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59300000003

第3章 聪明妈妈智慧爱(2)

在和家长朋友的交谈中,常常提到“尊重”这个词。家长们会说:“尊重?怎么不尊重啊?好吃的给他吃,好喝的留给他喝,又不敢打又不敢骂,放在手心里宠着,还要怎么尊重呢?要是这都算不上尊重,我就得把它供起来,给他烧香了。”我则常常会微笑地回应他们:“这些,真的算不上尊重。”

很多时候,我们对尊重的理解有点自以为是了。我们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认为我们“尊重”了,却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他们的心理感受,事实上,只有孩子感受到了我们的尊重,才是真正有效的尊重。

“振轩家长晚上来找你!”——尊重孩子的心理感受

周五,班上发生了一件小事故。小雪上课时在屋里跑,结果不小心绊倒了潞飞。赶巧振轩的头磕在了桌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包。下午,小雪妈妈去接她,走到门口,浩宇飞快地跑过来告状:“阿姨,老师今天批评她了,她上课的时候跑,把振轩撞倒了,磕着头了。”小雪妈妈急忙来找我了解事情的原委。

了解之后,小雪妈妈非常生气。显然,这件事让她这个做家长的脸上特别挂不住。她转过头,把怒气全都发在小雪身上,连珠炮似的数落着:“你看看你这个孩子,你是怎么回事,上课瞎跑什么呀,说多少回了也不听,看看,这次后悔了吧!人家振轩家长晚上就来咱家找你!到时候我和你爸爸也不管,让振轩妈妈把你带走。”

“哇——”小雪吓得大哭起来。“哭!你就知道哭!哭有什么用啊!行了行了,别哭了!自己做错了还好意思哭呢!”

我赶紧给小雪妈妈使了个眼色,示意她不要再说了。

支开了小雪,我和小雪妈妈认真地谈了这个问题。我告诉小雪妈妈,从事情发生到现在,小雪心里都特别难受,她自己也没有预料到自己的行为会带来这么严重的后果。看到振轩头上的包,小雪也害怕急了,她也不是故意的。小雪妈妈说:“我知道,我刚才也是太生气了,我也是夸张了点儿,想通过这件事能吓唬吓唬她,让她吸取教训,长长记性。老是这样也不行呀。”

我说,这件事情过后,不用家长再去批评,小雪内心已经是非常困扰了,此时,她希望妈妈能站在她的身边,告诉她别害怕。而妈妈的一席话无疑是把她推了出去,让她独立去面对可能出现的困境。小雪妈妈说:“我怎么会不管呢,我就是说说罢了。”我摇头:“我明白,也相信。可是,孩子却是认真的。”

“那我应该怎么办呢?小雪妈妈大惑不解,她做了错事,难道不能批评吗?这个时候,你总不能让我翘着大拇指夸她吧!当孩子做错了事,我们连批评也不可以吗?批评孩子是不是就是不尊重孩子了呢?”

很多人把尊重和批评对立起来,认为尊重就是不批评,批评就是不尊重。但其实,两者并不是对立的。尊重是态度,批评是手段。尊重的是孩子这个“人”,而批评的是“事”。即使在批评孩子时,也要让孩子明白,我觉得你这件事做得不对,但我依然爱你,愿意和你站在一起。很多家长一批评孩子就针对“人”,比如“你打小朋友了,是个坏孩子!”“我不喜欢你了!”“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自私!”“你真没礼貌,妈妈不喜欢没有礼貌的孩子。”更有的家长直接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情绪垃圾桶,随意发泄自己不满的情绪,歇斯底里,声泪俱下。

这样的批评非但很笼统,不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让孩子的心理产生焦虑:“妈妈不喜欢我了。”更容易激发孩子的抵触情绪。试问,对于一个不尊重自己的人,谁会信服他,把自己的知心话告诉他呢?在最近的一份小学生问卷中,有近五成的孩子认为自己的家长不喜欢他们。往往,造成他们错觉的,就是我们的语言。

就这件事情而言,首先我们应当主动了解孩子内心的感受:“小雪,你对这件事是怎么想的?”“现在是不是很害怕,别怕,妈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我们一起来面对这件事。”抽个合适的时候,带个孩子一起去看望一下振轩,让小雪知道,自己做错事一定要负责任。等到小雪平静下来,和她一起分析这件事,自己错在哪里,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这些错误。而不是在问题之初就把孩子当做我们的情绪垃圾桶,随意发泄自己的情绪。

“我爱你,但你必须……”——爱,不应该讲条件

你爱自己的孩子吗?

我想,面对这个问题,所有的家长都会毫不犹豫地坚定回答:爱!是啊,天底下哪个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呢?

那么,你给孩子的爱,是真爱吗?

别急着回答问题,先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几个小场景。

6岁的宇涵正在看电视。

“宇涵,该洗澡了!”妈妈在另一间屋里使劲叫着。

宇涵好像没有听见,依如故我。

5分钟后,催促声再度响起,宇涵嘴上答应着,却没有一点要动弹的意思。

10分钟后,妈妈终于歇斯底里地大叫“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真让人讨厌!”

幼儿园小班的门口,刚上幼儿园的钰鑫趴在妈妈的怀里,撕着妈妈的头发不肯进教室,哭得撕心裂肺:“妈妈呀!我不上幼儿园!不去!”钰鑫妈妈开始哄小钰鑫,用尽了所有的好话“下午给你买好吃的!”“第一个来接你!”……当所有的劝说都不见效,妈妈使劲掰开孩子的手,说“你再哭,妈妈就再也不喜欢你了!”钰鑫的哭声在一瞬间戛然而止,妈妈则放心地离开了幼儿园。

“要英语比赛了,宝贝好好加油,你要是得了奖,妈妈会更爱你的!妈妈给你买好多好玩的玩具!”早上起床,睿睿妈妈一边给睿睿穿衣服一边喜滋滋地给睿睿打气。

“你要是再这么淘气,我就不喜欢你了!”

“再打人,我就再也不要你了!”

看看这些场景,您是否觉得似曾相识?

诚然,身为成人的我们都知道,谁也不能否认父母对孩子的爱,可是对于孩子而言,上面的这些爱,都是有条件的爱,是伪爱。

什么叫有条件的爱呢?就是“我爱你,但你必须……如果你不……那么我就不爱你了。”这样的爱会让孩子感到提心吊胆:“万一我做不好了,你是不是就不爱我了?”

事实上,不止这些话,不止这些场景,在日常生活中,这样“有条件的爱”比比皆是。

当孩子比赛得了第一,家长逢人便讲,带着孩子又去吃饭,又去买玩具,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如果孩子得了倒数第一,或是发挥失常不敢做声,情况往往就没有那么乐观,表现好的家长从此不提这个茬,更有的家长因了自己脸上挂不住对孩子百般奚落。什么“没用”“笨蛋”这些我们平时注意不用的字眼都会出现了。我们的爱是带着功利性的,你表现好了,我就多爱你一点,表现不好了,就少爱一点。

许多家长一批评孩子就会情绪失控。所谓“爱之深,责之切”,我们的批评也往往会针对孩子本身,诸如“你真讨厌!”“烦你了!”“有你这么个孩子真倒霉!”殊不知,这样的话在无形中深深刺伤了孩子的心。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家长心里对孩子的期待与日俱增,于是,我们开始不自觉地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对门家的小强和我们家小宝同岁,已经会认300多个字了,我家小强斗大的字不认识一筐;同事的孩子比我家小强还小,却弹了一手好钢琴;小强班的好几个小朋友在英语比赛中拿了奖,我家小强只捧回了个纪念奖……

比来比去,家长的心里便失去了平衡。

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家长老是在拿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的孩子的长处去比,那比来比去就只有一个字:差。

于是,小时候对孩子未来的憧憬在这里化成了泡影,对孩子牙牙学语,学走路时的耐心荡然无存。面对孩子,欣赏变成了指责,殷切期盼变成了恨铁不成钢。而在家长这种态度的影响下,孩子对家长的逆反心里也越来越严重,一来二去,亲子关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很多家长为了追求短时的所谓效果,采取棍棒教育的方法逼迫孩子就范。

经常听到家长这样批评自己的孩子“你看人家轩轩,你再看看你!”“人家都会,怎么你就不会!”这样的教育,无疑给孩子这样的暗示:妈妈不喜欢你,妈妈喜欢“轩轩”,喜欢“人家”。这样无疑把孩子推到了一个孤岛上,没有爱的阳光,没有温暖的怀抱。我们可以想象到,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人格将会是多么不堪。而一个连人格都不健全的孩子,怎么可能优秀?

在孩子性格形成的各个阶段,对孩子“严格要求”是无可厚非的,然而,无论孩子犯了多大的错误,无论你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对待孩子只有一个最重要的前提,那就是爱,无条件的爱!把孩子包容过来,帮助她建立改正的信心,和他手牵手地走下去,一直走到优秀的彼岸。而不是把孩子推出去。

一个自闭孩子的观察记录——爱是不放弃

写在前面:他上了三年幼儿园,却没有在幼儿园说过一句话,而在家里,却是不停地说……我试图去改变他,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这是我几年前以教育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的一个孩子和我的成长历程。今天,我把它整理出来,一方面希望整理出自己的思绪,以指导我的实际工作,同时也希望它能对家长朋友有所启示。

9月1日

这是小会到我们班来的第一天。她的妈妈把他领进教室,不好意思地对我们说:“孩子脑子可能有问题。以前上过幼儿园,上了三年了,一句话也没说过。”“有没有检查过听力?”我当时竟想到了这个问题。“不会有听力的问题,因为他在家很能说。一出门就像刹住了车。”“老师,您多费心!”小会妈妈似乎觉得很丢人的样子,说完这话,匆匆走了。

“早上好,小会!”我热情地向他打着招呼。小会抬头看了我一眼,那眼中分明充满着不安与恐惧,他始终没说一句话,甚至连嘴唇都没有动一下。

“你叫小会吗?”我试探地蹲下,轻轻拉住他的小手问。躲闪!他的眼中充满的恐惧深深刺痛了我的心。于是,我放弃了急于和他沟通的念头,转而把重点放到了拉近心理距离上。

9月5日

今天已经星期五了。小会来我们班整整一星期了。一星期来,他没有说过一句话。面对老师和小朋友的友好举动,他不是漠视,而是恐惧。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反而感觉比较自在。平时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咬衣服,还爱跑厕所。

对于他咬衣服,我完全能够理解。因为他没事可做,如果他的手和嘴都忙起来,他就不会再咬了。然而,我没有办法让他忙起来,他对我的任何举动要么无动于衷,要么强烈抵触。他去厕所时,有几次我有意跟去,发现他并没有去尿尿,而是去玩厕所的门——整个活动室只有这一扇门不在老师的视线之内。

下午,他妈妈来的时候,我们与他的妈妈进行了沟通,首先,我们把我们观察到的情况向小会妈妈做了反馈,并希望她能反馈一下孩子在家的情况,以便我们采取措施,帮助孩子。然而让我们意外的是,小会的妈妈似乎对小会不抱多大希望了。不过,她还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用的信息。小会的家庭状况和其他的孩子没有什么区别,爸爸妈妈都是工人,三口之家,从小也没有受过什么刺激,就是胆子特别小。平时在家也喜欢玩门,在家可不挑,哪个门都玩,只要是带锁的,都当玩具玩。不喜欢玩具。

小会妈妈反馈的情况让我们对小会有了个大致的了解,既然别的方面都没有问题,那就让他熟悉过来,喜欢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所有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9月15日

最近一周,我们制订了特别计划,对小会的情况采取了几点措施:

首先,我们试着有意识地靠近他,接触他。教育学原理表明,身体的接触最容易让孩子产生安全感。他并不强烈抵触,但看得出来,他并不愿意和我以这种方式和他接近。于是,我放弃了。

我改变策略,不把他当成特殊的孩子,而在活动中多用目光和他交流。慢慢地,他喜欢上了听故事。偶尔,听故事时他会听得入了迷,跟着我的情节会心地微笑。可每每触及到我的目光时,他会逃避。然而,尽管如此,可我从他听故事专注的表情中看到了希望,我觉得我的教育向前进了一步。

9月24日

上两周的工作没有取得什么大的进展。刚刚打开的新局面再度陷入僵局,除了听故事,任何时候他都不会看别人,也拒绝和任何人接触。每天就是坐在那里咬衣服,把衣服咬得千疮百孔。我的心有一种煎熬的感觉,然而又束手无策。我开始试图寻找一条新的突破口。

我努力回忆他到我们班之后的点点滴滴,和小会妈妈反馈的情况做了对比,把目标锁定在了“门”上。他对门感兴趣,其实确切地说,应当是对“锁”感兴趣?我为我的发现感到兴奋。

午睡起床后,他准备喝水。我故意把活动室的门锁别上,看到他走过来。我就故意装作开不开门的样子,自言自语地说:“开不开怎么办啊?”我发现他的眼中放出一丝不易觉察的光亮,然后,我去给孩子们倒水。回来之后,我发现,门打开了。他站在旁边,喜滋滋地。我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兴奋地问:“小会,是你帮老师把门打开的,是吗?”没想到这一问起到了反作用,他很快恢复了以往的恐惧和不安,跑开了。

反思:我认识到今天的事有点太过急于求成了。如果我当时不急于问他,而是自言自语地说:谁这么好,帮老师把门打开了?也许情况就会不一样,可是,已经是覆水难收了。

孩子,你帮老师打开了门锁,老师一定要帮你打开心锁!

同类推荐
  • 自我觉醒,给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

    自我觉醒,给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父亲、母亲以及整个家庭关系就开始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么,父亲、母亲以及家庭关系分别会对孩子产生哪些影响?父母需要懂得哪些心理学知识?孩子的大脑发育和智力发展过程是怎样的?决定孩子未来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父母如何做才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小楼老师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为父母提供了专业而科学的意见,能够有效促进父母的自我觉醒和自我疗愈,从而打破原生家庭的世代桎梏,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原生家庭环境。
  • 写给青春期男孩的书(全集)

    写给青春期男孩的书(全集)

    《写给青春期男孩的书大全集》主要内容简介:青春期是人生中最重要、最宝贵的阶段,只有经过青春期,男孩才能从童年过渡到成年,从幼稚变为成熟,从家庭走向社会,最终成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人。对每一位父母而言,看着自己的儿子天长大,除了骄傲和自豪之外,面对青春期孩子越来越难以琢磨的内心,父母也会感到有些不知所措。面对青春期男孩出现的各种问题,父母必须认真分析原因,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在孩子的青春期与孩子一起成长。
  • 世上没有好妈妈公式

    世上没有好妈妈公式

    我们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也都想成为“完美”父母。殊不知,这世上并没有好妈妈公式,好的父母各有不同,但相同的都是“爱”。不要拼命去做“完美父母”,一起看看为人父母后,真正的修养是什么。
  • 男孩为什么要穷着养 女孩为什么要富着养

    男孩为什么要穷着养 女孩为什么要富着养

    “俗话说:富家子弟多骄,女家子弟多傲。在生活上,再富也要穷孩子,不要给男孩子太丰富的物质基础和太好的成长环境。要让他吃点苦,受点委屈,体会艰辛,这样长大了他才懂得坚韧,学会坚强。明白责任,自立自强。 “富养”不是娇生惯养,而是要充分关心和引导。使女孩见多识广、独立、有主见、明智。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什么是真正值得自已追求的东西,从而能够在这个花花世界里坚守自己的信仰。有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即便是在清贫的环境中,一样可以培养出卓然的气质。”
  • 世界上最神奇的十大教育法

    世界上最神奇的十大教育法

    一个浓缩的家庭教育智慧读本,一本马上能用得上的家庭教育对策。优化你的教育方法=优化孩子的人生,重塑你的教育理念=重塑孩子的未来。本书提炼整理出世界上最著名、最有效的十大教育法。结合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并根据许多家长头脑中客观存在的误区提出相关建议,寻求解决之道。
热门推荐
  • 睡美人(上)

    睡美人(上)

    一个叫杜林的小镇,成了这种新型全球性传染疾病的重灾区。这种疾病被称作“奥罗拉流感”,只有女性会被感染。它的症状是:被感染的女人睡着时会被包裹在像茧一样的黏糊糊的薄纱里,宛如一大团棉花糖。更糟的是,如果有男人因为害怕而破坏了这层薄纱,他的母亲、姐妹、妻子或是女儿就会变成攻击他的杀手。必须有人在这种疾病蔓延到世界各个角落之前,找到疾病的源头,以及解决的办法。谁是那个被选中的人?只有一位女性——埃薇,没有被感染。她和别人不一样,她能和动物交谈。她仿佛冥界的使者,只身走进了男人们的世界。她是谁?为什么没有被感染?世界还能回到正轨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明皇杂录

    明皇杂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末日之虫族帝国

    末日之虫族帝国

    蓝幽雪在末日爆发十年后很憋屈的死去了,却因虫族系统而意外得重生了。重生之后的她决定自己一定要好好利用虫族系统,不再憋屈的活着,在这末日中拥有话语权,占领一方领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虫族帝国。只是随着事情的发展,蓝幽雪感觉自己越来越不对劲,她正在变得越来越冷血残暴。但是她从未想过使她变成这个样子的最终祸首竟然是它。这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英才回忆录

    英才回忆录

    纪念我们逝去的青春,一切随风,祝你们余生安好!
  • 想飞上蓝天的白菜

    想飞上蓝天的白菜

    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农家孩子,刚了出生就让算命先生算定有大出息,而要有大出息,又必将克死其父。中华民族虽然进入到上世纪七十年代,而作为生命,主人公的父辈们依然处于蒙昧状态。主人公的内心经历了层层的艰苦地成长过程,在那个年代里,他认识了同样遭受排挤的五保奶奶,五保奶奶的儿子是被抓了壮丁,她恨国民党,在她弥留之季,她还觉得自己的儿子在台湾。
  • 神级陪玩

    神级陪玩

    某小姐姐:小哥哥,我缺100块买帽子。舒毅:你那么菜买什么帽子,板甲、反甲、狂徒走起。某小姐姐:小哥哥前面有空投诶。舒毅:好,我的,你帮我架枪。某小姐姐:小哥哥,小哥哥,我萝莉音哦!舒毅:对,我98K缺个消音,你快把你的消音拿过来!某小姐姐:小哥哥,你好凶啊。舒毅:把嘴巴给我闭上!某小姐姐:小哥哥,你接单吗?舒毅:滚,臭女人就知道打我主意!...自从得到了陪玩系统,舒毅成为了陪玩界的泥石流。ps:本书背景为平行世界,切勿代入。如有雷同,算我抄你。书友群:853613755。订阅群(300粉丝值):749683044
  • Russia in 1919

    Russia in 1919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高效能人士的成功法则

    高效能人士的成功法则

    具有高效能成功素质的人,到哪里都是人才,到任何岗位上都会受到重用本书综合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的教育理念以及现代人才学、成功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归纳出了高效能人士成功背后的黄金法则,这些法则会帮你发现成功的真相,更深刻的理解社会、人性和竞争的本质,合理运用它们,成功会越来越近...
  • 同一片蓝天:于果和他的大学

    同一片蓝天:于果和他的大学

    本书内容包括“艰辛的崛起——民办教育面面观”、“丰饶的苦难——于果的成长”、“美丽的诠释——成洁的故事”、“无声的啸聚——群英荟萃”、“人生的砥砺——学子情怀”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