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31100000003

第3章 学而第一

1-1

【原文】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4]而不愠[5],不亦君子乎?”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也泛称男子。《论语》中的“子曰”都是孔子所讲的话。[2]学:这里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3]习:温习。[4]人不知:别人不理解我。[5]愠:怨恨。

【译文】

孔子说:“持之以恒地学习,并且不断温习,有什么能比这更令人感到喜悦的呢?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访,还有什么能比这更令人感到快乐的呢?别人不理解自己,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历代论引】

朱子曰:“人性皆善,而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又曰:“及人而乐者顺而易,不知而不愠者逆而难,故惟成德者能之。然德之所以成,亦曰学之正、习之熟、说之深而不已焉耳。”

程子曰:“习,重习也。时复思绎,浃洽于中,则说也。”又曰:“学者,将以行之也。时习之,则所学者在我,故说。”又曰:“以善及人,而信从者众,故可乐。”又曰:“说在心。乐主发散在外。”又曰:“虽乐于及人,不见是而无闷,乃所谓君子。”“乐由说而后得,非乐不足以语君子。”

谢氏曰:“时习者,无时而不习。”

尹氏曰:“学在己,知不知在人,何愠之有!”

【评析】

这一章是孔子教育自己的学生如何求学、如何做人的一些基本道理。在孔子思想中,“学”具有根本性的地位,“学”的范围从来都是广泛的,其中既有学书本的一面,也有学做人、学礼乐、学从政、学生活等。在孔子看来,人不可离群索居,一定要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并注意自身修养。

也正因此,李泽厚先生说:“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这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1-2

【原文】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注释】

[1]有子:孔子弟子。姓有,字子有,一云子若。鲁国人。少孔子四十三岁。为人强识好古道。[2]弟(tì):通“悌”,遵从兄长。

【译文】

有子说:“做人,在家能够孝敬父母、尊爱兄长,那么处事用世而悖逆尊长,这样的事是很少有的(既然不愿违抗尊长命谕,又岂能去做逆理乱常的事);能够尊奉师长,却惯于捣乱的人,从古至今这是从未有过的。有德行修养的人,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修养,平时居家孝悌,一丝不苟,日积月累,那么其良好的德行就自然而然地养成了。因此,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友爱兄弟,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历代论引】

贾谊曰:“弟敬爱兄谓之悌,反悌为傲。”

“六本”之论,孔子曰:“行已有六本焉,然后为君子也。立身有义矣,而孝为本;丧纪有礼矣,而哀为本;战阵有列矣,而勇为本;治政有理矣,而农为本;居国有道矣,而嗣为本;生财有时矣,而力为本。置本不固,无务农桑;亲戚不悦,无务外交;事不终始,无务多业;纪闻而言,无务多说;比近不安,无务求远。是故反本修迩,君子之道也。”

朱子曰:“君子凡事专用力于根本,根本既立,则其道自生。所谓孝弟,乃是为仁之本,学者务此,则仁道自此而生也。”“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

程子曰:“孝弟,顺德也,故不好犯上,岂复有逆理乱常之事?德有本,本立则其道充大。孝弟行于家,而后仁爱及于物,所谓亲亲而仁民也。故为仁以孝弟为本。论性,则以仁为孝弟之本。”或问:“孝弟为仁之本,此是由孝弟可以至仁否?”曰:“非也。谓行仁自孝弟始,孝弟是仁之一事。谓之行仁之本则可,谓是仁之本则不可。盖仁是性也,孝弟是用也,性中只有个仁、义、礼、智四者而已,曷尝有孝弟来?然仁主于爱,爱莫大于爱亲,故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评析】

在古代,人们把“孝悌”作为仁的根本,同时也是立国的根本、治天下的根本、为人的根本。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孔子认为,在国家实行了孝悌,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悌推广到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1-3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1],鲜矣仁!”

【注释】

[1]巧言令色: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伪装和善,这种人很少有仁德。”

【历代论引】

朱子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悦人,则人欲肆而本心之德亡矣。圣人辞不迫切,专言鲜,则绝无可知,学者所当深戒也。”

程子曰:“知巧言令色之非仁,则知仁矣。”

【评析】

巧言令色者,活脱脱一副伪君子的画像。

曾子说:“胁肩谄笑,病于夏畦。”(《孟子·膳文公下》)耸起两个肩头,做出一副讨好人的笑脸。这真比顶着夏天的毒日头在菜地里干活还要令人难受啊!儒者对伪君子的鄙弃之情溢于言表。仅孔子对“巧言令色”的斥责,在《论语》中就记有三次,另外两次分别为:一是“不知其仁,焉用佞”(《公冶长》),一是“乡原德之贼也”(《阳货》)。

然而,在历史上,在现实中,这种巧言令色、胁肩谄笑的人却不因为圣人的鄙弃而减少。他们虽无仁德,难成正果,但却有其用武之地,能使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国危天下乱。

所以,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要牢记圣人提醒我们的话,时时警惕那些花言巧语,满脸堆着笑容的伪君子。

1-4

【原文】

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注释】

[1]曾子:孔子弟子。姓曾,名参,字子舆。南武城人。据《仲尼弟子列传》,曾子少孔子四十六岁。曾子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2]三省(xǐng):检查、查看。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对自己的言行多次进行反思:帮助别人筹谋,是竭尽忠诚吗?和朋友交往,信守诺言吗?传授的知识和道理,认真复习过了吗?”

【历代论引】

谢氏曰:“诸子之学,皆出于圣人,其后愈远而愈失其真。独曾子之学,专用心于内,故传之无弊,观于子思、孟子可见矣。惜乎,其嘉言善行,不尽传于世也!其幸存而未泯者,学者其可不尽心乎。”

朱子曰:“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自治诚切如此,可谓得为学之本矣。而三者之序,则又以忠、信为传习之本也。”

尹氏曰:“曾子守约,故动必求诸身。”

【评析】

这一章承接上章的意思,强调做人要从自身出发,注重内心的品德修养。这里所说的“三省”之事乃是寻常之事,也是常情所容易疏忽之事。看上去好像是从最简易处着手,实际上所要达到的却是最难之事。

一个人是否具有自我反省能力,是衡量其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只有具备了不断自我反省的能力,才能逐渐走向完美。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自我反省能力,才能在与人交往时,设身处地地替他人着想,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

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常跳出自身反省自己,取出自己的心,一再地检视它,这样才能真正了解自己。古今许多伟大人物,就是通过反省来战胜自己的敌人,打扫自己思想灵魂生出的污垢尘埃,减轻精神痛苦,从而净化自己的心灵。

1-5

【原文】

子曰:“道[1]千乘[2]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3]。”

【注释】

[1]道(dǎo):“导”的古字,治理。[2]乘(shèng):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称为一乘。[3]以时:按时,这里指不违背农时。

【译文】

孔子说:“治理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必须做到:谨慎处世,敬其职责,以诚信取信于民;节省资财,力戒奢靡,爱护百姓;征用劳役应体恤民力,不违农时。”

【历代论引】

程子曰:“此言至浅,然当时诸侯果能此,亦足以治其国矣。圣人言虽至近,上下皆通。此三言者,若推其极,尧、舜之治亦不过此。若常人之言近,则浅近而已矣。”

杨氏曰:“上不敬则下慢,不信则下疑。下慢而疑,事不立矣。敬事而信,以身先之也。《易》曰:‘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然使之不以其时,则力本者不获自尽,虽有爱人之心,而人不被其泽矣。然此特论其所存而已,未及为政也。苟无是心,则虽有政,不行焉。”

胡氏曰:“凡此数者,又皆以敬为主。”

朱子曰:“五者反复相因,各有次第,宜细推之。”

【评析】

孔子在这一章主要是论说治理大国的基本原则。在孔子看来,要治理好一个国家,无论对内对外都要敬重行事,执政者的政策要言而有信,取信于民,取信于邻,并要倡导节俭省用,爱护民力,减轻百姓苦难,坚持德政治国。

这一章用于现代,主要是说:任何成功的管理者,都必须依赖于对自己手下的人和物的合理支配。因此,管理者应该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有敬业精神,并且要讲究信义;要节省财物,不追求虚华奢侈浪费;要爱护自己的下属,支配下属的时候。要讲究时节,不可漫无节制,不顾时候。这是一种高明的做人做事之法。因为它既对自己有好处,又能惠及他人,而这种惠,又能返达自己。

1-6

【原文】

子曰:“弟子[1]入则孝,出则弟,谨[2]而信,泛[3]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4],则以学文。”

【注释】

[1]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第一种意义上的“弟子”。[2]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3]泛:广泛。[4]行有余力:有闲暇时间。

【译文】

孔子说:“教育子弟,居家要孝敬父母,在外要敬重尊长;做事谨慎诚信,博爱众人,亲附有德行的人。闲暇之时,致力学习典籍文章,提高修养。”

【历代论引】

程子曰:“为弟子之职,力有余则学文,不修其职而先文,非为己之学也。”尹氏曰:“德行,本也。文艺,末也。穷其本末,知所先后,可以入德矣。”洪氏曰:“未有余力而学文,则文灭其质;有余力而不学文,则质胜而野。”朱子曰:“力行而不学文,则无以考圣贤之成法,识事理之当然,而所行或出于私意,非但失之于野而已。”

【评析】

孔子要求自己的弟子把做人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则是第二位。孔子主张先处理好家庭关系,即齐家,然后再学文。在孔子看来,年少之人,一定要尊长敬老,言行谨慎;年轻人要有仁爱之心;从政的人则要以德为首,身体力行,并做到择要而举。

如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身为父母者在培养孩子品行和督促孩子学习上一定要双管齐下,不可偏废。

1-7

【原文】

子夏曰[1]:“贤贤易色[2],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3]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4]之学矣。”

【注释】

[1]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字子夏。卫国人。少孔子四十四岁。习于《诗》,能诵其义,以文学著名。为人性不弘,好论精微,时人无以尚之。孔子卒后,教于西河之上,魏文侯师事之而谘国政。[2]贤贤易色:看重德行,轻视表面的姿态。易:轻视。[3]致:给予,献出。[4]谓:认为。

【译文】

子夏说:“敬贤尚德,胜过喜好美色;敬奉父母,能够竭心尽力;敬事职责,能够做到竭忠尽智,赴汤蹈火不辞所命;敬重朋友,与其交往能够信守承诺。这样的人即使没有受到过正规的教育,我也认为他学习过了。”

【历代论引】

游氏曰:“三代之学,皆所以明人伦也。能是四者,则于人伦厚矣。学之为道,何以加此?子夏以文学名,而其言如此,则古人之所谓学者可知矣。”

【评析】

孔子的弟子子夏认为,只要务本重实,能够尽力做一些表现良好品德的事情,那就是学习,那就是有学问。在当时的时代,能提出这种思想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溯及当今,子夏之言仍具积极意义。在经济发达的现代社会,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有所成就的人,就要时常以“孝”“忠”“信”的标准来提醒自己、要求自己,以便使自己进步、成长。

1-8

【原文】

子曰:“君子不重[1]则不威;学则不固[2]。主忠信[3],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注释】

[1]重:庄重、自持。[2]固:固执己见。[3]主忠信:以忠信为主。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自重就没有威严,知道学习就不会固执己见。为人当以忠厚诚信谦敬为本。人皆有长,总有我可以借鉴学习之处,不能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谁也不可能不犯错误,知道自己错了,就勇于改正,切勿自我忌讳,畏怯而苟且掩饰。”

【历代论引】

朱子曰:“友所以辅仁,不如己,则无益而有损。”又曰:“轻乎外,必懈怠于内,则所学不深,所知肤浅,所行虚浮,自然德威无所从树。”

程子曰:“人道惟在忠信,不诚则无物。且出入无时,莫知其乡者,人心也。若无忠信,岂复有物乎?”又曰:“学问之道无他也,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而已。”“君子自修之道当如是也。”

【评析】

在此,孔子谈论了作为一个君子如何进行自我修养的一些方法问题。

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人,差别是错误的大小和多少,更大的差别还在于对待错误的态度上。错误人人难免,有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犯了错误不能改正,那就错上加错了;犯了错误,但能正视错误,不但对事情有所补救,而且也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不也就是在不断犯错误又不断改正错误中进步的么?

1-9

【原文】

曾子曰:“慎终[1]追远[2],民德归厚矣。”

【注释】

[1]终:人死为终。这里指父母的去世。[2]远:对于祖先的祭祀。

【译文】

曾子说:“恭敬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敬慕地追祭历代的祖先,能够这样切实施行下去,老百姓的道德风尚就自然趋于敦厚了。”

【历代论引】

朱子曰:“盖终者,人之所易忽也,而能谨之;远者,人之所易忘也,而能追之;厚之道也。故以此自为,则己之德厚;下民化之,则其德亦归于厚也。”

【评析】

政事的推行,期望得到一个好的结果,必须有一个好的开端。怀着慎重的态度去从事每一项事业,努力减少失误,这样老百姓的道德风尚就自然归于笃厚了。迈出成功的第一步,总是艰难的,但却是最重要的。《诗》所谓“君子之行,思其终也,思其复也”。《书》曰:“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诗》曰:“夙夜匪解,以事一人。”追思先贤,诚敬以礼,民德自厚,不教而化。

万事由因,任何结果,都可追溯到一个直接的原因,都是决定于一定的开始所得出的必然结果。因此,任何一个决定在做出时,都必须进行审慎的论证,在付诸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进行切实的准备和科学的设计,并予以严格的执行。

1-10

【原文】

子禽[1]问于子贡[2]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3]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4]异乎人之求之与?”

【注释】

[1]子禽:即陈亢,字子禽。孔子弟子。一说子贡弟子。《史记·孔子世家》载:陈子禽问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2]子贡:孔子弟子。姓端木,名赐。卫国人。少孔子三十一岁。有口才,孔子常诎其辩。家富累千金。历相鲁、卫,终于齐。史载: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3]抑:表示选择的连词,还是,或是。[4]其诸:表示不肯定的推测语气。

【译文】

子禽问子贡:“夫子沿途每到达一个国家,一定能听到那个国家的政治情况,是请求来的呢?还是人家主动告诉他的。”子贡说:“夫子仁厚、贤良、庄敬、俭约、谦逊的品德兼备,夫子求取的方法,大概与比人求取的方法不同吧。”

【历代论引】

谢氏曰:“学者观于圣人威仪之间,亦可以进德矣。若子贡亦可谓善观圣人矣,亦可谓善言德行矣。今去圣人千五百年,以此五者想见其形容,尚能使人兴起,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张敬夫曰:“夫子至是邦必闻其政,而未有能委国而授之以政者。盖见圣人之仪刑而乐告之者,秉彝好德之良心也;而私欲害之,是以终不能用耳。”

朱子曰:“夫子未尝求之,但其德容如是,故时君敬信,自以其政就而问之耳,非若他人必求之而后得也。圣人过化存神之妙,未易窥测,然即此而观,则其德盛礼恭而不愿乎外,亦可见矣。学者所当潜心而勉学也。”

【评析】

这一章通过子贡的转述,说明孔子预闻国政的道理,完全是由于盛德感化而来。在这里,人们的智慧与道德力量:温、良、恭、俭、让,亦即和厚、秉直、庄敬、节制、谦逊的美德,恐怕只有在孔子这类哲人的身上才能融为一体。

温良恭俭让作为一种内心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既是做人之德,又是做事之器。我们常可以在生活中见到那么一种人,他们态度蛮横,行为霸道,恨不得将所有的好东西都据为己有,但结果他们又真正得到了什么呢?而且有温、良、恭、俭、让这五种美好品德的人,虽然他并未成心有意地去索取,但上天并不负于他,那么理应属于他的,以及他所配得到的东西,都会尽其所用,伸手可及。

1-11

【原文】

子曰:“父在观其[1]志,父没[2]观其行。三年[3]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注释】

[1]其:指代儿子。[2]没(mò):死去。[3]三年:泛指多年。

【译文】

孔子说:“父亲在世的时候,就观察儿子的言谈志向;父亲去世后,就观察儿子的处世行为。如果他能够继续谨守父亲的教诲做人,可以说他是做到‘孝’了。”

【历代论引】

尹氏曰:“如其道,虽终身无改可也。如其非道,何待三年?然则三年无改者,孝子之心有所不忍故也。”

游氏曰:“三年无改,亦谓在所当改而可以未改者耳。”

朱子曰:“父在,子不得自专,而志则可知。父没,然后其行可见,故观此足以知其人之善恶。然又必能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乃见其孝;不然,则所行虽善,亦不得为孝矣。”

【评析】

在这一章中,孔子说一个人当其父亲死后,三年内都不改变他父亲所制定的那一套规矩,就是尽孝了。其实,这样的孝,片面强调了儿子对父亲的依从。人们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都不能总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历史总是在发展,社会总是在前进,这是历史的必然。

所以,我们可以从另外一种角度把这看成是一种做人之“道”:不忘本,不改志,坚持自己的操守,不因变故而改,不为外界所动,做一个真正高尚的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坚定地走下去,并闯出广阔的天地来。

1-12

【原文】

有子曰:“礼之用[1],和[2]为贵。先王之道[3],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注释】

[1]用:施行。[2]和:调和、和谐、协调。[3]先王之道: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译文】

有子说:“礼仪的效用,以和顺自然为可贵。前代的王道之治要中以此为最好,大事小事、国事家事无所例外。如此而有所行不通的事,只是徒知和为贵而一味追求,不懂得用礼来节制约束,自然是不可能行得通的。”

【历代论引】

程子曰:“礼胜则离,故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以斯为美,而小大由之。乐胜则流,故有所不行者,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

范氏曰:“凡礼之体主于敬,而其用则以和为贵。敬者,礼之所以立也;和者,乐之所由生也。若有子可谓达礼乐之本矣。”

朱子曰:“严而泰,和而节,此理之自然,礼之全体也。毫厘有差,则失其中正,而各倚于一偏,其不可行均矣。”

【评析】

“和”是儒家所特别提倡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礼记·中庸》写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杨遇夫的《论语疏证》中写道:“事之中节者皆谓之和,不独喜怒哀乐之发一事也。和今言适合,言恰当,言恰到好处。”但是,凡事都要讲和谐,或者为和谐而和谐,不受礼文的约束也是行不通的。在奴隶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区别和对立是严肃的,其界限丝毫不容紊乱。上一等级的人,以自己的礼仪节文显示其威风;下一等级的人,则怀着畏惧的心情唯命是从。但到春秋时代,这种社会关系开始破裂,臣弑君、子弑父的现象已属常见。因此,提出“和为贵”,其目的是缓和不同等级之间的对立,使之不至于破裂,以维持当时的社会秩序。

在今天,“和为贵”也是我们一直所提倡的,将这个道理用于家庭关系的处理中就是既要讲团结,讲和睦,家和万事兴,又不能无视家庭矛盾的存在,一味地为和谐而和谐,要敢于正视家庭问题的存在,并妥善地将其处理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

1-13

【原文】

有子曰:“信近[1]于义,言可复[2]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3]不失其亲,亦可宗[4]也。”

【注释】

[1]近:接近、符合。[2]复:因循,实践。[3]因:依靠,凭借。[4]宗:可靠。

【译文】

有子说:“如果许下的诺言符合道义准则,诺言就是可以遵循实践的。如果恭敬的样子合乎礼仪,就可以避免遭受耻辱。凭借亲近的人,就有依靠了。”

【历代论引】

朱子曰:“约信而合其宜,则言必可践矣。致恭而中其节,则能远耻辱矣。所依者不失其可亲之人,则亦可以宗而主之矣。此言人之言行交际,皆当谨之于始而虑其所终,不然,则因仍苟且之间,将有不胜其自失之悔者矣。”

【评析】

这一章是孔子学生有子的转述,教育学生要言而有理,言而有信,公正正义,并且在开始做每件事的时候,应该有周密的考虑,不能顾此失彼,不能因小失大,并要慎重对待开好头。

儒家非常重视诚信,但更重视诚信行为的正义性。换句话说,诚信是建立在正义和正当的事情上,而对于不正当、违法犯罪行为,则没有必要去遵守承诺。这一点,对于我们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1-14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1]有道[2]而正[3]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

[1]就:靠近。[2]有道:有道德修养、有学问的人。[3]正:匡正。

【译文】

孔子说:“君子对于饮食没有过分的要求,对于居住之处也没有太多的讲究,对于世事反应机敏,但是言辞谨慎,求教于有道德的人来匡正自己,如此可以说是善于学习的人啊。”

【历代论引】

尹氏曰:“君子之学,能是四者,可谓笃志力行者矣。然不取正于有道,未免有差,如杨、墨学仁义而差者也,其流至于无父无君,谓之好学,可乎?”

朱子曰:“不求安饱者,志有在而不暇及也。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然犹不敢自是,而必就有道之人,以正其是非,则可谓好学矣。凡言道者,皆谓事物当然之理,人之所共由者也。”

【评析】

这一章是孔子教育学生不要追求舒适安逸,而要勤勉好学,力求上进,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吃穿住行虽然属于细节问题,然而一旦开始追求这些物质的享受,就会渐渐被它软化、腐蚀,以致让自己沉迷其中,不可自拔。所以,必须在一开始就树立起警惕性,并且用远大的事业目标来冲淡并取代它在生活中的地位。古往今来,能成就一番大业的人莫不如此。

1-15

【原文】

子贡曰:“贫而无谄[1],富而无骄[2],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3]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注释】

[1]谄:巴结,奉承。[2]骄:骄纵。[3]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中的句子。有两种解释:一说切磋琢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否则不能成器;一说加工象牙和骨,切了还要磋,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有精益求精之意。

【译文】

子贡说:“贫穷却不谄媚,富有却不骄纵,怎么样?”孔子说:“这是可以的。但是,不如安于贫穷而以恪守道德为乐,身处富裕显贵而谦敬有礼的人好啊。”子贡说:“《诗经》里说:‘就像在削制骨器、打磨象牙、雕刻美玉、镂冶金石一样,精益求精,乐在其中。’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自贡啊,现在可以和你讲论《诗》的微言大义了。告诉你已有的道理,你便能够体悟到言下未尽之意了。”

【历代论引】

朱子曰:“此章问答,其浅深高下,固不待辨说而明矣。然不切则磋无所施,不琢则磨无所措。故学者虽不可安于小成,而不求造道之极致;亦不可骛于虚远,而不察切己之实病也。”

【评析】

这一章是子贡与孔子的一段对话。由于子贡有广博的知识,良好的悟性,且又是经商致富之人,所以这段对话,从人如何对待贫富的态度和领悟,说明做学问要由浅入深、一步一步、精益求精的道理。

其实,人活在世上是否幸福,关键在于心态,贫或富只是一种外在因素,真正有道的人不会为其左右的。况且,贫或富也是一种像浮云一样变幻不定的东西,为之忧苦或因之骄纵,都是轻薄不明智的,不为智者所取。

1-16

【原文】

子曰:“不患[1]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注释】

[1]患:担心,忧虑。

【译文】

孔子说:“不要忧虑人们不理解自己,应当忧虑的是自己不能真正地理解别人。”

【历代论引】

尹氏曰:“君子求在我者,故不患人之不己知。不知人,则是非邪正或不能辨,故以为患也。”

【评析】

这段话是孔子所传授给我们的为人处世之道。在孔子看来,对于要“知”的对象,不仅止于客观的观察,还要有关切。做人不要老是关注别人会对我或应该对我怎么样,应该注意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想一想,要把关心他人放在首位。

同类推荐
  • 以孝律人(中国孝文化丛书)

    以孝律人(中国孝文化丛书)

    今天,中国已进入社会主义法制社会,全面、科学探讨孝文化,正确认识孝文化在历代法律中的地位,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摒弃其糟粕,从而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是十分必要的。但愿读者通过本书,丰富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接受民族精华的洗礼,冲破世俗偏见的误区,更加理智地观察社会,体味人生,善待父母子女,和谐家国关系。
  • 名人格言对联(上)

    名人格言对联(上)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名人写的对联,以及处世格言。
  • 中卫文化纵横

    中卫文化纵横

    文化,需要热情培育、城市作为承载地方文化的时空平台,其文化的厚度在于积累,城市文化的特色、风格和品味,离不开民众的热情和关切,也离不开政府的给力和培育。
  • 李栋琦草书百家姓

    李栋琦草书百家姓

    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华大地上就已经有了姓氏。勤劳智慧的华夏儿女正是通过姓氏这一独特的方式,牢记自己的起源,延续自己的宗族。《百家姓》是中华悠久绵长的姓氏文化的精练凝聚,传播时间长,影响深远。
  • 梁启超讲国学

    梁启超讲国学

    《梁启超讲国学》有侧重、有针对性地选取了梁启超著述中的相关内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并辅以故事性的叙述方式,来做解读。这些内容包括史学、文学、儒学、佛学、法学和教育、修养、伦理等诸方面。我们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方式,是希望通过本书能让初接触的读者一看就入门,让有基础的读者一看就能见微知著,从而更上一层楼。
热门推荐
  • 邪王请自重

    邪王请自重

    前世,她惨遭亲人背叛,死不瞑目;穿越,她誓言重新开始,再不轻信旁人。“别人都要我死,我就偏要活下去,活得比任何人都好!他们都想我痛苦流泪,我就偏要笑着将他们踩到脚下,让他们在惊恐之中看着自己被我一刀一刀剐成碎片!我要让他们知道,谁才是最后的赢家!”当乱世沉浮,苍穹染血之时,便也是重生之日。凤凰涅盘,火舞飞天,翱翔在天际的不是凤凰,而是蜕变的骄龙!狂龙之姿,睥睨天下,震慑群英!
  • 极品至尊仙医

    极品至尊仙医

    (新书:来自疯人院的男人)一个来历神秘,又身负惊天医术和绝世武功的少年,应十八年之约,回到当初和大师傅约定的地方,意外得知自己竟然是传说中,被誉为万族至尊的神龙氏后裔。不仅如此,少年发现他居然与一个素未相识的女子定下了玄异的“天命婚约”...........
  • 毒妃凰后

    毒妃凰后

    震惊!传说中冷酷无情杀人如麻的东凰国君后宫竟然只有寥寥无几的失宠嫔妃。外人传:原来冷酷无情的大魔头是那方面不行啊。威风凛凛的大魔头闻之,满脸黑线:尔等才不行,孤王是想行也不行!想他一代风流倜傥的国君竟沦落到睡书房的地步!于是乎,东凰国君怕老婆的消息沸腾了整片大陆。东凰国百姓:简直一派胡言!咱们国君可是一统天下的镇国国君!不可能!不可能!敌国将士:开玩笑呢吧?打败我们的居然是个惧内之人!某天夜里,某国君大人撒娇卖萌加卖惨,最后还是被赶出了闺房,抱着花枕可怜兮兮的在外头吹冷风,抬头望明月,深深感叹:讨好夫人不容易啊……论苦逼王爷的漫漫追妻之路,真香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1v1,文风不定,欢迎入坑。
  • 赏金佣兵团

    赏金佣兵团

    人总要牺牲掉一些什么东西,才能在这个世界上努力的活下去。可是当牺牲的一切都变得毫无意义,成为别人拿来任意挥霍使用的玩具,并且拒绝支付报酬。那么:赏金佣兵团不介意亲自动手,并且在其中收取他们应付的利息!
  • 特种冲锋枪科技知识(上)(青少年大开眼界的军事枪械科技)

    特种冲锋枪科技知识(上)(青少年大开眼界的军事枪械科技)

    了解武器发展的形势,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并培养我们的忧患意识与爱国意识,使我们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以建设我们强大的国家,用以作为我们强大的精神力量。
  • 曼曼归来兮

    曼曼归来兮

    重生回归,如何复仇?和仇人的哥哥谈恋爱?…柳曼书虽然对一些人恨之入骨,但重活一世,还是想以自己轻松快乐为先。当然,该惩罚的也不能就酱紫放过。话说,白莲的弱点在哪里?…在敏锐威严唯能恭敬的亲哥哥那里。渣男的弱点在哪里?在翻云覆雨势力超强的劲敌那里。一朝回到大人物上学时,柳曼书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可能成为敌方阵营顶级boss的人变成自己人(枕边人)!这不是一场单纯的恋爱。这是有野心亦有真心的一场攻略。 攻略进行时,看boss反撩……(甜宠×爽文×现代×古风×都市豪门×非典型穿越)恋爱与脑洞,等你来探~
  • 我是赘婿,我无敌

    我是赘婿,我无敌

    一代天帝重生,回归地球,成为最不受待见的上门女婿!用最桀骜的态度,搞定岳父!用最牛笔的姿态,感化岳母!用最冷酷的手段,征服敌人!用铁汉柔情,融化女人心!我是赘婿,我无敌!谁敢惹我,弄死没商量!
  • 德国通史(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德国通史(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不系统了解德国史,就无法全面理解德国文化乃至欧洲文明。本书以德意志统一为线索,可说是相当权威的德国史。作者是国内研究德国史的权威,更在1990年亲眼见证柏林墙的倒塌。
  • 清代文字狱档辑

    清代文字狱档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科学疯子

    科学疯子

    做人做事都要讲道理,不讲理?没事,我来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