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55100000005

第5章 打牙祭

我往灶膛里传了根青冈棒,又绾了把竹丫枝,塞进灶膛。熊熊的火舌呼呼地从灶膛里蹿了出来,贴着锅沿往上舔,半间屋子都裹在一团红光里,我那泛着红光的脸上,明显地感受到了一股逼人的灼热,汗水滑到了眼睛里,带着片咸湿味儿,手往额头上一抹,一手的汗,一甩手,地上洒下一串汗写的省略号。

母亲拴着张围腰帕,在灶前忙碌着。她把烧红的火钳摁在肉皮上,被烙的肉皮生出一股青烟,嗤嗤嗤嗤的地响。那袅娜的青烟与肉皮的糊香,直入我的肺腑,让我心醉神迷。多年以来,这种糊香还让我百闻不厌。烙过肉皮,母亲把肉放在水盆里,刀刮得肉皮呱呱响,然后,她把洗干净的肉放在已烧开的锅里。

锅里的水啪啪地响着,不倦地哼着谁也听不懂的曲儿。那声音,好听。肉在锅里煮着,那诱人的香味却随着那水汽一阵接一阵的直往鼻孔里钻……

小时候,最盼的就是吃肉。我们当地人习惯把吃肉称着打牙祭。

天麻麻亮,我和兄弟就被大人喊起来。地上,散落着槐树叶,有的老绿,有的焦黄,像一枚枚张贴在地上的心形邮票。空气中浸润着一丝一丝的凉意,轻轻一吸,那凉意就进了五脏六腑,浑身通畅,感觉像披了件柔滑的绸缎。头上的天空一片湛明,似乎在夜色里淘洗过一样,没有杂质。我们过了水站,上了毗庐寺,这是到新街最近的一条路。坡坎上有棵大黄桷树,树根交错纵横的抓住石壁,树冠如盖,树身斜斜地伸向路边。春天,发新芽的时候,我们爱攀到树上去,摘黄桷泡儿来吃,那黄桷泡儿嚼起来有些涩,味略酸。路边长满官司草,蛇泡草,马尾草,蕨鸡草,结着露水珠,那露珠晶莹、白亮。踩在草丛里,躲藏在草间的蚱蚂会惊慌失措地跳出来。打官司草是我们爱玩的游戏,将茎扯下来,绾成了“6”字形,两根相互穿过,用力拉,断者输。蛇泡结的果很好看,红红的,像桑葚,听大人说是蛇爬过的,不能吃,一看到蛇泡草,我就心存畏惧,生怕草里有蛇,但从没看见过,也不敢去摘来吃。马尾草可以摘来扎成狗儿状玩。

下完坡,就到了新街,从十字路口往右拐,就到了食品站。

食品站在派出所的斜对面。我对公安局派出所充满的是神秘和畏惧,而对食品站充满的却是渴望和羡慕。说是食品站,叫肉铺更准确些。记忆里,食品站其实只有一个功能,只卖一种食品——肉。每天案板上就几条猪,大体卖两个时辰,去迟了就卖完了。肉铺里,放着四张木头的案板。案板很厚,敦实,面上污黑,坑坑洼洼,布满大孔小眼和木屑,泛着黑亮的腻腻的油光。

我和兄弟的任务就是:提早到食品站,去给大人站轮子。

天已大亮。头上是一大朵一大朵的云,薄而轻,高而远。太阳被房屋遮住了,但光跃过屋顶,斜照在当街,明晃晃的,不多久就照着了排成了一长串的人。店铺那沉重的门在一双双焦急而期待的目光中打开。三个肥胖的男人,腰间拴着条围腰帕,围腰帕上满是模糊不清的油渍和血渍,厚厚的一层,怕要洗出半盆的油。他们蹲在地上,把砍刀磨得嚯嚯响,那声音尖利而刺耳,每每听着这声音我们就莫名的兴奋,这不仅是卖肉即将开始的信号,更像是一场豪宴的前奏。他们开始往案板上抬肉了。其中一个矮胖子,光着上身,长着弥勒佛样的胸乳和肚子;脖子短,短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脑袋像是不需要过渡,直接就安在了肩膀中间;手膀子比我们的腿还粗,口里叼着燃了半截的香烟。他把刀重重地剁在案板上,嘴里的烟灰震落在了肉上,高声道,卖肉喽!他的声音,中气十足,骄横、霸气。

把肉割回来,父母总是很神秘的样子。平时吃饭是不掩门的,邻居们还常常端着碗在门口,边吃边摆龙门阵。但哪家吃肉就不一样了,生怕被别人知道,把门关得严严的,连说话都极小声。

刚出锅的肉烫手,母亲切两刀就要把手探在冷水里冰一下。兄弟像根钉子,钉在了她的旁边。张着的嘴巴,成了个“O”。两眼直勾勾地盯着她的手,盯着菜板上的肉。碗里的肉飘出的香味,充满无尽的诱惑,让人无法抗拒,心驰神往,进而迷醉。我极力忍着,把要流出来的口水一遍又一遍的咽回肚子。母亲看在眼里,既疼又爱,边切边骂“都是些菜板螬”或“你们是饿牢里放出来的啊!”一边随手递过来一根没拨净的骨头。那骨头宰成了拇指大小,一人一块。兄弟小,性急,有时候熬不住了,可怜兮兮地央求“我啃点骨头吧”,不等母亲答应就情不自禁地伸出脏兮兮的手去抓,手还没到菜板边就被一巴掌打缩回去。大概是因为“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罢,往往兄弟得到的骨头最长,上面的肉也最多。

其实,吃肉时的快感,远不如等待和期盼中的美妙。

我在家的十多年里,肉基本上就一种固定的吃法,煮熟后切成片,吃白片肉,吃不完第二顿回锅,吃回锅肉。肉丝、肉片是从来不做的。因为炒肉丝、肉片耗菜油,煮肉片又没多少油气。记忆尤深的是,每次吃肉时喜欢先吃肥肉,因为平时很少沾油星星儿,吃肥肉“饱口”,而且易嚼烂,比瘦肉吞得快。有时,我们提早在裤兜里备好一张纸,趁大人不注意,“狡猾”地把脑袋埋在饭桌子底下或假装弯腰去捡有意落在地上的筷子,偷偷把自己碗里或含在嘴里的瘦肉抠出来揣进裤兜里。吃过了饭,赶紧跑出去找小伙伴,炫耀地把偷藏的几块瘦肉拿出来,撕成一小丝一小丝的,分到他们的手里。当然,他们家吃肉,有时也这样偷出来分享。嚼着那肉丝丝肉渣渣,就像是在享受世界上的美味佳肴。舌尖上的诱惑不过如此,奢望不过如此,幸福不过如此!那时我就想,打牙祭打牙祭,大概就是吃的肉只够塞牙缝缝的意思吧,而且幻想着:哪一天包包里有钱了,一定吃个够。记得工作后第一次领到工资,马上就去割了两斤五花肉,切了几个大萝卜,炖了一锑锅,和另一位同事围着小火炉吃得满嘴流油,硬是生生地一顿就连肉带汤都扫个精光,差点没把五脏庙撑破。

后来,才知道打牙祭一词的来历:说旧时厨师供的祖师爷是易牙,每逢初一、十五,要用肉向易牙祈祷,称为“祷牙祭”,后来讹传为“打牙祭”。吴敬梓所写《儒林外史》之第十八回,还对此有具体描述:“平时每日就是小菜饭,初二、十六跟着店里吃牙祭肉”。而我们习惯把吃肉称着打牙祭,大概是因为很少吃肉的缘故吧。那时,城镇人口每人每月供应一斤。我家四口人,半个月吃一次。

现在,别说吃肉,吃鸡鸭鱼,就是山珍海鲜也不稀罕。鸡鸭鱼再好吃,也不管弄出什么新鲜的花样,只要连续吃上两顿就厌了,唯有肉,却天天吃都吃不厌。平日家里吃肉,盘子里的肥肉部分基本上由我承包了。肥肉就是比瘦肉香。

奇怪的是,直到现在,再怎样吃也还是一副菜园肚皮,始终长不成一张酒肉面孔。

而且,这几年的肉,确实也没以前的香了。

2007年3月

同类推荐
  • 我见过银河,却只爱你这颗星

    我见过银河,却只爱你这颗星

    July解读粤语歌的文字一直在豆瓣港乐板块人气居高不下,甚至无数拥趸一路追随她到《南都周刊》与腾讯的专栏,2017年豆瓣关于香港回归的热门话题——我的港乐情怀,她的文章“爱在港乐没落时”,高居第一,不到5天就有逾4000人点击喜欢。当代也许没有唐诗宋词等文学供大众抒情,黄伟文周耀辉等鬼才高手可以说就是当代人的苏轼柳永,经他们妙手播弄,无论明恋暗恋苦恋,牵手分手执手,都会有那么一首歌,贴契得好似主题曲。两个人并肩而立观望世间风景,不会比“天荒地老流连在摩天轮,人间的跌宕默默迎送”更加动人;锦心绣口说出来的盟誓,难以比“两鬓斑白都可认得你”还刻骨铭心;热恋时快乐不知时日过,鲜有去到“深爱过谁,一天可抵上一岁”的境界;执子之手追问何为爱情,“定是与你动荡时闲话着世情”;为一段情扼腕,纠结不过“天都帮你去躲,躲开不见我”;念及故人,“闭起双眼我最挂念谁,眼睛睁开身边竟是谁”最难将息;失恋如果痛,就拿“灵魂被抽干,残留着躯干”来镇痛;如果连个悲悲喜喜的对象都无从寻觅,至少还有“要每一根火柴全为这一刻燃烧,就当普天之下情人节只得数秒”在单身的情人节陪伴取暖……
  • 世界经典散文集(散文书系)

    世界经典散文集(散文书系)

    本书选取了世界经典散文,如蒙田的《热爱生命》、川端康成的《我的伊豆》、《花未眠》,纪伯伦的《笑与泪》、高尔基的《鹰之歌》、加缪的《西西弗斯的神话》等,这些都是文学史以及思想哲学史上的经典名作。这些散文是大文学家、大思想家们哲理玄思的精华所在,是他们思想足迹的重要体现。每篇散文之后有鉴赏,帮助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 结客少年场行

    结客少年场行

    《结客少年场行》是青年诗人张雷的诗歌选本。书中附录了诗人汪国真、李小雨为他的诗集写的序言,还有原外交部长李肇星先生为此书出版写的贺词,贺词说“从张诗字里行间看,他胸怀祖国,腹含宇宙;纵涉古今,横跨内外;时而悲壮,时而缠绵……相当难得”。
  • 人生到处:东坡之东十年诗存

    人生到处:东坡之东十年诗存

    作者以洞察世事的眼光和饱含深情的笔触记录人生感悟与行旅足迹,以诗歌的方式书写历史古迹、四时变迁、自然风光、时代风貌、交友点滴,内容丰富,情感细腻。读者可以从中领略到国内外优美的风景,感受岁月的变迁,体会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 故乡失落的鸟

    故乡失落的鸟

    文中以36种常见的鸟类远去和消失,以伤感的笔调和消失描述环境恶化和破坏带来的后果,用诗化的语言描写在工业社会里鸟类的生存状况。
热门推荐
  • 爆笑田园:弃妇耕田娶贤夫

    爆笑田园:弃妇耕田娶贤夫

    【正文已完结】一身血腥的她,穿越成为了救赎。下田挥锄,养鸡喂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穿越的日子平淡踏实。可是谁知,有一天,她下地收小麦,收回来一个麻烦精,从此她的生活不再宁静。“滚开,别让我再看见你。”某男扁着嘴,一双大大的眼睛水灵灵的盯着她,不怕死的抱着她的手臂。“不要,伦家看不见你会心痛,吃不下饭,难道你忍心看见你亲亲亲相公这样吗?”某女听到那相公二字,鬼火直冒,运量着怒火,用力的挥动被抱着的那只手臂,同时也大声的吼道:那你去死吧……
  • 一页青春

    一页青春

    若有一天流星不再坠落,我愿陪它到颠沛流离
  • 踏霄录

    踏霄录

    命运是什么?为何总有如此多的牵绊在你我的身上,莫非命运便是无法改变的东西?若命运总将你我玩弄,你会如何?坐以待毙?还是,冷笑碎天?沈天身世之谜?修真界之谜?太多的谜团尚未解开,唯有踏碎凌霄之巅,寻根问底!庞大无比奇遇无限的修真界请各位看官跟随着沈天的视角慢慢打开这迷雾。此书非种马文,爱恨情仇纠葛,问人生在世一人心能伤几回?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龙皇成长记

    龙皇成长记

    张睿端起酒杯喝了一口。坐在对面的玉帝看着张睿问道:“龙皇来此,不知所谓何故?”张睿笑了笑说道:“玉帝,我的龙皇宫中的后花园还缺几株桃树,你看能不能送我几株蟠桃果树。”听到此处,玉帝的脸色铁青。“还有,我的龙皇宫中缺少女主人,我看你的女儿不错,嫁我几个。”玉帝一拍桌子,愤怒的说道:“混蛋、流氓、无赖、无耻······,你怎么不去死。”
  • 桥(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桥(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桥》是萧红短篇小说中的代表作,她对此篇十分偏爱,在发表之前就以此名结集成小说、散文集《桥》。作品在意象选择、人物刻画和语言运用等艺术方面,做了很多新的尝试,使她的作品创作始由稚嫩走向成熟,为日后创作更具深度的长篇小说奠定了基础,而它所体现的悲剧性则代表了萧红的创作基调。
  • 刁蛮郡主请息怒

    刁蛮郡主请息怒

    风云剧变,山河失色,而她是命定的紫微尊主,挥斥旍麾,执钧匡世。入朝堂、上战场,她无所畏惧。弑皇后、贬太后,她笑容轻蔑;她将繁华烟云都踏之足下——然而,紫宸殿里,还会有谁在等着她……
  • 失落的文明探索

    失落的文明探索

    人类总是充满好奇心,富有求知欲望,不仅对历史积淀的文 化知识和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对世界上许 许多多的未解之谜都充满了好奇心。这是人类的心理特征,也是 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基本动因。从地球到宇宙,从自然到历史, 从科学到艺术,在这许许多多的领域中,无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 的“未解之谜”。
  • 戴笠全传(下)

    戴笠全传(下)

    从1927年到1946年这整整20年的中国现代史上,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中都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影子,其中不少事件更是由他一手策划实施,从而一次次在民国历史上造成强烈震荡。这个人就是戴笠。一提起戴笠,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褒之者说他是旷世奇才、时代英豪;贬之者说他是混世魔王、政治杀手。有人说他阴鸷,有人说他豪义,有人说他风流,有人说他残忍。一个原本只是负责收集情报、负责领袖安全的特工人员,何以令人谈之色变?他的死因为何到现在还是扑朔迷离,充满神秘色彩?他生之真相如何?死之终局究竟?他的一生,到底有多少离奇隐秘……让我们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认识一个真实的戴笠。
  • 消失在镜子后面的妻子

    消失在镜子后面的妻子

    《消失在镜子后面的妻子》是李浩近年所创作的小说精粹,每一个故事都是一面镜子,每一面镜子照见的都是一种人生困境。李浩的小说带有独特的西方现代叙事笔调,注重小说的结构构造,风格冷静内敛又深蕴苍凉。在虚构中精心构建了一个现实社会的对照,巧妙地设计了种种矛盾、怪诞与虚无,叙写人生境遇中的困惑,反思人的种种生命状态。《消失在镜子后面的妻子》,共收入其7篇中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