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3200000017

第17章

川边速写

林茨

在空气清冽、万籁俱寂的措普湖边,一颗划过夜幕坠落地球的流星使我想到身边这个广大的“有情世间”。灵魂是否真的生生不息如车轮回旋?心识是否真的永无断灭循环不止?面对着亘古如斯的星空和湖山,遥念逝去的亲人和消亡的时间,在那一刻,我是宁愿相信的。

被一束目光攫住

在2002年4月号《国家地理》杂志上看到一组藏民肖像,拍摄者是17年前以一幅《阿富汗少女》震动了全世界读者的《国家地理》杂志记者史蒂夫·麦卡瑞。看麦卡瑞的人物摄影,最不能忘怀的就是画中人的炯炯双目,它们在纸面上凝视,甚至是逼视着你,似乎能发射出一种无声而有力的语言,把读者的目光牢牢攫住。

一个住在帐篷里的康巴小牧民,双手交叉放在胸前,头戴芝加哥公牛篮球队的鸭舌帽,一只苍蝇悄悄地落在他的新衬衫上。引起我注意的首先是这少年的装束。毫无民族特色的衣服表明牧区生活已不再闭塞,商品经济在改变着牧民的形象,帽子上那个芝加哥公牛队的标志甚至还让人读出了一点“全球化”的感觉。但这个印象一晃而过,随即有另一种东西浮出了照片,一种遥远、悠长的东西开始越过视网膜,触及我的记忆。少年的眼睛里透着一丝似曾相识的笑意,这笑意是轻淡的,也是沉稳、自在的,我敢说,这样的微笑在今天的汉地已经很难见到了。

《国家地理》杂志的报道一贯是大手笔大制作,2002年的《藏民》专题也不例外,上下纵横,气势恢弘,同时涉及卫藏、后藏、安多、川滇甘青的康区以及流落到南亚次大陆各国的藏族人的生存状况。《国家地理》的记者是令人羡慕的。而对一个普通旅游者来说,他对青藏高原的认识往往只能是一个多次断续、积累的过程。就我自己的体验来看,过去十年里在尼泊尔、西藏、云南、青海的几次藏区行程就像一组变奏,贯穿着某个不变的、超越时空的主题。麦卡瑞的照片传递给我的或许正是这样一种东西。

这一次“变奏”,是借着“相约格萨尔故里”活动的机会,去“考察”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巴地区的十几个县份。

不断飘落的杨花

茶马古道的走向与川藏线317国道大致相同,自东向西穿过甘孜州的道孚县。道孚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沿途农区、牧区间杂,草原和青稞田间闪过一座座白色佛塔,随着地势增高,地质年代久远的山原地貌逐渐让位给山势圆缓的年轻高原。这一带的藏式民居极有特色,一律用粗大的圆木作骨架,肥梁胖柱的结构外筑以石墙或土墙,据说有冬暖夏凉的好处,外观上是白墙花窗、“品”字滴水檐,内部则描金绘彩,装饰得富丽堂皇。

进入炉霍县境,汽车攀上了海拔3000多米的高度,到县城新都镇时天色已暗,一干人等匆忙晚餐后便顶着风赶往县城灯光球场,藏戏演出即刻开始。四周看台上早已坐满了人,音乐声起,只见盛装的骑手从球场一侧且舞且行地登场,表演起《格萨尔王传》的传奇故事来。故事情节相当的简单,照例有赛马、登位等经典片断,演员是认真的,没有对话和唱词,只有肢体语言,举手投足说不上有多少戏剧性,更像是漫画、图解式的表演,倒也有某种古拙的趣味。伴奏音乐里带着很多粗糙的电子器乐的成分,听起来和民歌风味的旋律不大搭调,却也不足为怪。

接下来一段“群魔乱舞”最是精彩,音乐干脆摈弃了民歌旋律,不加掩饰地变成了粗犷的“迪斯科”。才舞到一半,格萨尔还没来得及上场降妖伏魔,满场拳打脚踢舞枪弄棒的“妖魔”却不知惊动了何方神圣妖魔,风越刮越猛,卷起球场旁的杨树落絮,像下起了鹅毛大雪,团团撒落到演员和观众身上。终于,冷雨无情地兜头浇下,舞者仍在水泥地上坚持着,看客们纷纷瑟缩着起身退场了。这一阵雨下来,高原上气温骤降,夏天突变为凉冷三秋。

有趣的是,按照传统炉霍的格鲁派(黄教)寺庙是禁止说唱格萨尔的,炉霍人从民间到官方也都忌讳说唱格萨尔传。追根溯源,这是炉霍人的自尊心使然。炉霍与格萨尔传说中的霍尔古国有着密切关联,霍尔部曾被格萨尔王的岭国征服,传奇并非都是无中生有,在农牧交叉地带,发生这种游牧部族(格萨尔王的岭国)和农耕部族(霍尔戎)之间的激烈争斗是完全可能的。

感觉到地面在震动

沿川藏线进入德格县境后到达的第一个乡镇是马尼干戈,一个尘土飞扬的高原驿站。从这里出发,离开川藏线,拐上一条颠簸不平的公路,往北不到一百公里就到了雅砻江河谷。这段不长的路,“震骨车”艰难地走了半天,每隔几百米便会出现一丛冒着青烟的“煨桑”树枝,熏烟持续几十公里连绵不绝,就像古代战争中燃起的一堆堆烽烟。在这烽烟的护卫下,汽车前后左右已被千军万马包围。魁梧的康巴汉子骑着高头大马、驾着摩托车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的坐骑上系着各色战旗,骑手打着响亮的唿哨,呼喊着“扎西德勒”的祝福语从汽车两边疾驰而过,所有人都像是在奔赴一个大战场。

8点30分,天刚擦黑,格萨尔王的

故事在传说中的格萨尔诞生地———海拔3800多米的阿须草原上开始演出。最初是横笛独奏,反复吹着一段婉转的旋律,一个藏族女人舞着长长的水袖出场了。观众都知道她就是格萨尔王的母亲。格萨尔是个不戴面具的男童,一降生便具有超人的力量。这时“舞台”上出现了一个头戴着禽冠的怪兽,然后是几个长袖飘舞的女子,她们互相周旋着。一个手持三叉戟的凶神恶煞企图刺杀小格萨尔,但终于没有得逞,被格萨尔击倒在地。片刻之后,那个失败者翻身站起,灰溜溜地举着一把伞退下,观众里便传出一阵笑声。

表演者的面目渐渐地变得模糊不清,天色暗下去了。笛声终止,音乐突然换成节奏铿锵的进行曲,这是“赛马”的开始。一个个山峰似的康巴大汉头上系着彩幡,背后插着三角战旗,前仰后合做骑马状依次登场,一时间忙碌一团。待他们合着音乐节拍腾挪舞蹈起来时,我感觉到地面的震动,耳听到男子身上的银饰在空气中相触发出的金属声音。

托梦附身的吟唱者

50多岁的《格萨尔王传》说唱者阿尼出现在德格县城礼堂的文艺晚会上。阿尼上场时,礼堂外飞来一块砖头,击中礼堂的玻璃,在玻璃迸裂的声音和观众的惊呼声中,阿尼安详端坐着,耐心地等着。直到骚动平静下来,他才放开喉咙,一字一句,抑扬顿挫地唱将起来。他唱的是什么,我一个字也听不懂。没有伴奏乐器,但旋律清晰可辨,乐句匀称规整,不断地重复再重复。有一瞬,我有一种恍惚之感,好像被歌声带到了某个辽远的地方,一个和礼堂、舞台、灯光无关的不知名的地方,也许是像阿须草原一样水草丰美的开阔地,有温煦的风吹过,说书人的词语变成白花纷纷坠落……但是这个瞬间很快消逝,我重新回到县城礼堂的观众席中。

阿尼随身带着他珍藏多年的一张奖状和一枚绿松石佛像,逢人便要展示一番。他告诉我,他的格萨尔说唱并非得到凡人传授,而是由于年轻时遭遇了一场大梦,连续酣睡数日不醒,梦中受到“神示”,醒后如神灵附身一般,能够口若悬河唱上几天几夜格萨尔传奇,内容绝无重复。

和《格萨尔王传》这部世界最长的史诗一样,格萨尔说唱艺人堪称是一篇篇活着的传奇。他们多是目不识丁的文盲,几乎所有艺人都不约而同地声称,他们或是在年幼时得到“托梦”,或是某次大病昏迷中因“神授”而无师自通地走上云游说唱之路。这类神乎其神的说法令人难以信服,但一代又一代的民间艺人都是这样言之凿凿。说书人所承载和传播的格萨尔传奇实际上是他们民族的古老的“集体记忆”,而传承记忆的行为本身却被描述成一个无意识的过程,一种“缘分”的造化,这似乎也成了一个谜样的传奇。

德格县内到处是有关格萨尔王和他的“30多员大将、80多员小将以及13名爱妃”的遗迹。这里有格萨尔小时候的放牧场,格萨尔爱妃的浴池和梳妆台,王妃向格萨尔敬酒处,格萨尔的马蹄印。

无始无终地循环流转

出德格城,行20多公里便到金沙江边。在一座白教寺庙里,我见识了活佛转世的开山始祖———噶玛拔希大师那小小的塑身坐像。据说这位能水遁、飞行、断臂重生等神变奇迹的13世纪噶玛噶举派高僧在80岁圆寂前缩身一半,身材竟如儿童,算是眼见为实。元世祖忽必烈远征云南时听到噶玛拔希的名声,曾相邀同行,但噶玛拔希惯以四海为家,于是他在一个明月之夜悄然离开大汗,重新踏上云游路途。几年后,噶玛拔希在从敦煌返回西藏路上接到元宪宗蒙哥汗的亲笔诏书,被敕封为大法师,授予一顶金边黑帽,这黑帽后来成为噶玛噶举派的象征物。

在噶玛拔希自知将要圆寂的那个马年,他声称世间必将出现一个继承黑帽的人。圆寂后,噶玛拔希的魂魄企图夺舍(借尸还魂),不料躯体已被火化,便转而寻找其他尸体施以夺舍法,他找到一具刚满3岁的男孩死尸,夺舍转生后刚能转动眼珠,死者家人以为死人转动眼珠不祥,取下眼珠,噶玛拔希无奈只得再次脱身,重新寻找合适的尸体。他最终只找到了一只死鸽子,大为灰心,决定放弃投身人间。此时守护地方的二十五空行母驾到,劝其仍旧转世为人,预计他将降生于某日某地。那男孩出生后即显露各种奇征异兆,能述说前世情景——是为噶玛拔希的转世灵童。活佛转世制度自此开始流行。

藏传佛教的要义是轮回说。世界成、住、坏、空,人类生、老、病、死,但这一切不过是一股无始无终的涡流的表象。在巴塘县的一个星夜,我从篝火边热烈地跳着弦子舞的人群中抽身走出,去到空气清冽、万籁俱寂的措普湖边。一颗划过夜幕坠落地球的流星使我想到佛教对身边这个广大的“有情世间”的说法。灵魂是否真的生生不息如车轮回旋?心识是否真的永无断灭循环不止?面对着亘古如斯的星空和湖山,遥念逝去的亲人和消亡的时间,在那一刻,我是宁愿相信的。

但是,第二天太阳升起之时,措普湖在高山松和冷杉林的怀抱中暴露无遗,草甸上星罗棋布地撒满白幔围帐,经幡飘扬,法号长鸣,桑烟弥漫,到处都是人的踪影,一切都改变了。每个人所要面对的,终究只是属于他自己的有限的生命河流。

(作者系《南方周末》记者)

同类推荐
  • 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典藏本)

    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典藏本)

    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
  • 困窘的潇洒:民国文人的日常生活

    困窘的潇洒:民国文人的日常生活

    本书的写作受到赫勒“日常生活”理论启发,主要关注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日常生活,透过他们在私人日记、书信和回忆录等中的记述,揭露其在历史变换中的真实心理状况,研究其人际交往、经济生活、师承关系、思想轨迹等情况,展现他们的痛苦与欢乐、喜悦与悲伤。借由对文人日常生活的个案解读,作者也尝试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20世纪中国文化史的全新视角。
  • 全民发呆的澳洲:其实是一本全面的澳大利亚文化观察笔记

    全民发呆的澳洲:其实是一本全面的澳大利亚文化观察笔记

    如果你觉得生活糟糕透了,就来见识一下澳大利亚人的乐天魅力!无论情况怎样糟糕,澳大利亚人都表现得像一只在树上发呆的考拉,快乐幸福。鲨鱼伤人报道频出;遭遇鳄鱼;踩上杀人蛇;差点触到夺命水母;剧毒蜘蛛迎面落下……翻开本书,马上被澳大利亚人的乐天魅力感染,成为乐天派!《全民发呆的澳洲》是畅销科普巨著《万物简史》作者比尔·布莱森的得意之作!作者比尔·布莱森作品入选《卫报》“生命中不可或缺的100本书”书单,与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狄更斯、简·奥斯丁、雨果、柯南·道尔、福楼拜、陀思妥耶夫斯基、乔治·奥威尔、勃朗特姐妹等文学大师比肩而列。
  • 幽暗意识与时代探索

    幽暗意识与时代探索

    历史学家张灏提出的“幽暗意识”与“转型时代”已成为中国思想史研究的重要理论。张灏多年治学的中心问题是:如何探索时代大风暴的思想根源与背景?张灏的思考结晶之一便是名著《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所谓“幽暗意识”是发自对人性中与宇宙中与始俱来的种种黑暗势力的正视和省悟:因为这些黑暗势力根深蒂固,这个世界才有缺陷,才不能圆满,而人的生命才有种种的丑恶,种种的遗憾。张灏探索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对中国传统的“幽暗意识”也有独到的研究。本书是张灏历史学研究的重要文章精选。
  • 老胡同

    老胡同

    《民国趣读 老胡同》是追忆当年在老北京四九城之胡同里所发生的有纪念意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面的文字集纳,作者皆为民国之大家,如冯友兰、章士钊、周作人、何思源、高兴亚、张申府、张岱年、张恨水、姚雪垠……这些文字从不同侧面叙述了民国时期老北京城的胡同里所发生的一些历史事件、名人轶事、文人故居等,通过这些文章即可让我们看到当年老北京的各个小胡同都发生了什么、住了些什么样的文人政客。这些作者同时也是亲历者,在他们笔下,有家事的细琐,有国事的波澜,如今去读,情景犹如历历,这些情景连缀成锦,让那段时光变得华丽有光彩。
热门推荐
  • 黑帝独宠,杀手娇妻别想逃

    黑帝独宠,杀手娇妻别想逃

    隔壁新坑《教主追夫路漫漫》了解一下~ 她是杀手,雪夜惨死,一朝重生,成为被所有嫌弃的傻子千金。厌倦血腥,她向往平淡,渐渐变成弱鸡。当经历很多之后,才恍然,唯有变强才能保护想保护的。他一代君王,杀伐果断,本该无情无爱,却唯独将她深刻心间。万年等待,只为再寻得那个她。当命运安排再度相遇,他们是否能破镜重圆?一次次经历生死别离,终明白,原来心始终相依,从未离弃。持子之手,愿与子偕老!
  • 夺命反击

    夺命反击

    一只小虫钻入了一个人的体内,一觉醒来,便发现自己身具超越普通人的能力,然而,三个小时之后,一群人找到了他,并告诉他,你只剩下七天的生命了!
  • 我怎么都死不了

    我怎么都死不了

    “听说你是天界最强大帝,快点打死我。”“听说你是魔界至尊,杀人无数,求你杀了我。”“听说你有一把剑,见血封喉,我把脖子伸给你砍,一定要砍死我。”……林云踏遍诸天万界寻找至强者,一心求死。可他发现,无论自己怎么寻死,始终活得好好的,这让他十分无奈。我就想找死,谁能帮帮我?
  • 快穿系统:娇妻,请赐教

    快穿系统:娇妻,请赐教

    宿主,发挥你的小宇宙将那个最有型的男人攻陷!”“可……我没有把握,没有信心,我怕……”瑟瑟发抖“去不去?还想不想活命了?”某女高举小白旗,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这火坑我跳,还不行吗?”可是在营里的欢迎会上,她却……“那个谁……怎么天天训练你,你看看你这一身赘肉?”“乔爷……”唐嘉何其无辜?可怜的小眼神根本就不敢直视他,委屈的盯着自己的小腹,瘪瘪嘴只差没哭出来!“立正,转过身面对墙,敢给我掉眼泪就给我去做俯卧撑100个!”
  • 三国之魔王

    三国之魔王

    把曹孟德扼杀于摇篮之中是成为魔王的第一课杀死魔王,才是真正成为魔王
  • 兵神榜

    兵神榜

    兵神榜上有神兵,刀枪剑戟各有名。神兵乍现天地变,护国安民永流传。——————————————恩怨!始于先辈,止于我辈!爱恨!始于一见钟情,止于阴阳两隔!情仇!始于志同道合,止于分道扬镳!乱世!始于《兵神榜》,止于《名剑谱》!行善有心,祸恶有源,是非曲直,公道自在人心。乱世之中,天下大乱,家国兴亡,仅在一念之间。朝廷御敌无策,颁布军策诏令,欺压穷苦百姓,强迫招兵买马。江湖侠义之士,纷纷挺身而出,高举护民义旗,力图挽救苍生。独孤家与阴阳家对抗敌国神秘新武界,观一代剑圣由正入邪,由圣入魔,力抗东皇天道,剑斩魔圣二使,技压东方太上,大败朝廷四大巅峰杀手团《天罗七煞》《地网八雄》《鬼使九怪》《神差十将》。剑圣说过:“路见不平一声吼,乃是人人有责之为!所谓侠者,护国爱民,不为财权迷心,不惧强横压迫,不使百姓忧生,不做亡国之奴”。Q群:374271110故事虚构,仅供娱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繁星千万不及你眉眼半分

    繁星千万不及你眉眼半分

    即许一人以偏爱,愿尽余生以慷慨。他没什么好的,只是信她,念她,默默的宠着她。他不算英俊,只要她想,一回头便是他暖暖的笑容。
  • 我家菜鸟又挂了

    我家菜鸟又挂了

    菜鸟奶妈桃小妖拼尽全力救了个男号,却不料因此被某位大神缠上。从此以后,大神被迫沦为桃小妖的贴身保镖……“大神,有刺客追杀我!”“大神,副帮主带人砍我!”“大神,我掉进吞噬沼泽粗不来了!”大神表示困惑:“我带你玩了几个月,你怎么级数越来越低了呢……”桃小妖:“少废话,赶快奶我一口!”大神:“……你才是奶妈吧!”(新书《快,穿吧!》已发,小天使们可移步去看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