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27100000002

第2章 德足以怀远——修德的智慧

成功之道,在以德而不以术

原典

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意译

这样的人往往能达到很高的境界,成为后世的典范,为后代所敬仰。

修身智慧

为什么一个“道足以高”的人会“名重于后世”?黄石公这样说是想告诉我们,道德是为人处世的最佳通行证。成功之道,在以德而不以术,以道而不以谋,以礼而不以权。成大事的人往往拥有高尚品德和博大胸怀。

《易经》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个人在做人做事方面应该顺应自然,胸怀博大,宽以待人。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心胸开阔、宽容待人就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戴,别人也就会努力工作,尽心为你效劳。有德之人更能明白别人所追求的利益,并能尽力给予最大的满足。世人求利以满足生存所需,求名以彰显自身价值并获得尊重,有德之人了解、尊重并帮助别人实现目标,因而得到他人拥护。综观历史,有大成就的人必然有德行而能令人为其舍命效劳。

北宋名将狄青和猛士刘易之间有一段这样的故事。有一年,狄青要出守边塞,他的好朋友韩将军向他推荐了一名猛士,这名猛士叫刘易。刘易熟知兵法,善打恶仗,对狄青守卫的那段边境的情况非常熟悉,狄青带他一起到边境去十分必要。但是刘易有个不良嗜好,就是特别爱吃苦荬菜,一顿饭吃不到苦荬菜就会呼天喊地、骂不绝口,甚至还会动手打人,士兵、将领都有点怕他。

刘易和狄青一起到边塞后,忙于军务,每天早起晚睡,从内地带的苦荬菜很快就吃完了,而边塞又见不到这种野菜。这天,士兵送来的菜里缺少了苦荬菜,刘易便把盛饭菜的器皿扔到地上,并在军营中大闹不止。士兵将此事报告给狄青,狄青听了非常生气。

就这种情况而言,刘易这样的人是绝不能留在戍边军队中的,但刘易又确实与众不同。狄青考虑,与这种性格刚烈的人发生正面冲突,不仅破坏了自己与韩将军的朋友关系,而且会影响刘易的情绪;但如果放任不管,势必会动摇其他士兵的军心,影响戍边大业。

于是,狄青出面好言安抚刘易,并立即派人回内地去买苦荬菜。一部分将领见到这种情况,非常不服气,说狄将军骁勇善战,屡建奇功,而刘易何德何能,却要狄将军放下军务派人去给他弄苦荬菜吃。特别气盛的将领还想去与刘易比一比武艺,杀一杀刘易的威风。狄将军急忙劝阻众将说:“刘易原来不是我的部下,如果你们与他计较,争强斗胜,传出去势必会给敌人以可乘之机。我们现在要加强团结,绝不能争一时之短长。”

当这些话传到刘易的耳中时,他非常感动。狄将军派人专程去买苦荬菜,刘易觉得自己获得了同情和理解;狄将军劝阻将领勿争强斗胜,刘易觉得是真正顾全大局,宽宏大量。他意识到,在这种情况下,自己不该再给非常忙碌的狄将军添麻烦。

过了几天,刘易懊悔地去找狄青,说:“狄将军,您治军严整,我在韩将军手下时就有耳闻。这次我因这么点小事就大闹,您不仅不责怪我,还原谅了我,我一定会报答您。”从此,刘易再也没为苦荬菜闹过事,并且逢人便夸狄将军的宽阔胸怀。

狄青不仅征服了刘易,而且征服了其他将领、士兵。更重要的是,他在做事情时站在一个高度上,不因小瑕疵而影响大局的风范,值得每个人学习。

能征服人心的是道德

原典

德足以怀远。

意译

高尚的品德足以使四方咸服。

修身智慧

武器可以杀死人,却不能征服人心。真正能征服人心的,不是武器,而是道德,即《素书》所言:“德足以怀远。”良好的道德品质足以使人对你心悦诚服。道理能征服人,主要靠真理的力量;道德能征服人,主要靠人格的力量。人格和德行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尽管不是道理,但往往胜于道理。从某种意义上说,德行是形象的道理,道理是抽象的德行。

弘一大师未出家前曾给学生讲解了他对“先器识而后文艺”的理解。在他看来,要首重人格修养,次重文艺学习。具体地说,要想做一个好的文艺家,必须先做一个好人。这是李叔同的文艺观,也是他的人生观。出家后的李叔同,也是先做一个好和尚,后研究佛法的。正是由于他的人格魅力,受其感召而皈依佛门者不计其数。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就真正做到了以德服人。他曾自己扫地、自己修葺房屋、为弟子裁衣、为老人穿针、照顾生病的弟子等。他的每一个行为都体现出了内在高尚的品德,正是他的这种品德最终让佛法发扬光大。

有位青年脾气很暴躁,经常和别人打架,大家都不喜欢他。

有一天,这位青年无意中游荡到了大德寺,碰巧听到一位禅师在说法。他听完后发誓痛改前非,于是,对禅师说:“师父,我以后再也不跟人家打架、斗口角了,免得人见人烦,就算是别人朝我脸上吐口水,我也只是轻轻地擦去,默默地承受!”

禅师听了青年的话,笑着说:“哎,何必呢?就让口水自己干了吧,何必擦掉呢?”

青年听后,有些惊讶,于是问禅师:“那怎么可能呢?为什么要这样忍受呢?”

禅师说:“这没有什么能不能忍受的,你就把它当作蚊虫之类的停在脸上,不值得与它打架或者骂它。虽然被吐了口水,但并不是什么侮辱,就微笑着接受吧!”

青年又问:“如果对方不是吐口水,而是用拳头打过来,那可怎么办呢?”

禅师回答:“这不一样吗?不要太在意!这只不过一拳而已。”

青年听了,认为禅师实在是岂有此理,终于忍耐不住了,举起拳头,向禅师的头上打去,并问:“和尚,现在怎么办呢?”

禅师非常关切地说:“我的头硬得像石头,并没有什么感觉,但是你的手大概打疼了吧?”青年愣在那里,无话可说。

禅师告诉青年的是“德”,“德”不是空口的说教,而是实际的行动。正因如此,才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里的“人和”便是一种高尚的品德。

对于一个国家尚且可以用道德的王道来加以征服,那么,对于个人而言则更是如此。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不但能够使自己成就不凡的人生,而且可以感化周围的人,使善的力量遍及人间。

修德内能成己,外能成物

原典

先莫先于修德。

意译

修德养性,这是首要任务。

修身智慧

修德是人行走于世的第一前提,它之所以能成快乐之源,在于其内能成己,外能成物。修德看起来是个很大的命题,许多人认为“德”的境界太高,非圣贤不可达到。事实上,“修德”不是能做不能做的问题,而是肯不肯去做的问题。这就好像把泰山夹在胳膊底下跳过北海,告诉人说:“这个我办不到。”这真是不能。但是,替老年人折取树枝,告诉人说:“这个我办不到。”这是不肯做,不是不能做。

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妻子在古稀之年,每到天寒时,天不亮就早早起床,然后径直走进厨房,熟练地生火、烧水、煮粥。满满的一大锅粥要熬上很长时间,杨夫人每次都耐心地等着。清甜的粥香顺着热气渐渐充满了厨房,飘到了院子里。院子的另一边,仆人们伴着这熟悉的香气陆陆续续地起床,洗漱完毕后,来到厨房,并接过杨夫人盛起的满满一大碗热粥喝了起来。

杨夫人的儿子杨东山每每看到母亲忙碌的身影,都甚是心疼。一次,他劝母亲说:“天气这么冷,您又何苦这么操劳呢?”杨夫人语重心长地说:“他们虽是仆人,但也是各自父母所牵挂的子女。现在天气这么冷,他们还要为家里做活。让他们喝些热粥,心中有些热气,这样干起活来才不会伤身体。”

杨夫人的善意举动人人都可去实践。她通过一件小事便实践了“修德”的精神。所以,所谓“大德”皆是由日常生活中的小小善意积累而成。同时,杨夫人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既教育了儿子,也温暖了仆人们的心。可见如果人人都能实践道德,不但能够提高自身品德修养,而且可以感化周围的人,使善的力量遍及人间,如此,便是人生一大乐事。而且,德行高尚的人,往往拥有极大的人格的力量。这种力量能使人心悦诚服,有时甚至能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战而使万国来朝。

讲求方正,以德立身

原典

德为人所得,亦为万物各得其所欲。

意译

德,即人顺应自然的安排而使其欲求得到满足的能力,世间万物亦如此。德使万物各得其所而各尽其能。

修身智慧

《素书》说,德为人所得,亦为万物各得其所欲。意思是,顺应天道即为“德”。这说明,一个人在做人做事方面应该顺应自然,胸怀博大,宽以待人。俗话说:“一分恭敬,一分功德。”凡成就大事者,必有其高尚的道德修养。德是一种觉悟,是一种理念,是一种境界,只要你的修养具备了一定高度,懂得吃亏是福,懂得童叟无欺,懂得诚信取利的奥妙,你就绝不会为富不仁。

一个品行不端、德行糟糕的人很难结识到真正的朋友,也很难获得长久的事业成功。这样的人令人无法与之长期合作,因为这种人不是搞一锤子买卖,就是过河拆桥;这种人在家庭中,也会做出不道德的事情,极有可能给另一方和孩子带来痛苦和不幸;他们甚至可能因为某种利益的驱动,铤而走险而落入法网……

要走向成功,需要讲求方正,以德立身,这是一个成功者必须确立的内在标准。没有这个内在标准,人生之路就会失去支撑,最终走向失败。

有一家钟表店门庭冷落,不甚景气。一天,店员贴出了一张广告,上面说,本店有一批手表,走时不太精确,24小时慢24秒,望君看准择表。

广告一经打出,很多人都迷惑不解,更有店主的好友打电话询问。店主坦率地说:“诚实是我开店的原则,我不会为了个人私利而损害大家的利益。”

出人意料的是,广告打出不久,表店的生意开始好转,门庭若市,生意兴隆,很快销完了库存的手表。

正是因为店主有着非同一般的品格,他才能做出这样的决定。也许很多顾客正是被店主诚实的做人态度所感动,才愿意走进这家表店。俗话说,做人要美,做事要精,立业先立德,做事先做人。做任何事情,都是从学做人开始的。如果连人都做不好,还谈何事业。

以德立身贯穿于每个人人生的全部过程,是一个人做人最根本的原则。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道德对人的要求虽有着不同的变化,每个人体验和经历的内容也不一样,但是,“以德立身”的人生支柱是不变的,它对每个人的人生大厦起着支撑作用的定律是不变的。

德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追求,也是一种力量,是一种震慑邪恶、净化环境、提纯思维、吸引财源的动力,德能使人内功强劲,无往而不胜。所以,大胜靠德,业绩与德行的修养成正比。我们要想取得事业上更大的成功,就必须注意自己的德行修养,必须把自己的德行修养做扎实。

高行微言,君子之德

原典

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意译

行为高尚,言语谨慎,可以平心静气、修身养性。

修身智慧

如果用现代流行语来解释“高行微言”,便是“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正如孔子说“讷于言”而“敏于行”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

“高调做事”不是张扬与夸耀自己的功业,而是指为人要保持高尚的修养。当年管宁与华歆交善,曾与华歆同席读书,但华歆因门前富贵人家乘车经过而跑去观望,管宁便与其割席分坐,从此绝交。管宁割席,不与贪慕荣华的人交往,正是其“高行”的体现。

高调做事,是在为人处世上向高标准看齐。张廷玉是清朝有名的重臣,雍正初晋大学士,后兼任军机大臣。张廷玉虽身居高位,却从不为子女们谋求私利。他秉承其父张英的教诲,要求子女们以“知足为诫”,其代子谦让一事即为突出的例子。

张廷玉的长子张若霭在经过乡试、会试之后,于雍正十一年三月参加了殿试。诸大臣阅卷后,将密封的试卷进呈雍正帝亲览定夺。雍正帝在看至第五本时,认为此考生言辞恳切,“颇得古大臣之风”,遂将此考生拔置一甲三名,即探花。后来拆开卷子,方知此人即大学士张廷玉之子张若霭。雍正帝十分欣慰,他说:“大臣子弟能知忠君爱国之心,异日必能为国家抒诚宜力。大学士张廷玉立朝数十年,清忠和厚,始终不渝。张廷玉朝夕伴朕左右,勤劳翊赞,时时以尧舜期朕,朕亦以皋、夔期之。张若霭秉承家教,兼之世德所钟,故能若此。”并指出,此事“非独家瑞,亦国之庆也”。

可是张廷玉却不这么认为,当他得知消息后恳切地向雍正帝表示,自己身为朝廷大臣,儿子又登一甲三名,实有不妥。他说:“天下人才众多,三年大比,莫不望为鼎甲。臣蒙恩现居官府,而犬子张若霭登一甲三名,占寒士之先,于心实有不安,倘蒙皇恩,名列二甲,已为荣幸。”张廷玉是深知一、二甲的这一差别的,但是为了给儿子留个上进的机会,他还是提出了改为二甲的要求,并再次恳求:“皇上至公,以臣子一日之长,蒙拔鼎甲。但臣家已备沐恩荣,臣愿让与天下寒士,求皇上怜臣愚忠。若君恩祖德,佑庇臣子,留其福分,以为将来上进之阶,更为美事。”张廷玉“陈奏之时,情词恳至”,雍正帝“不得不勉从其请”,将张若霭改为二甲一名。不久,在张榜的同时,雍正帝为此事特颁谕旨,表彰张廷玉代子谦让的美德,并让普天下之士子共知之。

可喜的是其子张若霭十分理解父亲的做法,而且不负父亲的厚望,在学业上不断进取,后来在南书房、军机处任职时,尽职尽责,颇有其父之风。其父能秉低调做人之原则,而其子又不负众望,能行高标之事,实在是皆大欢喜。

除了“高行”,“微言”同样是修养品性的一大法则。所谓“微言”即是“低调做人”,注意在言语上不夸说,出言谨慎,思虑过后再出口。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来一贯倡导的美德。儒家向来反对夸夸其谈,巧言令色。孔子就认为巧言令色之人“鲜仁”(缺乏仁爱之心)。

世上的事情,本就真假难辨,亲眼看到的尚不可信,没有亲眼所见的事情,更不可多说、胡说。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看似容易,行之则难。一来人们说话总喜欢渲染,不知不觉就会把事实夸大;二来人们为了达到种种目的会忽视言语不实的危害。

做上品人,养浩然正气

原典

见嫌而不苟免。

意译

即使处于容易被人猜疑的处境中也不逃避,仍能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修身智慧

所谓豪杰即是品行正直的人,这样的人正如南怀瑾先生在《原本大学微言》中提到的中国历史上的英雄和名士那样,是大豪杰,他们肝胆侠义,风流倜傥。《素书》认为,成为人之杰非常重要的一条是“见嫌而不苟免”,即遭到猜疑也要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

真豪杰懂得事有所为,有所不为,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不该做的,就算是可以带来巨大的利益,也不会去做。虔诚守护良知的人,让世人敬重,如屈原、孟子、陶渊明、文天祥等,一世英名照汗青;抛掉良知的人,受世人唾骂,如秦桧、严嵩、汪精卫等,遗臭万年遭唾弃。

南宋奸臣秦桧以“莫须有”之罪害死岳飞,为世代百姓所痛恨。人们在位于杭州的岳王坟以铁铸成秦桧夫妇跪像,来表达对他们的愤恨。

话说有个姓秦的浙江巡抚,上任后见秦桧夫妇的跪像受辱,感到颜面无光,想将铁像搬走。为免激起民愤,他命人在夜间偷偷把铁像搬走,扔进西湖。不料,次日湖水忽然发出恶臭。由于岳王坟前的铁像不翼而飞,百姓纷纷要求官府调查。不久,铁像竟然从湖底浮起。百姓将铁像捞出,放回岳王坟前,湖水又清澈如初,臭味全无。百姓都认为是秦桧弄污了西湖。姓秦的巡抚见此情形,亦无可奈何。

后来有秦姓人做诗:“人自宋后少名桧,我在坟前枉姓秦。”秦桧就这样向罪恶交出了自己的人格,从此遗臭万年,永远被世人所唾弃。

孟子一句“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如一股浩然正气奔涌而出,瞬间便“沛乎塞苍冥”。正是这股浩然正气使孟子不与混乱的现实环境妥协,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人格,成为了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孔子所谓的求,不是“努力去做”的意思,而是“想办法”,如果是违反原则求来的,那是不可以的。孔子认为一个人做什么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他能否坚持自己内心的良知,一个品性正直的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会违背自己的良知。像孟子这样的圣人,并不是不懂得怎样去“阿世苟活”,向时代风气妥协,以便获取利益。他实在“非不能也”,而是不肯为也。坚守自己的良知,宁可为正义穷困受苦,也不愿苟且现实,追求那些功名富贵。这就是圣人人格。

良知,是无愧人生的底色。谁愿意遗臭万年?想必只有那些没有良知、贪婪无耻之辈。而大多数人都想保持清白的良心,屹立于天地间,问心无愧地过完此生,以求无憾。

修身养性,做上品人,一生以养浩然正气为人格修养大目标,也许下一位圣人就在这种修养过程中渐渐浮出历史水面了。人总有一天会走到生命的终点,金钱散尽,一切都如过眼云烟,只有精神长存世间,所以,人生追求的应该是一种境界。

“德”比“才”要稳妥

原典

用人不得正者殆,疆用人者不畜。

意译

任用不正直的人,必将产生危险;勉强用人,一定留不住人。

修身智慧

出身高贵的人未必德行高尚,出身卑贱的人也未必品行卑劣;出身富贵的人未必知识富有,出身贫贱的人也未必才识拙劣。在人类历史上,曾经轰轰烈烈干出一番事业,作出贡献的人才中有不少都是出身低微的“卑贱者”。因此,出身并不能反映一个人的品德才能,更不能决定他的一生。

“唯德是举”比起“唯才是举”来说有很大的好处,尽管德才兼备的人才是每个企业家孜孜以求的,但是这样的人才毕竟很少。当只能在“德”与“才”之间选择的时候,选择“德”会比选择“才”要稳妥得多。有人会说“唯德是举”容易漏掉一些真正有才华的人,但是一个有才无德的人若占据公司的重要位置,那么他将会给公司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品重于泰山。这是一个不容商议的话题,德行的重要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所体会。同时我们自己也必须是一个人品良好的人才能获得同事的好感,以及上司的赏识。不要指望依靠自己的一点小聪明来敷衍工作、糊弄公司,这样做的后果只会让你追悔莫及。

在开办胡庆余堂药店的时候,胡雪岩已经拥有白银三千万两、土地一万亩和正飞速发展的丝行和典当的生意,在他看来,药店的主要目的是救死扶伤,赚钱倒在其次,因此,药店的规矩就是可以向无力付钱的病人免费送药,而且他还告诉店员和坐堂经理要“戒欺”,也就是说不欺骗顾客,不卖假药。为了更好地实行他的经营理念,对于药店的总管人选,胡雪岩颇费了一番周折。

在胡庆余堂开张后,胡雪岩广泛征选药店总管,一时间应者云集。这些人都大谈生意经:怎么回收成本、提高利润、扩大规模,有的人还信誓旦旦地保证只要他管着药店,药店绝没有亏本的道理。对此,胡雪岩总是笑笑,一个人也没有录用。

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胡雪岩听说江苏松口余天成药号的总管兼股东余修初一心想在药店干出一番名堂来,只是苦于自己的资金不足。胡雪岩马上到松江去拜访余修初,果然,余修初一见胡雪岩询问自己药店的事情,就神情大振,告诉他,为了保证出售药品的质量,就要建立自己的药厂,有自己的药号,然后才是自己的药店,只有保证这些环节都有序可控,才会真正形成自己的药市。余修初的一番话说到了胡雪岩的心坎里,胡雪岩当即请他出任胡庆余堂的总管。

药店关乎人的生死,即使少赚点钱,也不要卖假药,这才是开药店的根本宗旨。也正是因为这样,当胡雪岩听到伙计打报告说购买到了假药,就马上命令其销毁,而那个打报告的伙计因为人品问题最终被开除。

其实不光药店是这样,任何行业都要远离那些品行不正的人,只有这样,那些小人的恶毒目的才不能达到,才能保证行业发展的健康有序。道德是一种职业的操守,是你承担某一责任或者从事某一职业时所表现的职业精神。很多优秀的人士实际上都把个人品德作为第一标准,把职业道德作为职场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把职业操守作为个人的精神理念。

为官清廉就是德

原典

货赂公行者昧。

意译

贿赂政府官员成风,则社会政治必然昏暗、愚昧。

修身智慧

翻开人类的历史,公心对人,平心对事,为人处世,最好是天平轻重,以求公平二字,则人们没有不服从的。不能以公为私,以私害公,这两点为官者定要铭记在心。为官者的公心最直接的体现之一即是清正廉洁。黄石公说:“货赂公行者昧。”如果为官受赂必然法度昏乱,黑白颠倒。私心胜者,可以灭公。为官者最重要的是什么?公心。

不以公为私,就在于廉而不贪。这不但要观察他的从前,更要观察他的后来。顾亭林在《日知录》中说:“季文子死时,以大夫礼节入殓,以他用过的家用器具陪葬。没有锦衣的妾婢,没有吃粮食的马,没有家藏的金银,没有贵重家器。君子就知道季文子是忠于王室了。辅佐三代君主,而没有家私积蓄,难道能说不忠吗?”

为官不为财,只是为了尽自己的责任,发挥出自己的最大作用。像这样的人,还有很多,诸葛亮就是其中之一。

诸葛亮呈表给后主刘禅说:“我家在成都有八百棵桑树,薄田十五顷,子孙的穿吃二事,全靠自家,我觉得宽裕有余。至于我在外面,没有别的调度,只有随身衣物、食用之类,全都仰仗官府,不另索取,以长尺寸。我死的时候,不要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辜负陛下。”到诸葛亮死的时候,正像他所说的那样。廉洁,不过是人臣的一节,而史家称他为忠。

读过诸葛亮的表言,可以看出他的操守,他的志趣,他的肝胆,他的赤诚之心,无不字字见血,句句心长,可以与日月同辉。读了他的表言的人,几乎没有人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化。

因为清廉,所以受人尊敬,也因为清廉,所以能够流传千古。诸葛亮等人的这种精神,不仅为自己的人生亮了一盏明灯,更对后人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道光二十八年,曾国藩因为处理满族秀才闹事的案子,遭到了满族大臣的弹劾。为了熄众怒,道光皇帝对曾国藩采取了惩罚,从二品官员降职为四品了。官位虽然不及以前,但是曾国藩的实权却大了起来。当时,曾国藩的名声被传得越来越响,京城之中,就没有不知道他的,所以前来拜访的人也越来越多,求字求文的人也不少。

在官场中,曾国藩一直怀着“当官以发财为耻”的信念,所以每年除了那一点俸禄,也就没有什么额外的收入了。曾国藩遭贬职以后,虽然权力大了,可是俸禄却减少了,一段时间下来,曾府的生活变得更加拮据了。

对于生活上的事情,曾国藩是不操心的,可是他的管家唐轩却急得不行。这天,唐轩拿着账本给曾国藩过目,还没等他说话,曾国藩就问:“是家里没钱了吧?”唐轩说:“大人英明。不瞒您说,您上个月光给人写字用的纸墨钱就20两银子,可是给出去的字却分文未收,这就是白扔钱啊。咱们的账上现在只有12两银子了。”曾国藩笑着抚慰唐轩说:“没关系,咱们省着点用,够撑到下个月发俸禄的时候了。以后每顿饭可以只吃素菜,这样可以节省一些钱,也可以再裁下去两个轿夫,省几个大钱。”

唐轩听了,忙跟曾国藩说:“大人,咱们家的轿夫能用几个钱啊?他们都比别家大人的轿夫少挣很多钱的,之所以不离开大人,是因为看重大人的人品。如果大人就这么把他们裁了,恐怕对不住人家的这份心啊。”曾国藩闻言,心里又是一阵感触:“大家何苦跟我受这个苦呢!”唐轩说:“大人,同样为官,恐怕只有您的收入最少了。”曾国藩点了点头,“我要是想挣更多的钱,就不会做官了,像左宗棠那样开几个店铺,哪年不赚几万两银子啊?当官要的就是名声,如果为了一些钱而毁了自己的名声,那还不如不做了。很多人看不透这一点,所以不能做一个廉明的好官。其实廉和贪就好像是一对兄弟一样,一不小心就可能将自己送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啊。”

唐轩听了大人的话,被大人为官不贪的品质深深地感动了。

曾国藩说的没错,要想发财就不要去做官,以做官而发财,终究会有凄凉之日。作为一身之计,就不必为财;为了子孙之计,就不必留财。财多,必然累己、害己。还不如清廉自守,留个好名声,留个好榜样给子孙后代。

要立志去施行仁德

原典

务善策者无恶事;

意译

行善积德,自然没有坏事侵扰;

修身智慧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立志去施行仁德,那就不会去做坏事。”《论语·雍也》篇中有孔子这样的一段话:“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一个人能够很好地生存是因为他品行正直,而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能够生存而品行却不正直,这种情况很少,在孔子看来那也是因为他侥幸地躲过了灾难。所以说:“务善策者无恶事。”心怀仁念行事之人,必能远离恶行。

“仁者无敌”,这其实并不是一句高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人错误地认为,所谓的“仁爱、良心”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了,这其实是一种既狭隘又短浅的观点。从长远的发展看,立志行仁,内心就会有一种向善的自律力量,它会使一个人产生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但拥有推动生活、事业的正确力量,而且也能够在整个前进的路上,不产生内在的焦虑、彷徨,同时令外界见不得人的干扰、攻击对你敬而远之。

无论在古代还是在当前,时代的变化并不能改变事物自身的规律。用心险恶、手段卑劣,虽然有时候能获取蝇头小利和暂时的好处,但毕竟不是正道;只有内心仁德平和,行为光明正大,才是能够成就大事、行之久远的正确的做人做事途径。

被称为内圣外王的曾国藩曾说自己,宁可被认为无才而为庸人,也不可被认为有才无德而为小人。这反映了他在仁德与才干之间的价值取向。随着社会的不断规范,选拔人才也是以品质为先的。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

一个人能心志于仁,不做坏事,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真的吃大亏、被欺负。而从整个社会的发展规律看,这种人也是符合道德取向和职业需要的。

品行映照的是我们的灵魂,一个人如果品行修炼不好就会感到灵魂不安,而且容易犯下错误。即使是一次微不足道的错误行为,也会给以后的生活带来挥之不去的阴影。这种不良记录终将受到应有的惩罚。同时,一个人的不良行为也会使整个社会为之付出代价。一个人的名誉、能力要想得到社会公众长久的认同,必须持续地在每一件事上都为自己的态度负责。在我们的工作中,你种下什么种子,将来必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因果定律。

同类推荐
  • 做掌控生活的女人

    做掌控生活的女人

    做女人,是需要智慧的。女人的智慧,可以使自己魅力四射,给这个世界带来美丽的风景;女人的智慧,可以使刚强的男人为之折服,拜倒于石榴裙下;女人的智慧,可以给家庭带来温馨,给社会带来和谐;女人的智慧,更可以给自己一个快乐的心境,豁达的襟怀。让我们一起擦亮自己的眼睛看看女人是如何掌控自己的生活的?
  • 在工作中树立个人品牌

    在工作中树立个人品牌

    美国首屈一指的个人品牌大师彼得·蒙托亚指出,品牌并不是名人的专利,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个人品牌。如果说市场是战场,工作是夺取阵地的话,那么个人品牌则是你在夺取阵地的过程中形成的英勇无畏的精神。也就是说,个人品牌只有在工作中才能树立。本书教你"朝三暮四"工作的核心,让你品牌打出去。
  •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记忆术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记忆术

    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已经认定,在人类的大脑共有140亿个脑细胞,而其中人们真正使用到的只有百分之几而已。通常当你绞尽脑汁苦思冥想时,大部分的脑细胞仍处于睡眠的状态。如果经过锻炼之后,能够再多增加活用1%脑细胞的话,相信记忆力或思考力都能有所提高,这是毫无疑问的。也许有人认为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可是,这的确是可以办到的!
  • 人脉是设计出来的(关键篇)

    人脉是设计出来的(关键篇)

    如果你说:“老王,我想和老李认识一下,我的公司正需要他的软件公司那样的合作者,我公司在这方面有强大的优势……”老王就成为一个能人,一个能够“促成好事”的、让双方都感谢的人。本书教你在一些关键点上,面对关键的人,做对关键的事。
  • 哈,富人都是这样想的

    哈,富人都是这样想的

    本书是一部教你如何驾驭财富的经典。作者以劳动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切入点。详细论述了勤劳的美德和节俭的意义,教导人们培养节俭的良好习惯,并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积累财富,为自己的人生做长远的打算。
热门推荐
  • 玄天邪皇

    玄天邪皇

    浩瀚世间,无尽传奇。修炼一途,逆天而行,与天夺命,超脱生死,呼风唤雨,执掌天时。人魔少年,偶获奇缘,逆境突破,强势崛起,独战天下……
  • 家有萌宝:爹地碗里来

    家有萌宝:爹地碗里来

    夏婉婉和陆渊结婚,婚后,陆渊对夏婉婉时好时坏。夏婉婉怀孕却被要求打掉孩子,夏婉婉借助妹妹离开却险些死在船上。失忆的夏婉婉五年后以新身份回国,而两个孩子为了寻找爹地一起回来。大小宝发现陆渊就是爹地,所以开始套路爹地……
  • 乔忠延客体散文

    乔忠延客体散文

    客体散文,是乔忠延多年写作实践的感悟和升华。就是将自己的文字贴近表达的对象去写,在质地上形成统一。作者乔忠延不会停留于一个表达对象,这样,随着表达对象的变化,就可以减少和避免自我重复。《乔忠延客体散文》即精选了一些这类的作品,让读者从不同的文章中具体感受作家怎样跳出重复的窠臼,以提升散文写作的品位。
  • 清贫贵女

    清贫贵女

    重生前,她自恃尊贵,人憎鬼厌。重生后,她痛改前非,快活逍遥。与天斗,与地斗,与命斗,与才气斗,与机遇斗。改变命运,创造新生活。
  • 文殊师利菩萨问菩提经论

    文殊师利菩萨问菩提经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Just Cause
  • 每天一个益智游戏

    每天一个益智游戏

    《每天一个益智游戏》精选了国内外365道最具独创性和趣味性的经典益智游戏。这些游戏难易有度、形式多样,能够锻炼和培养人们的创造力、想象力、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是成为优等生必不可少的课外读物。
  • 报告BOSS夫人恋爱了

    报告BOSS夫人恋爱了

    他是姐姐不要的男人,因为他双腿残疾,是个废人。一场阴谋,她被迫替代姐姐嫁给坐轮椅的他。婚后才发现,老公不只正常,体力还好的惊人!什么残废,什么行动不便,全是骗人的!对她简直宠上天......
  • 鸾驾侠影

    鸾驾侠影

    一场由大汉公主刘解忧远嫁乌孙国,从而引发的一系列两国外交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