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14700000008

第8章 孝悌的妙用

在中国人的道德领域中,人们最看重的两个字即“忠”与“孝”。《二十四孝图》中所宣扬的孝子故事以及二十四史中记述的忠臣列传,无不深入人心,成为民族楷模。尽管从汉代起就提倡“以孝治天下”,但是,真正把“孝”列为基本国策,以此为纲来教化子民,稳固社稷,则是明朝朱元璋的创意。

忠和孝,一为公理,一为私情。忠的对应物是国,孝的对应物是家。我们通常所说的国家,今天的理解是一个概念。其实,它包含了国与家两个层面。国的最基本单位是家。家若治理不好,则国有乱象。而治家的法宝,无非“孝悌”二字,对父母上辈虔敬是为孝,兄弟姐妹间相敬如宾,是为悌。朱元璋出身寒微,立国之初制定制度,便突出这个“孝”字。应该说,这是取自民间智慧,日后通过检验,也是行之有效的。

围绕“孝”字,朱元璋制定了很多政策。比如说,家中若有八十岁的老人,则可减免赋税。县上的官员,每年的重阳节,要把全县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请到县衙来吃一顿酒席,照例也有一些赏赐。乡闾间对老人行孝的人,表现特别突出者,可上报朝廷给予旌表。若某地立了一座孝子牌坊,则该地的乡亲脸上都有光彩。官员们服务于朝廷,若遇到父母中的任何一位去世,都必须立即报告吏部,离任回乡守制,为父母守孝三年。此举称为丁忧,是不可更易的制度。为父守制,前朝已有制度。但为母守制,是明朝的首创,当初讨论母丧该不该守制的问题,一些大臣认为母丧不必守,孔圣人说的“父为子纲”并不包括母。朱元璋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认为母子之间亦是人间至情,丧母之人,亦应斩衰三年,并很强硬地说:“礼乐自天子出,为母守制自我始。”

由于朝廷的优恤与表彰制度向孝子倾斜,终明一朝,孝子层出不穷。客观地讲,此种提倡,对社会的稳定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但建国之初,行孝之风尚未蔚为大观,朱元璋为此推波助澜。当时应天府境内有一个农夫犯了国法,理当受杖。这个农夫的儿子请求代父受过,执法者不肯。朱元璋听说了,便对行刑官说:“父子之亲,天性也,然不亲不逊之徒,亲遭患难,有坐视而不顾者。今此人以身代父,出于至情。朕为孝子屈法,以劝励天下,其释之。”上有所倡,下有所随。朱元璋“为孝子屈法”的做法,对“孝”的推行广于民间,功不可没。洪武二十年(1387),经过较长时间的休养生息后,府库渐充。朱元璋又把礼部的官员找来,发布指示:“尚齿所以教敬,事长所以教顺。虞、夏、商、周之世,莫不以齿为尚,而养老之礼未尝废。是以人兴于孝弟,风俗淳厚,治道隆平。朕诏天下,行养老之礼。凡民年八十以上,乡党称善,贫无产业者,月给米五斗、酒三斗、肉五斤;九十以上,岁加帛一匹、绵一斤。若有田产能自赡者,止给酒肉絮帛。”

制定一项好的政策并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地坚持并不断改善。朱元璋立国之初,就牢牢抓住“孝”这个牛鼻子,从未松懈。于是,市井之中,巷闾之间,尊老爱幼的风气逐渐形成。每年,全国各地都会组织“孝子”的典型呈报礼部,以求旌表。礼部有专门官员负责这件事。

但是,再好的政策,在其推行过程中,总会有变形走板之处。一些人为了当一个惊世骇俗的孝子而不惜花样翻新,结果弄巧成拙。

洪武二十六年(1393),山东日照的一个名叫江伯儿的人,便做出了一件极为残忍的事。他的母亲久病不愈,听说吃亲生儿子肋下的肉能治母病,他便把自己的肋肉割了一块炖烂喂给母亲。老母亲喝了这罐子“排骨汤”,病情仍没有减轻。于是,江伯儿便进庙求神,并许愿说,如果大神显灵,让他的母亲得以痊愈,他就杀一个儿子来感谢神灵。求神过后,老母的病体竟然康复。江伯儿言必信行必果,真的杀了自己一个三岁的儿子供奉到神灵面前祷祝。这般“孝子”焉能不报?于是县令奏闻于上司,层层批语送至御前。朱元璋看到这份奏章,顿时大怒,对礼部官员痛斥:“父子天伦,百姓无知,乃杀其子,灭绝伦理。”当即下令将江伯儿逮捕,杖一百,远谪海南,永不赦回,并责成礼部告示天下:“自今割股卧冰者,不在旌表之列。”

尽管这样,明代因为在家尽孝而被朝廷拔擢为高官者,仍不在少数。洪武中,易州涞水县农民李得成卧冰求母尸,乡里举为孝廉,其被升为光禄寺署丞,后又升至山东布政使,这职位相当于今天的省长了。永乐中,金吾右卫总旗张法保割臂肉煲汤以喂祖母,擢为尚宝司丞。还有一个徐州人,叫权谨,自幼丧父,事母尽孝,由乡邻举荐,被有司拔为乐安县知县。他带着老母上任,就近赡养。九年考满,升为六品署丞。其时母病,权谨每日吁天以求身代。后母亲病逝,权谨守墓三年,朝夕哭奠,不吃酒肉,不与妻子同房。乡人皆称其孝,县衙将其孝行上报,刚刚登基的仁宗非常欣赏,竟破格升权谨为文华殿大学士。这可称为孝子升官的典型之最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由于朝廷的提倡,各府州县的长官都瞪大了眼睛到处找孝子。一州一县若出了孝子并受到礼部旌表,孝子本身光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州县长官有了可资晋升的政绩。所以,朱元璋在“孝”上做的文章与地方长官在“孝”上做的文章,恐怕是南辕北辙。

“孝”字让老百姓增强了亲和力,同时对官员也产生了极强的约束力。前面说到的丁忧制,便是所有官员都必须遵守的大法。在明代,官员们寻花问柳并不算是问题,但不孝与贪墨却是大忌。任何官员摊上这两样中的一样,都会成为过街老鼠。无论奸臣良吏,还是昏官庸官,遇到父母去世,都必须回家守孝。上至首辅下至典吏,概莫能免。

也有一种例外,当某官员正在做一件别人无法替代的工作,若回家丁忧就会对此工作造成极大的损失时,皇上就会下一道特旨,命令此官员坚守岗位,在职守制,此举称为“夺情”。

应该说,“夺情”是对执行丁忧制度的一种补偿。但是,几乎每一次夺情,都会造成一次骚动。天顺初年,南阳李贤任内阁首辅,任内遭父丧,理当回家守制,但皇上挽留他,要他夺情。李贤亦有眷念相位的嫌疑,于是遭到士林反对。有一个名叫罗伦的人,本是状元出身,时任翰林院修撰。他带头上疏皇上,反对李贤夺情,为此惹恼皇上,被贬谪到泉州市任船舶司提举。李贤死后,罗伦才平反复官,任南京翰林院修撰。时人写诗讥其事,后两句是“九原若见南阳李,为道罗生已复官”。

这位罗伦,是江西永丰县人,当时名气很大。状元出身的人,最后走到首辅位置的,有不少。但一生都在厄运之中仕途不畅的却不太多,最出名的是两个,一个是四川人杨慎,另一个就是这个罗伦了。

诗书人历来就有两种出路,一在庙堂,一在江湖。自江湖而庙堂的人,受人讥刺的多;自庙堂而江湖的人,受人追捧的多。当世不容,当局不容,此人的身价,就会在江湖陡涨。罗伦就是这种人,由于反对李贤夺情,他成了江湖派读书人的偶像。当官一贬再贬,最后干脆回家闲住。老了以后,他终于死心,不再玩复官贬官的游戏。于是写了一首七律以纪其志:

五柳先生归去来,芰荷衣上露漼漼。

不由天地不由我,无尽烟花无尽杯。

别样家风幽涧竹,一般春意隔墙梅。

老来只怕风涛险,懒下瞿塘滟滪堆。

可以说,罗伦一生坎坷,就是因为反对李贤夺情;他在读书人中赢得巨大的声誉,也是因为反对李贤夺情。

李贤之后,成化朝的庚子年,内阁首辅刘吉又碰到了同样的问题。皇上宠信刘吉,亦让他夺情,去内阁当值,视事如故。刘吉接受李贤夺情遭士林指斥的教训,一方面给皇上一连写了三道疏请求回家守制,另一方面又买通贵戚万喜到皇上那里去做工作,坚持让他夺情。即便这样,士林仍不放过他。翰林院编修陈音上书劝刘吉回家,刘吉置之不理,在内阁中接待客人谈笑风生,没有一点哀戚。

七年后,新皇上登基。士林犹记当年刘吉夺情这事,各路言官纷纷上疏,请求新皇上罢免刘吉。没想到新皇上对刘吉也十分欣赏,仍下旨慰留。刘吉也鬼,他指示吏部,对那些弹劾他的言官都破格提拔。这种“媚众”之术,让一批斗士变成了哑巴。第二年,皇陵所在的天寿山发了一场风雹,砸物伤人,震惊陵寝。弘治皇帝下旨戒谕群臣修省。翰林侍读张升觉得这是弹劾刘吉的一个绝佳时机,于是立即上疏,历数刘吉十大罪,第一条仍是不回家给死去的母亲守孝。这封疏文发出后,被刘吉收买的言官纷纷上书对张升痛加批驳。张升因此被贬谪到南京当一个工部员外郎的闲职。离京之日,张升的同乡何乔新深为不平,写诗赠张升:

乡邦交谊最相亲,忍向离筵劝酒频。

抗疏但求裨圣治,论思端不忝儒臣。

自怜石介非狂士,任诋西山是小人。

暂别銮坡非远谪,莫将辞赋吊灵均。

张升继罗伦之后,是第二个反对夺情的牺牲品。

但是,在明代的历次夺情事件中,真正酿成一场大的政治风波的,则发生在万历年间的首辅张居正身上。

关于这一次事件,我已在拙著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中做了比较详尽的描写,这里不再赘述。但我要说的是,通过张居正的这一次夺情风波,明朝的丁忧制度实际上起了比较微妙的变化。

朱元璋以孝治国,作为基本国策的丁忧制,本是统治者收揽人心的手段之一。但发展到后来,坚决捍卫这一制度的并不是执政者,而是以卫道士面目出现的清流。

中国历史上大部分的读书人,优点是讲求操守,坚持真理,缺点是不肯审时度势,从国家与朝廷的大政出发做出变通。忠与孝,是文人坚持的最重要的两个操守。用他们的推理,父母去世不丁忧,就是不尽孝。无孝道之人,就是衣冠禽兽,此等人秉持国事,难以让天下信服。

在张居正夺情事件中,最后一个向皇帝上疏反对夺情的人,是刑部九品观政邹元标。他是一位二十多岁的新科进士,“观政”不算是官职,只是实授官职前的一种实习。这位年轻的读书人,便是典型的只讲原则性不讲灵活性,敢于坚持真理却又缺乏方向感的那种人。他在给万历皇帝的疏文中怒气冲冲,语言极为尖刻:

伏读敕谕:“朕学尚未成,志尚未定,先生既去,必前功尽隳。”陛下言及此,宗社无疆之福也。虽然,弼成圣学辅翼圣志者,未可谓在廷无人也。且幸而居正丁艰,犹可挽留。脱不幸遂捐馆舍,陛下之学将终不成,志将终不定耶。臣观居正疏言:“世有非常之人,然后办非常之事。”若以奔丧为常事而不屑为者,不知人惟尽此正常之道,然后谓之人。今有人于此,亲生而不顾,亲死而不奔,犹自号于世,曰“我非常人也”,世不认为表心,则认为禽彘,可谓之非常人哉!

在明代反对夺情的文章中,无论是罗伦、张升,还是与邹元标同时的官员艾穆、吴中行、沈思孝与赵用贤,其语言激烈的程度,都没有超过邹元标。时人称之为千古妙文,亦是向权贵挑战的檄文。当然,他受到的惩罚也最为严重。万历皇帝下令将他廷杖八十,谪至贵州边军充役,备尝艰难。

正是在廷杖中被打瘸了一条腿的这个邹元标,后来成为东林党的五大领袖之首。在身历三朝,眼看吏治腐败,大明王朝日益衰败之际,他才痛切感到年轻时反对张居正夺情是一次草率的行为。挽救大明的颓局,的确需要张居正这样的“宰相之杰”。于是,他屡屡上书朝廷,恳求皇上为张居正平反。

以上从民与官两个方面,粗略地勾勒出“孝治天下”对明代的风俗及政局产生的影响。应该说,朱元璋以孝治国、以孝驭民的策略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任何一项国策的提出,首先必须考虑到老百姓的接受程度以及贯彻实施的方法。朱元璋围绕“孝”字做文章,既顺应民意,又获得官心,这是以道德治国的典范,值得后世借鉴。

前面已经讲过,家是国的基本单位。倘使每一个家庭都生活在孝悌之中,则国家安能不稳?朱元璋让孝道从家中走向社会,也制定过一些有益的措施。洪武二十七年(1394),有一位名叫隋吉的史官曾给他上疏建言:“农民中有一夫一妇者,当耕种时,或不幸夫病,而妇给汤药,农务既废,田亦随荒。及病且愈,则时已过矣。上无以供国赋,下无以养室家。请为小民或二十家或四五十家团为一社,每遇农时有疾病,则一社协力助其耕耘,庶田不荒芜,民无饥窘。”

朱元璋对隋吉的建言非常赏识,立即对其疏文做了批示,并找来户部、礼部有关官员,当面下谕:

古者风俗淳厚,民相亲睦,贫穷患难,亲戚相救;婚姻死丧,邻保相助。近世教化不行,风俗颓敝,乡邻亲戚,不相周恤。甚者,强凌弱,众暴寡,富吞贫,大失忠厚之道。朕今置民百户为里,一里之间,有贫有富,凡遇婚姻死丧疾病患难,富者助财,贫者助力,民岂有穷苦急迫之忧?又如春秋耕获之时,一家无力,百家贷之,推此以往,百姓安有不亲睦者乎?尔户部以此意谕民知之。

当初看到这段文字,我就笑言,朱元璋是13世纪的“马克思”,他试图在中古社会中建立“人民公社”,依靠社会的力量来救助孤寡,提携弱者,这是真正的亲民政策。从中,也可以看出朱元璋的思想脉络,由家庭之孝悌,推及邻里和睦,再扩至民间的风俗淳厚,由此提升朝野之间的亲和力。应该说,这是朱元璋创建和谐社会的一种努力。

2006年3月10日于宜兴

同类推荐
  • 盛唐小侯爷

    盛唐小侯爷

    屌丝化工男李思聪魂越大唐县侯爷,在大唐搞工厂,开超市,发快递,卖彩票......巨富商贾对其名忌讳莫深,朝廷官员对其恨之入骨,可是那有怎样?老子就是活得精彩,不服来干!(本书不出意外,月底完本,将近三分之二免费字数,相当于免费看了,大家若是可以的话就支持一下正版吧,哪怕是一分钱也可以叫作品走的更远一些。)
  • 五代

    五代

    “蔡东藩中华史”系列是蔡东藩所著历史演义的白话版,全书浩浩一千余回,写尽几度春秋,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记述了2166年的历史,共计11部1040回,约605万字。其内容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最。被人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
  • 五星连云诀

    五星连云诀

    天地如逆旅,光阴如过客,世事本无常,错过的,就当是路过。
  • 花未提名

    花未提名

    对于季江泽来说,林秋晚便是命也许是上天安排,父母的离异,让林秋晚到了一个更好的家庭
  • 魏晋之我主沉浮

    魏晋之我主沉浮

    袁烜来到这个被唐朝人穿越并初步开发过世界,这是糅合了魏晋时期的独特时代。面对神秘强大的邪恶组织,身负血海深仇的袁烜将如何为生,又如何一步步走向巅峰!这个世界终究会被他所引导!
热门推荐
  • 大唐信仰

    大唐信仰

    晴天一声雷响,白无忌闪亮登场……这么俗气的穿越,看来老子穿越的打开方式不对啊……没有绝世武功?没有无敌系统?靠,那还怎么玩,劳资要从来,我不要学李白。
  • 听说校草暗恋我

    听说校草暗恋我

    众人皆知,校草许星洲傲慢,高冷,对女生爱答不理。直到有一天,有人在图书馆碰到他和温忱——“学姐,你都半小时没看我了。”“我在学习。”“学习重要还是我重要。”“学习。乖一点,我看完这本我们就去约会。”“好。”许星洲乖乖的握着女友另一只手,趴在桌上当一块望妻石一直看着温忱。众人膛目结舌:说好的傲慢,高冷,对女生爱答不理呢?
  • 一叶城秋

    一叶城秋

    一块玉佩,将傅子秋与叶苒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却因战乱动荡,世事浮沉,他们奔波流徙,沉沦迷失。当爱变了质,人变了心,你爱的人在话里,爱你的人在心里。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名利,还是金钱,或许,失去之后才会知道。我什么都得到了,为什么心里还是空虚,因为只差一个你。
  • 都市至尊富二代

    都市至尊富二代

    一个隐藏的低调富二代,居然被拜金女友当成穷屌丝无情抛弃,劈腿一个开保时捷的男人。王宇呵呵一笑,女友不知道,自己的一块表,比那男人的车还贵,待家族禁令接触后,王者归来,女友跪求复合秒打脸。
  • 花里活

    花里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穿:你好,我的主神老公

    快穿:你好,我的主神老公

    【第二位面走起~第一位面还在修改~】“小雪樱,惹了我,就别想跑了。”男人霸道地抱住怀里的一小团。某女一脸黑线,我不就离开了一小会儿吗?这也算跑?慕雪樱自从绑定了一个叫花花的系统后,从此过人生过得顺风顺水,惬意自在……啊呸,说好的三千美男随便撩的幸福生活呢?为什么从头至尾都只能撩一个!然而又不能赶,谁叫他是自己的任务对象呢…………新人新书,不喜勿喷有缘一起看故事,无缘摇手saygoodbye.有啥意见可以提,不接受恶意差评本书作者原创,写得不好请多多包容,,,谢谢,如果想和我一起看故事的宝宝,let'sgo!
  • 我见众生皆草木

    我见众生皆草木

    我见众生皆草木,唯你是青山。【求点击求收藏各种求】
  • 改变自己沟通上的弱点

    改变自己沟通上的弱点

    你是否意识到自己常常因为不善于沟通而使本应该做好的事情做砸?你是否意识到自己在沟通上存在弱点?如果存在这些意识,你不应该悲伤,而应该高兴,因为你已经认识到了自己在沟通上存在不足之处,所缺少的只是具体了解自己沟通上的弱点、相应的克服办法以及具体的行动。本书是为帮助读者改变自己沟通上的弱点而编写的。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她是江少的心尖尖

    她是江少的心尖尖

    一中新生来报到,来了个紧紧戴着个口罩的少女,一下跳级到高二。而且还是最优秀的一班。消息一出,少女一夜之间蹿红整个高二高三。有人跟江池说他们班来了个小才女。江敛矜懒洋洋地半敛着眼:“关我屁事?”×谁也没想到,小姑娘一来,就冲着江敛矜的座位走去,直接霸占他的邻桌。小弟们颤颤发抖,给远在他方考试的江大佬发信息:“新来的小姑娘硬是要坐你旁边。”江敛矜眸底发寒,冷嗤:“最好不要等我回来清理。”×谁都知道一班江敛矜,仗着好看的皮囊为非作歹,感情上是朵比谁都冰清玉洁的高岭之花。至少没人看过他与谁有过绯闻。所有人都等着江敛矜回来,看口罩小才女的笑话。直到江敛矜归校,看到坐在自己座位上睡午觉的娇小身影,当着全班的面,拿着一本书替着小姑娘挡太阳。全班:“……”×沈栀是江敛矜捧到心尖尖上的姑娘,无论是从前还是以后。【为非作歹小妖精×矜贵冷淡闷男神】必须避雷一下女主:【女主:明明比男主还要刚,却要装作无辜小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