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10300000005

第5章 “法”辨(4)

《法经》,刑法而已[33]。

秦代法网密布,事事皆有法式,仅《法经》六篇自然不够用。从近年来出土的秦简看,当时有大量调整国家经济活动的律、令。如《田律》、《仓律》、《工律》等等。但这些法律与我们今天所谓经济法相去甚远。因为,所有关于禁止令行的规定都是以刑罚来保证施行的。这正是三代以来刑的观念发达的表现,也是当时人关于“法”的认识的反映。也许可以说,当时只有罪的概念而无违法的意识,因此,违法与犯罪总是混为一谈的。以后历代法律率多受这种观念支配。《唐律》十二篇,虽有职制、户婚、厩库等篇,但要找出违者不以刑罚的条款怕是很难的。这里,诸如亲属、婚姻、继承、物权、债权一类民事关系统统被纳入到刑罚体系中去了。此外还有大量律文正条之外的规范,因与律相配合而具有强制力。如唐之令、格、式等,它们与律的关系,史书上说得明白:

凡律以正刑定罪,令以设范立制,格以禁违止邪,式以轨物程事。(《唐六典·卷六》)

令者,尊卑贵贱之等级,国家之制度也;格者,百官有司所常行之事也;式者,其所守之常法也;凡邦国之政,必从事于此三者。其有所违反及人之为恶而入于罪者,一断于律。(《新唐书·刑法志》)

刑的观念极为发达以至于畸形,这种现象自然不限于唐律,而是直到清律例以前所谓古代法的一般特征。

如果说,上述影响主要表现于制度方面,那么,与这种制度相连的观念的影响则更值得注意。单纯的刑罚是没有意义的,它必须附于一定的行为规则之上,至于这些规则是国家对于外在行为的禁止、命令还是社会的内在道德要求,它可以不闻不问。这一点取决于特定的文化形态,尤其是其中的社会价值取向。认识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至少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即刑罚与道德戒条结合,从而使原本是道德的规范同时履行法的职能。这实际上意味着,法失去了它的独立存在,法与包括礼仪、伦常等内容的道德要求不复有明确的界限,乃至混而于一了。这种理论上的可能性正是中国法律史上的现实,也正是中国古代法的悲剧所在。这样看来,“以礼入法”的说法实在不够确切,应该说是礼刑结合。同样,所谓“儒法合流”的说法也应加以限制,后世所继承的法家,不是—断于法(哪怕只是在理论上主张)的法家,而是视法为刑的法家。以镇压、恐吓为本的刑屈从于讲亲亲尊尊、长幼等差的礼,这就构成了中国古代法的独特形态。

这里,我们已经接触到中国古代法的一个绝大的秘密,即道德的法律化与法律的道德化。当然,对这样一个大题目,本文不能在此作深入的探讨,但可以指出两点:(1)这个过程同样肇始于中国青铜时代;(2)它的完成与视法为刑的观念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现在,读者也许可以理解,为什么本文用了那么大的篇幅讨论中国国家与法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正因为有这一段历史,中国古代法才具有了它后来的那种奇异形态。对中国法律史稍有涉猎的人都会发现,刑罚的酷烈和繁多不仅是三代,而且也是整个中国古代法的特点。然而,让人吃惊的并不是其残酷野蛮,而在于,这种残酷野蛮竟然与四千年的文明共存,与古代发达的道德哲学并行不悖。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只有联系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法的性质、功能的一般观念才是可以解释的。

西塞罗曾说,为了自由,我们做了法的奴隶[34]。中世纪英国法学家的格言是:“法是君主拥有的最大遗产,因为没有法就不会有君主和遗产[35]。”康德说:“个人是自由的,如果他只服从法律而不服从任何人[36]。”孟德斯鸠则认为,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的权利[37]”。这是西方文化的传统和精粹。其公式是法→人→法:所有的人都必须服从法律,法律的制定、修订亦须遵行法定程序。它所注重的是合法性问题。这里,法由手段上升而为目的,变成一种非人格的至高主宰。它不仅支配着每个个人,而且统治着整个社会,把全部的社会生活都纳入到一个非人格化的框架中去。这就是近代西方法治思想的哲学基础。这种观念最初得以萌生的社会历史原因,我们在上面已经谈到了。尽管历史几经变迁,曾经盛极一时的古代国家早已埋入黄土,成为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们发掘的对象,但在今天我们称之为西方文化的有机体上,那由母体中带来的胎记依然清晰可见。

然而,犹如汉语的“法”很难译出Jus一类词的真正含义(一百年以前完全不可能)一样,中国人想要透彻理解西方文化中法的真实意蕴也不容易。这里所表现出来的乃是文化上的语言不通。权利、自由、正义,这些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是陌生的,当然更谈不上以法律来保证它们的实现。法,刑也。直到清代,皇帝在圣谕里还说“讲法律以儆愚顽[38]”。依传统观念,法不过是镇压的工具,是无数统治手段中的一种,可以由治人者随意运用、组合。它的地位自然也就等而下之了。在中国古代,从理论上说,有治人,无治法;征诸史实,可以说,有治吏,无治法。法既然只是人格化的统治工具,也只好满足于一种附庸的地位,更何况,受其功能的局限,它的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古代中国政制之为“人治”,根由便在于此。如果这种统治模式也用一个简短的公式来表示,那就是人→法→人:站在顶端的君主发号施令,由大大小小的各级官吏来执行,庶民则永远是法律施行的客体,赏刑由之。正因为如此,中国历史上对于“法”的强调总是与加强君权联系在一起的。三代如此,先秦法家亦如此,清代还是如此。严复对此不胜感喟:

若夫督责书所谓法者,直刑而已,所以驱迫束缚其国民,而国君则超乎法之上,可以意用法易法,而不为法所拘。夫如是,虽有法,亦适成专制而已。(《孟德斯鸠法意·按语》)

从严复的译著《法意》到孙中山的“五权宪法”,西方近代法学思想和法律制度被大量介绍到中国。正是由于这些前辈的不懈努力和大胆实践,古老的中国才真正接触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法律制度。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观念的革命已经完成。因为,一种具有深厚社会、文化基础的观念一旦形成,必将极大地作用于历史,即便在最初的条件已经消失、相应的制度已经改变的情况下,它也可能长久地存留下去,于无形之中影响甚至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我们今天所谓法,当然有了不同于古代“法”字含义的新义。但多数人在使用这个词时,心中所想的往往是刑法,似乎刑法便可以一般地代表法。这虽然是普通人的潜在意识,传统观念历史惯性的表现,同时却也反映出社会现实的某些方面。1949年以来,新中国逐步建立了自己的法学体系和众多现代法律部门,这当然是重大的成就。但如果据此认为,传统观念的残存影响会因此而自动消除,则未免过于天真了。我们可以自问:为什么人们对专政工具、阶级斗争手段一类的法的定义容易而且乐于接受·在一些人心目中的“法=专政工具”的公式里,究竟有多少真正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有多少是传统观念的现代形态·历史表明,一味地强调法是专政工具、镇压手段,可以随时损益,不仅造成法学部门的畸形发展,而且使合法性的观念难以立足,更不要说法的稳定性与权威性了。近40年来屡屡出现漠视甚至公然践踏法律的情形莫不与此有关。“文革”期间,有些人不正是借无产阶级专政之名而大行其私吗?司法机关可以砸烂,任何法律都可以践踏于脚下,唯有刑不可不要。—时间私刑泛滥,而且花样翻新。法的空前浩劫与刑的泛滥成灾恰成对照。法又返回到刑。中国古代视法为刑的观念以及这种观念顽强地占据历史舞台,并于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看法,难道还有比这些更雄辩的事实吗·遗憾的是,人们对于这个问题的反省至今还不能说是很充分的。不少人还习惯于把法放在自己的对立面上,只视之为禁条,很少以权利意识灌注于其中,把它看作是公民自由和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更不曾把法理解为组织社会的基本模式,这里,片面强调法的专政职能不能不说是原因之一。

高度复杂的现代社会生活,对于社会主体行为的合理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经济生活中,这种合理化的实现必然表现为非人格化的法律统治,而现代政治中的民主要求最终也不能不以法治为其鹄的。只有从这个角度来认识法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才可能是深刻的,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谈论法制的现代化才是真正富有成效的。显然,传统的观念完全容纳不下这样丰富的内涵,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今天的认识距现代法制的要求也还有明显的差距。为了缩小这个差距,有必要进行一场观念的革新;而清算以往的历史,自觉认清我们于无意中承受的传统,尤其是认清这种传统对今天的影响,则是第一步。只有当我们努力去从事这项工作的时候,才可以说增强了现代人的法的意识。

同类推荐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最新修正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最新修正本)

    第二次修改的行政处罚法结合人大代表建议,将确立行政处罚查处分离制度,完善行政处罚证据制度,加强对罚没收入的管理等。
  • 法律常识全知道

    法律常识全知道

    法律常识是我们必知的,跟日常生活、工作和权益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是我们应该且必须具备的基本常识。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懂法”,我们才能明确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是违法的、哪些权利是受保护的、哪些责任是必须承担的,从而规范行为,明白生活,理智处世,合法维权。
  • 农民法律知识学习读本

    农民法律知识学习读本

    2016年是七五普法的开局之年,本书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展开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的通知而编写,本书专为农民朋友编写,书在介绍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宪法的基本知识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时,会再着重介绍婚姻、继承、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村(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宅基地、及防雾灯不动产登记等相关法律法规,最后再介绍刑法的基本常识、行政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法、国家赔偿法及依法信访与法律援助等内容。并在各章节中举出相应案例并简单评述,既增加内容的生动性,又便于农民、农民工朋友理解。
  • 私法公法化研究

    私法公法化研究

    私法公法化是对社会变革的一种回应,是私法从近代向现代发展的趋势之一。20世纪西方发达国家的私法发生了较大的变革,这场变革适应了社会的发展,体现了私法公法化的趋势。我国的私法在逐步兴起的过程中也展现出私法公法化的现象,但是我国的私法公法化过程中尚有一些不足和缺失,有必要对其进行完善。本文主要着力于对私法公法化进行研究,总结国外私法公法化的规律、特点,分析其私法公法化之代表性制度,提出我国私法公法化的基本取向,并就我国私法公法化之代表性制度,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提出完善我国立法的具体建议
  • 燕京法学:法律与教育

    燕京法学:法律与教育

    本书是有关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问题的一部观点汇总。教育法制化是法学界和教育界共同关心的话题,也是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意。本书就是研究如何将教育改革纳入法治轨道,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教育改革顺利进行的理论结合实践之作。
热门推荐
  • 湘九的童年

    湘九的童年

    小老虎和他的娘吃完了狗不理包子就离开了天津卫。他们走过西站高高的天桥,走得踉踉跄跄。一座城市缓缓地消失在他们身后,像一片海市蜃楼,一个脆弱虚幻的梦境。他们填饱了玉米面窝头和黑麦面条的胃将去迎接即将到来的饥馑。天下人大饿的年代,安徽乡下吃观音土剥树皮的大有人在。他们走后不到一个月,母亲带着二儿子、小女儿和小儿子也登上了南归的列车。天津是大城市,杭州是中等城市,从天津把户口迁回杭州比从杭州迁到天津更容易些。母亲的怀里还抱着柳南的女儿小南,这孩子还不到一周岁,就离开了她的爹娘。列车一站一站地往回走,他们在列车的行进声中想着各自的心事。
  • 我爱的也许不是你

    我爱的也许不是你

    作为豪门千金的她不仅被渣姐夺走了本该属于她的璀璨人生,更是被她作为实验室的实验品,一朝重生归来,她发誓定要将那些旧账一一算清。虐渣姐,惩治白莲花,一路逆袭而上,身边还多了个爱她疼她宠她上瘾男人。不好意思,杜先生,我和你并不熟。猛男直接把她扑倒:“蒸蒸就熟了嘛!”
  • 宿主是大佬

    宿主是大佬

    有朝一日,屌丝穿越。朱诀醒来,我靠竟然穿成系统小精灵。朱诀。。。。。幸亏宿主是美女。。不对是大佬。
  • 笙陌柒夏

    笙陌柒夏

    如若给你一个重来的机会,你会怎么做?我会让所有弃我,害我,轻视我的人付出血的代价。君柒夏望着四周,似乎寻找着说话之人。她姓君名柒夏,是风栖帝国的三公主。而她即使是个废物,无法修炼,却又倍受父皇母后的宠爱。爱她的人,因她而死;她爱的人,却是阴谋背后的下棋者。而弃她的人,却又整天以折磨自己为乐。她不明白,何时竟变成如此。如若给我一个重来的机会,我要扭转整个局面。
  • 龙文鞭影(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龙文鞭影(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龙文鞭影》原名《蒙养故事》,原作者是明代万历时著名学者萧良有。后经安徽人杨臣诤加以增订,改名《龙文鞭影》。全书通用四言。虽是短句,但上下对偶,以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典故为主,逐联押韵,全书按韵编排,是一本重要的蒙学读物。全书故事包罗万象,从《庄子》和古代神话、小说、笔记如《搜神记》、《列仙传》、《世说新语》等书中广泛收集故事。辑录了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如孔子、诸葛亮、司马迁、李白、杜甫、朱熹等人的轶闻趣事。收辑了包括孟母断机、毛遂自荐、荆轲刺秦、鹬蚌相争、董永卖身、红叶题诗等两千多个典故,文字简练扼要,而能阐明故事梗概,可称之为一本典故大全。
  • 盛世丑妃

    盛世丑妃

    她——圣龙王朝丞相之女,亦是天下第一丑女,丑到出生之时,当即吓呆亲爹,吓死亲娘。他——圣龙王朝三王爷,亦是天下第一美男,美到举手投足之间,都能勾人心魂,动人心魄。皇帝的一道圣旨传来,他得娶她,她得嫁他。大婚之日,花轿抬到门前,她从轿中下来,却发现王爷府大门紧闭,门上贴着张纸条:本王怕洞房之日被吓死,再三斟酌,所以决定抗旨,誓死不娶天下第一丑女。看着纸条上那嘲讽之极的话,红盖头之下的她脸上染起了淡然的笑,今日你娶也得娶,不娶也得娶。于是——“砰”一声剧响,紧闭的大门被她一脚踹开…→☆→☆→☆→☆→←★←★←★←★←★←片段一:风姿绝色的三王爷斜睨着她,嘴角尽是讥讽的道:“蓝大小姐想嫁人想疯了吗?若你寂寞难耐,本王的侍卫到愿意代替本王,忍辱满足你的洞房之愿!”他的话音刚落,一侍卫便走向了她,然后还没等近到她的身边,一抹寒光袭来,侍卫的脖子便立刻飞血四溅,然后倒地而亡。眨眼间,三王爷的脖子一凉,赫然一把匕首抵在了他的咽喉上:“三王爷,若你喜欢葬礼与婚礼同时举行,我乐意奉陪!”片段二:“贱人,好好的学着,稍后本王等着你伺候呢!记住,若你不能让本王尽兴,本王会让你生不如死!”三王爷冷冷的说完,与自己的侍妾当众上演起了激情一幕。某女子则乖乖的找了个椅子坐了下来,慢条斯里的给自己泡好了杯茶后,轻抿了口,随后精精有味的看向了面前缠绵的二人。“表情太僵硬,声音太难听,动作又不够完美!失败!”某女子鄙夷的摇了摇头,好心提点道。刹那间,缠绵的二人目瞪口呆的看向了品茶的女子。品茶女子立刻耸了耸肩,脸上露出了抹歉意的笑,再次轻抿了口茶后,红唇轻启道:“对不起,你们继续!若再发现不足之处,我尽量不纠正!”片段三:“呜呜呜…”一浑身水淋淋脏兮兮的男子,嚎嚎大哭的走进了房中。“小四四,谁欺负你了?”某女子眯着眼,看向了圣龙王朝著名的傻子四王爷。“他们不给小四四来找姐姐玩,还把小四四推进了池塘中!小四四好冷哦!”傻王爷撅着嘴说完,身子像泥鳅一样钻进了某人温暖的怀中。“很好!”某女子一把推开了傻王爷,蹭地一下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呜呜呜…姐姐你把人家推倒在地啦!人家屁屁好疼,你快帮人家揉揉啦!”傻王爷满脸委屈的看向女子,小腿乱蹬着。“姐姐现在没空帮你揉!”某女子白了眼地上撒娇的男子,扭头往门口走去。“姐姐你要去哪里啦!别丢下小四四啊!”傻王爷哀怨的叫道。
  • 这次没有分离

    这次没有分离

    青梅竹马,沈杉桐“小竹马,我长大了,不是小孩子,而且我很健康,不用你处处为我操心吧。”中黎逸:“不,你用。”沈杉桐感觉自己被中黎逸宠的分不清对错了。中黎逸:“你是我的小青梅,当然你永远是对的了。”沈杉桐:“你妹呢?”这家伙可是很宠妹的。中黎逸理直气壮的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她说的也不可信。”沈杉桐、茹靖琪:“……”
  • 喜上眉头

    喜上眉头

    新书《如意事》正在连载 ———————— 大靖朝一夫一妻典范,被誉为佳话的帝后,死后齐齐重生了。这是一个重生的皇帝陛下想替小皇后择良配、拉红线,可拉着拉着却又拉回了自己身上的故事…… …… 正版读者订阅群:734187674
  • 老舍作品集·散文卷

    老舍作品集·散文卷

    本书收入了老舍的散文近百篇,分为民俗风物、人生人物、谈艺录三辑。老舍先生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凡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等都有笔墨。其用情最深的是北京。他写可亲可敬的母亲对自己的教育,他写资助自己入学读书的宗月大师的慈善,他写自己戒掉抽烟、酗酒、玩牌等不良嗜好,他写自己没有结果的初恋,他写回到新北京后的欣喜,等等。老舍的散文具有鲜明的特点,所写均为真人真事,所感亦为真情实感,文字本色自然,朴实无华,尤其是记录老舍在北平时影响他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人和事,再现了老舍的性格养成,如同烙在老舍身上的烙印,影响他一生向善行善。
  • 满级大号在末世

    满级大号在末世

    核动力战马,钛合金长枪,不死军团,纵横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