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27100000004

第4章 信可以使守约——诚信的智慧

讲信守义,可为“人豪”

原典

信可以使守约。

意译

诚实无妄,可以使人们信守约定。

修身智慧

黄石公对于“信”的强调十分重视,并且,他也认为“信”具有“一异”,即统一不同意见的功能。他同时认为,只有守信的人,才能被称为豪杰,才会受人尊重。可见,君子重信才能维系人心。

《管子·枢言》曾写道:“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这一美德伴随着一代代的中国人走过沧海桑田,经历雪霜磨砺,最终沉淀为民族的精髓。离开了“信”,人就无法立足于世。同时,“信”也是社会得以正常发展的根基,如冯友兰先生所言:“一个社会之能成立,全靠其中的分子的互助。各分子要互助,须先能互信。”冯友兰曾说:“从个人成功的观点看,有信亦是个人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一个人说话,向来当话,向来不欺人,他说要赴一约会,到时一定到。他说要还一笔账,到时一定还。如果如此,社会上的人一定都愿意同他来往、共事。这就是他做事成功的一个必要的条件。”显然,在冯友兰先生看来,信是无形的财富,是巨大的资本。一个人坚持走正直诚信的道路,必定能实现良好的愿景。

自古至今,父母在教育儿女的时候,都非常注重对子女进行诚信方面的教育。大家都熟知的曾子教育儿子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的妻子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曾子的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子把猪杀了。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是保住了,却在一个纯洁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有关诚信的故事,除了曾子教子,我国古代历史上还有很多鲜活的例子。皇甫绩守信求责的故事堪称其中的代表。

皇甫绩是隋朝一位很有名的大臣。他3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难以维持家里的生活,就把他带到外婆家居住。外公见皇甫绩聪明伶俐,又没了父亲,挺可怜的,因此格外疼爱他。

皇甫绩的外公叫韦孝宽,韦家在当地是有名的大户人家,家里很富裕。由于家里上学的孩子多,外公就请了个教书先生在自家给孩子们授课,也就是办了个私塾。这样一来,皇甫绩和表兄弟们都在自家的学堂上学。外公虽然心地善良,但也是个管教严厉的老人,尤其是对他的孙辈们。私塾开学的时候,外公就立下规矩,谁要是无故不完成作业,就按照家法重打二十大板。

有一天,上午上完课后,皇甫绩和他的几个表兄躲在一个已经废弃的小屋子里下棋。一贪玩,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上课的时间。大家都忘记做老师上午留的作业。第二天,这件事被外公知道了,他把几个孙子叫到书房里,狠狠地训斥了一顿,然后按照规矩,每人重打了二十大板。

外公看皇甫绩年龄最小,平时又很乖巧,再加上没有了父亲,就不忍心打他。于是,就把他叫到一边,慈祥地对他说:“你还小,这次我就不罚你了。但是以后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不做功课,不学好本领,将来怎么能成大事?”

皇甫绩平时和表兄们相处得很好,小哥哥们都很爱护他。看到小皇甫绩没有被罚,心里都很高兴。可是,小皇甫绩心里很难过,他想:我和哥哥们犯了一样的错误,耽误了功课。外公没有责罚我,这是心疼我。可是我不能放纵自己,应该按照先前所定的规矩,重打二十大板。于是,皇甫绩就找到表兄们,求他们代外公责打自己二十大板。表兄们一听,都扑哧一声笑了出来。皇甫绩一本正经地说:“这是私塾里的规矩,我们都向外公保证过触犯规矩甘愿受罚,不然的话就不遵守诺言。你们都按规矩受罚了,我也不能例外。”表兄们都被皇甫绩这种信守学堂规矩、诚心改过的精神感动了,于是,拿出戒尺打了皇甫绩二十大板。

后来,皇甫绩在朝廷里做了大官,但是这种从小养成的信守诺言、勇于承认错误的品德一直没有丢,这使得他在文武百官中也享有很高的声望。

讲信用,守信义,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人历来对这一品质都推崇备至,所以黄石公才将“信可以使守约”作为“人豪”的标准。

诚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他体现了对人的尊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如果你想让对方信服,最好的办法是以诚信打动他,而不是以武力征服他。因为靠武力征服的东西,都是暂时的,而靠诚信感动人则是永恒的。

以诚育物,赤诚待人

原典

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

意译

乐善好施,这是最快乐的态度;至诚至性,这是最神圣的态度。

修身智慧

“神莫神于至诚”,真诚乃最明智的处世之道。因为情感是人们沟通、交流的桥梁。饱含真情的语言则是唤起情感的一种最具感召力的武器。运用真情流露的言语策略,可以顺利地使双方产生情感共鸣,关系融洽,形成良好的交际氛围,可以有力地推动人们将某种行为动机付诸实施,并做出积极的反应。

人贵以真,更贵以诚。如果把真诚的思想和感情直接表达和抒发出来,接受的一方通常也会动以真心,施以诚意。开诚布公法就是利用人们这种宝贵的“真诚”来发挥作用的。这就是说话的方中带圆,圆中有方。

只有实实在在、诚心诚意对待他人,才能获取他人真心实意的帮助与支持,才能达成预期的目标。真实、笃诚和真情是说实话时必须注意的三要素,以真实、笃诚为铺垫、为基础,以真情动人,以真情感人,才能达到打动人心的目的。

南怀瑾先生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诚能通神,诚能感物。宋、明诸大儒,多终生究此一字。子思著《中庸》更以‘诚’与天地参。”南先生此言不假。如三国诸葛亮,为服孟获,对其七擒七纵,以至诚打动孟获;又如三国东吴的孙策,他用人时,讲究“赤诚待人”,他对太史慈就是一例。

汉献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孙策发兵袭击太史慈,太史慈兵败,被孙策俘虏。孙策知道太史慈是贤能之人,因此并未计较三年前双方在神亭一仗自己被他打败的耻辱,而是亲自为太史慈解去绳缚,执手慰问,并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求贤心情:“今日幸得君,愿与足下共图大事。久闻卿有烈义,为解孔融之危,冒死求救于刘备,深为敬佩。卿诚为天下志士也。但投靠未得其人,我愿做足下知己,请不要担心在我处不如意。”

孙策以诚相待太史慈,倾吐肺腑之言,然后任命他为帐下都督,在收兵班师时,又让太史慈充当先导。这样一番感情攻势之后,太史慈终于被孙策的诚心打动,答应在孙策帐下效力。

当时,刺史刘繇病死豫章,所部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这对孙策来说是一个绝好时机,若能争取到这些人马,那自己的实力将会迅速增强。那么究竟该让谁去完成这项任务呢?由于刘繇生前与太史慈是好友,因此孙策决定派太史慈前去。太史慈见孙策如此信任自己,决心不辜负其所托,前去豫章招安,并说:“慈有不赦之罪,将军量同桓、文(指齐桓公、晋文公),当尽死心报德。今并息兵,兵不宜多,将数十人足矣。”同时约定两月之内一定回来,之后整理行装,打点人马而去。

孙策在任用人才上可谓相当有远见卓识,常人都料定太史慈此去肯定不会回来,结果只能是自己又多了一个敌人。而孙策力排众议,他首先了解太史慈的为人,认定他是“义虽气勇有胆烈,然非纵横之人”,是内心“秉道义,重言诺”之人;其次,他知道以自己的情感攻势作用于这样的人,必能以诚换诚,得到太史慈的忠心。

果然不出孙策所料,太史慈按期返回,不辱使命,安抚了刘繇的部下,充实了孙策的军力。孙策也因此更加重用太史慈,视其为自己的左膀右臂,与之共谋大业。

孙策的行动正应了《中庸》所说的“唯天下至诚为能化。”以诚育物,则万物兴盛;以之取人,则人人尽其精诚、倾其智力来辅佐。与别人交往时以心换心,才有可能打动人。

恪守原则,坚持以信为本

原典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意译

义,即人所遵循的与事理相适宜的原则。义要求人奖赏善行、惩罚恶行,以此建功立业。

修身智慧

提到“义”,人们想到的更多是“锄强扶弱”、“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其实,并不是只有为“侠”者才有“义”。《素书》说:“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可见,“义”是“恪守原则”,是坚持正确的事,无论外界评价如何,都能勇敢地实践。有时在一件小事上坚持原则同样有意义,如许衡再渴也不食无主之梨,正如他自己所言,梨虽无主,但人心有主。这人心之主便是“义”的约束,对原则的坚持。一个没有原则的人,和无赖无异。人只有时时检讨自己的行为,给自己锻造身心的曲规,才能在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中得到对自己有价值的东西,从而提高自我。

当年赵概与欧阳修同在馆阁任职。因赵概性情敦厚持重,沉默寡言,故欧阳修看不起他。后来欧阳修的外甥女与人淫乱,忌恨欧阳修的人借题发挥,以此事来诬蔑他。皇帝震怒,没人敢为欧阳修辩护,只有赵概为欧阳修上书,说:“欧阳修因文才出众才成为皇上的近臣,皇上不能随便听信谗言,轻易诬蔑他。”有人问赵概:“你不是与欧阳修有嫌隙吗?”赵概说:“以私废公,我不能做这种事。”可惜最终皇帝并没有听赵概的话,欧阳修仍旧被贬官滁州。

不能以私废公,是赵概的处世之道。这一原则不因身份地位、利益关系改变。赵概后来执掌苏州,接着又辞官守丧,守丧期满后,被授职翰林学士。他再次上书,要求先为欧阳修恢复官职。虽然他的请求依然没有被朝廷采纳,但当时的人们都非常赞赏他。他的人格魅力也换来了欧阳修的尊重。欧阳修从此以后对赵概佩服有加,与其结成莫逆之交。

恪守原则是诚信的基本要求,是人格魅力的重要组成因素。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在关键时候是否坚持原则,常常是判断某人道德水准的重要依据。只有那些肯于坚持原则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否则朋友不愿与他共处,同侪不愿与他共事。师长如果没有原则,是非不明,则令学生无所依循;父母如果没有原则,赏罚不分,则令儿女无以学习;居上位的人,如果没有原则,朝令夕改,则下属无所适从。

对于我们来说,不管做人处世还是为政,“信”都是关键所在。一个人失去了信用,就失去了做人的基础,长此以往,别人对其只会敬而远之。

相反,有些人自以为聪明,不讲原则,专门使用狡诈欺蒙的手段来达到目的。其实,这种伎俩是行不通的,或早或迟,总有骗局被揭穿、真相大白的一天,到时候骗人者轻则声名狼藉、众叛亲离;重则无法在社会立足,并受到法律的制裁,正如《红楼梦》中所说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唐朝元和年间,东都留守名叫吕元应。他酷爱下棋,养有一批下棋的食客。吕元应与食客下棋,谁如果赢了他一盘,出入可配备车马;如果赢两盘,可携儿带女来门下投宿就食。

有一日,吕元应在庭院的石桌旁与食客下棋。激战犹酣之际,卫士送来一叠公文,要吕留守立即处理。吕元应便拿起笔准备批复。下棋的食客见他低头批文,认为不会注意棋局,迅速地偷换了一子。哪知,食客的这个小动作,吕元应看得一清二楚。他批复完文件后,不动声色地继续与食客下棋,食客最后胜了这盘棋。食客回到住房后,心里一阵欢喜,企望着吕留守提高自己的待遇。

第二天,吕元应携来许多礼品,请这位食客另投门第。其他食客不明其中缘由,很是诧异。十几年之后,吕留守处于弥留之际,他把儿子、侄子叫到身边,谈起那次下棋的事,说:“他偷换了一个棋子,我倒不介意,但由此可见他心迹卑下,不可深交。你们一定要记住这些,交朋友要慎重。”

棋品即人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不守信用的行为,看似小事,却会为我们的品格印上很大的污点,成为阻碍我们人生发展的隐患。

在黄石公看来,精诚是最神奇的处世之道。《易经》上也说:“诚可通天。”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一个人没有信用,就没有人相信,不被人相信的人,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干不出什么大事情。

韩非子说:“巧诈不如拙诚。”巧诈的行为虽然可能图得暂时的利益,可是一旦被人识破,换来的就是别人怀疑的眼光。以近乎愚笨的方式来坚持原则,一时间或许他人无法感受到你的诚意,但经过长久的相处,必能获得他人的信赖。

失去信义就会失去人心

原典

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

意译

诚实守信可以令异议统一,行事正直公正可以得到众人的拥戴。

修身智慧

孟子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天下的前提是得民心。其实,“得民心”的方法有很多,但唯有“信”“义”才可令人心悦诚服。故而《素书》强调了驭人之术中的几项重要因素:“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

《论语·子张》中有言:“君子信,则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君子要先得到百姓的信任,然后再去役使他们,否则他们会以为你是有意虐待他们。当年商鞅正是以“城门立木”赢得了民众信赖,此后秦国的改革才得以顺利进行。“诚信者,天下之结也”,信守承诺的人,会赢得众人的信赖。因此古之能成大事大业者,大多以信布于天下。如果把说出的话当儿戏,说了不做,言出不行,则会失去他人对自己的信任,个人形象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周公旦才会在周成王“桐叶封弟”时说:“人主无过举,不当有戏言,言之必行之。”意思是说:君王的言行举止不应有过失,不应有开玩笑的话,说过的话一定要做到。而周成王也因这番话,直到他死去那一天都“不敢有戏言,言必行之”。

“信”是得人心的第一环,于此基础上再能做到“义”,就可大得人心,得人支持和拥护。这里的“义”是“正直”。正直的人没有虚假的忠诚。他们无所畏惧也无所隐瞒。正直凝聚着个人全部的人格力量,助长人的内在自足精神。

坚持维护正直原则才能让自己的事业在良性轨道上有条不紊地发展。为此,想要获得众人拥戴,就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不信谗言。孔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即不要因暗中传播的谗言,切身受到的诽谤而影响自己的生活,也不要盲目传播未经证实的传言。

二是严于责己。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自己勇于承担责任,就会增加言语活动的空间,加大话语的影响力。

三是真诚相见。要使别人信任自己,自己首先要信任别人。要待人以诚,与人为善。如果花言巧语,伪装和善,就无法取信于人。

四是重调查,不盲从。未经调查,人云亦云,正义和正直就不存在。

五是不喜奉迎。拍马奉迎并不是真正的忠诚。只有用勤奋工作和出色业绩来支持领导工作的人,才能加以赞赏。主动拒绝谄媚之人,自然便会将正直的人才吸引到身边。

六是爱憎分明。坚持原则,明辨是非,赏罚分明,这是正直无私的表现,也是树立领导威信的基础。

信可以一异,义可以得众。有了信义为依托,人便越来越可靠,就会赢得他人的信任,其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如果失去了信义,就会渐失人心,其影响力自然也会减弱。

坚守岗位,敬业就是诚信

原典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

意译

坚守职责而不废弛,恪守道义而不改初衷。

修身智慧

什么是杰出人才?黄石公说,杰出的人才能够做到“守职而不废”,即无论职务大小、岗位高低,都能做到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善始善终。黄石公的守职不废亦是中国历代圣贤所提倡的工作态度,如果用孔子的话说,就是要用“尽善尽美”的态度来工作。

尽善尽美一词源于《伦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孔子不仅擅长思想教育,同时还精通音律。他曾经听春秋时的著名乐师师襄弹古琴,根据音律就说出那是歌颂文王的乐曲,后来师襄告诉他那确实就是《文王操》。《论语》也记载了孔子在听了韶乐以后“三月不知肉味”。韶乐是周文王的音乐,而孔子最敬佩文王的人格与品性,他认为文王的品行所打造出来的韶乐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

尽善尽美体现在工作中就是敬业,并为此付出全身心的努力。毫不保留,有多少力出多少力,这就是诚信的表现。“追求尽善尽美”很值得我们每个人作为格言,如果每个人都能用这句格言来要求自己,那么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更加趋向完美。同时,这也是职业对我们每个人的诉求,你不敬业,职业也不会回馈于你。

不论你的工作报酬是高是低,都应该保持这种良好的工作作风。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看成是一名杰出的艺术家,而不是一个平庸的工匠,应该带着热情和信心去工作,在工作中享受由专注、创造所带来的深深的喜悦。虽然人类永远不能做到完美无缺,但是在我们不断增强自己的力量、不断提升自己的时候,我们对自己要求的标准也会越来越高,我们也会因此离完美越来越近。做人要尽善,做事当然也应竭尽所能,只有这样才能接近尽善尽美。

其实,做事也就是在做人。对工作抱着尽善尽美的标准其实也是为了你长久的职业生涯。一个人能做到让自己尽善,让工作尽美,便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了。

也许你不能选择工作,但是你绝对可以选择让自己“敬业”或者“随便”。敬业,是做什么就像什么,是一种工作态度,是一种责任,更是人生命中的一种道德追求,也就是《素书》所提倡的“守职不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将平凡事做到极致可以使你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当你在为公司工作时,无论老板把你安排在哪个位置上,都不要轻视自己的工作,都要担负起工作的责任来。那些在工作中推三阻四,寻找各种借口为自己开脱的人,即使工作一辈子也不会有出色的业绩。他们不知道用敬业的态度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他们不知道自身的能力只有通过兢兢业业的工作才能得以完美展现。

小芳是一家公司新来的秘书,她每天的工作就是整理、撰写、打印各类文件材料。在很多人看来,小芳的工作显得单调而乏味。但小芳并不这么认为,她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思,她说:“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是你做得好不好,是否已经尽职尽责,而不是别的。”

小芳每天做着这些琐碎的工作,时间一长,细心的她发现公司的文件存在很多的问题,甚至公司在经营运作上也有不可忽视的问题。于是,每天她除了完成本职的工作外,还认真搜集一些资料,包括那些过期的材料。她把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分类,还查询了很多经营方面的书籍并进行认真分析,写出建议。后来,她把做好的分析结果、建议及有关资料一并交给老板。老板起初也没在意。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才读到小芳的那份建议。这一看让老板大吃一惊:这个年轻的新秘书,居然有这样缜密的头脑,而且分析得细致入微,有理有据。老板决定采纳小芳所提的多条建议。从此,老板开始对小芳另眼相看,并逐渐委以重任。

一个人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要战胜困难,就必须要有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强者之所以成为强者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由弱者到强者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如果你在工作上敬业,并且把敬业变成一种习惯,你会一辈子从中受益。

敬业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更是一种实际行动。当把敬业变成一种职业习惯时就会发现,我们不但可以从中学到许多知识,积累许多经验,还能从全心全意、尽职尽责投入工作的过程中得到快乐。

言出必行,就是领导之信

原典

上无常操,下多疑心。

意译

领导言行不一,反复无常,则属下必心生疑虑。

修身智慧

马基雅唯利说:“一个君主如果被人认为变幻无常、轻率浅薄就会受到轻视。”换作黄石公的话说,就是:“上无常操,下多疑心。”为官之道以沉稳为先,决策政令不可冲动,而一旦作出决定就必须言出必行,稳定自己的立场。

唐初,大理寺是全国的最高法院,审判来自各地的犯法案件。大理寺不仅有审批权,而且还有否决权,有权驳回审判不当的案件。它的职责是重大的,唐太宗从慎刑的原则出发,确立了“大理之职,人命所悬,当须妙选”的标准。

贞观元年,唐太宗任命戴胄为大理寺少卿。当时朝廷急需人才,个别士人为了求个官职,不免弄虚作假,谎称“高学历”。后来有一人的身份被识破,唐太宗于是下了一道“令其自首,不首者罪至于死”的圣旨。但还是有人顶风作案。应选的柳雄隐瞒了伪造的资历,事后被查获,按照皇上旨意要处死柳雄,但是“明习律令”的戴胄据法断为流放。

唐太宗质问戴胄说:“联已下过不自首则处死刑的敕令,你戴胄不是不知道,为什么断为流放,是想让天下人知道我言而无信吗?”戴胄反驳说:陛下有至高无上的大权,但既然此案已经交付法司审理,我们就要忠于法律,“臣不敢亏法”。当时《唐律》尚未颁布,依据《武德律》的诈伪律条文来量刑,只能判处徒刑,流放已经是看在“严打”的面子上重判了,断不到判处死刑的地步。“不首者罪至于死”,显然是唐太宗盛怒之下的旨意,不符成文法的规定。戴胄说君主要立信,国法也要立信,而且国法比圣旨的立信更重要,是“立大信”,于是他谈了立法与立信的关系。国家立法的目的在于司法,这样才能取信于天下,君主切不可以一时的感情冲动之言,取代国法;否则就失“大信”。

余怒未消的唐太宗还想拿“取信于民”说事,但是听到戴胄一番“小信”与“大信”的言论,也很快意识到自己是一时冲动。虽然已经亮出了君命一言九鼎的底牌,但是他还是收回成命,以法断流。

对领导者来说,最大的威胁莫过于自己权力和威信的动摇。这件事情发生在唐太宗上任之初,他还在树立威信的时候。戴胄坚持和他唱对台戏,一般人是不能容忍的。但是唐太宗接受了正确的建议,这样不仅没有抹杀他的威信,反而让其他人看到了他诚心纳谏的行动,鼓励了更多人提出有价值的看法。

领导者的朝令夕改、出尔反尔是最大的不守信。此外,领导者若是三令五申,也属于无信,而且还会暴露其无能,因此领导者要慎重于“言”。只有慎“言”、贵“言”才能树立起自身的权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彰显领袖风范。

同类推荐
  • 明白为什么奋斗:优秀员工要明白的28个本质问题

    明白为什么奋斗:优秀员工要明白的28个本质问题

    工作这么辛苦,为什么还要工作?我们是在为老板打工,还是在为自己工作?你为什么要工作,你的工作和公司有什么关系?公司为你做得多,还是你对公司的贡献大?为什么要做一个忠诚于公司的人?为什么优秀的员工不会找借口?如何理解“任务之中包含机遇”这句话?为什么工作之中要学会感恩?阅读《明白为什么奋斗:优秀员工要明白的28个本质问题》,这些萦绕于你心头的困惑都将一一解开,同时,也会让你对工作有进一步的认识,带你走进一个全新的工作境界。
  • 健康是最大的财富(健康篇)

    健康是最大的财富(健康篇)

    健康,不只是身体的健康,更重要是心理的健康。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
  • 怎样嫁个有钱郎

    怎样嫁个有钱郎

    人生的选择很多,重要之处只在关键的几步,对女人来说,找个好男人嫁了是最重要的那一步。女人如何才能找到好男人?本书从实际出发,教未婚女性如何了解男人,如何打造自己的形象,如何为争取幸福的婚姻设局,为女人嫁个称心如意的老公出谋划策,从而使女人牢牢把握属于自己的幸福。
  • 好心态好习惯好性格大全集

    好心态好习惯好性格大全集

    好心态成就美好人生,心态左右着人们的情感,决定着人们事业的成败。积极的心态是人生取胜的法宝,而消极的心态则是通向成功的严重阻碍。一个人如果持有良好的心态,那么他的人生之路将会越走越宽,从而拥有美好的人生。好习惯让你受益终生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你的人生和命运。好习惯带来成功,而坏习。质则会给人的命运笼罩上灰色的阴影。只有拥有良好的习惯,才能让你受益终生。好性格帮你改变命运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他对各种事物的不同态度,从而得出不同的结果,最后产生不同的人生境遇。性格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只要我们应用得好,将性格优势的一面表现出来并加以运用,就会做好你想做的事,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 一句话照亮一个世界

    一句话照亮一个世界

    改变一个人有时候就是一句话彷徨的时候, 这一句话让你豁然开朗;不知所措的时候,这一句话指一个支点,让阅读者时时心有磐石和灵犀。本书从畅销杂志中选文,智慧,励志,给人正能量,一篇文,一句话,如同一束光,照耀读者的心。
热门推荐
  • 成功的态度

    成功的态度

    对成功抱有一种向往的态度,了解自我、相信自我、制定目标、主宰自己的命运从而走向成功。相信吧,除了你自己以外,世界上没有什么力量能够妨碍你进步、阻挡你成功。如果说信息技术的革命正在改变人类社会的面貌,那么生物技术的风暴将直抵人类的心灵深处,它不仅会大大延长人的寿命,更会改变人的心态,直至改变人类社会精神文化状态。在一个高龄的社会中,人类文化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 文明要从小事做起(学生素质规范教育)

    文明要从小事做起(学生素质规范教育)

    《文明要从小事做起》从讲故事起笔,以说理的方式解读人类社会的文明细节,是一本提升读者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的极佳青少年励志读物,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本书包含了大量有关文明礼貌行为的培养,包括“手插口袋打招呼是不礼貌的”、“热情真挚,恰到好处”、“道歉,谦恭而得体”、“拒绝他人要含蓄委婉”、“赞美是人际关系的要诀”等。
  • 总裁霸爱,小娇妻别想逃

    总裁霸爱,小娇妻别想逃

    她看着端坐在沙发上的陌生男人,吓得大气都不敢喘了!他怎么会在我家里!?难道他发现认错了人,想要回那一百万?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一晚,阮萌萌本以为将错就错,过去就算了,没想到男人却找上门来!男人抿了一口咖啡,心情大好。那晚之后,小女人就人间蒸发了。这一次,逃跑?休想!
  • 没有人像我一样(小妖2)

    没有人像我一样(小妖2)

    二流乐队吉它手林南一相亲相爱的女朋友图图有天忽然失踪了,林南一瞬间落入失恋加失业的困境。然而就在这时,一个叫做七七的女孩,却突兀地出现在他生命里。
  • 孝心不打折

    孝心不打折

    本书精选了名作家孙瑞林在全国公开发行的刊物中,发表的39篇故事,约十四万字。每个故事或颂扬一种人生积极的态度,或把深奥的道理,融入跌宕起伏的情节变化之中,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其中的《孝心不打折》获得“2005年中国最有影响的故事”优秀作品奖第一名、“首届中国故事节银奖”,并被改编成电视剧;《来自大洋彼岸的声音》获得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学(新故事创作)入围奖。
  • 我的未婚夫不可能这么霸道

    我的未婚夫不可能这么霸道

    【1v1双洁甜宠+娱乐圈进阶+玄幻】自从官熙听到某个声音之后,她原本计划好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光事业爱情双丰收,还渐渐放下了心中的仇恨。只不过差点弄丢了这个命定的未婚夫。自从祁君莛听到某个声音之后,他原本按部就班的人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不再像一个合格的霸总,还得陪着老婆赚钱。只不过差点弄丢了这个命定的未婚妻。本书又名《我的未婚妻为什么这么淘气》、《不想当厨师的影帝不是好霸总》、《今天也是要哄大少爷的一天》
  • 裁缝穿越变农妇

    裁缝穿越变农妇

    穿越了到了一个农户家里就算了,为什么还没有父亲。只有一个娘和两个十几岁的弟弟妹妹。家里赚钱的重担就落到了自己身上,好不容易做出了点东西,半路上还被抢了一大半,还有一个坚持不懈的向自己提亲的一户村里首富。而且我还跟了一个狐妖成亲,这穿越生活真是够精彩的了。
  • 我只想享受人生

    我只想享受人生

    他是金融之神,先定一个2300亿的小目标。打造自己超级商业帝国,享受美好人生。新书,重生金融危机横扫全球
  • 青妖娉婷

    青妖娉婷

    这是一个有关妖在人间解决前尘往事的故事。
  • 我在QQ上看着你

    我在QQ上看着你

    意外跳槽,发现BOSS竟然是暗恋的男神。丁一:你还记得那个永远在QQ上看着你的人吗?然而她早已被他预定,独独对她钟情,几年等待,一世倾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