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2600000007

第7章 破产的乡村与失衡的现代中国(2)

1920年代末期,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这种衰败开始加剧,最终形成30年代较大规模的农村破产,农村凋敝。关于这场危机的原因,当时就有不同的分析。山东省国民党人李天倪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谷贱伤农,粮价大跌,导致田地荒芜。他向全国经济委员会第二次委员会议提交的一份《关于救济农村破产提案》里讲到,各地农民虽有所不同,但“破产原因要皆以粮价太贱之故”,根据他提供的数据,以山东而论,每赋地一亩,佣工、种子、肥料、附捐、公益摊派等总计成本十五元左右,每亩所得精粮二百余斤,而最贵的小麦每百斤不过三元,杂粮价格更低,全数卖出,尚不及成本原额,这样,农民的衣食之资、婚丧费用、世事应酬的消耗将无从所出,开始是举债度日,最后举债而不能,“欲不破产不可得矣”。破产导致地价大跌,田地无人问津,他在《提案》慨叹道:“农民破产之普通、痛苦之深刻,实为近古以来所未有。”[5]

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的破产,既有内部的原因,如“国内政治的不良,剥削太苛,搜括太苦,负担太重”(胡适语),同时也有外部的、国际性的因素,外国廉价商品的倾销、国货出口的滞销,中国农村经济在进入国际经济体系之后,因落后和薄弱而备受打击。同时,这也是中国现代经济转型的结果。随着中国工业化、现代化的推进,中国农村原有的生产方式及产品一步步被推挤到新经济格局的边缘,正如茅盾的《春蚕》里所说:“自从镇里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有了小火轮以后,他自己田里生产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农村破产的残酷现实首先引发了中国文学知识分子的关注,小说有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叶紫的《丰收》,戏剧有洪深的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与文学创作相呼应的是,《狂流》《春蚕》《铁板红泪录》成为电影界对当时农村危机的反映与解读。《狂流》洪水里的小船与傅柏仁等人乘坐的小汽轮,《春蚕》里的借贷养蚕、茧厂盘剥,《铁板红泪录》中的“枪捐”,《盐潮》中的豪绅大户霸占茅柴公地,《丰年》中外粮低价倾销,分别从不同角度描述和解释了农村危机的根源,而《春蚕》中“冲克”之说的失败更是暗示出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无力与无奈。

由于区域发展和工业——农业的失衡状态,农村在现代进程中受到强烈挤压,由此导致差异巨大的城乡二元化,在农村经济发生危机的情形下,这一差异和对立的程度愈加突显。因此,在20世纪30年代的电影中,除了前述提及的几部农村题材电影之外,其他很多表现城市生活的电影,也经常从侧面表现出乡村的衰败,都市——乡村两个生活空间经常被用来表现贫富对比和阶级对立。《香草美人》中的王阿大因农村破产而来到上海寻找出路;《姊妹花》中,一对姐妹因分别生活在城市和农村,生活状态迥然有别,城里的二宝尽享荣华富贵,而留在农村的大宝,嫁给穷苦木匠桃哥,最后因天灾人祸不得不流落到城市里;《姊妹的悲剧》中的女主人公也是从乡村进城做工;《小玩意》中的叶大嫂带女儿流落上海;《挣扎》里的小兰和根发不堪地主的逼迫逃往上海;《乡愁》中小学教师杨瑛流亡上海,《渔光曲》中小猫和小猴因为家乡渔业的破产到上海谋生……在谈到左翼电影创作时,李欧梵曾提到左翼剧作家的新叙事模式:“在这种新的叙事结构中,城市——影射上海——越来越染上灰暗的色调,成为反面形象;而同时乡村则日益成为电影自我指涉的城市模式的理想‘他者’。”[6]但实际上,作为理想“他者”的乡村应该是20年代至30年代初中国电影叙事的特征,是在左翼登台之前,恰恰是左翼电影人打破了对乡村的田园想象,乡村不再是一个理想“他者”,而是破产的、无从依靠的生活之地,他们描写的是农民被迫向城市流动,并给摩登的都市带来不愉快的灰色。或者说,左翼电影的城市之所以越来越灰暗,正是因为它们关注到了受现代化挤压的一方,看到了中国社会的失衡和现代性的边缘。面对现代性这种令人不安的阴影,左翼电影人发出了自己质疑和批判的声音。

三、左翼电影的现代性何在?

在电影研究中,现代性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框架,对中国电影研究而言,尤其如此。李欧梵的《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米莲姆·汉森的白话现代主义以及张真、包卫红对中国早期电影的重新思考,张英进对中国现代性五个面向的阐发等,都围绕现代性这个概念考察和理解电影,这种研究模式已经对国内中国电影史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张英进从西方学术的方法论转向理解李欧梵和汉森的研究:“这些转向包括从总体的历史到部分的或片断的历史,从纪念碑式的历史到图表式的历史,从历史主义的历史到结构的历史,从档案的历史到推测的历史。”[7]具体到美国的历史学,就是从思想史向社会史再向文化史的转向。

都市空间是文化史研究的一个重心所在。在李欧梵的笔下,上海的外滩、百货大楼、咖啡厅、舞厅、跑马场、亭子间成为摩登生活的舞台,演绎着“物质文化的‘符号学’”[8]。而都会语境,从建筑到出版物,从文人的笔端到普通观众的口味,都成为电影文化追索的对象。同样,在张英进的电影和文学研究中,也将城市文化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比如他对城市空间与文化消费、历史记忆的考察,对中国现代派笔下的城市形象的梳理。这些无疑扩展了电影研究的文本范围,在更宽广的文化语境下重新认识电影的接受过程及其影响。

除都市空间之外,这种文化史研究十分关注感觉层面的分析,这无疑给现代性的探讨加上了鲜活的感性色彩。李欧梵研究了上海的月份牌,娱乐杂志上的女明星照,并将她们与好莱坞明星对身体的展示进行对比,指出中国女明星总是将身体藏在长长的旗袍里,而这种根本性的差别表达了不同的“女性美学”。他认为,这些明星照并不是或不单纯是父系社会里的男性的观照物,而是也帮助设计着中国女性的新形象,即拥有新品质的“现代”女性。[9]这样的研究,使感觉、感受方面的内容与现代性发生了关联。汉森的白话现代主义则十分关注感觉机制的研究,通过白话或通俗(vernacular)这个概念,汉森给现代性注入了新的内容,即对身体、物质、通俗文化的关注。

不管是李欧梵的“摩登”研究还是汉森的白话现代主义,对中国电影史研究都具有理论范式的意义,它们的引入使之前受到忽视或否定的方面重新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比如“鸳蝴”派小说,比如刘呐鸥等人的“新感觉派”,再比如张爱玲,从而有助于对中国电影历程给予更完整的描述和理解。但另一方面,这样的现代性框架也包含着很多的问题。正像张英进所提醒大家“不要盲目接受集体感官机制说”,因为“早期电影研究不能只停留于描述感官表面,而忽略调查电影话语的意识形态内涵”。[10]就中国复杂的、多面的社会文化而言,无论是现代性还是集体感官机制概念,都必须经过历史的具体化才能起到真正有效的概括作用,否则现代性势必会变成一种新的抽象,使多层次的历史问题简单化。

如果把现代性与“鸳蝴”派相关联,那么,左翼电影的现代性何在?我们知道,作为通俗文艺的代表“鸳蝴”派在文化上远较左翼文艺保守,正如前述,左翼电影表现出对社会矛盾、阶级对立的高度关注,表达了强烈的社会关怀,那么,它所包含的现代性诉求与沉醉于休闲和感官欢娱的“鸳蝴”派所提供的现代性到底有何分别?

关于左翼电影与现代性的关系,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思考。首先,左翼电影在文化精神上承继的是“五四”启蒙传统,因此对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持明确的批判态度,因此,左翼电影表达的是一种启蒙的现代性。《春蚕》中,村里人对“荷花”的忌讳,老通宝用涂泥的大蒜头祈祷,这些封建迷信行为都被年轻的多多头所冲破。影片通过揭示危机的真相来批判这种封建迷信,启蒙之意十分显豁。更重要的是,这几部左翼电影都是从一种整体的、世界性的视角,为中国农村的破产提供了理性的解释体系,十足地体现出科学认知的精神。正如《中国电影展》在评价《丰年》时所说:“影片有力地揭露了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经济破产、灾年成灾,丰年也成灾的真实根源。”[11]其中,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豪绅地方的地租,高利贷、苛捐杂税、垄断抑价等都在电影中有所呈现。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左翼这几部农村题材影片像社科教科书一般,对中国农村破产给予了全方位的阐释。

与左翼的这种文化精神相对应的是,《狂流》等几部农村题材影片在艺术形式上采用了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其中,尤以《春蚕》具有代表性。关于《春蚕》的现实主义风格,学者多有论及,在此不再赘述,只想指出的是,这一风格突破了中国早期电影业的情节剧倾向,为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次,左翼电影显示出强烈的批判意识,它们通过农村经济的破产,揭示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区域、阶级、阶层之间有紧密的交叉关系。从左翼的这几部农村题材电影,我们可以看出,现代性不是一个中性概念,它总是与具体的阶级利益和立场相关联。只有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解决好现代性话语与阶级性、民族性的交叉,并在这种交叉关系中建立一种有具体历史支撑的现代性话语,从而解决白话现代主义和启蒙主义的现代性之间的矛盾。在今天用现代性理论框架重新梳理中国电影时,这是需要我们格外警醒的一点。

(原载陈犀禾等主编:《重写电影史:向前辈致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3年版)

注释:

[1]程季华、李少白、邢祖文编著:《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版,第203—214、226—227、241—242页。

[2]郑培为、刘桂清编选:《中国无声电影剧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年版,第192—202页。

[3]孙健:《中国经济通史·中卷(1840—1949)》,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843页。

[4]李蓓蓓、徐峰:《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城市化分期》,《中国城市研究》(电子期刊)第2卷第2期,2007年6月,第65—66页。

[5]李天倪:《关于救济农村破产提案》,《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第四册(1931—1937)》。

[6]李欧梵:《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8—119页。

[7]张英进:《审视中国——从学科史的角度观察中国电影与文学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2页。

[8]李欧梵:《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1页。

[9]同上,第110—111页。

[10]张英进:《审视中国——从学科史的角度观察中国电影与文学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8页。

[11]程季华、李少白、邢祖文编著:《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版,第242页。

同类推荐
  • 编剧课堂:著名编剧、导演、制片人倾囊相授编剧的秘密

    编剧课堂:著名编剧、导演、制片人倾囊相授编剧的秘密

    《编剧课堂:著名编剧、导演、制片人倾囊相授编剧的秘密》荟萃了影视界众多名家大腕几十年点灯熬夜、浴血奋战的经验技巧,言传身教编剧创作过程中的秘密、陷阱和成功诀窍,扶新人上马,为老编剧加鞭!《编剧课堂:著名编剧、导演、制片人倾囊相授编剧的秘密》是编剧新手的入门指南,编剧老手的必备手册。
  • 淡渍堂三种(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淡渍堂三种(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淡渍堂三种》由文选、剧选、诗选三部分组成。文选收录了作者关于戏曲理论研究的一些文章,剧选收录了《海陆缘》、《青萍剑》、《合银牌》、《琵琶记》、《刘青提》,这些剧本都是从古典名著、传统剧目改编或改写的,诗选收录了作者100多首诗词,重在表现作者的理想和爱国主义情怀。
  • 泥人与面塑

    泥人与面塑

    《泥人与面塑》书中介绍了我国传统文化申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里的泥人与面塑,从二者的区别说起,详细介绍了泥人与面塑的材料、产地、手工制作等几个方面,还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地区和代表人物加以介绍,让读者领略这些杰出者的风采
  • 中国古代文人画

    中国古代文人画

    文人画亦称“士夫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苏轼第一个比较全面地阐明了文人画理论,对于文人画体系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文人画在发展过程中,创作的主体始终是文人,创作的思想源泉是传统文化,在表现形式上,不断吸收宫廷和民问艺术,在复古和创新的交织中演进。
  • 美术基础理论及其运用研究

    美术基础理论及其运用研究

    美术是艺术的一个重要部门和主要部门,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既有自身的特殊性和个别性,又与其他部门艺术如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有着共同的艺术规律。所以,本书以美术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考察美术的特殊性和个别性,同时也注重在特殊中寻找一般,在个别中显示普遍,力求阐明艺术的一般原理和普遍规律,从而进一步的探索美术艺术在各个领域的运用。作者通过撰写这本《美术基础理论及其运用研究》,希望有助于促进和推动一般艺术理论的发展。给美术爱好者和学习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热门推荐
  • 最有影响力的斯坦福演讲

    最有影响力的斯坦福演讲

    名人的话语总是饱含智慧,励志的演讲总是激荡人心,相信我们精心选编的这套双语阅读材料,能帮你找到学习英语的兴趣所在,也能让你在英语学习之余,对人生有所领悟。
  • 重案刑侦笔记

    重案刑侦笔记

    碎尸、凶杀、灭门……这些正在发生的离奇凶案背后,究竟是为情?为财?为仇?还是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这是正义与邪恶的对抗!这是警察与罪犯的较量!是魔高一尺,还是道高一丈,《重案刑侦笔记》带你进入一个更为真实的刑侦世界!跟着刑侦的脚步一起追踪谜案的真相。一方是天衣无缝的完美罪恶计划;一方是抽丝拨茧的缜密侦察分析!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篮球主教之挑战巅峰

    篮球主教之挑战巅峰

    NBA每一支球队都有自己的强盛时期,一个属于自己的巅峰什么叫巅峰?乐言对此没有任何的回答他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挑战那些巅峰。(一个略微不同的教练文,自己创建一支球队去挑战那些历史强大的球队,可以说主角既不是作为这支创造球队的主角,而是那些对手的球队,算是一个虚拟的穿越流玩法)
  • 至尊蛊后

    至尊蛊后

    后宫,本就是女人的战场,不见硝烟只见,尔虞我诈本可以成为一代蛊后的季游陌,为了那个人的誓言,来到了后宫,从此开始了漫漫的争斗中。她本就是蛇蝎心肠,手段毒辣,可是遇到白莲花的小玫,她似乎无计可施。凭什么她要很努力的才能得到的东西,反被她轻易而得,是命运的眷顾,还是老天的不公。她不服,敢于天争。
  • 寡妇村官

    寡妇村官

    “轰隆”一声闷响,打破了坪岗村的宁静。村支书刘大华正在村委开会。一群小伙突然神色惊慌地闯进来:“刘书记,不好了,不好了!闸垮了!村头的闸垮了!”村主任石金、村会计刘登、妇女主任周小琴、团支书陈丽都紧揪着心,跟着刘大华往村头赶去。村民们都来了,跑在最前面的是老大爷熊大耕。港堤已被洪水冲出了20多米长的溃口,滔滔大水像脱了缰绳的野马,把围垸里的庄稼地冲了个干净。熊大耕眼望着满垸大水,猛一跌脚,大叫:“完了!今年的庄稼全完了!”
  • 不乱

    不乱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静心修身,不染尘埃;常保信心,功德无量;平常心,非常道;心境谦虚,淡看沉浮等。
  • 武侠末世之叶青传奇

    武侠末世之叶青传奇

    武侠虽死,仙侠亦不当立。几十年来,武侠与仙侠一直明争暗斗,互有输赢。直至十几年前,武林盟主上官尔雨的那次突然失踪,均衡的局势被彻底打破。失去主心骨的武侠之士逐渐式微,仙侠修士抓紧机会趁虚而入,开始了对武侠门派的吞并。之前一直作为墙头草的剑斗兽人和妖仙御守两大修炼派系也纷纷站在了仙侠这边,企图从中获取些许好处。三方合力之下,竟在短短的一年间就完成了对武侠世界的赶尽杀绝,所有武林门派都惨遭灭顶之灾。十几年后,苟且偷生的武侠传人——叶青毅然出山,独自一人在这武侠末世里闯荡江湖。稍微暴露了自己武侠的身份,瞬间就会引来大批仙侠修士的围杀。但杀机四伏的九天神魔剑阵也好,神秘莫测的深渊之眼组织也罢,叶青从没有片刻的退缩。虽千万人,吾亦往矣。期初,叶青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复仇。然而复仇旅途中他渐次遇到了自己一生的宿敌、朋友和爱人,冰冷的内心也因为这些人逐渐的温暖了起来。
  • 钢铁长安

    钢铁长安

    中国版的《冰与火之歌》,一场决定未来大陆走向的机甲争霸赛,一座各个势力眼中焦点的千年古都,一个来自西北的落魄少年。剧变即将发生,需要英雄的时代到来了!七个机甲巨人驱逐恶龙,创造盘古大陆,人类在这片新大陆上生生不息……该书就是讲述发生在这片新大陆上群雄逐鹿波澜壮阔的争霸故事,开启英雄辈出的机甲文明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