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56600000016

第16章 北平的说书

闻国新

读到叶圣陶先生的《说书》那一刹那间自己好像又退回了二十年的时光,仿佛是紧紧地依傍在父亲的肩头,迎着冬夜里呼呼的狂风,向门口挂着洋灯,玻璃上写着红色的“灯下开书”四个字的书馆走去的情景。

那时候的北平的确没有现在这么繁华;全城没有一条中国人自制的洋灰马路,汽车的总数不足一百辆。最厉害是夜间的黑暗世界。只有墙壁上每隔数十步悬挂着一个的四角玻璃灯,火焰摇摇不定,这里那里颤动着忽长忽短的行人的影子。从这样的环境走进那明灯亮烛的书馆中,扑面是温暖的空气,比较起来真是雪地冰天之间的一所避寒的胜地呢。

我还记得我们常去听书的那家书馆,字号是四路居。

我曾经听过许多种的“大书”和“小书”,但以《聊斋》一种给我的印象最深。说书人的姿态,快要到“卖关子”时候那种剑拔弩张的紧张神气,这些都永久存留在我的脑膜上。连有些故事的内容如“田七郎”“云萝公主”等等,如今大略还都想得起来。

说书的规矩是无论大书小书,都说三个月,按旧历算一天也不多,一天也不少。有的书馆是白天晚晌两场,说书的人不同,所说的书也不一样,目的当然为的是多吸收一点听众。白天的我始终没有正式听过,至于路过那里偶尔一驻足却是常有的事。晚上的都是从下午七点钟开始十点钟截止,但若遇见一个有名的说书人,或是所说的是书中最精彩最热闹的一段时,你还得早去。否则便没有你的座位,瘾大的只能站在玻璃窗外遥遥领略而已。

书场中代卖清茶,也和听京戏一样,是一边品着旗枪的滋味,一边品着说书的滋味的。据说,最初原是以吃茶为主,听书为副。但现在没附设书场的茶馆,生意是颇称萧条的了。

说书人所占的位置大半是在墙壁的前面,长桌头里匀出一块见方丈把的地方,只一只小桌,桌上有给说书人预备润嗓音的茗碗,和一块长方形木橛,仿佛是从前衙门里审问官司的“惊堂木”一样。这是“卖关子”时不可缺少的工具。还有一只小凳,是给说书人说到一个节目时休息用的。

所谓“卖关子”便是一回书说到惊险处,引起听众急于想知道下文是怎么回事的心理,却忽然顿住了不说的意思。譬如《儿女英雄传》,叙十三妹弹打恶僧,说到“三儿将刀只一划,便听哎哟一声,红光迸现,鲜血直流……”完了,“惊堂木”一响,说书人脸上带着昂然的表情坐下来喝茶了。究竟安公子死了不曾?这逼迫你非听下去不可。

在这时候茶馆中另外有一个专管敛钱的伙计提着小藤笸箩沿着听众的行列进行,他把小笸箩递到你的面前,这必须要投进几个铜板去才行。这种钱名为“书钱”,一晚上照卖关子回数的多寡,约可敛收十几次。至于茶钱,有限得很;临走时撂在桌上就可以了。

谈到说书人本身他们也自有一个团体,团结得非常坚固,外来人是很难插入的。他们也讲“辈数”,而且一个师傅有一个传授。照目下的情形可分为两派。一派以“文”字排行最老,海文泉便是这一派的首领。他的拿手是《永庆升平》,手眼身法步,无一不佳。看他讲到二马争功的时节,拳打脚踢中,字字清脆,似乎真有柳麻子说《水浒》到武松打店,觉堂中酒瓮都振振有声的样子。一派以“杰”字最占势力,出王杰魁李杰恩都是此中佼佼者。另外还有一个独树一帜的品正三,以《说唐》说得最好。据说他对于这种本领完全是自纂出来的。他在清季还是个正三品的头衔。民国成立,混得没落子了,才隐去了真名实姓的。

在中国过去第一流的小说除了《红楼梦》和《金瓶梅》两书之外,其余都被装入这一班说书人的嘴里,有枝添叶,更生龙活虎地传布到一般下层社会的民众里去,使他们得到不少人生的经验。他们的势力远在许多处公家设立的民众讲演所之上!

一九三四年

同类推荐
  • 石嘴山之最

    石嘴山之最

    石嘴山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灿烂的文化。本书是《美丽石嘴山丛书》之一,是众多史志学专家智慧和心血的凝结,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史、资政、教化价值的文献。
  • 开卷书坊·我之所思

    开卷书坊·我之所思

    本书是“开卷书坊第三辑”之一种。作者精选近几年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颇有影响力评论文章三十七篇,分三个专题,第一部分评论中外小说,如《1Q84》、《日瓦戈医生》、《天香》等。第二部分是关于现代人物的评论文章,如评鲁迅、周作人,周作人与俞平伯,钱锺书与周作人等,有些属论辩,有些含考证。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是一些杂文,涉及名家、出版、儿童图书以及时下一些文化现象,是对当下的思考与发言,亦颇涉及文坛与学界。刘绪源的杂文多有新见,以思想见长,但却不枯燥,可读性极强,是不可多得的案头读物。
  • 帕尔哈德与西琳:维吾尔族爱情长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帕尔哈德与西琳:维吾尔族爱情长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这是我国维吾尔族优秀的古典诗人阿不都热依木·那札尔(1770~1848)根据民间传说创作的叙事长诗,是我国多民族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作品通过古代王子帕尔哈德富于传奇色彩的一生及其和美丽的西琳公主的恋爱故事,歌颂了劳动,歌颂了勇敢、忠诚、不贪富贵、不畏强暴的高贵品德,反映了维吾尔族人民对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追求,也寄托了诗人对当时黑暗的封建社会的不满。
  • 天津老俗话

    天津老俗话

    《天津老俗话》就将这些流传于天津民间的各类老俗话汇集起来,在记录其内容的同时,深入发掘每句老俗话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写出俗话所涉及的人物、事件,特别是与其相关的动人故事。
  • 中国文化一本通

    中国文化一本通

    《中国文化一本通》从文学、艺术、宗教、哲学、改治、教育、习俗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十五个方面入手,选择人们喜闻乐见,又具有中国文化代表性的主题,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全面地介绍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知识。《中国文化一本通》涉及的知识面广,是读者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的实用案头必备书。
热门推荐
  • 官丐

    官丐

    平荒县在旧社会是个乞丐聚集的地方。据说当年这里是北大荒乞丐的集散地,南下北上的乞丐把这里原来牧马人留下的破房子当做歇脚地,养足精神,获取要饭的信息,交流要饭的心得,不断丰富积累要饭的经验,然后再到黑土地的广阔天地里去行乞。渐渐地有人在这里安了家,那些或真或假因为要饭发了财的人在这里开了旅馆、饭铺、卖些针头线脑什么的小杂货铺,天长日久就成了一个小镇子。
  • 史玉柱最有价值的商场博弈

    史玉柱最有价值的商场博弈

    对于巨人的失败,史玉柱总结的教训是:“以前很少想输赢,经历了一次挫折,现在会知道做任何事不能太浪漫,成功、不成不败和失败三种情况都要想到。成功了,接下来要做什么;失败了,我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应对。比如巨人那一次,我应该预计到有没有钱去填窟窿。现在我做一件事,三种情况都会想到。这是摔一跤摔出来的。史玉柱的商场博弈,是智慧的博弈,是勇气的博弈,更是精神的博弈。史玉柱的历程告诉我们,只要精神在,是什么都无法把我们打倒的。史玉柱似乎没有失败过,因为他的精神没有被击倒过。史玉柱是永远的巨人。
  • 蓝色从来不是眼里的忧伤

    蓝色从来不是眼里的忧伤

    “不可能的,许冉,”乔侨的脸蛋现在粉扑扑的,她醉的已经翩翩起舞,在似有似无地呢喃着,“不可能的了。” 她的十指穿梭在黑夜中,想要抓住那缕凉快的晚风。那一刻的月光倾城,鲜花着锦,白雪纷飞,时光也凝结成永远,雕琢成了琥珀。 “没有比这更美好的感觉了。”
  • 沙巴克传奇世界

    沙巴克传奇世界

    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神器礼包大甩卖!裁决怒斩买一送一,屠龙骨玉应有尽有!噬魂逍遥都半价,还有神技免费送,烈火咆哮不值钱,骷髅太废有神兽,逐日剑法真牛B,嗜血流星也不差,太阳水,万年参,包治百病还强肾!要问传奇哪家强?看我神书告诉你!不看?战士关门!法师放火!道士放狗!(一个男人,靠一个传奇系统,在一个传奇世界,做的传奇事……)
  • 奴家是医仙

    奴家是医仙

    人们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可是为什么我救了人.却是一生苦难呢.
  • 大唐萧帅传

    大唐萧帅传

    一个普通的有文化的乞丐,机缘巧合之中踏入江湖,开始了他的一段传奇人生,但他却也难逃狡兔死,走狗烹的厄运。看乞丐如何玩转江湖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孔雀森林

    孔雀森林

    一切源于那个心理测验,我才遇到了生命中那三个女人。“你在森林里养了好几种动物,马、牛、羊、老虎和孔雀。如果有天你必须离开森林,而且只能带一种动物离开,你会带哪种动物?”我不假思索地选择了孔雀。有人说心理测验在某种程度上验证了一个人的性格,所以单纯的人们便认为选孔雀的人喜爱金钱,好像除此之外便没有别的解释。尽管我知道自己并不是如此,但我从不解释,也不深究,因为没有必要。直到后来,我遇到了和我一样选孔雀的女生,才知道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之所以选择孔雀,是因为它无法单独存活,而骄傲如它却从不乞求。
  • 教坊记

    教坊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甜品师的古代生活

    甜品师的古代生活

    文案一:蜜里挑甜万万年,谁家候爷在种甜,日日钱来日日甜,生活有甜又有闲。敬请入坑《甜品师的古代生活》,围观候爷种甜,耕种属于你的甜。文案二:甜品师江甜穿越了,家中贫困还有人觊觎,为了生活,为了厕纸,毅然重操旧业。且看她如何在材料匮乏,工具落后的古代玩转甜品!文案三:“啊喂,这位少爷?…公子?…原来是候爷啊,请问长驻本店有何贵干?”“本候想吃甜甜...”“啊,没问题,本店甜品随您挑?”“当真?”“自然...啊,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