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96100000012

第12章 茫茫荒漠上创造奇迹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南北朝时《敕勒歌》里对西北戈壁大漠形象的描述。

一望无际的大漠上,有时是烈日当空,沙尘蔽日;有时是狂风怒吼,风雪交加。黎明时分,在这荒漠之上,由人和牲口组成的队伍,犹如庞大而又渺小的蚁群,一直向前延伸,从头到尾望不见踪影——修筑援华国际“大通道”的队伍,按照各自的分工,疾速地移动在兰州到霍尔果斯几千公里的土地上。

兰州——酒泉——安西——哈密——迪化——伊犁——霍尔果斯——中亚这条通道,虽在汉代以来就是中国通往西域“丝绸之路”的一条主要通道,但它绝非现代意义上的公路。在茫茫荒漠之中,有的地方所谓的“路”,其实只是一道被牲口和人践踏过的痕迹;有的路段,其实只是一头骆驼可以行走的羊肠小道。按照中苏协议,苏联援助中国的飞机、武器及军事物资,已经紧急向中苏边境古城阿拉木图集中,再从那里通过霍尔果斯口岸进入中国——可,从中国边境通往内地的物资运输怎么办呢?

这就需要打通一条从霍尔果斯到兰州的公路。

前面讲过,自杨杰等人的西北之行,与盛世才、马步青等地方军阀达成打通“西北国际大通道”的共识之后,新疆和甘肃等地立即紧急行动起来,全力投入到公路修建之中——但,自古以来这人和骆驼行走的路径,要在二三十天内将其改造为载重卡车可以通过的公路,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作者1990年代在酒泉、哈密等地参加武器试验时,曾在当地做过实地采访,那里的老人们每当回忆起当年修路时的情形,没有一个不感慨唏嘘!

“那时,新疆人、甘肃人,以及其它地方赶来支援的人,为修筑连接苏联那条公路,修得简直是发了疯!修路的队伍延绵了几千公里,仅从新疆霍尔果斯到到果子沟沿线,就有7万多修路筑路的人;在迪化——达坂城——吐鲁番一线,就有10万多修路军人和民工;从鄯善——哈密——星星峡,也有9万多人参加修路大会战,加上其它路段的修路的人,单是在新疆境内,参加修路的各族群众,加上军人,至少在50万人以上!”

这对地广人稀的新疆和甘肃地区来说,这绝对是史无前例的一次壮举。有的村寨或部落,除了老弱病残,是全部出动;有的人家,是全家上阵。参加修路的民工听到政府号召修路的消息,几乎在一天之中就全部集中到了工地,而且都是自带工具,自带干粮,自带衣被。一来到工地,人们按照分工,立即就甩开膀子干了起来,根本不存在什么“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说。在修路工地上,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人们24小时都在轮班干活。饿了,吃几口自带的窝窝头或几把炒面;渴了,喝几口由牲口从远处驮来的凉水;困了,裹一件破皮袄在沙窝子里打个盹。而且,所有参加修路的人都没有工钱,全是义务劳动。在“修好机场修好路,我们不当亡国奴;不怕流血和流汗,一切都是为前线”的口号鼓动下,大家群情激奋,都心甘情愿、舍身亡命地干着属于自己的工作!

没有国就没有家,这是祖先们告诉他的子孙一条基本的生存道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也是祖先们告诉子孙的一条基本的行为准则——所以,在历史上,每当在遭受外族入侵的关键时刻,中华各族人民都会爆发出惊人的凝聚力,显现出空前的大团结。

在修路大军中,有着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

从霍尔果斯到古城惠远沿线,到处都可以看到修路的锡伯族人。他们无论精壮汉子,还是妇女儿童,全都上了工地,就连那些七八十岁的老人,也都赤膊上阵,日夜奋战在修路工地上。这些锡伯人,他们是在200多年前,受乾隆皇帝派遣,携家带口从盛京沈阳来到新疆伊犁一带戌边的。当时,有2万多名锡伯族官兵从沈阳出发,由于路途遥远艰难,一路连病带饿受冻,到达新疆时只剩下不到4000人。当时,乾隆皇帝答应他们的祖先“70年后准予回乡”,可3个70年过去了,他们依然在边远荒凉的西部边疆繁衍生息。

当日本人侵占他们老家东北的消息传来,这些世代习武的锡伯人义愤填膺同仇敌忾,都想上战场去跟这些强盗拼个你死我活,渴望早日将日本人赶出东北。而今,正在他们因路途遥远报国无门时,现在听说修路是为了打垮日本人,整个族群无论男女老少都激动起来,不到1.3万人的族群,竟然一下就有8000多人义务前来参加修路。没有参加修路的老人儿童,就自动赶着骆驼和牛车,帮助工地送水送粮送材料——这个族群世代传承下来的爱国精神,在这个时刻得到最完美的体现。

伊犁的“果子沟”,在这个号称“死亡之谷”的地方,有1.2万多名哈萨克族人加入到修路工程之中。他们按照历史上形成的部落结构,组成了6支修路队伍。在这险象环生的“死亡之谷”里,为了显示自己部落的强大和团结,显示自己部落无畏和牺牲精神,部落的首领们往往为了争取到最难、最险的修路地段而互不相让,时常吵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为了平息纷争,他们有时只好采取“抽签”方式来决定哪个部落修哪条路段。道路通车后,各个部落还成立了义务护路队,无论是烈日当空,还是风雪交加,随时都在对自己修建的路段进行维修和护理。

在玛纳斯、达坂城、哈密、星星峡等路段的修路大军中,还有不少成建制的东北“抗日义勇军”,他们原本是转战白山黑水的将士,被日本人打败后有组织地撤退到了苏联境内。1932年冬天,他们历尽千辛万苦,穿越西伯利亚回到祖国新疆。这些部队回到新疆后,立即就想重返前线继续与日寇拼杀。可不知蒋介石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竟然命令这些部队“不许入关,就地安置”。就这样,使他们不得不在远离前线万里之遥的地方安营扎寨。当他们得知要打通“抗日西北大通道”的消息后,这些连做梦都在同鬼子拼命的东北军将士,他们立即主动请缨参加修路工程。有的部队从团长到普通士兵,人人都写了血书请求参战——憋屈在后方不能上前线的将士们,他们把重返抗日战场的心愿,将来回到东北老家的希望,都寄托在打通“西北国际大通道”之上。

新疆的老人们回忆道:“那些东北军人真不愧是一支能打恶仗的队伍。从迪化向东30多公里的干沟,以及达坂城附近的‘百里风区’,这些非常艰苦的施工地段,就是这些东北军人打通的。在一些险峻狭窄的路段,也是由这些军人担任工兵,承担起炸山开路的任务。由于作业工具简陋,加之通讯条件有限,仅在‘工兵队’里,就有30多人在爆破作业中被炸身亡。他们没死在同日本人血战的沙场上,却牺牲在修路的作业中。”

就这样,西北人民憋着一口打垮日本人的豪气和勇气,靠着简陋的施工工具,靠着土炸药开山放炮,靠着手挖肩扛车运,在短短的时间里,硬是在人迹罕至的西北边疆开出一条汽车勉强能行走的公路来。

在茫茫戈壁上,几千公里道路修筑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说来有意思的是,当1937年10月,苏联赠送给中国的第一批500辆吉斯5型卡车,从新疆古驿道进入甘肃,经过安西、玉门、嘉峪关、酒泉、武威、河口到兰州时,这条公路才刚刚具备雏形,许多路段根本还未动工,但为了前线急需,苏联人的500辆大卡车,装载着援华的数千吨汽油,硬是在这没有路的古驿道上,压出了一条大道来——这就是后来甘新公路的雏形。

就这样,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前几年,在古来只有骆驼行走的丝绸之路上,日夜奔跑着苏联载着军火的大卡车;在只有秃鹫和鹰隼盘旋的茫茫戈壁上空,不间断地飞翔着巨大的军用运输机。这些汽车和飞机,为前线源源不断地运去军火和物资,支撑着中国人民进行着艰难的抗战——这,就是著名的“西北国际援华大通道”。

在这里需要多交代几句的是:这条“西北国际大通道”的开通,不但对中国的抗日战争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同时在客观上也帮了在延安的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大忙。1936年6月26日,在中央红军和四方面军会合后的第13天,在川西北夹金山下的“两河口会议”上,中共中央取得的重要决议就是“必须尽快在西北寻求落脚点,打通国际通道,取得苏联的策应和支持。”

30年后的1965年,毛泽东在北京会见他的外国朋友安德烈·马尔罗斯时还指出:“当时向西北去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可能与苏联接上联系,打通苏联援助的通道,没有别的选择。”此时已经定居加拿大多伦多的张国焘也颇有感触地回应道:“不是张学良、杨虎城救了共产党,是苏联援华的西北国际大通道壮大了共产党,没有西安事变,西路军也会占领宁夏或者进入新疆,共产党也会在西北立足,形成武装割据的局面。”

当然,此是后话了,恕作者简单略过,还是让我们回到苏联援华军事物资的抢运上来。

同类推荐
  • 打造蓝色

    打造蓝色

    读者在此打开的《打造蓝色》一书,是法国剧作家让保罗温泽尔的作品,由宁春翻译。您将走进两个法国退休工人安德烈和绿西的私密空间:听他们说话、跟踪他们的视线,发现他们的无奈、烦恼和焦虑。您会问:除了那长此以往生活在一起的习惯,还有什么能将这两个人继续拴在一起呢?您会抱有一丝的同情,而这同情将会变为柔情,因为安德烈和绿西在一个已经不属于他们的世界里维系着生存,而这世界或许从来就不曾属于他们。他们最后的救赎是梦想;然而,对于梦想,我们有义务付之与柔情。
  • 名家名作精选:老舍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名家名作精选:老舍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北方的春本来就不长,还往往被狂风给七手八脚的刮了走。济南的桃李丁香与海棠什么的,差不多年年被黄风吹得一干二净,地暗天昏,落花与黄沙卷在一处,再睁眼时,春已过去了!
  • 军统特务实录

    军统特务实录

    “ 军统”,是国民党的主要特务机构之一。其势力分布渗透到全国各地,乃至驻外领事馆,专门对进步团体、人士从事监视、绑架、逮捕和暗杀等秘密活动。虽然它暗杀日本侵略者和汉奸,在抗日战争中有一定的功绩,但这些功劳也难以掩饰其反人民的本质。
  • 沉沦:郁达夫作品精选

    沉沦:郁达夫作品精选

    诗集。收诗一百十九首。分上中两卷。上卷大多反映旧中国的社会现实,揭露豪富对劳苦大众的压迫和剥削;中卷主要表现国外的社会生活,揭露西方世界的腐朽、黑暗和战后欧洲经济的凋敝。
  • 多维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

    多维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复兴与建设以来,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专著,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与以前相比都有长足的进展;中国学者提出的有的学术观点与学术主张,也引起了世界其他国家比较文学学者的关注。
热门推荐
  • 被遗忘的时光

    被遗忘的时光

    自幼家庭不睦、孤僻独立的女主人公邵伊敏在大学时期结识成熟稳重有魅力的男主人公苏哲,二人在相互试探与欣赏中相恋。当邵伊敏得知苏哲出轨后毅然决然分手。三年后,步入职场的邵伊敏再次遇到苏哲,但此时的邵伊敏已不是那个青涩的女大学生,而是独立成熟的职场女性。苏哲仍然被她深深吸引,而在职场中磨练得心智成熟的邵伊敏则在不断成熟中具备把握幸福的能力,……记忆是相会的一种方式,倘若势必要彼此相忘,那么请寻回与珍重每一段被遗忘的鲜活时光。一次放纵,他成了她生命中不可能有准备的意外。她在矛盾,是与自己挣扎,拒绝要不起的奢侈;还是试着沉溺,却又时刻准备付出代价?他在进逼,享受一段不一样的爱情,也在不知不觉中沦陷。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青石街上的大头倭瓜

    青石街上的大头倭瓜

    青石街全长不过500米,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清时有过大修整,拓路建房,雕梁画柱,地面铺满质量上好的青石,并不宽敞的街道显得庄重气派。如今年代久远,旧建筑拆得差不多了,但当年铺满青石的地面,虽有损坏却也不断修补,依然散发着青色幽光,历史和岁月尽显其中。青石街虽然不长,却也塞满了各行各业,擦鞋、理发、茶社、酒馆、棋牌室、录像厅等等,把一条街装点得五颜六色,热闹非凡。
  • 英雄联盟系统之异界穿越

    英雄联盟系统之异界穿越

    一位LOL的超级职业玩家一不小心穿越了!穿越到的地方让他兴奋不已~观察一下周围,竟然是以魔兽和魔法为主色调的神奇大陆!再观察一下体内,竟然有着神秘的英雄联盟系统!!爽了呦~这样说来,岂不是可以和大盖伦称兄道弟,还可以和阿狸缠缠绵绵!?
  • 复仇冰冷三公主的爱恋

    复仇冰冷三公主的爱恋

    冷漠如她,温柔如她,可爱如她,原本她们的生活是快乐幸福的却因为一场阴谋而走上复仇之路,十年后,她们的回归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欢迎加入《复仇之冰冷三公主》,群聊号码:489410865
  • 农业狂潮

    农业狂潮

    毕业就创业,创业就失业,借不到钱、贷款到期、员工走光。这是章南北苦逼人生的前半段。系统自己攒,科技自己槁,人才自己造,钱要自己赚。这是章南北苦逼人生的后半段。智能温室、育种实验室、植物工厂、园林办公区、万人水煮鱼大赛,做农业也能高大上。故事,就从一个电话开始。“喂,章先生你好,我们是外星人啊,准备要入侵地球了,想请您做我们的代理人,不知道您有没有兴趣呢!”“好的呀!”
  • 从漫威开始的万界生活

    从漫威开始的万界生活

    想看帝皇铠甲和路法的对决吗?想知道脉兽和巨龙谁更加强吗?想看到奥特曼光之巨人和进击巨人的对决吗?那就要看作者的更新速度啦!一更党,建议养肥再杀(,,?ω?,,)跟风建了一个读者群:qq:833481960
  • 我的神级选择系统

    我的神级选择系统

    穿越异界,开局便是人皇墓,好在,林安获得了神级选择系统。“选择1:等待有缘人出现营救,奖励境界+2!”“选择2:默念十万遍【人皇经】,奖励人皇传承,境界+5!”“选择3:拿起手中的人皇腿骨,破开棺冢,自行离开,奖励境界+3!”....从此,林安就牛逼了!
  • 希冀影

    希冀影

    一群青年人在一场聚会中集体消失,当天露希回到了她的高中,见到了读书时期的自己。后来在得知太爷病危的消息时,她赶回了老家,在太爷去世那晚见到了他最后一面,弥补了十年前的遗憾。当晚她在阁楼发现了一张老照片,照片中出现了聚会中消失的其他六人。他们怎么会出现在露希太爷家中的照片上?他们和露希的家族有什么联系?他们几人究竟去了哪里?他们都经历了什么?
  • 大宋江山(全十卷)

    大宋江山(全十卷)

    本书以宋太祖赵匡胤为主人公,描写了赵匡胤历经高平、秦凤成阶以及清流关之战后逐步成长、崛起,成为一代战神,获得广泛拥戴,进而获得问鼎皇帝宝座机会的故事。全书以赵匡胤匡时救民的理想和家国飘摇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为主线,深入剖析赵匡胤时代社会的现实矛盾,把我一代雄主的人生关键点,构成了一部“一个人崛起的史诗故事”,“同时也构成了一部一个时代变迁的宏阔交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