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4600000004

第4章 吉普赛人与共产主义的“城堡”

——闲说新版的寇德卡摄影集《吉普赛人》

《吉普赛人》(Gypsies)小史:这本书一波三折,是摄影界的一个著名故事。寇德卡从1962年开始拍摄吉普赛人,1968年他请布拉格的设计师米兰·考浦丽娃(Milan Kopriva)设计了一个版本,名叫《茨冈人》,准备1970年出版,因“布拉格之春”泡汤。1970年寇德卡来到法国,与法国摄影界有“第一图片编辑”之誉的出版人罗贝尔·德尔彼(Robert Delpire)合作,选了1962-1968年拍的吉普赛人照片60张,以《吉唐,旅行的终点》(Gitans, la fin du voyage; Gitans是法国对吉普赛人的俗称,略有贬义)为名于1975年出版,选入的照片主要摄于捷克。同年光圈出版社出了这本书的英文版,就叫《吉普赛人》(Gypsies),现代艺术馆还出了一个特殊的纪念版,这本书成为20世纪下半叶的著名摄影集。2011年的新版本照片扩充到109张,主要是在1975年版的基础上补充了寇德卡在西班牙、法国、罗马尼亚等地拍摄的吉普赛人的照片。

2011年末,寇德卡的著名摄影集《吉普赛人》(Gypsies)新版问世,不知他心情如何。1975年,这本书在巴黎出第一版时,寇大叔心里很是不爽:“以前,这些照片只有我自己、朋友和选择过的人才能看到,现在你只要有钱,就随便看了。拿着这本书,我感觉就像和一个妓女在一起。”

当时的寇大叔还没有名动江湖,一个人当“巴漂”(漂在北京叫“北漂”,漂在巴黎当可称“巴漂”),那些吉普赛人的照片于他情若女友,与自己卿卿我我可矣,与他人分享则罢。寇大叔一生对外界所求甚少,这种人的内心世界不是白练秋江就是残阳瑟瑟,十分自恋;当然,如果控制力不够,往往发酵为“闷骚”。

寇大叔对拍摄吉普赛人的事儿讲得很少,自己喜欢吉普赛人的音乐,去他们家里采风,后来也就拍起来了,听上去特艺术、特纯洁,与当时捷克斯洛伐克的社会、历史、政治一点关系都没有。但艺术家不可能脱离自己的视界和社会——历史语境,如果把《吉普赛人》放回到捷克斯洛伐克的1960年代,就会发现这群社会边缘人身上,深刻地烙印着、映射着这个国家的历史问题、政治问题和艺术问题:历史问题是吉普赛人与捷克斯洛伐克这片土地的千年纠结,政治问题是195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对吉普赛人的社会主义改造及其“政治自由化”,艺术问题则是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方法的挑战。

历史——政治问题。1962年,当寇大叔开始拍吉普赛人时,吉普赛人与捷克斯洛伐克的社会关系正十分纠结。简单说吧,捷克斯洛伐克是一个“吉普赛大国”,吉普赛人源于印度的罗姆部落,千余年前迁移散居于欧洲各地,历史上一直作为欧洲国家的边缘人群而生活于歧视之中。“二战”期间与同性恋者、犹太人、流浪汉等一起被**在集中营消灭了几十万。到1960年代,在捷克斯洛伐克,吉普赛人是除了捷克人、斯洛伐克人之外最大的少数民族,人口超过20万,[1]主要生活在城镇周围,靠打零工、摆小摊、买卖工艺品和算命、表演小戏法为生。但问题是,捷克斯洛伐克是社会主义国家,1950年代的社会主义阵营在苏联老大哥带领下,有个实现共产主义的时间表;而实现共产主义,当然是全体人民在某一天早上六点钟,一起迈进美好明天,不能将吉普赛人单独留下,那太自私了,而且有违圣训: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无产阶级自己。于是政府决定在奔向共产主义的时候,带吉普赛人一起走,给他们盖了排房,建起吉普赛社区;吉普赛青年参军背上了钢枪,吉普赛兄弟走进工厂当起了工人,吉普赛姐妹到商店当上了售货员,吉普赛儿童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室,与其他儿童一起学习……看上去一切都十分美好:被歧视了千余年的吉普赛人,正作为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的一部分,向共产主义飞奔!

1955年,捷克斯洛伐克有一部电影很轰动,叫《我的朋友吉普赛人》(Muj pritel Fabian,导演Jiri Weiss),说的就是这事儿。

但遗憾的是,这次吉普赛人的社会主义改造没成功。“我的朋友”不习惯踏着钟点走进工厂,吉普赛女郎在商店里想唱就唱想跳就跳想吃就吃,就是不好好为人民服务。到1960年代初,轰轰烈烈的改造吉普赛人的工作就停止了,被另一项工作取代,那就是对吉普赛人的迁移和遣散。政府准备改造他们的时候,称他们为“有各种恶劣生活习惯的古老原始的吉普赛人”,改造方式十分生硬:人口登记、半军事化式的快速集中定点居住、没收私有财产(其实也没有什么私有财产,主要是大篷车之类)、马匹杀掉、传统节日取消……现在改造不成功,政府的迁移和遣散计划也很无情,直接将他们从大城市周围遣送到伯希米亚、摩罗维亚地区的小村镇。这时政府遭遇经济困难,地方上在接纳新移民时十分勉强,居民点建设很慢,甚至连厕所和水井都不够用,平均200人才能有一口水井和一个公厕;而在这里,吉普赛人谋生也更为艰难……准确点说,“我的朋友”这时候过得比改造前还惨(连原来的马匹和大篷车都没了)。所有这些,寇大叔在镜头里看得十分清楚,二十分凄楚:不少吉普赛人住在棚屋里,拉家带口,孩子众多,家徒四壁;忧愁的妻子,酗酒的丈夫。你还记得那个抱着婴儿走向简陋公厕的男子吗?你还记得一个男子骄傲地牵着马走过,身边是羡慕的眼光,后边还跟着兴奋的孩子吗?这匹马在吉普赛村落的新闻价值,相当于1980年陕北农民年集上买了一辆进口轿车——这个场景里面,有丰富的社会文本,寇大叔不是在拍民俗!马在《吉普赛人》中几次以突出的形象出现,都有与此类似的意义:它象征着吉普赛人的财富。你还记得一个吉普赛男子失神地看着自己英姿飒爽的列兵照吗?吉普赛孩子背后的墙上,依然写着或贴着捷克语的字母,可能是他们正在学习的或者是以前学习时留下的,显示出他们与捷克斯洛伐克“主流社会”的一种不确定联系。确定的联系偶尔也会出现,比如警察到村子里来拿小偷,“警察”几乎是整个摄影集里表明政府还在关心“我的朋友”的唯一证据,但他们在场景的边缘,让人难忘的是戴铐子的吉普赛青年迷惘的眼……走出村子的路是如此泥泞,“美好生活”犹如许诺过的共产主义,像卡夫卡的“城堡”一样可望而不可即。

在整个的1960年代,吉普赛人奔共产主义的事儿,捷克斯洛伐克官方回避谈、民众不好谈,相当敏感,而且容易被“外国敌对势力所利用”。

那为什么又被提起来了呢?因为政治气候发生了变化。别看捷克斯洛伐克领土不到13万平方公里(其中捷克部分约7.9万,斯洛伐克部分约为5万),“二战”前却是世界10大工业国之一,个人平均工业产值位列世界第四,是东欧经济基础最好的国家,并建立了十分成熟的民主选举制度,捷克人很骄傲。但到1960年代初,经过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其工业排名却落到了世界第12位,人均工业产值下滑到世界第五,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很慢。原来捷克人看不上奥地利人,觉得他们生活差,现在反而被奥地利人超越了。1962年,捷克搞起了经济改革,总理希克试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在捷共中央内部和社会上都出现了思想、言论自由化的倾向,这种政治开放一直持续到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捷克人称这段时间为“政治自由化”时期。特别好玩儿的是,这一时期的政治话题,不是由政治人物或理论家提出来的,而是来自于文艺界——与很多社会主义国家一样,捷克的文艺问题同时也是政治问题。这一时期电影界搞“新浪潮”(与法国电影的“新浪潮”无关,是彻彻底底的捷克电影的“新浪潮”),戏剧界更闹,剧本写得很大胆,有的剧本以很强的政治暗示性轰动一时,比如全部邀请非专业演员,而且全是批评政府的知名文化人演出,这个剧本的结局是这些人最后全都失踪了。最出格的还是作家。1967年6月27日,捷克斯洛伐克第四次作家代表大会上(有400多名作家出席),党员作家米兰·昆德拉率先发言,以自由与专制、人道与非人道为题的演讲直接指向官方文艺政策:“当我们谈到自由的时候,有些人就会感到不舒服,他们会说: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度的。当然,任何自由都要受到种种限制。但是没有哪一个进步的时代曾经为自己的发展规定过限度……只有在我们这里,把维护禁区看做是比冲破禁区更大的美德。”[2]会上还宣读了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致苏联作协的信,提出了取消新闻审查,要求给公民出国旅行,特别是出国定居的自由等热点问题,并要求“不许把人们无根据地置于流亡者的地位”。笔者一直怀疑,后来寇大叔出版的另一部著名摄影集《流亡》(Exile)与这次讨论有精神联系。

文艺界的“热闹”,实际上直接挑战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艺术创作方法。这一方法1930年代肇始于苏联、后来被强调为社会主义国家文艺创作的唯一正确方法。昆德拉在小说《玩笑》(1967)中,将这一方法对文学的影响形容为人物“不皱眉头,只带笑容”:社会主义国家的人一出场,必须是,而且也只能是笑容,因为敌人一天一天地烂下去,我们一天一天地好起来,社会主义人民即使想有什么不痛快,那也不可能嘛!你不笑,你就会有麻烦,“因为每一个人如果不表示出自己的日子过得挺美,他就会立刻被人怀疑是对工人阶级的胜利不高兴,或者是被怀疑为自私地沉溺于某种个人忧伤之中。”(昆德拉:《玩笑》)在这种背景下,寇大叔大拍社会主义改造失败的吉普赛人,日子过得一无所有,形同“贱民”——这当然是在呼应文艺界的“热闹”,是给社会主义抹黑,是对主流文艺思想的挑战,容易被“外国敌对势力所利用”。

当时布拉格的文艺圈并不大,哈维尔的剧本演出时,旁听导演、演员和剧作者讨论并跑前跑后拍剧照的正是寇大叔;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昆德拉专门写到女主角特雷莎拍了数百卷“布拉格之春”的照片,“有坦克、吓人的拳头、毁坏的房屋、被沾满鲜血的三色旗包裹着的尸体”,[3]这原型也是寇大叔。

这次《吉普赛人》的突然再版,并不排除与当下吉普赛人的现实遭遇有关。2011年,欧洲因经济形势不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都有驱逐吉普赛人的行动,光法国就拆毁了200多个吉普赛人集聚点,将1000多名吉普赛人遣返回罗马尼亚。“我们的音乐,我们的艺术,我们的传统服饰,都被偷走了,在世界各地的演奏厅和博物馆里,它们被当作西班牙、匈牙利、捷克、法国文化展示着,我们几百年来的所有创作都被偷走了,而我们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被人称为‘小偷’。”翻着寇大叔的《吉普赛人》,想起吉普赛人作家唐娜德·李的《天咒的吉普赛人》,不免伤感。

注释:

[1]据英国少数民族权利协会1975年统计,全世界吉普赛人口的总数约为900万人,欧洲有500多万,三分之二集中在东欧,其中捷克斯洛伐克的吉普赛人口约为37万;当时捷克斯洛伐克人口总数约为1400万。参见王艳萍《世界民族志》。

[2]赵启强:《“布拉格之春”四十周年祭》,《炎黄春秋》2008年第10期。

[3]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许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第83页。

同类推荐
  • 浮生:芷宁电影札记

    浮生:芷宁电影札记

    《浮生:芷宁电影札记》由少年的灰色时光、旧时已逝,天地默然、无语凝噎的史实、趣与意的有致结合、以含泪的爱送别疮痍、没有华丽外衣只有艰难求生、不到死亡不能解脱、“我愿意为你朗读”、一部颇具气质的电影、记录个体对战争的反应方式、于获释中幸存等构成。
  • 建筑艺术之美——公共建筑篇

    建筑艺术之美——公共建筑篇

    《展览的建筑与建筑的展览:著名设计师演讲录》为“时尚廊—雅庄公司设计沙龙”从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邀请的九位著名建筑师——姚仁喜、简学义、邱文杰、林州民、刘晓都、黄声远、张雷、王昀、潘冀的演讲录,他们以博物馆建筑为主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讲述设计的灵感,延续IdeaExchange的理念,激发更多关于建筑设计的灵感。读者从中既可以近距离地了解设计师们富有生命力的作品,也可以从中了解其设计经验和成功秘诀。时尚廊—雅庄设计沙龙自2010年8月开始,由雅庄建筑与时尚廊合作,以《Whatishome——家》、《跨界》、《建筑与时尚》、《展览的建筑与建筑的展览》等多个主题,举办“时尚廊—雅庄设计沙龙”,至2013年3月已成功举办20期。已出版第一辑演讲录《建筑与时尚》,旨在给设计师及热爱设计的相关人士以更多机会去了解设计师的成长之路。
  • 美学讲义(下)

    美学讲义(下)

    《美学讲义》是废名自编的教材,在前言里,废名说:今年暑假前,系里交给我一个任务,准备明年春季五年级开“美学”课,没有“部颁”的教材,也没有教学大纲,教材自编。我接受了这个任务。本书一共有8章,包括美食客观存在、美学、群众和美、民族形式和美、生活和美、作品的思想性和作品的美、内容和形式、美的创造和美感。希望作者通过每章的学习,能了解什么是美,并能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因为美和生活是分不开的,离开生活就无所谓美,只能是形式主义的东西。
  • 南方音乐

    南方音乐

    洪烛:原名王军,1967年生于南京,1979年进入南京梅园中学,1985年保送武汉大学,1989年分配到北京,现任中国文联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
  •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是傅雷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现南京艺术学院)教学所用讲稿的基础上修改补充完成的一部著作。书中着重介绍欧洲文艺复兴以来近二十位大师及其名作,深入浅出地讲解其艺术风格和人品操守,并融文学、音乐、哲学、社会、时代于一体。书中除了评介作品的特色与美术家的身世外,还提到一些由艺术实践引起的美学方面的疑问,并给出自己的看法。
热门推荐
  • 隔海望你遥不可及

    隔海望你遥不可及

    表面很阳光其实内心十分孤独自卑的女孩莫念念遇到了表面很高冷其实很暖心的校草路遥,他们之间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奇怪的梦,理不清的关系,难以跨越障碍……他们会在一起吗?尽在书中寻找答案吧!!!
  • 超级上帝系统无限变强

    超级上帝系统无限变强

    叮!恭喜宿主获得极品异能吞噬,开启无限变强之路。高中生楚为无意间获得了一个名叫上帝的系统宝贝,从此之后他的人生走向了巅峰最强者。叮!宿主异能进化,吞噬变为黑洞,黑洞降临,万物毁灭。叮!宿主异能觉醒,开启第三模式。叮!宿主获得血脉变异战龙血,化身为龙。叮!宿主获得力量属性,力量加100。叮!叮!叮!系统准备升级,升级后将开启新的变强功能!从此楚为几乎每天都在变强。从此不管你什么天才恶少,什么社会大佬,什么背景人物,楚为都是一脚踩下……
  • 三无丫头混在深圳

    三无丫头混在深圳

    【水微前传】没身高,没学历,没形象……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女生在竞争激烈的深圳如何生存,伍子微自己也不知道,可是别无选择的她还是不顾所有的人的劝阻选择了独自南下。从白痴到白领,从网盲到网精,曾经被怀疑、被打击,甚至被冤枉,也曾经被欣赏、被喜欢,甚至被追捧……深圳十年,她最终褪去一身青涩,从一个对社会一无所知的小女生,摇身一变,成了一个流刃有余的小女子。十年,最美的青春。十年,虽然没有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也混的有滋有味,乐在其中。她经历了别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经历的事情!但无论如何,都有憾无悔。如果生命可以重来,她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 徐锦年欢

    徐锦年欢

    她不嫁他不娶只是因一纸婚约被迫在一起的两人又有什么有趣得故事呢?平川王府的小王爷是个丑极天下的男人她一个小小的地主之女怎能轻易嫁给他有点甜的文,欢迎入坑!(不弃文,不抛弃,你甜,我也甜)
  • 末世幕后主宰

    末世幕后主宰

    (新人新书求支持,喜欢的收藏一下给新人鼓励,有什么特殊想法的可以写评论作者可以看的到的。)天地异变,无数异能人士降临,慕天辰也是其中一员,可是突然之间却是出现在另一个世界并替代了刺客组织九刃首领主宰的位置。渐渐地他才了解到自己这个世界也是入侵蓝星的一个世界,他成为了入侵蓝星一方势力。获得权利地兴奋,不过自己弱小实力的恐惧让他的生活过得并不是想象之中那么舒适。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变强变强~做所有人的主宰~无人能阻挡他的道路。
  • 乔布斯给年轻人的30个忠告

    乔布斯给年轻人的30个忠告

    乔布斯,一个用苹果魔咒撬动地球的商界奇才,凭敏锐的触觉和过人的智慧,勇于变革,不断创新,颠覆了一个行业,并引领全球资讯科技和电子产品的潮流,他把电子产品变得简约化、平民化,让曾经是昂贵稀罕的电子产品变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是什么让乔布斯成为了改变世界的天才呢?本书将谜底一一给你揭开,于此同时还深度剖析了乔布斯式的智慧精髓和人生哲学,相信我们年轻人从中会受到启发,找到完美人生的途径。
  • 围炉夜话普洱茶

    围炉夜话普洱茶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叶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茶叶作为国人生活的一项必需品,不仅具备着品饮的功能要素,更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多姿多彩的文化要素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精神寄托。中国茶因地域与历史发展的差异,衍生出不同的茶类,同时各具特色,而有着“茶人饮茶终点站”之称的普洱茶,更是组成中国茶重要的一环。在本书中,笔者将从品饮,功效,评鉴等角度对普洱茶,尤其是普洱熟茶进行介绍,并力图从科学,文化的角度对普洱茶进行不一样的解读。
  • 命之轮盘

    命之轮盘

    方铭,是个普通的人,却做着一个不普通的梦。一天,他死了,来到了一个扑所迷离的世界。变强,是这里的法则,他,在这条路上该如何选择?
  • 妃常嚣张

    妃常嚣张

    她知道,和亲不是她能左右的,那日,她看向了他,颜王月隐!脸色微红,未宸皇帝大笑说知道了自己的心思,而圣旨上赐婚的名字却不是他,而是当朝的太子,她心中清楚,父皇爱江山大于她。“你也不想娶我吧!”新房中,她看着他说。他凝眉,一脸的愤怒,甩袖离开!都是他嫌弃别人的论,什么时候轮到了自己被嫌弃?“告诉你,就算我不喜欢你,但是你也是我月懿轩的王妃,不许你跟别的男人说话!”他看着她,额头青筋绷起,手紧紧握着,好像怕失去一般。她错愕却默然:“殿下,你这是在吃醋么?”
  • 火爆娇妃:爷,我想静静

    火爆娇妃:爷,我想静静

    她接受了魏南枝的“告白”,即成为他的契约王妃,在一种毫不知情的欺骗手段下。婚后维持着“宠妃”的身份。直到那晚,他有了别的女人,这令她无法忍受而选择和离……魏南枝在她提出和离的时候感到痛心,内心也接受了从未想过会爱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