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02300000003

第3章 导论:现代中国教育的文化转向与文化认同(2)

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均不接受,但新兴的伯明翰大学接受了霍加特的“文化转向”。1964年,伯明翰大学允许他在校内创建“当代文化研究中心”(Center for Contemporary Culture Studies,简称“CCCS”)。学界所熟知的“文化研究”(culture studies)由此诞生,它不再像传统的英文系那样,以解读莎士比亚的文学巨著为中心,而是为了让年轻一代学子,尤其是新兴大学中人数居多的工人阶级后辈学子,掌握一种具有特定“社会理论”结构的“文化研究”,普及一种“文化社会学”(如“文学艺术社会学”)[21],使年轻学者不只是解读文化作品内部的意义,而是置身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分析各类文学或文化实践的意义。

霍加特等人的研究对象并不相同。如霍加特本人留恋儿时旧工人社区体面祥和的文化生活,威廉斯则依然重视“作家”的文化,后期的威利斯尤其关注工人阶级中学生在校园里的文化抵抗。[22]不过他们都主张考察“社会”生活的文化,以及现实(历史)“社会”生活中的文化实践及作用。由于1990年代崛起的“新自由主义”开始控制教育界,“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坚持到2002年,因为在论文生产方面量化业绩不佳,被管理部门评价为“表现低劣”,最终被迫关门。[23]虽然“文化研究”的体制寿命只有38年,但它仍是西方人文学界早期的“文化转向”典范,同样可以为后来者理解“文化转向”提供生动的经验样本。[24]

至此,已不必再举案例来说明何谓“文化转向”,更无需再以纯理论辨析的方式来界定“文化转向”的具体所指,而可以直接交代一下,本书所说的“文化转向”,是指清末以来中国教育界各路改革先锋的文化转向,而且文化转向似乎比“启蒙”、“科学”等一般固定名词,更适合用来贴近、追踪前辈漂泊不定的文化革新实践。如梁启超离开康有为的今文经学政治文化,转向西方的国家政治及君主立宪政治文化,晚年又回到清代学术文化;严复转向西方思想,晚年也转向中国文化;王国维转向康德、叔本华哲学,不久又转向《红楼梦》、唐诗宋词等中国古典文学,民初则突然转向史学;胡适、顾颉刚等打倒令“五四”学子窒息的所谓“孔家店”,转向建构“科学”且“大胆假设”的“新国故学”文化,同时又青睐“新诗”、戏剧等情感浓郁的文化实践等。

正是诸如此类的动荡文化转向,决定了现代中国教育的文化实践走向,决定了现代中国教育到底能生产出什么样的现代文化或取得何种“新文化”成就。然而从“文化转向”出发考察现代中国教育,究竟是要分析什么核心问题呢?很明显,核心问题与重建文化认同有关。言外之意,本书的核心假设是:清末以来中国教育界诸路改革先锋的文化转向及其文化创造努力,均可以看成是为了解决中国教育的文化认同重建问题。正是这一核心假设,促使本书去考察、描绘自张之洞以来教育界几代改革先锋的文化转向与文化革新实践,看看前辈们的努力曾让现代中国教育形成了什么样的“新文化”认同,几代前辈创造的“新文化”成绩是否也可以赢得世界的认同。

必须承认,这一核心假设最初之所以能够形成,或者之所以将核心议题和文化认同关联起来,与人文社会学界文化转向提供的理论启示不无关系。福柯突破康德、黑格尔,转向话剧、小说等自己喜欢的新文化,一定意义上是为了重建自己的“哲学”文化认同。伯明翰学派亦是如此。霍加特发起文化研究,表达了他的工人文化认同——儿时的文化乡愁。在《文化与社会:1780—1950》中,威廉斯则将注意力放在了“作家”身上,考察作家们如何理解剧烈的现代经济社会变迁,以及他们的文学实践能为重建社会“团结”提供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福柯、霍加特等人是在哲学(西方现代文明)、工人阶级、文学等宏观领域探讨如何重建文化认同,而在许多更微观的文化研究试验中,文化认同亦是其基本论点。例如,潘毅近些年便一直在研究,“打工女”能否以及如何在充满压迫与痛苦的“世界工厂”体制中,建立起自己的“主体”认同,并分析她们与“世界工厂”体制的互动行为(顺从与抵抗)将她们塑造成了什么样的新一代“中国女工”,其中有无所谓“自由”与“幸福”。[25]这些更微观的文化转向与文化研究同样会让人对文化认同产生敏感。可以说,只要将视野转向文化,就必然会关注文化认同。

问题就在于“文化认同”是否可以用来考察现代中国教育的历史进程,或者说,在晚期以来的现代中国教育改革中,“文化认同”是不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很明显,无论是早期严守“夷夏之夏”,还是后来张之洞等人提出“中体西用”的调和理论,抑或是“维新运动”以来新一代有识之士认为“中学不能为体”,而不得不从根本上向西方学习,其实都是在处理现代中国教育改革因为遭遇“千年未有之变局”而不得不面对的“文化认同”危机问题。及至当代,随着“全球化”、“国际化”等新的历史驱动机制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日益增强,中国教育再度遭遇了“文化认同”问题。[26]可见,在近一个多世纪,“文化认同”始终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难以回避的一大重要问题。理论研究需要大力考察不同时期的改革行动如何理解、应对中国教育的“文化认同”问题。

2.当代教育理论界的文化转向与文化认同探讨

从理论特征来看,本书议题乃是一项“新文化史”研究试验,但就学科体制归属而言,本书仍属于教育学,因此必须梳理一下教育理论界的文化转向与文化认同,进而才可以明确本书的理论或学术价值。早在1970、1980年代,西方教育理论界就有不少学者开始引入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理论,同时,法兰克福学派、福柯的知识权力批判以及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其他文化研究范式也在教育理论界广泛传播,再加上文化研究界也有一些学者主动向“教育”领域靠拢,[27]从而使得西方教育理论界形成了诸多声势颇为显著的“文化转向”运动,甚至在十分微观的学科教学研究领域,都有许多学者在推动“文化转向”,发展学科教学的“文化研究”。[28]

可以说,西方教育理论界早已形成诸多理论清晰的“文化转向”运动。在此运动中,自然也会有许多教育学者热衷于探讨“文化认同”问题,尤其是考察教育承受者如何以自己的“象征行为”努力建构自我认同。[29]遗憾的是,西方教育理论界固然有显著的“文化转向”运动,也有十分微观的“文化认同”研究,但其研究对象终究都是指向西方当代教育,而未考察现代中国教育的“文化认同”问题。即使西方比较教育学界有一些学者在研究现代中国教育,也多是依靠“现代化”这一传统框架。[30]总之,西方教育理论界只是在分析工具上值得参考,未能在史事方面为本书提供可资立足的基础。

还需理清的是本国教育理论界的情况。1990年代中期,受西方及国内人文社会学界的影响,中国教育学界的理论重建活动开始活跃起来,许多学者都试图建构真正的“本土教育理论”。但就“文化转向”而言,直到现在似乎也未看到显著的效果。与西方教育理论界的“文化研究”进展相比,中国教育理论界至今也未出现一本以“文化研究”为主题的正式期刊或丛书。不过,绝不能因为尚未看到理论清晰、学术建制也颇健全的“文化转向”运动而否定中国教育理论界的“文化关怀”。事实上,理论重建推进到21世纪初时,当代中国教育学界诸多资深学者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各自的“文化忧思”,并从不同角度推出了诸多与“文化认同”相关的理论著作。

2004年,顾明远推出专著《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即在探讨“中国教育的文化之根”,并希望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能对自己的“文化之根”保持“反省与自觉”,从而建立中国教育的“现代传统”,使中国教育走上“返本开新”、“继往开来”的文化发展轨道。[31]顾先生从“文化基础”入手展开的思索不仅强调了文化在中国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而且显然也是在处理中国教育改革的“文化认同”问题,并给出了一种文化认同重建路径:反对“西方中心主义”,但又不拘泥于民族保守主义,而是将中国教育的“文化之根”或“文化传统”置于“现代化”的要求之下,使其中积极的文化因素能在尚未完成的“教育现代化”发展中,演变成新的“文化传统”。[32]

除了以“现代化”的分析框架来思考、处理中国教育的“文化认同”外,“全球化”也是21世纪初以来教育理论界分析中国教育文化问题时经常使用的一大基本框架。在这方面,值得注意的是鲁洁的思索。与只顾“与国际接轨”的“全球化”探讨不同,鲁先生则是将“全球化”视为正在遭遇的危险历史进程,从而对“全球化”保有了必要的批判性。她认为其中的许多危险力量,会使中国教育变得更加没有自己的文化认同。在《应对全球化:提升文化自觉》一文中,鲁先生便指出,在被美国新型经济政治权力主宰的“全球化”进程中,裹挟了“消费主义”、“同质化”等会对中国教育造成不良影响的危险文化力量,教育界必须寻找应对办法,而可行的措施之一便是激发民族文化自觉,同时“提高对个体具广泛影响的消费主义文化之反思能力”。[33]

同一时期,丁钢也在思考当代中国教育改革面临的文化问题,其关注对象乃是21世纪初兴起的“新课程改革”。丁先生认为,“在西方知识日益推广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处理本土知识与西方知识体系之间的关系,无疑是课程变革研究无法回避的问题”,课程变革研究因此“需要一种‘课程文化的视野’,其理论旨趣在于理解不同课程知识体系背后的历史文化处境及其教育价值取向,从而在与其他文化课程进行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建构一种突显本土文化价值并能够赢得其他文化尊重的课程体系”,而不是“遗忘本土知识的历史文化处境与教育价值取向,进而迷失本土知识的文化优势”[34]。丁先生的这些思考给出了一种“课程文化的视野”,其宗旨也是为了处理中国教育的“文化认同”问题。

上述诸家的“文化忧思”构成了当代中国教育理论界的主流文化转向。如果要问当代中国教育理论界形成了什么样的文化转向,答案就在上述诸家的“文化忧思”里。同时,这些忧思也为分析、处理当代中国教育的“文化认同”问题贡献了“文化之根”、“全球化文化”批判和“课程文化”等理论路径。近些年来,当代中国教育理论界的文化思考仍在继续,有的探讨甚至还深化了此前诸家的理论,开始探讨造成当前中国教育“文化认同危机”的深层结构,认为被国内外政治经济力量支配的当代中国教育总是难以坚持“教育的主体性”,更不要说达成清晰一致的“文化认同”,这导致教育界在一番忙碌之后,却不知道“做了什么”。[35]

这一难得的后续分析似乎有些悲观,它没有注意到此前诸多资深教育学者为处理“文化认同”问题付出的努力,同时其对中国教育的“文化认同”期望亦仅局限于达成一致且独立的“教育”认同(理想),并未真正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中国教育的文化问题,以致必然会忽视考察包括教育学者在内的本国教育体系内各类“个体”的文化实践及其“能动性”。本书也将致力于深化当前中国教育理论界已有的“文化忧思”,但其深化路径却不是从分析当代中国教育体系的复杂动力结构开始,而是回到晚清民国时期的中国教育界,考察各路前辈改革先驱的文化转向与文化认同重建实践,并以此来深化当代中国教育理论界对格局尚不清晰的文化转向与文化认同的探讨。

同类推荐
  • 成语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成语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这套课外读物收编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广博知识,把阅读名著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扩大阅读的深度和范围,这正是设计本套读物的最大特色。因此,本套课外读物有着极强的广泛性、知识性、阅读性、趣味性和基础性,是广大中小学生阅读和收藏的最佳版本。
  • 教你学团体操·广播体操

    教你学团体操·广播体操

    田径运动是人类从走、跑、跳跃和投掷等自然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运动,主要作用在于健身和竞技,包括田径健身运动和田径竞技运动。
  • 格列佛游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格列佛游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杰出的讽刺作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他以一个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口吻叙述了在航海时遇难、漂流到几个奇异国度的经历。在“小人国”中格列佛俨然就是一个巨人,他一只手就能托起几十个小人,撒泡尿就可以将皇后寝宫的大火扑灭,为了运送他,“小人国”竟动用了几千匹马!而在“大人国”中,格列佛却变成了一个小人,他被人们装在口袋里当做宠物一样饲养,到处卖艺;在生活中则遇到了各种想象不到的麻烦,与老鼠搏斗、从猴子手中逃生……幻想与现实的有机统一是这部作品的最大特点。
  • 民法

    民法

    民法是高等学校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为适应高等教育网络教学的需要,我们根据西南财经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的教材规划编写了本教材。我们编写的基本指导思想是:立足中国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的实际,针对在职人员的学习特点,突出实用性与实践性,尽力反映法学研究的新成果,简明阐释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使之符合网络教育的实际需要。
  • 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

    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

    本书讲述了教师工作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而对于孩子,也就是那些中小学生来说,由他们的本身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所决定,老师又必须要能抓住这些孩子的特点,避免成人化的教育方式。因此,老师在教育时,必须要能“蹲下自己的身子”。《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吸收了近几年教学实践中的经典案例以及中外教育的各种优势,对“蹲下来”的教育方式进行精辟的阐释,相信对广大教育工作者会大有裨益。
热门推荐
  • 花样女生

    花样女生

    据说这口学校里有N+N只帅男,也许真的是吧,可这关她什么事啊?她又不是为了捉他们才考进来的……轻松,幽默,浪漫,感动,曲折的校园故事。
  • 男神请不要逼婚

    男神请不要逼婚

    曾经有一个不起眼的狐狸仙,喜欢上了一个上天入地的女汉子,原本女汉子也因为救命之恩对他芳心暗许,准备以身相许!奈何阴差阳错,她错付痴情,陷入种种阴谋权争,灰飞烟灭。这个不起眼的狐狸仙,最终成了狐帝,成为天帝之外最尊贵的神仙,常饮相思酒,终日等着一个不归人。几百年之后,她的半缕魂魄归来,徐宁终于复活了!她失了记忆和半缕残魂,成了一个十六岁的傻傻少女,他怎么能不缠着,怎么能够不着急上火去逼婚!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燃情天后”桐华精选(套装9册)

    “燃情天后”桐华精选(套装9册)

    《长相思(套装全三册)》:何谓相思?思而不得,最相思。相爱是两个人的天长地久,相思却是一个人的地老天荒。《曾许诺(套装全2册)》:将爱情写到极致的上古爱情故事。今生做过最骄傲的事,就是对你爱的承诺。《大漠谣(套装全2册)》:这是一个唯美的爱情故事,也是一曲华美飞扬的西汉英雄乐章。《云中歌(套装全3册)》:言情天后桐华古言代表作,一部感动百万读者的言情经典。《那片星空那片海》:一个桐华最珍爱的故事,一个星空与海的美丽童话!星之彼端,海之彼岸,将梦幻与爱情进行到底。《步步惊心(套装全二册)》:桐华经典代表作,穿越、爱情、宫斗,浪漫而残酷,爱也惊心,恨也惊心。《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套装全2册)》:桐华经典青春怀旧小说,记录一代人的青春与成长。《最美的时光》:全新演绎唯美浪漫、纠结虐心的都市爱情小说。无悔青春付出,写给每个人爱的时光书。
  • 带着女神闯星河

    带着女神闯星河

    多年努力一事无成的小人物,惨遭女友抛弃,却在机缘巧合之下遇到了来自浩宇的星际两大美女,从此跟着她们闯荡宇宙,解开宇宙之中的一个个不解之谜的同时,漫漫星空的各个星球,有了他们的主宰者,那个人就叫古宇!
  • 我身边的那些怪事

    我身边的那些怪事

    我身边到底隐藏着哪些怪事?
  • 国民校草:顾少,放心撩

    国民校草:顾少,放心撩

    一间昏暗的屋子里,只听见“噼里啪啦”敲打键盘的声音,以及浴室里“嘀嗒,嘀嗒……”的水声。……
  • 诡梦镜中人

    诡梦镜中人

    华裔美籍心理学高材生陈安妮,为了不停出现的噩梦回到中国,在大上海的老洋房里做起心理医生。在梦里,她在一所陌生的老宅中,对镜梳妆。一片美好后,她总是看到镜子里的映像,是另一张充满怨气、满是疤痕的脸。叱咤A股,生活在顶尖精英阶层的新财富分析师刘纪允,也总是陷入奇怪的梦境。为了解梦,他竟全凭自修成为解梦论坛的大神版主,解梦之精准常叫人拜服。而他却无法逃脱自己的梦境。陈安妮与刘纪允的意外相遇,让他们得知梦里的地方似乎真的存在于江西某地,于是,为揭开萦绕已久的谜题,他们与发小郝胖子、闺蜜薇薇一起踏上解密梦境之旅。然而,迎接他们的一切,是一连串扑朔迷离的诡异。无法解释的怪事从梦境中涌出,接踵而来的扑向这一群毫无防备的年轻人。现实与梦境的切换,让安妮怀疑,纪允摇摆,薇薇迷失,就连警校出身的郝胖子都险些沉溺崩塌。迷梦里看似祖辈的爱恨情仇、欺骗诡计,慢慢地张开成一张大网,将他们牢牢地拢住,无法挣脱。可这一切的背后,又是谁的手,为了什么,而撒下这一张诡梦的大网?
  • 总裁大人该吃药了

    总裁大人该吃药了

    互怼日常,宠爱有加,她是一名娱乐记者,但不是偷窥狂,他是一名时装设计师,但也是一个幼稚鬼,十八般武艺,收了你这个骗子,这是倪欢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蚌精惑后宫:君王遗恨

    蚌精惑后宫:君王遗恨

    我是一只蚌精,眷恋着玉帝的欢爱,而玉帝也说我是他的珍宝。然而,因为仙妖殊途,我和玉帝不能正大光明在一起。为了将我扶正到仙道,玉帝施计要我落入凡间吸取人间帝王的元气。从而,我一步一步接近了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