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30900000022

第22章 情感教育理性升华

情感教育是针对目前教育中重视认知、理性,忽视情感的状况提出来的。但它的提倡并不排斥理智教育,相反,它可以对理智教育起到纠偏补弊的作用。它的过程是一系列的认知过程、心理过程和行为过程的统一。它的内容包括:在教育中关怀人的情感、价值和运用情感因素使教育成为更好的、更人性化的教育等,它可以融合理性与非理性因素之间的沟壑。

情感教育的理性实现过程是情感教育对于人的存在、发展与完善的有利性由潜在状态转化成为现实状态的显现过程,是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依据当前大学生认识阶段的差异,可以将情感教育价值实现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晓情感之理、明情感之德、怀情感之爱和行情感之善。

晓情感之理

首先,要明确情与感的辩证关系。从构字学的角度,“情”为左右结构,从心从青,心指人的心灵,青指春天植物叶子的嫩绿色,代表生机、生命之义。“感”字,从心咸声,属上下结构。本意是感动、感觉之意,尤指心理的体验和感受,“情”与“感”相合,内在地包含了前后相连的两个过程。即“感”是“情”的前提,“情”的产生必然会建立在先有“感”的基础上。换句话说,无“感”也就不会有“情”。其次,“情”是“感”发展的结果,“感”是心理的体验和感受,常常通过自身的感知或对他物的感知来认识人或事,而“情”是“感”后的反应,有“感”才可能有“情”,无“感”不可能引发“情”的心理和行为。总之,从“感”到“情”是一个从量到质的飞跃过程,整个过程统一于人的知、情、意、行的过程中。

其次,情感为人类所共具。通常我们所说的“情感是指任何祸福呈现出来时,心灵所发生的一种猛烈和明显的情绪”。显然,感动是人因某事而心存感激的一种心态变化和情绪表现,它是整个过程的一个起点。情感作为对现实爱憎好恶的心灵体验,必须依赖于所掌握的认识和以往的经验。正如康德所指出的:“必须先体验到你们所谓职责的重要,道德法则的尊严,以及当事人因遵守法则之故眼里所见到的直接价值,然后才能对自己切合法则一事的意识感到满意,并在自责违反法则时感到惨痛”。即有所感,才能有所知。晓之愈深,情之愈切。没有充分的认识,不具备一定的评价、判断能力,就不可能对现实现象产生相应的态度和情感体验。试想一个缺乏道德认识的人,既不会对高尚的道德行为产生共鸣,也不会对败坏道德的现象义愤填膺,甚至还可能会视自己的不道德行为为常态。这种人必然缺乏生活的积极热情,好像“世界上似乎没有什么事情令他们讨厌,也没有什么事情使他们景仰”,他们终将滑向情感冷漠的深渊。

因此,情感教育理性实现的过程之首要是让受教育者对情感有一个正确的、深刻的认识。

明情感之德

“德行是人的本之于理性与仁心相统一的德性的感性活动和感性行为。说一个人有德性,要看他是否将德性同他的活动、行为融为一体,才能表明他可能有善良的、好的德行。”把情感说成是一种道德情感,不是说表达情感本身是道德的,而是说,来自于情感的行为本身是道德的。明情感之德是指明晰情感是个体发自内心的、并能由此激发道德行为的一种情感流露,是对生命的一种深刻体验。它直接影响着个体对道德规范的认知、接受和理解,并作为动机左右着道德行为的决策和发生,是个体品德发展方向的指南针。也就是当人们有机会对他人的困境作出反应时,人们就会产生移情或同情;当人们没有达到道德标准或者义务时,人们就会产生一定的内疚心情;当人们成为“亲社会行为”的受益者时,就会产生感激之情。

古人言:“心之美者谓之为情”,即一个富有仁爱之心的人,同时也必定是富有良好道德品行的人。因此,作为教育者应该使受教育者养成良好的品行,实现个体道德从现象到品德的内化。个体的道德内化,实质上是要把社会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体的情感意志和需要。这一转化离不开个体的自我感受。自我感受是个体内在生命世界与外在世界相遇的中介。只有当个体凭其肉身、心灵去积极感受外在世界,感受个体生命在世界中的活动,才能感知到道德内涵中所蕴涵的情感因素,才能产生个体内在的道德情感,“情感经验的核心是自我感受”。富有情感既是社会应有的道德行为,也是人性应有的本真表现。在情感教育中使人类应有的善良得到发挥,在潜移默化中升华自己的道德品行,让最起码的美好情感潜藏在心灵深处,一旦遇到挫折和困难就会以一颗仁爱的心去对待它,情感的德行魅力自然便会显现出来。

怀情感之爱

情感既是一种心态,又是一个人应有的基本素质。没有情感的生命是可悲的,没有情感的灵魂是空洞的。情感让生命更加灿烂。因为情感来自于人们内心,不假外求,近在咫尺,自然垂胸。情感教育的核心是“爱”。爱是一种包容,是人类温暖心灵的火焰。英谚有云:“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他人的包容,正是建立在对他人的体谅和理解之上。鲍叔牙对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壮举。蔺相如对廉颇的包容,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唐太宗对魏徵的包容,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当然,怀情感之爱的真正意义,绝不仅仅停留在个人层面上,它对整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同样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爱又是一种力量,是人们心灵深处的一盏明灯。心怀情感之“爱”会使人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一种心理效应,会激发人的智慧和才能。英国大科学家麦克斯韦很小的时候,家里就聘请了家庭教师,但教师经常训斥、批评甚至体罚他,没有丝毫的仁爱之心,致使麦克斯韦无法进步,感到极度的恐惧和反感。而且还经常顶撞家庭教师,之后他再也无法忍受下去,请求父亲到学校学习,后进入学校,得到老师的关爱,消除了心理上的苦恼和思想上的负担,表现出他独特的才能,十五岁就发明了一种椭圆的新画法,之后取得一系列的成就,成为世界上著名的科学家。可见,“爱”的力量之重要性,它有利于人们智力的提升和健康情感的养成。心怀情感之爱会使人在对事对人的态度上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会激发人们潜意识能力,会有助于个体道德情感的泛化和迁移,会使人懂得关心别人。而且这种情感之爱会迁移至对他人、他物的情感,迁移至与他人、他物有关的对象上的一种独特现象。如:从爱父母到爱师长,从爱家乡到爱祖国。所以,当一个人的情感,由于迁移作用从一个客体扩散到另一客体,由一个范围扩散到另一范围时,他的情感就发生了泛化。情感迁移所造成的这种泛化现象,使得个体的情感不断丰富、发展、深化,并促使个体在道德内化中将各种情感的要素加以概括、提炼,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人,作为万物之灵,诗意地栖息于苍茫的大地上,常怀情感之爱,会使人成就美好人生;正如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的人物洪战辉所说:“不是我感动了中国人民。而是他们自己感动了自己,因为他们心中都有一个爱的天使。”

行情感之善

善良的情感是人生的雨露甘霖、是美好行为的坐标。如果“一个人有了一种情,必然要表现在相应的意向或意图或态度或行为。意向和意图都是意的一种形式,而行为则是意图的外在表现”。可见,行为是内在意向和意图的外在表现。任何道德品质的培养仅靠道德情感的培养和道德思维的训练是不够的,还必须进行道德行动的实践。行情感之善是指通过教育的方式将善良的情感注入人的道德实践行为中,让自我善良的情感认知转化为一种自觉的积极的意识行动。简言之,就是感同身受,同情人之不幸,理解人之需要,给予人之帮助。

善良的情感是一种修养,与功利回馈无关。当代书法大家启功先生的书艺可谓登峰造极,一字千金,但他那种不张不显乐于奉献的品质,与他的书艺一样伟大!自己书法作品的劳动所得,数以万计,却从不经手,由北京师范大学派专人统一管理,全部注入“励耘奖学助学基金”。当政府授予他相应的名号时,他诙谐地拒绝道:“博取功名,我本无心!”甚至不愿意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基金会。“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在这里成为一个例外!广而观之,与善结缘,偕善同行,非启功先生“独为”,“勿以善小而不为”者古今中外比比皆是,点燃既聋又哑又盲的海伦的“生命之火”,陪伴海伦走过四十九个春秋的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是这样;心存仁爱,忘我无私的柯曼医生亦是这样;悲天悯人,唯恐伤及蝼蚁之命的弘一法师也是这样。善良的情感也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契约。没有任何外在的强制,纯粹是自为。黎巴嫩作家米依勒·努埃曼在《你是人》中说:“如果没有你,便没有我之为我;如果没有我,便没有你之为你;如果没有我们,便没有他之为他。如果没有先于我们者,便没有我们;如果没有我们,便没有广阔的世间中的任何一个人”。“人”的一撇一捺,一半是自己,一半是他人,芸芸众生的世界,其实就是两个人的世界。看似纷繁复杂的精神契约,也只是两个人的契约,丈量的是自己与外人的关系。这契约就象一把长勺,只有互相喂给,对方才能吃到食物;也是锋利的刻刀,只靠一种雕琢远远不够,还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能最终完成生命本色的浮凸。如果内心向善,才会周身有爱;才会对世间常怀恻隐之心;才会在个体内部产生一种潜在的动机机制;才会在善良的基础上做出有益于人民与社会的事情;才会抵制住不良风气对受教育者的侵蚀;才会付出善念、善举,而得到精神上的回报———自爱、自尊和自信。因此,只有行情感之善,才能得见人性的芬芳,才能使人生富有价值!

总之,情感教育理性的实现过程既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一个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过程。由于情感是个体的内在行为体验,因此,情感教育应使受教育者认识情感的道理、明晰情感的德行、心怀情感之爱和行情感之善。通过每天的观察、反思、加强自省自律。这不仅对于培育人们自身的健康心态,完善人格起到积极作用。而且对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同类推荐
  • 世界著名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世界著名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教你学成语(下)(学生语言文字写作学习手册)

    教你学成语(下)(学生语言文字写作学习手册)

    语言文字的简称就是语文。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 名家自选学生阅读经典:读海文存

    名家自选学生阅读经典:读海文存

    《名家自选学生阅读经典:读海文存》精选了刘再复先生的散文集,充满了对自然和人生的哲思,彰显出一种思想者散文的大气。书中的这些文字,是一位漂泊者的心灵自传,可让我们看到高尚心灵不平凡的心路历程,还可看到思想的淬炼和生命的骄傲。
  • 以文化人手记

    以文化人手记

    这本专著是陕西省特级教师卢焱同志三十年一线语文教学及教科研工作成果反思之结集,以“以文化人手记”命题,可谓抓住语文教育的根本。
  • 雾都孤儿

    雾都孤儿

    全书以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及离奇的遭遇。主人公奥利弗在“贫民教养所”中长大,经历学徒生涯,艰苦逃难,误入贼窝,又被迫与狠毒的凶徒为伍,历尽无数辛酸,最后终于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查明身世并获得了幸福。
热门推荐
  • 从满级天赋开始无敌

    从满级天赋开始无敌

    新书《无敌宝箱升级系统》已更新,欢迎阅读收藏!那一天,穿越到玄幻修行大陆的杨云再是开启自己的金手指后,直接成了人形自走大挂逼!“谁敢在哥面前装逼,哥就把他生生揍成傻逼!”杨云如是说。
  • 美人尸香

    美人尸香

    我有一家客栈,不接阳人,只送阴鬼。阴尸过道,百鬼夜行……东南西北,各含两卦,镇鬼魅,朗乾坤!
  • 费尔南多·莫拉莱斯,你的死期到了!

    费尔南多·莫拉莱斯,你的死期到了!

    关于死亡总是有无穷无尽的话题。但是一个大半生平淡无奇的普通老人可以做些什么,才能让成千上万的人来观看他的追悼会呢?如果真人秀想不出好桥段了,该怎么办?本书通过一个欢快又讽刺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电视媒介及其从业者冷漠、残酷、讽刺的一面,并且告诫媒体从业者死亡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最好不要在这个话题上玩火。
  • 世子爷诛心了吗

    世子爷诛心了吗

    传言,离世子天生短命,注定活不过二十五。大婚那日,十里红妆,天笙上了花轿。病弱也好,短命也罢!都与她无关。她不过是换个清静的地方安心修炼,偶尔惩治一下上门找虐的妖魔鬼怪,为折笙报仇。洞房花烛夜,红绸揭下。某人浅笑晏晏,“夫人该歇了!”第二天!天笙黑脸!把她的四十米大刀拿来,她要杀了这个“病弱已久的人”。后来,她才知道。自己算计了任何人,唯独被他算计了个透彻。当她将他面具揭下,天笙执剑直接刺入了他的心脏。骗子,统统都是骗子!ps(宠文?虐文?阴险脸!宠着宠着就虐了,虐着虐着就死了。哈哈!信吗?信不信!呀吼吼)
  • 潘朵拉在朝歌

    潘朵拉在朝歌

    潘朵拉,众神用粘土制造、送给人类的第一个女人,每一位神灵赠予她一样特别的礼物,维纳斯给了她妩媚,赫尔墨斯教给她使用语言的技能,雅典娜赋予她无上的智慧,她拥有无穷的魅力,而宙斯,却给了她魔盒,让她毁灭人类。2600年,一个疯狂的人,站在这样一具拥有无上魅力的机器人面前,望着她美丽的瞳孔,输入指令,回到过去,改变历史,让我们的对手统统陷入奴隶制社会的泥潭!这样,我们就能够在科技领域领先!我们的地位,将无可撼动!带着毁灭任务的你,代号是,潘朵拉!
  • 上帝是游戏策划

    上帝是游戏策划

    随着一阵头痛,我从沉睡中醒来。对这个世界感到十分陌生,我是谁?为什么在这儿?你可知道世间万物运行的密码?这些问题的背后一切答案竟然是……
  • The Children's Hospital
  • 星恋

    星恋

    木莲初次遇见泰然,她是导演的助理,而他则是来片场打工的大男孩。俊美,朴实,聪明,勤奋,才华横溢却无人欣赏。木莲喜欢这个眼睛明亮小弟弟,向他伸出了手,一步一步带他走向星光璀璨的颠峰。而爱情,不可避免地降临在这两人身上……
  • 永恒的影子

    永恒的影子

    鲁文基教授和助手梅丽将鸟巢号重新改造一番,便开启了两个人银河旅行。两人驾着新生的鸟巢号走到仙女座大星云附近发现了X射线光,鲁文基教授让梅丽赶紧调头往回走,正当梅丽疑惑的时候,教授告诉梅丽他们遇到了黑洞。此时,鸟巢号里的求救信号响了起来,鲁文基打开求救信号,发现了一对被困在黑洞里的夫妇,随即展开救援,却最终却敌不过宇宙的残酷,看着夫妇俩消失在黑洞中,成为永恒的影子。
  • 专属味道:我的柠檬男孩

    专属味道:我的柠檬男孩

    本书是一部现代青春派小说。它记录了苏桃和左柠的成长道路以及情感的坎坷。苏桃原是一个性格开朗却有些呆萌蠢的小女孩,在相遇了因为家境原因而性格成熟稳重的左柠过后,经过一系列的事情,最终成长蜕变为一个懂事有理想的上进女。本文由大学生活展开第一副画卷,从学校到社会,向读者们展示出了属于青春的真正味道,或酸或甜,但其中的浓淡,只有在书中一个个小故事中便能有所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