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5200000033

第33章 学习成了大问题 (3)

从那以后,我不再三番五次地催促玲玲读书、写作业,即使她写的作文再差,我也会找出几个句子甚至一句话,用红笔画下来。玲玲问:“爸爸,这句话怎么了,又是哪里错了?”

我说:“没有错,孩子。这句话写得很棒,很出彩,以后玲玲要多写这样的好句子哦!”

玲玲笑笑说:“原来是这样啊!我知道了,爸爸,我会继续努力,让爸爸多表扬我的。”

没过多久,玲玲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吃饭的时候,我就让她当着全家人的面朗读自己的文章,然后全家人一起为她鼓掌。结果,玲玲的作文写得越来越好,她也越来越爱写了,整个人也自信了不少。

4.总考第二名

——用鲶鱼效应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

“妈妈,考试成绩和名次都出来了,我考了第二名。”8岁的男孩田田一回家就跑进厨房,兴奋地将自己的成绩告诉妈妈。

妈妈也很高兴,表扬田田道:“孩子,你真棒,考到第二名真厉害!你说说,想要什么奖励,妈妈一定满足你。”

一直以来,田田的学习成绩虽然不错,但在班里的名次只是一直保持在前十名,从没考到第二名。所以,这次爸爸妈妈都很开心,他们打算带田田到他最喜欢去的游乐场痛痛快快地玩一次,以此当是给田田的奖励。

几个月后,学校又一次考试,田田还是第二名。这次,爸妈又齐声夸赞道:“田田真聪明,这回又考了第二名,我们都以你为荣,你是最优秀的!”在爸爸妈妈看来,田田考第二名已经是很好的成绩了,他们很满足,很欣慰。他们觉得田田以前一直很认真,但从未进入前三名,那肯定是他的潜力有限,可能再怎么努力都进步不了多少。

然而,之后的几次考试中,田田竟然每次都考第二名,从未考过第一。而且每次考了第二,爸爸妈妈同样会很高兴地表扬他,奖励他。可慢慢地,爸爸妈妈有些奇怪了,他们在想:“为什么田田总是考第二名,而且和第一名的成绩只差几分,那他考第一名不也很容易吗?”

可爸爸妈妈不敢直接问田田,怕给孩子增加负担。于是,他们让邻居家的小女孩、田田的好朋友去问。小孩子之间的对话都是很坦诚的,他们不会互相隐瞒。

田田说:“我每次考第二,爸爸妈妈都很开心,会奖励我很多东西,我很满足了啊,为什么还要考第一,那多累啊。再说了,有时我也挺想考个第一名,让爸爸妈妈更加高兴,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一上考场就有点儿紧张,本来会的题就做不出来了,结果就比第一名少了几分。”

案例深度解析

孩子总考第二三名,很多父母就会疑惑:“为什么总是没有进步?与第一名只差几分,为什么没有一次考到第一呢?”其实,除了孩子本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考场气氛的适应程度之外,父母对孩子成绩的态度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促使孩子作出“考第二”的决定。

1.考场上出现“约翰逊效应”

心理学中有一种约翰逊效应,说的是如果一个人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即使平时表现再好,在竞技场上也会失败。这个效应得名于一位名叫约翰逊的运动员,他平时训练有素,表现出很强的实力,但每次上赛场后总是失利,这就是因为他的心理素质较差,得失心过重而导致信心不足。

其实,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孩子看起来也很努力,也有考第一名的实力。但真正上了考场后,他们经常会因适应不了考场气氛或对自己没有信心而紧张,于是就无法正常发挥。

2.父母“知足常乐”

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和田田一样,他们认为考第二名,爸爸妈妈总会很高兴地夸他、奖励他,那他就很满足了,所以就没了进取心。事实上,第二名的确是不错的成绩,父母应该表扬、奖励孩子,但每次孩子考第二,父母都很知足,并大肆表扬、奖励孩子,就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对他没有更高的要求,那他就轻轻松松地继续考第二名就够了。

另外,父母总是满足于孩子的“第二名”,对孩子没有更高的要求,就无法激发孩子的潜能,无法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一个人没有竞争意识,没有不断挑战的决心和信心,他当然就不会有多大的进步了。

心理学家支招

打破孩子“考第二”的“常规”,不是没有可能。只要父母适当改变自己的态度和教育方式,适时激励孩子不断挑战,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并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生活环境,孩子就能不断进步,取得新的突破。

具体来说,父母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改变孩子的心态、行为。

1.用“鲶鱼效应”激发潜能

喜欢吃沙丁鱼的挪威人,为了不让沙丁鱼很快死亡,便在沙丁鱼槽中放进一条它的“天敌”——鲶鱼。结果,遇敌的沙丁鱼都十分紧张,四处躲避,加速了游动,这就激发了沙丁鱼体内的活力,使它们存活了很长时间。后来,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鲶鱼效应”,其意是竞争能激活人的内在潜能。

其实,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也该运用鲶鱼效应,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让孩子勇于接受新的挑战,让孩子懂得:只有努力做到更好,才能获得更好的东西。比如,当孩子考第二名时,父母在奖励孩子的同时可以告诉他:如果下次进步到第一名,爸爸妈妈会满足你一个更大的愿望。这样,孩子就会更有动力,有斗志。

另外,父母可以用一些不思进取最终失败的负面事例教导孩子,让孩子明白只有竞争才有可能成功,自己的目标才有可能达成。

2.给孩子找一个“竞争对手”

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父母可以给孩子找一个竞争对手。对一个总考第二名的孩子来说,这个竞争对手就应该是“第一名”。每个人都有一种追求优越感的欲望,它激励着人们不断进取,努力战胜对手,最终获得成功的喜悦。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可以运用比较的方法,让孩子看到自己与“第一名”的差距,然后激励孩子去弥补差距,赶超对手。

当然,如果孩子成绩相对较差,还不是第二名,那父母就应循序渐进,选择一个孩子比较熟悉,水平略高一筹的“对手”。若孩子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太大,就容易使孩子产生望而生畏、高不可攀的心理,可能会打击到孩子的自信心。

3.给孩子轻松的考场体验

父母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学习环境,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如果孩子出现一上考场就紧张甚至恐惧考场的心理,父母可以用轻松、幽默的语言鼓励孩子,让孩子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在平时生活中,父母可以和孩子做“模拟考场”的游戏,父母当监考老师,孩子是考生,在此过程中,父母给孩子更多言语关怀和鼓励,发现孩子情绪紧张,父母可以讲些小笑话、小故事等活跃气氛,让孩子体会到考场并不是那么可怕的。慢慢地,孩子在实际考试过程中就不会那么紧张了。

他山之石

爸爸姓名:秦可

爸爸职业:体育老师

女儿姓名:丽丽,8岁

丽丽是个聪明的孩子,自从进入学校,她的成绩一直不错,每次考试都能考到前十名,有时还会进前五,我和她妈妈都很满意。为了不给女儿过大的压力,我们从没有刻意要求她考到前三名甚至第一名。

可是,有一次,我无意中听到女儿对同学说:“其实这次考试我能考到前三名呢,但是我每次考进前十名,爸爸妈妈就很高兴了,所以我故意把几道题做错了。我怕这次考到前三名,以后万一哪次考差了,爸爸妈妈会生气。以前茜茜(她们班第一名)就一直考第一名,但有一次她考了第二名后,她爸爸就罚她暑假的一个多月里都不许跟我们玩,让她在家学习……”

听了女儿的话,我才知道原来她还有很大潜力没有发挥出来,但同学的经历让她害怕,所以她才刻意保持了目前的成绩。于是,我决定尝试激励女儿,让她变得更优秀。

因为我是体育老师,女儿从小就喜欢跟着我做运动、看各种体育比赛,她最喜欢看的是游泳比赛。于是,我就带女儿去游泳馆看比赛,希望借此激励她去争取更好的名次。

当比赛结束,冠、亚、季军站在领奖台上的时候,女儿比那几个运动员还要激动,她不停地称赞他们“好棒”“好厉害”。这时,我抓住机会说:“丽丽是不是也想像他们那样,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让大家都称赞你呢?”

“当然想啊,可我又不会游泳,也不擅长其他运动项目,怎么能站到领奖台上呢?”丽丽问。

我说:“你不能站到体育比赛的领奖台上,但是你可以在考试的时候努力考进前三名,那样你同样可以站在学校的领奖台上啊,学校不是经常表彰成绩优异的同学吗?”

丽丽点点头说:“爸爸,你说得对,我也可以考前三名,站在班里的领奖台上感受成功的快乐。”

那次之后,丽丽果然开始努力学习,之后一次考试竟然一下子考到第一名。我和她妈妈都很高兴,但在表扬的同时,为了不让她有压力,我们鼓励她:“丽丽这次考了第一名,真的很厉害,以后只要继续努力学习就行了,重在过程。只要爸爸妈妈看到丽丽在努力,考第一,还是第二、第三都没有关系。”

之后的时间里,我们经常激励女儿,女儿进步得很快,即使不是第一名,成绩也很不错,而且很受老师和同学的肯定。

5.你帮我报学习班,征求我意见了吗?

——巧妙应对孩子的叛逆心理

8岁的珍珍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虽然放暑假了,但她起床时间并不比平时晚。放假这些天,珍珍要上3个学习班,有英语班、奥数班、钢琴班。

每天早晨,陈女士都很早起床叫女儿:“珍珍,快起来上学习班了,去晚了老师就走了,妈妈的钱也白花了。”

珍珍道:“妈妈,让我再睡5分钟好不好,这些天要上这么多学习班,我实在太累了。”

陈女士一边做早餐,一边继续叫珍珍快点儿起床。这样持续十多天后,珍珍终于忍受不了了。

一天,珍珍起床后在餐桌前吃早点,那时陈女士已经吃完,她便催促道:“珍珍,快点儿,别磨蹭了,怎么总是这么慢吞吞的,上奥数班要迟到了。”

“妈妈,我不想上奥数班和钢琴班,一想到这些我就头疼。我喜欢画画,我想上绘画班,可以吗?”珍珍怯怯地问陈女士。

陈女士生气地说:“你怎么可以这样,妈妈花了那么多钱给你报的班,你怎么可以说不去就不去,太不懂事了。”

珍珍觉得很委屈,原本她就不想上那些学习班,是陈女士非要让她上的。于是,她大声地对妈妈说:“那么,妈妈你报那些学习班的时候征求我的意见了吗?我根本就不喜欢上奥数课和钢琴课,可你还是逼着我上,根本就不尊重我!”

陈女士这才反应过来,原来孩子和大人一样,也需要被尊重,否则,孩子也不会尊重大人,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后来,陈女士应珍珍的要求,给她报了绘画班,珍珍学得很认真。

案例深度解析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逆反心理的孩子,这些孩子什么都喜欢与父母对着干。不过,最让父母头痛的,就是在学习上与自己对着干的孩子:你让他学习,他偏不学;你让他认真些,他偏马马虎虎。

孩子为什么会产生逆反心理呢?多是由于教养方式不当:

1.父母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

生活中,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习惯按照自己的想法、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要求孩子。尽管父母的出发点是不错的,是为孩子好,比如,帮孩子报一些学习班,可是,父母忘了,孩子有自己的需求与想法,报学习班只是父母的需求,而不是孩子的需要,如果孩子对各种学习班没有任何兴趣,那他就无法用心去学。

2.父母缺少对孩子的尊重

同类推荐
  • 有弹性的孩子更强大:好妈妈弹性教育40招

    有弹性的孩子更强大:好妈妈弹性教育40招

    强大的孩子,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也能坚韧地面对各种挑战,能自信地从失望、困境、创伤中复原。本书从心理弹性、思考弹性、管理弹性、情绪弹性、期望弹性、人际弹性、时间弹性八大方面进行详细叙述,教父母如何用“弹性”教育40招把孩子培养得更强大,更成功。
  • 孩子粗心大意,妈妈怎么办?培养孩子细心能力的66个细节

    孩子粗心大意,妈妈怎么办?培养孩子细心能力的66个细节

    粗心大意的危害我们都很清楚,那么,面对粗心大意的孩子,我们又该怎么办呢?本书从孩子粗心大意的表现与危害、妈妈对孩子粗心大意的误解、孩子粗心大意的原因分析、应对孩子粗心大意的能力培养、解决孩子粗心问题的小策略、教孩子学会有计划地做事、全面培养孩子细心的好品质、应对主要学科粗心大意的情形这8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孩子粗心大意方方面面的问题,并总结出了一系列应对方法,从而帮助妈妈改变孩子粗心大意的毛病。
  • 孩子,为你自己读书

    孩子,为你自己读书

    读书,是一件苦差事。大多数孩子都在抱怨,读书苦、读书累,甚至常常感到迷茫。其实,孩子有这种想法,大都是不明白为什么要读书,或者说认识不到读书的重要性。在这种状态下,孩子产生厌学、叛逆的行为,从而让老师和家长头疼不已。 《孩子,你在为谁读书》针对孩子的读书问题阐述了科学的观点,告诉孩子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为你自己读书!孩子在学习上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成就明天的辉煌。《孩子,你在为谁读书》旨在从读书志向、兴趣、方法等引导孩子如何读好书。
  • 爸爸妈妈最难回答的问题

    爸爸妈妈最难回答的问题

    好奇是成长的原动力。在科学史上,许多重大的发明发现都与科学家小时候好奇心强密切相关。 愿意思考、喜欢探索是孩子的一种天性。每个健康的孩子都会这么做的。对许多家长来说,孩子的问题是许多欢乐和烦恼的源头。那么,如何面对对什么都充满好奇的孩子?善意的谎言或者是支支吾吾的解释?其实都不必要。本书作者辑纳了孩子最常提出的一百多个问题,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生长发育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回答,并请专家进行了分析和点评,无疑是一本父母必备的“问题宝典”。
  • 妊娠分娩·育儿全书

    妊娠分娩·育儿全书

    从妊娠、分娩到育儿,是一个科学、系统、复杂而又长期地孕育生命的过程,这当然会倾注即将为人父母者的大量心血。然而,如果不懂这一过程中的科学知识、方法和技巧,很可能就会事倍功半。本书帮助年轻的父母知道怎样去主动、选择性地受孕,避免影响受孕的不利因素;了解孕期要注意的饮食与营养,做好安胎养胎;了解孕期胎儿生理发育的特点和变化,在不同时期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胎教;了解分娩的过程,使孕妇顺利度过分娩期;学习宝宝的喂养特点和护理技巧,让宝宝的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熟悉宝宝日常易发生的意外,当出现异常时不会忙中出错;了解宝宝易发生的疾病,当出现疾病征兆时不会“病急乱投医”。
热门推荐
  • 大归元

    大归元

    一则预言,两族恩怨。雄剑玉匣,有刀红名。苦寻灵犀,永生超脱。终如星月一梦,万境成空。群:884501784
  • 你不可不知的100个教子误区

    你不可不知的100个教子误区

    《你不可不知的100个教子误区(畅销双色版)》一书,正是奉献给广大家长和老师们的一部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很强的自学读物和教材。这本书组织了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国外的若干教育专家和教授,集结了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的诸多老师的教育智慧共同撰写而成。全书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中借鉴,掌握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避免造成劳而无功、事倍功半、事与愿违、一事无成等各种失误。
  • 激光聚焦

    激光聚焦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 潮湿的春天

    潮湿的春天

    刘诗诗什么时候从教室里离开的,谁也没在意。大家都在安静地晚修,白亮的节能灯下,36张桌椅,每张小桌上都堆放着厚厚的一摞书本,间或还夹有笔筒、水杯和小茶叶罐等常备物什,留出的空间只够容一颗头颅。抽屉里也溢满了书和文具。教室很大,对于只有36人的小班来说显得略有些阔绰。前后各有一台柜式空调,眼下是三月,空调还没派上用场。左右墙壁上分别对称挂着几幅楷书写就的励志帖——“不问耕耘,但问收获,天道酬勤”“滴水穿石战高考如歌岁月应无悔,乘风破浪展雄才折桂蟾宫当有时”“造物之前,必先造人”“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 最爱你的声音

    最爱你的声音

    “你哭的声音都那么好听,说话的声音肯定更好听,你一定可以说话!”少年肖轩对着失语的童童如此说。而罗小丹自从莫名其妙地多了一位母亲,一个女儿后生活变得完全不一样。肖轩和新来的赵童童又会碰撞出怎样的故事呢?
  • 三代人·六十年:中国乡土社会的40个故事

    三代人·六十年:中国乡土社会的40个故事

    这是四十名选择了历史学专业的大学生,在求学期间写成的关于六十年来三代人所经历的四十个故事。这是他们利用每个寒暑假期,甚至在怨言与无奈中且行且思,进而潜心搜集与自己性命相连的平凡而真实的故事。涉及地域包括东海之滨、钱江两岸,天府之国、黄山之畔,天山之麓、黄河之源,白山黑水、燕赵故地……每个故事展开的是一小卷朴实无华而又散发着淡淡芬芳的乡土生活场景,它从一个个小点见证了六十年中国社会之变迁与发展、无奈与希望、光荣与梦想,也见证了大学时代青涩、坚守、成长的学习片断之美好记忆。
  • 动漫时空毁灭者

    动漫时空毁灭者

    毁灭与创造,相辅相成,生生不息,跨越时空,创造未来。为了你,我愿与整个世界为敌!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

    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

    本书是梁晓声先生深度解剖当代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与国民性的最新重磅力作。作者以一如继往的冷峻而智慧的笔调、渗及骨髓的透视深度,以及充满人文理性的文字,对当代的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状况,普通人人生的尴尬,以及关于中国的文化与文化人,给出了自己的观察与评述,可以说是一部关于中国社会人文现状的“田野调查”,也是一部深度的社会观察笔记。在本书中,作者直视人性的软弱,颂扬人性的闪光与良知的自省,由此,我们才能获得改变与进步的勇气,并期许与拥抱光辉的未来。
  • 未经允许,私自爱你

    未经允许,私自爱你

    我恨江予迟。他毁了我的婚姻,成了我和陆景川的第三者。被迫嫁给他,我眼睁睁看着自己家道中落,旧爱家破人亡。但我更恨我自己。明明做梦都想杀了他,却偏偏爱上他。当真相被揭露,我才知道爱他原来那么痛。江予迟,我曾恨我爱你,现在我只恨我没有好好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