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59800000003

第3章 上篇 追踪“花”的神秘线索(1)

序章 柳暗“花”明

—正面与反面

《红楼梦》伴随着人们对它异彩纷呈的观点奇迹般地流传至今,仍以它特有的艺术魅力和脍炙人口的故事吸引着喜爱它的广大读者。与其他古典小说不同的是,《红楼梦》的诞生和流传都是一个神秘的谜,而书本身的内容同样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二百多年来,人们从多种角度认识它,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每换一种角度观察就会带来不同的感受。但哪一种看法更接近真实呢?即使现在的主流观点中仍有不少费解的问题困扰着众多专家学者,比如关于其作者的争论、批书人身份以及版本问题等等。俞平伯先生就曾在《红楼梦简论》中说研究《红楼梦》“在这儿好像通了,到那边又会碰壁”。那么,客观上会不会存在另外一种更为隐秘的观察角度来迎刃而解这一切问题呢?

《红楼梦》作者为了读者深入理解和会意,精心设计了一个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且具有“点睛”作用的道具—风月宝鉴(详见第十二回),甚至把它上升至“是书题名”(见甲戌本凡例)也即象征该书的高度,意欲引起读者的特别重视。此镜正面是风月之情,反面是骷髅之相。但其反面并非通常所认为,是正面内容的思想深入和境界提升,而完全是正、反两个相对独立的艺术结构体系。宝鉴所象征的《红楼梦》正面内容包罗宏富、博大精深,正如我们大家所熟知的那样,专家学者们一直进行着深入细致的研究探讨,成果迭出,世所公认的结论并不鲜见。而翻转过来,它未知的反面内容则另存寓意、别出洞天,它的意义和价值丝毫不亚于相对应的另一面—正面。

正面与反面,共同构成了一柄奇特的双面镜—风月宝鉴,二者既自成一体,又相互依存,彼此难以界定分离。但适当的分离势出必然,我们今从反面的特定角度入手,去接近作者的深层用意,触及它长久以来的未决悬疑。

《红楼梦》的整个反面内容同样以复杂的叙事结构隐身于书的正文之中,有故事、有情节,小说的各种要素应有尽有,从而形成游离于正面故事之外的庞大而隐晦的反面故事。更出人意料的是,这个深藏未露、尘封已久的反面故事竟起源于《红楼梦》中一个普普通通、并不引人注目但却异常神秘的“花”字。

我们将拨开《红楼梦》提供给读者的表面现象,试着开启“花”的迷宫,逐步走近由“花”而生的反面故事的隐秘内核,认识红楼中的未知世界。其中谬误,诚望诸位不吝指正!

第一章 妙笔生“花”

—触动“花”的机关

《红楼梦》里的“花”字俯拾皆是、随手可摘,如果突然说这样一个常见字有什么深意,并由它形成一条神秘的线索,而且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更有重要的历史秘密惊现其中,恐怕很难让人相信。但按着小说正文和深悉写作内情的脂砚斋批语(以下简称“脂批”[1])共同的精心暗示,可证“花”字确实非同寻常,它是作者苦心设置、脂批反复揭示的一个重要“机关”,而且“花”的机关有若弯弓盘马,一触即发。正如作者在书中第四十一回的形象比喻:“这镜子原是西洋机括,可以开合。……其力巧合,便撞开消息,掩过镜子,露出门来。”(正文主要采用庚辰本,下同)我们只要触动机关,撞开“花”的消息,就会露出一扇“暗透前后通部脉络”(第四十一回夹批)的门。进入门来,便不知不觉进入了《红楼梦》的反面故事(以下简称“暗线”)。

作者为了说明“花”的机关,特用“花障”二字。如第十七回贾政游览日后的怡红院时,众人赞道:“好花,好花!……那里有这样妙的。”接着“转过花障,则见青溪前阻”,众人都迷路了。幸亏贾珍“在前导引”,才“豁然大门前见”。众人都叹“有趣,有趣,真搜神夺巧之至!”如此生动的描写只想提醒读者,因“花障”的存在,小心迷路!

又第四十一回写醉酒的刘姥姥“一面顺着花障走了来,得了一个月洞门进去”,来到怡红院。接着有一段绝妙的心理描写:

袭人敠其道路:“是他醉了,迷了路,顺着这一条路往我们后院里去了。若进了花障子到后房门进去,虽然碰头,还有小丫头们知道;若不进花障子再往西南上去,若绕出去还好,若绕不出去,可够他绕回子好的。我且瞧瞧去。”

这同样是关于“花障”的暗示。

作者的点拨并未就此作罢,特于第二十五回对“花障”的含义进一步作了绝妙的解释:“却恨面前有一株海棠花遮着,看不真切”!紧接又有夹批暗示:“余所谓此书之妙,皆从诗词句中泛出者,皆系此等笔墨也。试问观者,此非‘隔花人远天涯近’乎?可知上几回非余妄拟。”又同回夹批有曰:“……如此等暗伏淡写处亦不少,观者实实看不出者。”原来“花障”的一再出现,意在暗示书中对“花”施用了魔术式的“障眼法”。

同样,第二十五回写宝玉“只装着看花儿”,旁批曰:“文字有层次”;而第八回甲旁则曰:“从门外看起,有层次”,且说“是必当进去的神理”(同回蒙旁);又第三十七回黛玉题菊花诗首句“半卷湘帘半掩门”,有双关夹批曰:“且不说花,且说看花的人,起的突然别致”。可见绝非单纯“看花”,作为观书者“勿得轻轻看过”(第十二回旁批)。脂批更借俗语点出此中妙境:“花看半开,酒饮微醉”(第八回甲眉),我们不能不“进去”一探究竟!

再注意第五十回正文有这样一段猜谜的情节:

……李纨又道:“绮儿的是个‘萤’字,打一个字。”众人猜了,半日,宝琴笑道:“这个意思却深,不知可是花草的‘花’字?”李绮笑道:“恰是了。”……

这段话归纳起来,作者似要表达这样的意思:“花”字含义极深,暗里超越了我们通常的理解。如此看来,“花”也即“花障”的背后必定“遮着”某种神秘的东西。“蒙头‘花’柳,谁解春光”(第三十三回戚回后批)?它究竟有何深意呢?《红楼梦》有“花”挡在读者面前,只有把这个“障”移开,“真切”的东西才会暴露出来!

面对这种奇异的现象,我们可以设想,由于当时危险的政治环境、严酷的文字狱,作者把无法明说但又不能不说的重大隐情寄托于一个小小的“花”字。他借“花”巧做文章,将“真事隐”(第一回。甲本在凡例,另见第一回甲旁)入其中,在由“花”联络而成的特殊线索中进行充分的诠释,更有晦涩难懂的大量脂批相配合,以供后人解读,表面看去则只有“假语村言”(见上注)而已。

作者在红楼中悄然构筑着“花”的世界,普通“花”字肩负着特别使命而并不引人注目。当然,尽管书中“奇花闪灼”(第十七回),异卉竞放,但并不是所有“花”字都藏着奥妙。“乱花渐欲迷人眼”,这就需要仔细鉴别。笔者试从《红楼梦》正文和脂批两方面入手,围绕“花”的若干关键场景逐一探讨,并初步勾勒这条潜在线索的主要故事情节。

第二章 移“花”接木

—暗线中,“花”是花袭人的替身和象征

“花”字既含深意,而《红楼梦》中袭人恰巧姓“花”,二者间有无关系呢?

我们先关注第二十一回中一段描写:

宝玉对惠香说道:“……那一个配比这些花,没的玷辱了好名好姓。”

有夹批马上暗示:“‘花袭人’三字在内,说的有趣”。很显然,作者婉转写来,目的就是借宝玉之言直刺花袭人。她这个“好名好姓”用“花”去“配比”,实在是玷辱了这个字。正文和批语共同完成着将花袭人比作“花”的暗示,也“有趣”地稍微透露出花袭人这个角色的某种非正义性质。

又第七十七回有一段宝玉与袭人风趣的对话:

……袭人听了,又笑起来,因说道:“……这样的话,岂是你读书的男人说的?草木怎又关系起人来?……”……袭人听了这篇痴话,又可笑,又可叹,因笑道:“……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就费这样心思,比出这些正紧人来!还有一说,他总好,也灭不过我的次序去。便是这海棠,也该先来比我,也还轮不到他。……”

花袭人竟然变被动为主动,自己争着与“花”作比了,只不过“花”变了“海棠”。在第十七回中海棠美名曰“女儿棠”,不仅“以‘女儿’命名”,而且“大近乎闺阁风度”,在这儿,倒不如说成“大近乎袭人风度”。“草木”真的“关系起人来”!

第一回甲眉曰:“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若稍作改动,也许诗意更为明了:一花一石皆有意,不语不笑可寓人。“花”与花袭人必定有着某种神秘联系。

作者精心塑造花袭人,却又极不情愿地赋予她一个美丽的姓—花。尽管有“玷辱”之嫌(见后文分析可知),终因另有奥妙,不得已而用之。

花袭人既姓“花”,书中某处明着用“花”字甚至花形等指代她本符常情。如有人称呼她“花姑娘”、“花大姐姐”甚至“花大奶奶”(第四十三回等),又第五回在写着花袭人判词的画册上作者直接用“一簇鲜花”来象征她,判词中的“似桂如兰”,也与“花”有着间接关联。而第十九回回目前半句“情切切良宵花解语”中的“花”字则更明显指袭人;第二十一回宝玉提笔续《南华经》曰:“焚花散麝,而闺阁始人含其劝矣,……”这个“花”字也指代明显。但这样的例子全书中并不多,这种简单的对应关系也用不着作者批者去刻意暗示,之所以要费尽心机提醒读者,就因为“花”与“花袭人”的联系并不限于如此简单,更非像书中正面广义的以花喻人式的常见象征手法(如以蕉喻黛玉、以芙蓉喻晴雯等)。作者笔底的“花”字已然超越了常规,超越了我们的习惯视野,不能用常理去想象和思考,尽管出人意料之外,其实文仍在情理之中。“花”的含义在暗中引申,“花”的概念在暗中切换,“花”被拟人化,仿佛依稀变成了特定的“女儿”身,使“花”与“花袭人”的深层对应具有了某种普遍意义。如此朦胧隐约的意境,恰有“雾里看花”之妙!第十一回蒙旁有曰:“揣摩得极平常言语,来写无涯之幻景幻情,……且又转至别处,真是月下梨花,几不能辨。”

总之,花袭人在暗线中主要以“花”的形式存在和活动。比如“送宫花”中的“花”、“黛玉葬花”中的“花”等等,它们竟仍与花袭人密切相关,当然这是后话。关于“花”的特殊象征,由于当时环境所限,深知作者意图的脂砚斋不可能给出十分明确的提示。除正文本身的暗示外,脂批总是默契地配合作者,在字里行间不失时机地旁敲侧击、“指东说西”(见第三回甲旁)甚而直接借题发挥,它的作用主要在于进一步暗示读者。但如果没有脂批的存在,我们的探讨也就缺少了有力的依据。

袭人是怡红院之婢,难怪前文提到的“花障”总不离怡红院左右,原来这正是作者的精心设置。而且还意味深长地送给怡红院的主人宝玉一个名实相符的形象别号—“绛洞花主”。更绝妙的是,上章所引的一段形容“花障子”的文字竟是花袭人自己的内心独白。可谓寓意既深,用心亦苦。

大家知道,花袭人原是贾母的丫鬟,后来贾母将她给了宝玉。“花袭人”这个连贾政都觉得“刁钻”的名字,作者在正面介绍了来历,是宝玉因她姓“花”而想起旧诗句“花气袭人”而改。这是书上写定的情形,似乎已成为不可动摇的事实。但蒙藏本第一回中便有这样的旁批:“世上人原自据看得见处为凭”,可见所谓“眼见为实”不一定靠得住!批者在书一开始就暗示读《红楼梦》不能只注意它“看得见”的表面意思——现象,言外之意书中还藏有更为重要的无法直接看见的内容——本质。脂砚斋批“花袭人”三字曰:“奇名新名,必有所出”(第三回甲旁),表面似指出自“花气袭人”,但实际上暗含双关,“花袭人”这个新奇之名,实是另有缘由(详见后文)。作者善于“随事生名”(第十六回夹批),所谓随诗生名不过是一个必须的美丽借口。“花”与“花袭人”靠着表面看不见的暗在联系形成一个有关花袭人的新故事,进而形成《红楼梦》的反面故事——暗线。在新的故事中,她的角色更加特殊,作用更为举足轻重。

“花”就像一座关于花袭人的迷宫,“花障”即是迷宫的别称,它是全书之眼、是总机关。从“花”的角度出发,书中许多“看得见处”都会慢慢改变,这就是《红楼梦》有别于它书的“魔幻”所在。联系下文,这种感觉会更加强烈,并为本章结论提供有力佐证。

我们将追随“花”的踪迹,从“花”的各种角度认识另一个“花袭人”。

第三章 新鲜“花”样

—“送宫花”暗藏花袭人真正的身世来历

绕开“花障”,本质才会看得真切。

书第七回详细描写了薛姨妈派周瑞家的送宫花这一饶有趣味的情节。宫花自薛家而出,送到最后落在了宝玉手中。从小说正面看,沿着送宫花的路径,作者艺术地以最小的篇幅集中展示了一批场景和事件,使读者迅速将镜头中的重点了然于胸。但走进反面,“送宫花”的意义变了,它成了关于“花”的第一个典型场景,也是最关键场景。作者于“此处方一细写花形”(甲旁),此“花”以“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儿”之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脂批围绕“送宫花”事件全过程耗费了诸多心血,我们可从中探求“送宫花”的真意所在。

同类推荐
  • 雷锋日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雷锋日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长久以来,《中小学生必读丛书:雷锋日记》已经成为传播“雷锋精神”最鲜活的载体,“雷锋精神”也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而阅读《雷锋日记》则是我们了解雷锋生前工作与生活的最直接的方式,汲取榜样力量最丰富的源泉。《中小学生必读丛书:雷锋日记》令读者无不为之动容,“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和成长。经过编辑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广泛搜集,《中小学生必读丛书:雷锋日记》除了收录雷锋同志的日记,还汇集了雷锋22年人生历程中所写下的文字,包括诗歌、小说、讲话、书信、散文等,使广大读者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雷锋同志的光荣事迹,更加完整地展现雷锋同志的光辉形象。
  • 在我头顶的星辰

    在我头顶的星辰

    本书稿为著名小说家、鲁迅文学奖得主李浩关于现代以来小说阅读的诸多心得和体会,“在我头顶的星辰”,意指卡夫卡、布鲁诺·舒尔茨、米沃什、纳博科夫、君特·格拉斯等诸多现代以来的小说大师以及代表作品,作者将自己置身于星光璀璨的二十世纪文学的场景之下,以文本细读的方式阐释其敬仰之情和热爱之心。
  • 寻找毛乌素

    寻找毛乌素

    乌审旗虽然地处中国版图西部的毛乌素沙漠腹地,但这里并不是一片贫瘠的黄土地。事实上,乌审旗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因植树造林、抵御风沙、改造自然环境,与大寨齐名,有“农业学大寨,牧区学乌审”之称。但在随后改革开放的若干年里,却逐渐在全国人民的视野中淡出,直到最近几年,一批资源能源企业在此聚集,才重新唤起了人们的注意。在2009年7月26日发布的《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中,乌审旗排名西部百强县第33位,可见乌审旗在推进城市化进程的过人之处和绿色乌审的魅力所在。
  • 重访新批评

    重访新批评

    《重访新批评》由赵毅衡所著,新一代的批评家感叹:“新批评派像哈姆雷特父亲的鬼魂,依然在指挥我们。”出版这本,并且名之曰是因为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国内不少年轻学者对新批评方法感兴趣,用之于中国文学,做出了出色的文本分析和理论拓宽,他们用批评实践证明了新批评方法,的确有一定的生命力。
  • 把心放在世界最温暖的角落

    把心放在世界最温暖的角落

    属于每个人成长中的瑰丽岁月、迷茫和感动。治愈系暖文,具有疗伤效果的文字,划破冷冬的阴霾,带来灿烂的春日暖阳。
热门推荐
  • 宫锁春深

    宫锁春深

    朝廷选秀,避无可避,为保年府平安,她不得已入宫为妃,一朝恩宠,从此风光无限,却惹得各路妃嫔明争暗害,她小心应付,却失去了腹中的皇嗣,又被自己的好姐妹一脚踹入冷宫,那个对她深情宠爱的帝王,为了保护别的女人,更是将她踩在了脚下,而年府上下,也都在火海中化为了灰烬,生死边缘,家仇子恨情觞,终是让她浴火重生,惩夫君,虐渣姐,设得局中局,谈笑于众妃之间,可是当真相渐渐浮出水面时,却又是如此的让人心痛!
  • 回望昙华林

    回望昙华林

    本书有几篇谈到当年学生自己办的文学社和刊物,其中《拾花》、《碧桃》给大家印象尤其深刻,据说,当时中文系这些自生自发的学生“同人刊物”一度“如雨后春笋”。林如稷、冯至那些文学大家,他们办浅草社和后来加入沉钟社的时候,不也就是二十出头的大学生吗?可是,一阵寒冷的北风刮来,《拾花》、《碧桃》这些刊物和文学社都坠落了,夭折了,还有写了“思想情调不健康”文章的同学被令退学。好在培植那些同人刊物的园丁们,包括那位被退学的傅生文君,在七十、八十两个年代交汇之际,很多又考取最早的几批研究生,得以实现他们的抱负,展现他们的才华。
  • 哈密传

    哈密传

    巴里坤的美食、伊吾的枣骝马、伊州的戈壁,哈密的一区两县因天山相隔,却催生出同一片时空中完全迥异的美景与风情哈密旅游文化指南戈壁上的绿洲——孕育哈密文化的摇篮哈密一城,尽在此书中。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钢琴入门100问

    钢琴入门100问

    这是一套提高青少年音乐素质的指导性丛书,全套书目前推出五个音乐类专业方向,全套体例以100个一问一答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音乐专业知识,语言风格口语化,时尚化。本册为演艺技巧方向。
  • The Nick Adams Stories(I) 尼克·亚当斯故事集(英文版)
  • 只有不肯将就才能卓有成就

    只有不肯将就才能卓有成就

    通过几十个小故事,主要讲述了梦想不应该被“风干”,有想法就应该去拼搏,没有晚来的梦想,只有不行动的人。即使奋斗,“蘑菇期”、手中的“烂牌”等等也屡见不鲜,但“真的猛士,总有人陪他直面惨淡人生”——人生路上有很多不离不弃的同行者,奋发的人并不孤独。不孤独的奋发者,经风历雨,不断提高,才能抬头见彩虹,才能从失误走向成功,从成功走向成功,从过去走到未来。
  • 学霸的诸天神豪系统

    学霸的诸天神豪系统

    每次穿梭都是一个新的领悟,鹿鼎记里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僵尸先生里的广阔世界,与九叔的并肩作战,与天下争道祖之位。古怪的任务,自己的归宿,都需要自己亲自去追寻。穿梭万界,唯我本心。(群:955541953)
  • 别用我的爱折磨我

    别用我的爱折磨我

    爱情就像一场角逐游戏,总是有人拼命在逃,有人拼命在追,追的越是惊心动魄,逃的越是胆战心惊。
  • 我的夫人是个挂

    我的夫人是个挂

    我来到一个我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爹不疼,后妈坏,妹妹不亲,弟弟还小,只有安王爷别无所图,对我好。可是我怎么发现,安王爷顾瑾銘,也有所图呢。顾瑾銘:念念,我要吃饭,煮饭去。顾瑾銘:念念,我饿了,陪我吃饭。顾瑾銘:念念,天太冷,给我暖床。我:忍字头上一把刀,安王府是太穷了?我就当个丫鬟,照顾残废王爷,报答救命之恩吧。顾瑾銘:我需要以身相许。……残废断腿王爷×逗比元气少女的日常生活我家安王爷,顾瑾銘突然压着我,言念念?需要让我证明我不是残废嘛?本书名又叫《我的夫人是个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