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82900000008

第8章 西欧现代作家(7)

20年代末30年代初,布莱希特开始创立叙事剧的尝试。他把戏剧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传统的戏剧性戏剧,或称“亚里士多德式戏剧”;一是叙事剧,或称“非亚里士多德式戏剧”。他认为前者偏重于诉诸观众的感情,借恐惧与怜悯引起净化,把观众吸引到剧情中去,与剧中人物发生共鸣;后者则更偏重于诉诸观众的理性,让他们在观看与思考中判断剧情的是非曲直。布莱希特创造了一种称为“陌生化效果”的艺术方法。依照这种方法,剧作家以异乎寻常的方式,表现一种生活现象或者一个人物典型,以便让观众用新的眼光来观察,深入地理解司空见惯的事物;导演和演员则借助这种方法,有意识地在角色、演员和观众之间制造一种感情上的距离,使演员既是他的角色的表演者,又是它的“裁判”;使观众成为“旁观者”,用探讨的、批判的态度对待舞台上表演的事件。

布莱希特的叙事剧按体裁可分为3类:《例外与常规》(1930)、《措施》(1930)、《母亲》(1932)被称为“教育剧”;《四川一好人》(1940)、《潘蒂拉老爷和他的男仆马狄》(1940)、《阿图罗·魏的有限发迹》(1911)《高加索灰阑记》(1945)是“寓意剧”;《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1939)、《伽利略传》(1947)和《公社的日子》(1948~1949)则属于历史剧范围。这些作品都反映了当时的重大社会问题,表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哲学命题:不但说明世界,而且要改变世界。

“教育剧”是布莱希特尝试创立叙事剧之初经常采用的形式,是20、30年代德国工人运动中蓬勃发展的宣传鼓动工作的直接产物。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自由与纪律的关系,是大多数“教育剧”着力表现的主题。它反映了像布莱希特这样一批知识分子,在20年代德国工人运动的高潮中,从剥削阶级阵营转入无产阶级队伍以后要求自我改造的愿望。“教育剧”中最成功的一部,是根据高尔基同名小说改编的《母亲》。它以原作的主要人物和内容为基础,根据德国的实际情况,增加了对工人运动中改良主义的批判、反对战争危险、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策略等内容。

“寓意剧”的特点是比喻,作家不受人物和环境的束缚,有充分想象的自由。“寓意剧”的重点在于对现实社会中的矛盾和对立、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哲理性的概括。“寓意剧”一般都是由直接表演和哲理性的概括两部分构成,这种“双层次布局”是它在结构方面的特点。“寓意剧”的主题思想就是借这种多层次布局表现出来的,离开任何一部分都无法充分理解作品的真实含义。《潘蒂拉老爷和他的男仆马狄》是根据芬兰女作家赫拉·沃里约基讲述的一则芬兰民间故事创作的。作品通过一个芬兰地主在酒醉时和酒醒后两种不同的表现,说明剥削者的本性不会改变,提醒人们对他们不能抱任何幻想。《高加索灰阑记》是根据中国元杂剧作家李潜夫的公案戏《包待制智勘灰阑记》改编的。剧情围绕着两个母亲争夺一个孩子展开,在非常时期偶然上任的法官,在断案中发现,他面临的不是哪个母亲有权要孩子,而是孩子有权选择一个更好的母亲问题。作者给这个古老的故事加上一个现代内容的“楔子”,寓意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或者一个集体与另一个集体之间的非对抗性矛盾,是可以找到对大家都有利的办法来解决的。而原则应该是:“一切归属于善于对待它的人。”如孩子归于慈爱的母亲,以使他成材成器;车辆归于好的车夫,以便于顺利开动;山谷归于灌溉者,以便使它开花结果。这出戏在艺术上体现了叙事剧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

布莱希特的历史剧都是借用历史题材,回答现实生活中的重大政治问题。《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1939)取材于17世纪小说家格里美豪森的小说《女骗子和流浪者大胆妈妈》(1670),剧中的主人公安娜·菲尔灵,传说是德国30年战争时用一个随军小贩,绰号大胆妈妈。剧本表现安娜带着3个子女,拖着货车随军叫卖,把战争作为谋生的依靠,结果子女们或死或散,落得孤身一人。作者借大胆妈妈的遭遇说明,想在战争中捞取利益的人,必然要毁于战争。《伽利略传》以17世纪意大利伟大物理学家、大文学家伽利略,因证明了哥白尼“太阳中心说”遭到宗教裁判所迫害的史实为题材,反映了在一个科学新时代破晓的时候,真理与谬论、科学与愚昧的斗争。作者最初的意图是借表现伽利略在愚昧黑暗的社会势力面前忍辱含垢,完成科学著述的行为,给德国反***战士树立一个历史的榜样。《公社的日子》是根据挪威作家诺达尔·格里格描写巴黎公社的剧本《失败》创作的。德国***政权被摧毁以后,布莱希特从德国面临的新形势中,看到了巴黎工人阶级在1871年起义中赶走资产阶级,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的现实意义。作品以巴黎一家普通劳动人民及其亲友在这一事件中的遭遇为中心,表现了这一伟大革命实践的始末以及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应该从中吸取的教训。

布莱希特的诗歌创作始终同德国社会政治生活紧密相连,他在诗歌艺术上的革新,为现代德国诗歌开辟了新的园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布莱希特早期诗歌大多是在民歌、民谣传统的基础上创作的。他那些采用歌谣体创作的叙事诗,多数有戏剧性情节,有人物,采取严格押韵的形式,便于谱曲咏唱。如《死兵的传说》以离奇怪诞的讽刺形式,冷静客观的叙述笔调,表现了德国帝国主义在战争失败前夕的垂死挣扎。布莱希特偏爱创作“角色抒情诗”,不喜直抒胸臆,他惯于采用类似戏剧中行动的人物独白的形式,来揭示人物本身的、社会的或心理的特征。在这些诗歌中,作者有意识地避免传达主观情绪,而是努力做客观的陈述和报道。《妓女之歌》、《海盗燕妮》等就是这类诗歌。

布莱希特投身革命队伍以后,有意识地把诗歌作为斗争的武器。他的许多著名群众歌曲,如《团结之歌》、《统一战线之歌》等,既是十分精致的艺术品,又是切合时宜的宣传品,在革命队伍中发挥了动员和教育作用。布莱希特的许多优秀诗歌,大部分是在叙事剧的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如《赞美地下工作》、《赞美共产主义》、《赞美学习》、《一个读书的工人的疑问》等。这些作品都明显地带有对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革命启蒙和教诲的特点,他们不以感情去打动读者,而是启发读者的理性和思维,让读者通过认识达到行动。这是布莱希特诗歌的独特之处。布莱希特的诗歌常常采用“直接说教”的手法,面向读者的理性,陈述他对事物的认识。诗人借这种手法艺术地再现某些革命道理,以教导读者正确认识形势和事变。它们是语言通俗明了、比喻鲜明生动、结构简洁明快的教育诗。

布莱希特还借鉴中国古典诗词和日本古典俳句,创造了一种节奏不规则的无韵抒情诗。这种诗歌充分运用口语的特点,既不贪恋华丽的词藻,也不追求奔放的感情,而是从大量生活素材中选择精华,以表现事物最本质的特征。如在《工人喊着要面包》这首只有4行的短诗里,作者采用类似逻辑学“三段论”的手法,简洁生动地表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的形势。

布莱希特的主要诗集有《家庭格言》(1926)、《歌曲集》(1934)、《斯文堡诗集》(1939)和《诗百首》(1955)。布莱希特还创作了长短篇小说多种,如《三分钱小说》(1934)、《尤利乌斯·恺撒的事业》(1949)、《负伤的苏格拉底》(1949)等。《戏剧小工具篇》(1948)是他关于叙事剧的理论性思考的总结,被誉为“新诗学”。

布莱希特一向关心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酷爱中国文化,他的叙事剧理论颇受中国戏曲艺术的启发。他晚年很推崇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他所领导的“柏林剧团”,曾经改编上演中国话剧《粮食》。布莱希特的诗歌、剧本和戏剧论著,在中国已有多种译本,《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伽利略传》曾在上海、北京演出,颇受好评。

埃·克斯特纳

埃·克斯特纳,1899年生于德国。是德国现代文学家,也是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写过许多优秀的儿童读物。

他的代表作《埃米尔捕盗记》闻名全球。其他作品有《两个小洛特》、《飞翔的教室》、《理发师的猪》等。

埃·克斯特纳热爱儿童,生前曾经说过:“只有那种虽然已长大成人,而仍然保持童心的人,才算是一个真正的人。”

埃·克斯特纳曾连续10年任德国国际笔会主席,并荣获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创作奖、国际青年图书创作奖。

1974年,埃·克斯特纳去世。

魏斯科普夫

魏斯科普夫,1900年4月3日生于布拉格。1918年他被征召入奥匈帝国军队服役,在军中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次年到布拉格卡尔大学修习文学和历史,1923年毕业,获博士学位。1921年捷共建党,魏斯科普夫是最早的党员之一。

1923~1924年间,魏斯科普夫被多次指控犯“文字叛国罪”。1927年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一次革命作家代表会议。1928年移居柏林,与亚历克斯·韦丁结婚,并任《柏林晨报》文艺编辑。1930年参加在哈尔科夫召开的第二次国际革命作家代表会议。1933年他被**驱逐出境,回布拉格后,担任《工人画报》(后改名《国民画报》)主编。1939年***军队攻占布拉格后,他去巴黎;同年秋天应美国反***作家同盟邀请赴纽约。

魏斯科普夫在美国居住10年,进行创作并参加“流亡作家委员会”工作,帮助西格斯、基施、马尔希维查等作家逃离欧洲,他在这期间写作了大量的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历任捷克驻美国大使馆参赞、驻瑞典公使和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1953年移居东柏林,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籍,与维利·布雷德尔主持《新德意志文学》杂志的编辑工作。他于1955年9月14日在柏林逝世。

魏斯科普夫开始时创作戏剧,后来从事诗歌写作。他最初创作的富有民歌色彩的战斗诗歌汇集在诗集《鼓响了》(1923),其中一些诗篇赞美了俄国十月革命。

魏斯科普夫的作品主要是长篇小说。《斯拉夫人之歌》(1931)写一个出身资产阶级的青年同本阶级决裂,投向无产阶级的过程。《丽西或者诱惑》(原名《诱惑》,1937)是最受人们欢迎的作品,以30年代初期柏林为背景,通过一个工人家庭出身的青年妇女的遭遇,表现当时一部分德国人受***蛊惑宣传的欺骗,反映了进步势力的反抗斗争。以后***斗争为题材的《新日子来临之前》(1944,英文版1942)和《敢死队》(1945,英文版1944),也是他的重要作品,前者写斯洛伐克爱国志士反抗德国***占领军和本地内奸的武装斗争,后者写一个**士兵赎罪的故事。

魏斯科普夫规模较大的作品是小说3部曲:第1部《告别和平》(1950,英文版名为《多瑙河畔的黄昏》,1946)和第2部《在洪流中》(1955,英文版名为《他们时代的孩子们》,1948)以及第3部《世界在阵痛中》(1960),但第3部仅存残稿。这部巨著描绘了奥匈帝国的没落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诞生,两个出身资产阶级的青年人同本阶级决裂,投身于无产阶级。描述了1913~1921年间的事,作者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描绘了一幅广阔的时代和社会图景。

魏斯科普夫称报告文学是革命文艺的“轻骑兵”,早年写作的《转乘通向二十一世纪的列车》(1927)和《未来在创建中》(1932),报道了当年苏联艰苦卓绝的社会主义建设。他的《广州之行》(1953)介绍了新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日新月异的发展,表现了中国人民不但能够推翻一个旧世界,而且也能够创建一个崭新的社会。

魏斯科普夫还写过许多出色的轶事文学作品,如取材于反***斗争的《强权者》(1934)、《不可战胜的人们》(1945)等,另外,还著有关于文学和语言的论著《在异国天空下——德国流亡文学纲要,1933~1947》(1948)、《保卫德语》(1955)和《文学巡礼》(1956)。后者是文学评论集,其中有论述中国诗歌、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以及赵树理、丁玲和田间等人的文章。

魏斯科普夫的译作《中国诗歌》(1953)收入他翻译的中国古今诗歌数10首,其中包括鲁迅、毛泽东、艾青、贺敬之、何其芳等人的诗作。他还把田间的长诗《赶车传》译成德文。

西格斯

西格斯,1900年11月19日生于德国西部美因兹一古玩商和艺术鉴赏家的家庭。她先后在科隆和海得尔堡大学学习语言、文学、历史、艺术史和汉学。1924年获博士学位。她在学习时期受进步学生,尤其是波兰、匈牙利等国的政治流亡者的影响。

同类推荐
  • 读者精品(生活百味)

    读者精品(生活百味)

    生长在大江北岸一个城市里,那儿的园林本是著名的,但近来却很少;似乎自幼就不曾听见过“我们今天看花去”一类话,可见花事是不盛的。有些爱花的人,大都只是将花栽在盆里,一盆盆搁在架上;架子横放在院子里。院子照例是小小的,只够放下一个架子;架上至多搁二十多盆花罢了。有时院子里依墙筑起一座“花台”,台上种一株开花的树;也有在院子里地上种的。但这只是普通的点缀,不算是爱花。
  • 永远的怀念:我们心中的季羡林先生

    永远的怀念:我们心中的季羡林先生

    季羡林先生是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学科的开创者,也是中国东方文学、东方学研究的奠基人和开创者之一。先生一生著述丰赡,学术经历极其丰富。大半个世纪以来,他身体力行,做出楷模,被公认为中国的东方学、东方文学以及相关的其他一些研究领域中成就最大,资历最高,影响最广,最具有世界性眼光的学术带头人。先生走了,先生不会再回来。我中心悲伤。只是突然又想起先生经常提到的陶渊明的一段诗句:“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这一段诗,先生说,他一直很喜欢。先生自己,也常常吟咏。如果是这样,先生也许走得是安心的。
  • 人生三道茶

    人生三道茶

    “青年是道苦茶”,“中年是道甜茶”,“晚年是道回味茶”。这种情怀是经过几多历练后才有的一种通透、豁达。有茶的人生又怎能缺得了风景?“江南瓦”“江南柳”“江南岸”……作者用美丽的文字语言记录着诗一样的风景、茶一样的人生,不虚美、不造作,处处流淌着一种清新,一种唯美,渗透着一种对人生的期待,对生活的热爱。
  • 夏娃的花环:马季散文随笔集(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夏娃的花环:马季散文随笔集(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既有优美的文化散文,细致的作家研究,客观的网络文学现象分析,新颖的阅读心得,又有敏锐的社会观察和专业的艺术赏析。
  • 园圃之乐

    园圃之乐

    《园圃之乐》是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的随笔集,收录61篇文章和诗歌。除了广为人知的作家身份,黑塞还是一位生活艺术家,是画家和园丁。本书文字便主要记录了黑塞一生中不同时期与自然的对话和游戏。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听风吟

    听风吟

    温语澜:我总在想,如果我们可以一直不用长大,该多好。我想过,跟你走的……身为温家的女儿,既然承受了家族带来的荣耀,自然也要承担家人带来的牵扯,这本就是我该为之事,我不会……有不甘。傅明辰:这月色天下只分得了三分,余下七分,皆落在了你眼中。我从来不会做那些无谓承诺……我从不曾忘了自己的姓氏,也未曾忘记她的名字,可是您……是不是忘了,在这之前我们先是生于雎阳长于雎阳的人。水云夕:以前,我最向往的生活一直是山高水阔、自由自在,但偏偏命运指派了那么一个人来让你的想法改变。你抬头看看,不论在何处,所能见的也不过只那方寸之处,所以江湖也罢、宫墙也罢,留在哪里又有何区别呢!傅霖臻:你我都是需要助力的人,恰好我们也可以帮到彼此……身处此位,你便注定要将有些东西,放置在不能被自己太过看重的位置。有些人我是想过要珍之重之,可在抉择时,却终究不能选择他们。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陌凰归

    陌凰归

    平民百姓皆知,莫王府的莫忧生性洒脱,关爱民众,将军府的齐遇浪子回头,温文尔雅。江湖人士皆知,四公子里面,东方珞为人仁厚,风度翩翩,齐韶才智过人,风流倜傥。一天,我们尊贵的郡主邂逅了东方公子,从此深陷情海,无法自拨......咳咳,当然上面都是瞎编的!清冷,孤傲,不是他,是她。美貌,腹黑,不是她,是他。当他遇上温文尔雅的她,为她眼中的那一丝孤独怦然心动。当她邂逅风流倜傥的他,为他发出的那一片气质失神片刻。一篇酣畅淋漓的史书从此起笔......
  • 我的世界穿越冒险录

    我的世界穿越冒险录

    身为一个“我的世界”老玩家,游戏有难了,我难道能袖手旁观吗?当然能,所以不要把我强行拉进游戏啊!
  • 知音相聚:西方音乐那些人和事

    知音相聚:西方音乐那些人和事

    连纯慧这本《知音相聚:西方音乐那些人和事》以音乐人的视角解读西方音乐,尤其是欧洲古典和浪漫音乐的独特魅力。让众多的爱乐者近距离感受西方音乐人聚集于一本书所产生的共鸣。作者连纯慧让读者随音乐家的人生故事而翻腾起伏,共享音乐里你我也会经历的无常人生,并进一步阐述音乐名作的意境及其创作背后的艰难心路历程,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音乐所揭示的人性与音符交织的艺术热情。
  • Rise and Fall of Cesar Birotteau

    Rise and Fall of Cesar Birotteau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顺平侯传

    顺平侯传

    通过回忆,重塑全新的真正赵子龙。从追随刘备,到后期跟随孔明的一生,更兼与吕布的斗智斗勇。虽然二人有年龄差,但二龙相斗,精彩至极。
  • 江湖梦侣

    江湖梦侣

    有梦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中有大侠常一针。