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94600000001

第1章 总序

邹自振

日本学者青木正儿在《中国近世戏曲史》中写道:“显祖之诞生,先于英国莎士比亚十四年,后莎氏之逝世一年而卒(按:实为同一年)。东西曲坛伟人,同出其时,亦一奇也。”当伦敦的寰球戏院正在上演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罗密欧与朱丽叶》时,东方庙会的中国舞台则在演出汤显祖的《紫钗记》和《牡丹亭》。汤、莎二人是同时出现在东西方的两颗最耀眼的艺术明星。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海若,又号清远道人,出身于临川(今江西抚州市)城东文昌里的一户书香之家。从小天资聪颖,刻苦攻读,“于古文词而外,能精乐府、歌行、五七言诗;诸史百家而外,通天官、地理、医药、卜筮、河渠、墨、兵、神经、怪牒诸书”(邹迪光《临川汤先生传》)。他不但爱读“非圣”之书,更广交“义气”之士,积极参加社会活动,铸就了正直刚强、不肯趋炎附势的高尚品格。青年时代,汤显祖因不肯接受首辅张居正的拉拢而两次落第,直到万历十一年(1583)34岁时,即张居正死后次年,才中进士。但他仍不肯趋附新任首辅申时行,故仅能在南京任太常博士之类的闲官。在职期间,他与东林党人邹元标、顾宪成等交往甚密。

明王朝进入汤显祖所生活的嘉靖、万历年间,已是千疮百孔、腐朽不堪。万历十六年(1588),南京在连遭饥荒之后,又发生大疫,汤显祖目睹朝廷的救灾大员饱受地方官贿赂反而得到升迁的事实,便于万历十九年(1591)毅然上疏,抨击朝政,弹劾权臣。这篇震惊朝野的《论辅臣科臣疏》,使汤显祖遭到严重的政治迫害,他被谪贬广东徐闻县典史。一年后移任浙江遂昌知县。在任期间,他清廉俭朴,体恤民情,下乡劝农,兴办书院,抑制豪强,平反冤狱,驱除虎患,除夕放囚徒回家与亲人团聚。这些局部政治改革的成功,使汤显祖相信用“瞑眩之药”便能够医治明王朝的痼疾。然而事与愿违,他在遂昌五年,虽然政绩斐然,百姓拥戴,却受到上级官吏的欺陷和地方势力的反对。黑暗的现实既堵塞了他施展个人抱负的道路,也浇灭了他依赖明君贤相匡正天下的政治热情。万历二十六年(1598),他决计向吏部告归,回到老家临川玉茗堂寓所。就在这一年,他完成了代表作《牡丹亭》,接着又完成了《南柯记》(1600)、《邯郸记》(1601),加上早期的《紫钗记》(1587),汤显祖以“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构成一幅明末社会的现实图景。既然仕途不通,政治抱负无法实现,那就把批判与理想诉诸笔端,通过作品去反映时代,表现他全部的爱与恨。

在中国文化史上,汤显祖是最富有哲学气质的文学家之一。他13岁即师事泰州学派的三传弟子罗汝芳,后来又非常敬仰被封建统治者视为“异端”的思想家李贽和名僧紫柏禅师(达观),并提出了著名的“情至说”,与封建的“理”的教义相对立。这种先进的哲学观点,为他的创作活动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

汤显祖一生共创作传奇五种。《紫箫记》为未完成的处女作,在其未仕之前(1577)与友人谢九紫、吴拾芝、曾粤祥等临川才子合写于故乡。主题仍未脱“才子佳人”之俗套,基本上没有反映什么社会矛盾。此时的汤显祖还未涉足官场,怀抱一腔用世壮志,出世思想还未出现。至于作品中出现的“侠”的观念,乃是其后来在创作中反映正义与邪恶斗争的一个基础。“临川四梦”的基调与特色,均能在《紫箫记》中找到雏形。

十年后,汤显祖在南京任上对《紫箫记》进行彻底改写,易名为《紫钗记》。《紫钗记》较好地继承了唐人蒋防的传奇小说《霍小玉传》的现实主义精神,也体现了汤显祖的“情至观”,鞭挞了封建权贵,歌颂了理想的爱情。剧本除对霍小玉和李益的坚贞爱情进行了极为动人的描绘外,较之《紫箫记》,特别增加了卢太尉这一人物。对卢太尉专横跋扈的揭露,显然反映了汤显祖的个人经历。

在“临川四梦”中,作者自己最为得意,在社会上影响最大,并奠定汤显祖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大家地位的是《牡丹亭》。《牡丹亭》以五十五出的篇幅,敷演了生死梦幻的奇情异彩——“梦中情”、“人鬼情”、“人间情”。全剧通过杜丽娘现实生活中的悲剧和幻想中的喜剧,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表现了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冲决礼教罗网的决心,歌颂了他们为追求理想的婚姻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可以说,《牡丹亭》这部悲喜剧,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透露了要求个性解放的最初信息。

《南柯记》取材于唐人李公佐的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这部作品反映了汤显祖戏曲创作的一个大转变,同时也是其对现实社会进行深入思考的表现。在剧中,他一方面通过淳于棼居官南柯,严于律己,勤于政事,将南柯一郡治理得物阜民丰、世风淳厚的事迹,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寄托其中;一方面通过淳于棼的宦海浮沉,真实地反映了明朝中晚期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特别是对于封建君臣之间所存在的尖锐矛盾,揭露至深。

《邯郸记》系由唐人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改编,其创作意图在于批判时政,揭露和讽刺上层统治者的卑鄙无耻。卢生不像《南柯记》中的淳于棼,他毫无匡时济世之志,只是一心追求个人的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地位越高就越加腐败,这正是对当政权臣的写照。剧中写卢生梦醒之后,求仙证道,宁肯在天门清扫落花,也不愿在人间过那种争名夺利的龌龊生活,是大有深意的。这明显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极端厌恶。

汤显祖在文学思想上与同时代的徐渭、李贽和袁宏道等人相近,极力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张,提倡抒写性灵,强调“世总为情,情生诗歌”(《耳伯麻姑游诗序》)。他一生写了2200多首诗歌,颇多佳作,特别是《感事》、《闻都城渴雨,时苦摊税》等诗作,把矛头直指封建皇帝,其大胆和尖锐,为同时代诗作所罕见。

在戏曲批评和表演、导演理论上,汤显祖也有重要建树。他通过大量书札和对《西厢记》、《焚香记》、《红梅记》等剧作的眉批和总评,发表了对戏曲创作的新见解。他认为作品的内容比形式更重要,不要单纯强调曲牌格律而削足适履,“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词俊音可用。尔时能一一顾九宫四声否?如必按字摸声,即有窒滞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答吕姜山》)。他和以沈璟为首的偏重形式格律的吴江派进行了激烈的论争。他自己也勤于艺术实践,“为情作使,劬于伎剧”(《续栖贤莲社求友文》),“自踏新词教歌舞”(《寄嘉兴马乐二丈兼怀陆五台太宰》),“自掐檀痕教小伶”(《七夕醉答君东二首》),同临川一带上千名演唱宜黄腔的戏曲艺人保持着广泛的联系。作于万历三十年(1602)的《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是我国古典戏曲导演学的拓荒之作,汤显祖堪称中国古典戏曲导演学的拓荒者。

汤显祖的戏曲作品和戏剧活动影响深远。师法于他的“玉茗堂派”戏曲家,在明代有吴炳、阮大铖、孟称舜等人,清代则有洪昇、张坚和蒋士铨等。直到今天,“四梦”里的许多精彩片段还保留在京剧、昆剧和地方戏舞台上。

汤显祖戏曲是我国乃至世界戏曲史上的杰作。四百年来,汤显祖研究一直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自2001年中国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来,汤显祖戏曲作为昆曲的代表作品,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中发挥着日益重大的作用。汤学研究业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

汤显祖的剧作初以抄本行世,传于友朋。《玉茗堂尺牍》卷四汤氏《答张梦泽》信中说:“谨以玉茗编《紫钗记》,操缦以前;余若《牡丹魂》、《南柯梦》,缮写而上。问黄粱其未熟,写卢生于正眠。”此信写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邯郸记》尚在写作中。其后渐有刻本,汤氏生前刻本已经梓就,并广为流传。明清两代汤显祖剧作刻本众多,仅以《牡丹亭》而言,就不下30种。

比较而言,晚明毛晋所刻《六十种曲》本是晚明剧坛上的通行本,也是明清刻本中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六十种曲》不仅全部收录了汤显祖的“临川四梦”,还收录了其未完成的处女作《紫箫记》,以及硕园删改本《还魂记》,充分说明了毛晋对于汤显祖及其剧作的推重,可谓别具慧眼。他的版本,反映了明代后期社会的审美观念,也最接近汤显祖时代的思想风貌。

我们编撰的这套《汤显祖戏曲全集》即以毛晋汲古阁刻本为底本,并与明清其他版本参校,尤其参考了当代钱南扬、徐朔方诸先生悉心整理的笺校本。我们的工作是对汤显祖的全部戏曲进行精当的注释和评析,力求通过简洁准确的注释为读者扫清阅读障碍,并从文本出发,联系舞台演出,涉及情节发展、人物性格、艺术特色等诸多方面,帮助读者进一步鉴赏和品评汤显祖戏曲,使全书成为一套兼顾学术性和普及性的汤显祖戏曲读本。

同类推荐
  • 单读(11-15)

    单读(11-15)

    用全新的视角和文体看世界。中国青年一代公共知识分子的声音。中国公共社会中清新而令人尊敬的声音。本系列收录《单读》第11辑至第15辑,主题分别为联结/断裂、创造力之死、消失的作家、世界的水手、我们的黄金时代。
  • 不见黄河心不死:黄河传说故事

    不见黄河心不死:黄河传说故事

    浙江文艺出版社编著的《不见黄河心不死——黄河传说故事》为山海经故事丛书中的一册,为我社早期山海经丛书的再版本。内容均以从民间搜集整理的传说故事为主,且各册都有一个核心的人物或主题,内容丰富,风格活泼,保留了很多的民间智慧,体现了民俗风情与历史面貌。《不见黄河心不死——黄河传说故事》内容围绕黄河主题,将从民间搜集整理的传说故事进行合理。
  • 拉美西斯五部曲5:洋槐树下

    拉美西斯五部曲5:洋槐树下

    《洋槐树下》:与赫梯帝国签订和平协约以后,拉美西斯一直遵循玛亚特准则的启示,特别珍惜那得来不易的和平……年届五十,他仍然孜孜不倦地领导埃及走向富庶繁华。然而赫梯人、叙利亚人、腓尼基人仍然在变换各种形式扰乱埃及的和平稳定。一桩桩谋杀案,手段残忍凶狠;一件件不实情报满天飞。拉美西斯身为奇迹的创造者,能够呼风唤雨,化敌为友。然而在他最后执政的十年里,却也无法阻止命运接二连三地带走他的至爱和好友,一次次让他与埃及敌国相抗衡时,倍感孤独。
  • 酒暖回忆思念瘦

    酒暖回忆思念瘦

    本书是根据著名作家陈清华在部分大专院校和各种读书会讲座的讲义整理而成。作者以唐宋词人的风花雪月和经典词作为线索,通过对唐宋词人及其脍炙人口的名篇的趣味化解读,讲述了著名词人与词背后那不为人知的故事,常有知人论世之语。同时,作者结合温庭筠、李璟、李煜、柳永、范仲淹、张先、晏殊、宋祁、欧阳修、王安石、晏几道、苏轼、秦观、周邦彦、李清照、蒋捷等词人的身世背景、性格学养、情感经历等方面,来探寻唐宋词艺术的发展与演变及词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 有思文丛:从清晨到日暮

    有思文丛:从清晨到日暮

    本书是小说家弋舟的一本散文集,由“异乡·寓言”、“无远弗届·书与人”、“和光同尘·创作谈”3辑37篇文章构成。内容涉及对历史的哲思、对生活的体悟、对作家作品的解读、对创作经验的总结。本书的语言极具特色,长短句错杂,耐人寻味。
热门推荐
  • 思维成就效率:41种快速解决问题的思考法

    思维成就效率:41种快速解决问题的思考法

    许多上班族都被“效率不够高”的问题困扰着。这种烦恼对于刚入社会的新人而言,更是如影随形,但即使成为中坚分子,甚或被誉为经验丰富的老手,仍旧难以轻易摆脱这种困扰。《思维成就效率:41中快速解决问题的思考法》从思维改变效率的角度,详细阐述了提升工作效率和快速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只要认真实践《思维成就效率:41中快速解决问题的思考法》介绍的思考方法,一定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最适当、最迅速的问题解决方式以及工作方法,从而成为精明能干的职场人。
  • 乾隆玉圭

    乾隆玉圭

    1900年8月14日凌晨,随着一阵密集的炮火,北京西直门厚重的城门轰然倒地,八国联军的士兵在火力的掩护下蜂涌进入已不设防的城门,在此顽强抵抗了十几天的清军和义和团此时已作鸟兽散了。联军统帅瓦德西在部属的簇拥下,跨过清军士兵和义和团义士的尸体,踩着被炮火轰下的城砖登上了城门。在被炮火轰击的千疮百孔的箭楼上,他向东望去,晨辉下,黄瓦红墙的紫禁城显得越发神秘。他微微眯起眼睛,神情之中有几分敬仰,又有几分得意。这时一个军官跑步来到他跟前,问道:“统帅先生,部队下一步如何行动?”瓦德西诙谐的反问道:“你说呢?亲爱的先生。”
  • 极夜玩家

    极夜玩家

    群:723662154(两本书普通粉丝都可进)这是一个充满了魔法粒子的世界。魔术学徒,魔术师,蒸汽朋克,源质枪以及顶端的玩家与长城边境的灾厄对抗。主角重回考试失利那一年,谱写一段最强玩家的传奇!
  • 听历史学家讲故事:人生路上舍与得

    听历史学家讲故事:人生路上舍与得

    历史故事,蕴涵了我国古代人们为人处世的精华,读者这一幕幕历史话剧,听着他们一席席精彩台词,我们逐渐学会更明智地处理人际关系,更轻松地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难题,更勇敢地选择拿起和放下,更豁达地看待得到和失去。本书通过通俗简短的历史故事,生动真实的历史人物,深刻明了的感悟,以及相关的名言俗语,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以启示。让人们在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悟中领悟人生的真谛,从而使人生更加精彩纷呈。
  • 神武炼

    神武炼

    看似平常的山村少年却隐藏着惊天的身世之谜,机缘巧合踏上修武之旅,演绎出一个纵横武道,飞升仙界的旷世传奇。
  • 陌守城瑰

    陌守城瑰

    一场战乱,新皇登基。风月国里,右相权倾朝野,新皇怕他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就逼迫他们承认是帝国的叛徒。一个小女娃逃了出来,长大之后展开浓烈的复仇计划。
  • 中学就去加拿大

    中学就去加拿大

    为什么要留学加拿大?什么年龄留学最合适?选读私立学校好还是公立学校好……面对想要送孩子远赴异国他乡的父母们层出不穷的疑问,作为一位老海归、两个留学加拿大名校的女儿的父亲、长期致力于中西教育研究的专家,本书作者朱凡现身说法,以自己送两个女儿留学加拿大名校的亲身经历,事无巨细地讲解了如何规划留学的全过程。从教育特色、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宏观层面,到课程设置、课外安排、生活环境、升学情况、工作前景等微观角度,均有真实案例供家长参考,帮助家长全方位地规划好孩子的留学。
  • 伊苏之恋之总裁快走开

    伊苏之恋之总裁快走开

    苏韵熙表示,小时候的她,只想普通地找一个她爱的人,开着普通的车,住着普通的房子,生个普通的孩子,过上普通的生活。。。若干年后,伊浩轩开着价值上亿的豪车,搂过苏韵熙:“老婆,辛苦了~咱女儿又得了个什么国际舞蹈比赛的奖,要咱们去参加颁奖典礼。对了,还有咱儿子上次不是得了个国际奥数奖吗?放奖杯的房间没位置了,要咱们在去接他的路上顺便买张桌子。颁奖典礼是在晚上八点,现在才四点,我们可以先去买菜,吃完晚饭后再去。嗯……亲爱的老婆,看在我今天表现那么好的份上,今天咱不生气了好吗,是我错了,我不该在办公室色心大起…
  • 史前地球:灵长类动物和人类祖先(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史前地球:灵长类动物和人类祖先(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探究了灵长类动物的生物学特性、进化以及行为。第一部分简洁但全面地探究了进化思想史,以及灵长类动物和人类进化的基本原理和机制。第二部分讲述了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即狐猴、猴类、猿类和人类的起源、进化以及分类。第三部分将重点放在早期古人类和非洲猿类的分离。
  • 月令

    月令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