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96000000004

第4章 白天不懂夜的黑(4)

林放说他对伤痕文学从来就没什么好感,当然他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写的那些所谓有影响的作品,那些差点得全国奖的小说,看上去稍稍有些出格,说白了,也仍然还是伤痕文学的套路。十年前,林放发表了他的第一篇批判孔子的文章,这是他的成名之作,当时还是“文革”中,正是这篇批判文章改变了命运,他因此从街道的小厂借调到一所中学去教语文,从此和文学有了不解之缘。林放一直觉得红极一时的新时期伤痕文学,其实就是“文革”中大批判文章的变种,是一脉相承,是一种以小说形式写成的对“文化大革命”的批判文章,而作者也差不多是同一拨人,使用着同一种思维方式,在精神上有着割不断理还乱的联系。

穿过一片小树林,来到一栋女生宿舍大楼前,我们找了一条长石板凳坐下来,林放继续他的宏论,继续对当时的文学现象进行批判。有些话不止一次听他说过,我早习惯了他在文学上的口若悬河。他属于那种总是有理的人,在他嘴里,别人基本上都是错的,他说自己正在考虑写一组现代派风格小说,不玩时髦的意识流,意识流已过时了,老掉牙了,他要写那种最新潮的小说,要最新,要有点荒诞,要有点黑色幽默,还要有点古典的莎士比亚。林放特别强调不能具有拉美小说的风格,因为马尔克斯这家伙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很多人都会跟在后面亦步亦趋模仿。林放谈论文学的特别之处在于,看法经常独特,信心永远爆棚,他说对就是对,他说不对都是不对。

接下来,林放谈到了李明霞,这个话题是突然开始的,因为发现我根本没在听他说什么,他注意到了我的心不在焉。我们坐在石凳上,正对着女生宿舍大楼,一排排窗户前挂满晾晒的衣服,一个女生正探出脑袋来准备收衣服,看见我们坐在楼下,有些犹豫,对我们若无其事地看了一会儿,还是把自己晾的亵衣拿了回去。那年头女大学生的内衣内裤还根本谈不上性感,既没有花里胡哨的蕾丝花边,尺寸基本上也是偏大一号,松松垮垮跟大妈穿的并没什么区别,然而依然已是红红绿绿,像鲜艳的万国旗一样很刺眼。当然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种细长的卫生带,当时的女孩子尚未开始流行用卫生巾,出于卫生的考虑,都喜欢在太阳下肆无忌惮地暴晒这些玩意儿。明知道自己这么做有些无聊,可是在林放唠叨个没完的时候,我忍不住要在心里进行计算,计算那一排排的窗户前面,一共挂了多少条卫生带。数目居然是惊人的,几乎每扇窗户底下都有,有的窗前还不止一条。

“李明霞这个人就是脾气太坏。”林放突然提到了李明霞,说他新婚的妻子已怀孕,在医院里做过B超,是个男孩,再有几个月,他就要当父亲了。林放说他结婚前绝对不会想到李明霞脾气会那么糟糕,发作起来是那样的不可思议。就像生理周期一样,也许每个女人都会有歇斯底里的一面,林放瞥了我一眼,继续抱怨婚后的不称心不如意。他说人生有很多事,不结婚看不出来,一男一女一阴一阳,两个人不是真正地生活在一起,不是他妈的朝夕相处,有些矛盾根本不会凸显出来。

事实上,自从他与李明霞结婚,我与林放的往来就变得越来越少。作为见证人,他们的短暂婚姻留在我记忆深处的印象,无非是林放当年如何为了爱情奋不顾身,如何小心翼翼地躲着张跃。婚后的李明霞显然不太乐意林放继续与我们交往,她一点都不喜欢我们这个小圈子,对文学的兴趣说没就没了。很难想象她是因为小说,才跟林放走到了一起,很难想象她还与我们不止一次参加文学活动,一起听讲座,一起参见来南京的外地作家。记得有一次,我们当中有个人无意中对她提到了“乔治·桑”这三个字,问她为什么不再写小说了,李明霞立刻变脸,变得很不高兴,冷冰冰地提出了警告,希望以后别再跟她提什么小说不小说,她十分不屑地噘了噘嘴,说她不知道“乔治·桑”是谁。

仔细想想,关于这位李明霞,关于这位林放的前妻,我们真正知道的确实不多。能够回忆的东西,更多的是些不太靠谱的传闻,是些流言蜚语的碎片。最初印象永远深刻,伴随着对林放的回忆,我总是会想到那家部队医院,想到林放与李明霞的初次认识,想到医院的急诊治疗室,想到医护人员的白大褂,想到戴着口罩的李明霞,想到她穿着宽大女军服的样子。很多年以后,林放和我回忆起李明霞,用到了性感这词,说我们当年不可能直截了当地说性感,通常只是用好看和有味道来谈论女人。那年头的女兵最有魅力,最容易让男人有不好的念头,李明霞是护士长,相当于副营级干部。林放死命地追求她,为了心中的爱情不顾一切,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觉得和她睡在同一张床上,将一个女军官压在自己身下,这很了不起,很有征服感。

林放写过一个短篇《决定进入》,这是当年唯一一篇不被评论界注意的小说。他自己却很看重,说的是一个没有隐秘的年代,孤男寡女好不容易获得了一次单独相对的机会。两个没有性经历却跃跃欲试的青年男女,躲在一间小屋里,差不多把什么都做了,可就是没完成最后一步。在当时,这离咸湿的色情只有一步之遥,或者换句话说,基本上已经是色情小说。运用了无数联想,到处都是隐喻象征,许多暗示其实就是明说,生存还是毁灭,进入或者不进入,在绕来绕去的小说中,成为一个非常哈姆雷特式的问题。

很多年后,在豪华别墅的迎湖平台上,林放说起往事依然无限感慨。时间进入到了新世纪,从二十世纪过渡到二十一世纪,我们两鬓斑白,都步入中老年行列。这时候,林放与绢子同居了好多年,而张跃和李明霞的故事都已经太遥远。我和林放坐在那里,一边喝茶,一边聊天怀古追忆往事。绢子正在不远处喂鸡,他们居然在别人的别墅里养了十几只草鸡。那条黄狗不时地跑过来向我献殷勤,它摇着尾巴,非要从我腿下钻过去。这条乡间常见的草狗叫小黄,是林放从附近老乡那儿抱来的,憨态可掬,你不理睬它,它拼命地向你献媚,跳上跳下,在你腿边磨来磨去,想尽一切办法引人注意,想尽一切办法来表示它的存在。弄到最后,它也玩累了,趴在地上喘粗气。我摸了摸它的脑袋,只是轻轻碰了一下,它又开始跳上跳下,仿佛刚充了电一样。

“多少年来,我一直在想,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当初为什么会那么喜欢李明霞呢,很可能和小时候的经历有关。”林放非常不愿意和别人说起李明霞,那天却主动打开了话匣子,跟我共同回忆这个早已消失的女人。他说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中遇到了李明霞,她的容貌已完全改变,充满了沧桑,在一开始,他甚至都没有认出来。林放说李明霞这人永远都会让人感到陌生,永远都会让人捉摸不透。不过有一点没有改变,这是不会变的,他们又干了那事,即使离婚以后,他们也不止一次这么干过,她并不会拒绝这个,有时候甚至比他还主动,比他更迫切,让林放最忍受不了的,不是她在做这件事时的疯狂,而是事情刚结束,她就会立刻翻脸不认人,说翻脸就翻脸,说不高兴就不高兴,离婚前离婚后都这样。

林放母亲曾在一个军人家里当保姆,那一家的背景与李明霞家很相似,夫妻两个都是军队干部,住在部队大院里,有两个比林放年龄略大的女儿,一个即将升入中学,一个还在上小学。林放自小就羡慕部队大院的环境,那是一种完全与众不同的生活,营区门口站着佩枪的哨兵,大院里到处深不可测,大得你根本不可能知道它有多大,往任何一个方向走去都会觉得没有尽头。事实上,林放母亲在这家当保姆的时间并不长,林放也没去过几次,然而就算是不多的几次,留下的印象已经刻骨铭心。那时候正是三年困难时期,林放刚上小学,全国人民都在饿肚子,都在与饥饿抗争,他记得喝过一次豆腐和豆芽煮的汤,这两种东西搁在一起煮,那个味道简直好吃极了。

我始终想不明白豆腐和豆芽搁一起煮,会是怎么样了不起的一道美味。重提往事,林放也想不明白当年他为什么会觉得那么好吃,那样让人念念不忘。“很可能搁了些猪油渣,你不知道那个年代有多糟,在部队当兵又有多好,什么东西都发,什么东西都分配,那豆芽还是我妈做的,我妈会发豆芽,豆腐和猪油渣是部队里发的。”我比林放小不了几岁,就因为小这么几岁,总是理解不了当年的饥饿。对所谓的三年困难时期没一点印象,从来没有那种吃不饱饭的记忆。林放说他母亲特别记恨那家女主人,为什么会那么记恨,他也弄不明白。

“恨和爱一样,有时候根本不需要什么理由。”林放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回过头来,看着不远处的绢子,喂完了鸡以后,她又开始收拾菜地,正在采摘黄瓜。他对她喊了一嗓子,嘱咐绢子不要过于疲劳,然后又继续跟我说话,继续先前的话题。“也许我妈自己是大小姐出身,你想,这样出身的女人,本来是应该有丫鬟侍候的,结果自己去做了保姆,心里肯定会不平衡,我记得我妈那时候总是在背后埋怨,她总是抱怨那个女人这不好那不好。”

“也许那家的男主人看上你妈了,”我胡乱地插了一句嘴。

“这个也不是没可能,我妈那人你也见过,年轻时绝对是美女。不过,我对那家男主人一点印象都没有,好像就没见过这个男人。现在想想,也就是个不大不小的军官吧,没什么多大的了不起,印象中只有女主人和她的两个女儿。‘文化大革命’开始那年,我记得有一次在路上遇到过那家的大女儿,她已经到部队里去了,已经是正经八百地当了兵,你知道,部队大院的那些小孩,当兵和参军对他们来说根本不当回事,他们那日子不要太好过。想当年,我们这些人全部都要下乡,不下乡的,像我这种死皮赖脸留在城里,绝对会被人看不起。因此我跟你说,说一千道一万,想当年,我们这些平民百姓,怎么都还是平民百姓,跟李明霞她们完全不是一路人。”

“这么一说,我倒真是被你林放的话给绕糊涂了,你究竟是喜欢她们,还是记恨她们?”

“说不清楚,真说不清楚,”林放一时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怔了一会儿,不怀好意地笑着说,“也可以说是喜欢,也可以说是记恨,有时候,喜欢和记恨是一回事。”

“结果呢就是,你如愿以偿,达到了目的,硬是把李明霞这个女人追到手,对了,应该说是把那什么乔治·桑给追到手了。”

这时候,绢子不经意之间,已站在了我们身边,手上捧着几根刚洗净的黄瓜。林放从她手上拿过一根黄瓜大口就啃,同时让我赶快尝尝他们种的绝对没有污染的绿色食品。绢子那天的气色看上去很不错,一点儿也看不出身体上有什么大碍,她显然已经听见我们在说什么,带有几分天真地问林放,你们说的那个什么桑是谁?林放对绢子看了一眼,根本不打算回答她的问题,继续示意我吃黄瓜,继续对我强调这黄瓜的优良品质,强调它的口味与大棚里种植的如何不一样。绢子见林放不愿意搭理自己,不想告诉她正在说的女人是谁,知道再等下去他也不会说,便非常识相地走开了。

说老实话,我跟着林放吃得津津有味,咀嚼的声音非常响亮,但是完全吃不出那黄瓜有什么特别。黄瓜就是黄瓜,再好吃都是黄瓜,再好吃也还是黄瓜。这就和我们都想不明白李明霞最后为什么非要那么做一样,想不明白她为什么会走极端,选择那样一种残酷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有些事的答案太复杂,怎么琢磨也不会明白。在我们看来,李明霞当初与林放结婚,最不可思议最不合理,是她心里会一直不能放下张跃。这才真是地道的有理说不清楚,地道的无事生非和自寻烦恼,当然,也是地道的蛮不讲理。这个醋吃得莫名其妙,我们都觉得应该是张跃不能放过李明霞,应该是张跃找李明霞去兴师问罪才对,因为这个李明霞才是真正的第三者,是她在半路上杀出来横刀夺爱,然而事实恰恰就是完全颠倒过来。

张跃后来成了一个富婆,非常有钱,她的故事也可以写一篇好小说。很多结局都是想不到的,在一开始,我们还都能记得张跃的那种不情愿,记得她的失魂落魄,记得她如何不愿意放弃林放,记得她像祥林嫂一样对我们喋喋不休。强扭的瓜毕竟不甜,到后来,说分手也就真分手了,说放下也就真放下了,张跃与林放从此一刀两断,各走各的路,各组各的家。让大家想不明白的一点,反倒是婚后的李明霞一直在纠缠,她的心里一直放不下,一直在追究林放与张跃之间究竟有没有那种实质性关系。关于林放夫妇为这事没完没了的折腾,我们在过去就有所耳闻,相互之间也曾当作笑话议论。时隔几十年,这一切早就烟消云散,林放又一次和我重提旧事,也仍然整理不出个头绪,仍然是一个剪不断的混乱,仍然是一笔理还乱的糊涂账。李明霞已死了很多年,不管别人是不是相信,相信也好,不相信也好,林放认为还是有必要再跟我重申一遍:

“说老实话,想当年,我跟张跃真没做最后那一步,差一点就是差一点,前面的事都做了,大家也就是动动手,那时候她连打飞机都不会,更不会用嘴,哪像现在。就是摸来摸去,你摸我的,我摸你的——”

同类推荐
  • 纪实故事

    纪实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百姓话题(2)

    百姓话题(2)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雪球专刊·国庆特辑086·雪球达人秀

    雪球专刊·国庆特辑086·雪球达人秀

    雪球是目前国内最专业的投资社交网络,致力于为投资者提供跨市场、跨品种的数据查询、新闻订阅和互动交流服务,目前已覆盖A股、港股和美股市场。作为雪球的核心用户,雪球里投资达人的投资理念是怎样的?在投资的道理上,他们有哪些宝贵的经验与大家分享?请看本期雪球专刊国庆特辑——《雪球达人秀》。
  • 故事会(2018年1月下)

    故事会(2018年1月下)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7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故事会(2018年5月下)

    故事会(2018年5月下)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4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热门推荐
  • 白狐迪拉与月亮石

    白狐迪拉与月亮石

    白狐迪拉和父母幸福地生活在芬兰北部地区的一片雪原上,一次偶然的接触,让他对人类自由美好的生活充满了向往,他梦想自己有一天也能变成人类。迪拉能找到乌拉的宝贝吗?他最终能实现变成人类的梦想吗?还在等什么,打开《白狐迪拉与月亮石》这本书,让我们跟着迪拉一起去探险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无情刀

    无情刀

    什么是正,什么是邪,什么是大侠。从古赤楠亲生孩子被偷走的那天他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乱世创造人才,乱世又摧毁人才,江湖是后辈的江湖,且看江湖人续写篇章。
  • 基督山伯爵

    基督山伯爵

    作品讲述了拿破仑“百日政变”前夕,青年水手唐代斯遭告密而被陷害入狱,越狱后化名基督山伯爵报恩复仇的离奇故事:揭露了法国七月王朝时期一些上层人物的罪恶发迹史,暴露了复辟王朝时期法国司法制度的黑暗,同时宣扬了大仲马所主张的社会哲理:赏善罚恶。小说一发表即引起空前轰动,先后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各国出版,法、美等国还多次将其改编成戏剧和电影搬上舞台和银幕。
  • 发廊情话

    发廊情话

    《发廊情话》一书收录14个短篇:《小新娘》、《波罗的海轶事》、《云低处》、《角落》、《世家》、《乘公共汽车旅行》、《发廊情话》、《姊妹行》、《羊》、《乒乓房》、《一家之主》、《稻香楼》、《51/52次列车》、《临淮关》等。
  • 我在异界做微商

    我在异界做微商

    灵气复苏,邪念滋生,万物修行,异界入侵……高中生李华一觉醒来,发现世界被突然改设定。自己被一位自称紫阳仙界的仙人王启明发展成为地球代理商。本以为自己可以抱抱仙人大腿,成为修行鬼才日进千里,灵丹宝器取之不尽,分分钟吊打全球走上人生巅峰。要不是听到蹭吃蹭喝的仙人王启明卧室里传来熟悉的:“澳门皇家赌场上线啦……” 他差点就信了…… ps:本书又名《我信你个鬼之王大爷你这个糟老头子坏的很》《看学校门口单身六十年的五旬保安王大爷如何迎娶比他小两岁的食堂白富美带着猪脚走上人生巅峰》
  • 淡紫色童话书

    淡紫色童话书

    《淡紫色童话书》是一本30篇童话组成的小集子,由著名学者、童话创作人安德鲁·兰编著。
  • 晚好,靳哥!

    晚好,靳哥!

    不满家里人安排叛逆的小女人,独自打包行李飞往他乡,凭着自己差的掉渣的医术“走南闯北”,却成功钓到一个冰冷男人的心。当两人的心不自觉的靠近时,才发觉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
  • 拾念之半支圆舞曲

    拾念之半支圆舞曲

    这是一群人的青春、爱情、和成长。从天真烂漫到白发满头,陈念念用一生诠释了与陆望川的纠葛,星辰坠地,她拾起一页页过往,但如果能忘记,却才属美事一桩。
  • 务工人员权益保护

    务工人员权益保护

    作为一本主要为农民工群体编写的维权工具书,作者本着为农民工解决实际问题的宗旨,力求在现行劳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为农民工提供权益保护的有效帮助。希望通过本书的阅读,广大农民工朋友不仅可以掌握丰富的法律知识,还能够学会维护权益的各种方法,在面对各种不法侵害时能够据理力争,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