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93200000002

第2章 隔壁院里的童养媳

娘在屋里唤梅香,要她去试穿刚缝好的短衫儿。娘伸手把梅香拉到跟前,摸摸她晒得发烫的脸,替她把粘在额前的碎头发掠上去,嗔怪道:“晒塌了脸上的皮,大了长成个花脸婆!”

立夏都快半个月了,娘的手指尖还是凉凉的,用余妈的话说,气血上不去。

梅香从来都不惧怕娘。她端起桌上温在青花瓷壶里的藿香薄荷茶,就着壶嘴,咕咚咕咚喝了个够。

“慢点,看呛着啊。”娘着急。

新短衫儿是粉色绸子的,掐着窄窄的腰身,袖子齐肘弯,喇叭花一样张开着,边缘镶了一圈黑丝涤,看起来有点像戏装。娘喜欢把梅香打扮得漂漂亮亮。

娘只有梅香一个女儿,不宠她宠谁啊?

娘是余镇人,她的爹是前清秀才,家里开着卖纸笔的铺子。余妈说,娘刚嫁过来的时候,珠圆玉润的,可真是花儿样的品貌呢。梅香两岁那年,娘已经怀上了第二个孩子,一天夜里青阳城里进了土匪,人喊马叫,火光冲天,乒里乓啷砸门动抢,一城的人鬼哭狼嚎,都以为小命难保。那天偏偏爹不在家,娘又胆小,一吓就吓得流了产。余妈看得仔细,说那是个男孩,小鸡鸡已经长得有枣核大。太当时说,不妨事,养息一阵子还能再怀。可是娘却再也怀不上了,一怀就掉,咳一声嗽,弯一个腰,孩子就能没了。医生诊断说,这叫习惯性流产。娘这些年一直吃药,倒出门的药渣子能堆成小山包。梅香跟娘出门,闭上眼睛走路都不怕:循着娘身上浓浓的药味儿就丢不了。

一次次地怀孕,一次次地流产,娘的身子变得很弱,身板儿薄得像纸人儿,走路飘着,说话喘着,凑近她的脸,能看见皮肤下面一根一根青筋缓缓地跳,像是藏起来跟梅香躲猫猫的小虫子。

余妈时常要叮嘱梅香:“别惹你娘生气啊,你娘经不住!”

梅香知道娘经不住,遇到事情便不烦娘,烦余妈。

余妈的岁数比娘大好多。娘是俏俏的瓜子脸,皮肤又薄,不经老,这些年吃药怀孕伤了神,才三十岁不到的人,眼角眉间已经堆起一道道的小细纹。余妈却不同,脸盘圆圆的,南瓜瓣儿一样鼓鼓的,乌溜溜的头发,整整齐齐的牙齿,虽是小脚,走起路来有声有色,咚咚咚地像是鼓锤子敲打着青石板,怎么看也不像个奔四十的人。余妈在三十岁上进城给梅香当奶妈,如今她的大女儿也有了儿,也接她的班出门到人家挣奶钱了。余妈神神秘秘告诉梅香说,她女儿奶的不是小娃娃,是扬州城里一个盐商家的老爷子。

梅香哇的一声叫,想象不出老头儿如何躺到余妈女儿怀里叼奶头。

“多恶心啊!”她说。

余妈红了脸,解释道,其实不用叼奶头,是挤到碗里端过去喝的。

“那也恶心。”梅香斩钉截铁。

余妈默然,之后叹口气:“你是有钱人家的宝,哪里知道乡里女人的苦。挣钱比什么都要紧呢。我那个苦命姑娘,男人被石头砸了腰,瘫了,她不趁年轻出门挣两个钱,家里怎么过日子?”

梅香的奶哥哥叫尾生,顾名思义,是余妈的末生子。面孔长得像余妈,也是一张富态的团团脸,身子却细瘦,比梅香大两个月,还不及梅香高。隔上一年半载,奶哥哥就被余妈的丈夫领着,到城里来一趟,送上一些新蚕豆、嫩玉米、炒花生,再带走余妈的工钱,还有娘和太给的桃酥、蜜饯、粽子糖、旧衣裤。梅香从小缺玩伴,对奶哥哥很亲热,每回都要把她的好东西一五一十翻出来给奶哥哥看,求着他玩。奶哥哥却是千方百计躲着小梅香,藏在柴房里,门背后,脸红得像关公,一句话都不肯说。

“乡下孩子,怕生。”余妈解释奶哥哥的行为。

梅香怅怅地想,都来过这么多趟了呀,是熟得不能再熟的人了呀。

娘给梅香试完了衣服,装着忽然想起来似的,问她:“今天初几?”

梅香醒过来了:今天初十,逢十是爹检查她功课的日子。娘这是在帮着她对付爹呢。

“我的小九九还没打熟,描红簿子也没写满!”梅香慌慌张张说。

赶紧补吧。梅香奔回她的房间去拿算盘和描红本,这边娘洗了手帮她磨墨,余妈赶着进厨房给她煮了碗水浦蛋,放了足足两勺糖。先吃点心,吃饱了肚子才有精神做功课,这是余妈的见识。余妈认为背书写字都是累人的活,不然的话,为什么每回梅香对着爹背书,都背出一头一脸的汗呢。

太撑着拐杖站在天井里,看着几个人慌慌张张的模样,撇嘴道:“临拉屎挖茅坑,早做什么去了?”

梅香不敢辩解。太在家里说话,爹都不敢回嘴呢。太这个人,成天要把“二十四孝”的故事挂在嘴上说。老莱子装成个小儿在地上爬着逗娘亲笑啦;周郯子披鹿皮去山里挤鹿奶治双亲眼疾啦;郭巨家里穷,就把三岁儿子埋了专心供养娘啦……太没日没夜地说这些陈年古旧的事,左手端一个水烟台,右手举一根纸捻子,说几句,“噗”地把捻子吹着,咕嘟几口水烟,“呼”,吹去捻子上的火头,不慌不忙再说。太的语言中有一股排山倒海压过来的气势,听者心里会无故发跳,不由自主地检讨自己,是不是没有尽够孝道,是不是让太拐着弯儿地抱怨了,否则她为什么要老说老说?

余妈背地里说老太太厉害,她用几个故事就给儿孙们上了紧箍咒,好比孙悟空至死跳不出如来佛的掌。余妈说,这要是在从前,太若能去皇宫,跟慈禧老佛爷有一拼。

余妈还跟梅香唠叨说,她早看出来了,这个家里,娘和爹都是做不了主的人,只有太才是家里的太上皇母。余妈叮嘱梅香:你可要懂眼色,凡事顺着你太的毛发捋。

梅香问:“爹是在县政府做事拿钱的人,他怎么就不能做主?”

余妈一拍手:“哎哟,你爹的这条命,是你太救起来的呀。”

她告诉梅香,爹生下才几个月,爹的爹娘就相继染上白喉病,死了。爹小时候出天花,高烧不退,太昼夜守着,拿白酒不停地给爹胸前背后地擦,才救回爹一条命。水痘发出来后,又红又痒,小孩子忍不住要抓,这时候可抓不得,抓破了一化脓,将来就破相,成麻子。太为了不让爹抓挠,又是几天几夜地守着,生生摁着爹的两只手。等爹的天花出完了,太的一头黑发全白了。那年太还不到五十呢。“要不是你太,你爹的骨头早就不知道在哪儿打鼓了。如今你爹多俊秀,谁不说他一表人才?是你太的功劳啊。”

梅香明白了,一个人要是对另一个人的恩情太重,那就是个大大的负担,一辈子都翻不过来。

梅香就有点同情爹:他天天听着太的二十四孝故事,要听到什么时候啊?

娘房里的砚台是端砚,跟梅香的描红本子一般大,砚头上雕着两个怪家伙,像马,又像龙,头上有角,身上长鳞。娘说这叫麒麟,过去是皇帝宫殿里才能见到的吉祥物。娘还说,这块端砚也是皇宫里传出来的物事。当年梅香的太爷在上海做烟酒税总监,他老人家手里玩过的好东西可不少。

梅香却不喜欢这块大砚台,太重了,一不小心砸在地上的话,能把人脚砸断,砸成个瘸子,那才叫惨。梅香也不喜欢自己房里的小砚台,一支墨磨来磨去,手磨酸了才磨出那一点点黑墨汁,麻烦得很。梅香看到过街上的南货店里有现成的墨汁卖,拿扁扁的玻璃瓶盛着,瓶子的商标上写几个漂亮的行书字:一得阁。要用时,拧开瓶盖,倒一点在白碟子里,笔头一沾就能写字,好方便,好有派头!可是爹不让梅香买那种墨,爹说自己磨的墨香,买来的墨臭。爹还说,写字之前磨墨,是个仪式,磨墨的过程也是让自己静心敛气的过程,心静了,要写的字成竹在胸,写出来自然就会好看。

爹这个人,有些事情上很新派,有些事情又很古板!

可是梅香从五岁开始磨墨写字,磨秃过不知道多少根墨条了,心里的竹子都要长成片了,到今天写的字仍然像小狗爬。

还有,梅香磨出来的墨,一半是写在纸上的,另一半是写在她手上,脸上,还有衣服上的。手上脸上的墨可以洗,衣服上的墨洗不干净。梅香穿过的衣服,没有哪一件不沾着星星点点的黑墨斑,余妈使过皂角,使过火碱,还试着使过米饭粒,都洗不干净,弄得她只要一出门,街坊邻居就知道她今天做了什么事:“哎哟,看看,梅香又写描红簿子了。”

真丢人。

今天是娘磨墨,让梅香腾出时间先练习小九九。

小九九的口诀,梅香倒是背得烂熟,可是具体落实到手上,拨弄算盘珠子时,总要先停顿一下,想一下,才能把那些珠子拨到位。梅香很佩服爹的手法,爹是县政府里管账的先生,他的一个绝活儿就是双手开弓,在同一把算盘上算两笔不同的账。爹的手指细长,骨节灵活,他打算盘,就见那十指翻飞,快如闪电,圆溜溜的算盘珠子们在爹的手指拨动下,顷刻间成了一大群匆忙奔跑的小人,匆忙得像是赶着救火,像是迟一刻就要爆出人命。小人儿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奔跑得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奔跑得你推我撞,脑袋呀身子呀噼噼啪啪炸响。梅香每回看爹打算盘,总是替算盘上的小人儿紧张,心疼它们没有一丝一毫喘息的功夫,怜惜它们随时会累得散架。

一直到九九归了一,爹停了手,拎起算盘,哗啦那么一摇,梅香才长长地吐出一口气,僵直的肩膀松下来,一副重担子落了地。

爹顺手在梅香的脑袋上掳一掳:“做什么事情都要把心放上去,心到才能手到。”

可是梅香舍不得让算盘上的小人儿那么累,她的心到不了,手也到不了。

爹下班回家时,梅香刚好赶着把描红本子填满了字。前面的一部分写得还算是认真,该撇撇,该捺捺,一笔一画有板有眼。后面几张,看看来不及了,越写越马虎,笔尖飞了起来,拐弯都不带停,一绕就顺过去,软塌塌的像一个人没了肩膀,歪着头,耷拉着腰。爹进门洗过手,接了梅香的描红本,看一页,再看一页,抬头望望梅香,纳闷道:“你这是描得什么体呀?我怎么看着像打卦先生画的符呢?”

梅香脸一红,心虚地伸出舌头尖,刚好把嘴唇上的墨迹舔到了牙齿上。

太不早不晚地走过来,她眼神不好,猛一打眼,把梅香嘴里的黑牙齿看成黑洞洞,一惊,吓得三魂没了两魂:“我的个乖乖呀!”

娘赶快找来个手巾,替梅香擦脸上手上的墨。

爹无奈地摇着头,嗔怪:“一点儿不把心放在读书写字上。”

娘替梅香说话:“她才多大?”

太跟着表示:“姑娘家家,早晚是人家的人,识两个字就行了,读书读成个精怪,那算好?”

爹说:“我还指望她将来念中学念大学呢。这个时代的人……”

太用手里的拐杖笃笃地敲着地板:“你得生儿子!儿子才是派用场的!”

一提这个话头,大家就萎了,连梅香都缩了头,大气不敢出。

还好,厨子老五叔过来请示要不要开晚饭,把话头岔过去。

晚饭照例很清淡,因为要照顾太,怕老人家吃油腻了睡下去不消食。绿豆粥,红枣蒸糕,就着煮花生米,醋拌海蜇皮,淋过香麻油的腌黄花,酒糟小黄鱼。吃过饭,余妈一个屋一个屋地走,点蚊香,用凉水抹草席,赶去细纱帐子里的蚊虫,把帐门放下来,重叠,掖到席子下,最后夹上一个木夹子,表示诸事妥当,可以放心上床。

那边娘服侍太洗脸,用水,泡脚。每回太泡脚,麻烦一箩筐:起先的水温不能高,老人家骨头冷,水热了会烫着。待骨头浸透之后,慢慢地添滚水,一直添到太的脚在盆子里搁不住,来来回回抬高,咝咝哈哈地吸气,才算泡透了,过了瘾。之后,娘要替她用小剪刀挖鸡眼,用锉刀锉硬脚皮,拿爽脚粉把所有的脚趾缝缝擦一遍,最后搓揉脚踝脚背脚心,搓到皮色泛红,血液通畅,事情才算完。

也因此,太洗脚的事情是大事,每天晚上的隆重仪式。老五叔洗水,余妈拿脚盆,娘操作洗脚过程,流水作业的活儿。娘的身子弱,给太洗完脚,自己总是累得直不起腰,回房间要躺下来歇上好半天。小时候梅香看见娘这个样,心里就发愁:“娘啊,等你老了,是不是也要我给你洗脚啊?”娘就笑:“娘可不想麻烦我香儿,娘老了就把这双脚跺跺,喂了老猫吧。”梅香魂飞魄散地扑上去抱住娘的脚:“不能啊,娘跺了脚就成瘸子啦!”娘为这句话,乐得耸肩抖背笑成一团。娘之后对余妈说:“梅香这丫头,老虎的胆子绵羊的心。”余妈也乐:“可不是,蚂蚁打个架,她还要拿根草棍劝架呢。”

此时娘已经备好了洗脚水,小剪刀,铁锉子,粉盒儿,熨得平平整整的裹脚布。太端坐在藤椅上,娘拿个小板凳坐到太对面,脱了太的黑缎子绣花鞋,轻轻把老人家的一双小脚提起来,搁到自己的腿面上。然后,娘开始解太的裹脚布,一圈,又一圈,一边解,一边把长长的布条卷成螺丝卷儿。脚布解开,闷了一整天的沤臭味儿冲出来,臭得特别怪,像发酵过了头的蚕豆酱,又像老鼠死尸腐烂的味。娘肯定受不了,她肩头耸了一下,像是要呕吐,可是她马上屏住气,憋回去。她这时候可不能有一点点嫌恶的表示。太总是说,孝顺子孙是不能嫌恶上人的。

梅香偷看过太的小脚,真可怕,脚骨像是被人一掰两断,又对折起来,脚掌中间的折缝深得见不着底,洗的时候手抠不进去,只能塞进布条,拎着两端来回地扯,把掌缝里的污垢扯出来。所有的脚趾头也是折断的,横七竖八蜷在前掌中,像奇奇怪怪的烂肉虫。洗脚时也得把这些肉虫一个一个掰扯开。难怪太自己洗不了脚,真正是一件费大事的活儿。

梅香庆幸自己没有裹小脚,等她老了的时候,不用麻烦自己,更不必麻烦别人。

夏天快到了,日头已经越来越长,冬天娘总是掌灯给太洗脚,这会儿娘出门倒洗脚水时,夕阳还斜在墙头上,磨磨蹭蹭不肯下去。爹吃过晚饭就没了踪影,说是有牌局。近来爹总是有牌局。太让娘别管爹的事,太说,男人出门应酬是该当的,那是交朋友,攒人气,总在家里窝着才叫没出息。老五叔在厨房里刷锅洗碗,嘴里哼着锡剧《珍珠塔》的调子。老五叔是个锡剧迷,待会儿歇了工,他大概又要脚底板作痒往十字街的书场里跑了。余妈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洗澡抹身,梅香能想象出来她就着一盆滚烫的水,龇牙咧嘴地从水里捞出那条泛了黄的毛巾,咝咝地吸着气,手心里迅速地打几个滚,飞快地绞两绞,趁着热气在前胸后背用劲搓揉的样子。余妈跟太一样,多热的天都喜欢用烫水,她说温吞水不煞痒,没有劲道。梅香很奇怪,水难道跟人一样,吃饱肚子就能长出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只有梅香是闲人。这个初夏温暖的黄昏里,似乎所有人都把梅香遗忘了。梅香就想起黄黄。她下午送上墙头的鱼汤拌饭,黄黄吃了没有?

梅香踩上梯子,顶着一脑袋灿烂的晚霞,一天当中第二次爬上墙头。

墙头被夕阳照得金光灿灿,青砖泛出紫红色的光,砖缝里的白石灰亮得像着了火,那些灰扑扑的瓦楞草和野蒺蓠,此时被夕阳罩着,居然换了个模样,流光溢彩的,摇曳生姿着,比巧手匠人做出来的琉璃花还要更好看。

梅香上墙后,小心翼翼地,避开琉璃的花枝儿,拣一块空处坐下来。屁股一挨砖,她腾地跳起身:砖头晒了一下午,滚烫滚烫,屁股像坐在火炉上。梅香只好又下去,站在梯子上,只把身子探出墙,柔声细气地呼唤着:“黄黄啊!黄黄呢?”

黄黄是个鬼机灵,它肯定躲在哪个角落跟梅香斗心眼儿呢。梅香能想出来它竖起耳尖、吸着鼻翼、眼睛骨碌碌瞪圆的样子。它喜欢不声不响躲着跟人捉迷藏。猫碗里的米饭倒是动过了,浅下去一多半。梅香不能确信是不是黄黄吃了那些饭。平台上有栖息的鸟,有成群的老鼠,还有别人家踩着墙头过来串门的猫,你知道是谁逮着了一顿好美食啊?

见不着黄黄,梅香很无奈,就准备下去了。这时候,她往下瞥一眼,却看见了邻家院子里令人心惊的一幕:那个名叫秀秀的童养媳披头散发,直挺挺地跪在水缸边的搓衣板上,头低垂着,肩膀支棱着,薄薄的后背一抖一抖,看起来正在伤心地哭。院子的另一侧,裁缝一家围着小方桌吃晚饭,桌上有一盘碧绿的拌黄瓜,一盘切开的冒红油的腌鸭蛋,一盘油汪汪的煎炸花生米。裁缝驼着一个背,脖子伸出去,尖着嘴巴嘘嘘苏苏地喝粥。裁缝娘子把一块红油蛋黄挑出来,一只手在筷头下接着,往旁边福儿的嘴巴里送。福儿的嘴张开,裁缝娘子的嘴也跟着张开。福儿在小板凳上根本就坐不稳,屁股扭来扭去,脑袋转来转去,嘴巴里嚼着蛋黄,手里还玩着一个布头做的小玩意儿。

没有一个人在意跪在搓衣板上的小媳妇。她哭也好,伤心也好,膝盖硌肿了也好,跟这家人的这顿晚饭统统没关系。

究竟她犯了什么错误呢?她要跪到什么时候才算完?跪完了还给不给她吃晚饭?

晚霞淡去,巷子里炊烟的气味也慢慢淡去。凉风吹过来,墙头上的热气很快消散,刚刚还流光溢彩的瓦楞草和野蒺蓠,一眨眼的工夫光彩褪尽,成了暗色天空中的渺小而又灰暗的剪影。

暮色苍茫中,梅香从高处往下看,觉得秀秀细瘦的身影好孤单。

同类推荐
  • 不可不读的最益智的哲理故事

    不可不读的最益智的哲理故事

    在成长的道路上,最快乐的体验是求知;在探索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帮助是引导。希望本书能带领小朋友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遨游,让它成为你的良师益友!
  • 外星生命(走进科学)

    外星生命(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新黑猫警长第四辑:暗黑传说

    新黑猫警长第四辑:暗黑传说

    眼睛瞪得像铜铃,射出闪电般的机灵;耳朵竖得像天线,能听见一切可疑的声音!对了,我就是黑猫警长!我用智慧、果敢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带领着白猫警士们消灭一切来犯之敌,侦破一个又一个案件,誓死保卫森林市的安全!黑猫警长的形象和故事已经在中国少年儿童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经典不会随时间的磨砺而黯然失色,只会在岁月的砺炼中愈加璀璨!你瞧!黑猫警长又出发了!全新的黑猫警长系列情节更加曲折、引人入胜,大家将会领略到黑猫警长利用高科技破案的风采,在错综复杂的故事中增长知识和智慧!
  • 外国历史故事

    外国历史故事

    一个故事之所以人尽皆 知,是因为它饱含着永不泯灭的人性;一段历史之所 以千古流传,是因为其蕴含着不朽的精神传奇;一部 文学作品之所以享誉中外,是因为它时时奏响着真与 美的旋律。当它们汇集到一起,就搭建起世间最神圣 的文学殿堂。畅游其间,我们将跟全世界的人们一起 ,欣赏美丽、感悟真谛,与他们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青少年成长必读经典书系编委会主编的《外国历史 故事》精选的世界历史故事都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 过重大的影响。这些故事的情节生动有趣,语言平实 流畅,相信你在轻松阅读之余,既丰富了世界历史知 识,又培养了对历史的兴趣。
  • 金手(怀旧童书馆·怀旧童年)

    金手(怀旧童书馆·怀旧童年)

    《金手》一书由原来的《金手》和《拔萝卜》两小书组成。《金手》以书中其中一篇文章名为书名,也做了新版的(两小书组合版)书名。《金手》一书分为2个小故事“金手”和“费多拉的悲哀”,是著名作家丰一吟为建国初的小朋友们翻译的苏联民间故事选集中的两则故事,它讲述了在草原上,一个牧畜的老人,膝下有一个美貌无双的女儿,女儿提出要嫁给在这个世界上最富有同时又是最贫穷的人。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爱弥儿

    爱弥儿

    孩子就像一棵小树,刚生下来是充满勃勃生机。可是,不当的教育,就像一个不熟练的园丁,将这课小树修剪得乱七八糟,从而使他失去了原有的活力。既然如此,为何不顺应孩子的自然天性,按照他的成长规律,将其培养成才呢?孩子有着探索世界、发展各种能力的本能,所以无需我们的干预,他们本身就具有成长的冲动。在孩子自由发展的时候,我们只需给他提供良好的环境、一定的帮助和引导,就能使他的能力均衡地发展。因此,与其赋予孩子学习的动力,不如叫他自己引燃学习的热情。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知识上的不足,使他们渴望能够获得这些知识。另外,我们还要通过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他的技能,使他具有谋生的能力。
  • 公孙龙子注

    公孙龙子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历史的底稿: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

    历史的底稿: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

    继《历史的坏脾气》之后,推出了第二本《历史的底稿》。两本书的观察怎样另类,有何特别,用张鸣的话概括,可以是四个字“不合时宜”。《历史的底稿》的序言里,他说出了“不合时宜”的原因:在社会生活里,一个稍有个性的人,常常会感到窒息。打破这种窒息,对我来说,就是时不时地发一点不合时宜的怪论。其实也不怪,都是些用常识的理性判断出来的常识而已。张鸣写晚近中国的两本书,引述的不是什么大事件和大话题,都是些逸闻趣事中的人情世故。《历史的底稿》里,牙刷、辫子、人头像章文人的舌头以及义和团的药方都被作者拿来当题目,乍一看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不了历史这本大书的,却又能被作者扯出不简单的命题来。
  • 《坛经》注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坛经》注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用通俗的语言将佛法三藏经律的核心内容传递给大地的有缘人。作者出生普通农民家庭,感受到人生苦空无常与虚妄。为解脱人生困惑,26岁开始接触佛法。为弘扬禅宗正法,2004年于云南鸡足山剃度出家。近年来,在多个地方教授六祖禅宗文化。
  • 走不远的昨天

    走不远的昨天

    老三届著名作家回忆录。作者用温馨的故事,回忆年轻时期的点点滴滴,每个瞬间都是令人难忘的,尽管年华不在,岁月的痕迹已经清晰的写在身体上,但是对生命的热爱和人生美好事物的追求,依然不改。
  • 成仙记

    成仙记

    1973年夏天,我离开了就读的第六中学走向社会。我不是读不起书,而是怕学校派我去浙江兵团。我家里兄弟两个,按照当时政策,是要有一个去外面的,但我父母舍不得我远离家乡,就叫我辍学了。当然,当时还有个很费解的思潮,认为读书没用,认为随便有一份什么样的工作,都要比读书好,都比读书来得重要。我的第一份工作是拉板车,运输社设在南门的双莲桥,社里有七八辆车,大的两辆,小的大概是五辆。因为力气大,我被分配去拉大车。大车我们叫单吨车,就是可以载重在一吨以上。单吨车是个什么概念呢?就好像跑长途的“双节拖斗”,神气,是强大的人才能伺候的。
  • 观朝槿

    观朝槿

    此文,将大改。慎入。…………改完再写简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