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14500000003

第3章 苏舜钦与沧浪亭

苏州园林中,沧浪亭并不算最好的。拙政园、狮子林的名气,都在它之上。但我三过苏州,曾三游沧浪亭。徘徊其间,对绿水丘山、古木修竹,我的心情总有一些落寞。这并不是因为我不喜欢这里的园林之趣。初到苏州,我产生的最强烈印象是,这座城市是最适合文人居住的地方。园林酒肆,水巷人家,处处都渗透着东方文化的圆融。那我落寞的心情又何以产生呢?

我最早知道沧浪亭,是通过一首名为《沧浪亭》的诗:

一径抱幽山,居然城市间。

高轩面曲水,修竹慰愁颜。

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

吾甘老此境,无暇事机关。

作者是北宋早期的文人苏舜钦,他与梅尧臣齐名,世称“苏梅”。这沧浪亭,便是苏舜钦花钱构筑的私家园林。国内所存古诗人的宅邸而擅园林之胜的,一是成都的杜甫草堂,二是苏州的这一处沧浪亭。杜甫草堂现在的规模,已远不是当年杜甫的蜗居了,是后人为纪念诗圣而不断经营的结果。而沧浪亭一经建成便有园林的格局,这从苏舜钦的诗文中可以印证。

当今之世,诗人是最贫穷的一群,几近文丐。古诗人的日子好过一些。因为他们并不把写诗当作职业,他们多半都是官员,有固定的俸禄。所以,古诗人中,虽然有杜甫、杜荀鹤这样的贫穷者,但大部分诗人都过着赏花吟月的贵族生活。只是,能够建造私家园林者,却又是屈指可数了。

那么,苏舜钦究竟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能建造起这座沧浪亭呢?

苏舜钦,字子美,四川中江县人,曾祖苏协随孟蜀降宋后,授光禄寺丞,知开封府兵曹事,举家便迁到了开封。祖父苏易简,父苏耆,皆进士出身的官员,也都是名噪一时的文人,都有文集刊世。开封乃宋朝的首都,苏耆当过开封县令,这职位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市长。苏舜钦生长在这样一个官宦世家中,不知冻馁为何物,且从小浸淫典籍,浏览书乡,是一个典型的贵族子弟。

苏舜钦所处的时代,正处于宋朝的上升期。除契丹的入侵使北边屡有战事外,国内基本稳定。但朝廷内革新与守旧两派的斗争,却须臾没有停息。苏舜钦二十二岁因父荫入仕,当了一个太庙斋郎的小官。当年,因玉清宫毁于大火,皇上想修复,苏舜钦便向当朝仁宗皇帝献上了一篇《火疏》,反对修复。内中有这样一段:

楼观万叠,数刻而尽,诚非慢于御备。乃上天之深戒也。陛下当降服减膳,避正寝,责躬罪己,下哀痛之诏,罢非业之作,拯失职之民;在辅弼无裨国体者去之,居左右窃弄威权者去之;精心念政刑之失,虚怀收刍荛之言,庶几变灾以答天意。

二十二岁,从今人的角度看,还是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孩子,可是偏偏不知天高地厚,竟敢教训起皇帝来。这种“好为帝者师”的举动,一方面说明苏舜钦幼稚无知,一味地恃才傲物,只想出风头,而不知人情的凶险;另一方面说明当时的士风还算健康,君臣之间的关系也还比较宽松。不然,这样高标准的“毒草”是绝对不可能出笼的,即便出笼,其下场之悲惨也是可以预料的。苏舜钦没有因为这篇《火疏》受到任何打击。五年后,他反而顺利地考中进士。说明仁宗当时的政治还算清明。

兹后,苏舜钦还给皇帝上过《乞纳谏书》和《诣匦疏》,文笔更加疏狂,批评的口气也更加严厉。特别是后一疏,甚至指名道姓斥责皇上跟前的一些近臣尸位素餐,虚庸邪谄。皇上一天到晚和艺人混在一起,歌舞享乐,心志荒唐,政事不亲。这样的批评,不要说用在皇帝与辅臣身上,就是一般的人,恐怕也很难接受。

写《诣匦疏》时,苏舜钦已经三十一岁了,居丧期刚满回到开封。如果说九年前写《火疏》,是因为年轻而不谙世事,那么现在则说明他性格的偏执,也可以说是可爱,疾恶如仇,勇于任事。这种性格有助于艺术的发展,但对于官场,却是一个不和谐音。人情练达即文章,说穿了,这练达即是滑头。说起来虽不好听,但却实用得很。在中国,混到高官位子上的,有几个不是老滑头?

然而有趣的是,这篇“毒草”抛出后三个月,苏舜钦还照例补了一个长垣知县。十年间上三疏,抨击时政,火药味很浓,但并没有影响他的仕途。这可能给他造成一种错觉,即“造反可以升官”,正义可以战胜邪恶。因此助长了他的狂放性格的发展,以致酿成最终的悲剧。

苏舜钦二十三岁结婚,娶郑氏为妻。五年后郑氏病故,此前苏舜钦才经丧父之痛,去官守孝,两年丁忧期满再度入仕。宰相杜衍欣赏他的才华,知道他丧妻,便把女儿嫁给了他。这一来,苏舜钦成了宰相的快婿,更是身价百倍。杜衍与范仲淹是政友,都是朝中的革新派。范仲淹于庆历三年即1043年入阁主政,任枢密副使,枢密使即杜衍。革新派人物相继掌握朝中大权。第二年,由范仲淹推荐,三十七岁的苏舜钦升任集贤校理,监进奏院。由此,苏舜钦进入“高官”的行列。其时他正当盛年,本可以凭借这一崭新的舞台,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谁知由于行为不检,被一直寻机反扑的守旧派抓住把柄,而导致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灾祸。

当时京师的俗例,各衙门春秋赛神,本衙门官员要聚在一起吃喝一顿。这酒饭钱由到会的官员们凑份子,也有的把本衙门的一些破烂清理卖掉,换一些碎钱买一顿吃喝。苏舜钦初当上京官,自然不肯放弃与同僚们相聚一乐的机会。他也让人把本司的一些拆封的废纸卖掉。钱不足,参加宴会的人又各出一些钱来助席。先是请来一班优伶歌舞助饮,喝到高兴时,苏舜钦便命令撤去优伶,让本司的吏员也走开,只留下一帮朋友。这时,苏舜钦召来两军女妓,狎邪宴乐。是夜尽欢而散。

邀饮与狎游,这在宋朝的官场中,本是常事。怎奈苏舜钦是政治旋涡中人。他岳父是当朝宰相,范仲淹和富弼为其副手,三人共理朝政,都是革新派。一些利益受到侵害的守旧派官员,一直在伺机反扑。苏舜钦本是京城名人,所邀饮的十几个朋友,皆一时名士,因此反对派很快就知道了这件事。于是由御史王拱辰、刘元瑜上本皇上,弹奏其事。仁宗皇帝肯定记得这个上《诣匦疏》的苏舜钦,也肯定没有好感,于是下令把苏舜钦抓起来,枷掠严讯,过了两个月的牢狱生活。结案,判苏舜钦监主自盗,减死一等科断,除官为民。

监主自盗,指的是苏舜钦把公家卖废纸的钱用来招待同僚喝酒。这么一点点事,差点掉了脑袋,可见处罚之严。今天,各单位卖旧报纸打牙祭,已是司空见惯的事儿,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侵吞公家财物。可是,宋代的苏舜钦,做官做到了正部级,却因为这么一丁点小事儿被革职为民,这恐怕不能简单地用“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来解释。一方面,它说明政治斗争的险恶。抓住一点过错,把政治对手搞掉,既落得一个惩治腐败的好名声,又达到了剪除异己的目的,何乐而不为?另一方面,也说明宋朝吏治之严。如果法律上无章可循,卖废纸也绝不会定下一个“监主自盗”的罪名。至于这法律实施的普遍程度,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庆历四年(1044)的秋天,宋朝首都开封发生的最大事件,莫过于苏舜钦一案了。这一顿酒,不仅使他的命运发生逆转,从此离开宦海,一蹶不振,更使得改革集团受到重挫,蓄势待发的改革力量顷刻间几乎崩溃。史载“同会者十余皆连坐斥退,名士一时俱空”。这些名士,都是改革派的重要人物。到了第二年正月,改革派的三个领军人物俱被贬出京城,杜衍知兖州,范仲淹知汾州,富弼知郓州。此事的始作俑者王拱辰与刘元瑜相庆说:“诸辈为我一网打尽矣!”

历史,留下了一段不可修复的遗恨。

春风奈别何,一棹逐惊波。

去国丹心折,流年白发多。

脱身离网罟,含笑入烟萝。

穷达皆常事,难忘对酒歌。

这首《离京后作》,是苏舜钦在庆历五年(1045)春离开开封南下吴中的旅途上写下的,表述了他劫难后的痛苦心情和有些勉强的自我安慰。两个月的牢狱生活,使他开始冷静下来,在狱中他只写过一首诗《诏狱中怀蓝田高先生》,他的一贯昂扬的情绪急转直下,变得颓废了。

诗是这样写的:

自嗟疏野性,不晓世途艰。

仰首羡飞鸟,冥心思故山。

刚来投密网,谁复为颦颜。

寄语高安素,今思日往还。

大凡少年得志者,没有坎坷的生活经历,一旦遇到劫难,由于缺乏经验和心理承受能力差,骤然间便会不知所措。由豪气干云到万念俱灰,由心存社稷到情寄田园,这种变化应在情理之中。

离开气象森严的京城,行船在草长莺飞的江南,对于疗治心灵的创伤,大有裨益。一路行来,下淮亭,上寿阳,过泗水,宿丹阳,面对娇红嫩碧、霏霏烟雨,苏舜钦的心情好多了。一个多月的行程,他写了十几首诗。对于创作态度比较严谨的他来说,这数量已是相当可观。诗中渗透了挣脱罗网回归自由的那种轻松感。患难见真情。这一趟南行,他的弟弟子履一直陪伴左右。到了苏州,子履要回开封,他写了一首《送子履》:

一舸风前五两飞,南迁今去别慈闱。

人生多难古如此,吾道能全世所稀。

幸有江山聊助思,莫随鱼鸟便忘归。

君亲恩大须营报,学取三春寸草微。

诗是写给弟弟的,但感情所系,却在高堂老母。忠臣既不能做,则孝子万万不可不当。他提醒自己,不可贪恋江南的鱼鸟,而忘却自己的人子之义。他还想回去侍奉住在京城的白发母亲。

但是,诗归诗。苏舜钦此次南迁,一直到死,再也没有回到既令他梦魂牵绕又让他黯然神伤的京城。

史载,苏舜钦(庆历五年)四月,来吴中,始居回车院,盛夏蒸燠,不能出气,乃以四万钱购郡学旁弃地,吴越时钱氏近戚中吴节度使孙承佑之旧馆也。葺为园。

这园,就是沧浪亭。

孙氏旧馆历经百年风雨,早已沦为弃地。苏舜钦花四万钱买下,再购置花、木、砖、石,造一座私家园林。从此隐居于此,读书注《易》,吟诗会友,过了几年相对安定的生活。

蒙难之前,苏舜钦到过苏州,曾感叹“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暮亦行”,现在他终于可以在这里颐养天年了。购地的当年,苏舜钦就建好园邸并搬进去住下来,前后不过半年时间。从这一点看,最早的沧浪亭,绝没有今日这么宏大的规模。建亭之时,苏舜钦正在落魄之中,不可能有人为其助建。四代为官,苏舜钦的家底应该还是殷实的,但毕竟不是巨富,所以不可能大兴土木。从他自撰的《沧浪亭记》来看,他只是修筑了一个亭子。至于竹、水、丘、林,则是孙氏旧馆的弃物,略加修葺即可。

初到苏州时,苏舜钦的情绪并不稳定,甚至想离开吴中北归,有他的《秋怀》诗为证:

年华冉冉催人老,风物萧萧又变秋。

家在凤凰城阙下,江山何事苦相留。

这是他当年秋天登苏州城的阊门而作,题在城门的墙壁上。在诗旁,他又书了一行小字:“江山留人也?人留江山也?”江山留人而赵宋的社稷不留。这一年,同样遭到贬斥的滕子京,在洞庭湖边的巴陵重修了岳阳楼,被贬汾州的范仲淹为其题写了《岳阳楼记》。庆历四年(1044)的京城政变,为中国历史留下两处名胜与一篇千古传诵的美文。这倒真是应了那一句老话:江山不幸诗人幸。然而诗人还是不幸的,在三十七岁的盛年,苏舜钦不得不过起“狎鸥翁”的闲士生活。对于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诗人来说,这该是多么大的折磨。他的岳父杜衍,虽然也在谪任之所,但毕竟是一个风雨不惊的官场老手。这位卸任宰相,从远在北方的兖州寄诗来安慰沉沦在颓废中不能自拔的女婿。苏舜钦回答岳父:“易毁唯迁客,难谙是俗情。愁多怯秋夜,病久厌人生。”他仍在絮叨自己的愁和病。从这一点看,他只能当一名易感的诗人,他缺乏政治家的那种从容和忍耐。

好在苏州是一个最适合文人居住的地方,好在沧浪亭及时建造起来,苏舜钦受伤的心得到暂时的慰藉。在苏集中,诗题冠以沧浪亭者,大约有六首,第一首是《沧浪怀贯之》:

沧浪独步亦无悰,聊上危台四望中。

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

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

由于苏舜钦的才华和特殊的地位,在京城时,他成了交际的中心,每日呼朋引类,名士往来,有酒有歌,有诗有舞。比起开封来,苏州虽然也是吴侬软语的富贵之乡,但毕竟淡泊得多。而且,更重要的,他不再处在社交的中心位置,他已经丧失了官场酬酢的优越感。所以,老友贯之前来看望他,令他激动不已。贯之走后,他便有了这首伤感的诗。三十八岁的苏舜钦,已经从心理上称自己是一个“衰翁”了。

除了在书信上,他还保持与欧阳修、范仲淹、滕子京、梅尧臣等一帮旧友的联系外,在苏州,他的新交多半是吴中的文士或出家人。他们在一起吟诗唱和,研究书艺,品味琴韵,探讨佛道玄旨。除诗文外,苏舜钦还擅书法,善弹琴,文人的看家本领,他似乎一样不缺。虽然官场中人都害怕同他往来,但一般的文人士子,都还仰慕他的名声,而乐得与他交往。他与这一帮地方上的名士在一起诗酒流连,渐渐地也就忘了开封的旧事。

这时,他在开封时的好友,尚在官场的韩维,来信指责他“世居京师,而去离都下,隔绝亲友”。他回了一信为自己辩护。这封信在他的文集和《宋史·苏舜钦传》中皆有载,只是两者有些出入,但大致相似,即困居吴中,是不得已而为之。至于目前的生活,他在信中说:“耳目清旷,不设机关以待人,心安闲而体舒放;三商而眠,高舂而起,静院明窗之下,罗列图史琴尊,以自愉悦;逾月不迹公门,有兴则泛小舟出盘阊,吟啸览古于江山之间;渚茶野酿,足以消忧;莼鲈稻蟹,足以适口;又多高僧隐君子,佛庙胜绝;家有园林,珍花奇石,曲池高台,鱼鸟留连,不觉日暮。”

这是一个十足的闲人。由于“迹与豺狼远”而“不设机关”,苏舜钦渐渐习惯了这种与官场无涉的文人生活,从文中还约略可以推测,住进沧浪亭后,他一直没有停止扩建工作。“珍花奇石,曲池高台”,这些,都是后来添置构筑的。

在沧浪亭住了三年多,到庆历八年(1048)春,由于韩维的上书,苏舜钦复官为湖州长史。但他并没有到任,这年的十二月,他病逝于沧浪亭中,年仅四十一岁。

苏舜钦少年得志,中年置身于权力的旋涡,是仁宗一朝名倾朝野的诗人,但他在政治上并无建树。虽然他热衷于改革,抨击时政不遗余力,但终因不拘小节而引祸上身。在中国古代,由诗人而入官者,像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欧阳修、苏东坡等,身后留名,不是因为政绩而是因为其诗章。当然也有例外,像高适、晏殊、王安石、范仲淹生前就已政声卓著。清谈误国,不幸的是,清谈恰恰是中国文人的通病。把文人习气带到官场,这官肯定就做不好。

今天,客观地评价苏舜钦,他在历史上的最大功绩,莫过于修了一座沧浪亭。他死后,沧浪亭屡易其主。南宋绍兴初年,沧浪亭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所得,改为“韩园”,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扩建。元代废为僧居。到了清康熙年间,宋荦任吴中巡抚,寻访苏氏遗迹,已是灰飞烟灭,于是再度倡导重修。兹后又屡毁屡修。现在的沧浪亭,是清同治十二年(1873)苏州巡抚张树声修筑的。

徘徊在沧浪亭中,我感叹苏舜钦的不幸。同时,又庆幸他终于觅得沧浪亭这一块宝地以寄托晚年的孤踪。苏舜钦写的《沧浪亭记》,如今尚刻在沧浪亭大门内的碑石厅内,驻足其下,我品味以下这一段:

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从中可以看出,苏舜钦在沧浪亭,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位置。他不适合官场,无法适应那种尔虞我诈的权力斗争。可惜他醒悟得太迟。

同类推荐
  • 英语民族史:新世界

    英语民族史:新世界

    大英帝国雄踞19世纪,其属地与殖民地遍布全球,号称日不落帝国。而新生的美国则称霸20世纪,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全方位地影响着20世纪历史进程。自工业革命以来,两个英语国家相续雄霸世界达200余年,这绝不是偶然。温斯顿·丘吉尔以其如椽大笔,深刻而生动地为我们揭示了其中奥秘,这就是其历史名著《英语民族史》,再加上其回忆巨著《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几乎完整地描述了英语民族从蛮荒走到世界超强的历史轨迹。
  • 铜官窑传奇

    铜官窑传奇

    铜官窑,这座历史丰碑的古窑遗址,历经千年风雨,仍完整地保留在湘江之畔。唐朝时,如此规模宏大且出口量极大的一座窑场,却不见史籍文献记载,只有湘籍诗人李群玉在《石渚》这首唐诗中记录了长沙铜官窑鼎盛时期的壮观场面:“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火湘浦口,烟触洞庭云。迥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这实在是一个谜。出生于湘江江畔的李远志,一不小心来到了两千年前的大唐,带你探索铜官窑从名不见经传一路发展成为独领风骚数百年的传奇历程。
  • 追昔抚今

    追昔抚今

    《追昔抚今》的书名“追昔抚今”并不是通常说的“抚今追昔”的笔误。今天,我们生活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复兴的基础是五千年的辉煌。复兴人人有责,这就要求人人懂历史、爱历史。遗憾的是,如今有的中国人,对中国历史所知不多,还说:“都什么年代了!”“追昔抚今”这个书名,把“追昔”换到前面,有意突出“追昔”,是友情提醒,更是郑重呼吁:“追昔抚今”还有一层意思,便是从“追昔”入手,把落脚点实实在在地放在“抚今”,强调昔为今用,不致读史写史沦为空谈。具体讲,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合乎逻辑而不牵强附会地让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在时代前进中释放正能量。
  • 吕布是我

    吕布是我

    三国梦,梦三国,梦醒来,一片迷茫。岁月流逝,匆匆几何,问谁雄霸天下,最终化作尘土。江山美人,豪情壮志,纵然风光无限,也被历史掩埋。血雨腥风,刀光剑影,转瞬身首异处,生命廉如草芥。划过历史长空,若是重新来过,问君何为。
  • 向天传之三国行

    向天传之三国行

    一代纯情宅男意外穿越,如果可以选择他宁愿去那些后宫动漫中去享受人生,却偏偏到了三国,且看他如何在三国行走八方!!!求推荐!!求收藏!!!求订阅!!!求票!!!无建群!!!
热门推荐
  • 扛个汤盆逛世园会

    扛个汤盆逛世园会

    看真花真草还是需要一点力气的,这里给你吹口气:去吧。
  • 刀剑乱舞之诶我审神者

    刀剑乱舞之诶我审神者

    她不就是帮孩子销个铅笔嘛,怎么还给自己来了个割腕?好吧,死就死吧,但是现在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我现在会变成铅笔刀精?好吧,成精就成精吧,好歹也能永葆青春,但是为嘛自己会出现在刀剑乱舞的世界里?而且还被一个没有主人的本丸给锻造出来了,遇到她最喜欢的刀子精们,她自然是很欢喜的,氮素......作者你他喵给老娘死出来,你来拿只铅笔刀给我出阵一个看看,妈个鸡连破腹都嫌弃太短好嘛。所以锻造我出来就是为了搞笑的是吧? 我的小说交流群:14775946 本人小说集小白圣母雷点与一身,并且逻辑废,本人小学生文笔,所以对此感冒的请不要点进去哦!
  • 万先森

    万先森

    从相识的青涩到热恋的腻歪再到矛盾的激化,我感激你让我体会深刻!到骨子里的深刻!分手的遗憾,比起别人的歇斯底里,我选择尊严,大概是觉得自己的生活,需要自己去用心经营吧!
  • 浮沉劫之缠恋

    浮沉劫之缠恋

    当爱已成执念,唯有牵手,才有好的结局。当我独立流泪委屈求全时,他默默地陪在我身边逗我开心;当我陷入绝境万念俱灰时,他勇敢地拉住我的手带我脱离;当我背负过去黯然疗伤时,他坚定地跟在我背后给我鼓励;当我正视阴谋绝地反击时,他果断地冲在我前面替我还击。他说每个受过伤的女人都有一次再爱的权利,他的爱已成执念,唯有给我幸福,才有好的结局,我相信了,他让我有了再次被爱的勇气,那么,我愿与他并肩携手,缠恋到底。
  • 快穿宿主总失忆

    快穿宿主总失忆

    甜宠,he,男女主双洁,1v1。碰上那块玉佩,遇上那个前年老鬼,平淡的日子在那一刻转变,合乎情理被一圈一圈的红线包围,剪不断,理还乱,情难续,意难平,前尘渐忘。萌了吧唧的团团带着秦悦穿梭这里到那里,可惜宿主的记性不太好。总是忘记某些重要的东西,忘记某个重要的人。“你究竟是道长还是……”秦悦:你是谁?boss:贫道,惠通。秦悦:道长!boss:孤的名讳岂容一介草民直呼【本系统还没开发过,价值一个亿。】【宿主自求多福吧。】秦悦:????
  • 晗暮词

    晗暮词

    慕词:“韩木,你的名字是取自‘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中吗?”韩木迟疑地看了一眼黑板,“我叫韩木,不叫暮寒,‘韩’是‘韩国’的韩,‘木’是‘树木’的‘木’。慕词泪,我知道你叫韩木,也知道怎么写,我又不瞎,尼玛早知道多看点书了,好丢人有木有。慕词活得这十几年,一直是慵懒而又冷漠的,并未觉得有什么事是值得自己付出全力去做。直到遇到韩木,从此慕词就有了人生第一个目标:扑倒韩木。这是一个女追男的故事,无小三小四介入,全文只有一个见到韩木智商就低的无下限的学霸(?)女,和一个整天都灰常无奈(害羞)的学霸男。
  • 捡个欧巴暖被窝

    捡个欧巴暖被窝

    陆总有三好,颜好手美低音炮。童笑有三好,身娇体软易推倒。陆总:“嫁给我,我给你整个世界。”某女斜眼:“那你整吧。”最后的最后,小白兔还是进了腹黑大灰狼的老窝。婚后,某女扶腰飙泪:“说好的给我整个世界呢,你倒是让我起来出门啊。”“乖,我就是你的全世界。”某女掀桌,做人怎么可以不按常理出牌。腹黑狼,算你狠!
  • 一品嫡女:皇帝难伺候

    一品嫡女:皇帝难伺候

    现代的天才女学霸意外穿越,成了将军府懦弱无能的嫡女,上有凶狠霸道一手遮天的庶母,下有貌美如花心如蛇蝎的庶妹。幸好,她已经脱胎换骨,不再是之前那个备受欺凌的懦弱女。庶母算计,反咬一口,庶妹陷害,直接踹飞!还有那个一天到晚没事找事针锋相对的渣男皇帝,姑奶奶的拳头可不是吃素的,惹急了,一拳打歪你的俊脸,一脚踢爆成太监,然后休夫!--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权谋御心

    权谋御心

    情有可原的谋害,就是无罪?给一巴掌喂个糖,就是无害?前世渣男今世遇,就是猿粪?呸呸呸,谁一辈子就执着一人?叶秋白瞅了瞅备胎n号,考虑起了纳谁为宠“呔,今生你还想跑,今日君王不早朝!
  • 帝王将死

    帝王将死

    人生的最后时刻,帝王的遗嘱势必会在瞬间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其间伴随着政治的交锋、权力的角逐、家族的争斗、亲人的反目、现实的走向与帝王遗愿的碰撞,充满着忠诚与背叛、阴谋与杀戮、残酷与无奈……冲出传统的历史视野,用文字细刀,剖析帝王遗嘱的密码,解开重重历史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