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4400000010

第10章 从感性学到审美乌托邦 (3)

席勒设想,假使在经验中的某一时刻,人对其双重天性有了自觉,既意识到自己的自由又感觉到自己的生存,既感觉自己是物质又知晓自己是精神,那么就会内在地唤起一个新的冲动——“游戏冲动”。游戏冲动的对象是“活的形象”,即“最广义的美”。[29]它产生于两种冲动的对立,反过来又促成二者的平衡。通过它,人获得一种“自由的心境”,一种“中间状态”。在此状态中,人既不受物质的强制,也不受道德的强制。前一个感受使“感性的人”变成“审美的人”,而后一个感受使“审美的人”发展为“理性的人”。因此,理想的人的成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物质状态”、“审美状态”和“道德状态”。无论个人或民族,经历审美阶段都是其人性完满的证明。文明(教养)的标志是对“假象”(Schein)的喜爱。逻辑假象把自身混淆于实在和真理,只是欺骗。审美假象决不等同于实在和真理,把假象当作假象来欣赏才是游戏。审美假象是“正直的”,它公开放弃对实在的一切要求;同时又是“自律的”,它不需要实在的任何帮助。只在一种情况下,人拥有假象世界的主宰权:“在理论上认真地抑止自己不去肯定假象就是实际存在,在实践中也不借助假象来施舍存在。”“不论在哪个个人或哪个民族身上,有正直而自律的假象就可以断定他们有精神、趣味以及与此有关的一切优点——在那里,我们将会看到支配现实生活的理想,看到荣誉战胜财产,思想战胜享受,永生的梦想战胜生存。”[30]“审美的创造冲动”能够在“力的可怕王国”和“法则的神圣王国”之间,建立起一个“游戏和假象的快乐王国”,使人摆脱物质的和道德的强制。

如果说,在权利的动力国家中,人与人以力相遇,人的活动受到限制,而在义务的伦理国家中,人与人以法则的威严相对立,人的意愿受到束缚,那么在美的交往范围内,即在审美国家中,人与人只能作为形象彼此相见,人与人只能作为自由游戏的对象相互对立。通过自由给予自由是这个国家的基本法则。

此时,席勒却突然止步了。《审美教育书简》最后写道:

但是,真的存在着这样一个美的假象的国家吗?在哪里可以找到它?按照需要,它存在于任何一个心绪高尚的灵魂之中;而按照实际,就像纯粹的教会和共和国一样,人们大概只能在个别少数卓越出众的人当中找到;在那里,指导行为的,不是对外来习俗的愚蠢的摹仿,而是自己的美的天性;在那里,人以勇敢的天真质朴和宁静的纯洁无邪来对付极其错综复杂的关系,他既不必为了维护自己的自由就得伤害别人的自由,也不必为了显示优美就得抛弃自己的尊严。[31]

席勒好像意识到了,从形而上学自由是推论不出政治自由来的。哈贝马斯对此做过一个有意思的解释。他说:“席勒用康德哲学的概念来分析自身内部已经发生分裂的现代性,并设计一套审美乌托邦,赋予艺术一种全面的社会—革命作用。”“借助这个审美乌托邦,席勒把艺术理解为交往理性的真正体现”,即“一种深入到主体间性关系当中的‘中介形式’”,因而能够通过教化在人达到政治自由的过程中发挥作用。[32]

以上对现代美学从鲍姆嘉通、康德到席勒的一段问题史的叙述,意在说明美学从创立之初起就不仅仅是源自(当然包含着)对美和艺术的分析兴趣,而是基于更广泛的现代精神自我确证的动机。鲍姆嘉通为“美学”命名,看似哲学内部的一个技术性提议,其实是之前夏夫兹博里(The Earl of Shattesbury)、杜博(abbé Jean-Baptiste Du Bos)、哈奇生(Francis Hutcheson)等人关于情感、趣味(鉴赏)讨论中问题累积的结果。在理性主义体系内给美学一个位置,表明情感或感受力作为主体的一种能力得到了现代哲学的认可。真正为美学确立主体哲学根基的是康德。他在批判哲学范围内,把审美—艺术提升为和认知、道德并列的“自律的”领域,并且让包括美学在内的目的论批判来充当先前神圣目的论的角色。以后在主体哲学内部产生的美学困局(第一个是席勒),都和这个根基从没挪动有关。而康德在判断力批判的最后保留的“道德神学”出路,则包含着他对现代世俗化世界潜在危险的忧虑。席勒越过康德为审美设下的多重限制,主张审美应当代替宗教发挥一体化的作用,并使之和人类解放的政治前景联系起来。席勒止步之处就是浪漫主义运动的起点。从此,审美既作为艺术问题又作为社会政治问题,被推到现代思想的前沿。

(原载《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

注释:

[1]参见克罗齐:《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的历史》,王天清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页。

[2]鲍桑葵:《美学史》,张今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5页。

[3]西方史学界对于“现代”究竟从何时开始,并无一定之见。一般说,思想史研究关注学说或主义酝酿、产生、发展的始末,社会史(包括政治史、经济史等等)研究重视事件的因果,因此,两者在断代上往往不尽一致。思想史上的“现代”有时是指从13世纪末、14世纪初在意大利发端的人文主义(即“文艺复兴”)运动到今天这个连续的单元,其间大体以18—19世纪的启蒙运动为线分成前后两段,即通常所说的“近代”和“现代”。在英语中,由于这两个概念在用词上没有差别(都是modern),有时为了明确两者的区别需要在前面加上各种限定词,即便如此,还是经常引起误解。在德语中,“近代”(Neuzeit)和“现代”(Moderne)是两个不同的词。特洛尔奇(Ernst Peter Wilhelm Troeltsch)对这两个阶段做过区分,其目的在于指出现代精神并不如苏格兰和法、德启蒙思想家表达的那样是与中世纪的决裂,而是在中世纪文化内部孕育起来的,漫长的近代就是这种既和中世纪有瓜葛而旨趣又截然不同的新思想萌发、生长的时期,而18—19世纪所谓启蒙运动是其完成和集中表达。特洛尔奇这一区分的最大特点是,他把“启蒙运动”的基础溯源至近代之初,从而使这个概念涵盖整个近代(参见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74—176页)。本文依据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参见雅克·巴尔赞:《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林华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序言第7页)。

[4]参见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第二篇,何新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25—165页。

[5]据说,哥白尼天文学说的哲学意义在于:它要贬低地球在宇宙中的重要性,告诉人类他只是生活在一个小小行星上的微小寄生物。针对此一说法,科林伍德(Robin George Collingwood)指出:“这种观点从哲学上说是愚蠢的,从历史上说是错误的。之所以从哲学上说是愚蠢的,是因为任何哲学问题,关于宇宙的、人生的或者有关宇宙与人两者的关系,都不会因考虑人和宇宙所占据的空间的相对量而受到影响;之所以从历史上说是错误的,是因为人类在世界中的渺小一直是一个熟悉的反思主题……”(科林伍德:《自然的观念》,吴国盛、柯映红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107页。)科林伍德是对的。在现代哲学的论证中,人之卓越性,无关乎其物理(生理)意义上是否重要,而在于他有自由意志和自主能力。用康德的话说,人既是自然(必然)的又是自由的。但是,人的本质是理智、本体,不是感性、现象。实践理性高于理论理性,伦理高于认识,道德高于科学,自由高于自然。问题是两方面如何统一。

[6]参见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韩水法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77页。

[7]Cf. Paul Guyer, "The Origins of Modern Aesthetics: 1711–35", in Peter Kivy(ed.), The Blackwell Guide to Aesthetics,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2004, p. 15.

[8]鲍桑葵:《美学史》,第241页。

[9]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6页。引文参照英译本做了改动(Immanuel Kant,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trans. & ed. Paul Guyer and Allen W. Woo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p. 173)。

[10]参见康德:《致路德维希·亨利希·雅可布》(1787年9月11日)、《致卡尔·莱昂哈德·莱因霍尔德》(1787年12月28日与31日),李秋零编译:《康德书信百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08—112页。

[11]参见康德:《致卡尔·莱昂哈德·莱因霍尔德》(1789年5月12日),《康德书信百封》,第120—126页。

[12]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0页。引文参照英译本做了改动(Immanuel Kant, Critique of Judgment, trans. Werner S. Pluhar, 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1987, p. 15)。

[13]参见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611—621页。

[14]康德:《判断力批判》,第294—295页。

[15]康德:《实践理性批判》,第142页。

[16]康德:《判断力批判》,第19页。引文参照英译本做了改动(Immanuel Kant, Critique of Judgment, pp. 23-24)。

[17]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509、511页。引文参照英译本做了改动(Immanuel Kant,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pp. 591-592)。

[18]康德:《实践理性批判》,第137页。

[19]参见康德:《判断力批判》,第29、32—33页。

[20]参见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曹卫东等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

[21]参见康德:《判断力批判》,第24—30、252—255页。

[22]参见康德:《判断力批判》,第4、10—13、31—32页。

[23]参见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冯至、范大灿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2—14页。个别术语参照原文做了改动,以下同。

[24]参见席勒:《审美教育书简》,第17、152页。

[25]同上,第21—23页。

[26]同上,第28—30页。

[27]参见席勒:《审美教育书简》,第61—65页。

[28]同上,第41—42、66—71页。

[29]同上,第73、77页。

[30]参见席勒:《审美教育书简》,第138—141页。

[31]同上,第151—154页。

[32]参见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第52—54页。

同类推荐
  • 美学与历史(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美学与历史(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美学与历史》主要包括“康德与美学史”“新时期以来的美学与知识分子”“反传统主义与现代化”“三个中国两次转型”“社会结构与话语权之争”等,这些论题既有理论深度,更有对现实社会的沉思。对推动美学及其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何日君再来:流行歌曲沧桑史话

    何日君再来:流行歌曲沧桑史话

    我国第一部研究整理中国二三十年代流行歌曲断代史的专著。叙述的是从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问世到1949年中国大陆不再唱流行歌曲为止,二十多年间流行歌坛的风云变幻。在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流行音乐仍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和世界流行音乐的发展同步前进,引领了从中国大陆到东南亚一带流行音乐的潮流,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上的大国风范。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的宝贵财富。该书通过对22位作曲家、38位词作家和43位歌星、29位演唱电影歌曲的电影明星的介绍、研究,展示了那二十多年间中国流行歌坛的几度辉煌。以如此恢弘的规模提供如此博大和厚重的信息量,在全国范围内无第二部作品。
  • 当代北京评剧史话

    当代北京评剧史话

    评剧是中国众多戏剧中的一种,在华北地区深受人们喜爱。北京长久以来都是中国政治和文化中心,评剧在北京同样也拥有众多忠实观众。本书从评剧的起源和初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前、“文革”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等四个阶段较为系统的梳理了评剧在北京的发展概况,重点介绍了在评剧发展历史中涌现的众多名角和名戏。
  • 在历史的边际(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在历史的边际(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在历史的边际》集结了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2000年之前(含2000年)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的36篇理论及评论文章,内容涉及文艺理论、文艺史学、电影理论、电影史学、作品批评、作家批评等多个层面。
  • 刻印:刻印历史时代

    刻印:刻印历史时代

    汉字的产生为古籍的形成提供了先决条件,当汉字与承载材料结合在一起时,被称之为“书”,也就开始了古籍发展的历程。从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是古籍发展历史上的最初阶段。在这一时期,殷商时期甲骨书、西周时期青铜书,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石刻书、简牍书和缣帛书,无不巧借载体,体现了最初图书的不断变迁。这些古代文献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更对后来承载汉字的载体及成书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热门推荐
  • 我本想为祸人间

    我本想为祸人间

    当一个完全陌生的位面交叉普通人的世界中来,战争还是和平?当一个神魔乱舞的世界闯入平凡人的舞台里面,奴役还是共存?在某一个太阳冉冉升起的日子里,两个截然相反的位面,爆发出第一次强烈的碰撞!整个世界,在黑暗中前行!日出未必意味着光明,太阳也无非是一颗晨星而已,只有我们觉醒时,才是真正的破晓。
  • 后河底(中国好小说)

    后河底(中国好小说)

    通过对小人物——掏粪工许九的生活描写,展现城市发展过程中,底层小人物生存的不易。许九这个掏大粪刷厕所的小工人,面对拆迁,将失去工作。他有着底层人物的勤恳、踏实、忠厚,也怀着爱情、家庭美满等普通愿望。
  • 千宠百娇不如永结同好

    千宠百娇不如永结同好

    (甜似蜜)在她遇到陆渊以后,一切都变了。陆渊手把手教她怎样在伦敦生活下去,一步一步进入了她的生活,他成了她内心不可或缺的部分。陆渊手把手教她怎样手撕渣男,一步一步蚕食仇人的心智。最重要的是,陆渊教会了她怎样去爱。尽管有困苦,但是有一颗爱你的心,又暖又甜。
  • 弥勒上生经宗要

    弥勒上生经宗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毒迹寻踪

    毒迹寻踪

    一场独特的新书发布会,一位神秘小说家在发布会现场中毒。鸡尾酒、巧克力,成为破案的焦点,到底是谁下的毒?一位舞蹈老师,用血写的两个英文字母,一个针孔,下毒真凶真的是那位医生吗?一起离奇的车祸,本以为是普通的酒后驾车,却牵引出一起蓄谋车祸案。一切细节都无法逃过小D探长的双眼,真正的凶手即将浮出水面。
  • 最强符师

    最强符师

    天轨巨变,生物爆发大变异,古武仙侠世界降临,一个普通的都市少年走上逆天改命之路。可爱的萌宠,却有惊天来历,报废的兵器,报废的兵器,却是史上最强宝物。
  • 望梦尽

    望梦尽

    搞笑,21世纪鼎鼎有名的王牌特工竟然一朝穿越了!!还是个废物!努力变强大,到头来却发现一直被人蒙在鼓里…
  • 命定男神,抱紧我!

    命定男神,抱紧我!

    “小偷!”“你和我老公是什么关系?”“呵呵!我是你老公?别说我还没结婚,就是结婚,你觉得你配做我的老婆吗?”一夜温柔痴缠,原以为幸福就是简单的相依到老,却不料睁开眼睛,迎接的却是全世界的无情冰冷。先是被人当成小偷挨打,紧接着又被误会小三,而更狠的,是被亲爱的老公翻脸不认人……当深爱的人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当自己被全世界无情的遗忘,是就此放手,还是再次追爱?小白,我什么都没有了……泪水和着雨水从脸上落下,站在楼顶边缘的林薇薇,又该何去何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真是太有才了

    我真是太有才了

    纪文是一个小公司白领,每月领着微薄的薪水。临近清明,他在网上偶然搜到一则佣金八万的天价代理扫墓招聘!要求:男,年龄20-28岁,未婚,无对象。这让从小在孤儿院长大的纪文很是心动……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