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54200000015

第15章 从异教徒到基督徒(15)

这种发展的结果,在哲学领域兴起了天台宗,我可称它为历史学派。它想调解大乘与小乘的不同解释,认为两者都是表达佛教的同一真理。华严宗有一大堆圣诗与祷文,它们在将一切事物及其本性并入太初“一”的基本教义这一点上,清楚地显示出老子与庄子对其的影响。最重要的是,禅宗的原则可以直接溯源于庄子,它本质上是中国精神的产品,特别是庄子的幽默和对逻辑的否定,在佛教哲学之下起着作用。在民间,有一个上文已经谈及的净土宗,民间十分需要它。民间的想象力特别被一位男菩萨观世音所抓住。这位菩萨为人生的苦难所感,自愿不进入涅槃的幸福,而是回到人间直至把众生救尽为止。他然后变形为一个女神观音(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女神),成为中国流行的女神(比较亨利·亚当斯在《蒙特·圣米歇尔及莎特尔》一书中,十一至十三世纪同样崇拜在欧洲发展的研究)。自此之后,观音对群众想象力的把握,因为她的慈悲,而变得无可抗御。我们必须提及念魔咒及做近乎降神术表演的真言宗。它在西藏与青海(班禅与达赖)有坚固的立足点,不能予以轻视,因为它是一个活的势力,有保持完整的修道院教育与训练——一般来说,比中国其他部分的流行佛教保存得好得多。

所有这些话,我不是谈及佛教在艺术与雕刻上对中国的影响,而是谈及它对中国哲学的影响,并且反过来谈及中国人把佛教演变成合乎他自己天性的情形。我在上文曾提及佛教形而上学对宋朝新儒学者的影响(公元九六〇到一二七六年),佛教哲学继续改变中国人心,直到儒学家为了保存自己起见,不得不考虑它且与它和解。虽然儒家的正统派常常攻击佛教为一种“外国”进口的宗教。佛教加深了中国的哲学且领导它注重意识、实在,以及心的问题。

新儒家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孟子的作品——《礼记》中的两篇《大学》与《中庸》,连同《论语》,合为给中国每个学童诵读的“四书”。第一本书《大学》,是以这几句开始: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止于至善。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所有这些话中有令人惊异的佛教含义。那个“止”字和天台宗用来简括说明它首要教义的是同一个字。“至善”,朱熹用佛教的方式解释为“止于至善之地而不迁,盖必其有以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也”。后来在“致知”的讨论上,朱熹借经文显然有缺漏的机会,放入一点十二世纪宋儒的形而上学: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之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未尽也……

这显然是中国的那些儒家学者为佛教哲学所排斥而被激起去找寻同样的东西。在《大学章句》《中庸章句》的序言上(写于一一八九年二月、三月)朱熹特别提到佛教思想的存在:“而异端之说,日新月盛,以至于老佛之徒出,则弥近理而大乱真矣……”(某些程氏二子的门徒)“倍其师说而淫于老佛者……”这就是佛教对儒家所做的事。

但在佛教的形而上学中,有什么东西这般使中国的知识分子不能不尊重,且开了他们的眼呢?所发生的情形是释迦牟尼曾对意识与实体实行无情的测验,而笛卡儿与康德后来在那里停止。如果笛卡儿曾说:“我思故我在。”他是一个庄子(但我觉得“没有一个人曾感觉到它们”,这是情感),或是惠特曼(我就是我)。但为什么笛卡儿要相信或证明它的存在呢?如果他曾怀疑那个能感觉的心或“能令人信服的理性”而再向前推进,他便可能已到达佛的殿堂。笛卡儿信任那个能感觉的心,佛却猛烈地怀疑它。

《楞严经》是一部哲学杰作,一本披露在康德理想主义之前的冗长作品,在其中空间范畴的本身已被较高的心,或“佛心”所消灭。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考我已编入《中国印度之智慧》中长达五万字的摘录。这里是整个辩论中佛的话的概略。《楞严经》是非常吸引人的读物,不像康德这样难懂,而它常便于回溯原始的资料,使人对这些哲学杰作有直接的认识(本质的禅)。我在这里为它们在佛教理想主义中的意义,且为让我们对禅的教训有清楚的了解,提供几个没有包括在《中国印度之智慧》中的简短摘录。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

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

中间无实性,是故若交芦。

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

汝观交中性,空有二俱非。

迷晦即无明,发明便解脱。

解结因次第,六解一亦亡,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

陀那微细识,习气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

是名妙莲华,金刚王宝觉。

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

此阿毗达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

(“弹指超无学”那句话成为禅宗发展的佛言根据,读下文便知。)

如果笛卡儿是这些阿罗汉之一,佛可能对笛卡儿说:“如果你不相信你自己的存在,为什么你又信赖那个能感觉的心的本身呢?”因为那个能感觉的心,不过是和其他五个感官(眼、耳、鼻、舌及手指)并列的六个感官之一,它们扰乱我们对真理的知识。佛自己和佛教徒的努力是除去常态的扰乱,以及它的对记忆与感觉印象的负担,而把我们能感觉的心置于最佳的状态,达到完全自由及一个较高的心、神秘的心的本质。这一点是在下面一段说明中,由佛用一条丝巾有六个结的妙喻来讲述。佛是在一个门徒的大集会中演说的,这些门徒都已成为菩萨。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闻佛如来无上慈诲,祇夜伽陀,杂糅精莹,妙理清彻,心目开明,叹未曾有。

阿难合掌顶礼白佛:“我今闻佛无遮大悲,性净妙常真实法句。心犹未达六解一亡,舒结伦次。惟垂大慈,再愍斯会及与将来,施以法音,洗涤沉垢。”

即时如来于师子座,整涅槃僧,敛僧伽梨,揽七宝几,引手于几,取劫波罗天所奉华巾。于大众前绾成一结,示阿难言:“此名何等?”

阿难大众俱白佛言:“此名为结。”

于是如来绾叠华巾,又成一结。重问阿难:“此名何等?”

阿难大众又白佛言:“此亦名结。”

如是伦次绾叠华巾,总成六结,一一结成,皆取手中所成之结,持问阿难:“此名何等?”阿难大众,亦复如是次第酬佛,此名为结。

佛告阿难:“我初绾巾,汝名为结。此叠华巾,先实一条。第二第三,云何汝曹复名为结?”

阿难白佛言:“此宝叠华缉绩成巾,虽本一体,如我思惟,如来一绾,得一结名。若百绾成,终名百结。何况此巾只有六结,终不至七,亦不停五。云何如来只许初时,第二第三不名为结?”

佛告阿难:“此宝华巾,汝知此巾元止一条。我六绾时,名有六结。汝审观察,巾体是同,因结有异。于意云何?初绾结成,名为第一,如是乃至第六结生。吾今欲将第六结名,成第一不?”

“不也,世尊,六结若存,斯第六名,终非第一。纵我历生尽其明辩,如何令是六结乱名?”

佛言:“如是,六结不同。循顾本因,一巾所造。令其杂乱,终不得成。则汝六根,亦复如是。毕竟同中,生毕竟异。”

佛告阿难:“汝必嫌此六结不成,愿乐一成,复云何得?”

阿难言:“此结若存,是非锋起。于中自生此结非彼,彼结非此。如来今日若总解除。结若不生,则无彼此。尚不名一,六云何成?”

佛言:“六解一亡,亦复如是。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如劳目睛,则有狂华。于湛精明,无因乱起。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劳颠倒华相。”

阿难言:“此劳同结,云何解除?”

如来以手将所结巾偏掣其左,问阿难言:“如是解不?”

“不也,世尊!”

旋复以手偏牵右边,又问阿难:“如是解不?”

“不也,世尊!”

佛告阿难:“吾今以手左右各牵,竟不能解。汝设方便,云何解成?”

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于结心解即分散。”

佛告阿难:“如是如是。若欲除结,当于结心。阿难。我说佛法从因缘生。非取世间和合粗相。如来发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随所缘出。如是乃至恒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头数。现前种种松直棘曲鹄白乌玄皆了元由。是故阿难,随汝心中选择六根。根结若除,尘相自灭。诸妄销亡,不真何待?阿难,吾今问汝,此劫波罗巾六结现前,同时解萦,得同除不?”

“不也,世尊。是结本以次第绾生。今日当须次第而解。

六结同体,结不同时。则结解时,云何同除?”

佛言:“六根解除,亦复如是。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解脱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

至于康德的空间的范畴,佛把它解释为一种“迷妄的”心境。

觉海性澄圆,

圆澄觉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虚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国土,

知觉乃众生。

空生大觉中,

如海一沤发。

有漏微尘国,

皆依空所生。

沤灭空本无,

况复诸三有?

现在我们已接近对禅的研究,简言之,它是在一个闪光中对真正实在的直觉的把握。难就难在从任何感觉之一达到心的本质的自由。

香以合中知,

离则元无有,

不恒其所觉,

云何获圆通!

或者将人的沉思固于一个目的物之上,例如人的鼻尖。

鼻想本权机,

只会摄心住。

住成心所住,

云何获圆通!

用说明性的语句来达到真正了解或证实,特别困难:

说法弄音文,

开悟先成者。

名句非无漏,

云何获圆通!

最后,弟子之一的文殊,对另一大弟子阿难说法,警告他抵抗记忆,甚至包括对刚才他所听闻的佛所说的话的记忆。

阿难纵强记,

不免落邪思。

岂非随所沦,

旋流获无妄?

阿难汝谛听:

我承佛威力,

宣说金刚王。

如幻不思议,

佛母真三昧。

汝闻微尘佛,

一切秘密门。

欲漏不先除,

畜闻成过误。

……

却来观世间,

犹如梦中事。

摩登伽在梦,

谁能留汝形?

如世巧幻师,

幻作诸男女,

虽以诸根动,

要以一机抽,

息机归寂然,

诸幻成无性。

……

大众及阿难,

旋汝倒闻机,

反闻闻自性,

性成无上道,

圆通实如是。[15]

一、禅

摩诃迦叶在讲经讲到某一点时微笑,这是一种会心的微笑,禅宗在此追溯到它的起源。于是佛教最流行的一个宗派从此开始,因为迦叶被认为是禅的教义的第一位老师。经过了二十八代达摩来到中国,带来了佛心及会心的方法(严格地说是心印,吻合得像印版一样),而成为大家所知的禅宗的始祖。这事发生于六世纪。当时中国人与某些统治者已经信佛教,这种禅的教派在中国人心中得到了迅速的共鸣。这个宗派发展得很快,经过六代师弟相传,至伟大的六祖惠能止,由这一点起,在南中国与北中国各有丰富而不同的发展。[16]

经过十余代,铃木大拙教授来到哥伦比亚大学演讲禅学。用言语来传授一种言语无用的教义,且对具有逻辑观念的西文听众解释逻辑的无用,真是一项伟绩。对于释明某种超乎人类通常了解的无限真理而用某些字句,或只解释那些字句,都的确是无用的。禅所想成就的是得到一种在感觉的心以外的“无限制”的心境,而人愈用被文字限定的言语,会愈迷惑。因此,中国的大师们发展出让局外人觉得神秘的手势与谜语。当有人问一位大师什么是禅的时候,那位大师在他脸上打一巴掌作为答复;另一位大师只竖起他的手指;另一位大师可能吐口水。所有这些都是教授一种否定一切教义的教义,传达一种本身避免一切言语与一切逻辑的探究真理的方法,用手势或动作来暗示日常生活中一个简单动作庄严、神秘超凡的性质。我知道铃木大拙教授不会给哥伦比亚大学生一个耳光作为传授神圣智慧的工具。其实他是应该这样做的。

禅完全是直觉。因此它发展出一种特殊技巧与目的不同的效果。禅是梵文“Dhyana”的中译,意义是入定,原是佛教徒六种修炼方法之一。但它比单是“入定”走得远得多。传说佛曾将这种“教外别传的特殊教训”传授给迦叶,以佛心教义为基础。因为人人皆有佛心,或佛心在他们之中。要想恢复这个心的原始状态,只是把一切由感觉印象、知觉心、区别心,言语、逻辑分析以及教义而致乱七八糟的心洗净。因此有人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同类推荐
  • 2013民生散文选本

    2013民生散文选本

    《2013民生散文选本》精选了2013年发表在全国 各地报纸、杂志等媒体上的优秀散文,作者中多为当 代中国文坛著名作家。这些文字优美清新,或温婉圆 润,娓娓道来,或老辣独到,鞭辟入里,无不透露出 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以及对民生,对亲情、乡情等 的挚爱。
  • 美国五大黑手党家族传

    美国五大黑手党家族传

    他们是美国黑道王中之王,控制着拉斯维加斯赌城,好莱坞影城,将无数社会名流、影坛明星玩弄于股掌之中、床榻之上——艳星玛丽莲·梦露香消玉殒;他们涉足政坛、染指白宫、操纵总统竞选,又在光天化日之下将总统谋杀——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因福得祸。他们是法律的天敌,正义的克星,昨天他们制造了一起起罪恶;今天,罪恶并没有绝种……
  • 民国的农村1:农事考

    民国的农村1:农事考

    《齐如山文丛·民国的农村1:农事考》一书中,齐如山先生重点介绍了民国时期农工的分类和园艺的分类。
  • 林徽因诗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诗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本书收录了林徽因文学作品中的散文、小说、诗歌和书信,真切地展示了她在文学、建筑、感情、家庭中的心路历程,反映了那一段历史。她的散文热情洋溢,意蕴悠长;她的诗曼妙飘逸,如浅吟低唱,有音乐美感。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可读性和收藏价值。
  •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创作生涯中惟一的一部散文集,其中包括十篇散文。比较完整地记录了他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脉络,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清末民初的社会风貌图,本书除了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月花夕拾》之外,还收录了一部分鲁迅先生的精品杂文。这些杂文处处体现着鲁迅先生思想和智慧的光芒,希望通过这样一种编排形式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历程和作品风貌,深刻体悟鲁迅先生的文学精神与人文思想。
热门推荐
  • 来无影去无踪

    来无影去无踪

    一个平凡之人,来到异世用自己的极限走向巅峰。它不理俗事,专心修炼!他觉得不论在哪个世界,自己有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我修炼到没有人可以动我的地步,就能笑傲江湖,不做别人的傀儡。修真之路
  • 在综漫中的BUFF女神

    在综漫中的BUFF女神

    因为看女装大佬,而发出‘恶毒’誓言,导致穿越变身成了妹纸。终于等到金手指激活,获得的却是,一个50年才能抽奖一次的金手指。想要努力活着,却总感觉晚节不保。只想努力生存在综漫世界。①:火影篇(已完结)②:漫威篇————这是一本携带系统,穿越在综漫世界,偏向正统的,变身文。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互联网思维闯江湖

    互联网思维闯江湖

    当恩怨变成交易,信息比武功更具战略价值,天下第一高手只能给人做保镖,一只互联网世界的IT创业狗穿越来,要做江湖第一大生意。
  • 零售业十大赢利艺术

    零售业十大赢利艺术

    2005年,中国零售业将全面放开,世界各大零售巨头蜂拥而至。面对这种机遇和挑战,我们自己的零售企业将如何面对。生存还是毁灭?关键在于如何找到自己的赢利点。本书结合最新零售业的发展,全面梳理了零售业的十个赢利关键点,以新鲜、生动的笔触,透彻的分析,给民族零售业指出了生存之路!这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让我国零售业由当初“狼来了”的恐慌转为促动、奋起,大动作的兼并、重组构筑“旗舰”壮大实力与“洋”店抗衡。
  • 凰权:美人如毒药

    凰权:美人如毒药

    临死,云倾娆才知道自己这一世活的有多荒唐。她贵为长公主,费尽心机辅佐弟弟登上皇位,却没想到弟弟并非亲生,被人随便挑拨便将她推下地狱,身边的人更是从一开始就暗藏鬼胎。公主府被血洗,亲妹妹当着她的面被剁成肉泥,她幡然醒悟,狡兔死走狗烹……今生,她是相府心智未开的庶女,天崇第一美人,被赐给生前的死对头,战功赫赫,弑杀成性的天崇国唯一外姓王为妾。这一世,她不会再那么痴傻,被人哄骗,那些欠她的,她欠的,她都会一一还回去!她要血债血偿!
  • 哎呀又掉坑里了

    哎呀又掉坑里了

    潜力对话小说《我的手机会变身》新发,就在萌话,可兴趣的可以去看看。说来奇怪,青桥有个特殊的能力,就是会经常掉坑!还有人,聘她做专业掉坑员。专攻掉坑!这个掉坑有什么好?不就是运气差?说来你不信,第一次掉坑她就求得了未婚夫。第二次掉坑,救了古代男子……第三次掉坑……这掉进的坑是一次比一次惊险……是天灾还是人祸?当然是人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坑?预知详情请看文。谢谢。
  •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朱自清编写的《荷塘月色》分为感悟生活、故人旧事、行走的踪迹、思索人生四辑内容,其中,四辑中的佳作,无一不体现朱自清先生为文的特色;第二辑的七篇作品之中,《背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其简洁朴实的文字,忧郁萦绕的氛围,为世人展示了中国式的父子情深;《阿河》塑造了一个勇于追求个人幸福,敢于反抗旧礼教的新女性形象;《白采》借叙述与白采生前交往的二三事,表现了当时知识分子处境的凄凉;《儿女》一扫前面的沉郁压抑气氛,满篇幽默,字里行间透露出朱自清先生为人父的大快乐与小烦恼;《白马湖》和《我所见的叶圣陶》表达了作者对志同道合的朋友的深深怀念和惺惺相惜;《给亡妇》是泣血泣骨的悼念亡妻之作,力透纸背的情意让读者动容;第三辑中收录了在朱自清先生的几部代表性散文集中的游记;第四本辑中,《航船中的文明》虽曰“文明”,其实是反讽了封建习俗的愚昧;《生命的价格——七毛钱》借一笔买卖孩子的交易,斥责了人情的淡薄和世事的险恶;《正义》一文通过戏谑的口吻,在千方百计寻找正义而不得中,讽刺了当时正义感普遍缺失的现象。
  • Crush

    Crush

    Amalie is a sexy, beautiful thirty-year-old haute bourgeoisie wife of a distant husband. One evening at a service station on the outskirts of the Bois de Boulogne, she meets David and steps into an erotic and sensuous new life. Twenty years her senior, darkly handsome, and almost embarrassingly virile, he is a suave filmmaker, a confirmed bachelor, and the perfect match for the perfect affairbut one with a twist. Amalie isn't looking for love, but she's hungry for pleasure. Written with cool-headed intensity and sexual heat, Crush is an unforgettable odyssey through the wilds of desire into the badlands of erotic obsession.
  • 砺炼完美人格

    砺炼完美人格

    塞缪尔·斯迈尔斯在这方面的兴趣一直被“砺炼完美人格”这一主题所吸引,他习惯于从给那些年轻人的演讲体会中做些记录,有时在几个小时的课堂后作笔记,记下阅读、观察和生活经历的结果,因为他在构思与此相关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