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以志远为中心,逐渐形成了一个小童春联书写区,志远和书仙手把手地教小孩子创作春联。赵子昂满心欢喜地投入到栽培后学之中,比自己书写还要欢欣鼓舞。
5-5、家学渊源
多年以后回想起来,欧阳雄宇都难以忘怀那座庙堂,那里的文塔墨池,那条乡间小路,那尊烟熏火燎的塑像。每逢春节,爸爸就会领着欧阳回到老家欧阳村祭拜祖宗。这是村里年度大事,由村长和德高望重的长老共同主持。
每年时候总是村里最热闹之际。外出游子纷纷回乡,不同口音的小孩忽然从地上冒出来。村里提前数周就开始筹备各种事项,食物、用具、仪式等等。在小小的欧阳看来,就像排演一出大戏。
今年仪式更胜以往,新版族谱刚重修完毕,村里决定举行隆重仪式以资庆祝。刚入村子,小路两旁就插满旌旗,欧阳二字迎风猎猎。主会场在村宗祠。宗祠据说已经有数百年历史,经历代修整,愈发古典庄重。宗祠广场是传统的文塔墨池布局,象征欧阳家延绵不绝的书香。欧阳小时候喜欢和同龄朋友到池里游泳。大人们总说,多泡点墨水,以后读书有出息。一棵郁郁葱葱的古榕树挺拔地站在宗祠旁,传说由某位欧阳先人亲手所栽,迄今一千三百年有余,无数须根从树上垂下,独木成林,形成天然栖息避暑圣地。许多从城里回来的孩子在上面钻树洞、爬树干、荡秋千,玩得不亦乐乎。
宗祠里外操场摆着数百长桌及板凳。操场另一侧是露天厨房,从外面请来的大厨正在烤乳猪,旁边有人洗菜、切菜、配菜,八口大铁锅同时烧着。数百盘备好的佳肴叠罗汉似地高高垒起,只待宴席开始。对于在城里生活的孩子来说,一切都新鲜好玩。乡村生活象征着广阔的天地、新鲜的空气、大自然的恩赐以及传统的传承。
祠堂沉实的木门旁摆了一溜长条几案,每条几案上面均垫了书写毡,笔墨纸砚在上面一字排开。按照欧阳家传统,毛笔书法必不可少。老老少少,男男女女,自识字以来就开始习字。欧阳雄宇虽然在城里长大,但所幸传统没丢。现在已经有人陆续在红木几案上书写了,均以欧体为底。就如同文明一样,不管千变万化,但是沉淀于其中的底子终究坚实。
新版族谱印制出来,大标题为“世代书香”。尊欧阳询为宗,梳理千年以来欧阳谱系迁移变化,重点突出其文化艺术成就。欧阳名人在文艺界璨若星辰,书法家数以千计。无怪乎族里人总是自豪地念叨着家学渊源。想当年,欧阳爸爸把毛笔和字帖交到雄宇手中的时候,留下意味深长的一句,“别把老祖宗的好传统给丢了。”
“这不是雄宇吗?你回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身旁响起。转身一看,儿时玩伴欧阳清风。清风留了小背头,以发胶固定造型,制造出和年纪不相衬的成熟。清风也在外地上学,好几次和雄宇同时回到家乡,一起游戏一起玩乐。
“清风,你也回来了?”故友相逢,雄宇兴奋起来。
“村里头等大事,当然要回来。”
“你在江阳市中学?”清风所在的江阳市和雄宇所在的飞鹏市挨在一起。
“记性不错,现在写字怎么样了?”作为欧阳后人,见面就问习字成果,这也算一种传统吧。
“还行,现在是飞鹏市一中书法A队,刚刚代表学校参加市赛。”雄宇装作漫不经心地说道,但又掩盖不住丝丝骄傲。
“进入八强了?”
“那是必然。”
“没准我们会在省联赛里碰面。”清风淡然说道。
“你们也获得了联赛资格?”
“当然,江阳四强之一。”
“省联赛相遇的时候,我不会手下留情。”
“呵呵,这话应该是我送给你才对。”两位欧阳少年针锋相对,既是朋友也是敌人。随后,清风话题一转:“你们飞鹏市好像出了一位百年一遇的书法奇才?”
“师大附中的易铭,你知道?”
“学书法的谁不知道,最近简直比明星还要红。”
“听说你们全市大赛就败在师大附中手上。”
“反正我还没领教过。”
“估计你也不是他的对手。”
“去你的,瞎说!不用我出手,我们学校初一年级也有一位书法天才。”
“飞鹏一中有位三连败的小子。”
“你不懂,真正高手都是韬光养晦,隐藏实力。”
“啊,这么回事,是吗?哈哈……”
“算了,不要评论人家,我们多少年没一起写字了?”雄宇似乎想起了什么。
“要不现在就写写,当作联赛的前奏,怎么样?”清风半开玩笑地挑战。
“没问题,我可不会让你!”
“谁让谁还不知道呢!”
雄宇和清风的的交锋可以追溯到五年前,两人都还是低年级小学生的时候。两家均背井离乡外出谋生,均对故土念念不忘,对传统忠心耿耿。两家小孩子从小习字,师从欧体。两家家长和村里叔父们在一起开玩笑,做比较。于是,小学生在懵懂不知的状态下站到竞技面。
两位小游子返乡进行书法较量的消息不胫而走,瞬间传遍全村。书法砌磋常有,在欧阳村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然而,雄宇和清风玩笑般的较量被赋予了另外的意义。老一辈叔父迫切需要通过这场书法比武知道外出游子有没有把老祖宗优良传统继承发扬。所以,虽然是一场小孩子之间游戏般的较量,却吸引了村里众多重量级人物围观。
少年书法竞技场在宗祠门前,就和现在一模一样,两张红木几案,铺上毛毡,笔墨纸砚一字排开。不要说五年,即使五十年,五百年,一千年,此情此景也不会有太大变化。书法是为数不多能够和时间握手言和的艺术之一。
雄宇和清风各占一桌,由村里七位书法高手长老担任评判。七长老目光慈祥,对晚辈后生充满期盼。长老各出一字,合起来是一句:精诚则贯微幽显。熟习欧体的书家一望而知出自大名鼎鼎的《皇甫诞碑》。虽然不解其意,虽然字体较为繁复,但在书道历练多年的少年毫不畏惧,润笔后不作迟疑地落纸。雄宇依古法从右往左书写,清风则自上而下。不一会儿,书写完毕,七长老围绕红木书桌细细察看,驻足品评,指点笔划。商议后推举其中一位写道:远游不忘传统,书道后继有人。这句评语后来做成牌匾高悬于宗祠正堂之上,鞭策着每一位出门远行的欧阳人。两位书法少年都还清晰记得长老们语重心长的一句:“再接再励,老祖宗的好传统不能丢。”
以后每年,两位小欧阳只要一相遇,必然以笔墨相会。今日游子旧地重逢,千年传统再度碰撞出青春火花。如果说以往的较量纯属偶然和玩笑,那么今天热切的眼里则闪烁出剑拔弩张的目光。
“今天我们一决胜负。”清风半开玩笑地说道。
“奉陪到底!”雄宇抱拳迎上,古风盎然。
两位中学生一起走向红木几案,整理出位置,备好纸墨。
“这不是雄宇和清风吗?”
“多年不见,又长高了。”
“欧阳家香火旺,姑娘们漂亮,小伙子帅气。”
“他俩以前好象有过书法较量,不是吗?”
“两家都不错,出去这么长时间都还不忘记老传统,祖宗的好传统没丢。”
村里有人认出了雄宇和清风。两人不得不忙于应付村里各位叔伯婶姨的招呼,和各路人等嘘寒问暖。
好容易打完各种招呼,雄宇和清风都松了一口气。写些什么呢?偏重任何一方都有失公允。清风凑到雄宇耳边,耳语一番,雄宇点头同意。两人从随身小包里掏出记事贴,各自写上要书写的内容,然后放到一起对照。毫无意外,两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最初那场未完成的较量:精诚则贯微幽显。初二学生相视一笑,虽说是一场比拼,但更像是老朋友切磋探讨。
“让你尝尝我万岁枯藤的厉害。”欧阳雄宇说道。万岁枯藤是雄宇潜心苦练的绝招,剔除欧体字中丰腴成分,对其关节略加夸张,彰显少年劲道。雄宇凭这一独特笔法多次击败强敌。
“你可千万不要被我的高峰坠石砸了啊!”欧阳清风反击。高峰坠石是欧阳清风修练多年的成果,把静态字体处理成将动欲动的势态,看似将要崩塌,实则精妙在千钧一发。
少年游子要完成未竟书法比武的消息瞬间传遍村里每一个角落,围观者纷至踵来。文塔墨池千年不变,老榕树根须和细叶在风中轻轻摇曳,似乎也抱有强烈兴趣要见证这场持续多年的较量。字还是那几个字,人还是那些人,古村子凝固了时光。
“都什么时候了,还在这比来比去,耽搁大事怎么办!”忽然,一阵风风火火的声音传来。打断正兴致上头的少年。围观人群中让出一位大婶,后勤大总管村长夫人。见到雄宇和清风劈头就说,“小伙子回来一趟不容易,不要只顾自己玩,帮忙去!”
“我……”雄宇和清风不约而同地张口要争辩。
“以后你们俩写字的机会多了,现在不要影响大局……”村长夫人语速极快,不待两人反应就啪啪啪地说了一通。
“我们……”两位游子有口难辩。
“手痒了?要写字吧!正好缺一幅楹联,你们各写上下联吧!”刚说完就从口袋里掏出要书写的内容,一纸给雄宇,一纸给清风。
两位少年游子面面相觑,围观者一看就乐了。村长夫人的雷厉风行大家都有切身体会,刚回家的小伙子则懵然不懂。
分给雄宇的是上联:存信舍原黄金贱于言诺。清风拿到的是下联:忘身殉难性命轻于鸿毛。村长夫人命人迅速铺上洒金万年红,不由分说地催促两人,“别傻傻地站着!向祖宗学了一手好字,好歹为族里做点事情回报!”
“对,对,对……”雄宇率先醒悟,忙不迭地点头应允。清风随后也如梦初醒,抚平桌上的楹联万年红,重新整理毛笔。
“这就对了,小伙子,不要把精力浪费在不必要的较量上,要为社区、为传统、为文化多做点实事。”村长夫人满意地点头。围观群众掩嘴而笑,连老榕树也笑得飒飒作响。
不一会儿,雄宇和清风几乎同时写完,两人均习欧楷,少年意气,贯注于字里行间,笔力险劲,凛然神气。村长夫人稍作端详,评道,“上联激荡,可见书者胸中翻滚,下联清雅,可见书者内心平和。你们两人各得祖宗五分天下。不管怎么样,谢谢你们把这幅联子写了。”随之吩咐村里青年把游子的楹联作品张贴上去,同时快步向宗祠走去,继续忙活其他的。
雄宇和清风站在几案边上,有点儿不知所措。
“小伙子,不知道吧,村长夫人就是这急脾气,哈哈!”
“以后会习惯的。”
聚在一起的人群逐渐散开,玩笑声,嬉戏声飘荡在空中。在这片以书法艺术为家学传承的土地上,笔墨随处可见,人人习字,时时切磋,相互比书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宗祠老榕、文塔墨池坚定地守护着一方文明,任风云变幻,沧海桑田,文化传统总会以独特的力量生存下来。两位青春少年玩笑般的较量就如同涓涓细流融入生生不息的家学渊源之中。
“省联赛见!”书法少年约定下一次较量。
5-6、书法科技展
冬日午间适合睡眠,在氤氲的空气中似醒非醒,俨然人间一大享受。从繁忙的学校生活空闲下来,初中生最需要发泄无穷无尽的年轻力量。
易铭奋战在大发明家爷爷的实验室。在工作狂眼里,节日不过是普通日子里的一点调味。实验室里的金属气味远胜于世上任何美食。
“我的小发明家,自动毛笔改得怎么样了?”
“新版电子模制作完成,超导线铺设近尾声,加了四枚重力感应芯片……大年三十之前应该可以出一个完整试验版。”言语中透着骄傲。自从寒假以来,易铭天天扎到爷爷实验室。把头脑里的想法一一实现,从最初构想到触手可及的产品,何尝不是最深切的人生体验?
“现在的媒体有意思。”易老爷子递来一本杂志。实验之余,大发明家也偶尔关注时事。自从孙子和书法犟上,易老爷子的定期阅读里就增添了书法类。书法杂志印刷精美,尽最大可能重现原作风貌,大发明家就当作工作闲暇换换脑筋。
一战成名后,易铭上杂志接受采访已不是新鲜事。但是,手上这本杂志的视角与众不同:书法少年实力排行。编辑根据新生代书法少年一段时期以来的表现,给出综合评分。在这份定期更新的榜单上,冒出几个新人的名字:易铭、志远、无名。易铭凭完美书法排名猛蹿,跻身第一梯队,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日之星。相比之下,志远就黯淡许多,虽然同样榜上有名,但是三连败战绩带来的只有一个“潜力可期”的评价。
有趣的是把横扫各大比赛金奖的无名也列入其中,编辑神思飞逸:也许这是一位不愿意被声名所累的少年,因为神秘,不能排除其千年一遇天才少年的可能。
然而,易铭自有想法。一个月以前,在文化街领教了志远深不可测的实力后,心里就把无名和志远牢牢联系起来。被羞辱的记忆历历在目,若非无名,怎会拥有如此高深的实力?因此,易铭暗下决心,无论外界怎么评论志远,一定要亲手打败这座高峰。
风萧萧渗进实验室,千年传统在寒霜中冷冷清清。
“爷爷,这里有一封邀请函,什么来的?”闲聊之际,易铭在杂乱无章的工作台一角发现一张印刷精美的请柬。
“科技展会,年年有。”易老爷子漫不经心。
“咦,书法艺术暨科技展,还有这种展览?把最传统的和最现代的结合起来。”打开请柬一看,易铭不禁眼前一亮。
“好像举办了一段时间,每次都在春节以后,都给我发邀请,但是我哪有时间!不过,这次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带上实验品去试试。”
“有兴趣!我要以最完美的产品登陆展会,向世人宣告传统的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