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30100000055

第55章 谈画

高挑的细眉毛,脸上也有一种世事洞明的奸猾,但是那眼睛里的微笑非常可爱,仿佛说:看开了,这世界没有我也会有春天来到。

张爱玲

我从前的学校教室里接着一张《蒙纳丽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名画。先生说:“注意那女人脸上的奇异的微笑。”的确是使人略感不安的美丽恍惚的笑,像是一刻也留它不住的,即使在我努力注意之际也滑了开去,使人无缘无故觉得失望。先生告诉我们,画师画这张图的时候曾经费尽心机搜罗了全世界各种罕异可爱的东西放在这女人面前,引她现出这样的笑容。我不喜欢这解释。绿毛龟、木乃伊的脚、机器玩具,倒不见得使人笑这样的笑。使人笑这样的笑,很难吧?可也说不定很容易。一个女人蓦地想到恋人的任何一个小动作,使他显得异常稚气,可爱又可怜,她突然充满了宽容,无限制地生长到自身之外去,荫庇了他的过去与将来,眼睛里也许有这样的苍茫的微笑。

《蒙纳丽莎》的模特儿被考证出来,是个年轻的太太。也许她想起她的小孩今天早晨说的那句聪明的话——真是什么都懂得呢——到八月里才满四岁——就这样笑了起来,但又黔持着,因为画师在替她画像,贵妇人的笑是不作兴露牙齿的。

然而有个十九世纪的英国文人——是不是WalterdeaLMarel,记不清了——写了一篇文章关于《蒙纳丽莎》,却说到鬼灵的智慧,深海底神秘的鱼藻。看到画,想做诗,我并不反对——好的艺术原该唤起观众各个人的创造性,给人的不应当是纯粹被动的欣赏——可是我憎恶那篇《蒙纳丽莎》的说明,因为是有限制的说明,先读了说明再去看图画,就不由得要到女人眼睛里去找深海底的鱼影子。那样的华美的附会,似乎是增多,其实是减少了图画的意义。

国文课本里还读到一篇《画记》,那却是非常简练,只去计算那些马,几匹站着,几匹卧着。中国画上题的诗词,也只能拿它当做字看,有时候的确字写得好,而且给了画图的结构一种脱略的,有意无意的均衡,成为中国画的特点。然而字句的本身对于图画总没有什么好影响,即使用的是极优美的成句,一经移植在画上,也觉得不妥当。

因此我现在写这篇文章关于我看到的图画,有点知法犯法的感觉,因为很难避免那种说明的态度——面对于一切好图画的说明,总是有限制的说明,但是临下笔的时候又觉得不必有那些顾忌。譬如朋友见面,问:“这两天晚上月亮真好,你看见了没有?”那也很自然吧?

新近得到一本赛尚画册,有机会把赛尚的画看个仔细。以前虽然知道赛尚是现代画派第一个宗师,倒是对于他的徒子徒孙较感兴趣,像Gauguin,VanGogh,Matisse,以至后来的Picasso,都是抓住了他的某一特点,把它发展到顶点,因此比较偏执、鲜明、引人入胜。而充满了多方面的可能性的,广大的含蓄的赛尚,过去给我唯一的印象是杂志里复制得不很好的静物,几只灰色的苹果,下面衬着桌布,后面矗立着酒瓶,从苹果的处理中应当可以看得出他于线条之外怎样重新发现了“块”这样东西,但是我始终没大懂。

我这里这本书名叫《赛尚与他的时代》,是图文的,所以我连每幅画的标题也弄不清楚。早期的肖像画中有两张成为值得注意的对比。1860年的一张,画的是个宽眉心大眼睛诗人样的人,云里雾里,暗金质的画面上只露出一部分的脸面与白领子。我不喜欢罗曼蒂克主义的传统,那种不求甚解的神秘,就像是把电灯开关一捻,将一种人选的月光照到任何事物身上,于是就有模糊的蓝色的美艳,有黑影,里头叽叽嘎嘎叫着兴奋与恐怖的虫与蛙。

再看1863年的一张画,里面也有一种奇异的,不安于现实的感觉,但不是那样廉价的诗意。这张画里我们看见一个大头的小小的人,年纪已在中年以上了,波鬈的淡色头发照当时的式样长长地分披着。他坐在高背靠椅上,流转的大眼睛显出老于世故的,轻蔑浮滑的和悦,高翘的仁丹胡子补足了那点笑意。然而这张画有点使人不放心,人体的比例整个错了,腿太短。臀膊太短,而两只悠悠下垂的手却又是很长,那白削的骨节与背后的花布椅套相衬下,产生一种微妙的,文明的恐怖。

1864年中所作的僧侣肖像,是一个须眉浓鸷的人,白袍,白风兜,胸前垂下十字架,抱着胳膊,两只大手,手与脸的平面特别粗腿,隐现冰裂纹。整个的画面是单纯的灰与灰白,然而那严寒里没有凄楚,只有最基本的,人与风雹山河的苦斗。

欧洲文艺复兴以来许多宗教画最陈腐的题材,到了赛尚手里,却是大不相同了。《抱着基督尸身的圣母像》,实在使人诧异。圣母是最普通的妇人,清贫,论件计值地做点缝纫工作,灰了心,灰了头发,自鹰钩鼻子与紧闭的嘴里有四五十年来狭隘的痛苦。她并没有抱住基督,背过身去正在忙着一些什么,从她那暗色衣裳的折叠上可以闻得见焐着的贫穷的气味。抱着基督的倒是另一个屠夫样的壮大男子,石柱一般粗助手臂、秃了的头顶心雪白地连着阴森的脸,初看很可怕,多看了才觉得那残酷是有它的苦楚的背景的,也还是一个可同情的人。尤为奇怪的是基督本人,皮肤发黑,肌肉发达,脸色和平,伸长了腿,横贯整个的画面,他所有的只是图案美,似乎没有任何其他意义。

《散步的人》,一个高些,戴着绅士气的高帽子,一个矮些的比较像武人,头戴卷檐大毡帽,脚踏长统皮靴,手扶司的克。那炎热的下午,草与树与淡色的房子蒸成一片雪亮的烟,两个散步的人衬衫里焖着一重重新的旧的汗味,但仍然领结打得齐齐整整手挽着手,茫然地,好脾气地向我们走来,显得非常之楚楚可怜。

《野外风景》里的两个时髦男子的背影也给人同样的渺小可悲的感觉。主题却是两个时装妇女。这一类的格局又是一般学院派肖像画的滥调——满头珠钻,严妆的贵族妇人,昂然立在那里像一座小白山;背景略点缀些树木城堡,也许是她家世袭的来邑。然而这里的女人是绝对写实的。一个黑头发的支颐而坐,低额角,壮健,世俗,有一种世俗的伶俐。一个黄头发的多了一点高尚的做作,斜欠身子站着,卖弄着长尾巴的鸟一般的层叠的裙幅,将面颊偎着皮手笼,眉目冲淡的脸上有一种朦胧的诗意。把这样的两个女人放在落荒的地方,风吹着远远的一面大旗,是奇怪的,使人想起近几时的超写实派,画一棵树,树顶上嵌着一只沙发椅,野外的日光照在碎花椅套上,梦一样的荒原。赛尚没有把这种意境发展到它的尽头,因此更为醇厚可爱。

《牧歌》是水边的一群男女,蹲着,躺着,坐着,白的肉与白的衣衫,音乐一般地流过去,低回作U字形。转角上的一个双臂上伸,托住自己颈项的裸体女人,周身的肉都波动着,整个的画面有异光的荡漾。

题名《奥林匹亚》的一瞩,想必是取材于希腊的神话。我不大懂,只喜欢中央的女像,那女人缩作一团睡着,那样肥大臃肿的腿股,然而仍旧看得出来她是年轻坚实的。

我不喜欢《圣安东尼之诱感》,那似乎是他偏爱的题材,前后共画过两幅,前期的一张阴暗零乱,圣安东尼有着女人的乳房,梦幻中出现的女人却像一匹马,后期的一张则是淡而混乱。

《夏之一日》抓住了那种永久而又暂时的,日光照在身上的感觉。水边的小孩张着手,叉开腿站着,很高兴的样子,背影像个蛤蟆。大日头下打着小伞的女人显得可笑。对岸有更多的游客,绿云样的树林子,淡蓝天窝着荷叶边的云,然而热,热到极点。小船的白帆发出熔铁的光,船夫、工人都烧得焦黑。

两个小孩的肖像,如果放在一起看,所表现的人性的对比是可惊的。手托着头的小孩,突出的脑门上闪着一大片光,一脸的聪明,疑问,调皮,刁泼,是人类最厉害的一部分在那里往前挣。然而小孩毕竟是小孩,宽松的外套里露出一点白衬衫,是那样的一个小的白的,容易被摧毁的东西,到了一定的年纪,不安分的全都安分守己了,然而一下地就听话的也很多,像这里的另一个小朋友,一个光致致的小文明人,粥似地温柔,那凝视着你的大眼睛,于好意之中未尝没有些小奸小坏,虽然那小奸小坏是可以完全被忽略的,因为他不中用,没出息,三心两意,歪着脸。

在笔法方面,前一张似乎已经是简无可简了,但是因为要表示那小孩的错杂的灵光,于大块着色中还是有错杂的笔触。到了七年后的那张孩子的肖像,那几乎全是大块的平面了,但是多么充实的平面!

有个名叫“却凯”的人(根据日文翻译出来,音恐怕不准),想必是赛尚的朋友,这里共有他的两张画像。我们第一次看见他的时候,已经是老糊涂模样,哆着嘴,跷着腿坐在椅上,一只手搭在椅背上,十指交叉,从头顶到鞋袜,都用颤抖狐疑的光影表现他的畏怯、唠叨、琐碎。显然,这人经过了许多事,可是不曾悟出一条道理来,因此很着慌,但同时自以为富有经验,在年高德劭的石牌楼底下一立,也会教训人了。这里的讽刺并不缺少温情,但在九年后的一张画像里,这温情扩张开来,成为最细腻的爱抚。这一次他坐在户外,以繁密的树叶为背景,一样是白头发,瘦长条子,人显得年青了许多。他对于一切事物以不明了而引起的惶恐,现在混成一片大的迷惑,因为广大,反而平静下来了,低垂的眼睛里有那样的忧伤,惆怅,退休;瘪进去的小嘴带着微笑,是个愉快的早晨吧,在夏天的花园里。这张画一笔一笔里都有爱,对于这人的,这人对于人生的留恋。

对现代画中夸张扭曲的线条感兴趣的人,可以特别注意那只放大了的,去了主角的手。

画家的太太的几张肖像里也可以看得出有意义的心理变迁。最早的一张,是把传统故事中的两个恋人来作画题的,但是我们参考后来的肖像,知道那女人的脸与他太太有许多相似之处。很明显地,这里的主题就是画家本人的恋爱。背景是罗曼蒂克的,湖岸上生着芦苇一类的植物,清晓的阳光照在女人的白头巾上,有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情味。女人把一只手按在男人赤膊的肩头,她本底子是浅薄的,她的善也只限于守规矩,但是恋爱的太阳照到她身上的时候,她在那一刹那变得宽厚聪明起来,似乎什么都懂得了,而且感动得眼里有泪光。画家要她这样,就使她成为这样,他把自己反倒画成一个被动的,附属的,没有个性的青年,垂着头坐在她脚下,接受她的慈悲。他整个的形体仿佛比她小一号。

赛尚的太太第一次在他画里出现,是这样的一个方圆脸盘,有着微凸的大眼睛,一切都很谈薄的少女,大约经过严厉的中等家庭教育,因此极拘谨,但在恋爱中感染了画家的理想,把他们的关系神圣化了。

她第二次出现,着实使人吃惊。想是多年以后了,她坐在一张乌云似的赫赫展开的旧绒沙发上,低着头缝衣服,眼泡突出,鼻子比以前尖削了,下巴更方,显得意志坚强,铁打的紧紧束起的发髻,洋铁皮一般硬的衣领衣袖,背后看得见房门,生硬的长方块,门上安着锁;墙上糊的花纸,纸上的花,一个个的也是小铁十字架,铁打的妇德,永生永世的微笑的忍耐——做一个穷艺术家的太太不是容易的吧?而这一切都是一点一点来的——人生真是可怕的东西呀!

然而五年后赛尚又画他的太太,却是在柔情的顷刻间抓住了她。她披散着头发,穿的也许是寝衣,缎子的,软而亮的宽条纹的直流,支持不住她。她偏着头,沉沉地想她的心事,回亿使她年轻了——当然年轻人的眼睛里没有那样的凄哀。为理想而吃苦的人,后来发现那理想剩下很少很少,而那一点又那么渺茫,可是因为当中吃过苦、所保留的一点反面比从前好了,像远处飘来的音乐,原来很单纯的调子,混入了大地与季节的鼻息。

然而这神情到底是暂时的。在另一张肖像里,她头发看上去仿佛截短了,像个男孩子,脸面也使人想起一个饱经风霜的孩子,有一种老得太早了的感觉。下巴向前伸,那尖尖的半侧面像个锈黑的小洋刀,才切过苹果,上面腻着酸汁。她还是微笑着,眼睛里有惨淡的勇敢——应当是悲壮的,但是悲壮是英雄的事,她只做得到惨淡。

再看另一张,那更不愉快了。画家的夫人坐在他的画室里,头上斜吊着鲜艳的花布帘幕,墙上有日影,可是这里的光亮不是她的,她只是厨房里的妇人。她穿着油腻的黑色衣裳,手里捏着的也许是手帕,但从她捏着它的姿势上看来,那应当是一块抹布。她大约正在操作,他叫她来做模特儿,她就像敷衍小孩子似的,来坐一会儿。这些年来她一直微笑着,现在这画家也得承认了——是这样的疲乏、粗蠢、散漫的微笑。那吃苦耐劳的脸上已经很少女性的成分了,一只眉毛高些,好像是失望后的讽刺,实在还是极度熟悉之后的温情。要细看才看得出。

赛尚夫人最后的一张肖像是热闹鲜明的。她坐在阳光照射下的花园里,花花草草与白色的路上腾起春夏的烟尘。她穿着礼拜天最考究的衣裙,鲸鱼骨束腰带紧匝着她,她恢复了少妇的体格,两只手伸出来也有着结实可爱的手腕。然而背后的春天与她无关。画家的环境渐渐好了,苦日子已经成了过去,可是苦日子里熬炼出来的她反觉过不惯。她脸上的愉快是没有内容的愉快。去掉那鲜丽的背景,人脸上的愉快就变得出奇的空洞,简直近于痴呆。

看过赛尚夫人那样的贤妻,再看到一个自私的女人,反倒有一种松快的感觉。《戴着包头与皮围巾的女人》,苍白的长脸长鼻子,大眼睛里有阴冷的魅惑,还带着城里人下乡的那种不屑的神气。也许是个贵妇,也许是个具有贵妇风度的女骗子。

叫做《塑像》的一张画,不多的几笔就表达出那坚致酸硬的、石头的特殊的感觉。图画不能比这更为接近塑像了。原意是否讽刺,不得而知,据我看来却有点讽刺的感觉——那典型的小孩塑像,用肥胖的突出的腮,突出的肚子与筋络来表示神一般的健康与活力,结果却表示了贪婪,骄纵,过度的酒色财气,和神差得很远,和孩子差得更远了。

此外有许多以集体出浴为题材的,都是在水边林下,有时候是清一色的男子,但以女子居多,似乎注重在难画的姿势与人体的图案美的布置,尤其是最后的一张《水沿的女人们》,人体的表现逐渐独象化了,开了后世立体派的风气。

《谢肉祭》的素描有两张,画的大约是狂欢节男女间公开的追逐。空气混乱,所以笔法也乱得很,只看得出一点:一切女人的肚子都比男人大。

《谢肉祭最后之日》却是一张杰作。两个浪子,打扮做小丑模样,大玩了一通回来了,一个挟着手杖;一个立脚不稳,弯腰撑着膝盖,身段还是很俏皮,但他们走的是下山路。所有的线条都是倾斜的,空气是满足了欲望之后的松弛。“谢肉祭”,是古典的风俗,久已失传了,可是这里两个人的面部表情却非常之普遍,豁达,简单的自信,小聪明,无情也无味。

《头盖骨与青年》画着一个正在长大的学生坐在一张小桌子旁边,膝盖紧抵桌腿,仿佛挤不下,处处格格不入。学生的脸的确是个学生,顽皮,好问,有许多空想,不大看得起人。廉价的荷叶边桌子,可以想象那水浪形的边缘嵌在肉上的感觉。桌上放着书、尺,骷髅头压着纸。医学上所用的骷髅是极亲切的东西,很家常,尤其是学生时代的家常,像出了汗的脚闷在篮球鞋里的气味。

描写老年有《戴着荷叶边帽子的妇人》,她垂着头坐在那里数她的念珠,帽子底下露出狐狸样的脸,人性已经死去了大部分,剩下的只有贪婪,又没有气力去偷,抢,囤,因此心里时刻不安;她念经不像是为了求安静,也不像是为了天国的理想,仅仅是数点手里咭利骨碌的小硬核,数点眼面前的东西,她和它们在一起的日子也不久长了,她也不能拿它们怎样,只能东舐舐,西舐舐,使得什么上头都沾上了一层腥液。

赛尚本人的老年就不像这样。他的末一张自画像,戴着花花公子式歪在一边的“打鸟帽”,养着白胡须,高挑的细眉毛,脸上也有一种世事洞明的奸猾,但是那眼睛里的微笑非常可爱,仿佛说:看开了,这世界没有我也会有春天来到。——老年不可爱,但是老年人有许多可爱的。

风景画里我最喜欢那张《破屋》,是中午的太阳下的一座白房子,有一只独眼样的黑洞洞的窗;从屋顶上往下裂开一条大缝,房子像在那里笑,一震一震,笑得要倒了。通到屋子的小路,已经看不大见了,四下里生着高高下下的草,在日光中极淡极淡,一片模糊。那哽噎的日色,使人想起“长安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可是这里并没有巍峨的过去,有的只是中产阶级的荒凉,更空虚的空虚。

快乐赏析

张爱玲以卓越超群的才情为世人公认,她的文学创作成就首推小说,但作为一个十分优秀的散文家,她同样当之无愧。张爱玲的散文,机俏漂亮、通脱睿智而又文采丰赡,理性、情趣、灵悟皆自然溢出,不见丝毫刻意而为的匠艺。

绘画鉴赏散文《谈画》收录在1944年由上海五洲书社出版的散文集《流言》中,张爱玲立足于具体人生与现实的艺术观念和方法,对赛尚的绘画作品进行了赏析和评价,以其独有的顿悟天分去把握和理解赛尚作品的意象、色彩所表达的整体情调氛围和意境。文中对每幅画作的评论,都是她真实地浸渍着现实人生情味的艺术感受。

对于赛尚的风景画,张爱玲最偏爱题名为《破屋》的那一幅。究其原因,是她从中看出了人生的荒凉与虚空。这种能从对生活不经意的一瞥中看到地老天荒,从而洞彻人生的悲凉的深刻洞察力,的确是她独具的一种魅力。所以说,张爱玲这篇的谈画,并非是纯粹的绘画赏析,而是在画里寻找人间与人生,借谈画表述自己的生活观与艺术观。

同类推荐
  • 在你彷徨的时候,总有人在前行

    在你彷徨的时候,总有人在前行

    生活是有需要努力和拼搏精神的。它并不会因为你的“特殊状况”而开绿灯,它不会因为你的迷茫而有所宽容,也不会因为你的彷徨而手下留情。你所能做的,只有抛却迷茫彷徨,拥抱激情洒脱,在人生之路上含着眼泪,忍着疼痛,淌着汗水,奋力向前跑。张天怡邀请你一同奋战于这个世界,让它滋养你的心灵,给你武器、给你力量,然后从容地投入生活。无论路途遇到多少艰难险阻,都要身姿挺拔!
  • 转运:改变命运的7个良好习惯

    转运:改变命运的7个良好习惯

    习惯是一种条件反射。一个动作或一种行为,经过多次重复,就能进入人的潜意识,变成习惯性动作。人的知识积累、才能增长、极限突破等,都是习惯性动作、行为不断重复的结果。
  • 在北大听到的24堂修心课

    在北大听到的24堂修心课

    挖掘、撷取了很多北大先哲、当代北大人和各界精英的哲思妙语,并根据写作需要加入了相应的经典案例,当然也不乏作者的一点儿管窥之见,希图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感染更多的读者。阅读《在北大听到的24堂修心课》,让北大精神在每一个读者心中延续她的辉煌。
  •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俞敏洪写给迷茫不安的年轻人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俞敏洪写给迷茫不安的年轻人

    本书就是这些记录文字的呈现。全书精选了104篇文章,针对当下年轻人面临的一系列困扰,按青春、理想、心态、亲情、友情、人生、教育等主题,呈现出他对世界的看法和态度。在这个充斥着不安感的浮躁社会,给年轻人内心坚强的力量,让每个人思考应该怎样更积极地度过人生。
  • 影响中国人的老经验全集

    影响中国人的老经验全集

    本书的老经验是中华先辈思想的电光火石,是智慧的高度浓缩,是影响代代中国人立身处世的法則,是我们生活求索的启迪。这些老经验涉及人生的各个方面,包括生存竞争的经验,交际处世的经验,职场生存的经验,恋爱情感的经验,家庭生活的经验,等等。一条条富有启发性的老经验融入大量经典、生动、充满智慧的故事和实例中,如良师,更如益友,道尽完美人生的秘诀。
热门推荐
  • 快穿苏苒有点撩

    快穿苏苒有点撩

    作为孟婆的她每天只想熬制孟婆汤,可自从给了他碗孟婆汤后为什么都变了?主人好,我是小白,很高兴认识你吖~我将帮助你穿越大千世界,完成任务一开始,″哎我和你不熟,别过来″后来,勾了勾手,″过来吖~″大千世界什么都有,男女主身心干净副本时刷时不刷
  • 狂颜

    狂颜

    新文《煌祭》*【本文大坑,女主狂,强势,说粗口,但非女尊,非NP,若不喜者请自行离开,恕不招待!】她狂妄,狂得不可一世。“在我面前,你是虎就给我卧着,是龙也给我盘着。我宫洺汐不是神,但我能做到的事,神未必能做到。”她残暴,残得令人发指。“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有人要找死,我也没办法。麻烦总是越少越好。”她冷酷,冷得无情无义。“别以为我在跟你开玩笑,我只跟朋友开玩笑,而我,没有朋友。”她运筹帷幄,敌人闻风丧胆。“他们之所以逃得快,不是因为你不怒自威,而是因为我来了。”她武艺超群,单枪匹马破敌。“我既然能自如地进你军阵中取大将首级而面不改色,自也能杀光你们这些散兵游勇。六十万人之军,又能奈我何?”她玩世不恭,令人咬牙切齿。“爱?我从来不需要这东西。如果你想从我这里得到情,劝你趁早放弃。”*敌国君王,邪魅难测,对她饶有兴趣。“这天下,只有我能与你匹敌,你舍得杀我?”沙场夙敌,脾气暴躁,恨她入骨之深。“宫洺汐,总有一天,我会在沙场上胜过你!”效力之主,温文尔雅,竟也欲罢不能。“圣将又如何?你效忠的人是我,因而你也是我的,不是么?”淡漠祭司,无情无欲,终也动了凡心。“我能看透人前世今生,却独独参不破你的命格。”诡异傀儡,孤冷乖僻,仍是被她驯服。“迦说,我一辈子只会碰到一个让我心悦诚服的人,但我会为她死,且心甘情愿。”临风少年,淡雅如水,视她珍若性命。“我从来不想叫你姐姐,你是我的汐。”*卷一简介(初步估计约八万字):国既破,则无家可言。人已亡,更无亲可究。十年孤身游历,已足够她长出一身胆色与过人武艺,性子却日见狂气,平日笑眯眯已无人敢惹,若是仰天长笑一声,那又是何等气势!她狂妄残暴冷酷,她是宫洺汐!她本不想效忠于那温文皇帝,自然悠然了她一生,便是有纵世将才,惊才绝艳,也情愿就葬在山水之中,她是放纵惯了的人,不能容忍被束缚。奈何那个众国不得不从的祭司,在天下人面前为她卜了一卦,将她推至风口浪尖,再也没有机会全身而退。*卷二简介(初步估计要有十五到二十万字):既然当了圣将,就要当得不负众望。她借他人之手轼沧帝,只为报当年隔岸观火之仇;灭司国,也只为报双亲之仇——当然,也是为了避开那个人。既然有胆做,就要有胆承受她的怒火。夸下海口,三月之内覆灭司国,她收西北,定草原,狼烟之中攻入司城。
  • The Unbearable Bassington

    The Unbearable Bassingt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爱不欢:倔强娇妻不认命!

    无爱不欢:倔强娇妻不认命!

    “阿言,你认命吧,这辈子都不可能逃离我。”女人闪躲着男人肆虐的唇,拒绝的声音依然坚定:“……不,你休想。”男人霸道的箍住她的头,再次霸道的吻上眼前人的唇瓣,密密麻麻,侵城掠地。沈苏言为爱复仇接近这个传闻中狠辣的男人陆愈。她虚情假意与他,他日久生情不疑。一朝看清,他百般折磨与她,势必要她尝尽心痛的滋味。这一场战役,你来我往的身心纠缠中,是谁先失了心,失了先机?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公子,我叫黛花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公子,我叫黛花

    此文会签V,提前说明。嘿嘿,没想到跳楼没成反倒穿越,而且遇到了古代的慕容流景,做了她的贴身婢女,哇哈哈哈,没想到遇上了自己的心上人,就让我这个现代花季少女玩转古代把。慕容流景,你就乖乖的掉进我的甜蜜陷阱里吧。公子,记住哦,我叫黛花~~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弃女嫁到

    弃女嫁到

    冷静聪慧的相府弃女。口嫌体直的远征将军。丞相府不受宠的庶女,卑微的娼妓之女,这些都是尹筱绵曾经的标签。一次并非意外的落水,让尹筱绵失去了最爱的母亲,也遗弃了曾经的自己。诡异的婚约,扑朔迷离的意外,一次次的关乎性命的冒险,让她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和真正的爱情。
  • 凤羽绝歌

    凤羽绝歌

    背负天命的少女,身世坎坷的少年。青春的华丽冒险,是客死异乡的凄凉,还是荣归故里的神话。
  • 梦回仙界神庠

    梦回仙界神庠

    少年陈小虎偶然间发现了一本名为《神精榜》的漫画书,发现自己和男主名字很像,便喜爱上了这本漫画书,所以没日没夜的看着;直到有一天夜晚发生了一件神奇的事,小虎居然在睡梦中进入到了这本漫画书的世界里,并莫名其妙变成了男主陈小琥,从而会发生什么事情;就让我们期待新的陈小虎会给我们带来怎样有趣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