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23900000087

第87章 有因必有果

窦娥冤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很清楚。六月飞雪,那是怎样的一种冤情呢?这时的赵王张敖,也就是刘邦的女婿,将面临比窦娥还冤的情况。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没过多久,贯高和赵午等人密谋暗杀刘邦的事就浮出了水面。

这里还得提到一个人——孙理。

贯高和赵午等人策划刺杀案时,孙理当时生病在家,因此并没有参与这件事。后来他病愈上朝时,听到朝中一些大臣说起暗杀的事。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他细细打听,竟然发现整个刺杀的过程惊心动魄,要多悬有多悬。

赵国朝中大臣都为这次暗杀事件没有成功而感到深深的惋惜。唯独孙理暗自窃喜起来,他苦苦等待的报仇雪恨的时候终于来了。他想都没想,就做出了一个大决定:告发贯高和赵午等人。

孙理和贯高等人同朝为官,他为什么要胳膊肘往外拐呢?

这事得从孙理的儿子孙逸说起。这孙逸说白了就是一个花花公子。他仗着父亲是朝中高官,耀武扬威起来,整天惹是生非,干一些不良勾当。

有一天,孙逸在街上鬼混,恰巧有一顶轿子从他身边飘过。透过薄如蝉翼的卷帘,轿中一个曼妙的身影若隐若现。

“莫非是天仙下凡来了?”孙逸这一看看得热血沸腾,又见这轿子除了两个轿夫外,并没有其他的仆人跟从,他当机立断,下令手下的狗腿子把轿子拦了下来。

孙逸掀开帘布,往轿中一看,那姑娘果然有闭月羞花之容,沉鱼落雁之美。

“把她抬到府上去。”孙逸淫笑一声,开始明抢了。

“这是乔大人之女,孙公子休得无礼啊!”轿夫自然认得这恶棍,他想乔大人在城里也算是有头有脸之人了,孙逸再骄奢淫逸,嚣张跋扈,乔大人的面子总得给吧!

事实证明,孙逸就是孙逸,他此时已是目中无人了:“什么乔大人不乔大人,我孙大人比谁都大!”他手一挥,手下那帮狗腿子便蜂拥而上,几下就把轿夫打趴下了,然后抬起轿子就直奔孙府。但是,还没走多远,这行人就被闻风而来的乔老爷拦住了去路。

乔老爷子那表情虽然恨不得生吞了孙逸才解恨,但他还是强忍着怒气,要求孙逸把他女儿放了。

当时的孙逸被乔姑娘的惊世容貌迷傻了,眼看抢劫美女就要成功了,他哪里肯善罢甘休?煮熟的鸭子能让它飞了吗?想带女儿回去,没门。

双方既然谈不拢,那就只好付诸武力了。一片混战中,乔老爷的管家被穷凶极恶的孙逸来了个一剑穿心。乔老爷的女儿虽然最终没被孙逸抢走,但也损失了一条人命。

乔老爷子不干了,他马上把这件事告到朝中去。鉴于光天化日之下强抢民女,最终还惹出血案来,这样的案情太重大,赵王决定把案子交给贯高和赵午来处理。

贯高不愧是老臣,他在查这次“流血事件”的同时,还顺藤摸瓜,查到了孙逸之前多起打死、打伤人的旧案。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做人如果做到孙逸这种毫无廉耻、恶贯满盈的地步,连神仙都救不了。况且,贯高又是一个秉公执法的人,于是,他宣布“孙逸恶意杀人伤人罪”成立,并数罪并罚,判了孙逸死刑。

孙理听说儿子被判了死刑,这下可慌了。他才两个儿子,另一个天生就是傻子,说白了孙逸就相当于他唯一的儿子。他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儿子走上断头台吗?于是,他连忙带着重金,找贯高求情。

贯高并没有接受他的“心意”。孙理急了,他也不管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居然给贯高跪下了。当时的场面真是悲凉和尴尬,但贯高还是不为所动。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像你儿子这等恶贯满盈之人绝不能留下来。”贯高义正词严地说道。

孙理的后门没走通。贯高维持原判,孙逸很快就掉了脑袋。

从此,孙理和贯高等人的仇恨算是结下了。此时闻听贯高等人谋反的事,他心中窃喜,赶紧马不停蹄去找刘邦告密。

刘邦一听,二话不说,就派人把赵王张敖抓起来了。孙理告的是贯高和赵午等人谋反,但刘邦自然明白擒贼先擒王,先把赵王抓住再说。

部下谋反,肯定是主人指使的。张敖被擒后,参与密谋的众臣,知道东窗事发,他们难免一死,于是不等刘邦派人来抓,他们就开始练抹脖子的功夫了。自赵午开了个头后,其他重臣纷纷效仿,顿时宫中人头横飞,鲜血直流。

倒了一批又一批的重臣后,余下之人也大有前仆后继、死而后已的态势。这时候贯高出现了,他的到来才阻止了大家继续抹脖子。

“谋杀皇上的事是我们自己主张的,”贯高大声说道,“跟大王无关。如今大王受牵连被抓了,我们不能光在这要死要活啊,我们要把命留着去替大王申冤啊!”

于是,接下来出现了感人至深的一幕。朝中官吏押着赵王全家及老臣们向京城进发,一些大臣自愿剃了头发,戴上枷锁,甘愿为奴也要追随他们一起入京受审。

到了京城后,除了鲁元公主,其他人一律按罪人对待。而张敖数次上书要求见刘邦,结果却如泥牛入海,无半分音信。狡猾的刘邦已经把这个案子交给廷尉来处理了。

因为张敖是刘邦的女婿,廷尉暂时把他软禁起来,并不敢乱动私刑,不过贯高等人却饱受了皮肉之苦。

贯高是个硬骨头,他始终一口咬定自己是刺杀事件的主谋。贯高既然总是不肯招供,廷尉为了审出些东西来只得用刑。几天过后,几乎所有的刑都用了,贯高身上早已血肉模糊,体无完肤,但他嘴里还是那四个字:“我王冤枉。”

廷尉没办法了,再审下去也审不出个结果来,只得向刘邦汇报了情况。这时候,鲁元公主早已找到吕后求情,吕后也对刘邦进行了各种劝说,但刘邦对这次刺杀事件始终耿耿于怀。听完廷尉的工作汇报,刘邦又惊又怒,既然硬的不行,那就来软的,于是他决定从贯高的好友入手。

这时候,一个叫泄公的人登场了。

这个泄公和贯高是在一个村子里长大的,后来又都效力于刘邦。只是一个始终跟着赵王,一个跟着刘邦到了中央。

昔日的一对好友在狱中相见了。已是奄奄一息的贯高见了好友自然也很高兴,必要的寒暄过后,两人谈起了故乡,话匣子一打开就像泛滥的洪水一发不可收拾。但是,泄公此行不是来叙旧的,他很快就刺探起赵王谋反之事来了。

人在狱中,死期在即,面对孤笔薄纸,心境可想而知。然而,此时面对泄公的“言行逼供”,贯高是这样回答的:“有什么比自己的性命还重要呢?我之所以这样袒护赵王,是因为赵王一直被蒙在鼓里,压根儿就不知道刺杀一案。他没做的事,难道我这个做臣子的硬要说他参与了才是说实话吗?”

泄公完成了他的使命,可以去复命了。

而这时的廷尉也没闲着,他迅速审问了其他一些老臣,他们和贯高的口供是一样的,都说整件事是他们自作主张,和赵王无半点瓜葛。而吕后这时也坚持进行说服工作。这个霸道的女人甚至说出这是刘邦想方设法剪除异姓之王的一场屠杀。吕后的话给了刘邦很大的震惊和压力。

就这样,这个案子查了又查,问了又问,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没有一个人说刺杀是赵王主使的。

查无证据,又在舆论压力之下,刘邦无可奈何地降赵王为宣平侯,将他无罪释放。

放了赵王,那么这次暗杀密谋的主使贯高该怎么处置呢?这可是一个大问题。

这时候,刘邦也意识到了自己当时在对待赵王的态度上是不对的,再加上贯高面对严刑逼供、威武不屈,软磨硬泡,矢志不渝,因此他决定连贯高也一并无罪释放。

泄公一听刘邦肯放了贯高,自然很是高兴,第一时间就去牢里告诉好朋友这个消息。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这一去竟是和好友诀别的。

“赵王被无罪释放了。”贯高听到这个消息,一下子从牢里跳起来,大叫道:“苍天啊,你果然开了眼!”

“不但赵王被放了,连你也一块被赦免了。”泄公接着说。

“作为人的臣子,我却谋害皇帝,还有什么脸去见皇上呢!大错已铸,恐怕是难以更改了。”贯高的反应出乎泄公的意料。

贯高说完这句话后突然把头撞上了墙,顿时头破血流,一代名臣就此归去了。

生命对所有人来说都只有一次,伟大的人,低微的人,富足的人,穷困的人,起点和终点,都是公平的。在生命的尽头,会有人用残剩的气力,抒发一生中都未曾吐露的心言,或让世人刮目相看,或让世人为之惊叹,或让世人怅然若失,或让世人联想久远。贯高用悲凉的深情,留下了不同寻常的心语真言。若无此惨死变故,后人怎知他的悲壮与决绝?

总而言之,贯高的死令整个朝廷都震惊了。后来,无罪释放的张敖亲自穿上孝衣,为这个元老级忠臣举行了一场隆重的葬礼。一代名臣最终把忠骨埋在了他的家乡。

同类推荐
  • 卫国英雄:郑成功(青少版)

    卫国英雄:郑成功(青少版)

    《卫国英雄:郑成功(青少版)》主题鲜明,思想深刻,情节生动,文字优美,通俗易懂,适合青少年学习和阅读,可以说是青少年学习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教材。
  •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本书是季羡林先生关于在清华读书和在北大工作的回忆性文章精选集,还包括季老在清华读书期间的《清华园日记》选编和初入北大执教期间的《北大红楼日记》选编。写作….时间跨越七十余年。 全书分为四辑。第一辑:“季羡林忆清华”;第二辑:“季羡林清华园日记选”;第三辑:“季羡林评北大”;第四辑:“季羡林北大红楼日记选”。
  • 最是人间留不住

    最是人间留不住

    拣定安宁或沉静的一隅,焚上一炉沉香,暗香袅袅里静睇着那炉上斑驳,借此窥得一点长眠在岁月中的过往。在幽香细细中我们还窥得见那些岁月里的女人们。她们鲜活在时光里,庄妍靓致,风雅超群。她们或倚楼独望,或长风吟诗。她们飘扬的衣袂化作了时代的旌旗。她们像岁月里的浮光锦,不沾染一丝世俗污淖,留给我们的都是皓月般完美的倩影。世代的笔墨已经将她们的故事渲染得锦绣如斯,而历史仍旧让我们从只言片语中感受到现实的粗粝。
  • 文学、文化理论建构与中国学术的国际化:庆祝王宁先生六十寿辰文集

    文学、文化理论建构与中国学术的国际化:庆祝王宁先生六十寿辰文集

    王宁(1955—)不仅是我国外国语言文学界的领军人物,而且也是当今人文学界最为杰出的西方文学理论家、文化学者和文化活动家。他的学术建树不仅体现于对西方现当代文学理论的引进和批判性研究与应用,还体现在多年以来他对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的不懈关注和海外推广。2015年欣逢王宁先生六十寿辰,我们借此机会组织编写了这一文集。本文集兼顾学术性、纪念性和趣味性,题材、体裁多样。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学术性论文集,内容主要包括对王宁的学术贡献、治学之路和治学方法的探讨和对其著作的评述等;下编主要包括王宁教授教书育人方面相关的散文或者其他回忆性文章。
  • 告诉你一个爱迪生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爱迪生的故事

    本书从爱迪生儿时的生活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所创造出来的伟大发明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再现了爱迪生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发明大王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学习他那种对理想坚持不懈、对困难百折不挠的坚毅精神。
热门推荐
  • 属于你的那十年

    属于你的那十年

    (求大大们月票鼓励一下)在情窦初开的年华,唐馨儿一见钟情,只可惜男神名花有主,她不甘心,向男神发起猛烈的追击,得偿所愿,她甜甜的度过了自己的学生时代…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吕布有扇穿越门

    吕布有扇穿越门

    (烟雨新书《大唐第一败家子》已经发布,欢迎新老朋友前来捧场)吕布闯入一道传送门,意外来到都市,带着各种宝贝返回三国。玉米、地瓜、花生、土豆、辣椒...三国的渣渣们,你们见过么?我的地盘上,已经开始批量生产啦!啥?我要被吊死在白门楼?不存在的,我已经看过三国演义了,我会把曹操打出屎来。打不过咋办?别急,我有一杆AK47,可以横扫古战场...
  • 新与旧·长河(沈从文小说全集)

    新与旧·长河(沈从文小说全集)

    该卷本收录《新与旧》《主妇集》《长河》三个子集。《新与旧》是沈从文的中篇小说集,1936年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首次出版,体现了在那个神秘血腥的湘西世界里,新时代的变迁,旧时代的烙印,通过一个沉重的故事展现一个新旧交错的纷纭时代。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有一座成仙门

    我有一座成仙门

    书友群:114819049脑海中一座青色的石门浮现,门后是什么?系统?功法?位面?亦或是大量起点币!
  • 幻灵女将军

    幻灵女将军

    要像看电视剧或者玩游戏一样去读哦!? 一次剧变,一枚紫晶,一场机缘巧合,掀开少女新的生活。面对重重选择,她会如何?若是你,又会作何选择?一场江湖奇遇,有惊喜,有感动,有痛苦,有大爱。跟随少女韩惜灵,一起开启你的奇幻第二人生吧!
  • 记异闻录

    记异闻录

    这是一个和正规世界完全不沾边的奇异游记,记录了各个不同的异世界的故事。
  • 李尔王

    李尔王

    《李尔王》是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是英国的一个古老传说,故事本身大约发生在8世纪左右。后在英国编成了许多戏剧,现存的戏剧除莎士比亚外,还有一个更早的无名氏作品,一般认为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是改编此剧而创作的。故事讲述了年事已高的国王李尔王退位后,被大女儿和二女儿赶到荒郊野外,成为法兰西皇后的三女儿率军救父,却被杀死,李尔王伤心地死在她身旁。
  • 狗尾巴草

    狗尾巴草

    马家驹费了半天劲,好不容易打开自己家的防盗门,已经急得满头大汗。一边往屋里走,一边骂骂咧咧道,防盗防盗,他妈的就防自己能行,钥匙都拧断了还打不开,这些个生孩子没长屁眼的,昧了大家的钱才安这么个破防盗门,也不怕出门让雷给劈了。妻子安小菊听见他骂骂咧咧,赶紧从厨房里跑出来,埋怨道,你也四十的人了,能不能管住这张烂嘴,信口乱骂,当心楼下有人听见了。马家驹脖子一梗,说,怕什么怕,没指名没道姓,他吃黄河水长大的,管得再宽还管得住我在自家门口骂人!安小菊见他声音一句高过一句,知道这时候拿他没辙,便随他性子说,你愿意骂只管骂好了,我才懒得管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