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36400000009

第9章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生活习惯(5)

其次,家长应让孩子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在家里,物品用后要归回原处;离家出门要和家人打招呼;家里来了客人要有礼貌地打招呼;按一定的时间作息(定时进餐、睡眠、起床)等,这些约束对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三,家长应培养孩子执行规则的技能

有些孩子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规则素识,但仍会时常违规,时不时给你出一些乱子,让你在后面手忙脚乱地收拾。实际上,这并非孩子故意如此的。而是因为他们不得要领。所以培养孩子做事情的方法也很重要。

第四,让孩子养成自律精神

他人制定的规则是强加的,属外力约束,而自己制定的规则有内省成分,易于自律。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商量制定家庭规则,以便共同遵守。例如,进别人房间前要先敲门;下棋、玩游戏要按规则决定胜负;说错话或做错事时要礼貌道歉;看电视时不要干扰别人。即使家长违规也要自觉受罚,让孩子憧得规则的严肃性。

第五,家长以身作则,树立良好形象

家中成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模仿的内容,因此,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孩子的榜样。家庭生活中的一些规则,如作息制度、卫生要求、礼貌习惯等;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如交通规则、公共秩序等,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好。

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要做到这一点,要求家长有恒心,不论何时何地,都要排除万难,坚持不懈地支持和鼓励孩子向既定目标努力,直到规则习惯养成。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家长应该注意的原则——

■家长在孩子面前不要居高临下。不要认为家长说的都是权威的话、是不可以改变的。父母也是有缺点的、也有讲错话的时候。家长对孩子的尊重要落在实处,家长的角色更应该是知心的、可以倾诉的朋友。家长不是完人,说错话、做错事要勇于承认,孩子的观点如果正确,就要尊重孩子的意见。

■不要武断。有很多家长有这样的口头禅“你照我说的做就是,别老问为什么。”不知道为什么应该这么做,不明白这样做的道理,孩子又怎么可能很好地执行?

■当孩子违法规则的时候,家长不要总是呵斥、指责;对于孩子遵守规则的行为家长要及时鼓励和表扬。

有很多家长只抓住孩子表现不好的地方不放,但对孩子的表现好的时候却视而不见。这对孩子的积极性是有很大的打击。所以,尽量多表扬鼓励、少批评呵斥对孩子规则意识的养成、规则习惯的培养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家长间的教育要一致。家长之间教育要一致:要求要一致、观念要一致、目标要一致。只有做到一致,孩子才不会茫然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

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习惯

在一次低年级小学生生活能力调查中显示:一年级小学生,不会洗脸的有49%,不会穿衣服的占37%,而不会整理书包的占90%以上……这些都是孩子独立性差,不会自理的真实写照。

导致孩子独立性差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家长担心孩子小不会做事,怕孩子出事或损坏东西,许多事不让他们动手去做,这种做法让孩子失去了一次又一次动手的机会。

■家庭装饰摆设成人化,没有孩子动手的小天地。孩子进了家门,这不许动,那不许碰,玩具不能自由拿放,孩子可以活动的空间太小。

■家长过于娇惯孩子,认为小孩子把书念好了就可以,家里的事情大人能做的决计不让孩子碰一下!这种额外的“关照”,让孩子失去了许多实践的机会。

■家长们花钱买的玩具,外表虽美观,但大多数是机械或电动的,不能拆拼,让孩子动手的材料太少!

因为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没有独立思考和做事的习惯。许多孩子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往往会茫然无措,不知道该从何下手。因此,要培养独立生活的习惯,家长应努力转变自己的观念,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家长如果能从小就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东西自己管,自己的生活自己安排的自我管理习惯,就能够很好地增强孩子行动的独立性、目的性和计划性,这对于孩子今后生活的幸福和成功无疑是具有很大的好处的。专家建议,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习惯:

1.对孩子的事切忌包办代替

许多情况下,父母的过分照顾、担心和保护,成了孩子的沉重负担。因为怕摔着,孩子十多岁了,还不让学骑自行车。特别是许多母亲,孩子一离开自己的视线,就会想象出各种危险可怕的情景:一会儿在路上让汽车撞了,一会儿游泳给水呛了。总之,一百个不放心。

古人说,世上不会有怕孩子摔跤而不让孩子学走路的妈妈。然而,现在真有不少因噎废食的父母。因为怕孩子碰着、撞着,怕车祸。怕走失,于是给孩子设置了许多禁区,不许摸电器,不让碰炉灶,老大不小了,还不许单独外出,已经上巾学了不许单独坐公交车,不许自己去公园等。

在过度保护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会优柔寡断,胆小怕事,没有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也缺乏独立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要了解孩子在各个年龄阶段普遍具备的各种能力。知道在什么年龄,孩子应该会做什么事情了,那么就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不依赖别人。

2.让孩子自己穿衣服

很多观察资料显示,要让孩子自己在三四岁之前完全学会穿衣服和锐衣服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孩子自己穿衣服,自己叠被子,学会自我管理,这种意识必须从小就开始培养。

研究证明,两岁左右的孩子就已经有了自己穿衣服和脱衣服的独立意识。这时,他们穿衣服、脱衣服虽然花费的时间比较长,也可能做得不合家长的意。但是,作为家长,我们非但不要觉得不耐烦,怕麻烦,还应该不厌其烦地鼓励孩子慢慢地实践。当然,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在旁边及时教孩子正确的穿衣服和脱衣服方法。

如果家长为了省事,不让孩子动手,孩子一旦形成了依赖的习惯,他就不会自己动手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了。

除了鼓励孩子自己穿衣服、脱衣服之外,父母还应该通过言传身教孩子不断地形成冷了会添衣服,热了会脱衣服的习惯。同时,还应该敦会孩子自己叠自己的小棉被,洗自己的小手绢、小袜子等等。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是一个好孩子。

3.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学点简单的劳动技能,会开、关门窗,扫地、抹桌椅,在活动、游戏或开饭前后,拿出或放回餐具、玩具、用具、其它用具和图书等。

4.让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独自睡觉

从小就让孩子自己睡,即使是在孩子生病的时候,也不要让孩子睡在父母的床上,爸爸或妈妈可以睡在孩子的床上陪伴。如果这时候让孩子睡在父母的床上,等孩子病好后,再让孩子回到自己的床上去睡就非常困难。

当孩子偷偷摸摸地爬到父母的床上,或者缠着父母要求和父母同睡时,父母的态度一定要坚决,让孩子回到自己的床上去。父母不能表现出丝毫的纵容和姑息。要知道有了第一次的妥协,就一定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5.让孩子自主

一个人必须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才不会随波逐流。许多孩子有很强的“从众”心态,自己有想法不表达,时间久了甚至都不清楚自己的想法是什么了。他们每次都会习惯性地先问别人:“你怎么想?”而从不会问问自己:“我怎么看?”

要改掉“从众”的习惯,就要设法让孩子潜意识里的“我感觉,我想要”体现出来,不要被动,避免孩子盲目听从父母、老师的意见。从小事到大事,孩子如果都能做到听从自己的意愿,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变得独立自主起来。

6.给予孩子充分的活动自由

孩子的独立自主性是在独立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要培养独立自主的孩子,就应该为他提供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

7.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爱

因为独立自主性的培养,需要以孩子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为基础。只有当孩子相信,在他遇到困难时一定会得到帮助,他才有可能放心大胆地去探索外界和尝试活动。因此,在孩子活动时,父母应该陪伴在身边。给予鼓励。

8.让孩子对自己做的事情负责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对于自我意识还没有形成的小孩子来说确实勉考其谁=但是这种意识要在点滴的生活小事中及早播种,及早萌芽,这车蓑可以让孩子自然而然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1)家长每次抱孩子出外,可以让孩子想想要带什么东西,通过几次提醒,孩子便会主动想起要戴好帽子或穿好外套等。

(2)孩子学会表达和思考以后,可以让孩子试着安排一下今天一天的行程,准备做些什么等。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分析这样做的好处和不足之处以及可能性等。

(3)出去之后,孩子如果发现自己要带的玩具或物品忘记带了,而生气或发脾气,家长不要自揽责任,包办代替,而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想做的事自己应该安排好,并且养成负责到底的习惯。

(4)家长要经常给孩子提这样醒,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自己做的事情自己要负责。时间长了,孩子就会逐渐地形成这种“负责”的习惯了。

9.给孩子安排任务

让孩子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可以避免养成孩子身体和心理上的惰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经常让孩子帮忙。比如对孩子说:“帮妈妈拿东西”、“帮妈妈把床单拉平”、“帮妈妈把果皮扔了”、“和妈妈一起打扫卫生”等。在孩子每次帮大人做完事情以后,家长应对她的好表现给予肯定、表扬。让孩子享受到“劳动”带来的喜悦与快感。

总之,习惯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关系。作为家长,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习惯。不只是生理上独立,而且是心理上的独立。只有在生理和心理上都独立的孩子,才能在这个社会上更好地立足。

同类推荐
  • 非常教育6+1

    非常教育6+1

    本书是写给中国少年儿童的父辈家长以及祖辈家长的“参谋书”,要为“隔代教育”指明正确的途径。本书未在空洞的理论概念里面兜圈子,而是立足于中国“隔代教育”的现实状况,大量地撷取了现实生活中鲜活而又典型的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诠释了“隔代教育”的积极作用和各种误区以及化解误区的方法。
  • 父母,请这样和孩子沟通

    父母,请这样和孩子沟通

    本书为广大父母打造了一把打开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让父母们去切身体会孩子内心的感受,从而找到与孩子沟通的方法,使孩子心甘情愿地与父母配合。以真诚的态度倾听,孩子才肯吐露心声,设身处地地体谅孩子,孩子才会体谅你的良苦用心,如此良好的亲子沟通方能让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 生个可爱宝宝方案(现代怀孕育儿方案)

    生个可爱宝宝方案(现代怀孕育儿方案)

    本文通过情感智力因素、孕前心理决定法、情绪决定法、情商胎教决定法、发育训练决定法这五个方面讲述了如何生个可爱的宝宝。
  • 父母给孩子的200个健康常识

    父母给孩子的200个健康常识

    青少年时而悲叹、时而激情四射;时而无聊、时而君临天下。他们更容易体会到这极致的喜怒哀乐,在人生的高峰与低谷之间不停徘徊。当年轻的身体和心理高速度地发育成长着的时候,他们有太多的问题不可解。这时就要看父母的功课有没有做足了。没有不成功的孩子,只有不努力的父母。
  • 3—6岁聪明宝宝营养餐

    3—6岁聪明宝宝营养餐

    《美食天下(第1辑):3-6岁聪明宝宝营养餐》教妈妈给宝宝做最爱的美食,天天不重样的爱心食谱,均衡营养,助力成长。科学合理的功能食谱,提升宝宝免疫力,超级妈妈的健康圣经。《美食天下(第1辑):3-6岁聪明宝宝营养餐》由中国烹饪协会美食营养专业委员会推荐。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多面双人

    多面双人

    双面人,出现引发了前所未有的事件,狂奔透视人心
  • 灵师传奇I

    灵师传奇I

    灵子世界,现实世界的投影,危机,隐匿于此,天赋异禀却遭遇打击,偶遇机缘再次与同龄人持平,一步一步靠自身努力踏上强者之林,最后解决暗藏的危机,一代灵师的传奇,神的传承者。
  • 重生之贵女为后

    重生之贵女为后

    欧阳墨柒努力了一辈子,到头来却落得一场空,老天念她可怜,许她重活一世。欧阳墨柒发誓一定要将所有负她的人,一个个的送入地狱。可谁知在这个过程中,前世的那个少年郎竟一步步的帮她,让她动心。他帮她,她助他,这时间最好的爱情便是,我和你有共同的愿望。
  • 男神你绯闻女友逃了

    男神你绯闻女友逃了

    一个绯闻拉近你我距离,一个绯闻让你我不再是遥不可及
  • 谁都不会拒绝一个有趣的人

    谁都不会拒绝一个有趣的人

    全民都在参与的人生约定,做个有趣的人,更容易在事业、爱情、人际上获得圆满。唯独有趣,能让你打败所有的平淡无奇,成就无可替代的自己。
  • 石田衣良作品6:灰色的彼得潘

    石田衣良作品6:灰色的彼得潘

    《灰色的彼得潘》是石田衣良“池袋西口公园”系列第六本,包括四个故事:“灰色的彼得潘”、“与野兽重逢”、“站前无照托儿所”和“池袋凤凰计划”。这本书延续了石田衣良一贯的风格,曲折的故事和丰富的都市时尚元素,加上冷调暗暖的笔法,可读性极强。本书中的四个故事个个精彩,而且都揭露了重要的社会问题。“灰色的彼得潘”讲了一个以偷排挣钱的少年被人勒索的故事;“与野兽重逢”讲的则是复仇与和解,以及怜悯与宽容;“站前无照托儿所”讲的则是日本酒店小姐的孩子的抚育以及恋童癖问题;主打的“池袋凤凰计划”东京警署以精华街头风气为名,清除外国人,结果造成了整个池袋的凋敝,充满了对边缘人群的真实关切。
  • 店主大王

    店主大王

    以人之力,可通神魔。一拳之力,可灭仙神。所谓高高在上的神魔仙佛,只不过是强大到一定的人。妄谈高低贵贱,以人之力,也可屠神。李从戎一拳打出,诸天强者无一不脸色苍白,砂锅大的拳头怕不怕?这是一个一拳打死人的故事。一个亿万毛孔储存着剑气的故事。一个属于李从戎自己的故事。有兴趣的可加群:(243280420)
  • 澳洲鹦鹉的那些事儿

    澳洲鹦鹉的那些事儿

    一只颐指气使的小黄澳洲鹦鹉名唤蜜糖弗兰克林,一个女人因为它而接触到了鹦鹉的世界,讲述了他们之间的有爱故事。
  • 洪山俞昭允汾禅师语录

    洪山俞昭允汾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