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58100000007

第7章 亚洲(7)

1952年,印度举行第一次大选,英迪拉·甘地分别管理尼赫鲁家族以及她丈夫费罗兹这两个竞选阵营。当时费罗兹并没有询问他岳父尼赫鲁的意见就自行参选,最后成功当选迁回德里,但他却选择在德里另外找一间房子居住而没有与妻子同住。费罗兹当选议员后不久就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名声和地位,最主要是他揭发了一些国家保险业的丑闻,为自己树立了一个反政府贪污的战士形象。这一事件令当时的财政大臣、也是他岳父尼赫鲁的助手下台。

在这一连串事件之后,费罗兹和英迪拉两人正式分开了。不久,费罗兹更有了婚外情。但是,在1957年印度大选后不久,费罗兹心脏病发作需入院治疗,这一事件却戏剧性地挽救了夫妇二人濒临破裂的婚姻。英迪拉悉心照料患病的丈夫,令她和费罗兹以及孩子们之间的关系拉近了。但好景不长,1960年9月8日英迪拉正在国外陪伴父亲出国访问之际,费罗兹终于因病过世。

自从1947年印度独立以后,英迪拉·甘地便担任她父亲尼赫鲁总理的私人秘书,陪同他出访了中国、苏联、美国、法国等,还参加了万隆会议等重要国际会议,会见过周恩来、纳赛尔、苏加诺等国际知名人物。1959年2月,她成功当选为国大党主席,成为国大党中仅次于父亲尼赫鲁的第二号人物。

1964年5月,尼赫鲁逝世,英迪拉·甘地在新总理夏斯特里力劝之下决定参与竞选进入政府机关,并立即被委任为资讯广播大臣。其后不久,印度南方爆发了反印地语骚动,当时官方正打算通过印地语作为国家官方语言,但在南方的一些地区根本并不使用印地语,在不满情绪下,当地人民爆发了骚动。事件发生后,英迪拉赶往马德拉斯(现称金奈)处理。在那里,她为自己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形象。

虽然夏斯特里在初时颇为照顾英迪拉,但事实上英迪拉又是他最重大的政敌之一,故此二人开始产生矛盾。

1965年印巴战争开始,英迪拉·甘地却在此时选择前往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度假。当时巴基斯坦部队正集结于相当接近的位置,有不少人都劝她改往查谟或德里等较为安全的地方,但英迪拉·甘地却坚持己见。她重整了当地政府并邀请传媒到访,务求令国家民众消除疑虑。当时的大众就形容她为“一群妇人内阁中唯一的男子汉”。

1966年1月,夏斯特里在苏联塔什干与巴基斯坦签署和议之后数小时突然去世,他的死因至今依然是一件悬案。当夏斯特里的死讯传到印度首都后,一场激烈的继承权争夺战就正式展开了。在热门继承人中,有一个名为莫拉尔吉·德赛的,此人早在首任总理尼赫鲁去世时,就有意坐上总理之位,可惜败于夏斯特里手下。另外一位就是已宣誓为代总理的南达,他也曾在尼赫鲁死后代任总理一职。毫无疑问,这两人都是当时印度总理的热门人选。

相较于这两人的相互竞选、拉票,英迪拉·甘地则是显得很平静,看起来并无意争夺政权。然而正当德赛和南达争得火热、互数不是之际,人们的眼光开始转移到英迪拉·甘地这位前总理的女儿身上。当时的国大党主席卡马拉奇认为英迪拉·甘地在全国都享有盛名,而且又是尼赫鲁的女儿,所以推选其出任总理一职。这个提议获得了十个邦的首席部长支持,在这种情况下,英迪拉·甘地宣布参选,并于议会两院中获得355票,超过德赛所得的169票一倍有余,成功当选印度第三任总理,也是印度第一位、同时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位女总理,那一年,她48岁。

英迪拉·甘地当上总理后,开始着手组建自己的内阁领导班子。她将父亲留下来的内阁成员进行筛选,去芜存菁,按照自己的意愿,重新组建起一个新的内阁。大选后,国大党内部矛盾也开始出现尖锐化,英迪拉·甘地稳扎稳打,小心翼翼,几经波折后,终于站稳了脚跟。但是国大党仍然在1969年分裂成了组织派和执政派两大派系,而英迪拉·甘地所在的执政派,则被认为是正统意义上的国大党。

尽管以德赛为首的反对派进行了一系列阻挠活动,但1971年的大选,国大党仍然以压倒性的优势获得了竞选的胜利,英迪拉·甘地再度蝉联总理一职。此时,她的声望已经渐渐达到了印度国内的巅峰,人们称呼她为“印度的女皇”、“世界上最有权势的女人”。

同年,因为1970人民联盟在巴基斯坦大选中获得大胜,并于翌年与总统会谈要求自治但遭到拒绝,巴基斯坦内战彻底爆发。英迪拉·甘地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于是悍然出手,干预巴基斯坦内战。

1971年3月25日巴基斯坦总统叶希亚颁布了军事管制条例,将人民联盟的骨干成员逮捕,引起东巴基斯坦人的强烈反对。由于大批东巴基斯坦的孟加拉人涌入印度国境避难,印度遂以此为契机通过了协助东巴基斯坦分离分子的决议,于1971年4月开始对西巴基斯坦展开零散的攻击,并于同年11月21日展开大规模进攻。12月16日印度军队战胜了驻守东巴基斯坦的守军,身为总理的英迪拉·甘地宣布于翌日停火,第三次印巴战争随之结束。其后,东巴基斯坦在印度协助下独立,成为现时的孟加拉国。

在1971年的战事中,美国曾派遣第七舰队到孟加拉湾戒备,并警告印度不要利用东巴基斯坦的种族屠杀为借口,而对西巴基斯坦、以及有主权争议的喀什米尔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攻击。美国的这种行径令印度与其的关系更加疏远,有见及此,英迪拉·甘地开始加速制定一系列新的国防以及外交方针。印度和苏联在之前已签订友好与合作条约,令印度在这次战事中获得更多政治以及军事上的支援,从而在这次战事中获胜。战后,英迪拉·甘地邀请新任的巴基斯坦总统阿里·布托到西姆拉作一星期的会谈。在谈判几乎破裂之际,印巴双方突然签署了西姆拉协定,注明喀什米尔地区的主权争议应以谈判与和平方式解决。

英迪拉·甘地因为这条和约被印度舆论猛烈批评,认为她应该利用手上的93,000名巴基斯坦战俘作为筹码,以取回喀什米尔的土地。但这项条约确实减低印巴双方在不久将来会发动战争的可能性,从而亦避免了联合国或其他国家干涉事件。在不抵触一些敏感问题的前提下,英迪拉·甘地允许印巴贸易正常化,但很多其他往来则仍冻结多年。

同时,鉴于1964年中国爆发了第一颗原子弹,英迪拉·甘地感到中国的核武器发展已经对印度构成威胁,并且认为两个超级大国并无意促成印度的稳定,所以决定加速本国的核发展。

1974年,印度成功在拉贾斯坦邦的博克拉进行一次不公开的核试,这次核试验的非官方代号为“微笑的佛祖”。虽然这次核试验被形容为以和平为目的,但毫无疑问,印度在当时已成为新晋的、世界第六个核国家。这次举动同时也导致了日后巴基斯坦的核发展。

1977年,国大党在大选中失利,导致国大党分裂,民主党趁势而起。但英迪拉·甘地在下台后并没有失去信心,她多方奔走,并且积极在锡克人中寻找盟友,终于在1979年的大选中重新胜出,继任总理一职。但与宾德兰瓦勒的合作,无疑是与虎谋皮,这也直接导致了后来印度军方血洗阿姆利则金庙,而英迪拉·甘地也成了锡克教狂热分子和极端分子的眼中钉、肉中刺,在1984年10月31日,前往总理办公室的途中,被她的两名锡克教警卫开枪杀害,享年67岁。在她遇刺身亡的消息传出后,全国掀起了反锡克教徒的暴动,不少锡克教徒在这场暴动中被杀死或无家可归。

英迪拉·甘地任职总理期间,她的英雄形象就一直深入民心,但同时,她的性格也和父亲尼赫鲁一样不太喜欢与人接触。这多数是因为她童年动荡生活的影响,虽然她对她的父亲和家族充满自豪,但她却难以发展出一个普通人应有的社交生活。在1950年代至1960年代左右,她曾经和一个纽约记者多洛菲·诺文通过通信而相熟,但由于政治立场问题而中断了联络。所以除了政坛盟友外,她没有私下的知己。她的孩子们都在英国念书,不过都没有取得学位。英迪拉·甘地的个性比较特别,有人说她是个非常孤僻的人,说这位夫人是“冷酷”的;但对某些人而言,她似乎又很腼腆,会在他们面前局促不安;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她又显得傲慢与冷淡。

在外交场合,据会晤过她的人说,除了斯文的微笑和频频点头以外,她没有过多的应酬话。谈话时,很注意听对方讲,而她则很少开口。英迪拉·甘地对家中的仆人和秘书人员,尤其对那些为尼赫鲁家服务的仆人非常和气,她同那些为她工作的人保持着同事关系,而不拘泥于礼节。她有着广泛阅读的兴趣,几乎可以涉猎国内外大多数杂志。她能阅读法文、德文报刊,对诗歌和电影以及有关环境问题的书籍也颇感兴趣。英迪拉·甘地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了比较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她最疼爱她的小儿子山齐·甘地。不少史学家认为山齐·甘地利用了她对自己感情上的依赖。可能因为山齐有其父亲费罗兹的影子,而且英迪拉·甘地觉得桑贾伊因为父亲之死而不满她,所以竭力去取悦他。当时她的长子拉吉夫·甘地已经长大,而且明确表示对政治没有兴趣,所以英迪拉·甘地的母爱几乎都倾注在了年少的山齐·甘地身上。其结果却演变成后来英迪拉·甘地对山齐·甘地在政治上的过分支持,而背弃了民主,腐败以及滥用权力。拉吉夫·甘地曾经说过,他永远不会原谅弟弟对母亲1977年大选失利之后的所作所为。

英迪拉·甘地逝世后,外界对她的评价褒贬不一,既有赞扬她的政绩和对印度的建树,亦有人不满其强硬政治手段和蓄意栽培她的儿子成为接班人。纵然如此,英迪拉·甘地依然是印度一代传奇人物。

在遇刺前不久,英迪拉·甘地曾经发表过以下言论:“我一生人都用来为人民服务。即使我死了,我相信、我每一滴血都会用来哺育印度,让她变得更加强大。”

猛虎之噬——拉吉夫·甘地之死

一、噬血的鲜花

在印度政坛的历史上,有过这样一个政治家族——

这是一方豪门显贵,这个家族中的祖孙三代,都曾经作为印度的最高领导人,执掌印度政坛,为印度的稳定事业和经济发展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个家族,就是印度独立后首位总理尼赫鲁所在的尼赫鲁家族。在传承到其女英迪拉,也是印度迄今为止唯一的一名女性总理身上时,因其与一名姓“甘地”的记者结合,所以改姓为“甘地”,也就有了后来的“甘地家族”。

正是这样一个在印度政坛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族,却不曾受到上天的眷顾。从尼赫鲁逝世后,一个名为“奥里萨邦”的魔咒,如同在这个家族里生根发芽一样,像是影子一般,挥之不去,一直伴随在这个家族的继承人左右,并最终令他们先后步上了尼赫鲁的后尘。

至今,仍然没有人知道,这个名为“奥里萨邦”的小镇,与这个家族之间,是否有着宿命的渊源。正如印度婆罗门中信仰的宿世天罚一般,当一个人,来到他的宿命之地,命运的巨轮,就会不可逆转地开启,直到天罚降临。

1984年,拉吉夫·甘地的母亲,印度迄今为止唯一一名女总理英迪拉·甘地,在奥里萨邦进行演说后不久,就在10月31日,被她的两个锡克教警卫开枪刺杀。

1991年5月21日晚10点20分,印度国大党主席拉吉夫·拉特纳·甘地在帮助印度统一共产党竞选时,在泰米尔纳德邦首府马德拉斯以南40公里斯里督佩鲁姆普杜尔,被一献花女子用炸弹炸死。而在这起刺杀案发生的八个小时前,拉吉夫·甘地,就在“奥里萨邦”的戈拉布德县进行着演说。

仿佛是宿命的诅咒一般,拉吉夫·甘地从同样被刺杀身亡的母亲英迪拉·甘地手中,接过那已经缔造出雏形的和平事业仅仅七年,历史,便再度重演了。

1991年,注定将是印度政坛历史上又一个动荡不安的岁月。自1989年11月国大党重蹈1977年的覆辙,第二次在大选中失败,走下印度执政的舞台后,由人民党联合其他四个政党组成全国阵线联盟,执政印度。但从联合政府执政以后的两年时间里,先后有两位总理上台执政,却均因政局不稳而难以为继。印度国内,教派冲突不断,种族矛盾日益突出,严重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使得联合政府的政权变得岌岌可危。

1991年3月13日,文卡塔拉曼总统宣布解散议会,印度议会人民院(下院)在这种局面下,果断决定将大选提前举行。第十届人民院的大选序幕就此拉开。

此时,因为1989年在大选中失败而退下执政舞台的拉吉夫·甘地,敏锐地意识到,自己东山再起、重展宏图的机会,终于来到了。面对此次大选,作为国大党主席的拉吉夫·甘地可谓是精神百倍、信心十足、志在必得。

国大党作为印度第一大党,拥有百年的历史和其他政党难以媲美的执政经验,实力雄厚,曾为印度的发展和稳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民间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都是无与伦比。

同类推荐
  • 老磨

    老磨

    小说集包含《老磨》《双鱼记》《小亲亲》《魔帐里的火眼》《落花梦》《新月姑娘》《第100只耳朵》《想不要告诉她》《嘉陵遗梦》9部中短篇小说。向读者讲述了泡在血泪中的过去的故事,血泪交融,惊心动魄。美丽的落花在梦影中随着哀鸣的激流飘逝,烈士的遗孤踏着父母的血迹继续奋战。历史留给我们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
  • 花朵得了精神高尚死亡症

    花朵得了精神高尚死亡症

    有一种病,叫做精神高尚死亡症,我听说得上这个病的人全都死了,现在还剩下花朵一个。一花朵病得厉害的时候是在一个夏天的早上。这天,花朵蓬着一头短发,迷瞪着眼睛倚在卫生间的门上。她刚拉完晨尿,睡裙的裙裾掖在了裤衩里头,露出细瘦苍白的长腿。荆棘弓着身子拉刨锯呢。荆棘有着年轻的身体,强壮的肱二头肌,看上去一点也没有改变,同三年前健康的荆棘一模一样。荆棘是什么时候起的床,花朵并不知道,花朵和荆棘没有睡在一张床上,自从荆棘出车祸失忆,荆棘每天睡醒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将自己的身体结结实实骑在马上,不停地在刨机与头之间忙碌。
  • 背负石头的老人

    背负石头的老人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芯魂之殇

    芯魂之殇

    任务进行得很顺利。一家七口,已经有六个倒在血泊里了。雷雨在窗外倾泻,血在地板上流淌,逐渐淹没了它的脚。每迈一步,都留下一个血脚印。它没有任何不适,血嘛,不就是混着各种杂质的黏稠液体吗?对它来说,血液与石油没有多大区别。它关心的是,这家人里的最后一个,藏在哪里?它把声波接收器调到最大功率,仔细辨别着空气中的每一丝震颤。
  •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2013短篇小说卷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2013短篇小说卷

    本书收录了2013短篇系列。文学的经典化过程,既是一个历史化的过程,又更是一个当代化的过程。文学的经典化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它需要当代人的积极参与和实践。文学的经典不是由某一个“权威”命名的,而是由一个时代所有的阅读者共同命名的。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幸福就在你身边

    幸福就在你身边

    幸福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回答。乞丐得到100块施舍,他就觉得幸福;烈日下的民工在空调屋里待一会儿,他就觉得幸福;房奴突然之间把贷款都还了,他会感到幸福;独身多年的老光棍突然之间取到了媳妇,他会感到幸福;亿万富翁治愈了绝症,他觉得幸福;罪犯刑满释放,他也会觉得幸福……幸福是一个人极不容易得到的东西得了,幸福是一个人的奢望变成了现实。幸福又是对生活的理性认知,是一种面对生活的平常心态。农民把“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当成幸福;而商人则把生意兴隆,日进斗金当成幸福。幸福没有标准,幸福没有尺度,只要我们平和得对待我们身边的一切,我们随时都能得到幸福。
  • 斗罗大陆之万影飞雪

    斗罗大陆之万影飞雪

    在深渊位面之战五千年后,斗罗大陆进入了全新的时代,在空间与时空的交错中,一个少年,天生的黑暗之体,武魂却并非黑暗,神秘天影峰中的裂山刀家族,50%的武魂变异几率,隐世的强大宗门,一个全新的故事就此展开。(注:本作剧情虽然是斗罗四五千年前,但有一些地方可能会和斗罗四里的介绍不符。你们可以把本作当做是寄托于斗罗三世界观的一个平行宇宙。)
  • 推拿(秦昊、郭晓东、黄轩主演)

    推拿(秦昊、郭晓东、黄轩主演)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台湾电影金马奖获奖电影《推拿》原著小说,电影由秦昊、郭晓东、黄轩、张磊、梅婷等人主演。本着对盲人最大的尊重与理解,描述了一群盲人按摩师独特的生活,细微而独到,深入到了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灵。在这群鲜活的人群里,有野心勃勃的创业者沙复明、张宗琪,有陷入爱情为结婚发愁的王大夫、小孔,有陷入欲望和伦理纠葛中的小马,有在传奇爱情中受伤的泰来,有大胆泼辣不远千里地主动追求爱情的金嫣,有“美”得不可胜收又突然凋零的都红。每一个故事都透露出凄美与动人,无不表现了尊严、爱、责任、欲望在人生中的纠结。而这些人生的矛盾与挣扎,在黑暗的世界里似乎显得愈发敏感。小说最大的意义在于,写出了残疾人的快乐、忧伤、爱情、欲望、狂想,打破了我们对残疾人认知的情感牢笼。
  • 虎踞龙翱

    虎踞龙翱

    一夜之间,风云突变,天下易主,一时间豪强并立,重启纷争。一方是乱世凸起的枭雄,一方是除魔卫道的忠义,看谁终主沉浮……这不是一部个人奋斗史,而是一个群雄共舞的精彩故事。这里没有绝对的主角,每一次碰撞都是势均力敌的天意。
  • 洛阳花

    洛阳花

    一年一度的毕业生离校的日子到了。我在校园里走,空气中弥漫着离愁。三五成群的送行的人们簇拥着要离开的那个人,往校门口的方向走。队伍里有人忍不住了,便哭了出来。这些曾经朝夕相处的同伴们,现在要面临一场离别。他们可能永远都不再有这样聚在一起的机会了,明日天涯,怎能不伤心惆怅呢?那个先行要走的同学手里还拉着个沉甸甸的箱子,里面装着的是这四年来的所得。要上路了,用这所得来换取一个好的前程。可是路在哪里,也许心里都还没底。但是也没有办法,离别的钟声已经敲响了。
  • 传奇光点

    传奇光点

    他人来去消眼前,恍惚之间数百年,历尽苍桑世变,五千维度,传奇光点,皆历目在前。
  • 喜欢你的糖恋上你的甜

    喜欢你的糖恋上你的甜

    【校园文/学霸VS学渣/逆袭/治愈】原来我倒霉了这么久,不过只是为了遇见更好的你。“帅哥要吃糖吗?”唐亦甜憨笑着问。“吃,但我不吃傻b的糖”某人凑到唐亦甜的耳边说。几天后……“大哥,你要吃糖吗?”唐亦甜疑惑的问?“吃,怎么不吃”某人似乎毫不在意脸面的说。“哦~我记得你不是不吃的吗?”“我是你大哥,吃小弟的糖怎么了”……“媳妇儿,我牙疼”某人捧着嘴看向唐亦甜。“那你还吃糖吗?”“吃,我只吃你给的糖”苏淮安坏坏的笑着说。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为长生

    为长生

    吾住青湖边,颇有名气。远道而来的诗人在湖边吟诵着:一叶扁舟横,万点金光散。但见李仙缘,此生无可叹……醉意横生的文士在岸边高歌着:有波拍岸惊百里,不能渡我归家,有浪乘风横千丈,愿可荡吾生涯……文人墨客求见者络绎,赞美湖景者不绝。他们不知夏天水蚊子的狠毒,不知冬天冷风如刀刺骨……更不知吾之寿元不足一年。书生浩然之气,修士灵气之力,佛道功德香火,万民信仰。何以得长生?夜深人静时。远处湖泊寂静萧索,近旁湖面冷清无声。收拾行李,东市西市南市北市购置,绝尘而去。剑未佩妥,出门已是江湖。欲求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