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56600000030

第30章 燕山面赋

邓云乡

炸酱面

《三国演义》上写刘备在东吴说:“北人乘马,南人乘船。”孙权听了不服气,立即跳上马,击了一鞭,放了一个辔头,似乎替南人出了一口气,这也算是一次小小的南北之争吧。由此我又想到另一点,就是“南人吃米,北人吃面”。自然这也不要绝对化,不然碰上一个烈性人打起赌来,那就不妙了。因为北京人常吃面食,我这里便写篇《燕山面赋》。晋人束皙有《饼赋》,其实《饼赋》也就是“面赋”。《饼赋》有句云:

玄冬猛寒,清晨之会,涕冻鼻中,霜凝口外,充虚解战,汤饼为最。

“汤饼”者,即热汤面也。意思是说,冬天的早晨,冻得又流鼻涕,又哈冷气,这会儿吃碗热乎乎的热汤面,是最能充饥解冻的。古人想的很实惠,也很大众化,并不一大早就想吃羊肉涮锅子或牛尾汤。因为是从实惠出发,所以写出的是好文章。所谓“汤饼”,就是今天所说的面条。古人的“饼”是指广泛的面食而言。直到现在,小孩过生日吃面,说句雅言叫作“汤饼会”,而不叫“汤面会”,就是这个道理。

生长京国,久住申江,和朋友们谈天,常常询我以北京旧事,自然也常常说到北京的吃食。自从某年报载日本小川大使爱吃炸酱面之后,一些熟人,便向我提出了诸如“炸酱面如何好吃”或“炸酱面如何制作”之类的问题。于是我也常常想起炸酱面来,有些犯馋,这也可叫作“乡味之恋”吧。

炸酱面是北京人的家常便饭,全部内容分炸酱、面条、菜码三部分。炸酱简单说就是肉炒酱,分肉丁炸酱、肉末炸酱、木樨(即鸡蛋)炸酱。酱要黄豆做的黄酱或麸子做的甜面酱,要三伏天晒的好豆瓣酱。酱在乡下都是自己家中做,在北京则是酱园中买,如是名家天源、六必居等大酱园子的就更好了。炸酱时用素油,顶好是小磨香油,其次是好花生油。起油锅,火要大,冒完黑烟,下葱、姜末、肉丁或肉末、木樨,把预先用水调稀的酱同时入锅,经炒勺搅拌稍炸,即可出锅盛入碗中。端上桌子,可见一碗之中,中间是酱,四周满清油,像江南的“响油鳝丝”一样,端上来时要咝咝有声才好。随着响声,一股扑鼻的香味袭来,自然要激起你的食欲了。

酱之外再说面条。炸酱面要吃拉面,又名抻面,俗名大把条。要用和得软硬适中的面,在案板上揉,揉到一定程度,拿起两端,在空中一边拉,一边上下悠动,拉长之后,再并起两头,一摇,拧在一起。如此往返数次,再并起来拉,一变二,二变四……便变成了无数又韧、又细的面条,捧在开水锅前,掐断两头,把面下入锅中。一开锅,点冷水,再开锅面就熟了。把热面捞入冷开水中过水,再盛入碗内,叫作“面批”。这种大把拉面,自然都是小饭馆、二荤铺中卖的,真正大一点的饭馆,便不卖炸酱面了。小饭馆学徒的先学拉面,那时拉大把面的人太多了,也并非什么绝技。一般家庭中,拉大把面的不多,只有一根根地拉,叫作小刀面。明代刘若愚《酌中志》云:“初五日午时……吃加蒜过水面。赏石榴花,佩艾叶。”盖过水面即唐人所说之“冷淘”也。如喜欢吃热面,谓之“锅挑”,直接由锅中捞出即可。

面之外要有菜码,即不加任何佐料之生切黄瓜丝、水萝卜丝、水焯绿豆芽等。吃时把炸酱、酱中油和菜码盛在面条上拌匀,吃时面又韧、又滑,炸酱又香,菜码又鲜、又可口,真是滋味无穷。《京兆地理志》云:

炸酱面,京兆各县富家多食之。旅行各乡镇,便饭中以此为最便。

正因为是最普通的家常便饭,也就更值得人思恋了。饭馆中也有以卖炸酱面出名的,那就是阜成门外路北的虾米居。他家的兔脯也很出名。是个小饭馆,只不过够上个二荤铺罢了。

麻酱面

读日本作家陈舜臣的《北京之旅》(按“之”原为日文假名“の”),书中照片很多。其中有一张卖冷面的照片:一家铺子门前,立了一块木板,贴了一张黄纸,上面写着:“现在供应,香油凉面。”看到这张照片,好像闻到了香喷喷的小磨香油味,吃到了滑溜溜的爽口面条。这真是一张显示了生活情趣的照片啊!只可惜这不是北京风物的反映。刘若愚《酌中志》云:

六月初六日,皇史宬古今通集库銮驾库晒晾,吃过水面,嚼银苗菜,即藕之新嫩秧也。初伏日造曲,惟以白面,用绿豆加料和成,晒之。

这里面特别是“吃过水面”一句,正是夏日即景。夏天吃凉面,原是北京古老的风俗。而中国吃冷面,早在唐朝就很普通了,并且吃法也很讲究。杜甫《槐叶冷淘》诗云:

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愿随金袅,走置锦屠苏。路远思恐泥,兴深终不渝。献芹则小小,荐藻明区区。万里露寒殿,开冰清玉壶。君王纳凉晚,此物亦时须。

此老实在妩媚动人,不但把冷淘(也就是过水面)凉面写得十分漂亮,而看意思是把槐叶掺到面中去,好像榆钱糁一样。只可惜最后两句,未免太迂了。这种吃法,现在北京一般少见了。但不知今天西安、成都等地还有没有“槐叶冷淘”。槐叶冷淘不是北京的吃法,那么香油凉面是否地道的北京吃法呢?认真说也不是。

《酌中志》中所说的六月六日“吃过水面”,是指把热锅中挑出的面条,放入用辘轳绞上来的井水中过一下,取其凉意。但这时还是白面条,吃时还要另加调料,或是炸酱,或是芝麻酱。芝麻酱凉面,是真正的北京吃法。香油凉面那还不是真正的北京风味,而是外地的吃法,如四川的担担面、吉林延吉的朝鲜冷面等。

把芝麻酱加少量的冷开水调薄,调时少许放一点精盐和味精。把调好的芝麻酱盛在大碗中备用。将三伏好酱油少许,烧熟,冷却,起油锅煎一些花椒油趁热倒入酱油中,再倒一些小磨香油进去,如吃辣的,再加一点辣油,此谓之三合油。同时预备好各种时鲜菜码,翠生生的嫩黄瓜丝,水泠泠的娇红小水萝卜丝,雪白的水焯掐菜(即小绿豆芽菜掐去头尾,在开水锅中很快焯熟),碧绿的嫩豆苗,剥好的蒜瓣,这些都放在小碟中。白面批端上来,先加芝麻酱,再撩点三合油,放点各样菜码一拌,那个香鲜味简直无法形容了。要知道,这才是真正北京风味的饮食艺术啊。

打卤面

北京人家常面饭并不是只吃炸酱面,其他还有不少,如芝麻酱面、热汤面、一和汤面、打卤面等等,种类很多。照明末蒋一葵《长安客话》记载,还有什么蝴蝶面、水滑面、托掌面等。唯时代隔阂,有的如蝴蝶面之类,已不知是什么东西,可能是馎饦一类的吧。再有托掌面,可能就是刀削面,因是托在手中削的。至于水滑面呢,可能就是过水面吧。都是值得研究的,这里就不多说了,但因此总可以说明北京人吃面品种是十分繁多的。自然比起晋南人来,那还是望尘莫及。据说,山西祁县、太谷一带的人能做出七十多种不同的面来。

这许多名称,外地人看了不见得都懂。如热汤和一和汤如何区分,似乎就很可以卖个关子,其实说破了却毫不稀奇。做一锅肉丝、白菜丝、黄瓜片之类的汤,浇在白面批上,便是热汤面。如把面条直接下到肉丝白菜汤中,便是一和汤面,这又有什么稀奇之处呢?

就北京人来说,这些面中较为讲究的,要算打卤面了。打卤分香油卤(即素卤)、猪肉卤、羊肉卤、木樨卤、鸡丝卤、螃蟹卤、三鲜卤(肉加虾仁、海参)等等。打卤之法就是先起油锅,把肉片、黄花菜、玉兰片等下油锅一炒,加精盐、酱油等好佐料然后入汤,再把发好洗净的口蘑、大虾米仁连汁一起倒入锅中煮,烧开后,再勾团粉浆,这样便可烧成一锅香喷喷、滑腻腻的卤了。把这卤浇在一碗碗的现出锅的面条上,便是打卤面。打卤一定少不了黄花菜、木耳、虾米等,素卤不放肉和虾米,但要加香菇、口蘑、玉兰片等。木樨卤用鸡蛋打卤,不放肉。羊肉卤则是清真教门的食品。

清代旗人红白喜事,招待客人,有一种便席叫炒菜面,就是几个炒菜喝酒,然后吃面,这面一定是吃打卤面。北京“百本张”俗曲《鸳鸯扣》《插戴》中描绘娶亲时招待客人道:

不多时太太传话说叫摆饭,那些个家人仆妇就奔走不迭,先端上八碗热菜请吃喜酒,然后吃面的小菜倒有好几十碟,螃蟹卤、鸡丝卤随人自便,以下的猪肉打卤没什么分别。里外用完手下人也都吃毕,才叫人预备车马又打扮姑爷。

从这几句曲子中,亦可见当年之饮食风尚。

在家中吃打卤面,习惯用小拉面,把面和得不软不硬,先在盆中醒一醒,消消韧性,然后取出一块,揉好擀开,切成条,在锅口上一根根地拉成细面条下在锅中,谓之小拉面。如在小饭馆中吃打卤面,那自然都是大把拉面,即所谓大把条。

馆子中吃打卤面,都是小饭馆,顶多是个二荤铺。几十年前,隆福寺街“灶温”的一窝丝面,是北京极有名的,天天客满,至于什么卤,那就随您的意了。

荞面

闲阅金息侯《清宫史略》,内中有一则记载宫中日用,十分值得分析。其文云:

皇太后宫日用猪一口,羊一只,鸡、鸭各一只……白面十五斤,荞麦面、麦子粉各一斤……

称得起数目大、品类全。当然,所谓“太后老佛爷”嘛,理应是要啥有啥,御膳房办膳,不管吃不吃也要准备好。老太婆一天当然吃不了十五斤白面,但用白面做的食品,都要预先做好,随时想吃包子,就要上包子;想吃春卷,就要上春卷,限时限刻就得端上去。不吃,自然有人吃,并有人拿这些东西去变钱,这也是清代皇宫中公开的秘密。不是嘛,当时外面一两纹银可以买一千个鸡蛋,而在宫中御膳房,一枚鸡蛋要报销三两银子,这都不足为奇。妙在这段记载中,却有荞麦面、麦子粉各一斤,这是较难理解的。荞麦面非但不是细粮,也不是普通的粮食,民间也很少吃,太后御膳房却每天要准备一斤。如何吃法呢?人常说,西太后要吃小窝头,而这里记载,不要玉米面、小米面,反而却要荞麦面,是怎么回事呢?可见历史书读起来的确是并不容易,时代的隔阂,生活的隔阂,有时是很难理解的。

荞麦面是北京人不常吃但又很爱吃的一种东西,那是一种别有风味的食品,吃到嘴中稍微有点粗涩之感,若加上好调料,却是很好吃的。荞麦面没有人用来蒸馒头,也很少有人用来烙饼,最多的是用来做切面条吃。它黏韧性小,不能做拉面,也切不成长条,一长就断掉了。煮熟后,上面浇肉汤,最好是羊肉雪里蕻汤,再加上辣油,味道颇为鲜美。惯吃面粉的人,冬天偶然吃顿荞麦面条,很能换换口味,吃起来很痛快。还有一种与面条相似的吃法,做饸饹吃。把荞麦面用水和好后,放在一个有许多小圆洞的漏子上,加压力,则下面出现一条条面条似的长条。有一种用木头制作的饸饹床,架在大锅上用力一压,可以压出很多饸饹,做粉条(江南叫线粉或粉丝)也用的这个工具。这种圆形荞面条煮熟后,放肉汤或放芝麻酱、醋拌着吃,都别有风味。

荞麦面在饭馆中一般是吃不到的,要吃荞麦面条,除去在家中吃而外,那时最方便的就是到天桥、鼓楼后市场或各城门脸饭摊子上吃。日本人很爱吃荞麦面条,据闻现在在日本吃碗荞麦面条价钱是很贵的。

荞麦面也能包饺子,如在荒年荒月,贫寒之家买不起白面,便用荞麦面包顿饺子吃。经过艰苦年代的人们,不少是有这个记忆的。不过有的老北京,出于对乡土风味的偏爱,有时也特地买来荞麦面包饺子,那当然不是为的省俭了。荞麦面包饺子最相宜用羊肉、红萝卜丝做馅,多放点葱花,那味道是很不错的,今天我还常常思念它呢。

扒糕

说起荞麦面食品,除去做面条、压饸饹而外,还可以做两种有特殊风味的食品:扒糕和灌肠。这是两种地道的北京民间小吃,说糕不是糕,称肠不是肠,究竟是什么,且听我慢慢道来。

烧一锅开水,最好是风箱柴火,不停地拉风箱,水噗噗地滚开着,把荞麦面一边撒入水中,一边不停地搅动,就像打糨糊一样,等到搅稠之后,便须很快撤火,不然就焦了。在锅中冷却一会儿,趁热一团团地拿起,按成碗口大小的厚饼,颜色是藕荷色,一个个放在容器中,待完全冷却,就可以切成薄片吃了。

一种是冷食法,同用淀粉制成的凉粉一起在夏天卖。吃时,小贩从瓷盆中取一块饼,用小刀切成片放在碗中,撩一点盐水、醋,加一勺调稀的芝麻酱,滴两滴辣油,再加一点腌红萝卜丝,用筷子拌一拌就可以吃了。味道咸咸的,酸酸的,有点像江南水磨年糕片一样,吃起来很滑、很韧,有荞麦香,这就叫扒糕。昔年在北京做过中小学生的人,大概都吃过吧?

把这样的东西切成薄片,放在平底锅上用熟猪油半炸半煎,煎成焦黄色,盛入盘中,淋上一点盐水蒜汁,吃起来别有风味,这就叫灌肠。其实并不是肠子,只不过有时加一点色料,做成粉红色的。记得后门外桥头上有一家铺子叫合义斋,专门卖灌肠而出名,对门还有一家铺子是以“大葫芦”为商标出名的。这是老北京爱吃的一种小吃,同爆肚等类的食品一样,既非菜,又非点心,只能说是一种很好吃的闲食罢了。

扒糕与灌肠,在近人雪印轩主的《燕都小食品杂咏》中都有诗和注,其注扒糕条云:

热天的扒糕,用荞麦面蒸成饼式,浸凉水中,食者以刀割成小条,拌醋蒜酱油等而食之。

其注煎灌肠条云:

以染红色之荞麦粉灌入猪肠内,煮熟后,刀切成块,猪油煎之,使焦,蘸盐水烂蒜而食之。

大概这位雪印轩主不大欣赏这两样纯北京味的食品,诗中说得很不好,什么色恶、蜡味等等,所以他的诗就不引了。

灌肠在西长安街另有名店叫聚仙居,有人记以诗云:

老饕习气总难除,食品精研乐有余。油炸灌肠滋味美,长安街畔聚仙居。

又咏扒糕云:

荞麦搓团样式奇,冷食热食各相宜。北平特产人称美,醋蒜还加萝卜丝。

这位是北京人,对扒糕、灌肠就大加赞赏了。

荞麦不同莜麦,它的种类很多,还有甜荞、花荞、苦荞之分。苦荞磨成面,做成凉粉是豆绿色,味道比甜荞还重,略带苦味,是凉性的东西,吃了很能解内热,近似绿豆的作用。

荞麦春天开小白花,产量低,但成熟期短,北方春夏之间逢天旱,地里出不了苗时,就改种荞麦,即使种得很晚,秋天也能有所收获,所以是救荒的好东西。荞麦皮是装枕头芯子的好材料,弹性极好,几十年不碎。我有一个荞麦皮枕芯,几十年了,跟着我南北播迁,我天天枕着它做思乡梦,真是一往情深啊!

同类推荐
  • 江中月:长江流域中秋文化研究

    江中月:长江流域中秋文化研究

    本书将田野调查与文献研究相结合,对长江流域中秋节的历史形态与当代存续状态之间的内在逻辑进行详细分析。团圆安康是中国社会亘古不变的主题,这种愿望在中秋节中体现得尤其明显。人们将许多的感情与希冀积聚在这一节日中,它的意义被人们不断丰富。中秋节最初是个祭祀月神的日子,其后演变成玩乐赏月的节日,后来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因素,如诗歌、戏剧、传说以及各种民间文化活动,从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
  • 成都人

    成都人

    小院,陋屋,枯树,老了一座成都。冬阳,老叟,笼鸟,淡然一帧风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成都随处可见这样的日常景观。虽是寻常巷陌,破旧市井,但成都人代代衍生于此,依然视为乐土。只消一支烟卷在手,尽可两眼悠然向天。正所谓知足常乐,其乐也融融;怡然自适,其惬也何如?真是:但得一方小天地,怡养百年好人生。
  • 宁夏长城

    宁夏长城

    本书属“塞上江南神奇宁夏”丛书之一,以宁夏境内长城为叙述对象,较为全面、详细地描述了宁夏境内长城的历史沿革、建筑形制、结构和材料等。书中附录的长城图片具有一定的价值。
  • 平心平天下

    平心平天下

    本书从全方位角度来展现了作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解读,既显示了作者的精神情怀与文化自信,又彰显了传统文化的品格情操和独特魅力。作者归纳中国文化的本体论是“一”,“一”的最初形态是“和”,基本形态是“纯”,由此产生了和谐与纯诚的文化,并且一以贯之;中国文化的辩证法是“二”,为阴阳,也为因果,更是“不二”;中国文化的特征为“三”,即三才天地人,也即体相用,不易变易简易,表现为佛体道相儒用,神奇神秘与神圣;中国文化的抱负是四为,精神是四观,智慧是四知,作者提出“以四观精神开启四知智慧成就四为人生”;中国文化的方法论是“五”,五行产生了五音五色、五液五方、五味五常等。
  • 左传:封建制度的黄昏

    左传:封建制度的黄昏

    春秋五霸崛起的时代,谁在维护封建秩序最后的尊严?《左传》帮助我们在两千多年后,都能够具体感受到什么是封建秩序,封建秩序中人们如何思考、如何行事,也能够具体感受到,这样一套存在了几百年的秩序逐步衰颓瓦解,对这些人的生活、感受,产生了多大的冲击。今天被通称为“春秋”的历史时期。“春秋”之名源自《春秋经》,不过若是光看《春秋》经文,我们只能对那个时代雾里看花,很难谈得上认知了解,“春秋”的人与事,今天我们能够谈论“春秋”的历史,其实主要靠的是《左传》所提供的扎实内容。
热门推荐
  • 荷室夜话

    荷室夜话

    《读史点滴》53篇,是继上部西汉“五日京兆张敞”之后的继续,即跨越近三百年历史长河,讲到东汉灭亡,而三国和两晋时期的故事,只好在下部书中见了。《生活趣事》收入文章67篇,还是谈花论草、虫鸟鳞兽,凡我生活中接触到的,都是讲诉的对象。《美术故事》收入22篇,通常是一篇讲一个故事,说明一个观点,如一滴水可以反射太阳的光辉。《走南闯北谈东西》收入游记14篇,其中西南行纪讲到重庆就截止了,因在上部书中有“成都散记”几篇。《荷室夜话》斜枝旁出,内容驳杂,与其说是一部散文集,不如说是一部资料书,不成体统、不求甚解之处,请读者批评谅解。
  • 百善仁心

    百善仁心

    刚刚归来就碰到有人当街杀人?这怎么可以,医者仁心,她正要救人,某人却要横刀截胡?!一个是海归的中医世家千金,一个是新晋商业巨子,一个要救,一个要杀,两个人的命运一不小心就撞到了一起。
  • 皇朝帝王

    皇朝帝王

    【本故事纯属虚构】一个整天做着皇帝梦的普通人突然有了当皇帝的希望,那么他会如何让自己变成皇帝?
  • 乱世妖语

    乱世妖语

    战国乱世,群妖涌动……她一身极寒,却是南野赤云谷的伏妖巫师,在一次诛魅行动邂逅了酒醉的南妖界掌执。一番误斗,一人一妖互为欣赏,携手匡正,震慑乱妖。乱妖阴谋,同门算计,她的寒病之谜也随之拨开云雾.....
  • 蜀山之五台的崛起

    蜀山之五台的崛起

    无端穿越,入了仙门。五台虽然有众多不是,可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既然我是五台弟子,那么只好全力保住祖师,千万不能让峨眉算计到祖师,再照原著那般杀鸡儆猴。
  • 神棍小狂妃:夫君,你要乖

    神棍小狂妃:夫君,你要乖

    前世的林千城出身显赫,奈何天生愚钝。她不甘被欺凌,醉心修炼智商,终成一代国师。有一年,她捡了两个孩子。一个被她抛弃不知所踪;一个成了白眼狼,害她死无全尸,竟把她魂魄禁锢在荒山。某一日寻到机会,发誓报仇的林千城重生归来,天赐神眼得以看清世间诸人本色。仰仗着特殊能力,从此鬼挡杀鬼,谱写她纵横天下的神话。后来,那个随便在路上捡来的孩子突然赖着她不走。管天管地还管她婚姻大事,最后竟洗白白躺在她的床上,算是上辈子欠他的。绝色当前,吃素了十几年的林千城开始摸下巴:要不,先尝尝味道?事后,林千城反思:捡孩子这毛病得改!
  • 诗咏五千年

    诗咏五千年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大多数中国人往往带着与生俱来的历史感。中国又是一个推崇诗歌的国度,几乎人人都有过诗情荡漾的岁月,有为数可观的国人,会把浓重的诗情一直保持到晚年,吊古咏今,乐此不疲。所以,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脍炙人口的咏史诗。《诗咏五千年》以诗说历史,配以小故事为讲解,生动形象的解说了中国古往今来的重要历史典故,500首有余,是一部很好的学习历史的科谱类大众读物。
  • 夏娃一号(两性港湾丛书)

    夏娃一号(两性港湾丛书)

    瞧,在两性港湾里,有两条船,一条叫亚当号,一条叫夏娃号。它们轻轻相拥,幽幽唼喋,在远离风暴的地方创造风暴……哦,在两性港湾里,泊着亚当号、夏娃号。召唤它们的是港弯的温馨,托载它们的是永恒的波涛……本书是《两性港湾丛书》之—“夏娃一号”,书中所收录的散文作品,作者们用它们细腻的手笔,讲述了一个个充满回忆、温馨、浪漫、悲伤与欢乐的男女的内心世界和感情世界。
  • 帝君狂追:爆宠娇妻

    帝君狂追:爆宠娇妻

    她凭借天赋的异能,独闯沧海山关,觉醒了宗族圣物,引来万门宗争夺。报仇之夜的月下,她高立悬崖之边,淡漠的、听着身后贪婪入骨之声,抬头望向弦月,此时几有:一世疏狂,无悔。再次睁眼,异世重生,面对那个妖孽男人的穷追不舍,她挑了挑眉,转身一手把他搂进怀里,薄唇轻启:“今后,你就是我的人。”几许?她回眸一笑,只为那一人……(男强,女强,宠文,异能,玄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