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02200000008

第8章 李时珍(2)

弃文从医

明代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一个秋天月夜,在浩淼的长江上,一叶孤舟顺水漂流。李时珍和父亲坐在船头,喝着闷酒。李言闻望子成龙的科举梦又一次破灭了,他想不通儿子才华四溢、满腹经纶,竟然不为主考看重,落得个榜上无名,第三次赴武昌应乡试,仍然失败而归。

李时珍看着父亲面色憔悴、神情沮丧的样子心里很不好受。为了转移父亲的情绪,他把一直藏在心里,已经思考多时的医学问题谈了出来。他对父亲说:“《孟子·告于篇》上讲:‘心之官则思,’《内经》上也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这两部书里都是说,心脏是主管人的思维活动的。儿仔细思考了这个问题,觉得不对。本来,《内经》上说过,‘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疫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按这种讲法,是人脑主宰我们的视觉、听觉和运动器官的。再往深处想,我们思考问题时,是心在想,还是动脑子想呢?读书读久了,是头昏头痛,还是心昏心痛呢?显然这主要是前者。所以,儿以为,脑才是六神之府,思之官。”

李时珍这番独出心裁的言论使父亲颇为震动。《内经》是祖国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产生于战国和秦汉之间,它运用精气、阴阳、五行学说,总结和阐述了中医的基本理论,两千年来中医理论的发展,可以说都起源于《内经》。《内经》上提出的心是思之官,千百年来有学问的人都视为真理,医经、儒经都这么叙说。儿子却敢向传统挑战,提出怀疑,真不简单!李言闻并不保守,他仔细一琢磨,儿子所说何尝没有道理。李言闻不由得感叹:“真是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我这几年来,天天督促儿子面壁苦学,尽了最大努力,发奋读书,几乎丢了命。但是,老天不遂人意,3次应试都名落孙山。万万没有想到,儿子仅凭着家族的影响,自己平时关于医药学有意无意随便说说,就记在心里,对‘心之官则思’竟动了脑筋,作了如此深刻的见解。自己行医数十年,也曾著书立说,但对于这么重大的医学问题,却从未产生疑虑,真是庸才!儿子果然聪明颖悟,才智过人,勇于探索。其实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既然儿子在医学上能够如此钻研,何不让他跟着我学医呢?别让他像我那样了,为了科举白白耗费了青春,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李时珍见父亲沉默不语,便把自己想放弃科举考试,跟随父亲学医的想法说了出来。这个念头在他心里许多年前就有了,但是为了显耀门庭,不辜负父亲的期望,他藏在心里不忍心说出来。看来,科举仕途与李家这一代还是无缘,自己的志向也不在这里。于是,李时珍趁父亲思想已经转变,便把多年来深思熟虑的话说了出来。

李言闻看着为应试累得瘦弱不堪的儿子,心头不禁涌出无限爱怜,觉得儿子的选择不能说最佳,但也算是条好的出路了。于是,他默默地点头同意。

这样,从23岁开始,李时珍就弃文从医,继承父业,走上了医学的道路。

李时珍青年时代关于“脑为六神之府”的想法,经过尔后几十年的行医实践的检验,获得了充足论证证实。最后,写进了他的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卷三十四·辛夷条。“脑为六神之府”说,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指出脑是思维的器官,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心之官则思”的错误认识。

时代为李时珍铺了一条不平坦的道路,那艰涩的八股文扼杀了多少热血青年。但李时珍并非凡人,他坚定不移地走上了医药之路,并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苦心学医

李时珍在他伟大的一生中,在医药事业领域,能获得如此巨大成功,出于他有幸遇到了两位恩重如山的老师。

第一位恩师是他的启蒙老师,父亲李言闻。

他的父亲李言闻在当地玄妙观坐堂行医,医案旁设了一个座位,是他给收为徒弟的儿子专门设下的。李言闻每当自己看病诊脉后,都口授药方,让李时珍笔录药方,按方抓药,并同时向他传授不同方剂药物的匹配用量情况,药物间的协同作用,以及如何抑制药物的毒性等等。比如每个药方的用药都是按“君、臣、佐、使”的配合规则。“君”药是方剂中治疗主症,起主要作用的药物,根据需要可用一味或几味。“臣”药是协助主药以加强其功效起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是协助主药治疗或抑制主药的毒性和剧烈的性味,或是反佐的药物。“使”药是引导各药直达疾病所在或有调和各药的作用。一般小病,开一个处方,抓几剂药即可治疗好。大病或重病则需有步骤地进行治疗,先怎么处方,用哪些主副药物,病情见好后再换处方,改换用药,到治疗痊愈。

李时珍跟随父亲从开方、抓药学起,不仅认识了许多药,还进一步了解到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特征。所谓“四气”,就是指寒、热、温、凉4种药性,药性的寒凉和温热是与病症性质即热性病症、寒性病症相对而言的。李时珍了解到:能够治疗热性病症的药物,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连是寒药,治热病泻痢;因陈蒿微寒,即是凉药,治黄胆身热。能治寒性病症的药物,属于热性或温性。如附子是热药,能治因大汗而阳气衰竭、四肢寒冷等;草果是温药,能治因胸腹冷病而发冷较重的病疾。药物还有辛、甘、酸、苦、咸5种味道,辛味能散能行;甘味能补能缓;酸味能收能涩;苦味能泻能燥;咸味能软坚润下,还有淡味能渗湿利小便。药物作用的趋势又分升降浮沉。升是上升,降是下降,凉是发散上行,沉是泻痢下行。升药上行而向外,有升阳、发表、散寒等作用,沉降药下行而向内,有升阳、降逆、收敛、清热、渗湿、泻下等作用。

父亲还常常结合一桩桩鲜活的医案,将治病救人的道理讲给李时珍听。两人不多久便把李时珍因科场失利造成的烦恼忘得一干二净,父亲仔细热心传授医道,儿子认真踏实努力学习,父子俩情投意合,享受到无穷乐趣。

李言闻向李时珍讲解中国医学中辨证施治的道理:所谓“辨证”,就是综合病人所出现的各种症状,以及一切与疾病有关的因素加以分析,来探求病变的性质和转机,从而了解疾病的本质,作为施治的准则。李言闻说: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在《内经》等古代医学典籍的理论基础上,运用辨证施治的医疗规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治疗外感病及其他杂病的医学理论和方法。张仲景在多年临床诊断中,总是先检查病人的身体,观察病人的气色,倾听病人的声音,然后询问病人的症状,再检查病人的脉搏,最后综合检查结果分析病情(即望、闻、问、切),从而得出一个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辨证施治”方法。

父亲告诫李时珍说:“医药学里的学问大得很,多得很,要成为一个受人欢迎医术高明的医生,除了从前人书籍中吸取营养外,还要重视积累临床实践和搜集民间流传的经验。”

也就从这时起,李时珍在父亲的指导下,涉猎了大量医书:《素问》、《灵枢》、《伤寒论》、《金匮要略》、《脉经》、《诸病源候论》、《千金方》等等。

为了帮助李时珍更好地研读医学著作,父亲又送他到顾家拜师,亲自领他去拜见第二位恩师。这位恩师姓顾,名问,字日岩。顾问18岁便中了进士,在福建当了多年大官,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理学名家。顾问是蕲州人,归隐后回到家乡讲学,在阳明、崇正两座书院中开课授徒。由于顾问名气很大,全国各地都有人慕名到蕲州拜他为师,已有学生数百人。

顾家有一座藏书楼,楼内装满了经、史、百家的书籍成千上万卷。顾问告诉李时珍:“这个书库是我家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财产。我教学生,第一个要求就是每个人必须涉猎群书,搜罗百氏,这样才能在前人积累的知识基础上,有所创造,做成一番事业。”

李时珍牢记老师教诲,在顾家的藏书楼里,他精读深研了医药学方面的经典著作,葛洪的《抱朴子》、王安石的《字说》、陆羽的《茶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陶弘景的《名医考源》、盖说的《食疗本草》等等。同时,还旁及其他各类丛书,举凡子、史、经、传、声韵、农圃、医卜星相、乐府诸家,无不广泛阅览。经过几年的广收博采,学问大有长进。

青胜于蓝

李时珍在顾问那里广收博采,同时又随父临床治病,共同研讨,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使李时珍进步神速。

有一天,父亲出外巡诊,留李时珍守药铺。忽然,几个官差风风火火地来到玄妙观,说是荆穆王的宠妃胡氏得了急病。他们见李言闻不在,拉了李时珍就走。

李时珍来到荆王府,只见王妃躺在床上呻吟不止,痛苦得在被褥中翻滚挣扎。荆穆王在屋内束手无策,急得团团转。原来,王妃在饭后和家人发生口角,生气引发了心痛。随后,3日不通大便,腹痛难忍。王府请了不少医生,吃了不少药都不见效。有人说玄妙观的李言闻医术高明,便派了官差来请,谁知李言闻不在,便抓了李时珍来交差。荆穆王“病急乱投医”,顾不得许多,便叫李时珍治病。

李时珍照父亲教的办法,“望、闻、问、切”以后,心想:南北朝时期的药典《雷公炮炙论》中说:心痛欲死,速觅延胡。何不用“延胡索”这种中药试一试!于是,他开了一个“延胡索三钱”的药方,叫王府派人去抓药。

以前给王妃看病的医生开的药方都很复杂,少则几味,多则十几味、几十味,一抓就是一大包,可是李时珍的药方上只有一味药,药量又少。王府的差人拿着药方甚为犹豫,便去请示荆穆王。荆穆王也没有办法,只好死马当作活马医,命令差人照方抓药。药抓来后,李时珍叫人温好一壶酒,用温酒调好延胡索末,请王妃服下。奇迹出现了,王妃服下药后不一会儿,便解了大便,心腹痛全部止住了。荆穆王大喜,留李时珍在王府住下,直至王妃的病全好后,才重重酬谢了他,送他回家。

李时珍将治疗王妃心痛病的经过向父亲述说之后,父亲大为赞许。于是父亲在玄妙观内为李时珍单独设了一个医案,让他独立行医。但为了病人的安全,李时珍遇到大病或疑难病症,都把开的处方交给父亲过目以后,方才给病人抓药。

明朝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24岁的李时珍,正式开始独立行医。嘉靖二十四年,蕲州一带发生大水灾,河水倒灌,江河横流,淹没了方圆几百里的房屋树木,山洪暴发吞噬了无数的村庄田园。

蕲河两岸一片汪洋,无边无际的水面上漂浮着茅草、枯枝、桌椅板凳、死猪、死牛、饿殍(饿死的人)被水泡得胀鼓鼓的,在水中一沉一浮地漂荡着,令人生畏。

好不容易等到大水消退,外出逃荒、讨饭的人陆续返回家园。由于抛尸荒野的饿殍无人收敛,加上腐烂的残枝败叶,淹死的牲畜在烈日的曝晒下蒸起腥风恶臭,迅速地酿成了传染病,并四处流行开了。

父亲的诊所被病人包围,他从早到晚忙于诊治,弄得精疲力竭。谁知病人非但不见减少,反而越来越多。

一天晚上,父亲看完最后一个病人,回到家中,已是半夜时分,李时珍刚好从外地诊治回来看望父亲。李时珍兴奋地说:“我在瓦硝坝试行了一套驱逐瘟疫的新方法,很奏效。现在瘟疫在蕲州城南的15个村庄已经制止住了。明早我陪你去看一看!”

父亲心想:要是真能创造出一套办法控制住瘟疫,百姓们就有救了。现在瘟疫流行,当官的都不顾人民死活,不闻不问,一个良医应如良相一样,应该负起济世救人的职责。

第二天清晨,父子俩各饮了一杯能避瘟疫的松叶酒,便出门察访去了。他们离开镇子,来到城南的村子,只见村里被洪水冲坏的房屋,已经有人着手修葺,村子中来往行人也多起来,这是大瘟疫流行以来少见的复苏景象。

父子俩随意走进一座四合院,只见院内弥漫着一缕淡淡的烟雾,飘散着一阵阵烟薰的香味。李时珍告诉父亲,村内家家户户每天都要用苍术熏烟。

父亲点头说:“苍术可以除山岚障气,去鬼邪。”

四合院的主人见熟悉的郎中父子进院,忙迎了出来。这是一对老年夫妇,老汉身体强健,鹤发童颜,老婆婆正在往一口大灶添柴火,灶上的大铁锅中放着一副蒸笼,冒着腾腾热气。老汉见李言闻诧异,忙笑着说:“蒸笼里蒸的不是馍,是按着贵公子的吩咐,将病人的衣服用蒸笼蒸过,这样,一家人都不会传染疾病了。”

李时珍接着告诉父亲:“这是我琢磨出来的,古书上没有记载过这种方法,我想为什么一人染病,全家都会传染上呢,不外乎病能够传播。通过什么途径传播呢?我以为,一是衣物,二是食物,三是身体。于是我就用蒸笼蒸病人衣服,用苍术熏烟避瘟,用兰草(泽兰)烧汤沐浴,将麻子仁、赤小豆置于井水中驱邪,饮松叶酒、淑目酒除瘟病。采用这套办法后,瘟病的传播就逐渐缓慢下来了。

李言闻回去后,把儿子在村子里采取的防治办法在疫区推广,果然瘟疫迅速得到了扑灭,百姓重新安居乐业下来。

李时珍认为,医生给人治病固然重要,但预防疾病更为重要。他在《本草纲目》中,仅“瘟疫”一项,就收集有预防传染病流行的中草药达130种之多,并制定既有煮沸消毒,亦有烟熏避疫,汤浴除瘟,又有内服防病等多种多样的预防措施。在16世纪中叶,李时珍能够提出蒸气煮沸消毒的方法,这是一个历史的创举。

当官府在瘟疫面前都束手无策时,李时珍作为一个民间医生却领着百姓扑灭了瘟疫,而且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李时珍的名声开始在蕲州一带传播开了。

李时珍对中医基础理论《内经》和中医辨证论治的经典著作《伤寒论》(张仲景著)尤为精通,并在此基础上博览群书,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形成了自己系统的中医理论体系,既继承发展了诸家学说,又在自己的行医生涯中,灵活地运用于临床实践。

同类推荐
  • 改革斗士:商鞅

    改革斗士:商鞅

    《中国古代文臣谋士:改革斗士商鞅》为丛书之一,刻画了商鞅入秦,施行商鞅变法的全过程。《中国古代文臣谋士:改革斗士商鞅》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他们这群人

    他们这群人

    青少戎马战敌顽,壮志凌云钢铁汉。日寇蒋军美国佬,甘拜下风把鬼见。建设祖国冲在前,艰苦奋斗排万难。救死扶伤医德好,白衣天使众称赞。一生辛苦何所乐,为民服务喜开颜。银发捻须高歌颂,夕阳普照红满天。
  • 情系毛泽东

    情系毛泽东

    本书精彩再现了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中政治思想及指导政策、长征途中的毛泽东以及毛泽东最后日子的情况等。
  • 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丛书)

    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丛书)

    作家是以写作为工作者,从事文学创作有成就的人。本书是丛书中“文学大师篇”中的一本,介绍了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意大利、罗马尼亚、希腊、西班牙、挪威、瑞典、冰岛等南北欧国家现代著名作家。
  • 林语堂的人生哲学

    林语堂的人生哲学

    林语堂之于我们,是一种浓重的情结,就像村上春树之于日本,米兰·昆德拉之于捷克,卡夫卡之于奥地利。他们既是本国的,又是世界的。那一抹微笑或是自得,或是青涩,或是疼痛,或是幽默,都已随着文字的变迁深深地植入人们心中,不择水土地生根、发芽、长成。
热门推荐
  • 侠岚之前世因

    侠岚之前世因

    穷奇,西方天帝少皓之子,随方相氏举行祭礼时,吞食了祸害人类的“蛊”,后来蛊的力量无法控制,被舜帝驱逐至西北封印,遗留下来的力量形成了零,为祸人间,可是舜帝因斩杀九恶龙耗尽力量而死……女娲娘娘怜悯苍生,将补天五彩神石所剩的灵石的力量散落人间,出现了一群左手上拥有印记的人,后人称其为,侠岚……
  • 一觉醒来他终于成了官配

    一觉醒来他终于成了官配

    【忠犬系学霸男主X高冷学渣校花】季萧,远近闻名的三中学霸,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哪怕是上课睡觉都不会有老师说他半分的不是,可是他从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天天围在了学渣顾若安的身旁。“若若,这个是我昨天的笔记,你好好看,不懂的都可以问我。”“若若,不许逃课,你的错题我都帮你抄下来了,分析也写在了旁边。”“若若,今天放学来我家吧,我帮你补习功课,去你家也可以。”回答他的都是顾若安高冷的背影。人人都道顾若安上辈子是不是拯救了世界,可是在季萧看来遇见顾若安是他两辈子里最幸运的事情。“季萧,既然你想去A大那我便陪你去吧。”『CP篇指路《一觉醒来她成了首富千金》』读者群:564211058(敲门为任意人物名)
  • 快穿许

    快穿许

    她(梦兮)是天地灵气孕育的精灵,一个不是仙不是妖的存在。他(薛初)是龙之后裔,龙族少主,未来的龙王。他们是邻居,是朋友。她因为生死劫危在旦夕,他为了救她废弃修为。她在位面管理局的帮助下做任务,收集能量。他为了她,进入三千世界陪伴她,变化各种忠犬男神来撩妻。薛初:世间万物不及一个你,你是我愿用生命去爱的人。梦兮:原来我早已经喜欢上了你,只是那是还不懂什么是爱。请选择:小奶狗/小狼狗/大灰狼(1V1,双处。女宠男。本文甜宠来入坑。)
  • 邪君溺宠:至尊医毒妃

    邪君溺宠:至尊医毒妃

    完颜尘的父母从完颜尘出生后就意外失踪,为了寻得查清父母失踪的真相,完颜尘不得不进入冥魂洞,不料却意外看到了失踪已久的沐叔叔,还有他留下来的信。回到家后因契约了一条水晶桃花手链,穿越到了异世大陆。爹不疼,娘已失踪,剩下一个古怪的丫鬟?自己还是一个废柴?我明明是华夏第一古武世家的天才少主好吗!算了,不管了,好好过自己的算了。只不过,谁能告诉我,我身边的这个强大的男人到底是谁,为什么总是跟着我?我只是想安安静静的打怪升级啊!“夫人别闹,我们回家。”“夫你大爷,别乱喊,要是到时候嫁不出去怎么办?”“哦?夫人这是在暗示为夫该娶夫人了么?”“……滚!”一对一甜宠文,处女作,不喜勿喷。
  • 七日盛景

    七日盛景

    假如生命只剩下一个月,你会如何度过?七天呢,可会局促不安?住在与凡间接壤处的无名小仙,因受诅咒时日无多。他不甘却无奈地数着日子过,突然一天邂逅了一个阳光积极的女孩。在女孩的劝说下,他开始了看不上眼的“无趣”的男耕女织的凡间生活,天上一天,地上一年,他的生命仿佛被延长了……
  • 英吉沙尔厅乡土志

    英吉沙尔厅乡土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双生花之千金归来

    双生花之千金归来

    她答应了他的求婚,并且衷心地希望他快点死去
  • 我是奇妙道具工匠师

    我是奇妙道具工匠师

    这个世界,大道施行、天下为公! 地球、乃至宇宙,都在改变!而我们的主角,罗林会在这个改变中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还请各位书友敬请期待吧!
  • 信仰造神

    信仰造神

    信仰成神,真理成圣。世上本没有神,信的人多了,便有了神。现代孤儿穿越到一个古代世界,凭着脑中的《神道真经》创立神道,带领远古先民驱赶鬼怪,抵抗妖魔,建立轮回天庭的故事。
  • 我成了前男友的奶奶

    我成了前男友的奶奶

    孩子生了、证领了,那个小女人却说:“抱歉,我有未婚夫了。”“你说的是孙女婿?明天就让他给你磕头敬茶,叫你一声奶奶。”“我生过孩子!”“再生几个。”“老公,求放过~~”“陆太太乖,儿女双全才是好!”忍无可忍,她爆发了:“混蛋老公,我要离家出走!”他眸光一亮:“偶尔换个地方也不错。”【新书《甜婚蜜妻:老公,超宠的》火热连载。交流群:576339338,敲门砖:书中任一角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