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98600000007

第7章 绘画(3)

景山答道:你说该怎样画呢?

他的《行程万里》通篇是富丽沉着的灰调子:庞大的机车,油污的脸,工装与皮鞋,在1972年“文革”绘画的大合唱中,这件作品没有粉饰、情节,甚至没有内容,充满对油画的敬意与自信。它随即被送交“黑画展”遭受批判,然后遗失,图片也没留下,此处无从描述。但1977年景山绘制的《陈景润》原件幸在,诸位看看:苏联影响荡然无存,拉图尔、维米尔、伦勃朗的灵光潜入一位上海画家的画布——当时景山既不曾去过苏联,也不曾去过欧洲——画面上端留置的大片昏暗,计黑当白,陈景润替代了巴罗克时期的欧洲人,而油灯在桌案书堆中流溢的清辉,在我看来,是旧上海西洋美学投射在七十年代的余晖返照,幽深而温暖。其实,民国油画家远未具备铺衍巴罗克美学的诸般技巧,景山独自做到了前辈从未梦想的事。而当八九十年代国中声称“古典主义”的画家以三流资质仿效欧洲传统时,景山在纽约独自奏琴,完全置身事外。

当时我们都知道《占领总统府》的哪些部分是景山的手笔。他不在乎单独创作抑或合作,兀自宁静地描绘,看着物象在他笔下渐渐呈现,呈现到他认为那是绘画。他与韩辛合作的《毛主席与华国锋》,及同期面世的官方版本《你办事我放心》,无须比较。前者适可印证沈加蔚的评断:为什么我们在七十年代唯独承认上海画家的现实主义——这幅从未展出的画可能是1949年后唯一真实的领袖肖像,题旨直抵“革命主题”核心,却毫无虚饰的“革命性”,除了细节写实的快感,那是当年景山与韩辛画兴正浓,率性绘制的游戏之作。

今次我终于重窥1974年景山的那批西藏素描。它们从未发表,因为作者太不在乎,此番众人再三催促,这才翻寻出来——吴作人、司徒乔、董希文描绘西藏时,有一种或许应被称为欧洲素描的“神态”(犹如外语的“语调”)尚未出现,不因前辈未曾想到,而是做不到:素描作为“语调”,需要几代人的试炼与内化——景山这批素描,理应被视为高的意义上的成熟,这时,素描的“语调”方始臻趋“正确”。1976年当我首次入藏,每一下笔,都在回忆景山这批作品。二十多年来,我的西藏绘画被过度谈论,直到今天,我才得到机会谈论景山:他早就画了西藏,对我而言,他教会我不是以素描去陈述对象,而是在对象中看见素描。

这是难以言说之事。没有铺垫、没有脉迹可寻,“文革”时期的上海素描何以会出现景山、葆元的笔性:敏锐,轻巧,洗练而斯文。这些素描自觉成为“文革”作风的反派,同时,固执而悉心地,在没有任何西方氛围的年代,追求西方素描的文气与正脉。

列宾初见谢罗夫画品,叹道:我们是犬类,他是一只灵缇——葆元的炭笔素描初为人识,国中的权威们会有类似的惊异么?今次葆元寻回的素描只是当年的数十分之一。除了列宾与谢罗夫兼而有之的影响,他的趣味延伸欧洲:柯勒惠支、德加、初伦、萨金特……他着迷于轮廓线的精准、肯定、优雅、帅,不理会北方素描刻意强求的体积与结构;他的素描全都带着“忧郁”的气质,那是“工农兵”美学的异端,而“文革”素描中的工农从未能像他笔下人物那般,被画得极度肖似、传神、真切。这些珍贵的写生留下了七十年代上海人今已丧失的内在的优雅,然而即便是彝民或者陕西老汉,也染上葆元的目光:上海的,以及由于上海而竟仿佛是“西洋的”目光,犹如邱岳峰的配音……

二十多年来,市面上出版了千万册素描教材,以及样式多端的种种个人素描集:素描重又大规模“本土化”,失尽欧洲的气息与教养,不再蕴涵景山与葆元在三十多年前曾经闪现的品性。在极度匮乏的年代,我得以亲见这些作品,并因此鄙薄“文革”的素描。那些年我一再被几位美术界“革命长者”规劝、教训、警告:勿学上海素描表面华丽的技巧。我知道他们指的是谁。每次默然听训,我还不得嘴,心里却充满年轻人的不屑与狂妄。是的,旭东、韩辛、我,还有当时的青年画友差不多个个看不起流行的革命绘画:因为我们在上海滩,因为上海有葆元与景山。

如今我们也到了被晚生鄙薄的年岁——有些绘画出现了,有些绘画消失了,新的态度替换旧的态度,一如我们在“文革”时期的叛逆之心。今次回看旧作,我再次确认当年我们何以狂妄,何以鄙薄:旭东的石膏素描,韩辛描绘祖母的素描,画得多么好啊——三十多年前,这两位兄弟已经沉溺于绘画的纯粹性,为素描而素描。当今学院的绘画硕士生博士生作何感想?旭东与韩辛的“学院”是在自己家里,而景山、葆元、逸飞会骑着自行车到来看画,诚心夸好。韩辛曾经是各种影响的反射体:从野兽派色彩到迹近照相现实主义的细密刻画。他有一路朋友(譬如李山、柏基及其他在野画家)只画风景“习作”,那也是一种叛逆的方式;当年他自由出入油雕室大厅,与景山在同一幅画布前各占一半,轻声聊天,描绘《毛主席与华国锋》,或者,为逸飞的《踱步》描绘那把椅子,那件陈逸飞的衬衫。

旭东从不追随外界影响,有如托尔斯泰笔下的彼埃尔,他活在自己的内心。他生在美国,稍后随父移居巴黎,四岁回到中国,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报效国家的高科技人才的后代。在他上海寓所北窗下,我度过青年时代最幸福的时光,和他一起画画、听贝多芬,窗外梧桐树。七十年代末,他与葆元绘制的几套黑白水彩连环画,圈内交口赞誉。东北孩子刘小东1978年考入中央美院附中,随身带着的画片就是旭东的插图,当他与旭东在美院同一宿区,很久不知道对门住着他少年时代崇拜的画家。他在偏远的东北将上海那时的绘画认作“洋画”,那是他日后泼辣无忌的现实主义趣味的起点。

可是如景山与葆元一样,旭东从不提起,也不在乎自己的作品。

1986年旭东自中央美院毕业,就职北京广播学院,此后意趣他顾,成为国中电影研究的幕后大侠,是独立电影制作人私相请教并尊敬的人,贾樟柯每一部电影都要个别倾听他的意见,他并促成两届国际纪录片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此刻他正在欧洲影展工作,偷闲去德、法、意大利美术馆发呆。6月当我们聚会上海,为友谊,也为绘画的情分,整整十三年放弃画画的旭东回到画架面前。

2005年6月23日至7月1日,再度聚会的八个老朋友之中,礼庠将近二十年无缘作画,葆元近十年无缘作画。景山,则时而画,时而不画,简直如杜尚般超然——我赏悦逸飞无限扩张的雄心,二十多年奋斗,他远远越过所有美专同学,成为他向往的角色;我也感佩少壮成名的景山与葆元,以无言的教养自外名利场二十多年。艺术与名利是一回事,也可以是两回事:我看见,当画布在架,颜料挤满调色板,长期远离名利以至于搁置绘画的旧友——景山、葆元、礼庠、旭东——带着坦然上阵的神情回向绘画,正像三十多年前:笃定、松爽、神完气足。那天,第一位迎向画布毅然下笔的老同志,是夏葆元。

韩辛,在我们八个人中间最早去到域外,那年他才二十六岁,去和他在北京迎娶的美国媳妇安雅兰共同生活。安雅兰是当年晋察冀边区那位白求恩医生的亲戚,也是“文革”后首批来京研究中国美术史的学者。此后她的著作《把心交给党,把艺术交给人民》,详细回顾了自延安至“文革”时期长达近四十年的中国绘画。这位美国女士没有将韩辛收入书中,在全国官方美术名单中,她发现她的夫君不在其间。

安雅兰是对的——今天,国中大部分同行谅必不了解这本画册中的画家;安雅兰又是错的——我们当代的文艺史从来是一笔糊涂账,而历史果然糊涂:它纵容多少滥竽之辈,而譬如上海一地的景山、葆元、林旭东,对自己的才华与过去,既不眷顾,也从未出面声张。

我不是在陈述美术史——以上故事有何意义?我暂时看不出意义,除了记忆,还有绘画的热忱。逸飞若在,我相信他会破例逃开过度忙碌的生活,脱身前来,重温这无意义的片刻:为老同学所渐疏远,而新上海争相簇拥,现在,他的死带走了上海媒体持续使用的虎皮——这次,他也出现在这本画册的旧照片上,与老朋友一起成为那个时代的黑白斑点,穿着布衣,又瘦又年青……韩辛与他第二位妻子在俄罗斯拜访巡回画派名作时,念及我们冲洗列宾作品黑白照片的往事,真想在俄罗斯立刻给我和旭东打电话。而当6月下旬我们在大刚的工作室打开音响听舒伯特:一瞬间,众人的神志倏然返回七十年代。

那些天,媒体和友朋不断进到大画室看我们画画,忽然景山停笔笑道:“像不像在油雕室?我们在画画,周围人来人往。”

长乐路锦江饭店之侧的油雕室被荡平了,起造丑陋不堪的新锦江。我们的模样居然大致不变,老是老了,远未堕落到不可辨认。各人的脾气还是老脾气,在各种酬酢宴会,我暗自惊讶:景山与葆元仍然腼腆而矜持,不言语,除非谁要葆元再学两句俞云阶先生的常州话……逸飞在座会怎样呢?韩辛可比当年唠叨多了,不断叫道:“开心啊真开心!又在一起啦!”我们照例轮番嘲笑他,他一再提醒大家:他已经年届五十岁。

画不会老,但会陈旧泛黄,谁有兴趣看?孟光和俞云阶先生早已过世,逸飞若在,我猜,他和我们一样,知道自己最珍贵的岁月是在七十年代。如今绘画变得那么值钱,我们撮拢这些泛黄的纸片与画布,只想当面兑现永逝的韶光,为此群相聚首,个个如堂·吉诃德,认真排练了一幕早经过时的戏,在戏中扮演,并纪念我们自己。

我们演得好吗?没关系。我们还在画画,画得很高兴。

2005年10月30日写在北京

[1]注释:2005年6月,八位上海画友集体作画一周,出画集《重聚》,以此篇作序。

回想陈逸飞[1]

逸飞长我七岁。我十九岁那年认识他,那么他才二十六岁,时在1972年,距今三十三年了。

记得是由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女才子刘耀真引见,上午好太阳,送我到画室大门口,她说你自己进去吧。只见逸飞正从大画布前退开远观,我竟一时羞怯,回身退出来。结果还是刘耀真领我进入,介绍过,他就看我携去的画,片刻便熟,叫我以后去“白相”。

那夜记日记,写了两回,只恨写不像,终于没记完。

陈逸飞当年誉满上海,虽然另有夏葆元、魏景山声名响亮,但逸飞较夏、魏二位年纪轻,好比现在说的“黑马”,不容小视,因他当年正有大作《开路先锋》入选全国美展,与景山合作,轰动一时。此前我已百般曲折识得葆元,结交为师,唯不曾见过逸飞与景山。这几位于我学画实在有终生的影响,可是当年不曾喊老师,直呼其名:葆元、景山、逸飞。

那天我见逸飞,他正画双联画《红旗颂》油稿,其时我从未见过那么大的画,竖着,高约三米,一枚画临阵宣誓的兵士,一枚画纪念碑前敬礼的新中国女孩。我说为首那女的真好看,逸飞咧嘴笑道:是我老婆呀。我这才知道他已婚,瞧着只像大学生。

1974年“批林批孔”,逸飞画鲁迅伏案在“批孔”,忽然叫我去,说是你耳朵蛮好,鲁迅侧面这只耳朵,你来给我对着画画看。一早去了,居然画到下午,历五小时,只是描那只耳朵。

翌年他与景山合作鲁迅故事的油画连环画,又给叫过去,说是我画过连环画,会得构图,帮他俩弄弄看,于是当场勾来勾去。出版后他到处跟人说:呶!构图是这小鬼弄的呀!同年,我在江西实在混不下去,他说弗要紧,我来想办法,当即给苏州朋友杨明义写信去,后来再加好几位师友一帮衬,居然真的混到江北农村落户了。

逸飞相帮朋友,不在话下,单为我,便热心忙过好几回。那年我要去纽约,请他传话给亲戚,他即去了,立时给我写信来。

1976年前后,便是逸飞景山画出“占领南京”大创作,那真是发了狠了。我记得逸飞从脚手架上跳下地,仰看画面,脸上一副年纪青青的凶相,下巴扬起来,说是背景非要画得深进去,“部队哗一下子往里冲!”他每要做什么自以为要紧的事,便即神色凛然,意思是你看好,我定归做成功——今天三五艺术家,脸上想入非非有表情,那是欲望的表情,逸飞一代的志气清坚,我是久不看见了。

“丹青我老实跟你讲,我顶想做的不是画图画!”忽一日逸飞下巴扬起来,凛然语告,“我总有一天要来拍电影!”

所以逸飞早有念头在。据他说法,其实还要早,是他中学有次跌了腿,久卧床上,弄一沓电影画报翻来翻去看。少年人迷一件事情,不奇怪,若是此后上了心而果然做,便是有志气——中央美院王式廓,画着画着,忽然掼倒在地,死了。香港李翰祥是在拍片现场弯腰瞄镜头,忽然胸口闷,歪倒死了。这是我顶佩服的死法。到我现在的岁数,虽不算怎样老,时或便有同辈的死讯传过来,可哪会想到是逸飞!他死在工作的当口,一条性命,凛然交给“拍电影”——我晓得有人不服陈逸飞,好的,请哪位有种的也来这样子死死看!

同类推荐
  • 北固清怀

    北固清怀

    我出生在晋北的一个小山村,至今仍然说着浓重的乡音,经常梦到儿时的伙伴和那些春播秋收的往事。这里土地贫瘠,没有什么资源,但是祖祖辈辈的人们辛勤劳作,忙碌着那仅够维持温饱的希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很多时候,他们活的是一种精神。我知道自己愚笨迟钝,所以做啥工作都认真、执着;我喜欢读书,工作之余,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读书写作上,如同我们那里的土地一样,即使下百倍千倍的努力,收获依然十分有限,但是我心甘情愿,起早贪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很多时候,我活的是一种信念。
  • 问花寻草:花诗堂草木笔记

    问花寻草:花诗堂草木笔记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花草部、果木部、菜蔬部。所描述的花草果木菜蔬多为寻常可见,却并非人人熟知。作者出身于植物学专业,又是笔触灵动烂漫的自由作家,本书既是对草木的科学观察,又是一次人与草木的通感与亲近,是当代中国自然文学的新成果。作者还是个富有个性的自由画家,全书配以120余幅彩色插图,阅来趣味盎然。
  • 少年书剑在津门

    少年书剑在津门

    故乡是一部读不厌的书,那页页行行,写着我和俦侣们的青春——它经历的路程,它焕发的风华,它遭受的苦难,它蕴含的情怀……《少年书剑在津门》是一部随笔集,也可看作是作者周汝昌的一部自传集。《少年书剑在津门》分为四大部分:沽水年华、津门忆旧、沽湾琐话及地杰人灵。
  • 听林清玄讲禅意

    听林清玄讲禅意

    如今我们生活的世界太嘈杂,充斥在耳边的除了各种大型机械不停运转的轰鸣声,就是为了金钱利益而引发的争吵声。
  • 郁达夫作品集(5)(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郁达夫作品集(5)(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热门推荐
  • 沉默的天空

    沉默的天空

    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从章懿华母亲身患绝症、家贫如洗和哥哥章懿中因悼念周总理锒铛入狱分两条线交替展开,纵横捭阖地反映当代青年的迷惘和思考;中卷由章懿华下乡、白琳娜支边和章懿中与“两个凡是”殊死较量三条线逐浪推进,集中描写章懿华、秦队长等为改变山区贫困剑走偏锋,冒死撰写《真理终将荡涤谬误》以及章懿华与白琳娜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下卷边关告急,章懿华、白琳娜毅然放弃上大学参军作战,章懿中平反昭雪后报效国家、泣血警界,三条线合成一条线将“五维空间”险象环生的故事推向高潮,深刻揭示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一代人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以及我们这个星球上某些奇异现象。
  • 光复纹耀

    光复纹耀

    天下大势久分必合久合必分,弱肉强食乃自然规律。在这用自身血气去争锋的大陆上,一落魄娇儿如何回归如何......
  • 咒灭青天

    咒灭青天

    (这不是废材,也不是爽文,更没有无所不能的金手指,这是一个属于咒术一脉的故事。)我是一个混迹于无数大大小小酒楼中的说书童。我是一个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早就应该死去的天煞孤星。我是咒术一脉最悲惨也是所有咒师都嫌弃恐惧的先天死咒体。可惜老天不收我严苍!!在这个灵修当道的世界,咒术一脉成为了逐渐消亡的修士,偏偏又出了我这个咒师煞星。既然我已不死,那就别想杀我!
  • 狂神斗天

    狂神斗天

    一个丹阵世家遭人屠杀里面的一位绝世丹阵天才只剩下一道残魂,只得附身在一个大陆西边的一个小家族中,然后开始了新的经历和复仇计划。我要让这天上地下,唯我独神
  • 竹马养成小蛮妃

    竹马养成小蛮妃

    上一世,他因病症缠身而选择默默放手!上一世,他眼睁睁的看着她沉棺惨死,空留余恨!再次睁眼,他回到了当年,默默发誓不管遇到什么困难,这一次他夜君澜绝对不会再放手!只是,这记忆中的她怎么会性情大变?齐王的追妻计划屡屡落空,只能暗自咬牙:隔壁那死丫头,你等着!追妻第一步:欺负你,就欺负你,但我这一生只欺负你一人!追妻第二步:欲擒故纵,放你自由只是因为我心疼你的眼泪!追妻第三步:守株待兔,不管你走得多远,回头看到的只能是我!女主顾蔓蔓表示很是心累:本姑娘只想混吃等死潇洒一生,怎么就招惹了那个大魔王?你要追我就说点好话啊!嘴毒,腹黑,还斤斤计较,你这是要凭实力单身的节奏!
  • 毒妃倾城

    毒妃倾城

    她是最顶尖的情报员,却被老大算计穿越,为了完成任务她为和亲公主。后宫路上明枪暗箭,她始终高傲的姿态。皇帝软弱?那就帮着他。谁知他是腹黑的狼,反而夺了她的身。王爷多情?那就利用他。谁知他的温柔与无求让她内疚不已。宰相嚣张?那就灭了他的气焰。谁知惹祸上身,遭来猛烈报复。妃子仗势欺人?那就夺了她的势。给她巴掌,她必还之。想算计她?那就让那人付出沉重的代价!一杯毒酒,一条白绫,一把匕首任你选。你不选也行,那就亲自送你上路,乱刀砍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美人相师

    美人相师

    一次意外,遭遇山石坍塌,她被砸死了。师兄耗尽元气、不惜折损寿数为她布下续命阵法,不料施法时出了岔子,她魂穿了。醒来时发现自己穿成了带发修行的小尼姑,床榻边坐着一个陌生的男人,她傻眼了。天,还有比这更悲催的吗?!半吊子女神棍在民间行侠仗义讨生活,混得风生水起,顺便找师兄的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游戏中的科学

    游戏中的科学

    本书以400多个游戏帮你揭开自然科学的秘密,了解自然科学的规律,探索动植物的行为方式。所有这些游戏都简单得让你吃惊,所使用的工具就在你的身边和家里。本书还为每个游戏提供了详尽的说明和图解,使你的实验轻而易举,快乐无穷!
  • 摄大乘论释

    摄大乘论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错嫁良缘续之海盗千金

    错嫁良缘续之海盗千金

    听说了么?夙家数百年来,都只生儿子,如今这男儿堆里,终于盼到了一位千金!真的?那还不万千宠爱于一身?!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娇宠上天了!胡说什么呢,夙大将军戎马一生,夙氏一族威名响彻六国,夙家的子孙,即便身为女子,那也必定英姿飒爽驰骋疆场,巾帼不让须眉!于是京城的百姓为此一吵十六年,也没个结论。那么……将军府家的千金,究竟是什么样的?这个……谁知道……要不,问问海盗?!本文为错嫁良缘续篇,与前文有些联系,但联系不大,可以单独看,不影响文章连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