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58100000022

第22章 亚洲(22)

5月17日,当大选投票的第一批结果出来时,工党联盟为自己的窝里斗而不顾大局的行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利库德集团领袖梅纳赫姆·贝京当选了新的政府总理。6月21日,拉宾与贝京在总理府会晤,在简短的仪式后,他把权力移交给贝京,随后互致敬意。

1977年11月19日,埃及总统萨达特访问以色列,因此打破了中东和平僵局,令世界震惊,更令阿拉伯世界震惊。在迎接萨达特的以色列政治领袖队伍中,拉宾也以其特殊身份参加,他是为萨达特访以而感到自豪的人之一。因为,他曾为这一天的到来付出过不少心血。

1984年,拉宾重新回到政府,在工党和利库德联盟期间出任国防部长。次年,他向政府提交了一份从黎巴嫩撤回以色列防卫部队并沿以色列北部边境建立一个安全区的建议。

1987年12月,巴勒斯坦掀起反抗以色列占领的斗争。作为以色列联合政府国防部长的拉宾,决定将这场斗争镇压下去。1988年1月19日,拉宾宣布对阿拉伯国家被占领土起义者实行“铁拳政策”,要求对扔石头的巴勒斯坦人进行狠狠打击。以军得到这个指示,大开杀戒,对“闹事者”使用催泪弹、橡皮子弹和杀伤子弹。有关资料显示,铁拳政策在1987~1992年中使1775名巴勒斯坦人丧生,几千人被打伤或致残。

1992年2月,拉宾击败西蒙·佩雷斯当选为工党领袖和总理候选人,工党在6月23日大选中击败利库德集团成为议会第一大党。7月份新政府获得议会信任,拉宾担任总理兼国防部长。拉宾知道,军人的职责是赢得战争,而政治家的职责是为他的人民赢得和平。因此,拉宾用行动体验着“铸剑为犁”的古训,并主动寻求与曾经面对面作战多年的敌人和解。在7月13日的就职演说中宣布:“和平与安全问题是新政府的当务之急。”他重申,他的政府将把中东和平及结束以阿冲突放在所有政府工作的首位,采取现实、大胆和灵活的步骤来推动中东和谈。

作为第一步,拉宾提出以色列愿意讨论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区巴勒斯坦人的自治问题。上台不久,拉宾立即向阿拉伯国家发起了和平攻势,表示愿意邀请叙利亚总统和黎巴嫩总统、约旦国王到耶路撒冷讨论和平。同时他也准备去这些国家进行国事访问。他接着宣布冻结100多个被占领土上的犹太移民定居点,这包括为新移民建造5000套住房工程,并承诺以色列从戈兰高地部分地撤出是可能的。

不过,在两个问题上,拉宾寸步不让:坚持要把整个耶路撒冷作为以色列不可分割的首都,反对在加沙和西岸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并强调要对暴力和巴勒斯坦人的反抗活动予以严厉扫击,拉宾因此成为以色列工党内的“鹰爪鸽派”人物。

尽管如此,拉宾的和平举措有利于推动以阿和谈。在一次和平集会上,拉宾曾经说:“和平总会有敌人的,他们千方百计地伤害我们,目的是破坏中东和平进程。但我想告诉你们,我们在巴勒斯坦人中找到了和平伙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通过漫长的谈判,到1993年夏,终于签订了奥斯陆协议。而9月13日巴以双方在美国华盛顿正式签署具有历史意义的关于加沙和杰里科《临时自治安排的原则宣言》,拉开了巴以和解的序幕一对中东和平进程产生重大影响,并迎来了1994年中东和平的一连串突破。这份协议的签署,再一次轰动了世界,全球各大电视台都事先赶到白宫的南草坪,实况转播这一事件。观察家们认为:“这是中东和平进程中划时代的里程碑。”协议规定:

——以色列从1993年12月13日到1994年4月13日撤出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杰里科镇;以军撤出后将重新部署在约旦河西岸的居民区周围,负责以民的安全。

——巴勒斯坦将在今后9个月内选举产生自治委员会,对教育、经济、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税收和旅游、社会福利等方面实行自治管理,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和杰里科镇的行政和军事管辖权将一并取消。

——巴勒斯坦将建立自己的警察部队,被占领土上的巴解组织战士可作为警察部队。

——在加沙地带和杰里科镇实行自治的过渡期内,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将就巴勒斯坦永久自治协议进行谈判,以解决耶路撒冷地位、边境、遣返难民、以色列定居和军队驻扎等问题。

因为这份协议,中东的历史由此揭开了新的篇章。而白宫草坪上,拉宾与阿拉法特的这一次握手,也是他们两人的第一次握手,注定意义非凡,将被永远地载入史册。

以巴和平协议签署后,在以色列国会前的坡地上聚集了10余万人。巨大的海报上,拉宾被画成穿着希特勒的衣服,双手鲜血淋漓,几个黑色的大字写着:“拉宾是犹太民族的叛徒!”

在震耳的喧嚣声中,拉宾走上国会讲台。他说:“我是个军人,还曾是国防部长。相信我,几万名示威者的喊叫,远不如一个战死儿子母亲的眼泪给我的震撼,我是一个经历过浴血战斗的人,所以我要寻找和平的出路,这是一个转机,虽然它同时也是一个危机……”

第二天,在以色列国会就是否通过以巴和平协议的辩论会场上,拉宾再次走上讲台:“100多年了,我们试图平静地生活,种下一棵树、铺好一条路……我们一边梦想一边作战。在这片苦难深重的土地上,我们和炮火、地雷、手榴弹生活在一起。战争和恐怖使我们伤痕累累,但不曾摧毁我们对和平的梦想。”

同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拉宾“博瓦尼和平奖”。

1994年5月4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以色列签署了在加沙和杰里科实行自治的最终协议,使巴勒斯坦问题取得实质性进展。11月,以色列开始向巴权力机构移交在西岸的行政权力。到1994年底,约旦河西岸的卫生、教育、旅游、社会事务和税收管理权也陆续移交。与此同时,以色列和约旦的外交关系实现完全正常化。

1994年7月25日,拉宾总理与侯赛因国王在华盛顿签署了《华盛顿宣言》。10月26日,约以两国正式签署和平条约,结束了两国长达50年的战争状态。11月27日,以约宣布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由于拉宾、佩雷斯和阿拉法特的共同努力,中东和平取得进展,因此,1994年3人共同分享了诺贝尔和平奖。

1995年9月,《奥斯陆2号协议》签署,以色列国内再次掀起巨大的抵制浪潮。10月5日,以色列国会再次就《奥斯陆2号协议》进行辩论,这是一次结果难以预料的辩论,就连拉宾本人也无法预测这次辩论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这一天,在耶路撒冷市中心挤满了右翼的示威者。成千上万的抗议者从国王广场走向以色列国会,在国会门前向负责守卫的警察投掷火把和石块,试图冲破警察的防线进入国会。但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没能阻止《奥斯陆2号协议》的施行。

从拉宾与阿拉法特在白宫草坪上握手的那一刻起,巴以双方的极端分子就已经多次向他发出了死亡恐吓。但示威者和抗议者也仅仅只是散发穿着希特勒军服的拉宾画像,而当《奥斯陆2号协议》通过以后,示威者和抗议者们散发的拉宾画像上,已经多了重叠着的来复枪的瞄准器。

对于这一切,拉宾并不是不知道。但是27年的军旅生涯令他的意志变得无比的坚定,军人出身,经历过无数枪炮和战火的他,面对这些威胁毫不退缩和畏惧,因为他相信,大部分的以色列人民是期盼和平、渴望和平的,所以他答应出席了11月4日在国王广场举行的和平集会。但是,这一去,也为他的生命画上了最后的休止符。

正如孟子说的,虽千万人,吾往矣!为了以色列的和平,为了中东的和平,即便前方的道路上铺满了致命的荆棘,他也会义无反顾地披荆斩棘而行,因为,他是“和平斗士”——伊扎克·拉宾!

九命猫王——侯赛因·伊本·塔拉勒

一、冒险国王

中东的历史是一部血与火浇铸而成的惨烈影片——民族的矛盾、国家的利益、信仰的冲突,这些纠葛在一起,令中东地区的和平似乎变得遥遥无期。即便在许多中东领导人的合作下共同推动着中东的和平进程,但这块孕育了无数财富和资源的土地,距离真正的和平,还有一段慢慢长路。

如果说“政治谋杀”已经成为美国文化无法改变的一个重要特色,那么对于中东国家的领导人而言,“政治谋杀”已经成为他们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个组成部分。巴基斯坦总理贝娜齐尔·布托、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埃及总统萨达特,以及印度“圣雄”甘地和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拉吉夫·甘地母子,皆是死于这种充满了宗教、民族色彩的谋杀之中。

然而,诚如美国总统中有安德鲁·杰克逊这种不但挫败了谋杀阴谋和亲自逮捕刺客的传奇人物,在中东的历史中,亦有着同样幸运的领导人。他就是约旦哈希姆王国的第三代国王——侯赛因·伊本·塔拉勒,一个屡次躲过谋杀阴谋的传奇人物。这位为中东和平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的领导人,其一生的传奇经历,令人叹为观止,堪称是不死的“九命猫王”。

侯赛因曾经在他的自传里这样写道:“有时候我感觉自己就是活在一本侦探小说里。”

是的,诚如这句话所言,侯赛因多年的王储生涯和国王生活正如一部悬念迭起的侦探剧,层出不穷的刺杀和阴谋几乎时刻围绕在他的身边:谁是刺客,什么时候会进行刺杀,会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刺杀,这一切就像是一个谜,在刺杀事件真正发生之前,谋杀的阴谋就如同是笼罩在云雾之中一般,根本无从知晓。

从1951年的刺杀事件开始,在侯赛因其后的48年人生中,大大小小针对他本人的刺杀和阴谋多达几十起,有好几次,死神的镰刀几乎是擦着他的头皮掠过,差一点就将他带离了人间。

作为外约旦的王储和后来的国王,在讲述侯赛因的传奇经历之前,我想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外约旦的由来:

外约旦其实原属巴勒斯坦领土,1921年英国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两部分,西部仍然称为巴勒斯坦,东部则被称作外约旦。英国承认侯赛因的祖父阿卜杜拉为外约旦的统治者,阿卜杜拉则承认英国的委任统治权。

1923年外约旦成为英国委任统治下的一个半独立的埃米尔国,英国完全控制了外约旦的政治和经济。外约旦的阿拉伯军团由英国人指挥,王室的费用由英国政府资助,外交事务由英国总督掌管。

1928年英国迫使外约旦接受为期20年的“英约协定”,使英国对外约旦的统治合法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外约旦人民反对英国委任统治的斗争迅速发展。1946年3月22日,外约旦同英国签订伦敦条约,废除了英国的委任统治,英国承认外约旦的独立,但保留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特权。同年5月25日,阿卜杜拉登基为王,改国名为约旦哈希姆王国。

外约旦是一个沙漠国家,在这里,富人和穷人一样住在帐篷里,睡在地上。侯赛因的祖父阿卜杜拉一直过着贝督因人式的生活——坚持早起,早起后先行沐浴,尔后就读古兰经,和祈祷者讲话。侯赛因出生后,一直深得这位祖父的宠爱,经常带着他一起去大清真寺进行祈祷。然而,就在1951年的7月,阿卜杜拉带着侯赛因前去大清真寺参加星期五祈祷的时候,年仅17岁的侯赛因经历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刺杀。

阿卜杜拉是一名虔诚的教徒,在巴勒斯坦划归阿拉伯的那部分在1950年并入约旦以后,只要有可能,无论是什么时候,他都坚持参加在大清真寺举行的星期五祈祷。

1951年7月22日,星期四,当阿卜杜拉提出要去大清真寺参加第二天举行的星期五祈祷时,他的大臣和朋友们都感到了担忧,因为在四天前,前黎巴嫩总理里亚德·苏尔赫在安曼被人暗杀,这种政治暗杀以前在约旦是前所未有的。他们知道国王由于想在不流血的情况下解决阿犹之间的对抗,遭到很多巴勒斯坦人的批评,加上黎巴嫩总理被暗杀的事件,令他们心头惶惶,担心起国王的人身安全来。

在阿拉伯的整个历史中,暗杀政治对手的事情时有发生。暗杀除了致人死命并不能改变政策,可是,这一事实却没有影响那些宁愿在这种企图中死去的人。前英国驻节长官和现任大使柯克布赖德请求阿卜杜拉多加小心,但阿卜杜拉以一种生死由命的口气回答他:“在我最后的日子来到之前,没有人能伤害我:当那个时刻来到时,也没有人能保护我。”

阿卜杜拉的首相萨米尔·里法伊也恳求他要小心,但国王回答说:“我相信上帝,我的生命就在它的手里。”美国人听到了有关一起阴谋的风声,也发出了他们的警告,但阿卜杜拉仍然不在乎,坚持要参加这一仪式,并且还准备带上他最宠爱的孙子侯赛因一起去。

1951年7月22日星期四下午,侯赛因跟着祖父阿卜杜拉离开安曼,两人在当天晚上住在耶路撒冷郊区谢赫·贾拉赫·纳沙希比家族的一幢房子里。侯赛因穿着一套阿拉伯军团陆军上尉的制服,当时他刚刚参加完向阿拉伯军团空军部队(今天的约旦皇家空军)的第一批飞行员颁发“空军徽章”的仪式。陪同这对祖孙一起来到耶路撒冷的是一个名叫纳希尔·纳沙希比的年轻的巴勒斯坦人。他是阿卜杜拉的宫廷总管,同时也负责耶路撒冷附近的拉姆安拉的广播电台。

同类推荐
  • 惊魂探险2

    惊魂探险2

    误入鲸鱼的嘴里还能活着出来吗,美国的死亡谷真的有进无出吗,唐古拉有什么古怪?这些海底深山的险恶是真实遭遇还只是耸人听闻呢?
  • 江风烈

    江风烈

    作者简介:王芸,中国作协会员。迄今已在《小说选刊》、《人民文学》、《新华文摘》、《中国作家》、《青年文学》、《小说月报》等刊发和转载了近两百万字散文、小说。部分作品入选《二十一世纪年度小说选·二〇一〇短篇小说》、《二〇一〇中国短篇小说年选》、《二〇〇三年度中国最佳短篇小说》等三十多种选本,曾获第七届屈原文艺奖人才奖、第三届湖北文学奖等。出版有散文集《穿越历史的楚风》、《接近风的深情表达》、《经历着异常美丽》、《纯洁与斑斓》等。湖北省作协文学院第七、八、九届签约作家。上 部那一天空气里弥漫着一股铮铮的气息。
  • 暗处

    暗处

    7岁的丽比躲在柜子里,眼睁睁地看着母亲和姐姐一个个倒在血泊中。就在凶手大开杀戒之时,她爬出带破洞的玻璃窗,躲进芦苇丛里,逃过追杀……
  • 走火

    走火

    枪走火,弟弟打死亲哥哥,弟弟发誓照顾嫂子和两个年幼的侄子,怀着愧疚、赎罪的心情娶了大自己七岁的嫂子。然而,叔嫂的这段婚姻却遭到世人的猜疑和不接受。嫂子突然得重病,他动用单位公款被判三年徒刑。大墙外的嫂子遇到老同学,读书时这位同学追求过她,于是热心帮助她,两人走得很近。出狱后,物是人非,嫂子与他分手,他一如既往地实践着自己的诺言。一个美丽的姑娘爱他,鼎力支持他创办企业,他们的爱情纯洁、高尚、荡气回肠,意想不到的结局令人潸然泪下……
  • 趴活

    趴活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军歌嘹亮,宽阔的马路上,像国庆阅兵式一样行驶着十多辆三轮摩托车,昔日灰头土脸的“摩的”,今天却披红挂彩,整齐划一,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整得不少路人驻足观望,交警目瞪口呆,就连平日里牛皮烘烘的城管,此时也木愣着,简直是不知所措了。他趾高气扬地坐在头车上,有种1949年翻身得解放的感觉,终于扬眉吐气、翻身做主了,旁边坐着脸上写满喜悦、而偏要装出点羞涩的庞彩凤。就连驾驶头车的小六子,喜庆的脸上除了羡慕,也还有那么一丝丝的嫉妒。他渴望的就是这种感觉。
热门推荐
  • 老乌哲学

    老乌哲学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
  • 快穿之说好的只是任务呢

    快穿之说好的只是任务呢

    “呵,我家青青就是全村子里最漂亮的姑娘,咋滴,你不服?”“对对的,我妹妹就是最美的,也是最乖巧的。”大哥常军军赶紧进一步肯定自己妈的话。“哈,十里八乡的,谁不说我姐是最贤惠的姑娘。那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样样能拿得出,直接甩某些人十条街。”弟弟常小军进一步补刀。“我们老师说了,只有嫉妒的人,才会只盯着找别人的不好看。像我姐常青青这样子心胸宽广的人,那都是有海之胸襟的人。”小妹常婷婷更是一脸不屑的说。“咳咳,”常父常青山咳嗽几声,然后十分谦虚的说,“小女也没有多好,只是,刚刚比大家眼中不好的女孩子好那么一点点。但是,这也都离不开各位伯伯婶婶的爱护,要不然,说不定早就长偏了。所以,还是要感谢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平时的关照滴。”作为乖宝宝的常青青,乖乖端正的坐在一个小凳子上,并拢着双脚,双手放到膝盖上。
  • 六十种曲蕉帕记

    六十种曲蕉帕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将摘下那黄金王冠

    我将摘下那黄金王冠

    格林·洛萨,因刺杀皇帝而终结一场战争的著名暗杀者,却在战争结束时被己方势力背叛,作为换取和平的条件送上了绞刑架。一位混沌·善属性的魔王让他活了下来,从那以后,他如行尸走肉一般度过了两年的家里蹲生活。直到某一天,魔王终于看不下去了:我有一个任务要交给你,去终结黄金城的罪恶吧。罪恶,关我屁事?不去的话我就把那座城毁掉。看不过魔王乱来,格林硬着头皮来到了黄金城格尔达尔。在黄金城格尔达尔中,金钱决定着身份,没有钱的流民被尽情压榨,剥削,而初来乍到的格林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被压榨的对象。为了完成魔王的任务,格林不得不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努力,以此为契机,他遇到了曾被自己救下的怪盗公主、擅长偷懒的吸血鬼老师、以及一直以大叔的身份活动的精灵族美少女……伴随着苦涩与甘甜的邂逅与感动,格林的双眼焕发出了一丝生机,与此同时,命运的齿轮再度转动,两年前的那场战争,还并没有结束——(闲聊热线:572-060-401你懂的)
  • 霹雳之圣星之行

    霹雳之圣星之行

    “我师父是皇儒尊驾。”“我姐姐是凤儒尊驾。”“我幕凌锋作为一个标准的儒二代,那我就先定一个小目标,那就是先干掉八岐邪神。”“对不起我装B了。我的目标还是先送弃天帝回六天之界吧!”QQ书友群:839298399可以进来聊聊。
  • 华夏商魂

    华夏商魂

    说史自省,读古明今。商帮是中国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不仅对中国近代商业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而且对现代中国工商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借鉴古商经营之魂,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解读中国经济历史。为了弘扬先人的创业精神、借鉴古商的经营之道、传承传统的中华文化、解读中国的经济历史,本书从中国春秋至清末的2500年历史、八个朝代、十大商帮中,精选了著名的大富商和理财家,用传记的形式,记述了他们的理财故事、做人之道、人生传奇。一部讲述中国商业,悠久灿烂与曲折辉煌的历史典籍,一幅展现中国商人,博大深厚与智勇坚毅的恢弘画卷。
  • 故事会(2017年6月下)

    故事会(2017年6月下)

    《故事会》是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仅有114个页码、32开本的杂志,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故事会》创刊于1963年,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4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本期精彩内容有坐看民间高手戏庸官,有色眼镜看人报错恩,父母官如何解决赡养老人等。精彩多多,不容错过。
  • 口袋妖怪之白羽

    口袋妖怪之白羽

    穿越到宝可梦世界,白羽很无奈,最初感到不知所措。但当渐渐熟悉这个世界后,才发现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自己穿越真的是个巧合么?既然是命运的安排,那我就给你拿个冠军看看。
  • 重生哈利波特

    重生哈利波特

    简介:当哈利头上带上分院帽那一刻,分院帽就尖叫出声:“阿兹卡班!”哈利:(?ω?)作者书友群:211561269
  • 格里莎三部曲(全集)

    格里莎三部曲(全集)

    拉夫卡王国的西侧被一道恐怖的、潜伏着可怕怪物的黑幕隔绝。数百年前,暗主制造了黑幕,却无法有效控制,它吞噬了土地、隔绝了外界,强行穿越黑幕总会有人牺牲,就连身负异能的格里莎战士,也没有破解之道。一个名叫阿丽娜的孤儿,偶然被发现具有感召光明的力量。召唤阳光,正是破除黑幕的关键能力。手握大权的暗主欺骗了她,让她成为格里莎战士,跻身特权阶级,但她不得不离开青梅竹马的玛尔,进入宫廷。阿丽娜努力适应她新的生活,但与此同时,一切对拉夫卡的威胁也在潜滋暗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