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89000000002

第2章 微表情,读心识人的点睛之笔

在大事上,人们表现出他们所希望表现的,在琐碎的小事上,才表现出他们自己。细微处泄天机。每个人在遇到外界刺激的一瞬间,表情上都会有反应,这些微表情是本能的、无法掩饰的、不受控制的。从这点来说,微表情是了解一个人内心真实想法的最有利线索。

视觉型,听觉型,还是触觉型

你见过熟练锁匠干活吗?简直就跟玩魔术一样。

他摆弄一把锁,能听到一些你听不到的声音,看到一些你看不到的东西,感觉到一些你感觉不到的情况。不一会儿,他就了解了锁的整个结构,并且能把它修好。

一个优秀的交流者也是这样工作的。他可以了解任何人的内心组合(也称为策略)——可以像锁匠那样考虑、思索,从而探索出别人的内心结构。

了解别人策略的关键就是要注意他们的言行举止。要知道,人们会将你想知道的有关他们策略的一切信号都传达给你,不过,有时是通过语言传达的,有时是通过行动传达的,有时甚至是通过眼神传达的。

你可以学会巧妙地去阅读一个人,就像你能学会读一本书、看一张地图一样。记住,策略只不过是产生特殊结果的一种想象组合。你需要做的,就是促使人们去感受他们的策略,同时仔细观察他们的特殊反应。

人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视觉型、听觉型、触觉型。

那些主要利用视觉系统的人倾向于以图像看世界。他们通过大脑中的视觉部分,获得他们最大的感觉力。因为他们的语言力图跟上大脑中的图像变化,所以常常说话较快;因为他们只是想要把大脑中的图像描述出来,所以常常不太注意表达方式,而更倾向于用视觉语言来表达,向人们描述这些东西看上去怎么样,呈什么样的形状,是明还是暗等。

那些听感强的人则不同,他们说话慢一些,声音也较洪亮,表达较有节奏,语言较有分寸。因为字词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所以,他们对于说什么非常慎重。他们常常用听觉语言来表达,比如“这听起来正合我意”“我能听见你说的”或“听起来一切都很顺利”等。

那些触感强的人说话更慢。他们主要是对触觉做出反应,说话时语调深沉,每句话都像是一点一点挤出来的。他们常常用触觉语言来表达意思,总是“抓”某东西的“具体形态”,比如东西很“沉”,他们需要“摸一摸”。他们总是说:“我找到了答案,但我还没有抓住它。”

每个人都有这三种系统,但大多数人只是其中一种系统占支配地位。你在了解别人的策略、了解他们做决定的方式时,需要先知道他们的主要感觉系统是哪一种,这样你就能有的放矢地表达你的信息。

只要通过观察和听一个人说话,仔细留心一个人的眼睛,你就能立即意识到对方使用的是哪一种感觉系统。

不妨先问这样一个问题:你12岁生日蛋糕上的蜡烛是什么颜色的?回答这个问题时,90%的人都会把头抬起来,眼睛往左看,这就是惯用右手的人甚至某些左撇子回忆视觉图像的方式。

再问下一个问题:如果给米老鼠加根胡子会怎么样呢?花几分钟时间描述一下。这一次,他的眼睛也许会往上抬,并移向右边,这里正是眼睛构成图像的地方。

因此,只要看看人们的眼睛,你就能了解他们的策略。

人的声音也含有深意。视感强的人说话快而急,有鼻音,声调起伏大;触感强的人说话慢,声调深沉;听感强的人声调平稳,吐字清楚。

因此,哪怕是很有限的交流,你也能清楚地、准确无误地了解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方式。当然,学会了解别人策略的最好方式不是观察,而是实践。因此,你要尽可能多地在其他人身上做这些练习。

眼珠习惯朝右转动的人富有攻击性

人们在交谈时,眼珠往往会朝不同的方向转动。所以,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对方在思考时眼珠的动向,便可在不知不觉之中洞悉对方的性格。

“虐囚案”的发生,让外界对美国的监狱管理提出了质疑。美国当局委派了FBI对此事展开调查,其中囚犯指控最多的是监狱长伯特,于是特工们决定对伯特进行约谈。约谈在伯特的办公室里展开。

办公室内部的布置可以称得上简洁而高雅,由此可见房间的主人是一个非常有修养的人。当特工们见到伯特的时候,更是无法相信他与囚犯们描述的“监狱恶魔”有什么联系。因为无论是从伯特的穿着、出身、谈吐,还是从他接待特工的行为举止来看,都显示出了一种彬彬有礼的态度。在大家落座之后,约谈也随即展开。

伯特面对特工们咄咄逼人的追问,始终保持着温和的态度与有理有据的回答,这更是让特工们坚信他和囚犯们形容的“脾气暴躁、下手狠毒”的形象是完全无法联系在一起的。在整个约谈的过程中,伯特除了在回答问题时会不时地向右转动眼珠外,其他行为都显得极为自然。但正是因为伯特这种转动眼珠的习惯,让一位精明的老特工对他的真实性格产生了怀疑。

因为在此之前,斯坦福大学的一些教授就曾对眼珠的转动与人的性格之间的关系做过专门研究。教授们请来若干位男士,并在30秒内不间断地向他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注意观察他们眼珠转动的方向。随后又将他们分为两组:A组是在回答问题时眼珠向左转动的人,B组是在回答问题时眼珠向右转动的人。

在对A组与B组男士的性格进行分析后发现:B组的人性格更为急躁,攻击性更强,而且这类男士很难将焦躁不安的情绪压抑很长时间或是彻底隐藏起来,他们一定会找机会发泄出来;而A组男士的性格则与B组恰恰相反,他们大多会将心中的不快封闭起来,不会表现出他们的攻击性。

通过眼珠的转动便可推断出:监狱长伯特本身是一个性格暴躁的人,他在特工们面前所表现出的温和态度只是一种伪装。于是特工们故意在第二次的约谈中,用不客气的言语挑衅对方,借其性格的弱点来套出实话。结果这个监狱长果然中计,将其易怒狂暴的性格暴露无遗。

易怒的人大多都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由于这种性格并非一日养成,所以想要改变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由此可知,在我们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对方是一个习惯将眼珠向右转动的人,就可以推测出这是一个攻击性很强且难以应付的对手。在交谈过程中,只有充分利用这个特点,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32段无声视频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潜意识能够无意识地与其他人的潜意识相互发生影响。”这就意味着,你可能会基于自己的判断和直觉,而非基于事实去下意识地评价别人,换言之,即基于一个人的肢体语言去评价他。

一项由哈佛大学实验心理学教授罗伯特·罗森塔尔(Robert Rosenthal)和娜莉妮·阿姆巴迪(Nalini Ambady)进行的研究,证实了非语言姿态的力量。这两位研究者给一组本科学生展示了32段不同老师在课堂上的视频剪辑,然后要求他们对这些老师进行评价。由于视频中的声音已经被扰乱或删除,所以学生们只能基于各位老师的肢体语言对他们作出判断。

结果表明,参与实验的学生的评价和那些曾听过这些老师的课并在学期结束时填写了教师评估表的学生的评价达成了一致。尽管后者将其评定结果归因于老师的友好或清晰的思路,但此项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的评价是基于非语言交流形成的。

运用逻辑推理和深思熟虑的评估,你就能避免单纯依据肢体动作做出反应。如果没有仔细考虑他人做出某些肢体动作的可能原因,你就会被这些肢体语言所欺骗。例如,我们熟识的一名法官在审理案件时突发中风,面部肌肉抽搐,嘴角抽动,这些动作很有可能会令辩护律师紧张不安。假如辩护律师知道法官的这些动作并非自愿行为,就不会表现得如此不安了。

为了避免产生误解,你必须谨记自己的表情和手势是如何被他人感知的。任何时候,都请注意自己正在传达出去的非语言姿态。你的双臂是否交叉?你的身体是否倾斜?如果你展现出的是一种开放的姿态,或许别人会更容易接受你的意见。

当然,你还应该注意对方的肢体语言。如果感觉到对方对你有所防备,你就可以改变自己的方式,以使对方乐于接受你。演说家们将其称为“观众意识”,他们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它的存在。当他们从某个观众身上看到负面的非语言姿态时,便会快速转换话题,讲一个笑话或提出幽默的观点,让观众大笑,放松心情。

摸袖口,表示对方心里开始动摇

他耍的什么心计?她闹的什么心思?在这个人心越来越难测的时代里,让FBI——美国联邦调查局探员告诉你,如何通过他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了解其内心世界。

美国某名人的性丑闻案曾引来众多媒体的关注,FBI探员在此次案件的侦破中功不可没。

探员们在遭受侵害的酒店女服务员的衣服上得到了侵害者的DNA样本,并在次日得知DNA检测结果与该名人匹配后,便将该名人约到了美国联邦调查局。起初,该名人态度强硬,一口咬定此次性行为是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发生的。后来,随着案件细节的逐渐揭露,相关证人一个个出现,探员们发现,虽然该名人口中始终没有承认是强迫性行为,但内心已经开始有所动摇。这让探员们越发坚信,酒店女服务员的供述并不是捏造的。

那么,探员们是如何发现该名人心理上的这种转变的呢?享誉全球的身体语言大师、有着25年工作经验的前FBI反间谍情报小组专家乔·纳瓦罗(Joe Navarro)说道:“大约有60%到80%的人际沟通是通过非语言行为来完成的。在这起案件中,随着性侵害证据的不断出现,探员发现,在与该名人约谈的过程中,他用一只手整理袖口或是把玩手表的次数越来越多,而这种迹象恰恰是一个人内心动摇的表现。”

相关心理学家也通过实验证明:通常人们玩弄袖口、袖口上的扣子或手表,是身体本能所设置的一种防卫性动作,它表明该对象的心中非常慌张。而女性不断调整胳膊上手提包位置的行为,也是其不镇定的重要表现之一。

于是,老道的探员们便以此为突破口,在该名人整理袖口或把玩手表时,不断攻破其心理防线,套取了大量事实,并最终判定该名人的“性侵犯”罪名成立。

正常情况下,一个人出现用手玩弄袖口等行为,很容易让人发现他内心的不稳定,自然对其的信任程度也会降低。但对套话来说,这是极其有利的,因为此刻的心理防线是最容易被突破的。

若是在社交场合,经常玩弄袖口的人大多会让对手有机可乘;在职场中,那些经常玩弄袖口的人会处于公司最底层,他们会因透露出了内心的不安而被安排做一些最微不足道的工作;在交流中更是如此,这就像两个人在博弈,谁最先暴露出自己的缺点,谁就会输得最早。

所以,专家们通常建议大家,在套取别人的话时,可以利用他人的不安,但自己要减少类似的举动。尤其是在面对自己不是很熟悉的人或是在公开场合讲话时,我们更要尽量避免这样的行为。

当然,控制并不等于掩藏,不要以为把手臂放到桌下就万无一失了,这同样是一种软弱的表现。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将手臂放到桌下去整理自己的衣袖或摆弄手表。如果实在想放到桌下,也要在迅速整理完后的第一时间将手再次放回桌上。如果确实感到紧张,又不想让对方发现,可以采取调整呼吸或喝水的方式来尽量消除这种不安的情绪。

记住,在与人交流的任何时候,都不要让对方认为自己是一个不自信和不值得一提的人。要尽可能提高自己的身价,保持居高临下的姿态,告诉对方:“我是最优秀的。”

手在耳边打转的人有暗示

探员劳拉接到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命令,进入某保险公司调查该公司是否在别的国家开设了间谍公司。可是,这家公司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每一个新加入的员工都必须在一个月的试用期内销售一定金额的保险,才能转正。

有一天,一对中年夫妻来到这家保险公司,劳拉接待了他们。劳拉先向他们热情地打招呼,接着向他们介绍了各种适合他们那个年龄段的保险。但这对夫妻看上去并不是非常感兴趣,这让劳拉有些怀疑他们不是来这里买保险的,或许只是想了解一下。可是,在交流过程中,当劳拉提到一种家庭险时,这对夫妻其中的一位用手不经意地摸了一下耳朵。于是劳拉判断,他们是想买一种家庭组合险。

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劳拉便问对方:“你们是想要了解家庭组合险吗?”对方有些诧异,不过还是很认真地回答说:“是的,因为我们考虑到了孩子。”

接下来,劳拉以家庭险为重点,向他们详细介绍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各种险种。很明显,劳拉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突破口,而其中的一个险种也获得了这对夫妻的认可。最终劳拉完成销售任务,顺利成为该保险公司的一名正式员工。

美国著名市场顾问迈克·斯达克曾说:“如果对方摸耳朵,便是发出了感兴趣的信号。”当我们在说话时,如果对方做出了拉耳垂、摸耳朵或耳朵附近鬓角、后脑勺之类的动作,就代表对方对你的话题很感兴趣,想继续听下去。这也正应了日本的一句俗语:“拉开耳朵好听话。”

摸耳朵这种想要继续听下去的下意识反应,是一种非常容易被发现的肢体动作。比如,对方在说“这个话题我非常感兴趣”“真的吗?为什么这种事情我没有听说过”时,通常会伴有摸耳朵的动作。这就表示对方已经对你的话题产生了兴趣,并希望能够继续谈下去。我们一定要善于观察对方感兴趣的“敏感词”在哪里,再将话题继续下去,这对于双方的交流会很有帮助。

我们还需要注意,如果在与对方交谈的过程中,对方将整个耳郭向前折,盖住耳洞,就是在暗示我们应该立刻停止当前的谈话了。因为这样的动作已经表明对方想说:“我不想再听到这些了,我已经听够了。”就像小的时候,听到父母在屋外争吵,有些孩子就会在自己的房间用双手将耳朵堵上,以期望能将父母的声音挡在外面。

成年人在不想听到别人说话时,大多也会做出类似的动作。比如,你正说得热火朝天,对方却将手指伸进了耳道,好像在掏耳朵一样,这就暗示着对方对你话题的不屑。你最好礼貌性地询问对方,是否对自己的话题有什么看法或意见。如果是不方便询问的对象,那你就需要考虑换一个话题了。

所以,我们在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对方是在摸耳朵还是试图转移话题。总而言之,若是对方的双手在自己的耳边打转,那就是在告诉我们,需要提高警惕的时候到了。

小舌头,大秘密

尽管舌头是身体内部的一个器官,但因为它可以露在外面,因而成了身体语言的媒介,可以用来表达恐惧、欲望、拒绝,以及侵犯他人等信息。而所有的这些,都可追溯到婴儿被喂食的本能反应。

例如,有许多敏感、脆弱,带点神经质的人,经常做出“咬东西”的动作,追根溯源,即是婴儿饥饿时紧咬母亲乳头才觉得心安这种原始本能的再现。因此,“咬东西”是一种“自我安慰”,它是婴儿时期因为某些不可知的原因而形成的习惯性焦虑所造成的。婴儿时的吮手指,小时候的咬指甲,长大后的咬圆珠笔、咬香烟雪茄,咬的东西虽不同,但内在那种意识深处的焦虑不安却是一样的。

在舌头的诸多动作里,最值得讨论的,乃是用舌头表达“拒绝”的各种动作。

例如,当人们受到巨大的惊吓时,除了目瞪口呆、双手平举、掌心向外,还会经常把舌头长长地露出来。这些动作的符号意义以前一直令人费解,但到了现在,大家都认为,这是一种夸大的“拒绝”动作。双手平举、手心向外,是一种想要把恐惧推开的动作,而舌头被长长地吐出来,也和婴儿用舌头顶开不想要的食物一样,是在表达拒绝,只是这种拒绝的程度更深了一些。

由于上述这种吐舌头的动作是自己被吓时的身体语言,于是,当人要侵犯别人时,就会“己所不欲而施于人”,用这种动作来侵犯别人。这就是“侵犯式的吐舌头”,也就是所谓的“吐舌头,扮鬼脸”。这种动作之目的在于吓人、无礼地侮辱人,但它的本质仍是拒绝,以及由此转化成的轻蔑。

当人们碰到某种小惊吓、小紧张、小尴尬时,就会吐舌头。但这种动作不会持续太久,吐一下很快就会缩回去。这种形态的吐舌头,在幼儿园学童身上非常容易看到。它所表达的是程度最轻微的拒绝。由于这种动作并无侵犯性,而且多发生在幼童身上,所以尽管幼儿园教师会在幼童伸舌头时加以制止,这种动作还是存续了下来,成为一种“扮可爱”的表现,用来表达不是那么严重的小惊吓、小紧张、小尴尬。

除了表示拒绝外,吐舌头还可能在表达这样一种心理——无论老幼、不分男女都是这样,那就是“侥幸逃过一劫”!

一旦你学会观察这种行为,无论是在讨价还价还是在进行激烈竞争,对你而言都非常有用。

许多年前,我想买一部好车。我到经销商处对销售员说:“我愿意以这个价钱买下这辆车。”销售员和我讨价还价了一会儿后,使了惯用的一招说道:“好吧,让我问问我们经理。”于是,他去找经理,我走出他的办公室,随便逛逛。

几分钟后,我碰巧瞥见那个销售员和他的经理在一扇玻璃门后交谈。虽然我听不见他们在说什么,但是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他们的一举一动。我看到那个销售员在和他的经理说完话之后,做了一个吐舌头的动作,虽然动作很快,但我绝对不会看错。

我回到那个销售员的办公室,等着他回来。他没过多久就回来了,对我说:“我们经理认为我给你的价格已经是最好的价格了。”

我反问道:“你的意思是,这是你们能接受的最低价了?”

“是的。”他回答。

“没有再商量的余地了?”我用一种刨根究底的语气说道。

“没了。”他点头说,“这是我们的最低价了。”

“既然这样,那谢谢你了!”我说完从椅子上起身走出办公室,头也不回地往大门走去。当我走到出口处的时候,就听到有人一边叫我的名字,一边喊道:“等一等!等一等!”

那位销售员又把我哄回他的办公室,告诉我他可以在所谓的最低价上再降低2700元,这个新的最低价比我第一次给出的价格仅仅高出100元而已。

这个故事的重点在于:第一,要摸清这辆车的价格底线是多少;第二,当你看到销售员做出吐舌头的动作时,你就要知道,他试图侥幸地让你接受所谓的最低价。

拉拽衣领的人可能在撒谎

在观看电影时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场景:当男主人公看到心爱的女孩儿投入其他男人的怀抱时,会使劲地拉拽自己的衣领,并解开衬衣的第一个纽扣,即使打着领带他也会烦躁地将其松开,这一切都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男主人公的急躁与不安。男主人公这些动作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烦躁时火气很大,所以要使劲将衣领拽离自己的脖子,以使凉爽的空气钻进衣服里。

其实更多的时候,男人拉扯衣领的行为并非只是因为烦躁,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

琼斯最近正在为自己新交的男朋友苦恼着,因为她很想知道现任男友在她之前是否有过非常相爱的女友。于是小心眼儿的她总是时不时地故意在男友身边套话说:“你的前女友长得漂亮吗?”“她是一个温柔的人吗?”……男友在她每次提到这些问题时总会显得烦躁不安,但最终还是会聪明地回答一句:“我过去有过女朋友?怎么可能有这回事。”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他总是会下意识地拉拽下自己的衣领。看到男友的这个动作,琼斯便知道:他在对自己说谎,那些搪塞的话更加显示出了他的心虚。但此时琼斯并没大发脾气,反而微笑着对男友说:“我希望我们之间能开诚布公,你知道我并不是一个小气的人……”

研究发现:人在撒谎时之所以会拉拽衣领,是因为谎言会使敏感的颈部神经产生痒的感觉,于是人们便会下意识地试图通过摩擦或者抓挠的动作来消除这种身体上的不适。

从客观上讲,男士比女士更喜欢拉拽衣领,主要是因为男士大多时候会穿西服、衬衣,而女士的衣服种类很多且有一些是不带领子的。如果是女人说了谎,她们更多的反应则可能是故意转移话题或是将脸转向别处。毕竟对于注重仪态的女士来说,拉拽衣领的动作看起来比较男人气。因此,不能仅仅根据拉拽衣领的动作就断定某人在撒谎。

与拉拽衣领同时相伴的面部表情才是更为重要的。因为如果对方真的撒了谎,那么在他拉拽衣领时肯定会有细微的面部表情的变化,如:躲开直视自己的目光。所以,我们通常根据一个人闪躲的眼神和下意识的拉拽衣领的动作来确定他是否在撒谎。

而且人们在说谎时还会因为言不由衷而露出不自在的笑容。因为真诚的笑容是一种下意识的面部动作,它不受大脑的直接控制,而是面部肌肉自主作用的结果,且一副自然的笑容会让人的眼睛四周出现细纹;而虚假的笑是由大脑发出笑的指令,由思维调动脸部肌肉的运动,所以笑容就会显得不自然。不真诚的笑脸因为只有嘴角轻轻上扬,所以细纹也只会出现在嘴的四周。

所以,如果我们不能确定一个人的回答是下意识的反应还是心烦气躁,就可以像琼斯那样,由于不能判断出男友在回答问题时频频拉拽衣领是不是担心自己的谎言被识破,便用真诚的微笑来询问对方“有什么地方不舒服吗?我希望咱们之间能开诚布公”或是“你刚才说什么?再说一遍行吗?”以期套出对方更为真实的想法。

记得多看对方一眼

当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相视的时候,这两个人会立刻发现自己很矛盾:既想和对方有眼神接触,同时又想要避开对方的眼神。如此的来来去去,便发展成人类一套复杂的眼神移动模式。

——德斯蒙德·莫里斯(Desmond Morris)

我们用理智控制着身体的每一个举动,力求让它们中规中矩,可你不曾想到的是,我们的眼神会泄露自己内心的秘密。而别人正像灵敏的猎犬一样注视着你的眼神,将你视为猎物。比如:让小布什坚决攻打伊拉克的原因,仅仅是因为FBI的专家在萨达姆的眼中看出了恐慌。而对于FBI探员来说,每一次的约谈都可以在一个个不经意的眼神中,找出击败对手的突破口。

在人与人的交流中,相互信任的基础大部分是通过眼神的接触来完成的。当你和一个人说话时,他的眼睛总是看向别处,你还会相信他所说的吗?当一个人和你交流时,眼睛眨动的频率明显比平时高,你还会相信他是无辜的吗?

FBI探员乔接到线人举报说,他的一个嫌疑人此时正躲藏在女友家里,于是乔马上赶过去准备抓捕他。可是当嫌疑人的女友打开门后,却告之她的男朋友并没有来过她家。乔并不能确定对方的话是否真实,于是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盘问。在乔反复询问的过程中,嫌疑人的女友虽然一直保持镇定,可是其眨眼频率已经明显高于先前,乔由此断定该嫌疑人一定还在女友家中。最终在乔一再的坚持下,他对房间进行搜查,并在房间的大衣柜里找到了那名嫌疑人。

在这个案例中,乔正是由于发现了嫌疑人女友眼睛的频繁眨动,才察觉到其内心的不安和紧张。尽管当时她的表现是那么镇静,可是她的眼睛却出卖了她,最终使得乔通过套话,发现了更多的线索。

达·芬奇说:“眼睛是灵魂的镜子。”乔·纳瓦罗也说:“眼神的接触更有利于约谈双方融洽关系的搭建,如果我们想要维持与嫌疑人的友好关系,那么与对方握手或是交谈时就不要马上停止眼神的交流,而应缓缓地将视线移至对方的左右两侧。”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接触与沟通都离不开彼此眼睛的参与,比如:它总是让我们看到自己喜欢的人,而对于那些自己讨厌的人会视而不见或不再看第二眼;当我们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时,一般会长时间地盯住不放;我们还可以用眼神来传达力度感,从而控制整场谈话;当我们的情绪受到影响时,眼神还可以说出语言难以表达的情绪。所以说,眼睛所能传达出来的不仅是秘密,还可以是一种愉快和友善的氛围,对交流产生更有利的影响。

人们在握手或打招呼时的眼神接触,通常支配欲较强的人会持续的时间长一些,而性格比较温顺的人持续的时间会短一些。对于男士而言,在与同性打招呼时,眼睛注视的时间最好短一些,否则很容易传达错误的信息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要知道良好气氛的营造对于交流是非常有利的。

那么,在不同的场合和情况下,我们又该如何运用好自己的眼神来讨对方喜欢,以便更快地达成自己的目标呢?

在两个人的交流过程中,能够时刻保持眼神的交流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若一味死盯住对方不放,便很有可能会让他感到不自在,从而希望能尽快结束这次谈话。所以,为了避免这种尴尬的出现,在交流过程中,我们可以每隔5秒钟便打断一下彼此的眼神交流。

但切记眼睛不要向下看,因为这是结束谈话的暗示。我们可以试着向上看或是向旁边看,就像在思考什么事情一样。当对方看到时,也会认定你在思考问题,因此将继续对你的话题感兴趣。我们还可以在倾听时先看对方的一只眼睛5秒钟,然后将视线移向另一只眼睛,接着移向嘴边,这样保持循环移动,对方就会觉得我们对他的话题很有兴趣,从而愿意与我们继续交谈下去。

在与他人发生争辩时,如果想保持对自己有利的地位,那么眼神的威力是不容小觑的。若是眼神用得好,即使不说话也能让对方屈服;若是用得不好,便已经输了一半。所以,你可以持续盯住对方的眼睛,并透露出坚定的眼神。在对方说话时,也不要放松注视,通过这种眼神的接触观察他的语调和神色。保持沉默,用眼睛注视,这是一种不说话也能赢的有效途径。

不能倒叙事件,就是在撒谎

某部电视剧中有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情节:剧中主人公在等了许久之后终于等到一个停车位,可是当他刚要倒车停进去时,一辆飞驰而来的车抢占了他的车位。主人公质问抢车位的司机:“难道你没有看见我等了很久才等到这个车位吗?”那个司机点了一下头后连连摇头,非常无辜地说:“没有,我也在等车位。”主人公非常认真地说:“您在说谎,因为刚才您做了一个非常典型的‘说谎’动作:‘在摇头说不之前,先轻轻点了点头’……”

就这样一个不经意的点头动作,让抢车位的司机泄露了内心的秘密。由此可见,谎言并不是无懈可击的,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便很容易从对方不经意的动作中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

其实每个人都会说谎,曾有一位著名的教授指出:每天与我们交流的10个人中,就有5个人在说谎。说谎的原因大多是想隐瞒一些事情或是不想被人看透心思,所以才会采取一些手段进行掩饰。而这种情况在审讯过程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FBI探员杰克约谈了一名犯罪嫌疑人,并问他:“事发当天你都在做什么?”嫌疑人回答说:“我8点去了便利店,10点在上班的路上,12点在吃工作餐……”这名嫌疑人将时间地点回答得非常流利,似乎完全可以证明自己当时并不在作案现场。杰克接着问道:“请你把你刚才说的事情,按从后往前的顺序再说一遍,好吗?”经过长时间停顿后,嫌疑人支支吾吾地说:“下午5点的时候,我……我在……”嫌疑人根本无法将自己所做的事情倒叙出来,所以杰克由此判定嫌疑人在说谎。

对于准备说谎的人来说,他们可以事先编造一番流利的对答,但是由于没有切实参与过这些事情,所以这些事情不能进入深层记忆。如果让他们倒着说出所做的事情,便会露出马脚。所以当你面对一个高明的说谎者时,可以用这些套话的技巧让其露出马脚。比如:假装自己没有听清他刚才的叙述,从他所说事件中抽出几个时间点,让他对其重新进行描述。如果他不能流利地答出来,那么他说谎的事实就显而易见了。

如果在交流时对方出现以下特征,同样可以被认定是在说谎。比如:语速很快且比平时流畅,这点说明对方早有准备;在撒谎时,对方大多答非所问,且嘴动手不动;说话时停顿时间较长,很容易支支吾吾,身体不动,姿势没有太多变化;说谎人的眼睛要么不敢看对方,要么瞳孔会比平时大;对于性格内向的人来说,撒谎时语言会显得非常不流利。

总之,人在撒谎的时候,无论手段与技巧多么高明,都会留下各种痕迹。哪怕语言叙述得天衣无缝,肢体动作也会泄露秘密。如果我们能够看穿对方的谎言,就会在心理上占据绝对的优势,因为当我们明确了对方的真实想法后,便可不再受制于人。尤其是在进行一些商业谈判时,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识破谎言的技巧,反而可以“先发制人”。

他在对我撒谎吗

在社会交往中,人们说谎或被谎言欺骗的次数之多令人震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心理学家费尔德曼研究称,每人平均每日最少说谎25次。当然,谎言有不同类型之分,有的谎言是出于善意,对此我们大可不必理会;但若是谎言出于欺骗和伤害的目的,我们又如何知道自己是否被骗呢?

最近,美国加州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即使最常说谎的人,当他的大脑转换成假装模式时,也会有下意识的信号可以被抓住,普通人可以像测谎仪一样,抓住说谎者的口实。

大部分骗子都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偶尔说谎的人和经常说谎的人。

◎偶尔说谎的人

偶尔说谎的人,通常是为了回避不愉快的情况,或是掩盖自己的错误,而以谎言加以掩饰。这种人不善于说谎,所以说谎的时候会感到局促不安,而不安的情绪会表现在外貌、肢体语言及声音上。

◇不提及自身及牵涉的人的姓名

美国赫特福德郡大学的心理学家韦斯曼说:“人们在说谎时会感到不舒服,所以会本能地把自己从他们所说的谎言中剔除。比如你问一个人昨晚为什么不来参加约好的晚餐,他会抱怨说他的汽车抛锚了,他不得不等着车修好。说谎者通常会用‘车坏了’来代替‘我的车坏了’。”

所以,如果你向某人提问时,他总是反复地省略“我”,他就有被怀疑的理由了。反过来,撒谎者也很少使用他们在谎言中牵涉的人的姓名。一个著名的例子是,几年前,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在向全国人民讲话时,拒绝使用“莱温斯基”,而是说“我跟那个女人没有发生性关系”。

◇避免与他人的目光接触

每个人都记得小时候妈妈的批评:“你肯定又撒谎了,因为你不敢看我的眼睛。”一些偶尔说谎的人在说谎时往往会去摸眼睛以避免与他人的目光接触。女人在说谎时,一般会轻轻地摸眼睛的下方,为的是避免动作粗鲁,害怕弄花自己的妆;她们也会看天花板,以避开对方的视线。而男人摩擦眼睛的时候通常较为用力,也会去看天花板或者其他地方。

◇音量和声调突变

如果你问老公刚刚是谁打来的电话,他突然开始像喜鹊一样说话,你就得警惕了。音调突然升高往往是说谎者为了掩饰自己的心虚。

◇真实表情闪现时间极短

人维持一个正常的表情会有几秒钟,但在“伪装的脸”上,真实情感停留的时间极短,所以你得小心观察“谁是流露出惊恐的神态却强作镇定的人”。在美国保密局提供的胶片中,克林顿说到莱温斯基时,他的前额微微皱了一下,然后迅即恢复了平静。

◇说谎时鼻子会变大

你知道说谎时你的鼻子会变大吗?你的身体在说谎时的反应是,多余的血液流到脸上,有些人整个面部都会变红,而且说谎还会使你的鼻子膨胀几毫米。当然,这种膨胀用肉眼是观察不到的,但是说谎者会觉得鼻子不舒服,因而会不经意地去触摸它——这是说谎的表现。

◇撒谎的人老爱触摸自己

人在撒谎的时候越是想掩饰自己的内心,越是会因为多种身体动作的变化而将内心暴露无遗。心理学家奥惠亚等曾做过这样一项实验:

让被实验者用谎言回答面谈者的提问,并分别记录各个时间段里的非语言行为。与不说谎时的行为比较,被实验者撒谎的时候,回答变得更加简短,而且还伴有摆弄手指、下意识地抚摸身体某一部位等细微的动作。

在说谎时,人们经常会去捂自己的嘴,但又觉得这样不太合适,所以最后通常会在鼻子上摸几下,以此来掩饰自己刚才捂嘴的动作。有的时候,并未说谎的人在说话时也会摸一下鼻子,但是这一动作与撒谎时有明显的区别。从触摸的时间和力度上可以看出,不说谎者触摸的时间稍稍长一些,力度也大一点。

◇拉衣领

拉衣领这一动作显得很普通——为了美观,人们通常会注意自己的衣领。据心理生理学研究:人们在说谎时会引起心理的不平衡,导致交感神经功能的微妙变化,引起面部和颈部的刺痛感,就会用手来揉一下或碰触一下,或下意识地拉一下自己的衣领。

◎经常说谎的人

经常说谎的人,在熟能生巧的情况下,连外貌、肢体语言、声音等都能控制得惟妙惟肖,不露出什么蛛丝马迹,但他们的谎言并不是毫无破绽。

◇说谎时眨眼或摩擦眼睛

对于一些习惯说谎的人来说,他们学会了反其道而行之以避免被发觉——紧紧地盯着你看。由于欺骗者看你的时候注意力太集中,眼球开始变得干燥,他们不得不更频繁地眨眼或是摩擦眼睛来缓解干燥带来的不舒适感,而正是这个动作泄露了致命的信息。

另外一个准确的测试是,直接盯着看某人眼睛的转动。人的眼球转动表明他的大脑在工作。大部分人当大脑正在“构筑”一个声音或图像时,如果他们的眼球在不停地转动,也能说明他们在说谎。这种“眼动”是一种反射动作,除非受过严格训练,否则是假装不出来的。

◇反复问同一个问题后,说谎者会勃然大怒

问一个问题,然后等他们回答。问第二次,回答会保持不变。在第二次和第三次之间留一段空隙。在这期间,他们的身体会平静下来,他们会想:“我已经蒙混过关了。”

在所有的生理反应消退后,身体放松成为正常状态。当你趁他们不注意再次问这个问题时,他们已经不在说谎的状态中了,他们不是恼羞成怒,就是会倾向于坦白。如果一个人说:“我不是已经和你说过这件事了吗?”然后才勃然大怒,他多半是在欺骗。他也可能对你说:“事情是这样的,我还是对你直说了吧……”

◇说谎者从不忘记任何细节

在你的朋友身上试试,问他们两天前的晚上从离开办公室到上床,都做了什么,他们在叙述过程中难免会犯几个错误。

记住一个时间段的所有细节是很困难的。人们很少能记住所有发生的事,他们通常会反复纠正自己,把思绪理顺。所以他们会说:“我回家,然后坐在电视前——噢,不是,我先给我妈打了个电话,然后才坐在电视前面的。”但是说谎者在陈述时是不会犯这样的错误的,因为他们已经在头脑的假定情景中把一切都想好了。他们绝不会说:“等一下,我说错了。”恰恰是在陈述时不愿意承认自己有错,反而暴露了他们。

同类推荐
  • 心理学与微表情微反应

    心理学与微表情微反应

    微表情,就是持续时间很短的面部表情,大概只有1/25秒,它一闪即逝,很难伪装,很容易暴露一个人真实的情绪、想法和心理状态。微反应,是指人类无法控制,也没办法伪装,在遇到有效刺激后第一时间出现的本能反应。
  • 共鸣的灵魂:河合隼雄谈幸福

    共鸣的灵魂:河合隼雄谈幸福

    《共鸣的灵魂》是日本心理治疗大师河合隼雄凭借几十年心理咨询经验开出的五十多副“心的处方”。如果说,作息正常、均衡饮食、多运动,是提升身体免疫力,保持健康的好方法。那么,多读有意心灵的书,关注自己的思考与面对事情的走向,就是保持心灵健康的好方法。河合隼雄这些不寻常的观点,很值得细读深思。一边读,一边独立地思考,不知不觉间,你会赫然发现,自己内心的想法竟然大不相同来,对同样一件事竟有了完全不同的体会。在不经意间就能翻转对人性心灵的理解,河合隼雄不愧是日本第一流的临床精神分析大师。
  • 心理学其实很有趣:超有用超好看的心理学故事

    心理学其实很有趣:超有用超好看的心理学故事

    心理学是一门揭示人类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让人变得更聪明的学问。弗洛伊德曾说,古今中外有智慧的人,也是最会应用心理学知识和技巧的人。他们能在纷繁的事物中,看到事物的主流;能从复杂的现象中,发现事物的规律;能从曲折的过程中,看到光明的前景;能从微小的变化中,感受到即将掀起的风暴。
  • 儿童人格教育

    儿童人格教育

    本书可以让家长和教师更重视儿童的人格教育,让他们学会分析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从中获益,以寻求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具有良好人格的孩子,一定也是勇敢、自信、独立的孩子。
  • 梦的解析

    梦的解析

    《梦的解析》它通过对梦境的科学探索和解释,打破了几千年来人们对于梦的无知、迷信和秘感,同时揭示了左右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潜意识的奥秘。该书不但为人类潜决识的学说奠定了稳固的基础,而且也建立了人类认识自己的新里程碑。书中包含了许多对文学、神话、教育等领域有启示性的观点,引导了整个二十世纪的人类文明。有史以来,科学地告诉人们:人为什么会做梦?为什么会做奇奇怪怪的梦?梦意味着什么,诉说着什么,梦将我们引向何方……
热门推荐
  • 穿到修真前

    穿到修真前

    终离原本是修真界搅风搅雨的一代分神期大佬,就在刚刚步入合体期的时候被穿到了修真之前的大陆上!还她辛辛苦苦修炼的修为啊!终离仰天大哭。……等等,这里有个帅哥要娶她?呵,打得过我再说!
  • 晴空蓝兮温情治愈作品合集(共六册)

    晴空蓝兮温情治愈作品合集(共六册)

    晴空蓝兮经典重现典藏只属于你的美好,致那些正在等待爱情以及寻爱路上的人们。你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那么,有没有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肖颖心里有一个人,而那个人,不是叶昊宁。然而白衣胜雪,终被漫漫烟尘淹没,从此脱离她的世界。最初,她只是将叶昊宁当做救赎。谁知,他带给她的,却是一方真真切切全新的天地。你的生命中总会出现一个人,给你最绵长的温柔,给你最隽永的守候。
  • 新时代游戏开发商

    新时代游戏开发商

    范小震在漫游天际且无意中获得了手机,当然这手机不是普通的手机,而是开发一款款新时代大作的手机……而且自己做的游戏经常亏钱,甚至亏都亏成了首富。《新时代游戏开发商》买次时代大作就来找范小震……育碧?被我收购了。R星,已经成为了我的旗下工作室索尼微软企鹅暴雪,曾经统治游戏界的的四大天王,现在都为我工作。云国幻想公司创始人-范小震读者:狂热吐血中……当然,这些只不过是范小震的幻想而已……读者:还能再狗血一点儿吗?不怕会被广电游戏审刻部门给b吗?范小震:没有事儿,是事儿就一会儿。
  • 至长安

    至长安

    岁月长河苍茫逐鹿,天下英雄谁主沉浮?岂道慷慨悲壮皆自沙场出,白衫入京以死破敌腹。书生风骨,青史难书。
  • 诸天氪命玩家

    诸天氪命玩家

    恭喜!你签署了一份NPC劳务合同!你发现进入异变世界的游戏玩家,居然都是诸天世界的真实人物!你开始靠天帝宗宗主的工作职位,以标量函数、洛伦磁力、分子细胞生物学、高斯定理等等科学法门,重新定义了诸天武道!不动怒佛、青魇魔君、瑶池圣女等玩家看了表示很心动,纷纷要求加入宗门,并开始献祭秘籍功法、神兵利器等等。于是你开始盈利,诸如罗天大醮祭天术、神魔镇狱体、戊己杏黄旗等暴利型资源,瞬间爆仓。PS:这是一个萌新NPC……假装成大佬不断骗氪的故事。
  • 上来透口气(奥威尔小说全集)

    上来透口气(奥威尔小说全集)

    《上来透口气》的主人公乔治·博林是个四十五岁的胖子,在保险公司担任地区巡查员,事业高不成低不就,有妻子和两个孩子需要养活,终日为账单、学费等开支问题所苦。偶然间,一张海报让他回忆起泰晤士河畔的家乡和那时的童年生活。《上来透口气》采用双线描述,一条线展示了英国从一战前到二战前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特征的社会变迁对传统意义的小镇的冲击和影响,另一条主线带出了社会各个阶层应对世界大战这一危机时各自的反应和行动。
  • 临暗

    临暗

    地下铁的偶遇爱情不是电影,不是童话,原来都是YY作祟……走过青春的泥泞,每个女孩都是天使,都能拥有自己的金色翅膀。当少女的“小天地”受到侵犯,她决心要阻止这一切,可是让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 悠扬扑尽风前絮

    悠扬扑尽风前絮

    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做连江点点萍。她是柳絮,她的童年没有童真,她的青春没有青春。她的亲情全靠金钱,她爱情没有结局,她的生活找不到出路。她的父亲烂赌成性,她的母亲从山崖上跳了下去,就地挖了个坑就把她给埋了。把所有的债都留给了她,她堕落到尘埃里,却在尘埃中寻找到了出路。她是一粒沙,落进眼里会让人哭,她是一片叶,散落在风里让人悲。她如风中柳絮,飘飘荡荡,跌跌撞撞,她也想要寻一个归途。她如一艘小船,浮浮沉沉,起起落落,她也要远航,朝着自己向往的生活冲向远方。
  • 碎琼乱玉之王妻别逃

    碎琼乱玉之王妻别逃

    苏云落你想往哪里逃?告诉你生生世世都是我朕的人!想死没那么容易,乖乖从了我吧!司徒涯你这个渣男,你有那么多的妃子,偏偏来我这里找乐子……哼!老娘三十六计走位为上策。
  • Recall苍蓝幻想

    Recall苍蓝幻想

    当你对不可置信的事情习以为常的时候,就说明你已经融入其中,无论是表层还是深层都有唯一的特点,那就是与科学格格不入……用科学无法解释的事件不断出现,古典学说即将重现江湖?亦或如此,亦或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