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83200000007

第7章 自强及其失败(1)

第一节 内外合作以求自强

恭亲王及文祥从英法联军的经验,得了三种教训。第一,他们确切的认识西洋的军器和练兵的方法远在我们之上。咸丰十年,担任京津防御者是僧格林沁和胜保。这两人在当时是有名的大将。他们惨败了以后,时人只好承认西洋军队的优胜。第二,恭亲王及文祥发现西洋人不但愿意卖军器给我们,而且愿意把制造军器的秘密及训练军队的方法教给我们。这颇出于时人意料之外。他们认为这是我们自强的机会。第三,恭亲王及文祥发现西洋人并不是他们以先所想象那样,“狼子野心,不守信义”。英法的军队虽然占了北京,并且实力充足,能为所欲为,但《北京条约》订了以后,英法居然依据条约撤退军队,交还首都。时人认为这是了不得的事情,足证西洋人也守信义,所以对付外人并不是全无办法的。

从这三种教训,恭亲王及文祥定了一个新的大政方针,第一,他们决定以夷器和夷法来对付夷人。换句话说,他们觉得中国应该接受西洋文化之军事部分。他们于是买外国军器,请外国教官。他们说,这是中国的自强之道。第二,他们知道自强不是短期内所能成立的。在自强没有达到预期的程度以前,中国应该谨守条约以免战争。恭亲王及文祥都是有血性的人,下了很大的决心要推行他们的新政,在国家危急的时候他们胆敢出来与外人周旋,并且专靠外交的运用,他们居然收复了首都。时人认为这是他们的奇功。并且恭亲王是咸丰的亲弟,同治的亲叔。他们的地位是全朝最亲贵的,有了他们的决心和资望,他们在京内成了自强运动的中心。

同时在京外的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李鸿章诸人也得着同样的教训,最初使他们注意的是外人所用的轮船,在长江下游私运军火粮食卖给太平军。据说胡林翼在安庆曾有过这样的经验:

驰至江滨,忽见二洋船,鼓轮西上,迅如奔马,疾如飘风,文忠(即胡)变色不语,勒马回营,中途呕血,几至堕马,阎丹初尚书向在文忠幕府,每与文忠论及洋务,文忠辄摇手闭目神色不怡者久之,曰,此非吾辈所能知也。

可见轮船给胡文忠印象之深,曾、左、李大致相同。曾在安庆找了几位明数理的旧学者和铁匠木匠去试造轮船,造成了以后不能行动。左在杭州作了同样的试验,得同样的结果,足证这般人对于西洋机械的注重。

在长江下游作战的时候,太平军和湘军淮军都竞买洋枪。李鸿章设大本营于上海与外人往来最多,认识西洋文化亦比较深切,他的部下还有英国军官戈登(Gordon)统带的常胜军。他到了上海不满一年,就写信给曾国藩说:

鸿章尝往英法提督兵船,见其大炮之精纯,子药之细巧,器械之鲜明,队伍之雄整,实非中国所能及。……深以中国军器远逊外洋为耻,日戒谕将士虚心忍辱,学得西人一二秘法,期有增益……若驻上海久而不能资取洋人长技,咎悔多矣。

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年)他又写给恭亲王和文祥说:

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用非所学,学非所用。无事则斥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一旦豁然贯通,参阴阳而配造化,实有指挥如意,从心所欲之快。……前者英法各国,以日本为外府,肆意诛求。日本君臣发愤为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西国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现在已能驾驶轮船,造放炸炮。去年英人虚声恫愒,以兵临之。然英人所恃而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用是凝然不动,而英人固无如之何也。夫今之日本即明之倭寇也,距西国远而距中国近。我有以自立,则将附丽于我,窥伺西人之短长;我无以自强,则并效尤于彼,分西人之利薮。日本以海外区区小国,尚能及时改辙,知所取法。然则我中国深维穷极而通之故,夫亦可以皇然变计矣。……杜挚有言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苏子瞻曰:言之于无事之时,足以为名,而恒苦于不信;言之于有事之时,足以见信,而已苦于无及。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业可精,而才亦可集。

这封信是中国十九世纪最大的政治家,最具历史价值的一篇文章。我们应该再三诵读。李鸿章第一认定我国到了十九世纪惟有学西洋的科学机械然后能生存。第二,李鸿章在同治三年已经看清中国与日本,孰强孰弱,要看那一国变的快。日本明治维新运动的世界的历史的意义,他一下就看清了,并且大声疾呼的要当时的人猛醒与努力。这一点尤足以表现李鸿章的伟大。第三,李鸿章认定改革要从培养人才下手,所以他要改革前清的科举制度。不但此也;他简直要改革士大夫的人生观。他要士大夫放弃章句小楷之积习,而把科学工程悬为终身富贵的鹄的。因为李鸿章认识时代之清楚,所以他成了同治、光绪年间自强运动的中心人物。

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作事极不容易。同治年间起始的自强运动,虽未达到目的,然而能有相当的成绩,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倘若当时没有恭亲王及文祥在京内主持,没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在京外推动,那末,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以后的中国还要麻木不仁,好像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一样。所以我们要仔细研究这几位时代领袖人物究竟作了些什么事业。

第二节 步步向前进

自强的事业颇多,我先择其要者列表于下。

咸丰十一年恭亲王及文祥聘请外国军官训练新军于天津。

同年恭亲王和文祥设立同文馆于北京。是为中国新学的起始。

同年恭亲王和文祥托总税司赫德(Robert Hart)购买炮舰,聘请英国海军人员来华创设新水师。

同治二年李鸿章设外国语文学校于上海。

同治四年曾国藩、李鸿章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附设译书局。

同治五年左宗棠设造船厂于福州,附设船政学校。

同治九年李鸿章设机器制造局于天津。

同治十一年曾国藩、李鸿章挑选学生赴美国留学。

同年李鸿章设轮船招商局。

光绪元年李鸿章筹办铁甲兵船。

光绪二年李鸿章派下级军官赴德学陆军,船政学生赴英、法学习造船和驾船。

光绪六年李鸿章设水师学堂于天津,设电报局,请修铁道。

光绪七年李鸿章设开平矿务局。

光绪八年李鸿章筑旅顺军港,创办上海机器制布厂。

光绪十一年李鸿章设天津武备学堂。

光绪十三年李鸿章开办黑龙江漠河金矿。

光绪十四年李鸿章成立北洋海军。

以上全盘建设事业的动机是国防,故军事建设最多。但我们如仔细研究就知道国防的近代化牵连甚多。近代化的军队第一需要近代化的军器,所以有江南及天津两个机械制造厂的设立。那两个厂实际大部分是兵工厂。第二,新式军器必须有技术人材去驾使,所以设立武备学堂,和派遣军官出洋留学。第三,近代化的军队必须有近代化的交通,所以有造船厂和电报局的设立及铁路的建筑。第四,新式的国防比旧式的费用要高几倍。以中古的生产来负担近代的国防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李鸿章要办招商局来经营沿江沿海的运输,创立制布厂来挽回权利,开煤矿金矿来增加收入。自强运动的领袖们并不是事前预料到各种需要而定一个建设计划。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以后,又必须更进一步。其实必须走到尽头然后能生效。近代化的国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须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换句话说:我国到了近代要图生存非全盘接受西洋文化不可。曾国藩诸人虽向近代化方面走了好几步,但是他们不彻底,仍不能救国救民族。

第三节 前进遇着阻碍

曾国藩及其他自强运动的领袖虽走的路线不错,然而他们不能救国救民族。此其故何在?在于他们的不彻底。他们为什么不彻底呢?一部分因为他们自己不要彻底,大部分因为时代不容许他们彻底。我们试先研究领袖们的短处。

恭亲王奕、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这五个大领袖都出身于旧社会,受的是旧教育。他们没有一个人能读外国书,除李鸿章以外,没有一个人到过外国。就是李鸿章的出洋尚在甲午战败以后,他的建设事业已经过去了。这种人能毅然决然推行新事业就了不得,他们不能完全了解西洋文化是自然的,很可原谅的。他们对于西洋的机械是十分佩服的,十分努力要接受的。他们对于西洋的科学也相当尊重,并且知道科学是机械的基础。但是他们自己毫无科学机械的常识,此外更不必说了。他们觉得中国的政治制度及立国精神是至善至美,无须学西洋的。事实上他们的建设事业就遭了旧的制度和旧的精神的阻碍。我们可以拿李鸿章的事业作例子。

李鸿章于同治九年(一八七〇年)起始作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因为当时要人之中以他最能对付外人,又因为他比较勇于任事,而且他的淮军是全国最近代化最得力的军队,所以从同治九年到光绪二十年的中日战争,李鸿章是那个时代的中心人物。国防的建设全在他手里。他特别注重海军,因为他看清楚了如果中国能战胜日本海军,无论日本陆军如何强,不能进攻高丽,更不能为害中国。那末,李鸿章办海军第一个困难是经费。经费所以困难就是因为中国当时的财政制度,如同一般的政治制度是中古式的。中央政府没有办海军的经费,只好靠各省协济。各省都成见很深,不愿合作。在中央求各省协助的时候各省务求其少;认定了以后,又不能按期十足拨款,总要延期打折扣。其次当时皇室用钱,漫无限制,而且公私不分。同治死了以后,没有继嗣,于是西太后选了一个小孩子作皇帝,年号光绪,而实权还不是在西太后手里。等到光绪快要成年亲政的时候,光绪和他的父亲醇亲王奕譞怕西太后不愿意把政权交出来,醇亲王定计重修颐和园,一则以表示光绪对西太后的孝敬,一则使西太后沉于游乐就不干政了。重修颐和园的经费很大,无法筹备,醇亲王乃请李鸿章设法。李氏不敢得罪醇亲王,更不敢得罪西太后,只好把建设海军的款子移作重修颐和园之用。所以在甲午之战以前的七年,中国海军没有添订过一只新船。在近代政治制度之下,这种事情是不能发生的。

在李鸿章所主持之机关中并没有新式的文官制度和审计制度。就是在极廉洁极严谨的领袖之下,没有良好的制度,贪污尚且无法杜绝,何况李氏本人就不廉洁呢?在海军办军需的人经手的款项既多,发财的机会就更大。到了甲午战争的时候,我们船上的炮虽比日本的大,但炮弹不够,并且子弹所装的不尽是火药。外商与官吏狼狈为奸,私人发了财,国事就败坏了。

李鸿章自己的科学知识的幼稚,也是他的事业失败的原故之一。北洋海军初成立的时候,他请了英国海军有经验的军官作总教官和副司令。光绪十年左右,中国海军纪律很严,操练很勤,技术的进步很快,那时中国的海军是很有希望的。后来李鸿章误听人言,辞退英国海军的军官而聘请德国陆军骑兵的军官来作海军的总教官,以后我国的海军的技术反而退步。并且李鸿章所用的海军总司令是个全不知海军的丁汝昌。丁氏原是淮军带马队的,他作海军的领袖当然只能误事,不能成事。甲午战争的时候,中国海军占世界海军的第八位,日本的海军占第十一位。我们的失败不是因为船不如人,炮不如人,为战略战术不如人。

北洋海军的情形如此,其他的自强事业莫不如此。总之,同治、光绪年间的自强运动所以不能救国,不是因为路线错了,是因为领袖人物还不够新,所以不能彻底。

但是倘若当时的领袖人物更新,更要进一步的接受西洋文化,社会能容许他们吗?社会一定要给他们更大的阻碍。他们所行的那种不彻底的改革已遭一般人的反对,若再进一步,反对一定更大。譬如铁路:光绪六年(一八八〇年)李鸿章、刘铭传奏请建筑,到了光绪二十年还只建筑天津附近的一小段。为什么呢?因为一般人相信修铁路就破坏风水。又譬如科学:同治五年(一八六六年)恭亲王在同文馆添设科学班,请外国科学家作教授,招收翰林院的人员作学生。他的理由是很充足的。他说买外国轮船枪炮不过一时权宜之计,治本的办法在于自己制造。但是要自己制造,非有科学的人才不可。所以他想请外国人来教中国青年学习科学。他又说:

夫天下之耻,莫耻于不若人。……日本蕞尔小国尚知发愤为雄。独中国狃于因循积习,不思振作,耻孰甚焉?今不以不如人为耻,而独以学其人为耻,将安于不如,而终不学,遂可雪其耻乎?

他虽说的名正言顺,但还有人反对。当时北京有位名高望重的大学士倭仁就大声疾呼的反对说:

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今求之一艺之末而又奉夷人为师,无论夷人诡谲,未必传其精巧,即使教者诚教,所成就者不过术数之士。古今来未闻有恃术数而能起衰振弱者也。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

同类推荐
  • 逍遥小赘婿

    逍遥小赘婿

    大乾十年,天下靖平,诗书盛行,通商发达。虽然外表看似光鲜亮丽,但却难掩其腐朽的内在。帝王世家,皇权争斗,阳谋阴谋,杀机四起!官府荒淫,蒙混倾轧,迂腐暴敛,昏天黑地!名门望族,淫邪荒诞,绣榻野史,丑陋不堪!敌国虎视,烽烟欲起,群雄逐鹿,波云诡谲!而在此时,风云变幻的温陵城中,一个卖包子的街边小贩,阴差阳错入赘商贾之家,开始偷偷过着他那与娇妻斗嘴、潇洒风流、悠闲自在的逍遥人生……书友群:814590240【注:架空幻想,悦己悦人,混口饭吃,切勿较真。】
  • 大话三国之梁雍霸主

    大话三国之梁雍霸主

    有道是时光都是多个维度的,在另一个维度,虽与地球无异,到了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烽火连天,但是由于一个人的出现,其历史完全不同于地球。本文就以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为历史背景,展示不为人知的汉世祖、东汉光武皇帝刘秀阁下来孙、中山王刘焉之后刘震披荆斩棘与各路诸侯展开厮杀,戎马一生,并以梁雍二州为根据地,一一歼灭曹操孙权等国贼,招降汉室宗亲刘备,并像他的列祖光武皇帝一样重新扶大厦之将倾,恢复汉室,建立一个强盛汉朝的恢弘史诗,他的朝代也史称“梁汉“。让我们跟随主人公刘震的视角,建功立业,重新大话一把三国。
  • 三国之建筑塔防系统

    三国之建筑塔防系统

    吕布之勇无人可敌?我有塔防!诸葛亮智如妖?我有塔防!雄兵百万来袭?我还是有塔防!
  • 武则天无字碑之谜

    武则天无字碑之谜

    武则天一生既创建了煌煌赫赫的历史功绩,也干下了罄竹难书的滔天罪恶,可说是功过难评,是非难断。武则天死后葬于乾陵,墓前屹立一座巨大的石碑,但石碑虽然高大,却未着一字,那么武则天立下此碑,到底想要告诉世人一些什么?本书将为您解答关于武则天的乾陵无字碑之谜。
  • 中国历史上的劲旅

    中国历史上的劲旅

    自人类出现以来,战争就—直没有停止过。战争是政治集团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矛盾的最高斗争表现形式,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最高、最暴力的手段,通常也是最快捷、最有效果的解决方法。中国的历代王朝,为了维护其统治,都极其重视自己的军队,而精锐的军队便可堪称劲旅。孙武的吴军、吴起的武卒、白起的秦军、项羽的楚军、霍去病的汉骑兵、沈庆之的南梁军、岳家军、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戚继光的戚家军、曾国藩的湘军都骁勇善战、战功赫赫,并称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十大劲旅。《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历史上的劲旅》即是为您介绍这十只军队。
热门推荐
  • 一零计划之佑作之名

    一零计划之佑作之名

    我们被囚禁于名为{世界}的囚笼中,终焉既是尹始,毁灭亦是重生。那跨越时间的哀思,将一切搅成混沌的颜色。那主宰世界的野望,在深渊中露出艳丽的狰笑。你听见了吗?那羁绊缔结然后撕裂的声音,在命运的古唱片上,静静的回响着。那是我们永不完结的世界发出的哀鸣。这一切,都是命运吗?还是这一切都是{计划}……
  • 杨炯诗全集

    杨炯诗全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失忆萌妻:误惹洁癖总裁

    失忆萌妻:误惹洁癖总裁

    加入灵异元素的总裁文,男主女主双洁。二十年前,他十岁,她十九岁,他不喜欢她……二十年后,他三十岁,她……还是十九岁……是什么使得她二十年容颜不衰?又是谁处心积虑的要她的命?失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忆后你无法分清身边的人是敌是友,总有刁民想害朕!顾小雨在寻找记忆的路上,步步惊心,似乎每个人都想要她的命,幸好,她的身边是全世界最温柔的陆苡宸,可是有一天,她发现,他的温柔都是假装的,他才是最可怕的魔鬼……真相一层层揭开,是血淋淋的人心。温馨提示:女主顾小雨芳龄十九,男主年龄三十,此文不是姐弟恋!!!(不弃坑、不烂尾是我对你们的承诺)
  • 资本剑客

    资本剑客

    这个事,要从一次不大成功的相亲开始说起,暴发户李伯庸捡到了落魄大龄女青年杨玄,他觉得这个女同志有点缺心眼……在资本横流的商海里浮沉,各中新仇旧恨,实在一言难尽。曾经翻云覆雨的人一朝跌落,利剑也藏锋,隐于市井;即使笑到最后的人,到底是否落得满腹辛酸,只有自己知道。貌不惊人的大龄女青年杨玄居然是几年前纵横金融圈的“资本剑客”,年少得志几经大起大落,疲惫归隐却被暴发户李伯庸意外拣走。而当纯情农民企业家先生捡到疑似落魄的大龄女青年;万花丛中过的花花公子对上外表妖媚内心二货的白领妹,奔向理想与成功的康庄大道上蓦然多了鸡飞狗跳。一时间苦辣酸甜俱全,才算是不枉此生路过。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诸天之黑铁时代

    诸天之黑铁时代

    黑铁之境,光明隐去,黑暗来临,新世界,元素黑铁是万物根基。在元素之力和机械的浪潮里,觉醒者,机械师,堕落者,暗夜族,黑铁兽,混沌生灵相继登台。究竟是在这混乱之地就此沉沦,亦或拨开云雾,一探世界的源头。林杉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 天魔临都市

    天魔临都市

    家族偏远弃子背负血海深仇却得天魔传承从此神魔畏惧,却又因意外得子而走上护妻狂魔之路。
  • 后宫 风云

    后宫 风云

    性本淡薄,却无奈出身显赫,注定了被选入宫侍奉君王侧的命运。本想安静度日,却不想皇帝千般恩宠,风光无限的背后布满杀机,一路走来,凶险无比。后宫无情,杀机四伏,却原来都是那人的一场玩笑。看不尽,美人笑,美人愁,美人泪,美人殇。后宫2,已经开坑。水月宁最终的归宿,是冷酷的皇帝还是温柔的老七。为何还要回宫,木子会在后宫2给你细细讲述。QQ群之云淡轻风:43872305验证请加后宫风云,请勿重复加入!木子做了一个视频,关于《后宫风云》的?prand=1柳少夫人之‘落红’
  • 白月光自救计划

    白月光自救计划

    倒霉的宋皇后死之后,忽然成了大家的白月光。让一堆人念念不忘,也让好些人膈应不已……宋晚拂战战兢兢当了十几年太子妃,离成为皇后就差一步了,结果她挂掉了。 挂了三年之后又重生了。 看着皇后之位被别人坐去,皇帝夫君左拥右抱,自己娘家境遇凄惨,儿子处处受冷落打压…… 敢欺负我儿子?这不能忍!
  • 邪妃惑世之逆天言灵师

    邪妃惑世之逆天言灵师

    【女扮男装,一对一,男强女强】她是仙灵界人人敬畏的神级言灵师。说破——万物可破。说死——无人能活。一朝陨落,变成无法修炼的废物。不能修炼又如何,言灵一出,天地可控!当废物一言定生死,狠狠打脸狗眼看人低;当唯一的言灵师势不可挡地崛起,仙灵界和凡人界,又将掀起怎样的腥风血雨!——彼时。她红衣张扬,风流肆意,谈笑间尸横遍野,世人畏之如魔。他白衣蹁跹,淡漠薄凉,抬手间起死回生,世人敬之如仙。当光与暗强强碰撞,谁又夺了谁的心,谁又控了谁的魂?她眼尾轻扬,“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能与玥公子春宵一度,死而无憾。”他眉宇寒凉,“——如你所愿。”——片段:当无数灵师用尽各种战技掏空灵力攻击封山大阵,奋战几个时辰,累得大汗淋漓,眼看大阵摇摇欲坠,马上就碎,众灵师激动得语无伦次。这时,姬夜欢来了。她说:封。于是,大阵恢复如初。众灵师傻眼,全部扔了武器骂娘!卧槽,谁愿打谁打去,这也太无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