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29100000034

第34章 于谦力排众议守北京

有一首叫做《石灰吟》的诗千古流传:“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借对石灰的歌颂来表达自己宁折不弯、坚守正道的理想与信念。而这首诗的作者于谦,也的确实践了自己的诺言,在国家危亡之际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这个人就是于谦。

于谦生于明代前期,杭州(今浙江杭州)人。中进士后,他被派到江西担任监察御史,负责监察官员,在此期间他给许多受冤的囚犯平反昭雪,要求朝廷派人缉拿贪官污吏。明宣宗(公元1426—1435年在位)十分满意,就提拔于谦担任兵部右侍郎,也就是兵部的一个副长官,并巡抚河南与山西两省,处理两省的地方事宜。于谦在任期间,体恤民情,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可以说是尽职尽责,也深得百姓的拥戴。

于谦不仅办事干练,而且洁身自好。在一次进京之前,有人劝他说:“按照规矩,地方官去京城办事,总要带些东西去送送人情。否则,乌纱帽可就难保了。就算于大人不带金银珠宝,也得带一些手帕、蘑菇、线香之类的特产吧!”于谦挥一挥衣袖,笑了笑说:“本官什么都不带,只有这两袖里带的清风!”他还专门留下一首诗:“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今天经常提到的成语“两袖清风”就是这么来的。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如果当时国泰民安的话,于谦很可能就像汇入波涛汹涌的历史大河中的涓涓细流,被淹没在惊涛骇浪当中,鲜为后世所知。可他偏偏赶上了明朝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劫难——“土木堡之变”。原来,元朝灭亡之后蒙古人北撤,随后分裂为兀良哈、鞑靼、瓦剌三部。到了十五世纪初,瓦剌人逐渐强大,终于在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向明朝发起了全面进攻。而此时,在位的明英宗(公元1436—1449年、公元1457—1464年在位)昏庸无道,宠信太监王振朝政一片黑暗。手足无措之中,明英宗居然在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结果50万明朝大军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南)全军覆没,明英宗被俘,史称“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的消息传回北京,举国震动,京师一下子陷入混乱。明英宗的弟弟、代理国政的郕王朱祁钰赶快主持朝会商量对策。在朝会上,大臣们义愤填膺,纷纷要求诛灭王振九族,而王振的同党马顺居然嚣张如故,结果被大臣们活活打死。这血溅朝堂的乱象把郕王吓得够呛,他本能地站起来想走。但是,一只有力的大手重重地摁住了他的肩膀,让他稳稳地坐在了龙椅上,这只手的主人,就是于谦。他安慰朱祁钰说:“现在国家陷入危局,皇上生死未卜,还请王爷主持国政安定人心!”听了这话,郕王逐渐镇定了下来。

在接下来的朝会上,有个叫徐珵的人说:“臣等认为,如今朝廷元气大伤,实在无力一战。不如迁都南京(今江苏南京),暂避锋芒,再等待时机收复河山,也好保全大明的社稷。”其实徐珵等人打的算盘是:瓦剌大军占领北方后,会成为强弩之末,加上水土不服,很难再打到南方去。而南迁固然会让他们背上失地辱国的骂名,但是安定、富庶的南方仍然能保证他们的荣华富贵。如果他们的计划得以实现,明朝恐怕等不到李自成进京就提前灭亡了。

“一派胡言!”于谦拍案而起,义正词严地说:“凡是说要迁都南京的人,都罪该万死!北京是天下的根本,一旦放弃北京,国家的命运就完了!各位熟读历史,难道不知道宋朝南渡之后一蹶不振的命运吗?”在于谦的感召之下,郕王也斩钉截铁地说:“于爱卿所言甚是。皇兄临行前,将大明江山托付于本王。本王要是一走了之,如何对得起皇兄的托付,又如何对得起黎民百姓?本王决定,坚守北京,擢升于爱卿为兵部尚书,主持守城大计!”“谢王爷!”于谦叩头说:“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守城之大战,重在人心所向。此处丧师辱国,主上蒙尘,全因为王振这个奸佞祸乱朝纲,朝野上下早已对他怨声载道。王爷应该下令处死王振党羽,并将其满门抄斩,以振奋人心!”郕王同意了于谦的建议。消息一出,举国欢腾,大家纷纷要坚守北京,与瓦剌人抗争到底。

不久,于谦等人找到皇太后说:“如今皇上还在瓦剌人手里,一旦他们借此要挟我大明,我等也无可奈何。如今郕王虽然掌握朝政,但毕竟名不正而言不顺,人心难服。太子年幼,难以即位。请太后以江山为重,让郕王正式登基,匡扶社稷!”得到皇太后的批准后,郕王正式即位,即明代宗(公元1450—1456年在位),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

代宗即位后不久就召见于谦。于谦慷慨激昂地说:“如今贼寇猖狂得志,又俘虏了太上皇,肯定不把我大明放在眼里会长驱直入。臣请求皇上下令守卫边境的各个将领同心协力抵御敌寇。对于不服从指挥甚至弃城而逃者,定斩不赦!”明代宗点点头说:“朕与卿等一样,不忍看到大明江山沦入敌手还望爱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只要保住大明江山,朕自然不会亏待卿等。”于谦摇摇头说:“臣等力主守卫京师,绝非沽名钓誉,也非为了功名利禄,只是不忍心看到江山与百姓惨遭贼寇的蹂躏,自当竭力报国,毫不懈怠。据臣所知,土木堡一战,大明的精锐部队丧失殆尽,如今北京只剩十万老弱病残之军。恳请皇上尽快将北京、南京及河南的预备役部队、山东及南京沿海防备倭寇的军队、江北及北京诸府的运输粮食的军队调往京师,以便与瓦剌作战。”明代宗依计照办。

当军队调动完毕后,于谦亲自检阅了部队,并对将士们训话说:“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国家与百姓平时花费钱粮供养你们,就是指望你们能够在敌人肆虐之际,可以保家卫国。如今贼寇随时都有可能兵临城下,正是你我为国尽忠之时!从即日起,本官将亲临前线,和将士们一起共保京城!将士们早已见惯了平时颐指气使、战时抢先逃走的贪官污吏而于谦这番话令他们顿感振奋,他们纷纷欢呼起来。

紧接着,于谦把京城划分为几个战区,在每个战区任命官员担任责任人,接着下令道:“大军全都部署在城门之外,城门紧闭。战事不结束,大军绝对不许回城。军法无情,如果在战场上哪个将领临阵脱逃,定斩不赦!如果哪支军队不顾将领抢先逃跑的话,后面的军队可以将他们统统斩杀!一句话,此次守城之战,不仅关系到京城百姓的安危,还关系到国家社稷的命运,本官死不足惜,只求各位将士万众一心,杀退敌虏上报君父,下抚苍生!”于谦这种为国为民血战到底的决心感染了众将士,他们的斗志一下子被激发出来。

就在于谦等人积极组织守卫的时候,正统十四年十月十一日,瓦剌大军兵临城下。十三日,于谦正在德胜门坐镇指挥,只见瓦剌军队气势汹汹地杀向城门,于谦冷笑道:“这些贼寇居然一上来就直奔本官而来,真是不知死活。本官下令:石亨率领小队人马诱敌深入,副总兵范广率领大军炮击敌军,一旦他们进入埋伏圈,就将其聚而歼灭!”瓦剌军队果然中计,被明军杀得大败,两员大将战死。瓦剌人做梦也没想到会受到这样的打击,连忙转战西直门。而部署在此门外的孙镗兵团面对瓦剌军的轮番进攻,逐渐力不能支,要求回城。而负责督战的程信谨遵于谦的命令,紧闭大门,与其他人一起在城楼上重槌擂鼓,并下令炮击敌军,提供火力支援。孙镗在此鼓励之下,领兵回身再战。这时,于谦派遣毛福寿、高礼、石亨陆续率兵来援,孙镗终于反败为胜。

十月十四日,北京保卫战的最后一战——彰义门之战打响。此门的负责人王敬、武兴用火炮击退了瓦剌军队,然而就在这时,一些太监组成的军队为了抢功贸然进军,打乱了阵形,瓦剌军趁势反攻,战局一下子发生了逆转。就在此时,附近的老百姓纷纷登上屋顶,把砖石扔向瓦剌军队,哗声动天,瓦剌军一下子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而于谦派遣的援兵也恰好到达,瓦剌军最终败退。此时又传来瓦剌军队进攻居庸关作战不利的消息,而明朝的各路勤王大军已陆续赶来,瓦剌军被迫撤退。北京保卫战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这离不开于谦的英明指挥和坚强的意志。

然而十分遗憾的是,立下盖世奇功的于谦,最终却因为皇权内部的斗争而惨遭冤杀。原来,北京保卫战后不久,瓦剌方面迫于压力,将明英宗放回了明朝。然而明代宗担心他夺取自己的帝位,将他软禁了七年。这段日子,明英宗的日子过得非常不好,他在痛恨自己的弟弟之余,逐渐对也拥立明代宗的于谦心怀不满。明代宗死后,明英宗通过政变重新登基,并在奸臣的怂恿之下以谋反罪处死于谦。但是人民并没有忘掉于谦在清末义和团运动中,义和团将其在北京的第一个坛设在了供奉于谦的于忠肃祠中,表达了对他作为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

于谦的一生,早年勤政爱民,两袖清风,不愧为廉吏的杰出代表。在国家遭遇危难之际的关头,他能够坚持自己的主张,力排众议,促使皇帝守卫北京,为保护国家与人民的利益尽心尽力。可以说,历史上所有的英雄都是孤独的,因为作为英雄,就必须要与世俗的一些不合理的东西斗争,而具备这种勇气的人往往是少数。于谦也是这样:当别人争相贿赂权贵而他却高吟着“两袖清风”走进北京时,他是孤独的;当国家社稷遭遇危难,而他却力主坚守北京时,他也是孤独的。但是,与千千万万孤独的英雄一起,于谦在历史上,永远不会孤独。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同类推荐
  • 犹太人的智慧

    犹太人的智慧

    本书通过精彩的故事和案例,全面而简练地展示了犹太民族在赚钱、经营、营销、博弈、冒险、理财、谈判、管理、教子等方面的智慧。这些智慧法则都是犹太人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在犹太人中流传甚广,也日益引起世界其他民族学习和研究犹太人智慧法则的兴趣。希望大家读过本书,从中了解犹太人的历史,掌握犹太人的成功智慧,在工作中有所借鉴和帮助。
  • 年轻不怕一无所有,你知道自己终将闪耀

    年轻不怕一无所有,你知道自己终将闪耀

    也许你刚刚毕业迷茫困惑,没有工作否定自我;每天加班还是没有找到自己在公司的价值;面对爱情缺乏自信,错失心爱的人;梦想大于能力,才华撑不起自己野心。也许这一切只是因为你还年轻,慢慢来你想要的闪闪发光的未来终会到来。
  • 商务口才训练

    商务口才训练

    商务演说是一门被赋予生命力的艺术,“生命力、活力、热情”,是赋予它生命的首要条件。听众的情绪完全被演讲者左右。人们聚集在讲演者的四周,就像野雁会围着秋天的麦男打转一样。
  • 如何让别人喜欢你

    如何让别人喜欢你

    让别人喜欢你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需要学习,需要修炼。掌握了这门艺术,必然会终身受益。良好的人际关系,能让你在赢得友谊的同时,更能获得他人的信任耶么,如何才能打动别人呢?只有从内心修炼好品格和习惯,才能真正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喜欢。
  • 可以输给别人,不可以输给自己

    可以输给别人,不可以输给自己

    《可以输给别人不能输给自己》通过许多富有哲理的故事和一些人生感悟,展示了面对失败的态度、在强者面前的态度、对待朋友的态度、把握时间的态度、获取财富的态度和拥有坚实情感后盾的态度选择等内容。
热门推荐
  • 我的奋斗A

    我的奋斗A

    本书详细记录了作者自身克服重重困难奋斗成长的故事
  • 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金开诚编著的《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古代舞蹈史相关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缘劫令

    缘劫令

    起南无疑终上寻,白折弄梅添红枝自问仙客何处来,伏香烟散梦究归她,本是未定雄雌之身的上仙,他,是开天地设六界的帝尊。……她是慕家嫡孙,三岁作诗,五岁习武,偶遇帝王,赐承恩君子,有史以来第一位女太子伴读,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不知前身为上仙,此番只因还情而来。情债易还,人心难填,不知结局何如,却为情深缘浅明白情故
  • 每天温暖自己一点点

    每天温暖自己一点点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光悄然改变着人生,只是自己深陷在不自觉中公然忽视。究竟是哪天起,梦都没有了斑斓的色彩?哪天起,分清了爱情和现实的距……
  • 徒然喜欢你

    徒然喜欢你

    谁都知道萧墨寒英俊,多金,还有深情。可对她。他误会她,折磨她。殊不知,这三年来,与他心意相通的人就是她,承诺厮守终身的人也是她。当得知真相那一刻,他后悔莫及,可是她却已经离奇失踪……“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晚风和暮色

    晚风和暮色

    被男友抛弃的贺晚笙割腕自杀未遂,却因此认识了给急诊帮忙的天才医生江暮琛,她算是知道何为一见钟情,也实践了死缠烂打。本以为帅哥是个高冷禁欲系男神,但是斯文的外表下等着贺晚笙的却是一头披着羊皮的狼。
  • 东阳之之门主

    东阳之之门主

    【2018最火新书来袭】手中一席红莲火,燃尽天下不平事。在那遥远的东龙部州之中,有着那么一个小小的地方,叫做落雪郡,而我们的故事,便是从这里开始...
  • 从北向南

    从北向南

    本书为医疗界下海创业先锋人物、诗人山豆关于创业、故乡、文学创作话题的作品集,有短篇小说、散文随笔、诗歌、著作序言、评说等五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