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85500000002

第2章 机变

唐开元八年,二十一岁的李林甫被荫封为千牛直长。

李林甫是唐宗室长平肃王李叔良的曾孙。父亲曾做过员外郎之类散官,因性恬淡早致仕。母亲姜氏,出身显宦之家,在李府地位甚尊崇。

李林甫小字哥奴,小时候就笑眼粉面,很可爱,又是独子,甚得母亲娇宠,成了李家的无冕皇帝。因此哥奴养成了目空一切的优越感。

好像上天生李林甫,就是让他来人世嫉妒恣睢、倾轧争斗的,他一生从不知满足。别看他一双笑眼、一团和气,可实际上却是个嫉妒狂。

哥奴不愿受寒窗之苦,常与京都的纨绔子弟们去游山玩水。父亲怕他将来不能克绍箕裘,非常担忧,就请了一个年高、庄重的馆师,来教诲、督责他。

可是哥奴很乖张,完全不把老馆师放在眼里。一天,老馆师教训他说:“人无才,犹如帛无锦、玉无华。才从学中来,你正是少年,必须努力学习,刻苦自励呀!”

老馆师刚说完,哥奴就道:“听说古时候司马相如和曹子建都很有才,可是他们有什么了不起?我不用在此坐冷板凳,将来一定比他们有名气!”说完就扬长走了。

老馆师被气得瞠目结舌,看着哥奴头也不回地走出学馆,叹了一口气,自语道:“孺子不可教也,孺子不可教也……”随后不辞而别了。

哥奴离开学馆,就去婢女们中间,眉飞色舞地吹嘘气走老馆师之能。

婢女们大多不敢说话,只有一个叫鹦鹉的婢女道:“少爷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哪里还用苦读书?”鹦鹉也窃笑哥奴不学无术,但她故意讨好少主。

哥奴虽只是中上等人才,可是他却觉得自己是无与伦比的翩翩美少年。一天,他问婢女们:“听说古代的潘安、宋玉长得好,我能比他们吗?”

知潘安、宋玉的婢女皆掩口笑,独鹦鹉道:“少爷是天潢贵胄,美如子都,潘安、宋玉哪能与少爷相比?”鹦鹉姓陈,是则天皇帝的宠人上官婉儿的外孙女。上官婉儿是唐代的女才子,被则天皇帝封为昭容。鹦鹉自幼钦佩祖母之才,不学女红,专攻诗书,也学得诗赋、文章样样精通。可惜偏她命薄,小小年纪,就因受上官婉儿的牵连,被配给李府为奴。鹦鹉聪慧,性略狡黠,配给李府为奴后,常想:像我这样的人,若不甘心终身为奴,出路在哪里呢?得出的结论是,出路只有两条:一是得主子的欢心,开恩放自己出府;二是得主子喜爱,收为妻妾。她看出哥奴在李府的地位,便把出路寄托在他身上,因此察言观色,处处逢迎他。

因鹦鹉色美,善迎合人意,又能说会道,所以哥奴很喜欢鹦鹉,禀明姜氏,把她讨为随侍婢女。可哥奴有鹦鹉为侍婢,并不满足,见有比鹦鹉美的婢女,又生觊觎之心。

哥奴有两个舅父,大舅姜皎、二舅姜晦,都在朝为官。大舅姜皎因助明皇击败政敌韦后和太平公主有功,甚得明皇宠爱。一是因为缺子,二是因为哥奴乖巧,姜皎甚喜欢他,常把他接到自家去小住。

姜皎的二女儿叫倩雅,大哥奴两岁,对哥奴很亲善。而倩雅有个侍婢叫凤儿,生得美如西施,又很灵慧,倩雅非常喜爱,让她随侍左右,形影不离。

鹦鹉虽美,却不如凤儿。哥奴见了凤儿,垂涎三尺。

一天,哥奴对倩雅道:“二姐姐,哥奴求你一件事……”

倩雅道:“表弟有话请讲。”

哥奴道:“那么弟就直说,我想向表姐讨凤儿,去做侍婢。”

哥奴讨凤儿,让倩雅为难了。她思忖了好久,还是舍不得给他,便婉言道:“表弟有个鹦鹉姑娘在身边,就该知足了。凤儿这丫头,在我身边惯了,我离不开她。假若表弟嫌身边人少,二姐可以再拨给你两三个,唯独凤儿不能给你。”

哥奴想:哼!你不给凤儿就算了,两条腿的人很多,何必要你给!但他却笑容满面道:“既然二姐离不开凤儿,就算了。弟身边有鹦鹉就够了,不用二姐给拨婢女。谢谢二姐的好意。”

大表姐芳雅,已嫁韦坚。因韦坚被明皇派去疏淮河道,芳雅暂回姜家居住。芳雅知道了哥奴讨凤儿之事,打趣道:“表弟,我送给你一副对联:鹦鹉虽美怎比凤,蜘蛛虽巧不如蚕。”

芳雅本来只是想逗表弟玩的。想不到她这一打趣,却给哥奴觊觎凤儿之志,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因讨不来凤儿,对二表姐心生妒恨,暗想:我得不到凤儿,你也别想有!

过了两天,哥奴带了鹦鹉邀倩雅去逛假山。假山四五丈高,山崖上有一丛小花,开得甚是美丽,哥奴叫凤儿去采。

凤儿不敢违抗表少爷的吩咐,走到山崖边去采花。

待凤儿到了山崖边,哥奴装作立脚不稳,一个趔趄扑到鹦鹉身上,鹦鹉身子一倾,正好推在凤儿身上,一下将凤儿推下山崖。

倩雅见凤儿坠崖,惊得变了脸色,哭叫道:“哥奴!你怎么……?!”

哥奴道:“二姐,这不怪我,都怪鹦鹉这个贱婢。我把她交给二姐,任二姐惩罚!”

鹦鹉万没料到会发生这样的事,也万没料到少主会嫁祸于她。婢女是无法申辩的,因为惧祸,她吓得战战兢兢,跪在倩雅面前,哭道:“鹦鹉该死!鹦鹉不是有心的,请表小姐……”

凤儿坠崖的经过,倩雅看得很清楚,但她无暇理论祸由谁起,急忙下山去救凤儿。

哥奴脸上浮起一丝阴笑。鹦鹉起来,欲跑下去救凤儿,却被哥奴唤住了。

倩雅跑到崖下,见凤儿脸向下趴在地上,不省人事,脸下有一摊血,以为凤儿死了,腿一软坐在地上,哭着抱起凤儿呼唤。

倩雅唤了很久,凤儿才悠悠醒来。凤儿的前额已被石棱磕破,一条臂已经折断。她满脸血泥,半身湿土,疼得在倩雅怀里瑟瑟发抖,眼里流着泪,不断痛苦地呻吟。

倩雅心疼凤儿,抱着凤儿哭骂。

芳雅闻声跑来,看见倩雅和凤儿的惨状,也很着急。但她却有主见,赶忙唤来几个婢女,将风儿搀到屋里,给凤儿清洗、包扎了伤处,扶她倒在床上。芳雅安顿好了凤儿,与倩雅急去禀告母亲,让母亲给凤儿延医疗治。

从此,芳雅、倩雅都不再理哥奴了。

哥奴住在姜家无趣,就带着鹦鹉回到了李府。

倩雅恨哥奴狠毒,到底写信把此事告诉了姑父。

李员外接到倩雅控诉哥奴的信之时,正是哥奴被封官的诏告传入李府之日。因此,喜讯传来,全家皆喜,李员外却忧。他看着倩雅的控诉信,想起了发生在不久前的另一件事,耳边仿佛听到邻家的咒骂声。

原来,哥奴爱花,府里有个小花园,他亲自下手种植花木,并天天到花园里督促花工们浇水、锄草、施肥。然而,因为他不懂养花技术,园里的花开得并不茂美。而且因为哥奴没离开过京城,无法引种异地的名花,所以园里的花也有些单调。哥奴常以这两点为憾。

李府的西邻是富商郑家。郑翁也很爱花,因他常年在外经商,每遇奇花异卉,即不惜重金,买回植在园中,因此园里的花种类繁多。郑家花园的花种类丰富,培养又得法,所以每当春、夏、秋三季,园里的花总是万紫千红,千姿百态,斗艳争芳,绚烂极了。哥奴每次趴墙偷看郑家花园,总觉得自家花园逊色,这让他难以释怀。

郑家有两丛焦根牡丹,一丛叫镶边姚黄,一丛叫腰金魏紫。这两丛牡丹花大、色艳,花开时艳丽灼眼,满园芬芳。哥奴对郑家这两丛花身为垂涎,于是不惜颜面,派管家过府去讨花苗。

郑家怕分根伤本,拒绝了李府管家的请求。

李府管家回来,把郑家拒绝的话,对哥奴复述了。哥奴得不到姚黄、魏紫,对郑家因羡生妒,妒极而恨。一天夜里,哥奴乘郑家疏忽,派了几个健壮仆人,翻墙到了郑家花园,用锹将姚黄、魏紫及几株珍稀名花全毁了。

次晨,郑家发现娇花被毁,测度必是李府所为,隔墙咒骂不止。

郑家的骂声,惊动了在书房看书的李员外。他查清了此事,就过府向郑家道歉,这才平息了这场风波。

对于这两件事,李员外想:哥奴如此嫉妒,狠毒,岂能立世!岂能为官?!他越想越怕,就写了一首诗,告诫哥奴。诗为:

山鸡爱艳羽,顾影常自怜;

波晕眼燎烂,坠水亡其身。

孔雀骄丽尾,开屏炫彩锦;

嫉妒靓妆女,奋喙逞凶狠。

禽兽袭天性,恶习代相因;

吾人蒙教化,良智宜长存!

李林甫赴任前,李员外把他叫进书房,把这首诗给他看了,并严肃地对他道:“山鸡和孔雀,只觉得自己美,嫉妒他物超自己的美,所以才映水顾影,怒啄靓女。但它们毕竟是禽兽而已,它们的自爱和嫉妒,都是没有理智的荒唐行为。而我们人类有理性、有人性、守五常,怎能像禽兽那样荒唐、乖戾呢?”

李林甫知道父亲的话是有的放矢,但是他却装聋作哑,不言不语。

李员外又道:“假若人都失五常、失理性、人性,那就与禽兽没有区别,不算人类了。这样的人,岂能戴上乌纱为官呢?为官者应重道德、重人性、讲仁义,只有这样才能匡世道、辅帝君,济天下万民,史笔留芳,光耀门楣。”

李林甫道:“父亲大人放心,我一定能光耀李家门楣。”

李员外用审视的眼光看着李林甫,轻轻摇了摇头道:“要想史笔留芳,光耀门楣,必须有经天纬地的才能,道德高尚的行为,清正廉明的政绩,而你志大才疏,成名成业,全是妄想。”

李林甫道:“父亲大人,请不要小瞧我。我虽不会写文、作诗、理财、断案,但我要官到极品,您就擦亮眼睛,等着瞧吧!”

李员外道:“我自知才庸,不愿自毁家名,所以早早致仕回家。你不学无术,才匮德薄,不要空想凌云啊!以你的学识、才能,根本就不能做高官。我只望你修养道德、才学,增强理性,以求能保住咱清白家名!你要谨遵教训。”

李林甫立在父亲面前受教训,如坐针毡。为了早早离开这里,只得曲意讨好道:“是。孩儿谨遵父亲大人教诲,一定修身养德,谦虚谨慎,绝不再荒唐行事,请父亲大人放心。”说完走出李员外书房。

常言“虎豹之子,幼即有吞牛之志”。李员外淡泊宁静,不鹜高远,李林甫却大反父性,不仅志在吞牛,而且志在吞象。此时他官居末品,就想青云直上,官至绝顶。

李林甫初仕之时,正是开元盛世之初。那时明皇继位未久,励精图治,政治清明,以宋璟、张说为相,靠才能、品德擢升官吏。李林甫自知自己才微德薄,不能靠才、靠能、靠德,所以他根本不想立志笃学,自砺养德。他从李员外书房出来,就去找鹦鹉逛花园。

二人到了花园,李林甫看着园里姹紫嫣红的花,缤纷飞舞的蝶,就把父亲教诲他修养素质之事忘得干干净净了。

别看李林甫贪玩废学,缺乏文才,却通达事务,心计很深。他知道要升官,必须靠有权、有势者向吏部力荐,他已打定主意求大舅姜皎去吏部打关节、通要律。

姜皎在先朝就为太常卿。李隆基尚未为太子时,就与他过从甚密。后来李隆基诛韦党,诛太平公主,姜皎均参与谋划,立有功勋,因此李隆基登帝位后,他受到的恩宠礼遇超过群臣。他可以自由出入明皇的卧室,也常与后妃同桌饮酒,所得明皇的赏赐数不胜数。他弟弟姜晦,就是靠他的推荐得官,而且连续升迁,直至吏部侍郎。当时姜皎权倾朝野,炙手可热。

宰相宋璟认为姜皎的权势过大,长此以往,难以控制,就向明皇上书,陈述看法。

明皇览表,想到先哲“天子之泽,五世而斩”的话,想到历史上大臣因权势过大而遭嫉遭祸的事例,默默点头。于是暗使中官让姜皎辞官退隐,并下诏书道:“西汉高祖时的开国将领,如韩信、彭越,皆因权力过大而无法保全身家性命;东汉光武帝时的南阳故友严子陵,则因悠闲无事而长保福禄。姜皎上书辞职,朕诏准。朕念其功高,其原有散官、勋爵均保持不变。其弟姜晦,由吏部侍郎改为宗正卿。”

从此,姜皎在京师府第闲居。可是姜皎虽丢了官,并未失明皇的恩宠,他并不是门外能张罗的冷官,仍常有达官贵人走动。所以李林甫把自己升官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

李林甫虽年轻,也不沉静,但思想却很周密。他在决定求姜皎向吏部力荐自己的同时,也想好了去求姜皎的办法。

当时唐朝正以诗取士,很重文才。李林甫怕姜皎考自己的文才,或让自己即席赋诗,就想让鹦鹉预先代作,以备应急。

“鹦鹉。”李林甫和鹦鹉在花径上走着,李林甫唤道。

鹦鹉道:“请问少爷,什么事?”自从李林甫借她推凤儿坠崖,鹦鹉一直恼恨李林甫,对他的态度完全改变了。

李林甫知道鹦鹉因何对他不满,但是他并不挑破,也并不摆主人架子发作。

鹦鹉虽是婢女,但她的文才,李林甫却望尘莫及。他要借助于鹦鹉的文才,去敷衍大舅的考试,所以不得不千方百计唤回鹦鹉对他的好感。

“鹦鹉。”李林甫仍和声道,“我从来没把你当婢女看,你一定能感觉到。何必把话说得这样生分呢?”

鹦鹉道:“不管少爷怎样看待我,我都明白自己是什么身份。”她的话还是冷冰冰的。

李林甫仍不生气,平心静气地道:“鹦鹉,不要这么说嘛,我是因为爱你,才把你讨到身边来。那天……那天在表小姐面前,我不过是拿你当挡箭牌。我知道表小姐不会难为你,才把你推给她……其实,我是很爱你的,我不把你当婢女,我要把你当妹妹,将来还要……”他装着难为情,故意把话止住了。

鹦鹉冰雪聪明,她从李林甫的态度和语意,已明白了大意。李林甫说出的这句话是鹦鹉期盼已久的,但是此时鹦鹉听了此话,并不欢喜。

鹦鹉初入李府,见少主李林甫温和美貌,对他很有好感,因此讨他喜欢,愿托丝萝。可自从李林甫阴狠害凤儿的事,鹦鹉似乎看清了他的庐山真面目,对他心灰意冷了。她想:他的心这样险恶,将来会是什么下场呢?她觉得自己虽是奴婢,但托身这样的人,也非心所愿。

“少爷,”她答道:“你唤鹦鹉,究竟何事?”李林甫纡尊降贵,对她这样表白,让她的态度有点升温。

李林甫道:“鹦鹉妹妹,你读书多,知识广,我对你很佩服。听说一年冬天,武则天和你姨祖母上官昭容游上林苑,武则天乘醉吟了一首狂诗,这首诗,你知道吗?”

李林甫知道鹦鹉是上官婉儿的崇拜者,料想有关上官婉儿的事,鹦鹉必知。他想:我现在与鹦鹉谈这件事,她必感兴趣,假若她会背那首诗,则更好。我就以这首诗为引子,给她出题,让她给我作一首诗备用。李林甫谈这件事,一是为了改变气氛,二是为了引鹦鹉诗兴。

鹦鹉果然对此很感兴趣,听了李林甫的问话,很有得意之态。她骄傲地道:“当然知道。待鹦鹉背给你听:明日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逼!”

“好诗!好诗!”李林甫赞道。他虽不深懂诗,但这首诗明白如话,又铿锵有力,天子的尊严和骄傲跃然纸上。他为了讨好鹦鹉连连称赞。

鹦鹉道:“其实这首诗是姨祖母上官昭容写的,因是秉则天皇帝的意旨,后人就把它记在则天皇帝的账上。则天皇帝只懂权术,会作什么诗呢?”

李林甫道:“对,对。我真没听说过武则天会作诗。前朝人都说你姨祖母是则天朝的广代女才子,文才绝代无双。”

鹦鹉裂开小嘴笑了。她纠正李林甫的话道:“少爷,该是‘旷’代女才子,不是‘广’代女才子。”

鹦鹉的腮颊和唇施了胭脂。她桃腮施朱,敷以白粉,面如飞霞;樱桃小口,咧嘴一笑,如花初绽,风情撩人。

李林甫对鹦鹉爱情荡漾,情不自禁地握住鹦鹉的手道:“对对对,是是是,是‘旷’代才女。因我学浅,读错了音。鹦鹉妹妹,你也是旷代才女,只因为是婢女,将你的才华埋没了。”他说罢叹了一口气,脸现惋惜之色。

李林甫的话,正触到了鹦鹉的伤心处,将她平静已久的心,激起了一阵涟漪。鹦鹉的才和色,都不亚于姨祖母上官婉儿,可是上官婉儿是则天皇帝的女官,皇帝的诏令皆出其手,所以能扬名立万,誉满天下。而她本就锥置匣中,难以脱颖,又沦为奴婢,更难出世!鹦鹉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心酸,泪盈睫毛。

李林甫善揣人意,自然知道鹦鹉为什么哭,于是抚着鹦鹉的秀发,劝慰道:“鹦鹉妹妹,不要哭嘛,你虽家门不幸,沦为女奴,但有幸遇到我为主人。我深爱你的美丽,更佩服你的文才,愿意拿你当妹妹。假若老爷、太太允许,我就……就娶你为妻妾,让你写诗、写文章,将来名声显耀。”

此时,李林甫想娶鹦鹉为妻妾,她无动于衷;可说让她写诗、写文章,让她名扬于世,却动了心,因此立刻减弱了她对李林甫的鄙意和怨意。但鹦鹉狡黠,不愿让李林甫看出她态度的变化,于是轻轻叹了口气道:“鹦鹉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只要少爷同情鹦鹉,让鹦鹉写文章,鹦鹉就感激不尽了,哪敢攀高结贵呢!”

李林甫道:“鹦鹉啊,鹦鹉,我爱你的心唯天可表,请你相信我!你应该相信我,我的话是真心的。”他脸浮微笑,态度很诚恳。

鹦鹉此时心情很复杂。她想得到李林甫的爱,但却不相信李林甫的话是真心的。她想:现在我容貌尚美,他才爱我。常言‘玉颜随年变,丈夫多好新’,等我人老珠黄,才不可羡的时候,他还爱我吗?将来他若遇到比我美而有才的女子,是否会移情别恋?

但是心里想的话,她没法对李林甫说,所以只得敷衍他道:“你是鹦鹉的主人,怎样对待鹦鹉,全由你。至于鹦鹉相信不相信你,又有什么用呢?”

李林甫无可奈何,长出了一口气,然后立即就把鹦鹉拉到怀里,在她脸颊上吻了一口,道:“不管你相信还是不相信,我都是这样爱你。”说着又要去吻。

鹦鹉赶忙推开他,庄重地道:“少爷,你疯了吗?府里人多,倘被人看见,成何体统?谗口铄金,若人们在老爷、太太面前说我引诱少爷,我可吃罪不起。”

李林甫嘻嘻笑道:“本来就是你引诱我嘛!你是一朵花,我是一只蝶,你用香和美引诱我探你。你不要怕,你这朵花是我的,没有人敢对你怎样。”

鹦鹉除了接受李林甫的爱,别无选择。因为她是李府的奴隶,奴隶是没有自由的。她明白,自己若拒绝李林甫的爱,引起李林甫的忌恨,就要坠入十八层地狱。另外,二人独处花园,她若反抗,李林甫就可能在众人面前反咬一口,那么她这个做奴隶的就有口难辩,跳入黄河也难洗清。她此时只希望李林甫不越雷池,就知足了。至于李林甫,因为他要用鹦鹉之才,对她表爱只是为了赢得鹦鹉的好感,所以表爱的方式很有分寸。鹦鹉挣脱了他的怀抱,他也就适可而止了。

鹦鹉看出李林甫必有事求她,为了摆脱他的纠缠,道:“少爷,你有事吗?你看月季坛上的花多美,咱过去看看吧!”

在百花里,李林甫最喜欢月季,所以命花工在池边筑了一个坛,上面专植各色月季,指定花工精心管理。此时正是夏末秋初,月季开得正盛。

李林甫抬头一看,见月季坛上如锦如绣,五彩辉映,非常高兴,满面春风地对鹦鹉道:“几日没到园里来,月季竟开得这样美了。我是有事求你,走,咱到月季坛边去说!”说着他先走了,鹦鹉在后边跟去。

花园规模不大,约占地四亩,北边是莲池衔着假山,南边则是各种花畦,花间有阡陌分隔着花的种类,横向、顺向各有一条大阡陌做花间道路。月季坛在顺向花间道路的北端,紧靠着假山下。时当七月,园里的萱草、大丽、杜鹃、胡菊、紫薇、木槿、凌霄等正在盛开,红紫参差,蜂蝶熙攘,满园馥郁。

花园安谧、温馨,主仆二人心旷神怡,在盛开的花丛边逗留了一会儿,就直奔月季坛。

月秀坛为椭圆形,周围用砖砌起二尺高的矮墙,中间填土,土上栽花。坛里的月季多种多色,远观五彩纷呈,锦丽如画。到了近处,就更惹人爱。只见那初绽月季,俯仰百态,姿色互映,真是美极了。

二人立在花坛边,心情很好。李林甫摘了一朵大红月季,给鹦鹉插在鬓边,笑道:“鹦鹉,你就是一朵带露月季。你到水边照照,真是美极了。连池中荷花,见你也会害羞啊!”

鹦鹉跑到水边一照,果然见水中自己鬓插大红月季的倩影,明眸皓齿,笑靥如花,不禁心花怒放,跑回来问道:“少爷,你说是我像花呢,还是花像我呢?”

李林甫虽不爱读书,但生在书香、仕宦之家,也知道不少历史典故和先朝故事。他知道杨再思奉承武则天面首张昌宗,说“莲花像六郎(张昌宗)”之事,道:“当然是花像鹦鹉,我的鹦鹉要比花美上几倍呢!”

鹦鹉听李林甫这样夸她,更加欢喜,几乎对李林甫的鄙意和怨气全消了。她走到李林甫跟前,含娇带媚地仰脸问:“少爷,你真喜欢鹦鹉?”

李林甫微笑着,抚摸着鹦鹉的头道:“不是喜欢,是爱。”

李林甫如此态度明朗、斩钉截铁地说“爱她”,她很高兴。但是鹦鹉深沉,想了想又问:“那么少爷喜欢鹦鹉什么呢?京都美女如云,以少爷的身世俯拾可得,你为什么爱一个低贱的婢女呢?”

李林甫道:“我爱你的才,想用你的才,来弥补我的不足。”

鹦鹉茫然,惑然问:“鹦鹉袜线短才,怎能补少爷之不足呢?”

李林甫道:“这不是明摆着吗?你有才,我无才,我娶你为妻妾,你给我当文书、当参谋,这不是用你的才,补我的不足吗?”

鹦鹉恍然顿悟。这一顿悟,也就相信李林甫爱她的理由可靠了。心想:他既依靠我之才,大概对我的爱情就会牢固。她这才放心,问道:“你方才说是有事求我,什么事?”她不再拘礼节,也不再客气。

李林甫道:“我想让你以月季为题,作一首诗,写一篇赋。”

鹦鹉问:“做什么?”

李林甫道:“我拿到大舅爷那里自荐,求他向吏部推荐我的文才,我好早日升官。”

鹦鹉想:能写好此诗此赋,可以在姜皎那样的大官面前显露锋芒,她跃跃欲试。可是她的作品未经世评,写了糊弄李林甫还可以,拿给大官们去看,未免心虚。倘若作品经不住评论,流传于世,岂不是要遗万世之讥?她想了许久,还是谦虚地道:“鹦鹉词乏思拙,伤目之作,怎敢让你拿到大舅爷尊前献丑呢?你还是另请高明吧!”

李林甫道:“我舅父升官,全靠皇帝恩宠,靠的并不是文才,所以只要比我写得好,在他眼里,便是佳作了。鹦鹉,不要怕,你尽管写!”

鹦鹉这才不再犹豫,略作思索,吟了一首《咏月季》的诗:

有人极道月季美,细观也较众花奇。

花似浣绫红透润,叶如涤翠绿欲滴。

不效凤仙藏俏面,更嫌蔷薇垂柔枝。

留得春光四时在,应换矫梅下玉几。

鹦鹉吟罢,李林甫拍掌赞道:“好诗,好诗!可比前朝沈宋了!”其实好的咏物诗应该虚中得趣,实处传神。鹦鹉虽聪慧,但学诗、吟诗机会不多,不能虚中得趣,只从实处着笔。李林甫不知,还是满口赞扬。

鹦鹉虽知李林甫不懂诗,但对他的赞扬,还是很高兴,于是满怀信心地问道:“赋也以月季为题吗?”

李林甫道:“当然,当然。你这一诗一赋都写好,老爷看了一定喜欢,我娶你,就不费周折了。”

鹦鹉道:“我既写,当然愿意写好。但是赋这种体裁很难写啊!它必须以绮丽纷繁的辞藻,把内容铺陈夸张,写出来既有散文之形,又有诗歌之韵。用词需华而不艳,美而有度……”

李林甫摆手道:“不用说了,我全不懂。反正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你就写吧!”

鹦鹉道:“可是我不会。我需要对月季仔细观察后,独处寂室,用心构思、选词,过个一天两天的,才能动笔。”

李林甫道:“好好好,只要你能写好就行。我给你三天时间,让你安安静静躺在被窝里作赋,谁也不许打搅你。”

鹦鹉道:“不用躺在被窝里,我就在这花坛边写。你去吧,关好园门,勿让别人进园。让我在这月季坛边待三天,一篇《月季赋》就能写出来。”

李林甫笑嘻嘻道:“好好好,我就走,我就走。让我的女才子,在此写出一篇赋来!”

鹦鹉一阵反感,但是没说话。

李林甫讪讪走了。鹦鹉静下心来,仔细观察月季的外表美和内在美。观察了一会儿,她就坐在花坛边闭目思维、想象、联想、选词、蕴句、构思、谋篇。

三天过去了,鹦鹉终于写成了一篇辞藻华美、韵律和谐的《月季赋》,向李林甫交卷。

李林甫看这首《月季赋》,只见娟秀的字体,行段分明地写着一篇赋体诗:

世有名花,四时宣妍,花色艳而莹润,气芬芳而清幽。

笑牡丹之绯紫溽暑,嫌梅花之偃仰冰雪。

愿与梅、兰、荷、菊为伴,敢与兰、桂、丹、芍比香。

鄙玫瑰之瓣单,怜蔷薇之枝弱。

玉几金盆,娇美溢彰;倚石傍池,含艳吐芳。

清风徐来,如嫦娥之舒广袖,丽日抚英,如西子之立明堂……

看至此,李林甫道:“好赋,好赋!可以比司马相如和杨雄的赋了!”李林甫无意欣赏,也不会欣赏此赋,随口这样夸赞敷衍。

鹦鹉扫兴地道:“你还没看完,怎知其好?”

李林甫道:“不是有‘窥一斑而知全貌’这个说法吗?我窥一斑而知全貌了,何必读完呢?”

鹦鹉对此很不高兴,但她转念一想,也就释然了。她想:他就是读,也不会懂此赋的佳妙,和不读没什么区别。

“你要拿它去冒为己作吗?”鹦鹉道,“恐怕会让明眼人齿冷。”

李林甫道:“我大舅不是明眼人。只要他看了这通畅的句子,就会赞为妙品的!”

鹦鹉哀叹自己精心写出的东西,竟落到李林甫的名下。但她也知道,就是多么好的文章,出自一个婢女之手,也不会有人相信,不由黯然神伤。

鹦鹉的伤感,李林甫看出来了。他看着鹦鹉的脸,问道:“我让你为我提刀代笔写诗赋,你不高兴吗?”

鹦鹉想:诗赋都在李林甫手里,若此时惹恼他,他过河拆桥,翻脸无情,对自己没好处。于是赶忙掩饰道:“不。我的诗赋能得到舅爷的垂阅,是我的造化,怎能不高兴呢?我是替少爷担心……”

李林甫急问:“担心我什么?”

鹦鹉道:“舅爷如当场试你,你岂不是要露馅?”

李林甫一愣,但随即道:“这不怕,只要临送给舅爷,我把它们背会就行了。”

没过几天,二舅的表兄姜度生子,李林甫前去道贺。临去姜家之夜,李林甫拿出鹦鹉写的诗赋,准备背会之后再呈给大舅父看。李林甫天赋聪明,记忆力很强,拿出鹦鹉的诗赋,看了三四遍,便会背了。第二天,李林甫携了家里送给姜度的帐子,带着月季诗、赋,去姜家贺喜。

姜家贺客很多,接的帐子挂满了厅堂。

李林甫不知帐子上要题贺词,只带了一块红绸去。大家都要李林甫在帐子上题词,李林甫很窘,红着脸道:“在下实在写不好,请哪位先生代笔,李林甫先谢谢了!”

可是拜请了许久,也没人给代写。一个贺客道:“兄台勿谦让了。兄台出自书香之家,幼务儒业,焉能不会写帐子?快写,快写!我们都等着瞻仰兄台的翰墨呢!”

此人这样一说,几个贺客都附和,七嘴八舌地道:“兄台一定妙笔生花,快露珠玑之词吧!”

他们这样说着,就有人把墨盘端到李林甫面前,把笔递到他的手上。

李林甫无奈,只得接了笔,蘸了墨,在铺开的红绸上,提笔写了“贺弄獐之喜”几个字。字虽不算龙飞凤舞,但也让人看得过眼,辞也不错。可是,他却把“弄璋”的“璋”写成“獐子”的“獐”了,贺客们多是文人,见了无不掩口笑。

原来,按《诗经》上的说法,生女曰“弄瓦”;生男曰“弄璋”。李林甫虽无文才,但知之不少,知道《诗经》上这些句子,但是“弄璋”的“璋”怎样写,并未细思,所以闹出了这个笑话。

“这孩子将来准是勇士,敢耍獐子玩!”一个刻薄的人道。

“那是人间虎豹了!”另一个人道。

李林甫看看那个“獐”字,脸一下子红了,耳朵烧得很,脊背上的汗也立刻冒了出来,正在尴尬,忽见二表姐带着凤儿来了。

见二表姐来,李林甫更加慌张,像老鼠见了猫一样,转身就走。

李林甫为避二表姐,出后门,走东便道,想绕到后花园去看花,可是转过弯,正往前走,忽看见大表姐正往花园走去。

自从李林甫推凤儿坠崖,大表姐除对他冷嘲热讽,就是不理他。他怕到花园碰到大表姐,又悄悄退回来走西便道,想顺西便道出后门,去逛莲池。

他转弯,见后门开着,就慢步走过去。到了门边,刚要出门,忽见大舅、二舅从门口走进来,后边还跟着一个穿官服的官员。

李林甫见进门的是大舅、二舅,急忙上前深施一礼道:“大舅、二舅可好?家父遣甥来,除给表兄贺喜外,并来给二位舅父、舅母请安。”

李林甫修身、粉面,今日来贺喜,未穿官服,穿的是细绸蓝衫,戴的是蓝缎儒巾,显得非常儒雅。姜皎向来就喜欢李林甫,见李林甫如此穿戴,甚是喜欢,呼他的小字道:“哥奴,你要到后门做什么?”

李林甫道:“禀舅父,甥儿清静惯了,嫌前厅喧闹,欲到莲池边散散步。”

李林甫推凤儿坠崖之事,姜皎也略有耳闻。但是姜皎身居高位,并未把一个婢女坠崖这样的琐事放在心上,因此他仍对李林甫甚喜欢。

姜皎点头道:“你嫌前厅喧哗,可见少年老成,很好很好。不知你回家后学业如何?”

姜皎问到李林甫的学业,李林甫一愣。他想:我正愁无缘由向大舅献诗、献赋,不意大舅竟问起我的学业,他这一问,就给我献诗、献赋,铺了一条道了。于是他假装斯文,答道:“愚甥步入仕途,方知才学重要。现在正立志苦学,学业已有寸进。愚甥知道舅父大人对甥儿有虹霓之望,特怀近日习作之诗赋来,敬祈舅父垂阅指导。”说完从怀里掏出鹦鹉作的诗赋,双手递给姜皎。

李林甫的这段话,已在心里打了几次腹稿,他又巧舌如簧,所以说得既文雅,又切身份。姜皎听了很高兴,接过诗赋稿子观看。

姜皎虽是文人,但是对诗赋均没有深的造诣。他对李林甫印象很好,看了诗赋,以为是李林甫作的,不住点头道:“好,好。尤其是赋的结尾‘留春光于四时,荐芳绯于白雪’等句,更是神来之笔。进步不小,进步不小啊!”

李林甫道:“愚甥拙作,不敢当舅父大人谬赞。”

姜皎见李林甫如此谦虚,又彬彬有礼,更为高兴,把诗、赋递给身边那个官员道:“敝甥拙作,求世兄教正。”

这个官员,是接姜晦任吏部侍郎的邹大人,今日借来姜府贺喜之便,特来谒姜家兄弟,以求官路通达。方才三人到莲舫上谈了一宗机密事回来,正好碰上了李林甫。他初见李林甫,就对他印象很好。又见姜皎如此喜欢他,也对他另眼相看。他并未细看李林甫献上的诗赋,就对姜皎道:“这是令甥吗?真乃昆冈之玉,诗赋大佳,可喜可贺!”

姜皎道:“敝甥有缘,邂逅世兄,世兄身主吏部,请关照!”

李林甫听说此官员主吏部,福至心灵,赶忙跪下叩头道:“学生李林甫,现在荫封为千牛直长,求世伯提拔!”

邹大人道:“贤侄请起!贤侄大才,却屈任千牛直长,真是小池有屈洪流之量,我与令舅父有深交,贤侄升迁之事,包在我身上!”

李林甫听了邹大人的话,万分惊喜,又给邹大人毕恭毕敬地施了一礼道:“倘得升迁,小侄没齿不忘大人之恩!”

姜皎、姜晦与邹大人走向院里。

李林甫心花怒放,出后门,到莲花池边,信步绕池一周,才慢慢踱回大厅。

这一天午宴,李林甫因升官有望之喜,冲淡了写错“璋”字之羞,放开酒量畅饮。

与他同桌的贺客,有姜度的朋友、宰相源乾曜的大公子源复。源复潇洒、倜傥,酒量很大。二人邻座,划拳行令,饮得很痛快,直饮到微有醉意才罢。

源复还没吃饭,就因有事被家里叫走了。

源复走后,李林甫觉得索然无味,于是也向舅父、表兄告辞回家。

不几天,李林甫果然接到吏部的行文:由千牛直长,升为太子中允。

同类推荐
  • 二月

    二月

    中篇小说《二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生动地展现出被"五四"唤醒的一代知识青年在中国现实社会里走投无路的境况。
  • 民意是天

    民意是天

    《民意是天》围绕贺家湾村民贺瑞阳三次竞选村委会主任的经历,反映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农村新生的草根民主在与几千年官场潜规则、宗族、房派、黑恶势力等的斗争中所走过的艰难而曲折的路程,热情讴歌了时代的进步和一代新人的成长,并揭示了传统力量的强大与制度的痼疾,直言不讳地反映了当前村民自治下村委会与村民、村委会与村党支部、村委会与乡政府等的复杂关系,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幅转型期中国乡村社会政治、社会和家庭的生动画卷,并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反思和追问的广阔空间,对当前正在不断深化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
  • 青城十九侠(第六卷)

    青城十九侠(第六卷)

    “现代武侠小说之父”还珠楼主代表了民国武侠重要的一派,他信奉吕祖的伍柳天仙法脉,融合神话、剑仙、武侠于一体,进行高度哲理化、艺术化的想象发挥,尤其是各种剑仙神术、奇幻法宝,显示了天纵奇才的大气魄,为中国小说界的千古奇观,对后世武侠作家影响巨大,几乎无人可以企及,如台湾武侠泰斗古龙,就曾说到他受还珠楼主的影响颇深。《民国武侠小说典藏文库·还珠楼主卷》收录了还珠楼主武侠小说三十余部,本书是其中一部。
  • 空姐之死(罪推理事务所)

    空姐之死(罪推理事务所)

    发生在旅游大巴上的一起命案,匪夷所思的死因,扑朔迷离的案情,调查牵扯一系列诡异事件……命案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骇人听闻的真相?所有的谜团和线索,都将在死者漂浮的灵魂中得到解答!更多精彩,关注集灵异、惊悚、推理于一身的“罪推理事务所”系列。
  • 八岁

    八岁

    《八岁》是邓一光后期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作者后期的短篇小说将背景转向深圳等沿海城市,创作手法日益成熟、多变,塑造人物时代气息强,然目光向下,反映底层的人和事的情怀不变,具有较强的现实观照力。
热门推荐
  • 重生之茶香盛世

    重生之茶香盛世

    比穿越更倒霉的是什么?沈妤答曰:丈夫病死,光荣守寡,婆婆刁恶,亲戚奇葩。茶社老板穿越成封建丧夫大少奶奶,内有后宅一众鬼魅虎视眈眈要将她抽骨扒皮,外有病娇竹马居心叵测要将她纳入府中变作禁脔,前狼后虎,沈妤轻轻松松一碗茶,搅风弄雨重振茶坊,笑看茶香飘天下。蓦然回首,发现原来有人一直守在她身后,将她满身茶香化作入骨相思。我这一生最幸运的事,便是嫁入盛家,遇见了你。从此再苦的日子也有回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传递不灭的文化薪火

    传递不灭的文化薪火

    作为一所与抗战共始终的大学,西南联大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而独具特质的联大校园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联大师生的文学活动和文学创造进行一种历史文化的观照,来透视大学文化形态与文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 海贼盖伦

    海贼盖伦

    【这是海贼同人】我,盖伦,有系统。此外,书名其实是《海贼王世界里的正义骑士、能抗能打大宝剑、德玛西亚之力盖伦》的缩写。【新书】《李青的奇妙冒险》求各位书友老爷支持!
  • 清欠办主任

    清欠办主任

    在吴彪这里没得到好气,王主任便把情况反映到厂长那里去了。厂长听后笑着说,吴彪这样做,也是为了方便工作嘛。不就是挂个牌子印个名片吗?没啥大不了的。王主任说这是群众的意见,人们都对此议论纷纷,认为吴彪这是弄虚作假。厂长想了想,一本正经地说,是有点弄虚作假之嫌。不过,这事好办。明天开常委会时,通过一下,给他下个正式的任命文件不就得了吗?
  • 我的1977

    我的1977

    那一天,深秋十月的阳光清澈明媚,我心里却装满无边的空虚和恐惧,感觉有一种阴险的力量扼着我的咽喉,要把我从这个世界上扔出去。在青莲嫂子家的大门外已经站了很久。他们一家老小头埋在老碗里,奋力往嘴里扒饭,那“呼噜呼噜”的声音美妙如天籁。口水像泉水一样从我的嗓子眼往外喷涌。我咳嗽、跺脚,制造动静,又不能过分。已经两天了,水米未沾牙,头重脚轻,真害怕哪天睡梦里就去阎王爷那里上班了。我才20岁,属于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美丽的身体和生命都含苞待放。
  • 祖宗我爱你

    祖宗我爱你

    公元2020年。“知道了三哥,我马上就过来。”齐筱筱打着电话。马上就红灯了,齐筱……
  • 惊世风华:废材要翻天

    惊世风华:废材要翻天

    沐灵雨,异世大陆一个白痴废物。十四年来,受尽欺凌。最后被谋害致死。一霎间,天才雇佣兵穿越重生。凤眸张开,风华尽显,屈辱欺凌,统统给我还回去。我沐灵雨的口号是:龙戒在手,钱财我有,美男成堆,一脚踢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倾城蛮妃俏小姀

    倾城蛮妃俏小姀

    人,只有死过一次,再活时,才知道自己的价值!
  • 聊斋志异(第二季):鬼怪

    聊斋志异(第二季):鬼怪

    中国的传统名著中有无数瑰宝,其中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就是一部非常有特色,充满了想象和智慧,同时又具备了人性光辉的传世之作。我们通过研究发现,《聊斋志异》里的很多故事,不仅不可怕,甚至非常有意思,从对孩子的品格培养,道德教育和情商教育角度来看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好素材。我们“斗胆”编写了这套儿童版的聊斋故事,精心挑选了一些孩子能够理解和喜欢的故事素材,在不破坏原著故事结构的情况下进行了适当的改编和修饰,屏蔽了一些吓人的恐怖情节。我们还特别挑选了擅长给孩子讲故事的播音艺术家,用有感染力的声音来演绎这个儿童版的聊斋故事。企鹅童话有声版的聊斋志异,包括了鬼,狐,妖三个专辑,介绍了三类“妖魔”的有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