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48800000002

第2章 序二:我的学生姜淑梅/艾苓

我的学生里,姜淑梅同学年纪最大,学龄最长,她芳龄七十六,学龄十六年。

我的学生里,姜淑梅同学对我最好,今天拿来剥好的松子,明天递来削好的苹果,总笑吟吟的:“俺给老师送礼来了。”

她是我娘。

娘以前认得几个字,不会写。二舅办小学的时候,娘五六岁,姥姥跟二舅说:“让她到学校玩吧,别掉坑里就行。”学校就她一个女孩子,她只能自己玩。虽说不会写,国语课本的前几课,她现在还能背下来。因为战乱,上学的路刚刚开始就断了。

娘羡慕读书人。作为她的女儿,我一直生活在她的羡慕里,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工作。因为娘的羡慕,我偷了很多懒。只要我在看书写字,娘就认为我在做正经事,顶顶重要,她不声不响把家务活儿全包了。因为娘的羡慕,我成了懒丫头,好些年都不知道疼惜她。

上小学的时候,她做饭我烧火,她说:“人家都说你作文写得好,俺听听中不?”

我乐意给她念作文,等着夸奖。

听完作文,她停下来看我:“老师夸你写得好了?”

“嗯。”

“俺看不咋的,没劲。你自己看呢?”

我不大高兴,说:“我看挺好的,老师都表扬我了。你不懂。”

娘说:“俺是不懂,可写文章总得有点儿劲吧?你这个没劲。”

等我上了中学,再给娘念作文,她点头的时候多了,说:“这个有点儿劲了。”或者说:“这个有劲。”

那时起,对娘我不再小视,她的判断是对的。

一九九六年九月下旬,我到鲁迅文学院作家班读书。爹娘随后从家里出发,坐汽车回山东老家。路经秦皇岛时发生车祸,爹当场身亡,娘就在现场。我能想出娘的悲伤和绝望,但她把悲伤和绝望都留给自己,坚决不让人通知我,仅仅通知了我丈夫。

朋友泄露消息给我时,已是事后十多天。难过之余,我最担心的还是娘。电话打到秦皇岛,丈夫说娘还好,很刚强,已经回家了。娘逼着大家吃饭,买了好几种常用药,给大家去火。他还强调,娘不告诉我,怕的就是耽误我学习,叫我千万不要回去。

我屈从了,但放心不下,想到娘就泪湿眼睛。

有一天我正在寝室看书,同学打开门说:“爱玲,看看谁来了。”

门口站着我的白发亲娘!

我奔过去抱住娘,娘也用力抱住了我,我们都没让自己流泪。

平静下来,娘说:“俺想通了,你爹去世了,俺得好好活,俺还有六个孩子呢。俺整天难过,俺的孩子不是更难过吗?”

娘告诉我:“你爹去世后,俺的孩子都长大了,懂事了。你二哥平常最粗心,想拴他一会儿都拴不住。现在赶都赶不走,半夜出车回来,也要到俺的屋里坐一坐。”

娘一再叮嘱:“像看书一样,把这一页翻过去吧。翻过去就不要再翻过来,没用。安心学习,记住了吗?”

娘瘦多了,但我看得出,被不幸击倒的娘已经站起来。她需要支撑和倾诉,我们便在宿舍、在校园、在公园里唠。她的一个想法就是学认字和写字,记些有趣的旧事新事供我处理。

偶尔,有同学或朋友来房中海阔天空地侃,娘坐在一边静静地听。我有些于心不忍,人家走后,娘却很高兴:“俺就是喜欢听有文化的人说话,人家说的话就是有道理。”

我建议:“那就听一次课吧,大作家讲课更有意思。”

娘连忙摆手:“不行,人家讲课哪能随便听?”

征得学校同意,在我们的簇拥下,虚岁六十的娘走进作家班的课堂,坐到我前面,只留给我一头白发。

起初,她一定很紧张,把粗糙的左手张开罩在头发上。那头白发雪白雪白,很多人惊叹它的美丽和纯粹。坐在一群黑发人中间,她一定觉得自己的头发太惹人注意,与周围的黑发太不相称了,也许还有些自卑。

那次课是苏叔阳先生讲的《电影·文学·人生》。几分钟后,娘的手便落下来,一动不动,她的神情一定认真得像个小学生。

下课以后,我们都问她:“听懂了吗?”

“听懂一半儿吧,”娘说,“俺一个文盲,都跟作家一起上课了,这辈子总算没白活。”

回想起来,娘能够大器晚成,十七年前的北京之行已经显露端倪。她一下笔就没废话,直接讲那些有意思的故事,讲故事里的细节。

我问她为啥这样写,她说:“那年去北京,你那些朋友和同学说的话俺都记住了。他们说,人家都知道的事,你废话少说,要讲就讲人家不知道的事。”

毕竟在一起生活四十二年,爹撒手而去,是娘很难迈过去的一个坎儿。爹去世以后,娘一夜一夜睡不着觉,安眠药剂量不断加码。大夫吓坏了,跟她说:“睡不着觉也不要吃了,再吃要出人命了。”

寒假回家,娘让我多买点儿毛线,说睡不着觉的时候学着织毛裤。没过多长时间,她就给我和丈夫各织了一条毛裤,还给我织了一件坎肩,织得我好心疼。我再次劝她:“学认字吧,你不是一直想认字吗?我们都可以给你当老师。”

娘有很多问号:“俺中吗?岁数太大了吧?要不,俺试试?”

我那时算不上老师,至多是娘的老师中微不足道的一个,身边的孩子、街上的行人都是她的老师,牌匾、广告、说明书、电视字幕都是她认字的教材。几个月以后,她就能读幼儿故事了,她说:“有些字不认识,一顺就顺下来了。”

娘的学习生活总被各种事情打断。没有了爹,娘就把自己变成一块大补丁,哪家的生活出现漏洞,她就把自己及时补到哪里:表弟开小吃店人手少,她听说了就去打下手;小妹生孩子,她就帮着带孩子;二嫂病倒了,她又过去照顾二嫂照顾那个家;大家都忙的时候,她同时带着外孙女和重孙子……

儿子上大学后,娘成了我唯一的心事。

我要接她跟我同住,她不肯,说:“你跟你公公婆婆在一起生活得挺好的,俺去了容易出现矛盾。俺是你亲妈,你肯定对俺亲。你对俺亲,你婆婆心里能好受吗?咱得替人家想想。”

在我多次劝说后,二〇一〇年她犹犹豫豫地过来住了几个月,二〇一一年算是比较安心地住下来。

我跟娘说:“你一辈子都在为别人活,为别人考虑。从现在开始,你要为自己活,为自己考虑了。”

娘问:“咋样才叫为自己活?”

我说:“喜欢做什么做什么,想玩什么玩什么。”

娘开始看书,戴着老花镜看《一千零一夜》。

娘开始唱歌,跟邻居学了不少新歌。

娘开始学电子琴,《苏武牧羊》弹得慢慢有了些意思。

我不忙的时候,她常给我讲故事,那些故事都有些年头了,有的以前讲过,有的没讲过。每次讲完,她都问:“这个故事好不好?”

我说:“好。”

她嘱咐我:“有时间你把它写出来。”

我说:“好好好。”可是一直有这样那样的事,一直没写。

娘有些失望:“这么好的故事,你咋不写呢?”

“你自己写呗。”

“俺要是会写就好了。”

我说:“你咋给我讲的,你咋写出来就行。不会写的字,我可以教你。你这一肚子故事,不写出来太可惜了。”

她一个劲儿摇头:“俺能对付着看书,就谢天谢地了。好多有文化的人都不会写作,俺哪能学会?”

真正动笔,已经是二〇一二年六月未了。好不容易混成专职老师,我赶紧给学生提供笔和纸。第一天写了几行字,她连连摇头:“手不好使了,连一道儿都画不直,像锯齿。”

我说:“谁开始写字都这样。”

十天以后,她开始惊喜:“做梦也想不到,俺会写字了,会写的字越来越多。”

娘最初写的两个故事都是听来的,写了好些天,有点儿意思,但意思不大。我不能打击她,她需要的是肯定和鼓励。我建议她写自己的故事,闯东北那段我很了解,我让她从那儿开始。

姜淑梅同学悟性好,这回写得很顺利。她写一篇,我帮她敲一篇,贴到我博客上,注明作者,作家朋友都说好。也有不合格的,几件事塞到一篇文章里,瞎了好素材,我让她重写,她呵呵笑:“这老师还挺严格呢。”我也笑:“对学生必须这样。”

她不会写的字,我工工整整写在一个软皮本里。那个本子慢慢成了她的生字本,她经常翻开反复辨认,页角早就打卷了。

她不会用标点符号。我教过她,她说记不住。看了莫言的几部小说,她写的东西有了标点,只使用三种标点符号:问号、句号和实心点。

她用不惯书桌,说书桌那儿不亮堂。最初写作的时候,她抱着空果箱,把果箱放到腿上就开写。现在抱着沙发枕垫,上面铺上枕巾。

写已故亲人那段时间,娘说:“你姥娘、姥爷和大舅、二舅,他们好像还在,没觉着他们不在了。”

我说:“那就对了,他们在你的文字里复活了。”

娘的最佳状态是每天凌晨,她说,那时候脑子最清亮,不会写的字也能想起来。外孙不在家,她在卧室起来就写。寒假外孙回来,她悄悄起来去客厅。每天早晨起来,我都看到客厅的小桌上放着台灯,旁边放着小凳。家里来了客人,我公公住到客厅。早起做饭,在厨房的灶台上,我又看见了台灯,知道吉时已过,娘回房躺着去了。我不知道,如果我的学生都有这种劲头,他们得出息成什么样;如果我有这种劲头,我能出息成什么样。

种种苦难和不幸,像娘无意间丢在地里的种子,如今,它们长成大豆、高梁、谷子、玉米。娘有了自己的秋天,她今天割一捆儿大豆,明天掰几穗玉米,不慌不忙,权当娱乐。来日方长,让她慢慢玩吧。

姜淑梅同学年轻时的容颜我没有印象,我看到的是她越老越美的晚年。她目光清澈,一头白发,喜欢穿白裤红衫或绿衫。她跟人讲:“跟着作家学写作,这才叫‘跟啥人学啥人,跟着神婆子会下神’。”她不知道,她一直都是我的人生导师,跟她学了四十多年,我才走到今天。

同类推荐
  • 半面夕阳半面海

    半面夕阳半面海

    全书共收录诗歌王子陈昂现代诗212首。清新自然、唯美迷人的文笔加上寓意深刻、哲理丰富的人生故事会让读者产生联想和思考。诗歌王子陈昂用人性化、自然化的特色手笔,让整本诗集清新中略显朦胧,以性灵之意境抒写哲理。
  • 当代报告文学流变论

    当代报告文学流变论

    报告文学的崛起,是新时期最为突出的文学现象之一。本书作者一直处于新时期文学活动的中心,对报告文学的潮起潮落及其流变有着直接的参与和体验。这里所汇集的论文,是作者多年来研究报告文学的成果。文章对许多优秀作家作品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探讨方面的成绩,是当前文坛较为突出的。报告文学仍然是一种需要人们再认识,再实践的新型文体,此前相关的理论著作极少。这本书的出版,有助于人们了解认识报告文学,并对报告文学的理论建设有所补益。
  • 艺术

    艺术

    法国当代喜剧《艺术》是法国新锐女剧作家雅丝米娜·雷札的成名之作,皮肤科大夫塞尔吉近来迷上了现代派艺术,他用二十万法郎买下了一幅著名画家的作品——一幅全白的油画。这件事在他与老朋友马克和伊万之间引发了一场出人意料的感情风暴……全剧一气呵成,作者以其特有的细腻笔触刻画了三个男人情感的一系列微妙变化,诙谐、讽刺,令人捧腹。曾获莫里哀奖最佳编剧奖、托尼奖最佳戏剧奖、劳伦斯·奥利弗奖最佳喜剧奖。
  • 故事会(2019年2月下)

    故事会(2019年2月下)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4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薛忆沩对话薛忆沩:“异类”的文学之路

    薛忆沩对话薛忆沩:“异类”的文学之路

    这本全新的随笔集,以独特的方式将作者写作生涯里各种访谈文字、经历一一展现出来。这些“作品”不仅是薛忆沩个人文学道路上的坐标,也为一代人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精神追求提供了见证。
热门推荐
  • 509宿舍

    509宿舍

    世界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一个人对这个有着亿万年历史的世界又有着多少了解。当你走进509宿舍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新人求支持!!!
  • 修仙归来在都市

    修仙归来在都市

    素来杀伐果断的修仙界第一人渡劫失败,神体炸毁,万幸之中竟重生地球。万千功法只为重造巅峰,前世情仇,今世必将雪恨!且看如何登峰造极,重登仙界巅峰!
  • 脉理求真

    脉理求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原野与海

    原野与海

    【我在零点一分开始想你,这样想念又可以持续二十四小时。】【本文致力于养成系文路,从小学到高中再到大学,两人一路成长,一路荆棘,也一路繁花。】矫情版:邹时对别人撒娇:你再说揍死你!邹时对花九撒娇:哎呀花师傅,你看他们欺负人家……心理剧版:内外兼皮邹时VS不动声色花九文艺版:少年有意寄原野VS少女心事比海深
  • 我和帝仙有个约定

    我和帝仙有个约定

    电竞男神温柔浅笑:“你就是我一直追寻的荣耀啊。”军阀大佬半敞衣襟慵懒淡然:“强扭的瓜甜不甜,咬一口不就知道了。”偏执少年拿着脚铐眼神阴暗:“想跑?腿给你打断!”“……” 鹿棠:…老子当初辛辛苦苦追了你整整三百年没得一个正眼,如今风水轮流转我能让你几句话就得手?不好意思,虽然喜欢你但这并不妨碍我记仇,我受过的苦你没受过我心里不平衡。 #从前你对我爱答不理,来日我让你高攀不起# #说好的不心动,你为什么低了头#
  • 去额尔古纳的几种方式

    去额尔古纳的几种方式

    精选了作家徐则臣写作近二十年来的散文作品,有对童年和故乡的回望,也有对世道人心的感怀,有对羁旅天涯的体悟,也有对文学艺术的认知与反省,题材丰富各异。
  • Malone Dies

    Malone Dies

    'Malone', writes Malone, 'is what I am called now.' On his deathbed, and wiling away the time with stories, the octogenarian Malone's account of his condition is intermittent and contradictory, shifting with the vagaries of the passing days: without mellowness, without elegiacs; wittier, jauntier, and capable of wilder rages than Molloy. The sound I liked best had nothing noble about it. It was the barking of the dogs, at night, in the clusters of hovels up in the hills, where the stone-cutters lived, like generations of stone-cutters before them. it came down to me where I lay, in the house in the plain, wild and soft, at the limit of earshot, soon weary. The dogs of the valley replied with their gross bay all fangs and jaws and foam…
  • 山村的娃,路在何方

    山村的娃,路在何方

    该作品以社会生活为基础,描述了从困苦的北方山村中走出的80后和90后在社会中的无奈和压力,不同的人选择了不同的路,他们的生活都怎样了呢?山村孩子的出路在哪里?也许你能从这本书中得到启示。
  • 修真十书黄庭外景玉经注卷

    修真十书黄庭外景玉经注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改革热点大聚焦

    改革热点大聚焦

    本书聚焦供给侧改革、简政放权、科技体制改革等十个领域的重要改革,以新华社公开播发的系列稿件为基础,分类整理汇编而成。为使本书内容更加通俗易懂,编者还为每个专题配设了图片图表,并对其中个专家观点、媒体精彩评论等内容进行了专门设计。全书图文并茂,权威客观,适合作为广大时政爱好者的参考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