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16600000003

第3章 春夜(3)

从一开始秋叶就不限制史子的行动。身体虽已结合,但史子的人身是自由的,去外地旅行只给秋叶打个招呼。秋叶也了解史子为人处世颇有分寸。有时忘了打招呼,秋叶也表示理解。

“祝你晚安……”

秋叶似乎没有更多话要说,向史子道了别,放下话筒。

星期六下午6时,秋叶来到银座某大饭店。推着旋转门进去,迎面是总服务台,右边是咖啡厅。

这家饭店地处银座酒吧街的中心,常有客人和吧女在此约会,今天是星期六,来喝咖啡的不多。

秋叶坐在靠窗户的座位,眺望着银座大街,要了一杯咖啡。在这个位置可以望见走过来的人。

她能来吗?秋叶半信半疑。

虽然约好,那天晚上里美只在能村到来之前应了一声。如果当真的话,应该事后再叮嘱一次,或在昨天打个电话。

秋叶不想过分强迫她,约好了又不来,只能表示遗憾,别无他法。

秋叶为什么不执拗地一再叮嘱她,一来因为里美太年轻,二来才当吧女不久。如果是个老手,年龄稍大些,那就可以大大方方地对她讲了。

如果能村知道了,一定会说这不像你的为人。约一位小自己二十多岁的人吃饭,连他自己也感到磨不开。

以前有一位老前辈曾说过:“喜欢女人,首先要考虑年龄,年龄相差太大,像父女俩似的,自己就气短。”现在想起来,很能理解他的心境。

年龄相差大些,或许能和平相处。

秋叶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朝四周扫了一眼。

平时,这里的客人吧女居多,今夜只有两位年轻的女职员在交头接耳。

可仔细一看,里面有几对酒客和吧女。吧女离开了酒吧打扮得朴素些,然而一看便知男方的年龄比她们大得多。

“除了这里以外,还有别的咖啡厅吗?”

秋叶安详地喝着咖啡,没想到里美出现在眼前。

“对不起,您等了很久了吧?”

一看手表,正好6点,秋叶欣赏里美守信用。

“您不说6点钟吗?”

“坐下吧!”

今天里美穿着一件蓝色连衣裙,胸前照例围着一个“围嘴”,脱不了土气。

刚才秋叶瞧着这一对对幽会的男女,展开想象的翅膀。

一位非常潇洒的“大款”跟着一位颇为洒脱的女子。与此相反,一位看来不起眼,却很纯真的姑娘,身旁却是个其貌不扬的老头。

这种组合极为奇妙、可笑。

现在,不知人们会如何看待自己和里美的组合……

女的确实比男的年轻得多。可是里美不像是银座的吧女,但又不像父女俩,或许被认为叔叔来看望从乡下来的侄女。

秋叶从沉思中醒来,问道:

“现在就去吃酱鲐鱼如何?”

“我不一定非吃不可啊!”

“你既然喜欢,我特地找了一家特别好的饭馆。”

刚刚听说里美喜欢酱鲐鱼时,不由得吃了一惊,那是因为在银座的酒吧。在其他地方讲这话却非常自然。

比起那些装腔作势要吃西洋大菜、生鱼片的女子来,老老实实地说想吃酱鲐鱼的里美坦率多了。

“在赤坂,坐车去。”

秋叶站起来付了账,离开了大饭店。

刚过6点,银座的夜景真美,令人神往。正是樱花盛开的季节。大厦的间隙、路旁的花坛到处飘着花香,沁人心脾。

“你有没有和别的客人到外面吃过饭?”

“没有,今天是第一次。”

上了出租汽车,里美挺着腰板,显得很不自然,好像沉不住气。

“我也喜欢酱鲐鱼。”

“真的吗?”

“那是家母的拿手菜。”

“我妈妈也做得很好吃。”

“你妈妈身体好吗?”

“还好,在千叶。”

“爸爸呢?”

里美不作回答,轻轻地摇摇头。

赤坂的那家小饭馆在一木大街通往东京广播电台的小胡同口,是一幢木结构的二层楼房。楼下是吧台,楼上有两间小巧玲珑的雅座,很幽静。

秋叶不太信任大饭店的日本菜,客人一多,参差不齐的厨师一起下手,菜就变味了。日本菜讲究新鲜,大量生产是歪门邪道。

特别是鲐鱼,新鲜程度容易下降。新鲜的鲐鱼背一定要青光闪闪才行。

秋叶的父亲长期生活在国外,但他老人家爱吃日本菜。托父亲的福,秋叶打小就跟随父亲吃遍了东京有名的日本饭馆。偶尔还到筑地的鱼行去买新鲜鱼。

分了手的妻子不讲究做菜,购物就知道上超市买现成的。鱼是否新鲜,光凭目测难以判断,一定要用手去按按鱼肚子,看看有没有弹性,这是买鱼的起码常识。超市里包装好的鱼是无法判断的。

秋叶不知叮嘱过多少遍,妻子嘴上答应,就是不实行。

虽然是区区小事,但不能不说是两人分手的原因之一。

赤坂这家饭馆一切可以放心,店主是位六十多岁的老厨师,至今仍亲自操刀掌勺。

两天前,秋叶就预约好今夜来吃酱鲐鱼。

秋叶没说要“特别上等的”,只说:“请准备两份上等的酱鲐鱼就可以了。”

“遵命。”

“或许也有其他客人来吃。目前,水温较低,鱼的脂肪不会损失。”秋叶说。

“您放心好了。”老板说。

老板没想到,陪秋叶来吃鱼的是一位小姑娘,多少有点儿失望。

“还要点别的吗?”

“这孩子最喜欢吃酱鲐鱼了,赶紧上菜!”

不知里美以前吃的酱鲐鱼用的什么酱,秋叶喜欢稍带甜味的酱,再放上一大把生姜末。

“好久没有做这道菜了,请二位品尝,近来很少有人点这道菜。”老板端上了酱鲐鱼。

“为什么现在人们不吃这样美味的鱼?”

秋叶这样说道,倒并不是为了讨好里美,而是出自内心。

“这道菜既便宜又方便,请用吧。”老板说。

里美没有在这样的饭馆吃过饭,待秋叶动筷夹鱼时,她才敢下手搛。她似乎在怀疑,这真是鲐鱼吗?

“怎么样?”秋叶问道。里美缩起了脖子答道:

“太好吃了。”

以前总以为里美的脸上缺乏表情,此刻看到她的笑容,多么天真无邪。也许出了“魔吞”,里美恢复了原来的表情。

“和你母亲做的相比,哪个好吃?”

“都好吃……”

以为在饭馆问这句话,里美会说这儿的好吃,可她却说都好吃。这说明她难以舍弃母亲的手艺。秋叶喜欢里美的纯真和朴实。

“你是不是经常回千叶吃母亲做的酱鲐鱼?”

里美不作回答,暧昧地一笑。

秋叶开始犹豫了。如此深入地对女孩子问这问那,不知合适与否?结果还是继续问道:

“你母亲多大岁数了?”

“四十九岁。”

和自己同岁——秋叶听了不禁一怔。

“父亲呢?”

“五十三岁。”说罢里美赶紧补充了一句,“可他不是我的生父。”

秋叶点点头,给自己的杯子里斟上啤酒。

看来,里美的母亲和另一男人生活在一起。里美的生父死了呢,还是在里美小时候离了婚?反正家庭比较复杂。

“再喝一点儿吧!”

“唔,我可以吃点米饭吗?”

酱鲐鱼就点米饭最合适。

秋叶同时又要了鱼汤和咸菜。

里美无论说话、吃饭都是慢条斯理的。此刻吃着米饭,搛起一小块酱鲐鱼,细嚼慢咽,仔细品味。

秋叶瞧着里美吃得如此香甜,也想吃米饭了。

“先生,您也吃一点儿米饭吗?”

老板知道秋叶从来只吃菜,不吃饭,不由得一惊。

秋叶不知不觉也随和了里美的习惯。

“味道怎么样?”快吃完时,老板问道。

“好吃。偶尔吃一回真不错,要是老吃这个,你的买卖要亏本了。”

“不,没事儿,说实话,酱鲐鱼就是好吃。”

老板为人正直,这家店开在赤坂高楼大厦的夹缝中,没有点韧劲是开不下去的。

“过些日子,门口挂盏灯笼,写上‘一膳饭馆[2]’如何?”

秋叶和他开了句玩笑,走出店门。

店门前就是小胡同,来往行人摩肩接踵。

走了一会儿,里美郑重其事道了谢。

“让您破费了。”

“没什么……”

秋叶一时不知所措,只请她吃了一顿酱鲐鱼就郑重其事道谢。对她更有好感了。

“再喝一点吧?”

还不到8点,星期六的赤坂,夜市才开始。

“你还有哪家熟识的酒吧?”

“没有。”

里美诧异地朝四周扫了一眼,紧紧跟在秋叶身后。

“以前银座有很多客人跑到赤坂或六本木来,最近减少了。”

“这一带还是挺热闹的。”

“渐渐成为年轻人的天下。”

秋叶又回到一木大街,走进一座镶着茶色瓷砖的大楼地下酒吧。

这儿也是赤坂一带的艺伎们常来的去处,日本风味挺浓。秋叶最喜欢这样的氛围。

秋叶选择最里边的座位,和里美肩并肩坐下。

“你喜欢不喜欢迪斯科那样热闹的场所?”

“我不喜欢那样的喧闹,我受不了。”

这家酒吧用纸拉门隔开,墙角挂着灯笼,对这古色古香的灯饰,从乡下来的里美或许有些不习惯。

今天是星期六,女老板还没露面,只有一对客人。年轻人一般不喜欢这种风格的酒吧。来这儿都是些“上班族”的中年人,所以星期六晚上生意一般比较清淡。

“喝点儿什么?”

里美想了一下,朝四周扫了一眼说道:

“这儿有日本酒吗?”

“清酒如何?”

“我不会喝威士忌。”

“那么刚才你也不必勉强喝威士忌,喝日本酒好了。”

“可我不好意思张口。”

“那何必呢?按理说,日本酒最可口。”

秋叶喜欢喝清酒,喝多了,第二天也醒不了酒。喝威士忌或白兰地,容易醒酒,但不如清酒可口。

“用酒壶还是玻璃杯?”

“用玻璃杯吧。”

女招待听了里美的吩咐,轻轻一笑走了。

用玻璃杯喝日本清酒是很罕见的。

秋叶就是喜欢里美的纯真和朴实。

“酒量比以前大了吧?”

“不行,一喝就脸红。”

里美双手摸摸脸颊,问道:

“您经常来这样的地方吗?”

里美所见到的秋叶,除了吃就是喝,所以会有这样的印象,其实秋叶并不那么游手好闲的。

“每晚来喝,那得花多少钱?”

秋叶嘴上虽这么说,而本心则是到死时花光用光。想归想,生活费、付给前妻的赡养费,每月的支出相当可观。幸好,除了工作的收入外,还有父亲留下的遗产,生活没有困难。他是吃遗产的公子哥儿。

秋叶对此感到内疚,但并不觉得羞愧,反正钱就是花的东西,早晚会花完。在继承父亲遗产时,秋叶就是这么想的。

“不过,能玩得动的时候得尽情地玩。”

里美或许不理解这话的含义,但这确实是秋叶的真心话。

“这儿多幽静啊!”里美说。

或许酒起了作用,里美的脸上泛起了红晕。

里美的脸庞在这日本风味灯光的映照下,显得妩媚大方。在“魔吞”那样的地方,灯光反射在镜面上,魅力减去了一半。

此刻在店堂右端的高高的灯笼映照下,里美的侧面轮廓分明。或许有点醉了,稍有倦意。里美把酒杯凑到嘴唇边,一只手轻轻地捋了捋头发,那动作优雅极了。

不多时,从脖子到耳朵根全都红了。

里美闭上眼睛,还是一口一口地喝,她那乌黑的睫毛遮住了下眼睑,模样美极了。当她放下酒杯的同时,睁开了眼睛。

里美自己对这些动作是无意识的。秋叶觉得里美像浮世绘[3]的仕女。她那天真无邪的脸庞上泛起了红晕,那缓慢地喝酒的动作增添了几分妩媚。

秋叶瞅着里美疲倦的表情,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办?

该说的话都说了,再也想不出新的话题。实际上秋叶和里美年龄相差悬殊,能有多少话说呢?

往后,秋叶所希望的就是里美的身体。

不过现在还不到火候,即使提出来,里美也未必答应。通常银座的吧女只跟客人吃一顿饭就轻率地同意上床,那是不多见的。

秋叶并不焦急,不像年轻人那样急不可待地马上就想弄到手,克制不了自己的情欲。

此刻他已发现乡土气很浓的里美,还有妖艳的一面。

当秋叶约里美时,能村还取笑他,现在他发现自己的眼力没错。

如果谈到情欲,他和里美还需要更多接触。不仅在酒吧会面,请她吃顿饭,还必须在她心灵里留下更深的印象。

“再换一家如何?”

秋叶掐灭烟头,考虑下一步的去向。

和自己喜欢的女人加深关系,选定恰当的场所是十分困难的。

首先想到的是情侣旅馆,但突然带她去那种地方,目的很明确。过去有过关系的女人另当别论,初次交往就提这样要求肯定会被拒绝。假如一提情侣旅馆,立刻爽快地跟着去,那男的也扫兴了。

再喝多一点,东倒西歪假装醉了,硬拽她去,也不是不可以,但那样做太唐突了,也不一定能成功。给对方留下坏印象,落得讨人嫌的下场。

找一个高雅一点、不使对方讨厌的地方最合适了。推托工作忙,在市中心找一套高级公寓,或许能诱惑对方上钩。当然女方也会提高警惕,但比突然带她去情侣旅馆强多了。

最近时兴一室的高级公寓,或许是供男女幽会用的。

听能村说,他的两个朋友合资租了一套一室的高级公寓。两人各有一把房门钥匙。在门的邮箱上设立“1”、“2”、“3”三块牌子。“1”表示屋里无人;“2”表示有人先来了;“3”表示和女人一起在屋里。如果出示“3”,另一个即使带着女人来也不能进屋。这时先来的人有优先权。

用数字作暗号,调整得体不会出问题。如果带着女人来了,一马虎没有出示“3”而出示了“1”,一小时后,另一个带着女人来,以为屋里没人,开锁进去,发现先来的男女躺在床上,那就乱了套。

秋叶想起此事,不由得苦笑了一声,里美当然不知道他为什么苦笑。

“对不起,请给点儿水……”

里美要了威士忌后,倦容满面地说。

这时,正好又有客人进来,秋叶决心离开这儿。

“走吧!”

里美点点头站起身来,脚跟站不稳,用手扶住了桌子。

“对不起……”

看来美酒下肚,里美有点醉了。

酒吧在地下一层,一出店门就是台阶,一边往上走,秋叶凑在里美耳朵边轻声说道:

“再去转一家怎么样?”

“我……已经不行了。”

“你的住处关门没有时间限制吧?”

里美忽然有所警觉,看了一眼手表。

“不用慌,我送你去,没事儿。”

走到外面,秋叶要出租车,先上去对司机说去四谷某饭店。

同类推荐
  • 京华烟云(全集)(纪念典藏版)

    京华烟云(全集)(纪念典藏版)

    赵薇、潘粤明、陈宝国、潘虹、 王刚主演电视剧《京华烟云》原著小说。本书是林语堂久负盛名的作品,文中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对传统中国的文化和生活细节的真挚热爱,以及一种极富生命力的老庄哲学境界,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皇皇巨著。全书借姚、曾、牛三大家族的兴衰浮沉,刻画出从清末义和团运动到民国抗战初期长达四十年的社会面貌,从侧面反映出近代中国社会历史的风云变幻,其中安插了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直奉大战、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北伐战争、二战爆发等历史事件,人物繁多,场面宏阔,全景式展现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生的急剧而深刻的变化,被誉为现代版的《红楼梦》。
  • 虎贲

    虎贲

    1937年,国难当头,卢沟桥事件爆发,淞沪会战打响,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新25师师长张一鸣率领全师官兵,斗志昂扬地开赴上海战场,将士们以低劣的武器,不惜与敌人性命相拼,以牙还牙、以命偿命。此后,张一鸣率领他的虎贲之师,在卫国的烽火硝烟中,用鲜血和生命演绎了一个又一个悲壮惨烈的传奇故事。
  • 贾大山小说精选集

    贾大山小说精选集

    本书收录了英年早逝的作家贾大山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如《取经》《花市》、《梦庄纪事》《莲池老人》等一批短篇佳作。他的作品多次获奖,其中《取经》荣获全国首届短篇小说奖。他创作于70年代的《取经》等作品,主要以政治视角写基层干部;80年代“梦庄纪事”系列则不再直接写政治,而是写生活于特定的政治环境下普通农民的人性及人情;90年代之后的作品意在发掘人性的共通之处。
  • 暴富

    暴富

    主人公“木棍”是一家停产国企的留守人员,因收入微薄而承受着方方面面的压力。终于,为生活所迫,他选择离开了单位,下海到了私企。原本想私企人际关系简单,没想到却是潭小水深,让他在其中深陷矛盾旋涡。
  • 他从山中来

    他从山中来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我们应邀前往桐城市采访安徽信诚电脑有限公司董事长,桐城市民生担保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克胜先生。汽车出了合肥,眼前是一望无际的田野,盛开的油菜花宛若金色的海洋。伴隨着阵阵春风,金黄的油菜花海浪般涌动,其间偶尔夹杂着的几抹鲜亮的绿色,是那样的鲜嫩和活泼。汽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窗外的原野在快速地移动,生机盎然的春天,使旅途中的人们心情无比舒畅。汽车一路往南,经过一片山区,山坡上是一层层郁郁葱葱的茶园,一层连着一层顺着山坡向上升展,仿佛欲触天空的脸;山脚下的小河潺潺,静静的仿佛看不到流逝的痕迹。
热门推荐
  • 香港申诉专员制度研究:以历史制度主义为视角

    香港申诉专员制度研究:以历史制度主义为视角

    为了凸显研究的理论意义,避免就制度而论制度,作者陈志勇运用历史制度主义来研究香港申诉专员制度。这是《香港申诉专员制度研究:以历史制度主义为视角》的一个重要创新点。历史制度主义是一种主流制度分析方法,实际上是政治学中出现的第一个新制度主义学派,对“什么是制度?”“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制度如何变迁?”“制度如何设计?”等问题作出独特的回答。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香港申诉专员制度研究:以历史制度主义为视角》的研究逻辑是制度安排、制度运行、制度绩效。
  • 一世为后

    一世为后

    重生归来,她誓要为前世枉死的爹娘与胞弟复仇,一步步的迈入权利的漩涡中心,却不料遇见了多年前在那桃花树下的男子。“四哥,你若要这天下,我陪你,无论输赢,我都与你携手与共!”
  • 甜妻来袭:钦少100宠

    甜妻来袭:钦少100宠

    林小乐穿书了,没错,穿到了自己写的同名烂大街的小说里,虐女主虐的很凶,当初写只是为了自己爽,读者爽,没想到现在自己爽了。敢问跟自己笔下的儿子怎么恋爱,还是异常偏执的,妈妈下不去手啊儿砸穿到回到5年前。当时的林小乐只因救了钦九泽一命之后。就把她囚禁在钦家。更可怕的是钦九泽这男人还很变态。林小乐逃一次就会受到更可怕的惩罚.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的林小乐就是“金手指”,绝不会同意这些发生“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我都会把你留在身边。尽管你怨恨我也没关系。”-钦九泽“钦九泽,我是不一样的林小乐,我重新爱你,重新教你去爱这个林小乐”-林小乐1v1
  • 萧红短篇小说集:后花园

    萧红短篇小说集:后花园

    本书收录的是萧红短篇小说,包括其第一篇小说《弃儿》和最后一篇小说《小城三月》。书中所涉多为弱势人物,或描写他们的爱情,或讲述他们的抗争,或摹状庸常生活里的麻木……题材广泛,主旨多样,按创作时间的先后加以编排,全方位展示了萧红在文学上的开拓尝试。于此可看出《呼兰河传》《生死场》中人物的影子,亦可看出其中故事的延展,故而本书堪称萧红小说创作的“后花园”,亦如她多次提到的祖父的园子那般蔚为可观。
  • 十六汤品

    十六汤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博济方

    博济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从细节中学习

    从细节中学习

    《从细节中学习》中编选了若干经典而具有现实意义的小故事,其中蕴藏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充满了对人世的关爱和生活的热忱。当你在每日的繁忙劳碌之后,燃一盏温暖的黄灯,泡一壶热咖啡,随便翻翻此书,你就能轻轻松松地从中获取智慧的力量和舒畅的理由,之后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妙无限。
  • 我很好啊

    我很好啊

    患有抑郁症的周末在父亲去世后渐渐封闭自己的内心,平时忙于工作,四处奔波而没时间陪伴她的母亲也无计可施,直到转学生姜艾辰的到来,才使周末慢慢开朗起来愿每个愿世上每个小可爱都能遇到属于自己的姜艾辰!被世界温柔以待!
  • 画皮

    画皮

    集市。群众演员上场。群众演员统一穿带帽兜的长袍。有人提着鱼。有人提着肉。有人提着蔬菜水果。还有一些人提着日常物什。群众演员们在舞台上走来走去。疯子也在场上,似乎睡着了。陈氏上场,身后跟着王生。陈氏(停住)咸鱼!(仔细打量咸鱼)好新鲜的咸鱼啊!王生掩鼻,退后了两步。陈氏多少文?卖咸鱼的12文!陈氏12文?打劫啊?卖咸鱼的(拿着成鱼当成刀状,威胁陈氏)把你的银子全拿出来!
  • 十一种孤独(中英双语珍藏本)

    十一种孤独(中英双语珍藏本)

    《十一种孤独》以冷峻的笔触描写了美国二战后五六十年代普通纽约人的生活,写了十一种孤独的人生,主人公都是缺乏安全感、生活不太如意的人:曼哈顿办公楼里被炒的白领、有着杰出想象力的出租车司机、屡屡遭挫、一心想成为作家的年轻人、即将结婚十分迷茫的男女、古怪的老教师、新转学的小学生、肺结核病人、老病号的妻子、爵士钢琴手、郁郁不得志的军官、退役军人等。耶茨笔下都是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描写的是普通人的孤独、失落与绝望,他自己曾说:“如果我的作品有什么主题的话,我想只有简单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没有人逃脱得了,这就是他们的悲剧所在。”?耶茨作为二十世纪中叶美国主流生活的忠实记录者,批评家们将他与契诃夫、菲茨杰拉德、约翰·契弗相提并论。1962年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十一种孤独》出版,更被誉为“纽约的《都柏林人》”。耶茨的作品曾获《纽约时报书评》、《君子》、《华盛顿邮报》等媒体的好评,有四本小说入选“每月一书俱乐部”。此外他还拥有一大批作家拥趸,其中不乏著名作家,如库尔特·冯古内特、安德烈·杜波依斯,他的作品也影响了许多作家,如雷蒙德·卡佛,他被誉为“作家中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