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96700000002

第2章 品格博爱——从小种下美德的种子

美德规矩的制定需要家庭氛围

中国人自古至今都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诗书礼仪之家,不会出鸡鸣狗盗之徒。在《论语》中,大量记载了孔子关于教导学生凡疑难不决之事要请教父母的言论。孔子认为,父母的经验足以指导子辈的行为,父母应当替子女的行为结果负责。父母应当以身作则,当好子女的表率。如果其身不正,就必然把孩子带坏。如《论语》中曾记载孔子与儿子孔鲤日常一些对话,如“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父子论礼,本身就营造了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后世家庭教育观念影响很大。而犹太人常说:“孩子是父母的翻版。”并且把这句话当作教子座右铭,十分重视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的作用,因此,要培养品德美的孩子,家里的氛围必须美。

众所周知,孩子的成长是跟他所处的环境和后天的培养分不开的,其环境的影响最具有造就人和教育人的作用。孩子一出生,朝夕相处的就是父母,主要时间都在家庭,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德行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庭氛围,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家庭成员相互间与外界间的较为稳定的处事态度及交往风格,由家庭中各种主客观因素综合形成的,其中主观因素起主导作用。它包括家长的文化素养、行为习惯、生活态度、思想境界以及性格气质等。主观因素的综合作用会形成有共振性和弥散性的家庭氛围,将会对家庭中的每一个人——特别是孩子产生无形的影响,使其产生某种心理评价,形成某种心理状态。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特有的气氛和情调,它是由每个家庭的饮食习惯、文化修养、卫生意识、和睦关系所组成。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必将对孩子的自尊心、自制力、自信心的形成与发展起良好作用。

具体来看,父母的生活、学习习惯,影响孩子的生活、学习习惯,在一个文明、卫生,团结、友爱、好学、上进,勤劳、朴素的家庭里,孩子也基本上继承这些美德;父母的精神、情绪,影响孩子的精神、情绪,父母不惧困难,勇敢顽强,牺牲奉献,勤劳奋进,永不言败,乐观进取,能无声地教会孩子拥有这些优秀东西;家庭和谐上进的气氛,让孩子拥有一个温暖安全的生活港湾,孩子会拥有更多的拼搏进取的力量,而在吵闹分裂的家庭会让孩子感到惊惧,迷茫,全无学习上进的热情,甚至悲观厌世。

在生活中,我们常见这样的家庭。家长说一不二,孩子无发言权,无自由行事权,没有半点民主可言,甚至给孩子规定各种各样的“条例”,比如,只可成功,不许失败,只能进步,不能后退;不可与异性交往,不许接打电话,尤其是异性的,甚至觉得理所当然地拆看孩子的书信,偷看孩子的日记,为孩子决定将来所学专业……在这种专制的家庭氛围中,孩子敢怒不敢言,渐渐变得心情压抑,自卑胆小,有可能导致孩子沉默寡言,压抑焦虑,反感一切,厌恶一切,形成封闭自我、缺乏自信的病态人格。

还有的家长文化水平较低,有许多不文明的习惯,而孩子还未成年人,思想没有成熟,对事物的好坏鉴别力不强,最易受外界影响,家长的任何不文明言行和落后思想,都会让他们耳濡目染,最后形成坏的习惯,根深蒂固,影响孩子的一辈子。

哲学家爱尔维修曾经说过:“人刚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环境的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则变成凡夫俗子甚至蠢材。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比如,有的家长虽然没受过高等教育,但勤劳善良,能吃苦,肯奉献,讲团结,讲卫生,遵纪守法,尊老爱幼,极少有生活上的不良习气。他们以文明的家庭环境影响教育儿女,为儿女将来的发展打下了一个非常难得的基础。因此,要培养德行出众的孩子,家长就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文明和思想文明,要时刻留心自己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和思想影响,营造美好的家庭氛围。

犹太父母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好,他们十分重视为孩子营造美好的家庭氛围,并在日常生活中着力做到以下几点:

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家庭成员。不因为孩子年龄幼小就不尊重孩子的意愿,而是充分给予孩子发言权,创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比如,在犹太家庭,母亲不是一个发号施令的形象,而是孩子的良师益友,教会孩子懂得与人相处,知道生活需要学会礼让;懂得辨别是非,了解社会;懂得生活需要付出,才会得到最多最丰厚的回报;懂得自己最需要什么……

坦率地以其他成员可以接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很多家庭,父母往往以训斥的语气对孩子说话,而孩子也往往因为胆怯从不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而夫妻之间的相处也存在严重的语言暴力,容易使孩子形成攻击性人格。犹太家庭注重家庭成员的和睦关系,尊重每个人的发言权,有助于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的形成。

在家庭中使用理智的方式冷静地对待和处理问题。父母处理事情的方式会影响孩子对事情的处理方式,父母养成理智处理事情的习惯,有利于帮助孩子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

犹太人明白: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成就天才的前提,一个人的早期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德行美好的孩子必定来自氛围健康的家庭。现代父母的责任不只是生儿育女,让儿女有吃有穿有用有书读,因为你们的一言一行决定了你们家庭的氛围,而家庭氛围会对孩子产生着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

制定规矩小参考

在家庭氛围中培养孩子美好德行,需要父母以身作则,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每天睡觉前,全家人可以在一起谈谈当天的收获,比如,帮助了几个人,获得了几个人的帮助,做了几件对别人、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另外,父母不妨每周设立一个读书交流日,互相推荐好书,谈论读书体会,选择有深刻意义的片段与家人一起分享,同时为孩子立下规矩,每天写日记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平等自由、共同学习、善于反思的家庭氛围会帮助孩子形成美好德行。

美德是,居闹市也不会犯罪

陶渊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闹市商贾往来,三教九流汇集,本来就是是非之地,如何做到“心远地自偏”是古人思考的问题。

犹太智者的教诲中,神会夸奖的三件事是“独居闹市而不犯罪”、“穷人拾遗不昧”和“富人暗中施舍十分之一的收入给穷人”,强调了人应该具有的美德,也成为犹太民族延存的基本要求。这里的“居闹市而不犯罪”与中国古代先贤所追求的如出一辙,即追求一种善于自省、慎独自律的精神,这也是一种美德。

犹太人自称上帝的“特选子民”,他们以信守合约、遵守法律著称于世。不管何时,即使周围的人都不遵守约定,他们也会要求自己遵照契约的约定来履行自己的义务和享用自己的权利。他们相信,只有从自己做起,从自己这方面去执行合约,才符合上帝对“特选子民”的要求,并以此教导子女。

我们常常把周围的环境比作大染缸,孩子如果没有深刻的反省精神和自我批评精神,往往会陷入“随大流”的圈子,养成坏习惯。比如开始住宿的孩子,看到其他同学都有手机,自己也不甘落后,想尽千方百计向父母要钱买手机,并学习同学用手机上网;看到同班同宿舍的同学开始早恋,自己异常羡慕,也想找一个“对象”谈谈……在这个过程中完全不考虑是非对错和学校的规定,觉得大家做自己也应该学学,发展到跟损友们一起抽烟、打架、文身、泡网吧……最后从一个勤奋好学的好学生,变成了让父母失望、老师无奈的孩子。

作为父母,应该向犹太父母学习,在孩子脱离家庭环境前,从小事开始熏陶,早早教孩子懂得“居闹市也不会犯罪”的道理,让孩子学会自我判断、自我批评、明辨方向,不至于在“闹市”迷失自己。

犹太人善于将品德教育融入日常小事,从小事出发,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比如,父母可以随时随地从历史典故、日常生活、社会现象、报刊书籍、影视网络中选择题材,讲解哪些是正确的、中性的、积极的、向上的,哪些又是错误的、消极的、丑恶的、让人唾弃的,逐步帮助孩子提高是非判断能力,即使有一天他们离开父母也能独立判断对与错、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

除了这些,犹太父母还以身作则,影响孩子做人处世的态度。要把本民族优秀品格以及世界公认的优秀人性融入孩子的生活中。比如注意自己讲话的语调,不要高声喧哗;倘若别人偶尔心情不好,对你不友好,你要学会谅解他人;如果有同学发音不对,还应该用委婉客气的语气帮他纠正,而不是讥笑他;如果佣人情绪不佳,愁眉不展,你要安慰她,使她高兴起来;睡觉前不要忘记向大家问晚安……只有把小事做好了,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做大事,帮助孩子并日渐养成扬善弃恶、团结友爱、互敬互助、勤劳勇敢、勇于进取等积极向上的精神特质。只有主观精神品质好,才能抵挡诱惑,才能“居闹市也不会犯罪”。

犹太人群体在世界上长期处于某种“独居”状态,时刻面临“覆灭”的危险,这样一个民族在灵魂深处,有种可贵的“慎独”精神,也就是可贵的自我反省、自我批评的精神。他们总是去问自己做了什么,应该做什么,做对了什么,却很少去要求别人该怎样。同样,在家庭教育中,犹太人也要求子女凡事从自己做起,善于自我反省,慎独自律,所以培养了在全世界范围中都堪称优秀的人才。

德是立身之本,一个人的品德决定了他将来的成就,“居闹市也不会犯罪”是一种真正的美德,如果你对孩子寄托了很大的期望,请从帮助孩子明辨是非对错开始,让孩子在小事中受到教育和启发,以便将来拥有立身之本,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也能洁身自好,成就事业。

制定规矩小参考

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犯了错误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但他们之所以受罚,并非因为他们犯了过错,而是为了使他不再犯。”合理的惩罚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合理的惩罚,有助于孩子形成比较坚强的性格,同时还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锻炼孩子的意志和人格,培养孩子抵抗和战胜引诱的能力,同时还能增强孩子抗挫折的能力。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性格特征建立惩罚机制,在一些小事上严格要求孩子。比如被发现和大孩子一起欺负小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还乱丢垃圾等等,可以没收一天零花钱或者取消某项活动作为惩罚。父母要注意跟孩子讲清楚惩罚的要求;惩罚之前先警告,提高其警惕意识;惩罚的开始和结束时间要明确,惩罚后不再追究,一切便算过去;在犯错以后要立即惩罚;惩罚之前先解释原因;说到做到,树立权威。

让孩子接触优秀之人的小规矩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中,环境对人的塑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孟母三迁故事流传至今。相传,孟子的父亲在他年幼的时候就去世了,孟子和母亲住的地方离墓地比较近,于是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母亲觉得这个地方不适合居住,带着孟子搬到集市。到了集市,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事,孟子的母亲还是对居所不满意,又搬家至屠宰场附近。这次,孟子又学起屠夫宰杀猪羊,无奈孟子的母亲再次决定搬家。最后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看到官员到文庙互相礼貌相待,也学习起来。孟子的母亲这才满意地定居在这里。孟子受到文化知识的熏陶,逐渐改掉恶习,刻苦上进,终于成为一代名家。

犹太人和中国古人一样,也十分重视环境对孩子的影响。犹太智者告诫世人:“近恶者沾染恶习,近善者习修美德。”要想孩子获得美德,就应该为孩子选择品德美、举止端正的邻居、师长和交往伙伴,让孩子在品德高尚的人的影响下成人、成才。

犹太父母常以“以身作则”要求自己,对自己的品德提出更高的要求,对自己经常交往的人进行严格筛选,多选择为人正派、勤奋上进、彬彬有礼的人做朋友做邻居,这样孩子从小接触的人都是充满正能量的人,自然会在模仿关照中汲取正能量。同样,作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被积极和正确的环境所围绕——从他们出生起即如此,如果你不想看到自己的孩子被“错误的人群”影响,就向犹太父母学习,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但当孩子渐渐脱离家庭,接触的人越来越多,父母仅仅以身作则也许已经不够了。客观地说,父母没办法每时每刻都陪伴孩子左右,每一天都有可能发生令人措手不及的状况。

假如有一天,你发现一向热衷阅读的儿子忽然变得很被动,吃完晚饭不再像原来一样打开一本书,而是坐在电视机前不肯离开,你就应该关注孩子近一段时间接触的人了。也许孩子与班级新来的一个小男孩成了好朋友,那个孩子也许不爱学习,家长管教不严每天拿出很长时间来看电视玩游戏……这样一个朋友势必会给你的孩子带来了负面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一味阻止孩子与朋友交往,即使你认为那位朋友是“损友”,也不能命令孩子远离他认为亲密的朋友,因为这种行为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只会导致孩子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友情,并且认为父母从来不了解自己。

比较理想的处理方式应该是,你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和孩子一起坐下来,谈论一下孩子的交友问题,并把利弊加以分析,同时让孩子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其实,你也可以试着了解孩子朋友的家庭情况,考虑是否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如果想与对方孩子的父母见个面也许并不容易,可以借学校开展各种亲子活动的机会见面聊一聊,为孩子的交友把关。

另一方面,当你发现自己的孩子最近一段时间表现不好的话,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孩子的人际圈从家庭扩展到学校时,老师成了孩子们每天接触时间最长的人,从老师那里你们可以了解到孩子近期的交际情况,也可以请求老师侧面提醒自己的孩子。但是,当父母抱怨别的孩子表现不好,影响自家儿女时,别忘了还有一句古老的谚语“一个巴掌拍不响”。

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反之,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当孩子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自制力和明辨是非能力的时候,父母的疏忽可能会导致孩子交上“损友”并养成坏习惯。其实,没有哪位父母,忍心并甘心看到自己努力培养的孩子被“坏”邻居或者他的“坏”朋友而带坏。犹太人严格奉行“疏远恶邻,勿交小人”的格言,值得为人父母者学习,当搬家进入一个新社区,转学到一个新学校,孩子遇到形形色色的新朋友时,父母要擦亮双眼,为了孩子的成长,学习孟母三迁也不为过。

制定规矩小参考

不妨与孩子达成一个小约定,每个人结交一个新朋友,就要介绍给彼此,父母也同样遵守约定,把那些德行出众的朋友带到家里,介绍给孩子认识,给孩子带来正面的影响。另一方面,给孩子平等地位,孩子会乐于遵守规矩,并把自己的新朋友介绍给父母,这样你可以针对孩子的情况给孩子更多建设性意见,也能轻松为孩子交朋友把关了。

有博爱之心的孩子,不会是凉薄之人

《犹太法典》中提到:“获得金钱最保险的方法,就是先捐献。了解了这一点并能做到的人是幸福的。”而某犹太哲人曾说过:“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帮助别人,适时地付出自己点点滴滴的爱,去关怀他人、帮助他人,如此才会有一个幸福美好的人生。”犹太人认为“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虽然这是一种无限制的付出,但也能得到应有的收获”。这与中国的古话“授人玫瑰,手留余香”是同样道理,都包含着深刻的“博爱”精神。

犹太父母十分重视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告诉孩子要善待他人,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因为善良是生命的黄金,善良是世界上通用的语言。他们相信有博爱之心的孩子,肯定不会是凉薄之人。

所谓“博爱之心”就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之心。人类的爱是超越阶级和种族等界限的,因而是不分阶级、不分种族的。在人类文明史上,博爱是最值得推崇的美德,具有博爱之心的孩子,必定会成为品德高尚之人。

具有博爱之心的孩子,心胸宽广,长大后能够容忍别人犯下的罪过,轻而易举化解仇怨,赢得朋友,表现出一个人高尚的品德和非凡的处世智慧。如果一个人终日生活在埋怨、责怪、愤怒当中,那么他不仅得不到本应属于他的快乐、幸福,甚至会让自己变得冷漠、无情和残酷,从而使自己处于孤独、痛苦的境地。

具有博爱之心的孩子总能做到礼貌待人。这样的孩子总是彬彬有礼,没有任何倨傲蛮横的影子。长大后即使与别人产生冲突,也懂得礼让,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别人的过错,让别人自己意识到错误,给别人台阶下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尊重与信赖。

具有博爱之心的孩子更愿意帮助别人,并以此为最大的快乐。这样的孩子既能把这种爱给予亲人,给予朋友,也能把这爱给予不认识的人。甚至是在平时反目的敌人遇难的时候也能伸出援助之手。

如果孩子拥有博爱之心,长大后会拥有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基本条件是“人人平等”、“有一颗热忱的心”,孩子也因此对遵守公德有积极态度,饱满的热情,这就有助于形成和谐的交际圈,他的潜能会在和谐的环境中得到释放和发展。

有的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有时表现得对人很冷漠,比如,不懂得给老年人让座,看到盲人摔倒还会哈哈大笑,就会很着急,质问孩子,孩子也有很多理由可讲,如“看到他摔倒我不笑难道哭吗”之类,父母再讲什么大道理孩子都听不进去了。其实孩子形成冷漠的性格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培养孩子的博爱之心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靠讲大道理难以让孩子接受,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启发。如果孩子嘲笑盲人,就和孩子玩一个游戏,让他在家蒙上双眼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看他能不能顺利完成任务,通过换位思考让孩子懂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犹太人讲究言传身教,绝对不会把讲道理与教育等同起来,所以要培养孩子的博爱之心,父母应该从自我做起。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表现出豁达宽容的一面,凡事要以一颗平常心去看待,正确地对待与自己相关的人和事,懂得换位思考,不计较小人,尊重他人,忍让他人,做事有耐心,不冲动、不傲慢。尤其是面对孩子的事情时,更要表现出豁达的态度,不对孩子一时的成绩沾沾自喜,也不会反复计较孩子曾经犯下的错误,让孩子感受到一种正确地做事方式,学会善待他人。

再者,要在生活点滴中培养孩子乐于助人的精神。每个人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最需要的是别人给予帮助,能主动帮助别人、关心别人的孩子才能领悟“博爱”的含义。父母应多引导孩子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如果学校组织各种捐款和献爱心活动也要多多支持。同时向孩子宣扬真、善、美的社会风尚,鞭挞假、丑、恶的行为,让孩子深刻认识到关心人、爱护人是一种美德,是值得嘉奖和宣扬的。

每个孩子内心都有一个储爱的箱子,当箱子装满的时候,他们才会有足够的爱给予别人。所以,要培养孩子博爱之心,父母必须把更多的爱储藏在孩子的箱子里。比如,拿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如果无法保证陪伴孩子的时间,应该通过电话、信件、小礼物等方式,及时与孩子联络感情;与孩子共同度过重要的日子,如孩子的生日等。孩子得到充分的关爱,才会愿意分享自己的爱,从而学会帮助别人关心别人。

犹太儿童经常听父母“日行一善”“施比受幸福”的训导,对孩子来说,每次都是在鼓舞其善良的民风,并能持之以恒、发扬光大,成就了很多伟人。总之,“博爱”是一种生活的哲学、崇高的信念,可以给人思想、言论、工作、活动以知道,具有非凡的道德力量。如果想要孩子成为品德高尚之人,就要坚持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

制定规矩小参考

父母和孩子要经常一起参加有组织的社区服务活动,定期帮助他人,使孩子们对帮助他人有了亲身体验,也就懂得了活动的真正含义,因而养成了助人、博爱的好习惯,同时使他们懂得合作的重要性,以及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价值。除此之外,父母还可以为孩子立一些家庭小规矩,比如规定做饭时让孩子在厨房择菜、晚饭后为祖母读一段报纸等,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意义。不管什么活动,应充分考虑孩子的兴趣,并要长期坚持下去。

品格高尚者,永远生活在白天

在人们的印象中,犹太人总是以财富为先,但事实上犹太人认为美德与财富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才有可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才能得到他人的支持,不论在生活上还是事业上。凝聚了犹太人几千年智慧的《塔木德》认为伦理道德构成了一个人主要品格的底线,反复强调了品德的重要性,它指出:财富、美丽、善良、力量、诚实、智慧都是重要的,而且就是世界的全部。

一些犹太名人也对此反复申述。比如,犹太政治家基辛格说:“我们试图或者是在努力提出一个信念,道德与行为的影响是教育的主要任务,这种任务比一般地发展儿童的智力和用知识去充实他们的头脑重要得多。”他们认为,品德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品格高尚者,永远生活在白天”这句话在犹太人中流传很广。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品格高尚的人,会有太阳照耀,永远生活在光明中,做事情很少有绊脚石,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反之,品质恶劣而又不懂自我提高修养者,做事情不会顺利,就像永远行走在黑暗中。

犹太人十分重视品格的意义。相传,一位极有名望的高官去看望犹太大哲学家斯宾诺莎,斯宾诺莎穿着一身皱皱巴巴的睡袍迎客,这让高官感到十分惊讶,并提出要送他一身新睡袍。斯宾诺莎平静地说:“一个人并不会因为有了一件好睡袍而变得更有价值,同样,给一钱不值的东西加个昂贵的包装是极不合理的。”一语道出品格的意义和价值。

拥有高尚品格者能赢得更多的朋友。孩子品德好,就能吸引很多品德好的朋友,对他自身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品德好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很有涵养的人,能吸引合作伙伴、竞争对手甚至得到陌生人的好感,更多的人愿意和他结交,其中蕴含着更多成功的机会。所以说,好的品质成就好的人生。

拥有高尚品格者总能获得他人的帮助。品德好的孩子为人善良,乐于助人,愿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别人。这在无形之中就已经投资了感情,只要一有机会,受到过他帮助的人也会主动帮助他。

拥有高尚品格者能获得更多的幸福、快乐和成功。品德好的孩子从小就懂得善待他人,用自己的理性、善意、爱心和责任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犹太人常说:“想要做个幸福、快乐、成功的人,那么你就应该善待他人。”善待他人会让自己更好地融入人群,从而获得友谊、谅解、信任和支持;也会帮助自己调整失衡的心态,从而解脱孤独的灵魂,走出无助的困境;会使他在人生道路上拥有快乐的感觉,从而踏入一个充满机遇的境界并且以此走向充满希望、光明的未来。善待他人,不图回报和索取,可以增添一份坦然和快乐。

与犹太父母十分重视对孩子品格的培养不同,当下许多父母却进入家庭教育的误区,一味追求优秀,却不过多考虑孩子的品格问题,很多看起来很优秀的孩子却不堪一击,甚至埋下心理隐患。我们也经常在媒体看到某某成绩优秀的学生自杀、杀人等负面新闻,证实了不重视品格教育的危险。仅仅追求学习成绩,并不是人性化的教育,培养健全人格,才是完整的教育。只追求成绩和智慧,充其量只能算做“人”的左边一撇,而各种品质,如心态阳光、善于合作、坚强豁达、感恩等,才是“人”字漂亮的右捺。只有左撇右捺的完美组合,才能写出顶天立地的“人”,才能算作成功的教育。

如果你认为教育就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人上人”,进入有钱有权阶层,那你需要警惕自己错误的想法已经误导了孩子。你首先做得是改变自己的看法,并给孩子正确的引导。教育不是通往上流社会的阶梯,成功也不能用金钱和权力来衡量,一味追求眼前的功利,人格上没有深厚的根基,从长远看是很难有大成就。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获取知识和能力。

如果你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关注孩子的品格成长,或者只去评价孩子的学习成绩,那你一定要尽快改变自己的态度。静下心来想想孩子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如果孩子出现了品格上的问题,要坐下来与孩子好好谈一谈,让孩子明白一个人成功并不只是由学习成绩决定的,适时给孩子品格教育。

总之,犹太人的家庭教育着重培养孩子热爱生命、享受成长、知书达理、感恩社会的品格。具有这样品格的孩子长大了,不仅具有才干,还会享受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他们心理阳光、人格健康、不畏挫折,是“永远生活在白天”的人。父母要从中获得启发,真正去重视孩子的品格教育。

制定规矩小参考

犹太人常说的“品格高尚者,永远生活在白天”。父母不要仅仅以孩子的考试成绩来评判孩子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还可以在成绩外加一张“品格考查表”,每次学校重大考试的同时在家里填写一份,写出在品格方面的进步或者不足。父母可以打分,也可以写评语,激励孩子。

私下也能约束自己,是美德的最高体现

在中国,自律、自我约束自古以来就是君子的一种美德。《礼记·中庸》中说:“君子慎其独。”意思是说,君子在无人注意的时候,也会严格要求自己,不做违背道德的事。东汉经学大师郑玄说:“慎独者,慎其闲居所为。”一个人众目睽睽之下,做得一本正经不难,因为有监督的压力存在;一个人独处,或是少数知交相处的时候能做得一丝不苟,那才达到自觉的境界。林则徐在居所悬挂一幅醒目的中堂,上书“慎独”二字,以警醒、勉励自己。

《塔木德》上说:“在无人之处应谨慎为人。”由此可见,犹太人也非常推崇慎独精神,他们认为:“私下也能约束自己,是美德的最高体现。”一位拉比问学生:“神圣到底是什么?”学生纷纷回答:为神牺牲生命是神圣;经常祷告是神圣;守安息日是神圣等等。可是拉比却说:“正确的答案是:神圣就是选择吃的东西。”学生一听此言,顿时哗然。拉比给出的理由很简单,也很实在:守安息日的状态,大家都会知道;为了神而牺牲生命的事,别人一看也可以知道。然而,你在自己家里吃什么,别人并不知道。在做客时或在大庭广众之下,吃的都是犹太律法规定可以吃的东西;但回到家里却吃了完全不同的东西,这样的情形完全可能发生。能做到私下里约束自己,才是真正的神圣。

《塔木德》上有一句话,叫“在他人面前害羞的人,和在自己面前害羞的人之间,有很大的差别”。这个差别,在于人的羞耻感是因为众人的目光产生的,还是由自己的内心产生。由内心产生的自愿性、自觉性和自律性,去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才称得上是一种美德。因此,犹太父母经常教育子女,在没有别人监督的情况下,要用良知抵御蠢蠢欲动的恶念,把持得住自己。

某著名的犹太建筑师曾向众人讲述过他童年的一件往事。一天,他跟父亲在薄暮时去湖心小岛垂钓,经过一番努力,他钓上来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但这时父亲看看手表,是晚上10点——离钓鲈鱼季节的时间还有两小时。父亲对他说:“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他说。当时他很不情愿,父亲安慰他说还会钓到别的鱼。他朝湖的四周看看,没有渔舟,也没有钓客,他想对父亲说没人看到他们,钓一只也无所谓。但是父亲的语气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他只好把鱼放进水中。那次以后,他再也没钓到过那么棒的大鱼。可是,这条大鱼一再在他的眼前闪现,每当他遇到道德难题的时候,仿佛看见那条大鱼。

假如你发现孩子只懂得在公众面前约束自己,私下里却不能做到自律时,你应该检讨一下自己。首先,你应该思考一下能不能像明智的父亲一样,处处做到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为孩子以身作则?要想教会孩子自律,父母就要做到处处自觉,做到独处时也要谨慎不苟,对得起良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而且是终身导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孩子看到眼里,对他的道德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犹太人认为在最隐蔽的言行上能够看出一个人的思想,在最微小的事情上能够显示一个人的品质;强调道德修养必须达到这种境界,即在无人监督、无人知道的情况下,也能严格按道德原则办事;强调在社会公利和个人私利的对抗中要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克制、自我完善,始终保持“慎独”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因此,强调道德修养必须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对于孩子来说,自觉收拾书桌、自觉排队、自觉保持卫生、自觉爱护花草、自觉不占用盲人通道等等,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小事,父母应该重视这些小事情,并且应适时引导。

犹太父母重视自律的重要性,让孩子了解规则无处不在,一定的规则以保证人们更好地生活。即使在家中,父母也要制定规则,让孩子培养规则意识,比如进家门将物品用后归回原处、离家出门要和家人打招呼、按一定的时间作息(定时进餐、睡眠、起床)等。父母要注意的是,这些规则不能单单约束孩子,也要约束成人,你最好在孩子面前戒掉睡觉前依赖手机的习惯,最好不要熬夜玩游戏,因为这些行为都会给孩子一种误解——制定的规则就是用来破坏的。当规则成为一种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以后孩子即使到了看似没有规则的环境,也懂得用社会公德约束自己。

总之,自律意识是优秀品德的一部分,当孩子懂得私下约束自己,他会很好地解决自己眼前的道德难题,成长为一个品德优秀的人。明智的父母要注重对孩子的引导,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

制定规矩小参考

对于孩子来说,他人制定的规则是强加的,属外力约束,自己制定的规则有约束力,易于自律。因此,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商量制定家庭规则,以便共同遵守。例如,进别人房间前要先敲门;下棋、玩游戏要按规则决定胜负;说错话或做错事时要礼貌道歉;看电视时不要干扰别人。即使家长违规也要自觉受罚,让孩子懂得规则的严肃性。

孝顺长辈永远在美德首位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孝顺长辈被认为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最高标准。大教育家孔子也强调孝道,重视伦理情感的培养,提出儿子当父母在时,不远游,以免父母需要他照顾时无人照应;子辈赡养年老的父母,应当把情感的笃真放在首位,不单是让父母衣食有着落。孔子更提出了孝敬父母的标准,即要和颜悦色,礼貌恭敬,表里如一。

拉比西缅·本·约哈伊说:“子孙为老人冠冕;父亲是儿女的荣耀。”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犹太人也把孝道提到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每一个三代同堂的犹太家庭里,中间一代力求以身作则,孝敬长辈,孩子自然就会懂得孝敬父母以及祖辈。整个家庭长幼有序,而且每个人之间都相互关心、相互宽容,呈现一种其乐融融的和谐气氛,而这种氛围对每个人的身心健康都是非常有利的。

犹太人认为“孝顺长辈是美德首位”是非常有道理的。首先,孝顺的孩子更懂得感恩。知恩图报是做人的起码良知,社会上每个人都是在别人的关爱、呵护、照顾、影响、教育、培养、提携、批评和帮助下生活着、成长着。任何人的成就和进步,都融入了别人的心血,真情和智慧。懂得感恩,孝顺长辈,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和良知。其次,孝顺的孩子比较自立。很多孩子不懂得孝顺长辈,都是家长溺爱的后果,孩子在家不做家务,在学校不参加劳动,什么事情都要父母代劳,最后成为“啃老族”。相反,孝顺的孩子从小就能分担父母的辛苦,懂得不给父母惹祸或添乱,尊重爱惜父母的劳动成果,长大后也更加独立。

孩子小时候,家长总是觉得孩子太小,还不懂事,忽略了对孩子进行孝道教育。比如,一位妈妈每天早上起很早为孩子做早饭,照顾孩子吃饭并送孩子上学,但是有一天妈妈生病了,感冒非常严重,也不能为孩子做饭并送孩子上学了。孩子不仅没有表示出对妈妈的担忧和关心,却一味抱怨爸爸做的饭多么难吃,当爸爸提醒孩子去房间看望妈妈时,孩子却回答:“我不想去妈妈的房间,我怕她的感冒会传染我……”妈妈听了伤心不已,也开始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养模式。

怎样培养孩子孝顺感恩之心?犹太父母一般这样做。

从幼儿时期开始,从小事做起。幼儿时期的孩子十分信赖父母,父母说的话孩子都非常乐意接受。大部分的父母都有讲故事的习惯,可以利用这些小故事向孩子传到孝道精神。比如《新三字经》中就有“黄香温床”的故事。另外要从小事做起,教导孩子说礼貌用语,与长辈分享自己的食物等等。

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别的家庭关系。家庭又是一个整体,不能各自为政,总要有人当家“长”,来“领导”家庭,管理指导家庭全体成员的生活。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供养者,而且他们有丰富的生产经验,自然应当成为家庭的核心和主事人。因此,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知道父母是长者、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而不能颠倒主次,一味溺爱,任孩子在家庭里逞强胡闹。

父母本身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学习榜样,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品格。要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一个孝敬父母懂事的人,那么做父母的首先就要做到孝敬自己的父母和长辈,乐于承担照顾老人的重担,平时没事的时候,带上孩子“常回家看看”,帮老人做些家务,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就这样一天天积累,孩子看在眼里,耳濡目染,也会渐渐的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关心他人的好习惯。一个小故事正好说明这个道理:从前,一个家庭里有一位老爷爷,他吃饭的时候,饭菜总是控制不住从嘴里掉出来,儿子和儿媳妇也因此不让老爷爷和他们坐在一起吃饭,而让他一个人在火炉边吃饭。一次,老爷爷吃饭时想把碗挪近一点,但是一不小心碗掉在地上摔碎了,儿媳妇很生气,就让他用一个大木盆吃饭。一次偶然的机会,儿子和媳妇看见自己的儿子在地上摆弄一堆小木片,就问儿子在做什么。孩子高兴地回答说:“我正在做木盆呢。等你和妈妈老的时候,我也用木盆给你们盛饭吃。”夫妻俩听完儿子的话,十分羞愧,从此以后转变了对老爷爷的态度,一家三代和睦地生活在了一起。

要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呢?正确做法是,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地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从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来之不易。这样孩子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总之,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实质是知根溯源、感恩图报的思想,这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认为一个人只有自我人格的完美才可以管制家庭进而治理国家。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好榜样;对孩子的关心、爱心要适度、适时才好,时刻检讨自己是不是有溺爱孩子的倾向;多创造机会,从小着手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

制定规矩小参考

在家里制定一些孩子容易遵守的小规矩,比如进门先给长辈打招呼,出门要告知长辈等。还可以在每周找一天时间进行角色扮演,让孩子扮演一下父母,做父母平时做的家务,去父母工作的地方了解父母工作的情况。通过这些小规矩,孩子加深了对父母工作情况的了解,也增进了他们对父母的情感。

美德只能在行动中展现,而不是在嘴中

《论语》中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分析了行与言之间的辨证关系,也对“君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在语言上要谨慎,在行动要迅速敏捷,对于“美德”更是如此。这里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在实际生活中,人的办事能力和语言能力往往是不相称的,会说的人不一定会做,会做的人不一定会说,既做得好又说得漂亮的人实不多见。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以言举人”的经验教训提醒了现代人,对能言善辩之人一定要“听其言而观其行”。

智慧的犹太人同样推崇行动的重要性,特别是对孩子的美德教育,更是重视这一点。一位犹太教育家说:“只有行动才能体现美德。”而哈里克斯的一句至理名言“真正的美德如河流,愈深愈无声”在犹太人中广为流传,提醒人们美德要在行动中展现。

相传,古代以色列的律法师担负着宣讲教义、训诫百姓的职责。久而久之,一些律法师开始自诩为公理与道义的化身,但他们自己却往往就不照教义上所说的去做。一位拉比非常厌恶这些律法师的行径,常常当众揭露他们的虚伪行径,这使那些律法师们心怀不满。一天,一个地位很高的律法师存心跟拉比过不去,上门来找麻烦,问:“我该怎么做才能获得你所说的永生呢?”拉比平静地回答:“你是律法师,律法上写的你还记得吗?”律法师不假思索地说:“《塔木德》上记载着,你要尽心、尽力,既爱你的上帝,又要爱邻舍如自己。这些我早就背得滚瓜烂熟了。”拉比说:“你只要照你说的去做,你就能获得永生了。”律法师故意刁难拉比:“可是,我的邻居又是谁呢?”拉比并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出门路上遇到了强盗。强盗抢走了他的钱财,并把他打得遍体鳞伤,扔在路边。一个祭司从旁边走过,四下看看没有人,就匆匆绕过倒在血泊中的遇难者,自顾自走了。一个商人又从遇难者身边走过,他因为更担心自己的钱袋迅速逃离了危险之地。只有一个撒玛利亚人经过时,救下了遇难者,把他送到附近的客栈里养伤,并为他交付所有的费用。拉比讲完故事后问律法师:“这三个人中,哪一个是那遇难者的邻居呢?”律法师脸红了,只得回答是那个撒玛利亚人。拉比接着说:“一点儿也不错,你就照着他的样子去做吧!”

这个故事被犹太人所熟知,犹太父母经常给孩子讲这个故事,教育孩子不要像那个律法师一样,自以为具备高尚的品德,什么道理都懂,却从来不用行动去体现它们。

我们当下教育过于在乎分数,往往忽略美德教育,学校开展的美德教育也往往体现在形式上,很难内化为孩子的人格的一部分。曾有人做过一个测试,上午7点半在一所学校附近的人行横道上放一个白色的塑料袋,看有多少人捡起它,放进不远处的垃圾箱。大概5分多钟,近20人路过却没人把这个塑料袋捡起。这些路人大部分是家长送孩子来上学的,脚步匆匆,有些人没有注意到塑料袋,有些人注意到了,但是没有捡起的意识,甚至拉着孩子绕开了。这些家长也许在家经常给孩子讲过维护公共设施、公共秩序的道理,但是遇到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情,同样失去了行动的力量。

要想孩子用行动体现美德,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父母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作为父母,你想想自己有没有这样的行为:你决定每周末去养老院或孤儿院献爱心,但真到了周末,你很疲惫时,往往会推到下一周;在地铁或公交车上,有老人站在面前时,你觉得自己太累了,这次不让了吧,然后转移过视线或闭上眼睛;在路上看见哭泣无助的孩子,你可能顾忌很多,或者以忙为借口擦肩而过……你的美德也许只体现在教育孩子时或者演讲时,却很难用行动来体现,很难给孩子带来榜样的力量。

从日常小事做起。有很多孩子明白做人的美德是什么,但是让他们去做一件好事,他们可能不知道什么是好事。这时,父母首先要教会孩子哪些是美德,什么是好事,什么是正确的言行,并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和实践。比如,关心别人是一种美德,孩子也许不懂得什么是“关心”,可以先让孩子从打招呼做起,学会问候,并及时给孩子称赞。父母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告诉孩子什么样的行为是对的,不断地诱导、称赞、鼓励孩子做好事,孩子会有很大进步。

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把美德体现在行动上,也需要锻炼,父母要多给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比如好朋友生病了,假如孩子还没有独立社交的能力,父母可以提醒孩子打电话问候,必要的话陪同孩子一起去看望。做好事也是需要锻炼,从而成为一种习惯的,习惯后就会自然而然地做好事。所以不要只给孩子讲什么是美德,而是要锻炼他做好事、正确的事。

当孩子真的懂得“美德只能在行动中展现,而不是嘴上说说”时,他就会身体力行自己所知道的那些美德,成为行为端正、品德良好的人。

制定规矩小参考

父母要让孩子像做游戏一样做好事,用行动来展现美德。比如规定每周给他一点时间用来做好事,让他说明在什么事上花了多少钱用了多少时间,通过称赞和鼓励提高孩子的荣誉感。开始的时候可能会无功而返,但是经过几次锻炼,孩子自己会找到做好事的方法。父母如果利用存钱罐来教育孩子应该也不错,在存钱罐的外面贴上标签,比如“帮助失学儿童的存款”,然后将积攒的零钱捐给慈善机构或救援机构,从而培养孩子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世界。如果能够把捐款的使用情况具体地告诉给孩子,其价值就会更高。

同类推荐
  • 给孩子读的心理学:爸爸妈妈送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给孩子读的心理学:爸爸妈妈送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作者曾在国内一家知名审计师事务所工作,应邀为多家企业进行过咨询、培训工作。已出版十余本儿童心理学方面的著作。本书是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重点图书,内容轻松诙谐,每章都有一个小故事和知识小卡片,可读性强。作者廖康强是国内知名儿童心理专家,对于儿童心理有很深的研究。本书从学习、青春期、行为习惯、情绪等方面,向读者介绍各类心理学规律,并且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各种心理修炼的方法,教育孩子要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正确对待生活及学习中的烦恼,化解生活和学习中的痛苦和郁闷,学会协调和家人、同学、朋友的矛盾纠纷,让自己的未来获得终极的幸福和成功。
  • 妈妈和女儿的悄悄话

    妈妈和女儿的悄悄话

    一起快乐,一起成长。女儿是妈妈生命的延续,母女间的对话好像变得不一样了。从出生那一天开始,女儿天天成长,妈妈与女儿的互动似乎也不断地在发生变化,突然有一天,妈妈发现,女儿不再是贴心小宝贝了,女儿越来越前卫。女儿是妈妈贴心的小宝贝,这话应该不会错的,但时代的改变,社会的信息来得太多,女儿的生活方式远远出乎妈妈成长时的经历,乐观、成功、开朗、时髦的妈妈也必须跟着越来越摩登时髦才是啊!辣妈咪,才不会让女儿逃之夭夭,离得越来越远! 本书讲述了一个麻辣妈咪的教女经历!
  • 哈佛家训VIII:舍与得的人生经营课

    哈佛家训VIII:舍与得的人生经营课

    人们常说: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其实想要告诉我们的就是:真正的智慧人生,是要学会舍得的。舍得是一种人生哲学,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心境、一种境界。舍与得之间蕴藏着不同的人生际遇。人在路上,经常会遇到舍与得的问题,有时候放弃、舍去并不是一种失败、吃亏,而是放下了思想上的包袱、身体上的负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明确我们的奋斗目标,加快成功的脚步,体味理想人生的真谛。《舍与得的人生经营课》是《哈佛家训》系列第8本,书中的经典故事一直备受读者的青睐,富有深刻的启迪意义,是青年学生学会独立,走向社会的枕边书,也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桥梁,不仅可以让青年学生增...
  • 孩子依赖性太强,妈妈怎么办

    孩子依赖性太强,妈妈怎么办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教育者首先要引导孩子走独立的道路。”可是看看我们现在的孩子,他似乎已经不能再用自己的双脚走路了,他必须要“拄着”父母这“两根拐杖”。孩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我们也该好好找找其中的原因了,否则孩子将永远无法独立。
  • 新手父母必读(大全集)

    新手父母必读(大全集)

    青年男女从相识、相爱到结婚生子、为人父母,这几乎是人人必经的一段最美好而神秘又最重要的人生历程。虽然它伴随着新奇与不安,但这个阶段使每个人从心理到生理真正地走向成熟,也更能够真切地领悟到人生的瑰丽和生命的伟大与神奇!生一个健康聪明可爱的宝宝,是普天下所有想为人父母的心愿,也是所有准父母的心声,谁都希望自己能够生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特别是在21世纪的今天,不仅对我国人民有优生优育的要求,就是在全世界的人民也有此要求。所以,生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是大到国家民族的希望,小到家庭父母亲人这一代的希望。
热门推荐
  • 三只狮子

    三只狮子

    《三只狮子》(A Tale of Three Lions)是哈葛德“艾伦·夸特曼”(Alan Quatermain)系列冒险小说中的一部。艾伦·夸特曼是当年发现“所罗门王宝藏”团队中的一员。在这部小说中,他再次深入非洲大陆,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猎狮之旅,而且,这一次与他同行的,是他的儿子哈利……哈格德的非洲小说所具有的想象力,远远超过了当代畅销书的水平。
  • 逆天狂妃

    逆天狂妃

    太子退婚,殿前受辱,这一切,仅仅因为她的废材命格,可谁又知,她能逆天命,召百兽,令风云变色!寒风猎猎,她十指交错,眸光潋滟生辉:“欺我者,还之,害我者,除之!就算天命辱我,我也要逆天改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友谊赠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友谊赠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总裁老公,你别闹!

    总裁老公,你别闹!

    闺蜜大婚,跟我恩爱无比的老公却在卫生间跟一个绿茶婊偷情。他们偷的忘乎所以,却不知道我正蹲在马桶上因为愤怒和震惊而颤抖。挣扎着想要走出厕所,却被躲避情妇老公捉奸的季姜羽又拖回厕所当了挡箭牌。三年的付出,换来的是虚伪禽兽的渣男老公。花心不靠谱不专一被我拉入黑名单的季姜羽,却从容不迫的做起了我“背后的男人”,有了他的搅和,我的世界狼狈不堪、天翻地覆又精彩纷呈。我跟季姜羽牛逼闪闪的订了婚,渣男却要求回头再给他机会,季姜羽背着我给他回了短信,“今得如意郎君,谢君当年劈腿之恩!”气的渣男要算账,季姜羽却要我给他奖励。我第一次当着渣男的面跟他撒娇,“老公,你别闹!”
  • 新国学(第九卷)

    新国学(第九卷)

    《新国学(第九卷)》,本书收录了国内外学者论文18篇,内容涉及文学、文化学、哲学、史学及文献学、各篇文章均具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的老婆是轮回者

    我的老婆是轮回者

    捡了个漂亮媳妇,还生了个娃,原以为一辈子应该差不多了。可万万没想到,媳妇不仅给自己来了一剑,还带孩子跑了。这还了得,不把你捉回来好好调教,我就不姓白!嗯?我好像本来就不姓白,囧。说明:作者非全职,并且是新人,更新较慢且文笔一般,等不及不建议入坑。
  • 年少有为的卡卡西

    年少有为的卡卡西

    在他人眼中,卡卡西是一位年少就成名的忍者。五岁从忍者学校毕业,十二岁就成为一名合格上忍的他,却有着一段无法被他人救赎的回忆。
  • 门当夫不对Ⅱ

    门当夫不对Ⅱ

    农家乐最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两件事其一就是她姓农,她叫家乐。其二,她被骡子踢失忆了。而这两个黑历史都随着她给校草景宁的三跪给曝光了,一时间她和男友成了学校的焦点情侣,而她想报仇的时候,景宁毕业走了……两年过去,让农家乐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景宁竟然在她工作之后都不放过她,这第四跪再次让她成了航空公司的明星。更诡异的是,景宁竟然主动接近她,让她给他侄子当家教,还动不动就表示出自己对她的占有欲,可是,大哥,我们家家规,不能远嫁,我们严重不通婚啊!就算通婚,我也不能嫁给你这个带着拖油瓶的男人啊!!!可是,侄子你喊我什么?爸爸?!我明明是个女的好吗?!小豆芽:妈妈!农家乐:滚蛋!!
  • 重生之多多修仙记

    重生之多多修仙记

    【非主流版简介】神马叫做重生?就是尼玛翘辫子后又回到了悲惨世界的开始。这就是重生。时间不是距离,时空不是问题。只要肯努力,废材可以变天才。灵珠?那是神马东东!修仙?可以考虑!当兵?绝对省钱!工作?可以忽略不计!婚姻?老娘遵循的我的地盘我做主!【正剧版简介】年奔三十岁的钱心重生回到1993年的夏天4岁的她,意外获得了神秘空间,得到仙人传承,有了能够听懂任何动植物说话,控制植物生长的能力。重生后由独生子女变成了龙凤胎的小妹,名字改了,原来喜欢的女老师变成了自己的妈妈,爸爸也不瘫痪了,带着全家致富奔小康。天生的医者因为喜怒无常,人送外号“邪医”,平时修修仙,治治病,收收钱。天生的钱串子,为了省钱,高考的时候直接报了军校,却不遵守军规,让领导又爱又恨,潇洒来去,快意人生,这样像风一样的女人,不知花落谁家?个人简介:一身灵力,可以救人也可杀人。纤纤素手,一枚金针,一堆丹药,让世人折服!都说,誓不为五斗米折腰,那是你不了解行情,给五十斗米腰就折了。军少的爱慕,商业巨子的体贴,嗯?怎么还有个穿着道袍的古人也来插一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