分条件关系。即有了这个条件一定会产生相应的结果,没有这个条件,未必就不能产生这种结果。

第二类用关联词“只有……才”、“除非……才”等形式表示必要条件。即没有这个条件就不会产生这个结果,有了这个条件也不一定就能产生这个结果。

第三类用“无论……都”、“不管……也”、“任凭……总”等形式表示不拘条件关系。

“只要”表示必要条件,在晚唐五代就已经出现,到了宋代,“只要”的用法稍有增多,并开始与“便”构成“只要……便”的关联形式。

①某常以为书不难读,只要人紧贴就圣人言语上,平心看他,文义自见。(朱子语类辑略)

②心心念念只要做得向上去,便逐人背后钻刺,求举觅荐,无所不至。(朱子语类辑略)

“只要……就”要晚出现于“只要……便”

①只要地不干暖,无风无蚁,我们愚兄弟就感激不尽了。(儒林外史)

“除非”表示充分条件,已见于唐五代,到了宋代,已普遍使用:

①除非无了些气,只口不会说话,方可休也。(朱子语类辑略)

“无论”在唐五代已经出现,而往往和“皆、总、尽”等词相呼应,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①无论贫与富,一概总须平。(王志诗)

“任凭”由连词“任”和“凭”复合而成,最初用来表示纵予,从清代开始转为表示条件:

①你放了我,任凭什么东西我都还你就是了。(儒林外史)

八、因果复句的变化

因果复句一般偏句说出原因,正句说出结果。它分为两类,一类是先因后果,一类是先果后因。

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庄公十年)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史记·项羽本纪)

上面两例中,例①是先因后果,例②是先果后因。两个分句间,可以用关联词,也可以不用关联词。

古今汉语中,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都比较多,比较典型的主要是表示先因后果的“因为……所以”和表示先果后因的“之所以……是因为……”等。

“因为”由古汉语连词“因”、“为”复合而成,有时写作“为因”。“因为……所以”这种形式,在明清时期才形成:

①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凸出些来了。(红楼梦)

②昨儿因为这里的人得罪了那府里大奶奶,我怕大奶奶多心,所以尽让他发放,并不为得罪了我。(红楼梦)

“因为……所以”使用越来越广,在现代汉语中成为因果复句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关联词。

主要参考文献

[1]杨伯峻,何乐士.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

[2]孙良明.古代汉语语法变化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4.

[3]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2.

[4]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8.

[5]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6]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7]余行达等,古代汉语[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8]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9]蒋冀骋,吴福祥.近代汉语纲要[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10]龚千炎.中国语法学史[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11]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同类推荐
  • 塔木德

    塔木德

    本书是对塔木德的选编,选编内容为对人生有帮助的部分,剔除了宗教味比较重和宿命迷信部分。是不错的人生指南。
  • 陆游文集4

    陆游文集4

    一个受时代陶熔而又努力陶熔时代的人,通过诗词发出声声战斗的呐喊,永远激励着千秋万代的中华儿女奋勇向前,读一代爱国诗人的经典文章,品官宦诗人的一生坎坷。
  • 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游记》开创了英国文学中的讽刺传统,全书共分四卷。小说通过主人公英国外科医生格列佛周游“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驷国”的奇遇,对18世纪前半期的英国进行了全面的讽刺和批判,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思想特色。1726年该书问世以后,立即震动世界文坛。出版后一星期,所有存书就被抢购一空。伏尔泰、拜伦、高尔基、鲁迅都非常推崇这部作品。《格列佛游记》的足迹遍及整个世界。在世界进步文学行列中绽放出了永恒的光辉。
  • 折一枝海棠:徐志摩诗文集

    折一枝海棠:徐志摩诗文集

    《折一枝海棠——徐志摩诗文集》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诗文精选集,选取了他在各个时期创作的诗歌一百五十余首(包括几篇散文化的精品),其中大部分以爱情为主题,全方位地展示了诗人天马行空般的创作才华和诗歌风格,是阅读和理解徐志摩诗歌的不二之选。
  • 宋时明月寄春风:愿得柳七心

    宋时明月寄春风:愿得柳七心

    本书题名“愿得柳七心”,却不是一本只谈柳永之书,而是以“柳七”借指天下词人。尽管所选的词章篇幅的确以柳永为冠,全书共选词34首,选取柳永词20余首。遥想北宋盛年、名都东京,人人都爱柳七郎,家家皆诵耆卿词。“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七何幸而生此时代,时代何幸而得此奇才。柳七是历史上第一个写词专业户,而本书中的其余词人,则有别于他。寇準、陈尧佐、范仲淹,这三位词人都曾入阁拜相。呼风唤雨的政坛大佬写起小词来却能曲尽婉妙,这还真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到。
热门推荐
  • 原来已经开始喜欢你

    原来已经开始喜欢你

    顾轩:“对我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林芷媛:“渣男。”顾轩:“嗯?”林芷媛:“很帅的渣男。”/害羞/林芷媛从没想过自己会跟一个渣男在一起,可是爱情总是发生在不经意间。一起来看看我们顾校草与小学妹之间发生的奇妙故事吧!
  • 专属菜鸟:大神,抢亲无效

    专属菜鸟:大神,抢亲无效

    苏沫儿竟被“抢婚”了,她还是一位黄花大闺女啊,还好是在游戏里,沫儿还在旁边偷着笑,抢自己的的对象竟是一位大神,不是菜鸟,刚想狗腿的去巴结人家的大神,大神直接给她个白眼,苏沫儿发誓,再也不要理这位恶魔,可殊不知已经被大神盯上了,正准备将她吃干抹净青梅竹马回来了,就这样,一场游戏开始了……
  • 公司董事会(公司董事会丛书)

    公司董事会(公司董事会丛书)

    通过精辟的范例和个案分析,作者阐明了董事和董事会应具备的素质。通过培训欧洲一些大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所获得的丰富经验,作者在书中论及了:·公司管理的重要性·董事和董事会不断变换的角色·跨越经理与董事的鸿沟——培养过程·开拓眼界,提高领导艺术·怎样培养新的思维方式、观点和行为·培训的价值无论你是新当选的还是资深董事,本书将使你深刻意识到,个人素质的提高和知识面的拓宽是你事业成功的关键。
  • 偏偏穿越邪妖坞

    偏偏穿越邪妖坞

    传闻“邪妖坞”的女子个个冰肌莹彻,妖冶妩媚,一双黑眸含春水清波流盼,专蛊惑男子之心。世上的男子若是多看她们一眼,都会坠入万劫不复之地。因此明朝的皇帝派兵几次进攻“邪妖坞”,然都未能成功。偏偏只是一个倒霉女,未成想一下子穿越到了明朝,又闯入到了“邪妖坞”内,遇见了前世的恋人,杜依诺,与前世的冤家朱子砚,此二人居然也从现代穿越到了明朝,似乎与“邪妖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待偏偏把“邪妖坞”的迷雾一层层剥开,渐渐发现自己已经不再是自己了。
  • 都市终极BOSS

    都市终极BOSS

    《无敌免费新书》他,上可呼雷唤雨,下可潜海遁地,钱对他来说,就是挖挖矿的事情,杀人对他来说,就是看一眼的事情,他,就是都市终极BOSS。
  • 将军在上

    将军在上

    为了追寻属于自己的他,她从烟雨江南一路翻山越岭走进飞雪塞北,直到靠近。总有一天,她要告诉他,这十年来,他一直住在她的心里,融入了她的骨血,陪着她一同呼吸。她爱他,只爱他。所以,他拒绝她没关系,不想回应也没关系,只是请他不要无视她的情意,这是她自己的事情,与他无关。就算是放弃,也会是她自己放弃,任何人都不能替她做决定。对他,她就是这样的人,向来痴,从此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记灵手札

    记灵手札

    我,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大学学的是考古专业,毕业在家后,我居然干起了微商,小本买卖,收入还算可以,但一封突如其来的信件打乱了我本来安逸的生活,噩梦就此开始……
  • 丑妻大翻身

    丑妻大翻身

    她是这个地方赫赫有名的丑女,年方十八,无人敢娶。“什么?娶张家的二小姐?别别别……小生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不想全家都被吓死啊!”“娶了就给继承家产?张老爷,您不是开玩笑吧?你们家张二小姐的容貌,就是给个官,小的也不敢惦记啊!”瞧瞧……这些都是什么人呐!她张碧如丑是丑了点,可琴棋书画,吃喝嫖赌哪样不会?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进得了商铺上的了官堂。至于那么嫌弃她吗?倒霉了十八年,突然有一天就时来运转了,任谁都不敢相信。“爹,爹~~我嫁了~~”她高喊着,她爹擦着泪,从此开始了她华丽丽的婚后生活。觊觎白家家产的小叔子,盘算夺走掌家大权的小姨子,暗恋夫君十多年的表家小姐,还有奇怪的商场敌手神秘人,且看她一代新丑妇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是一个由灰姑娘变成白天鹅,还有收获爱情的故事】
  • 艺术家的命运(黑塞作品05)

    艺术家的命运(黑塞作品05)

    在本书中,黑塞藉着善感画家约翰·费拉谷思的故事,道出了他自己婚姻生活的内幕。在文明极度发达的欧美现代家庭制度中,黑塞描写一位苦闷的艺术家如何专心致力于艺术天地的创造中,来挽救家庭崩溃的命运。孤独的抒情私人黑塞用写实主义的手法,刻画悲剧画家内心的挣扎与苦闷。是诗人黑塞继《生命之歌》后又一部成名的杰作。
  • 名侦探柯南之守护你一生一世

    名侦探柯南之守护你一生一世

    “死亡之神不是一直在跟随着我,随时准备夺我的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